致橡树教案设计(汇总23篇)

时间:2023-12-17 21:25:35 作者:雅蕊

在新的学年开始之前,编写一份教学工作计划是每位教师必做的事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致橡树》教案设计

《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通过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的爱情观,富有时代气息,表达了平等独立的相互依存的爱情观。即使今天,这首诗依然备受喜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艺术美感。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于爱情是怀有憧憬,内心朦胧。对于爱情这一话题比较关注但又有所回避。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习惯,缺乏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感悟作者爱情观。

2.通过品味朗读,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了解朦胧诗的特点,理解木棉,橡树的内涵。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配乐欣赏诗歌,在舒缓的音乐中感悟诗歌的美,从而达到对诗歌的总体把握。

效果: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爱好,增强语言感悟的能力。

2.展示图画,把木棉、橡树的图景展示出来,插入与诗歌关联的图景。

效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感悟诗歌,使诗歌更加具体化。

3.情感提升,结合早恋的事例,用多媒体展示,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效果:学生明确认识到平等,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爱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导入对于爱情这个美好的字眼,我们都会为之憧憬,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舒婷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爱情观,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爱情观。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展示木棉、橡树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

ppt幻灯片明确。

讲授结合文本,勾画相关词语。

1.题目中的“致”如何理解?

2.找出诗中的三个人称代词,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

思考“不,这些还不够!”中的“不”否定了什么?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否定传统的,陈旧的爱情观,从而引出崭新的爱情观。

ppt幻灯片明确。

探究赏析教师质疑男生深情的读第一层,分组讨论,凌霄花,痴情全班女生读第二层,切身体验,学生朗读、讨论、交流。集体归纳,诗人向往的爱情观,爱的基础是独立平等。

让学生讨论“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的含义?

拓展延伸。

说说“情为何物”如何看待早恋?请不要在春天采摘秋天的果实。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这节课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验、欣赏,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了作品的语言之美,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正确审美观,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在鼓励学生对诗歌质疑、探究。讨论中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真正体现语文的本质属性,以人为本,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楔子、沥青等生词的意思。

2、查资料了解橡树特点,积累描写树木的好词佳句。

3.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一棵橡树,你了解橡树吗?

(学生反馈课前搜集资料)。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

(这一环节,教师可出示或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树木的词语,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这些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我决定把它砍了!

生:(都很着急)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你这是破坏绿化!

师:哦!(做惊恐状)。

生:这棵树已经年纪很大了,你忍心砍吗?

师:不忍心。我有点被你说动心了。

生:如果每次修路都要砍树的话,那树不就越来越少了吗?总有一天会砍完啊!

师:对啊,看来我的做法有问题啊。

生:树是人类的朋友,它能净化空气。

师: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要向你们学习。好,我不砍了!

师:可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齐读最后一段,提问: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画出这样的句子。

4.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这些句子能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说出理由。(相同的观点不重复,只说与别人不同之处)。

5.全班交流(采用甲乙双方擂台赛的形式)。

分;反驳不成功,两方都不加分。还可互相补充理由,理由正确,各加5分。

[注]汇报过程中有机穿插词语理解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放在47自然段)。还要注意:学生每汇报完一处就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情朗读一遍。随着理解的加深,最后一段的感情朗读也要不断加强,打动人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说筑路人高尚决不是夸大其辞,而是名副其实的评价。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拨,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说明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见《教师用书》)。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6.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7.拓展:橡树就这样被保住了,如果你是橡树,会对筑路人说些什么?

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及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避免学生说大话说空话,一定要说实话,说自己能做到的话。)。

三、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个课时。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致橡树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2、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里寻找共鸣,在画面中领悟蕴味)。

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

4、再请一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四、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一)、现代诗人吴晓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意象组合那么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着意象呢?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夫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

4、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1、她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2、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明确: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明确: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明确:“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教师归纳:总之,男女间的爱情、婚姻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上面几种爱情观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男女同学分别来谈谈你对以上几种爱情观的看法。

明确创作动机:十年**,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的结束,使舒婷开始自由释放思想,歌颂自主、平等。

6、有学生所谈认识牵引出本诗的主题。

总结主题:这是一种新型的爱情关系,它蕴涵着一种新的人生观。这种新的人生观就是确认个体的自主、自尊,是中国女性关于人格理想的宣言。它是爱情的歌咏,是个性的赞叹。

五、品艺术(学生结合诗句讨论,教师归纳)。

可见,《致橡树》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感悟。但,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致橡树》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点拨:可以从表现手法,所用修辞,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明确:(一)1、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意象含蓄,意境朦胧。

4、语言优美形象。

(二)“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之前接触过“朦胧诗””,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但大家喜欢的可能还是朦胧爱情诗,老师也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们积累了很多的爱情名言,今天不防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1、学生谈喜欢的爱情格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深化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2、为学生提供两句爱情格言,并要求大声朗读,然后与舒婷的爱情观作比较(营造氛围,深化主题)。

七、学生跟读配乐朗读(在诗情画意中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在意犹未尽中感受美的真谛)。

伟大的爱情是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形容的,就让我们回到这首诗,随着音乐再次高声歌颂伟大爱情的赞歌(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八、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九、布置作业: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实用爱情依赖攀附。

痴情鸟——爱情至上失去自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同甘共苦。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1.基于识字写字。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会复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基于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故事的讲述,表现了人们对于一件寻常小事不寻常处理方式的描写,从而突出了人们对于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速度需要提高,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基于口语交际。

三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低,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4.基于习作。

三年级学生在与人交流后,能把自己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感受写下来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通过学习课文,说说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评价任务。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达到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读文理解句子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内容。

3.通过读课文,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的努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检测。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

课前导入环节一。

通过谈话。

导入新课。

(5分钟)活动一(5分钟)。

联系单元导读,通过对本单元前三篇的课文的总结。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通过读课题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评价目标一)。

指导读文。

能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

通过读课文,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是的努力。

环节二。

初读课文。

简述内容。

(12分钟)活动一(1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会读“橡树、平坦、灌木丛”等词语。

(完成目标一)。

1.通过自读,能读准生字字音。

(评价目标一)。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说出。95%的学生能够会读。读准词语自读课文,提醒孩子认真读文,并注意文中加点字的读音。

活动二(5分钟)。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完成目标一)(评价目标一)。

通过交流,简单概括课文的大意,概述比较准确,叙述流畅,吐字清晰,表述有条理。

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交流课文内容,并教会学生概括大意的方法。

环节三。

通读课文。

谈谈感受。

(15分钟)活动一(4分钟)。

1.根据学法提示,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2.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说出来,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橡树。

3.全班交流。1.通过默读、交流、了解课文的内容。(评价目标二)。

评价标准:能够在全面读文后,不看书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内容。

指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组织小组交流,巡视课堂。

活动二(8分钟)。

1.对于这棵高大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汇报展示,其他人进行补充完善。2.通过读课,从文中找出人们怎么做的话。

(评价目标二)。

评价标准:把握主要内容,讲述流畅,大方。巡视课堂看学生讲故事的情况,并适时进行点拨。

活动三(3分钟)。

1.再次默读课文,从这些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什么样的品格。

(完成目标二)3.通过回答,并找学生进行意见补充。

(评价目标二)。

评价标准:

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指导学生注意语言条理清楚。

通过课文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感受。

环节四。

拓展延伸(8分钟)。

活动一(3分钟)。

在路修好后人们对修路人的评价是什么。1.通过读文,读出人们的修路人的赞美。

(评价目标三)。

评价标准:

读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5分钟)。

1.说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有哪些行为是不环保的行为,应该怎样改正。

(完成目标三)。

2.通过平时的所见所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谈感受的时候要有条理。

评价目标三)。

评价标准:

1.流利、条理清楚。

布置作业课外链接:

1设计几条环保的标语。

附:板书设计。

工程师。

高尚的心公路:笔直弯曲。

工人们。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论坛稿

生:不--(部分学生面露愧色,教室里出现了小声的笑声)。

师:其实啊,同学们不用不好意思,王老师认为想妈妈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想妈妈的诗,这位想妈妈的女儿就是青年时代的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样想妈妈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随着朗诵一起走进冰心的情感世界。

(多媒体课件播放朗诵,动人的海浪声音乐声萦绕教室)。

师:1923年,才二十岁出头的冰心第一次离家到美国求学,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非常非常想念妈妈,于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同学们,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请大家边听边跟着朗诵。

(教室里想起了动人的朗诵声)。

师:小诗的情感高潮在哪一节?

生:最后一节。

师:对,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最后一节。

(学生渐有表情,但速度较快)。

师:我觉得对“万水千山”的处理不够好,来,四个小组一组读一次,中间不要间断。

生:万水千山。

生:万水千山。

生:万水千山。

生:万水千山。

师:有的小组读得慢,有的小组读得快。到底该快还是该慢?

生:该慢。只有慢才能表现对妈妈的思念。

师:为什么只有慢才能表现思念呢?快岂不更能表达想回到妈妈身边的情感吗?

生:不。读得越慢越能表现出距离的遥远思念的悠长。

师:说得真好!来,我们用朗诵把遥远和悠长表达出来。

(学生极慢极深情地朗诵最后一句)。

生:想(兴高采烈,兴致盎然)。

(学生推荐一位朗诵好的学生读多媒体课件上的信)。

又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生:(兴致更高)不怕!

师:同学们是好样的!送大家一句王老师的名言。

(多媒体课件激情展示:

我就是我,我的观察与见解与众不同)。

(学生意气风发连读两遍)。

师:好,现在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字斟句酌,争取把《纸船》修改得更漂亮。

(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师:好,请大家暂停。现在请班长主持讨论。

(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班长: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亮出自我风采。

生:诗歌第一句是个病句,“我不敢妄弃了”既是将来时又是过去时,这样的表达是矛盾的,应该把“了”字去掉。(众笑)。

生:诗歌中还有错别字,“地”写成了“的”

师:现在看来确实错了。当时可没有“的地得”之分。

生: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用得不够好,有一种随意的感觉,不能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主持人:那你建议冰心奶奶换成什么字呢?

生:我觉得用“放”字比较好。“放”字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儿很浓。

主持人:同学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抛”字不能改。这个词比“放”字力度上强得多,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生:“放”字给人的感觉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而在茫茫大洋上,作者的心境和目标一样迷惘。用“放”不符合实际。

生:“抛”字可以在空中划出一道孤线,有一种动态美。

生:还可以设想,冰心是一下子抛出去很多纸船,因为第一节的前几句都在强调纸船的多。“抛”字多好啊,有一种天女散花般的美感,而“放”没有。

生:“抛”这个动作和天风海浪相呼应,表现了一种发泄的情绪,作者哪里是在抛纸船,分明是在抛出一腔孤独,寂寞,一腔思念之情啊!(掌声)。

生:我认为“放”字也能体现出冰心的一往深情,如果是在一条风平浪静的小河上的话。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而且从第二节看来,“天风很大,海浪很急”,作者不是在一叶扁舟上,而是在又高又大的远洋海轮上,怎么可能放呢?只能抛,而且是用力抛。大家想想,站在船头,天风浩荡,冰心满脸泪痕,衣裙飘飘,她双手捧着小船,用力一抛,船在随风飘舞。冰心就以这样的姿势定格船头,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大洋思亲图”啊!“放”能有这样的效果吗?(掌声)。

生:××同学的发言提醒了我,既然是在远洋轮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舟”就应该换成“轮船”才比较准确。

生:我不同意,古代的舟就是船,用“轮船”二字,多别扭啊,在语音上就没有美感。

生:关键不在这里。远洋轮肯定大,象泰坦尼克号(众笑),但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再大的船也是渺小的。而“舟”这个词在中国文学中有独特的内涵。它给人的感觉有点风雨飘摇的味道,和冰心当时孤独寂寞正相称。“轮船”就没有这样的审美感觉。(鼓掌)。

生:是啊,这里的“舟”更有一种象征意义,茫茫的大洋上一叶扁舟正是作者孤寂的心。

生:从“舟”还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沉寂悲哀,而巨轮显得太喧闹、嘈杂、与诗意不谐调。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节最后一句中,为什么用“流”呢,我反复读了好多遍,都学得这个词不是味道。

生:我也是。流的是水,不是纸船啊,冰心这样写有什么诗意吗?

生:是不是要表现“随海漂流”之意?

生:我建议冰心奶奶改成“飘”。“飘”字多美啊,和“抛”字一样,把作者美好而又漂渺的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我不同意。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的心灵中有一条心之河,这条河是那样明确地流向母亲。

生:为的是和倒数第二句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相呼应。

生:我认为这是从母亲的角度来写的,第一句作者直呼母亲,当然后文就以女儿相应,这样才能前呼后应嘛!

师:变换人称有必要吗?

生:不变好,全文一脉贯通,诗情才能凸现。

生:变了好,能够表现出作者与母亲的亲密关系。

生:变了好。老师不是说行文富有变化总是美的吗?

生:该变的时候就必须变。诗中这样一变,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动情的呼喊和诚挚的心灵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亲的胸前痛哭。人称一变情感的距离就缩短了。

师: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动情朗读)。

生:我觉得“你”应该换成“您”,这样才更能体现冰心对妈妈的尊重。

……。

生:行!(教室里有轻松宽容的笑声)。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末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形的纸船怎么能承载无形的情感呢?这本来就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不够美,还不够形象。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啊,我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流泪。于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改呢?载着归去(老师故意延长语调等待)。

生:(恍然大悟)载着泪水归去。

师:一滴泪水?

(生笑)。

师:两滴?

(笑声更大,终于有学生忍不住站起来)。

生:一船泪水!

师:妙!同学们,这就叫作诗了。来,我们来欣赏几句王老师以前学生的创造。

(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动情朗诵)。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船泪水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无数个思念的梦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腔愁绪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颗温柔的心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这首流泪的诗归去。

(此起彼伏的“万水千山”的诵读声,让课堂由热烈渐趋平和柔美)。

生:我爱爸爸。

生:我爱我的姐姐。

生:我爱爷爷奶奶。

生:我爱我的集体。

生:我爱足球。

生:我爱我的家乡。

生:我爱我的祖国。

……。

师:冰心奶奶把诗歌折成了一只纸船,那么同学们,你们又可以把你们的爱折成什么呢?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让它们来表达你们心中的爱吧!

(优美的二胡曲《长相思》响起,依照课件上的仿写要求,学生埋头创作)。

师:心中有爱就要表达。同学们,用你们最真的情朗诵你们的爱吧!

(生争先恐后)。

生(杨洋):姐姐,倘若你梦见了弟弟的信鸽,

请不要惊讶,

那可写满了弟弟的无限思念与爱呀!

但山长水阔。

何寄彩签兼尺素?

生(周路)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流泪的红烛,

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

这是海外游子的思乡泪,

万水千山,它也要点燃心中爱的火花。

生(熊虹):同学们,倘若你在空中发现一颗红色的星星,

不要惊讶它的特别,

这是我们校园生活中凝聚的一切爱与奔放的热情。

万水千山,求它在辽阔的星空中永远闪亮。

生(汤羚誉):朋友,当你的窗前泻入一抹轻灵的月光。

不要惊讶。

这是你相隔千里的挚友深情的凝视,

万水千山,求它带去我的思恋消散你的孤寂。

生(谢秦川):未名湖,倘若你腹中跃起一条金色的鱼儿,

不要菲薄它浮躁不安,

这是你水底年轻诗人的灵魂,

弹指十年,他在寻找他如诗的青春。

生(唐f葳):中国足球队,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座金灿灿的大力神杯,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你们的期望与激情从赛场归来!

生(龙庆阳):祖国,假如有一天我选择了离开,

请不要伤怀,

这是挚爱您的儿子的信念,

万水千山,

多年以后我会载着一腔从未冷却的热血为你归来。

(师生情不自禁共同朗诵其中的精彩篇目,深情的“万水千山”又一次响彻课堂)。

……。

(师生掌声不断,听众席上不少老师的眼里已有晶莹的泪花)。

师:同学们,你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我,我忍不住想要告诉你们冰心奶奶的信实际上是来自于天堂。信是杜撰的,但老师的感动是真的。老师感动于同学们有一颗感受爱感受诗歌的真诚热烈的童心,更感动于同学们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的勇气与信心。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支很小的彩色小船儿,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王老师用爱与诗的精魂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下课)。

(多媒体课件上缓缓展示:

诗歌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情感之泉。

诗歌是一双灿烂了联想与想象的青春翅膀,

诗歌是一个锤炼了千年依旧不朽的语言之梦)。

致橡树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

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

-日光–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论坛稿

师:这节训练课,是想象表达训练课。请同学们根据一则材料,按训练要求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一、口头表达。

1.假设你是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物,听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你所假设的身份,简明、连贯、得体地给所属单位或有关人员描述事情发生之后的现场情况或想法。

二、书面表达。

根据你所假设的特定职业,充分发挥想像,介绍你因这件事所引发的工作或研究的进展情况。

生:(注视视屏)议论、思考。

师:思维要灵活,想像要丰富,表意要清楚。先按口头表达的第一项要求,说说想法。

生:假如我是电视新闻制作中心的负责人,我会带领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采写新闻,抢先向全世界报道这一消息。

师:争取第一时间,抢发第一报道。新闻责任感很强,很好。

生:假如我是影视制作人,我将组织人马开赴现场.从速拍摄(外星人历险记)。

生:假如我是一个作家,我要迅速前往现场采写纪实小说《外星人飞碟坠落记》,引发人们对外星人及飞碟的兴趣。

生:假如我是故事大王,我会马上前往现场,编写《外星人地球遇险的故事》。

师:文化思路宽广,影视、纪实小说、故事纷纷上马,不错。想像思维可再宽广些。

生:假如我是玩具制造商,我将带着工艺师赶边现场,现场制作飞碟模型,研制玩具飞碟,并批量生产。

生:假如我是电器大王,我会现场搜集、研究飞碟的技术资料,将飞碟技术应用到电器的设计上。

生:假如我是旅游资源开发商.我会带上工程设计人员到现场,研究在飞碟坠落现场建造飞碟旅游胜地的可行性。

师:多路商战英豪的市场意识很强,头脑灵活,有眼力,有气魄。

生:假如我是飞行器设计师,我要亲临现场考察,研究飞碟的技术优势,将其运用于飞行器的制造上,研制出更先进的飞行器。

生:假如我是飞行控制中心的'安全员,我会快速赶赴现场,调查飞碟坠落的原因,为航空安全防护提供更充实、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师:视野高远,思维层次很高,极富科学精神,祝你们成功。

生:假如我是一个生理学家,我将想方设法找到外星人,检查、研究外星人的肌体结构功能,了解外星人与地球人的肌体构造有何区别,由此探索外星人与地球人在性格、志趣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师:(惊喜地)这可是科学前沿的重大课题,一项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工作啊:

生:假如我是中学教师,我会带领我的学生到现场参观,引起学生到太空探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科学动机。

师:很有意义,大家要不要去?

生:(兴奋地齐声)一定去。

生:想象灵活而丰富。

生:描述真实而具体。

生:描述要活灵活现,让人若亲临其境、感同身受。

生:要符合自己假设的身份,语言得体。

师:说得真好,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那就开始。

生:新闻部吧?我是小梁,我已飞抵汕头,到达南澳飞碟坠落现场。现在,我把这里的情况介绍一下:外星人的飞碟是于今天早晨6点20分坠落在广东汕头南澳岛西部黄花山森林公园丛林深处的,飞碟外表只见些许撞损。当地有关部门人员于7点10分就赶赴事发地点,采取积极措施:第一,保护现场;第二、火速向上级有关方面汇报;第三,出动直升飞机搜索外星人去向;第四,沿环岛公路全线防范外星人向海上出逃;第五,做好安置、接待外星人的一切准备工作。截止到下午4时,国内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46人先后赶抵现场,但尚未发现外星人的踪迹,外星人来地球的目的和飞碟坠落的原因未明。

师:想象丰富合理,表达恰切得体,挺有新闻味道,行!

生:生物工程研究室吗?我是肖剑。外星人已找到,有三人。他们身材高大,约为地球人的两倍,身穿灰色透明宇航服,手、脚粗而长,节骨、筋腱突出,肌肉丰满;上身圆而鼓,脏腑鲜明可见;脑大脸长,五官分明.但眼睛深陷,眼球红中带蓝.闪射白色的亮光;鼻子直而大,喷出烟状白气;嘴巴大而厚。露出尖短白齿;耳朵厚而长,似有双孔。整个长相与机器人颇为相像。有趣的是,外星人丝毫不畏惧地球人,我们吃的东西他们也吃得津津有味,只是他们吃得很快,食量很大。他们不时向人们招手说些什么,说话没有停顿,声音很高,语速很快,说话时,眼睛、鼻冀、耳朵与嘴巴一起抖动,逗死人了。我已从不同角度拍了好多照片,至于能否对他们进行肌体及生理上的检查:还有待于疏通多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征得外星人同意。现在,现场人头攒动,四方仍有人群涌来,都想争相一览这些天外来客的尊容。

生:(笑得前俯后仰,拍手称好)。

师:不愧是生理学家,描述逼真具体。给人心驰神往的诱惑,真想一睹为快。

生:顾工,这真是一块旅游宝地。飞碟坠落此处是黄花山森林公园。南澳距台湾仅近二百海里,太平洋主航道从这里通过,历史上是闽南、粤、台三省总兵府所在地,长山岛炮台、烽火台古战场和传说中的“宋并”“金银岛”等多处名胜古迹散布全岛。如果我们能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并通过有关方面征得外星人的同意。买下飞碟.在南澳建起一座集自然、人文、科技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海岛旅游城是完全可以的。这样吧,顾工,你们全面实地勘查一下,搜集有关资料,拟出可行性报告,送交有关部门研究。

师:以事实为依据,以想像为佐证,想法描述得不无道理,相信你的可行性报告会获得批准的。

生:具体表现在能将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说得活灵活现,如“小梁”与新闻部的通话。

生:都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想像,如假设各种身份的同学们所想像的。

生: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将经验中的事物加工改造成新事物,如“肖剑”对外星人的描述,就受到了“卡通”与“机器人”的影响。

生:还有,能运用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想像,如“肖剑”想像的“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的积极措施”,旅游资源开发商的“现代化国际海岛旅游城”的设想等等。

师:我真佩服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

师:是啊,为了抒写某种情感,揭示某种意义、起到某种作用,我们既可以调动生活积累,发挥意识活力,把经验中的事物加工改造生成新事物,也可以将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说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思维活动是表达过程中最富创造性的活动。这些训练无不说明,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运用语文能力,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获得创造的话力。

生:(领悟地点头)。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书面表达,注意把积累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大胆发挥想像。

生:(思考练习、作文练习至下次课。书面表达略。)。

小学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二课时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2、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一课时。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倾向女诗人的心声,倾向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1、第一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第一层意象有:凌霄花、小鸟、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均表现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

2、橡树和木棉树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讨论、明确:

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学生对这种爱情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应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文学作品,阐释自己的观点,不要空洞评价)。

3、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

结构上先破后立。

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借助诗歌的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的爱情观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4、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这首诗有一种优美典雅的冷静美,可以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

5、背诵诗歌。

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歌行》、《诗易。

氓》和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对爱情的评说。

讨论、明确: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

忠贞不渝。

白居易《长歌行》(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

比翼双飞、相依相存。

《诗易。

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性对难男性的依附。

裴多菲《我愿是急流》。

依靠与被依靠,慰藉与被慰藉的关系,男性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而女性是小鱼、小鸟、常青藤,往往温柔地依附男性,给爱人带去精神的慰藉。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盟海誓,心心相印。

致橡树。

——木棉的自白。

橡比邻而居木凌霄花。

比肩站立花鸟。

坚贞热烈泉源。

树独立平等棉险峰。

钢枝铁干红硕花果。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资料来源:

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

―日光c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

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展示投影:并肩的树。(配乐《友谊地久天长》)。

问:有哪些诗句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补充:投影。

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问: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投影刀、剑、戟树,(配狂风呼啸声)。

问:树是如此,花又怎样呢?

答: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展示投影:红硕的`花。(配乐《二泉映月》)。

问:花怎能“叹息”?为什么用“沉重”一词?用了什么修辞?两个“像”作用并重吗?

答:这是通感修辞,“像”重在后一个。

补充投影:杜甫《春夜喜鱼》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不仅如此,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点击投影。

诗人希望做什么?

电脑投影:《寒潮》、《霹雳》、《雾霭》、《虹霓》(均配乐)。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结:

诗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诗的最后说的“这”,指的就应该是这些。全诗至此,完成了由“破”而“立”的全过程。

投影配乐《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同学朗诵全诗。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静听音乐,体味诗的情韵)。

投影补充:艾青的诗《树》并作练习。

作文:根据《椰子树是什么》写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一棵橡树》教案

在花园中生长着一棵橡树,在雨水冲刷,阳光洗礼之下,他,一年比一年粗壮,一年比一年高大,一年比一年挺拔威武。他那亭亭如盖的树冠遮天蔽口,茂密的枝叶渐渐的遮去了周围的树木,而他,也随之变的越来越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有一天,他用轻蔑的目光俯视其他树木说:“把这个可怜的榛子树收拾掉”随后,榛子树便被无情地破倒于他的脚边,随后无花果树和所有枯枝败叶的果树也纷纷倒下。没有了周围树木的包围,在蓝天下,他更加骄傲,更加狂妄。

一天夜里刮起了暴风,橡树用力地用根攀紧土地,却还是免不了被刮倒的命运,颓废地败在了风下,倒向土地。

我们是不是也如那棵橡树一样?

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便孤芳自赏,不再需要任何帮助,急于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开始厌烦于爸爸妈妈的叮咛,外公外婆的唠叨。可是,我们没有发现,在褪去了周围对我们的保护后,自己将会像那棵橡树一样,被风暴所打倒,被挫折所击败。

我们还未经历过磨练,还未深谙世事,只有在众人的帮助和保护下,才可以茁壮成长。其实,父母是爱我们的,只是我们习惯了无条件的接受他们的爱,所以才会急于独立。可是,到了危险面前,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依然是父母。

我将这个故事铭记在心,因为,我要时刻记住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含义,我们绝不会如那棵小树一样骄傲自满,忽视周围的人给我们带来的关怀。

《致橡树》教案

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多媒体。

1课时。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致橡树教案

4月5日,巩义杜甫故里景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聚在一起,祭拜伟大诗人杜甫。在这些人中,一位身着黑衣,穿着棕色花格裙的女性,表情肃穆,向杜甫深深鞠躬。脖颈中的黄丝带,在丝丝细雨中随风起舞,她就是诗人舒婷。她的那首《致橡树》,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家喻户晓,也是传诵至今的短诗经典。

上午9时30分,巩义杜甫故里景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团聚在一起,向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杜甫寄托自己的哀思。在人群中,诗人舒婷身着黑衣和棕色花格裙,表情肃穆。在人们的印象里,能写出《致橡树》的舒婷,一定是位漂亮的女子吧?记者近距离发现,她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鬓角华发已生。38年前的1977年,她创作《致橡树》的时候,的确很年轻,只有25岁。今天,她的面庞上已经悄悄刻下了光阴的痕迹,毕竟,她已经63岁了。

《一棵橡树》教案

我是一棵橡树,生活在一片茂盛的森林里,我从六年前就在这里了。在这片森林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树,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经常和他们聊天。一边吃饭,一边跟他们讲讲笑话、吹吹牛,是很有意思的事。六年前,我和阿苹被分开种植了,阿苹是一颗苹果树,我很想念他,也很想知道他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好在去年秋天有两只白鸽在这里安了家,他们为我传递口信,这样,我俩就经常有联系了。总而言之,我们的森林充满了欢乐。

今年春天,有三个小家伙在我身上诞生了——是三只小白鸽。我第一次和他们打招呼,结果他们都在玩耍,没听见。我又叫了一声,这回有一只听见了。他友好地跟我聊天,我给他讲森林里的趣事,讲我的身世,讲他爸爸妈妈为我传递口信的故事……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我讲着讲着,那小家伙居然睡着了。这时,他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嘴里衔着一些花,他们用花来装饰他们的巢,也装点了我。我想,小家伙醒来以后会对我说:“你真好看哪!”我心里美滋滋的。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发现森林变小了一些,许多树不知去了哪里,他们的根还留在那里。我又向远处望去,只见远处的小村庄多了几间漂亮的木屋,我顿时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这时,我看见小白鸽们全都站在巢边,像是做了什么重要的决定,我意识到他们要学飞了。小家伙们一只只地跳了下去,他们扑扇着翅膀,忽高忽低地飞着,我真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秋天到了,许多果树都结果了,我的朋友阿苹也不例外,他让几只小鸟给我捎来几只苹果,那苹果又红又大。我吸吮着苹果香甜的汁液,感觉享受极了。聪明的小鸟把苹果籽埋在我的根边。我正享受着苹果、畅想着用不了多久小苹果树就会发出嫩芽来……突然,五只白鸽猛烈的摇晃我的枝条,我很奇怪,不过没有理会他们。这时,一伙人走进了森林,他们有的拿着斧子,有的拿着绳子,还有一个拿着“哒哒哒”吼叫的东西,他们围住了一棵松树。那是一棵301岁的'老松树,他已经做好了觉悟,准备被砍倒当柴烧了,他没有吭一声。我也不敢吭声,我很担心自己也被砍倒,不过我不一定是用来烧的。他们果真向我扑来,五只白鸽拼命地啄击那伙人的头和手,才保住了我一条命。

冬天到了,白鸽们正在拾取树枝加固他们的巢,我故意折了自己几条树枝,丢在地上,给他们捡。巢加固好了,他们又出去觅食。我静静的呆在那里。突然,那伙砍树的人又来了,这回他们带了更多人马,直向我冲来,一会功夫,我就和树根分离了,我被他们用汽车运去了工厂,在漂亮的工厂里,人们把我肢解成一块块木板,做成了房子,然后有人住进去。晚上,下起了雷雨,一道闪电朝我劈来,一阵剧痛之后,我身上着火了,其它的木屋也相继被雷劈中,着火了。过了一会儿,整个村庄就变成了灰烬,只有我身上的火被扑灭了。第二天,我发现在我的身边插着一条树枝。

《一棵橡树》教案

这个童话有趣而浅显,学生很容易就读懂了。简单的故事,一读就懂的故事,该怎么讲呢?我的教学设计就从最简单的地方出发。

简单的问题:这是一棵——的橡树。学生自己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橡树呢?很好填,对不对?这是一棵骄傲的橡树。只有“骄傲”一个词吗?不是的,有很多。读过课文,学生很容易找出了许多词语来完成这个填空。粗壮高大、挺拔威武、遮天蔽日,不算错的,这是橡树的样子;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傲慢、大吵大闹,也是对的,这是骄傲的表现。有学生填“愚蠢”,这是一棵愚蠢的橡树。是的,这是一棵愚蠢的'橡树,所以才骄傲。有学生填“孤独”,这是一棵孤独的橡树。它斩尽了周围的树木,怎么会不孤独呢?有学生填“悲惨”,这是一棵悲惨的橡树,失去朋友,被狂风刮倒,结局悲惨。一个简单的填空,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能够从文字中领悟到一些东西,这比我讲出来要好得多。

这是一棵骄傲的橡树,课文在一开始就讲得明明白白,“随着身材的长高和枝叶的繁茂,橡树的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明明白白的内容,把橡树为什么骄傲说得很清楚。在这里,我设计的一个环节是“这棵橡树想些啥?”让学生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把自己想象成这棵橡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把它骄傲的心理活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很好地完成了这个环节,把橡树骄傲的心理活动描摹得淋漓尽致。他们站在凳子上,模仿橡树高高在上的样子,傲慢地说着。

“你们这些小矮子,怎么能跟我比?我才是这座花园里的王。”

“你们这些枯枝败叶,不配站在我身边。”

“我是这么粗壮高大,这么挺拔威武,我的树冠亭亭如盖,遮天蔽日,你们谁比得上我?”

“谁有我高大粗壮?谁有我威武挺拔?谁像我这样遮天蔽日?我才是花园里独一无二的主人。”

“谁有我繁茂?谁有我高大?我能够挡住你们所有的阳光,你们都在我的脚下。”

这个简单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从课文中找到橡树骄傲的原因,揣摩心理活动,外化为神情、动作和语言。

正因为很好地理解了橡树为什么骄傲,下面的课文是多么简单啊。骄傲的情绪与日俱增,终于控制不住,转化为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终于把内心的骄傲转化为行动,终于斩尽了周围一棵棵树木,也终于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学生把课文读到这里,不由得感叹:这真是一棵愚蠢的橡树,终于成了一棵孤独的橡树。当狂风袭来,就成为一棵结局悲惨的橡树。很自然的就明白了,人,不能骄傲。骄傲的人会失去朋友,失去朋友必然会失败。

通过《一棵橡树》的教学,我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问题和活动的设计要从简单的地方开始,从简单的地方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文本。简单,并不意味着无用。有时候,简单的设计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致橡树》教学设计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个课时。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一棵橡树》教案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与日俱增、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读、思、批结合的方法,通过重点词句体会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

3.养成口、脑、手并用的读书习惯,尝试旁批。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板书课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真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这个故事具体地讲给大家听。

2.谁能概括地讲一讲?(概括讲比具体讲更难,为了讲好,请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

二、由点及面,逐层感悟。

1.这棵橡树是棵怎样的树呢?(骄傲。)课文中有的地方明显地回答了,有的地方比较含蓄地回答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又快又准地找出来。

比较明显的地方是:

居高临下、轻蔑的目光、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傲慢。

比较含蓄的地方是:

快把这棵丑陋的榛子树给我收拾掉!、我再也不愿意我就恶心!、把这些枯枝败叶的'清除掉!

2.学着书上的旁批,批读比较明显地写橡树骄傲的词语。

3.小组合作,批读比较含蓄地写橡树骄傲的句子,全班交流。

要点:轻视、讨厌周围的树木,把周围的树木一棵棵斩尽了,成了花园中独一无二的主人唯我独尊。

4.批读你感兴趣的词句,交流体会。

5.有感情地朗读第2~5段,想象橡树的神态、动作。

6.橡树为什么会这么骄傲呢?批读第1段后交流。

7.橡树骄傲的后果是什么呢?批读第6段,小组交流,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要点:失去朋友,孤独;没有朋友的帮助,必然失败。

三、拓展练笔,生命对白。

这棵高大粗壮的橡树本来可以不被狂风吹断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惋惜吧,你们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橡树说吧,请大家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参考:

《致橡树》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诗句。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象征的表现手法。

一、导课: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近她的《致橡树》。

二、走近作者。

通过ppt了解作者舒婷。

三、激情诵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四、合作探究。

三个问题: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3、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的意义?

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仍十分有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的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崇高的爱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4、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学生对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再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小结: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六、拓展创新。

在这个环节先提出问题“花季雨季,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

七、作业。

(1)背诵全诗(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精华应该积累下来)。

(2)试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第一个作业相比层次要求更高所以不强求,要求学生试写,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致橡树》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当代诗歌发展的状况和作者的创作情况。

2、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1、体会诗歌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色。

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录音机、朗读带。

一课时。

一、导语: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有“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作为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致橡树》吧。

二、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朦胧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又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朦胧诗:

涌现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艺上意象迭加,扑逆迷离。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

1、首先放录音带,学生跟着朗读一遍课文。

2、学生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3、最后再齐读一遍课文。

板书:痴(chi)情慰藉jie霹雳雾霭ai流岚lan虹霓ni。

四、理解:

方式:1、首先,在和学生一起诵读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一遍课文。

2、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问:这首诗可分哪几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答:第一层:诗人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

第二层:表达诗人新型的现代爱情观价值。

五、鉴赏: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再一起讨论总结。

1、象征手法。

橡树——男性。

木棉——女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2、先破后立。

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念,再表明自已的现代爱情观。表现了人性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本诗写于一九七七年文革之后。

3、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还设立了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达她的爱情观,比如: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这些都象征了世俗的爱情观。

4、对偶,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

本诗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运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对偶: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去里。

对比:不学痴情的鸟儿,要做红硕的花朵。

5、句式长短相宜,错落有致。

诗人丰富的情感。《致橡树》的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例如第一诗节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变得急促,诗人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强烈。

6、押韵:

这首诗通篇押i韵,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六、主题:

方式:先让学生考虑一下再做总结。

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写,表现了平等独立而又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现代爱情观。

七、作业:

1、完成有关练习题。

2、诵读。

致橡树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橡树”、“木棉”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的内容。

3、教学难点:理解“橡树”、“木棉”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影视剧爱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导入:当女主人公以凡人素素的身份出现的时候,即使天族太子夜华再爱她也无法护她周全,她不仅失去了双眼,最后还跳下了诛仙台;当她以白浅上神、青丘女帝的身份出现时,四海八荒都对她非常尊敬,她不仅可以夺回自己的眼睛,还可以顺利地站在太子夜华的身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舒婷的《致橡树》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配乐朗诵。

1、诗人在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出现了六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

(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丈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2、诗人通过哪些词语表明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绝不像绝不学不止像。

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来争取一种女性尊严和地位。诗人的抗争决心,这种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3、作者在第二部分,运用哪两个意象来表明自己的爱情观?

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

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4、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爱情的?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1、结合现实版的“致橡树”——习近平和彭妈妈的爱情,谈谈你的认识。

2、教师小结:

1、搜集整理和爱情有关的诗词名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

2、背诵全诗。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