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9篇)

时间:2023-10-30 23:42:31 作者:飞雪 2023年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9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制定的一种有序的活动安排。希望以下教学计划范文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音乐教学设计案例

1、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下春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是种子发芽的季节。

2、学会看节奏谱。

磁带、节奏谱、钢琴等。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鸟醒来了》、《大雨小雨》、《母鸭带小鸭》、《只要妈妈露笑脸》。

2、律动练习《高人走,矮人走》、《摘果子》、《学做解放军》、《头发肩膀膝盖脚》。

1、出示节奏谱,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上面的这些xx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拍吗?

介绍节奏,请幼儿尝试拍。

2、老师示范的把节奏合着拍子范唱一遍。

3、老师和幼儿一起来把这首节奏普一起唱一遍。

师:这些节奏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沙沙沙)。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节奏谱来说说吧!

(1)、种子在干什么?(在说话)。

(2)、它怎么说?(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师: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们会唱吗?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师:真不错,春雨又开始在下了,这回它又是怎么说的呢?(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师:那我们也试着把它唱出来吧!

1、老师先边弹边唱,让幼儿欣赏一下这首歌曲。

2、老师清唱一遍。

3、那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唱一遍好吗?看看谁唱的最好听了,老师的眼睛可是会找人的哦!

师:真棒,那现在我们边听录音机,边自己想动作,看谁做的最美?

你给春雨配上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

在《一个一个说》中结束歌曲。

幼儿园音乐教案莎莎,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中最适合幼儿玩的一种,可以让幼儿在歌曲中学习到知识,也可以通过音乐进行舞蹈的律动,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提供自制乐器、传统乐器让学生尝试随着节奏演奏,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歌曲表演《小猫钓鱼》。

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积极参与表现音乐,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歌词创编、为歌曲编故事并表演,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生自信、大胆的心 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唱准六度、七度大跳,停准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

生:想。

师:(播放媒体课件讲述故事)。

师:这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小猫钓鱼》这首歌曲的故事了

板出课题—————《小猫钓鱼》。

二、讲授新课

1、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音乐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

(2)再听歌曲:歌曲有几段歌词?

(3)师范唱歌曲《小猫钓鱼》

(4)学生读歌词二遍。

(5)学生跟师弹琴学唱歌词第一段。(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的停顿以及怎样唱好下滑音)

(6)反复学唱,哪一句存在问题,请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7)采用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

(8)师引导学生演唱时体会歌曲每一部分的情绪:风趣、着急、伤心、自信、高兴。

(9)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两段。

2、歌曲处理

师:《小猫钓鱼》这首歌的歌词分为几段?(二段)

师:歌曲第一部分的小猫是如何钓鱼的?(三心二意)

师:那第一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一点,遇到休止符号要停)

a、全班演唱第一段

师:三心二意的小猫能不能钓到鱼?(不能)

师:小猫没钓到鱼,心情怎么样?(伤心、失望)

师:那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b、分组演唱第二段

师:三心二意的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可怎么办啊?

生:小猫改正缺点,不再贪玩了

师:现在请全体同学用自信的语气来演唱歌曲的第二歌词。

c、集体演唱第二段

师:好在小猫知错就改,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心的小猫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它此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高兴、喜悦)

师:那我们一起来用歌声来赞美小猫吧!

d、齐唱歌曲最后乐句。

三、表演

1、小组合作 进行表演

(1)由教师布置活动的背景,示范钓鱼的动做,小河岸边的小草动作,花儿的动作,全体学生参加歌表演。

(2)学生自由讨论,设计表演动作,自己创造角色。

(3)播放《小猫钓鱼》歌曲,分组表演。

2。表演后学生互评,启发学生开阔思路,互相学习

五、小结

通过创编和表演,大家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六年级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歌颂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起义,反抗王爷的英雄事迹。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是根据这首蒙古民歌改编的,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悲壮。

六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欣赏和整体感受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俗人情。

1、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了解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韵味。

2、感受乐曲情绪,了解蒙古族短调音乐的特点,并能随音乐参与表现。

3、通过欣赏及演唱《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了解蒙古族短调音乐的特点。

了解蒙古族短调音乐的特点。

录音机、课件、手鼓、口风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情景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参观内蒙古大草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

大屏幕展示:草原风情图片。

讲述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直观教学创设和谐宽松课堂氛围。

新授课。

(一)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阶段目标: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感受乐曲悲壮的情绪。

1、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出示马头琴的图片。

认识马头琴。

使学生对马头琴有初步了解。

2、现在我们认识了马头琴,就让我们一起感受马头琴的独特音色吧!

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使我们感到音乐具有草原的气息。

播放乐曲。

感受马头琴音色。

使学生对马头琴的音色有一定认识。

(二)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阶段目标:初步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能演唱歌曲。

1、欣赏歌曲《嘎达梅林》。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深情、悲壮、豪情。)。

播放歌曲《嘎达梅林》。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讲述《嘎达梅林》的含义和历史背景故事。

xxxx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勾结军阀强行开垦土地。嘎达梅林代表人民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不仅控告无效,他反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

讲述《嘎达梅林》这一真实故事。

聆听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

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3、分析歌曲风格特点辨别是短调民歌还是长调民歌?

这首歌曲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结构短小、节奏规整,装饰音较少。

总结短调民歌特点。

分析歌曲风格特点。

让学生分析短调民歌特点。

4、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唱歌曲。(视唱旋律,填词演唱)。

带领学生视唱,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

让学生学会歌曲。

5、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情绪还不够准确。同学们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演唱情绪。

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使学生更好掌握演唱情绪。

拓展。

(三)不同形式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讲解蒙古舞族舞蹈动作特点。

(大雁舞,驯马舞)。

随音乐完整做动作并演唱歌曲。

讲解蒙古舞族舞蹈动作特点。加入手鼓。

学生随音乐学动作。

不同艺术形式带来的音乐感受,拓展学生鉴赏能力。

小结。

本节课。我们走进了蒙古,认识了马头琴,欣赏了短调歌曲《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优美动人的颂歌。

在这节课中,不但让学生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还让学生学习了民歌《嘎达梅林》,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

1、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欣赏马头琴独奏,使学生初步了解马头琴。

3、讲述《嘎达梅林》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4、分析短调音乐的特点,舞蹈参与歌曲的音乐表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蒙古族音乐特点及处理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们欣赏了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还学唱了民歌《嘎达梅林》,了解到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和草原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悲壮的情绪,还让学生对蒙古族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感受。在欣赏马头琴独奏之余还让学生用不同形式参与歌曲的音乐表现,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一、情景导入。

江苏扬州的诗句。

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好一个xxx烟花三月下扬州xxx!

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扬州美吗?

二、寓教于乐。

感受歌曲。

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三、创造表现。

有难唱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

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1、领唱、齐唱;

2、加动作演唱;

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

拓展延伸:

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四、完美结课。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小胖胖,他呀,原来很没有礼貌,在家看见奶奶,就装作没看见,看见叔叔,跟叔叔说话,说:“喂!喂!喂!”真是没礼貌,大家见了都摇头,后来呢,小胖胖变了,看见奶奶,远远地就叫:“奶奶好!”看见叔叔,赶紧跟叔叔招招手。现在人人都夸胖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一起学这首《小胖胖》。

1、节奏游戏——模仿打拍,提示注意倾听(培养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

2、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范唱,听听小胖胖是怎样的孩子第一段,回答问题。

3)学习歌词—随老师一起朗读(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4)表演小胖胖和叔叔———请两位学生,(进一步体会歌曲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5)随老师分句教唱第一段。

6)教唱第二段。

7)分句领唱,齐唱,(比比谁的记性好)。

8)学生演唱。

3、分小组扮演角色:奶奶、小胖胖、叔叔。

分小组创编角色,自己加动作,自己编歌词。

听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反思:这首歌歌词通俗易懂,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是非分辨能力,所以对于小胖胖的前后的言行能够分辨出对错。而小胖胖又是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所以唱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在学唱的环节的节奏游戏时,有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还可以,自己独立打拍的时候就有点乱了,有的手跟嘴不和谐,有的唱歌结束后还在拍着,我知道是因为平时的训练缺乏目的性,是在将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这是一首领唱的歌曲,让同学领唱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文档为doc格式。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

1、在欣赏《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3、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通过演唱表演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1、导入新课。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种玉米(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复听歌曲。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3、解决难点;

连续两个附点音符的演唱。

4、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1)xxxx|xxx|xx|x—。

校园地里播种上金玉米。

(2)xxxx|xxx|xx|x—。

我来锄地你来割茅草。

(3)xxxx|xxx|xx|x—。

幼芽娇嫩需要勤浇水。

5、随琴视唱歌曲。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x、x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6、教师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7、教师评价唱的好和不够好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8、熟悉歌曲,随伴奏音乐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9、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气势和开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还要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10、教师对孩子的演唱予以评价。

三、表演歌曲。

1、请孩子们出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音的打击乐器。对孩子们的制作表示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子奖励。

2、分组编创动作表演歌曲。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孩子们通过自制乐器,和舞蹈动作把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

《雨打芭蕉》赏析。

欣赏。

本节课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的《雨打芭蕉》。

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与之前所学的中国民歌《草原牧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等单元形成呼应。

2、本节课贯穿了民族器乐艺术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竹乐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属于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丝竹乐”,具有小型乐队演奏、音乐情趣轻松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主奏乐器音色突出,易于欣赏、易于学习,实为学习了解中国名族器乐的佳作。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能够体会音乐要素变化对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在观察力和注意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感受和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意蕴美,能对广东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音乐创作手法。

通过聆听《雨打芭蕉》,初步感受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了解高胡的外观和音色特点。运用听赏法去整体把握全曲旋律,再运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

理解“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视听结合法、引导探索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对比欣赏法等。

多媒体、音像资料、思维导图教具、二胡和高胡。

一、乐器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2、二胡、高胡实物介绍,请民乐社团学生演奏二胡和高胡,重点介绍高胡,聊聊广东人的语言特点与高胡的音色有相通之处。

学生对比乐器的外观,聆听二胡和高胡的音色。

3、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广东音乐的特点,教师出示课题: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设计意图】。

让民乐社团学生分别演奏二胡和高胡,不仅能让其他学生了解高胡音色,也能激发学习广东音乐的兴趣。

二、整体把握。

生:边欣赏视频《雨打芭蕉》边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雨打芭蕉》的旋律特点,感受乐曲情绪,了解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

三、分段赏析。

1.听赏第一部分。

师:播放第一部分旋律,出示简谱。请学生找找相同的旋律,引出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生:找出相同的旋律,认识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师(出示第一部分乐谱)提问:请同学们找一找最密集的节奏在哪里?

生:找出节奏最密集的旋律,跟琴哼唱第一部分旋律。

师:介绍“加花”的民间创作手法。

小游戏:跟着老师练习声势节奏,进一步强化“加花”的创作手法。

声势节奏谱例:

师:弹唱第一部分旋律,带领学生熟悉主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几个创作手法,密集的节奏象征着雨越下越大,让学生明白艺术源自于生活,让学生体验艺术的同时,懂得如何欣赏艺术。

听赏第二部分。

师:播放第二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并提问:你能听到哪些乐器?他们在描绘什么呢?

可以提示学生从节奏、力度、演奏法记号等方面去分析出此段旋律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生:聆听之后分小组讨论所提问题。

中心发言人解答,其他小组质疑、追问、补充。

师:请大家画旋律线,通过顿音记号模仿雨打芭蕉的动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找出其他几件民族乐器,通过音乐中的节奏、力度、演奏技巧等去分析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小组合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画旋律线模仿雨打在芭蕉上的动态特征,将枯燥的乐理知识糅合进艺术表现中,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学习兴趣。

3.听赏第三部分。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速度变化意味着雨和芭蕉的动作也发生着变化。

师:介绍此乐句围绕着商音在旋转,简易介绍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

速度变化也是欣赏音乐需要感受的一部分,商音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

四、完整聆听。

师:播放完整乐曲,带领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生:边听边模仿所听到的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

带着所学的知识再去聆听,可以更清晰明了地了解《雨打芭蕉》,加深对广东音乐的认识。

五、知识梳理。

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的梳理,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总结。

六、作品背景介绍。

教师请一位同学通过自己在课前查阅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进一步补充。

【设计意图】。

一首作品的景点呈现也离不开它的灵魂——创作背景,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广东音乐。

七、拓展欣赏、知识检验。

师:播放《欢乐歌》和《喜洋洋》,并提问:哪一首是广东音乐?

生:听辨哪首是广东音乐。

【设计意图】。

知识检验,巧妙加入《欢乐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八、教师小结。

卡片式思维导图展示、旋律线。

因自身不会演奏高胡,所以想到了可以利用学生资源,由学生去演奏二胡和高胡,既完成了这个教学环节,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整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听辨环节中将下次课程内容的江南丝竹乐与本节课广东音乐进行音乐风格方面聆听对比,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能为下次课进行铺垫,从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从整体来讲,整个课堂环节是流畅的,通过短短的一节课学生基本能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音乐教学设计案例

1知道《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插曲。

2初步掌握歌曲中的主歌与副歌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区分。

3有感情演唱歌曲。

区分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首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

2让我们听一听中文版本的这首歌曲。中文范唱。

3歌曲中的少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英俊少年》的故事梗概。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4你对这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

(将歌曲自然的分成主歌和副歌两部分。)。

5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找一找这部分的典型节奏,有几句都是哪句?

(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

6视唱歌词,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结本段的结构。

(歌词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

7应该怎样的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将第一部分连起来演唱。

8象这样的部分我们通常把它称作歌曲的“主歌”

出示重点内容:主歌。

9进入第二部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典型节奏。

(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

10你发现了什么?

(共有三句典型节奏,并且每一句中都有相同的部分,只有个别地方出现不同。)。

11结合歌词看一看,为什么不象第一部分一样,用完全相同的节奏?

(人的情绪是起伏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节奏的设置上是会有所变化的。)。

12对照第一部分,小结:第二部分的歌词反复出现是在抒发情感,旋律起伏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我们把它称为“副歌”

出示重点内容:副歌。

10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

12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歌曲的结构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让我们来齐唱这首歌。

主歌: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副歌: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

1个别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学生齐唱副歌。

2女生齐唱主歌,男生齐唱副歌。

小结:

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总体构想:

本组教学设计可分为三部分模块,分别为:

第一部分:

模块一:预习课文。

模块二:理解内容。

模块三:领悟表达。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模块五:检测。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内容。

教学目标。

1.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

2.能够讲清楚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件事情。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作品。

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小组检查,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人来读,并纠正错误。

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

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钓鱼的启示》,小组汇报收获。

1说说《钓鱼的启示》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表达。

2汇报:小男孩和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小男孩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小组交流汇报。

1读《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简单说说你对这个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2文中的两个小故事哪个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落花生》,全班交流。

1汇报:一家人的交谈中,你对谁的话最感兴趣?你如果参与讨论的话,会说什么呢?

4.读《珍珠鸟》,小组交流。

1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结合课后题和读书产生的疑问,质疑问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2.集体讨论。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学唱《外婆的澎湖湾》。

2、欣赏《天亮了》韩红。

3、欣赏《感恩的心》。

4、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学习《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四首歌曲,使学生深刻感受要怀着干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让学生充分明白社会是个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学会《外婆的澎湖湾》,并动情演绎《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难点:

1、教师用自己的语言以情感人,以达到让学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湾》歌唱、动情演绎。教具准备:电子琴、《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的flash动画课件(充分利用网上现有资源)。

教学过程: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教室(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一、课前调动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今天老师站在这里,心里呀又激动又胸有成竹,还有心里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zhui)惴惴不安,谁知道为什么?”“”师生互动“谁能帮帮我,别让我惴惴不安,给想个办法,(有什么办法)。谁能?”“”“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只有胸有成竹了,谢谢同学们。好了我们上课!”

二、师生问好!

(啦啦歌)15151535133322221232老师老师老师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5151535133322221231‖同学同学同学们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课教授:

导入。(屏幕出现和蔼可亲的外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婆了,外婆没有变,一如往日的和谐温暖亲切,慈爱的看着我。在老家的厨房煮好饭,默默地等着我,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依赖,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容颜,(哦,不,应该说是更加的年轻了,梦见外婆真好。)同时,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想听吗?(2分)。

播放《外婆的澎湖湾》flash(2分)。

提问:

a、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外婆吗?

b、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外婆的澎湖湾》?

(1)随琴唱乐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2分半)。

(2)随琴完整演唱乐谱(1分半)。

(3)加入歌词演唱。

(4)有感情演唱。

(5)随mtv伴奏有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湾》(5分)。

歌曲学完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曲是表现了谁和谁之间的爱?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并用这个故事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

2分播放《天亮了》flash2分。

请同学们说一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同学说创作背景。

请欣赏感人肺腑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的享受着每个人的关爱,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关爱、师生的关爱以及像子灏这样得到的陌生人的关爱,让我们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请会这首歌的同学一起轻声唱并一起做手语。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我们的家人、朋友和他人。“孩子们,我们都是幸运儿,就是有或多或少的一点不如意,比起潘子灏来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感受爱,更要学会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请欣赏《让世界充满爱》(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学习了《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以及《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明白了要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请同学们爱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送学生出教室。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

1、熟读词串,背诵韵文,感受四季景色的美好。

2、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3、继续识写生字“入、风、飞、雪”等。

多媒体课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课件出示)。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2、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及大自然,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课件出示)。

3、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二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写春夏秋冬的气象特征,要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2)第二行、三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描写第五幅图上的内容。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读出草的青青,花的红艳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课件出示)。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其它四季的景色图。(课件出示)。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指名说,比赛说。

四、继续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入、风、雪、飞。

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教师范写,同学们书空。

2、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重点反馈“风”“飞”的笔顺。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和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入”“撇短捺长”居中写,“风”第二笔是横折斜勾,“飞”的第一笔是横折斜勾,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4、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

5、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对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和督促。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统编教材全面推广使用以来,“语文要素”“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关键词。教学重心转向帮助学生掌握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从具体的知识点走向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紧扣语文要素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语文素养。

在此背景下,白杨坡小学语文教研组积极进行“大单元教学”研究,自2019年4月起,依次完成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实施建议”编写,两次大单元教学案例分享,一次市级大单元教学研究课例展示等研究工作,初步厘清了“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含义:“大单元教学”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思路,主张用语文的方式学习和生活,主张“在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体现的是“学”的落地。

《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就是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积极尝试,试图以“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思路,整体建构单元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在充分、自主的学习实践中发展学生能力,并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研究过程。

“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大概念,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任务和活动的支持,才能具化为可操作性强的教与学的模式。

研究思考一如何创设真实的学习大情境。

在“大单元教学”中,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尤为重要。然而,最初的情境建构并不顺利。

《鸟的天堂》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篇精读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1。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依据单元导语,将单元情境定为“感受四时景物之趣”,教学目标定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面看来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可是,进一步完成活动设计时就有问题了:问题一,指向不明,“感受四时景物之趣”具体指什么,重点学什么?很模糊;问题二,“学”的吸引力不足,情境的主体实质上还是教师,是“指导学生感受四时景物之趣”。

那么,如何创设真正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情境呢?再次思考上述问题,可以明确:一,需要进一步厘清本单元课文表现“四时景物之趣”的写作手法,确认核心要素,这一点可以通过深度解读教材解决;二,情境的主体是学生,落点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在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这一观点,情境的描述应该包含或者直接表述单元核心要素。

接下来再次通读整个单元,可以发现这样几个特点:1。所有的课文都是“大家”之作;2。所有的文本中动态和静态的描写都很突出,其中,《古诗三首》和《鸟的天堂》是动静结合,《四季之美》和《月迹》中的动态描写更加明显;3。本单元习作指导重点是景物的动态描写。

由此,基本可以确认本单元核心要素为初步了解并运用动态描写表现景物之美,文质兼美的大家之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这些隐藏在文字里的写作秘密等待着学生去发现、获取。

就这样,在对文本的深入比较和聚焦中,新的单元情境逐渐清晰——“探秘作家笔下的‘动’‘静’之美”。单元学习成为了“探秘”之旅,“发现动静之美”是贯穿单元文本的大任务,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充分、自主进行学习实践也有了实现的基础。

研究思考二如何构建真实的大单元学习课堂。

有了适宜的单元情境,如何让“学”真正落地,成为了亟待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请快速阅读单元导语页,抓住关键词回答。

生: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二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师:是的,前者是阅读能力的要求,后者是表达的要求。(板书:动态、静态景物变化)。

师:在刚学完的古诗三首中,你们关注到了动态和静态描写吗?来,我们试着用朗读表现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生朗读相应诗句。

师:诗词,凝结着古代大诗人的才情,寥寥几句,就勾勒出四时景物的动静之美,让人心动。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收录了三位大作家的作品。请读课题和作者名字。(课件出示巴金、清少纳言、贾平凹头像和课题。)。

他们又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动静之美,写出变化的呢?这节课,我们先走进“人民作家”巴金爷爷的作品——《鸟的天堂》。

常规的课堂导入一般关注单篇课文,大单元教学的课堂导入,关注的是整个单元。短短三两分钟,实施了“聚焦单元要素——勾连已学课文——比较单元课文”三个步骤,主张让学生明明白白学习,带着目的进入文本。

[教学片段二]。

师:披文入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有没有想过,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写出静态、动态之美?仔细比较两次的描写,想想在句式、用词和节奏上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学生反馈:句式有长句、短句之别,用词有形色、动作之别,节奏有舒缓和轻快之别。

师:这样的发现是不是个例呢?请默读下面的文段,判断是静态还是动态描写。(课件出示文段)。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动态描写)。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静态描写)。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动态描写)。

师:学习了动态、静态描写,能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哪些帮助呢?请从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任选一个句子,尝试运用动态或静态描写把画面写具体。

本节课的教学依旧遵循“在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这一思路,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深入文本,经过充分的朗读实践,已经能发现动、静态描写在句式、用词、节奏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联系前面已学的课文和本单元未学的同类型课文,运用新掌握的知识比较、判断文段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感知表达的秘奥,并尝试运用。

在“大单元教学”的课堂上,课文是实践的材料,遵循单元编排的特点,但不局限于单个单元,可以根据学习的目的多次使用。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实践运用,在更广阔、更丰盈、更真实的语文生活里自主发展能力。

三、研究结论。

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将语文学习融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血有肉的语文”。“大情境”虽然来源于单元主题,但实质上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被激发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氛围,所有的阅读都源于达成目标的自我需要。学习有了具体的目的,有了对象,整个单元的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习得技能的过程。

按照这个思路,“整合”“勾连”是“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处理学习材料的一种策略,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聚焦“教什么”。不过,要做成功的“大单元教学”,还要进一步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聚焦“怎么学”,并且赋予合适的学习场景,这样,学习才会成为一次事件,才能真正有益于核心素养发展。因此,除了“整合”“勾连”,“联结”也是一种策略,从单元主题出发,按照“综合性学习”的思路,将语文学习置于更大的区域。本着一个单元解决一个问题(或是培养一种能力)的态度,在真实的学习环境里,针对具体的人与事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激发出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真正的语文学习。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于“大单元教学”,困惑也是一直有的,例如:

“大单元教学”重视活动实践,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有很多相通之处,区别在于“大单元教学”更强调整体情境和大任务的设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很容易踏入“有充分的学习活动就是大单元教学”的误区,忽视大任务的设计,忽视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落地,把语文课上成了综合实践,或者是活动汇报。

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形成有效的评判标准,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简报范文优选

二、读谱知识:倚音。

三、综合训练:声乐训练。

四、欣赏:喜庆胜利(唢呐独奏)。

一、通过学生演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唱中感受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聆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记忆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一、《花蛤蟆》流传于山东地区,生动而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

二、读谱知识:根据组合来分单倚音、复倚音。根据在主音的前后分:前倚音、后倚音。

三、综合训练:练习曲的旋律选自德国作曲家韦伯所做的歌剧《自由射手》中的《猎人合唱》。

四、《喜庆胜利》是一首唢呐独奏曲,由刘乃羚、刘炳臣作曲,创作于1977年。

在声乐中,连音及跳音的唱法。

教学难点:

歌曲演唱中空拍的演唱。

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花蛤蟆》这首歌曲,四度大跳是特征之一,运用大量倚音唱法,以短时值节奏为主。

二、声乐训练,运用倚音表现猎人的形象。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唱中感受其表现作用。

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这首歌曲,四度大跳是特征之一,运用大量倚音唱法,以短时值节奏为主。

二、声乐训练,运用倚音表现猎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倚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综合训练作为发声练习短曲选自《猎人合唱》,又是倚音的练习谱例。

1)熟悉f大调的音阶音位。

2)不唱倚音唱谱。

3)将全曲唱会。

4)教师加入倚音示范,让学生模仿。

3作倚音的阅历知识讲解,小音符在唱的时候只唱音高不用唱出音名。

4、用非连音唱法,气息要有支持,横隔膜要有弹性。”啦”的发声,要求舌尖作灵活的跳动。

5再唱:注意2/4拍的强弱节奏及二部的均衡、协调。

6、导入新歌《花蛤蟆》。

7、初听范唱。

8、打拍子视谱,唱好空拍,不唱倚音。

9、对声音提出要求,用非连音及跳音的唱法。

10、对情绪提出要求,保持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

11、再唱乐谱。

12、加入倚音唱谱,强调倚音的风格,唱的自然、贴切而圆滑,切忌生硬。

13、完整唱谱。

14、小结下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欣赏《喜庆胜利》。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聆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色,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轻快、诙谐、活泼,词曲结合贴切,朗朗上口。

二、《喜庆胜利》全曲基调热烈欢乐,描写北方农村喜获丰收的欢庆情景。

教学重点:民族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花蛤蟆》乐谱。

2、听范唱。

3、保持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演唱,以保持特有的情趣。

4、用非连音及跳音的唱法,唱好本歌。尤其是带有倚音的象声词,要表现好。倚音主要强调吐字与风格,要结合吐字唱的自然而贴切,切忌生硬。

5、给歌曲配打击乐,形象的烘托歌曲的气氛。

6、前八小节采用隔二小节的轮唱。接着的第九小节开始处理成以二小节为单位的对唱。

7、用一固定低音作伴唱。

8复习吹管乐器。

9、听辨第一部分模仿笑声的一段,引起学生兴趣。

10、听第一部分主题音调。

11、处听全曲,提出设问:

(1)全曲是什么情绪?

(2)全曲分几段?

12、分段欣赏。

13、听出第二乐段b与a的对比,以及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14、复听全曲。

15、写听听想想作业。

16、小结下课。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

1、会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写句子,会把荷花、荷叶美的样子说具体。

2、能正确、流利地朗渎课文。

3、体会王冕想学画的强烈愿望。懂得做事要有恒心,贵在天天坚持。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一)初读感知。

1、自由轻声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指名读。

(二)研读品味。

1、指名读第一句。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句式训练。做课后题4。

3、自由读2-4句。思考:王冕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4、什么叫"满湖通红"?为什么会满湖通红?

5、评读第2句。

6、雨后的湖里的荷花到底有多美呢?用"~~~~~"划出来读一读。

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丁雪伟。

学校名称。

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

学科。

音乐。

学段。

七年级。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的演唱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所教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

教学。

效果。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

及环境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铃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多媒体播放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视频。

2、随琴学唱歌曲。

3、编创活动。

4、拓展活动。

1、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

2、教师弹琴教唱。

3、教师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歌词、节奏、旋律进行编创。

4、教师播放多媒体。

1、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2、要求学生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3、学生进行歌词、旋律编创。

4、学生感受歌曲改编带来的魅力。

2、通过演唱,更好的了解歌曲,感受维吾尔族风情。

3、通过编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歌曲。

4、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多种演唱表演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

七、板书设计。

青春舞曲。

1=g4/4维吾尔族民歌。

王洛宾改编整理。

八、教学反思。

通过教唱《青春舞曲》,我感触颇深,这节课课堂活动气氛很活跃,学生始终在不断地参与音乐学习和探讨过程中,通过学唱歌曲,打击节奏,创编动作,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但这节课同样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为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演唱歌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小学六年级音乐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设计

生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歌乐曲中感受爱,能主动认真地参与学唱、欣赏、

表达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

3. 知识与技能: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并能在演唱歌曲的时

候加入简单手语,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能静心欣赏乐曲,记忆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体会歌曲的情感。能静心欣赏以“爱”为主题的乐曲,记忆音乐主题。

钢琴音响资料教师手语教学

讲授 演示

新授

4课时

一 、导入: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学习歌曲 :

1、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 :

师:《感恩的心》特别感动人,下面同学们认真听歌曲范唱。注意:听一听这首

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就要掌握它的节奏。你发现了这首歌曲的开头与以前歌曲的开头有什么不同? (老师讲解弱起拍,前三拍半空着不唱,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请学生跟着跟老师一起来按节奏朗诵歌词。

3、唱旋律。听老师弹琴,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5、有感情的演唱。

三、学习手语 :1、 演示动作 由老师演示动作 2、 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

四、 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一边作手语。也许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师小结:学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刚才大家用了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众人的感谢。是的,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感谢敌人,让我们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朝前进步……我们感谢所有的人。

一、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由优美、抒情的音乐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

三、走进贝多芬

认识贝多芬,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用贝多芬的经历感染、鼓舞学生,引导

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经典之作《欢乐颂》。

四、欣赏《欢乐颂》

1、初听歌曲,说出感受。

3、学生学唱歌谱:重点教唱附点八分音符和同音连线处

4、学唱歌词。

5、提问:你认为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重点处理歌曲的力度对比,教师指导学生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来演唱。

五、拓展延伸

教师:在交响乐中加入声乐(人声歌唱)是贝多芬的一次伟大创作,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相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让我们再次来亲身体会一下。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贝多芬的人生是不幸的,但他却把欢乐奉献给了世人,他希望全世界人民团结成兄弟,我们要牢记这位伟人的嘱托,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再见!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

1、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

1、初听歌曲《爱的人间》,学生从歌词、旋律中找到答案。

2、复听歌曲(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

3、揭题,介绍歌曲的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4、听老师随伴奏范唱歌曲,请你关注一下,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5、学唱歌曲

1)、分乐段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展 :

欣赏杨光《你是我的眼》片段

师:因为有你,我看到了太阳和月亮;因为有你,我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你,就是我的眼。(播放录音,听歌曲片段)这位盲人歌手他叫杨光,虽然他看不到一丝光芒,但是他说大家就是他的眼,人们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乐观,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阳光。

师:爱是世上永恒的主题 ,爱是世间最美丽的词语 。因为有了爱,人间才充满了温暖 ,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变得更美丽,心中充满爱,我们才学会了感动 ,因为学会了感动,我们才会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全体同学在《感恩的心》音乐中走出教室。

二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幸福拍手歌》。

创编歌词及歌表演。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进行创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弹性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连续的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组织学生井然有序的进行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着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3、进行发生练习。

1234︳55︳565︳5654︳31︳。

小朋友们来唱绿绿绿小朋友们来唱。

22︳1—︱︳。

绿绿绿。

(二)导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想)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新授。

欣赏歌曲录音。

学生欣赏歌曲(可以随音乐轻轻点头)。

师:同学们,歌曲中的同学们幸福时会干什么?(拍手)。

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下。(做拍手动作)。

师: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同学们现一起看书。

教师领学生大声朗读歌词。

领学生安歌曲节奏读歌词。

学生根琴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演唱歌曲。

解决难点,指导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学会歌曲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打击乐器代替拍手)。

创编歌词。

进行歌表演。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人们高兴,幸福的时候可以用动作,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就让我们唱着歌到生活中去寻找幸福吧。

教师弹琴,学生做着律动,唱着歌出教室。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江苏扬州的诗句。

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好一个xxx烟花三月下扬州xxx!

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扬州美吗?

二、寓教于乐。

感受歌曲。

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三、

创造表现。

有难唱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

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1、领唱、齐唱;

2、加动作演唱;

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

拓展延伸:

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四、完美结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