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惩戒心得感悟(实用18篇)

时间:2023-12-17 05:37:46 作者:曼珠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规律。下面是一些关于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权是指学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戒的行为权利。教育惩戒权在维持学校纪律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教育惩戒权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小学教育惩戒权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在维护学校纪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惩戒,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育惩戒权可以激励学生发扬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育惩戒权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关键。

教育惩戒在实施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许多学校在实行教育惩戒时存在过度、不当行使惩戒权的情况。一些学校过于偏重对学生进行惩罚,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还会让学生产生受委屈、受歧视的感觉。同时,出现了一些学校存在的惩戒力度过大,甚至引发学生伤亡事件。如何在教育惩戒中避免过度的惩罚和不当行使权利的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惩戒权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严格掌握度,避免偏离纪律教育的基本方向,也要合理把握惩罚力度,注意、体会学生感受,让惩罚和引导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执行教育惩戒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采用科学、民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背后的原因,并从教育引导的角度出发,给予适度的惩戒并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发展。

第五段:总结。

中小学教育惩戒权是维持学校纪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探讨教育惩戒权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正确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惩戒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教育惩戒权的实施方式和策略,为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日前,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该《规则》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主要有哪些内容,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相关人士。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规则》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其他侵害学生权利的。以此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规则》也同时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规则》还明确了教育惩戒的相关救济程序,并鼓励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雏鹰实验小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近期,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于2021年3月1日执行。

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会,于麾校长带领班子对“教育惩戒”的定义、行为,结合教育实际工作进行详细的解读,对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的原则、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实施教育惩戒的方式与方法、学校制定校规校纪的依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

在教职工大会上,祝洁副校长为全校教师解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对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惩戒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

各学年、学科组召开教师座谈会,通过学习和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做好学习笔记,分享感受。每一位老师都深刻领悟到,惩戒不是树立威信的法宝,而是以教育为出发点,在有法可依的范围内达到教育的效果。

《规则》出台之后,给了老师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感,在实施惩戒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正当权利都需得到维护。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方式,要坚持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同时惩戒也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到双方权利的同等保护,这也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学习之后,受益匪浅。充分体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敢用惩戒权,善用惩戒权,慎用惩戒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正确地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适当地惩戒教育还有利于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在实施惩戒时,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反省自身错误。

组内老师在认真学习了《规则》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规则出台,让大家心里会一些底气,对教育惩戒进行定义,明确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的方式,这样在处理起问题时我们有规可依。其实在日常跟家长的沟通中,不少家长也认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当包括惩戒部分,因此《规则》的出台也让家长对孩子可能受到的惩戒更加清楚,这样也可以减少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但规则是冷的,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鲜活的。所以我们仍要有爱心、有温度,要用教育智慧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爱是前提,惩戒是手段”。惩戒是为了完善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好。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不管其行为的正确与否,遇到的全是表扬,那么这个孩子在将来遭遇挫折时,有可能就是手忙脚乱,被动无措。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老师用一定的方法制止和消除学生不当行为,锻炼学生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是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

《规则》的颁布,回应了社会比较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也是第一次以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规定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学校、教师实现教育、管理、评价的具体方式保障,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具有育人属性的方式。组内老师在讨论时都不约而同谈到:在以前教育惩戒没有度,到现在孩子犯了错,老师不知如何处理,这个规则的出台很及时,为教师依法依规进行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也理清了惩戒与惩罚之间的边界,对惩戒的实施范围作了更明确的界定。我们更应当重视家校协作,积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合力,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促进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让学校和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和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及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共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营造“文明、整洁、健康、温馨”的翔园。

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否能够恰当地行使教育惩戒权?如何运用惩戒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惩戒手段的重要性和运用惩戒手段的不易。下面,我将阐述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惩戒权的重要性。

教育惩戒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培养规范良好行为习惯必不可少的手段。学校、教师拥有惩戒权,使得学生在遵守规则、尊重他人、遵循校纪校规、遵守安全规范等方面能够自觉地做到,维护了学校的和谐稳定,也让学生养成了个人素质的好习惯,未来也会为其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慎重使用惩戒权。

但是,在实践应用教育惩戒权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一些教师或校长可能滥用惩戒权,让学生无法忍受,有时再管理时不当、方法错误等。因此,在我们使用教育惩戒权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看情况而定,不能盲从、随意或者过度利用权利。一旦出现了过于严厉的惩罚,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并且会让学生对权威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三、灵活运用惩戒方式。

运用教育惩戒权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施惩戒,灵活把握具体的惩戒方式、事态和性质,准确地判断和处理问题。例如,对于一些较轻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口头警告和批评等方式温和处理,对于严重的问题,则应当采用严厉的惩戒方式进行教育,以达到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效果。

四、正确引导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要严格制裁不良行为,还要从性质上加以分析,找出行为根源,并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让学生从根本上改正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刀切的政策,更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并切身感受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惩戒权的行使同时也与教育改革密切相关。在提高学生知识和业务水平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全面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关注其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出健康、自信、文明、规范的人才。

总之,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不仅要注重学生行为的规范,更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的需要,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素养,为未来的道路做好规划与准备。

中小学教育惩戒法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教育惩戒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以达到教育目的。然而,如何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法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惩戒法的重要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育惩戒法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在课堂上,我曾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一次,我发现某个学生经常迟到,导致对课堂纪律的影响。我采取立正姿势站树和写检讨的方式进行惩戒。接下来的几堂课,这名学生再也没有迟到。通过这个例子,我明白到,合理的教育惩戒可以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其次,教育惩戒法需要注意方法和程度的适当。在实践中,我经常看到一些教师惩戒学生过度,使学生心生反感,甚至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以前,我曾经使用体罚和恶声恶气等严厉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惩戒,结果发现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他们开始敬而远之。通过自我反思和与同事交流,我意识到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积极引导和关爱来进行教育惩戒。我改变了教育方式,主动与学生沟通,耐心解释他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对我更加信任,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此外,教育惩戒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惩戒方式。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惩戒,不要让学生产生过大的压力;而对于外向活泼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在校外做义工或参加活动的方式进行教育惩戒,让他们更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这些措施,我发现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改正。

最后,教育惩戒法的长效性需要得到重视。教育惩戒不仅仅是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次,我惩罚了一名学生迟交作业,但是发现他还是没有改正。通过与他的沟通,我发现他的问题是由于时间管理不当和学习计划不合理导致的。于是,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制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他开始按时提交作业,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重要性。从这个例子中,我认识到教育惩戒法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效果,不能依赖一时的惩罚。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惩戒法的合理运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惩戒法需要注意方法和程度的适当,需要灵活运用,关注长效性。只有在做到这些方面,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惩戒法的作用,帮助学生成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多少年来,教师惩罚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我们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哪一个不是从小在父母和教师的“棍棒”之下成长起来的?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家长会以诚心诚意的口吻请求我的老师:“李老师啊,孩子不听话就辛苦您使劲打,要一直打到听话为止……”老师是真的听取了家长的意见。但是我很感激我的家长和我的老师,是他们精心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健康完整的我。

后来,不知是谁提出所谓的“赏识教育”,说什么“好好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在家要父母夸、爷爷奶奶夸、姥姥姥爷夸、七大姑八大姨夸,在学校要老师夸、同学夸……我认为这些言论都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但是很多家长都信以为真了。您试想,一个孩子整天被夸赞声音包围着,他的心智能健康地发展吗?他们得到真正的快乐吗?他们能独自承担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吗?他们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祖国栋梁之材吗?他们一旦在校遇到挫折或者被老师批评就会抑郁,就会寻死觅活,更有甚者,家长会追到学校问责教师,甚至殴打老师……这样荒唐至极的事情屡见不鲜。导致广大教师们整日“提心吊胆”,不敢充分自主管理学生,生怕给自己招来“祸患”……这一切都是不良教育风气造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良的教育风气呢,因为教师的手中没有了“戒尺”,教师说话变得不“硬气”了,教师俨然成了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了。

2021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对于广大教师朋友来说,真是“教师拥有惩戒权,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针对规则的颁布,我表示赞成。这条规则让广大教师朋友在行使惩戒权时有据可依,有法可依。而且此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规则的制订是以为了“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行为”而制定的,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但是“惩戒”不等同于“惩罚”。我认为“惩戒”的重点应该落在“戒”上,是教育者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或者方式让学生引以为戒,“戒”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而“惩罚”的落脚点是在“罚”上,如体罚、变相体罚、身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惩罚等。

规则的第十二条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等八条不当行为”。这也是在给“惩戒”与“惩罚”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我们广大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也得严格把二者区分开来,不要混淆二者。

就算教师对规则的内容烂熟于心,那么在行使惩戒权的时候就不会再一次的“引火上身”了吗?是否会有家长为了护短再一次的“强词夺理”呢?比如把教师对孩子的“语言劝导”说成“当众侮辱”他的孩子,把教师让孩子做的“书面检讨”说成是对孩子的“千字文变相体罚”等。

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在规则正式执行前还得扭转家长的育儿观念。要让家长明白老师都是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这么做的,要让家长明白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要遵纪守法,孩子从小更是要有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自己孩子在校违反了校纪校规就要按照规定进行惩戒,孩子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应有的责任。“规则意识”“法制意识”不仅要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更要让它深入家长们的心中。这才是教师能够有效顺利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可靠前提。

规则中的第四条说到“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其中“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个影视片段,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过着安静的生活,一天小和尚在水边玩耍,看到青蛙,就把一块石头绑在青蛙的身上,看到青蛙挣扎游水,小和尚开心极了;小和尚看到小鱼,又把石头拴在小鱼的背上,看到小鱼艰难地游着,小和尚开心极了;小和尚又看到一条小蛇,又把石头绑在小蛇的身上……老和尚在高处的岩石上打坐,目睹了小和尚的一切,却没有说话。

老和尚命令小和尚:“背着你身上的大石头上山去解救这三只无辜的小动物,如果有一只小动物因你而死,你的心里会永远背负着一块大石头。”最后只有青蛙奄奄一息,生命尚存,小鱼和小蛇早已死去。

小和尚因为自己的顽劣让小动物无辜送命,自己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谴责,他坐在一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深思。这场深思直达他内心的裂变处。

老和尚是多么高明的智者,他是我们教师的榜样,他在小和尚犯了错以后“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小和尚)过错程度相适应”,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这是正确有效运用教育惩戒权达到的良好效果。

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的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是需要惩戒的。教育是一门艺术,而教育惩戒权又是教育中尤为特殊的一部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规则,又要灵活运用、重视实际方式与方法。学校和教师要会用、善用、慎用教育惩戒权。我们坚信,在社会、家长的配合下,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感悟

《教育惩戒》这部电影,刻画了学校教师在应对学生不当行为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惩戒的结果。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电影观影,更重要的是对于教育惩戒的思考和体会。本文将基于电影《教育惩戒》的内容,从多角度出发,对于教育惩戒所带来的启示和感悟进行探讨。

在影片中,大部分电影观众都会同情主人公,认为他是对的。但是,从学生和一些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更像是一种激起学生反感的表现。教育惩戒不必是唯一解决方案。在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寻找自我认知并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帮助。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问题角度出发,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

第三段:教育惩戒需要平衡。

电影中,教师是一位激情洋溢而又热心的人。他对学生激情陡峭,并格外重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他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并对学生采用较为严格和专横的措施。在实践中,教育惩戒应该平衡激情和理性,同时协调学生对成绩的追求。

第四段:教育惩戒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参与。

教育惩戒的持续性需要包括学生和家长在内的所有方面的支持。许多电影观众并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到惩戒,而这种行为会在家庭中引起矛盾。因此,教育惩戒应该在学生、接受惩罚的家长和教师之间达成一致。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教育惩戒是提升英语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五段:总结。

在教育惩戒这个话题上,校内和校外都有不同的看法。为了使教育惩戒更具可操作性,它只能在实践中展现出效果。毫无疑问,教育惩戒是看待学生行为问题的重要手段。电影《教育惩戒》就是提供了一种让我们思考教育惩戒的途径。

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

家长和老师通常都认为,教育惩罚权是塑造中小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正确地行使这个权利并不容易。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在中小学教育惩戒权方面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合理运用惩戒权。

第一步是理解教育惩戒权的实际含义。教育惩戒权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我们应该尽力保证惩罚力度适当,不仅不会造成伤害,还应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改进动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行为准则,准确描述不当行为和与之相对应的惩罚措施。这样做不仅规范了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让学生获知了理所当然的规则,并将其变成规范。

第三段:人性化惩戒方法。

祸不单行,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的不良行为视为恶劣的表现,而应该揭示导致不当行为的原因。我们应该找到和学生共情的点,针对他们的独特情境和需求进行人性化的惩戒方法。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有益且有效的惩戒方式包括:表扬鼓励,公开赞赏,建设正面目标等。

第四段:教育工作者的必需素质。

教育从事者需要具备求知欲、耐心、敏锐和一定的理解等素质,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争议行为,并在尽快的时间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建立长期的信任和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进行惩戒行为,同时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更好地实现。

第五段:结论。

总之,中小学教育惩戒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理性规范,确保教育惩戒权的正确行使。通过人性化的惩戒方式、耐心的引导和有效的沟通技巧,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关注,实现更好的教育成果。我深信,每一个有心之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施行。该规则在明确中小学教师可行使多种教育惩戒手段同时,也为惩戒权划出了“禁区”“红线”,同时赋予学生、家长申诉的权利,并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大部分教师和中小学生均表赞同。

“我和同学们一起根据规则有关内容,制定新的班规。这让班级管理更加有底气。”广州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六一班班主任李雅斯在惩戒规则实施首日已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学习。

南塘大街小学六一班莫晓璐说,规则实施首日,有同学上课吵闹,老师先是提醒劝阻,对仍不听劝阻的同学,老师增加他的作业。

“我觉得罚抄写,罚背书,罚做卫生,只要不是太多,是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是打骂等体罚。”多名小学生告诉记者,大多数同学认可规则确定的惩戒方式。

部分教师感觉进行教育惩戒时更有底气了。“以前有调皮的孩子,我们请家长协助管理,家长说让我们罚站,但学校又不允许。现在明确了规则。”一位五年级小学班主任对记者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对规则明令禁止“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身体伤害,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等“划红线”内容,大部分教师和中小学生均表赞同。南塘大街小学六一班学生谭晓洛说,最担心因犯错被孤立,严禁“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这条规定让他放心了。湖北小学家长张女士则表示,“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的规定比征求意见时“适当增加运动要求”更稳妥。

“不好管”等问题无法短期内消除。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有规则做“靠山”,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好管”“管不好”的问题恐仍无法短期内完全消除。

多名教师表示,学生个体感受差异大,拿捏惩戒“度”稍有不慎,对学生、教师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规则规定,为避免危险品入校,可翻看学生书包。但我担心一旦误判,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李雅斯说。

平衡“合规惩戒”与“责任焦虑”难。“教育惩戒可能引发部分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惩戒力度和处置方式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引发家校矛盾,还可能对教师造成伤害。”广州沙面小学副校长黄宏杰说。

“有些学生心理十分脆弱,一旦惩戒后发生了自残、自杀、抑郁等情况,教师很难说清楚责任。”为多所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曦说,厘清惩戒行为责任的前提,是在教育惩戒中实现“过罚相当”,但当前“过”与“罚”是否相当却难以量化,这成为落实规则的一大难点。平衡与家长教育理念的分歧难。多名受访中小学校长表示,部分家长见不得自己孩子接受任何惩戒的“玻璃心”往往成为依法行使教育惩戒的重大障碍。

有老师告诉记者,规则规定对“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可以实施必要惩戒,但“故意”一词难以确定,容易引起教师和家长间争议。常见的情况有因家长擅自免去孩子作业引发的争议等。

最适合的惩戒方式需不断探索。

多名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强调,教育的目标始终是立德树人,即便惩戒也要尽量“小惩大诫”、因材施“惩”,这要求教师们不但要依规“好好管”,更要设法“管管好”。

“比如有学生出现不文明用语或行为,让他们背论语可能比简单罚站更有效;对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也应考虑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李雅斯认为,合规是前提,最适合的惩戒方式仍需要教师根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建议,要对广大教师群体进行普法教育和规则的学习教育,提升相关培训效能,全面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博士后谈子敏表示,应建立教育惩戒权的监督、救济机制,如在学校中建立方便、简易的学生投诉通道,利于学生维权;明确惩戒权不当行使给学生造成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对于教师依规行使惩戒权而遭受处罚的情况,也应建立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

“家校互动是很重要的,充分沟通有助于消除矛盾,形成教育合力。”黄宏杰建议校方应做好惩戒行为备案以及效果跟踪记录,以便家长全面掌握情况,教师也能通过这些记录更好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采用最优教育手段。

教育惩戒权都有哪些新变化?

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罚。

幼儿园小朋友和特殊孩子不适宜实施教育惩戒。有些惩罚,老师不可用。

新规则提出了“八不准”,比如禁止“身体伤害,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明确了惩戒和体罚之间的“红线”。惩罚熊孩子也要“家校协作”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感悟

《教育惩戒》这个话题一直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对其进行过讨论和探讨。而最近,我也有幸读了一本名为《教育惩戒》的书,深入探究了这个话题,获得了一些新的感悟和体会。

在书中,我了解到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用无害、安全、合理、合法的惩戒手段,对不良行为进行纠正、警示、惩罚和教育,以达到规范行为、塑造品德、提高成就的目的。

但是,教育惩戒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惩罚,它更多的是以教育为主,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让被惩罚的人在痛苦的同时学会吸取教训,改正错误。这样,被惩罚的人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以及不良行为会对自己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段:理解教育惩戒的价值。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惩戒的价值。对于学校、家庭、社会来说,教育惩戒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观念,增强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信念。在学校里,教育惩戒可以维护教育秩序,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家庭中,教育惩戒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起规矩和秩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在社会方面,教育惩戒可以维护法纪和社会道德,促进社会稳定和安全。

虽然教育惩戒具有很多积极意义,但它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一些错综复杂的情况,如果使用惩罚方式不当,不仅容易误伤受惩罚者,还容易带来很多负面后果。比如,有些教师采用惩罚方式过于严厉,导致受罚学生心理受创,产生叛逆心理;有的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采用体罚,结果伤及无辜,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在使用教育惩戒之前,应该量力而为,多思考、细化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惩罚方式。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惩戒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话题,要认真对待,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注意在实践中,掌握好度,不要滥用惩罚,并且要注重惩罚与教育相结合,让受罚者真正吸取教训,树立起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有序地发展。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感悟

最近看了一本名为《教育惩戒》的书籍,对于其中关于孩子教育的内容,我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惩戒与教育并重,才能有效引导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惩戒和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惩戒不是简单的惩罚、强制和压抑,而是针对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理解错与对、对与错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教育的指导下加以改正和避免。只有在惩戒和教育并重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孩子成长的作用。

第二段:坚持行为主义教育方式,避免说教和情感干扰。

在孩子教育中,坚持行为主义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行为主义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审慎的行为管理,对于孩子不良行为的惩戒采用的是行为上的限制,避免对孩子的情感干扰,让孩子在没有沉重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快速改变行为。

第三段:平衡教育中的权衡。

在教育中,权衡是重要的。在惩戒与教育中,要保持公正和平衡。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平衡的权衡能让教育更加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避免孩子的性格受到剧烈的情感波动和过度惩戒教育的影响。

第四段:强化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意识。

孩子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孩子的责任感。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支持和引导,而作为父母、老师,我们要重点关注和引导孩子的责任意识。任何一次不规范的行为,孩子都需要意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而是要使孩子认真对待所承担的责任,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

第五段:教育孩子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教育孩子行为规范,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明智、具有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意识的人,我们需要把惩戒和教育相结合,采用正确的方法以及坚持的态度,引导孩子自觉的遵守文明规范,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以实现自我自觉,自我规范的管理。

总之,在孩子教育中,惩戒与教育是一体的,不能单靠惩戒来解决问题,只有以教育为主,以惩戒为辅,才能够真正引导孩子成长,并且培养出一个健康、智慧和能力的孩子。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很多个班级想了很多个方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进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殊留意的。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周而复始,学生是由于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照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头,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二年级“认识角画角”的课上,在学习如何画角时,我温和的问道:“画角可以用工具?”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尺子”o“非常好,请拿出昨天就让你们准备好的尺子……”我轻松地说道。没等我往下说,小大声喊道:“老师,我同桌没带”。

“没带的全给我起立”,此时的我火冒三丈,一声吼叫让原本吵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同时也让没带尺子的孩子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

看着一个个低头不语自知犯错的孩子,我的脑袋瓜里闪过无数的惩罚措施,可是这样的惩戒能解决此时的问题吗?与其解决不了问题,就让他们“自食其果”好了。转念一想的我放下各种惩戒方法,故作刁难地问站着的这些孩子「'没子罚你们自己想办法,想一想,没有直尺你还能画出来吗?”

难得发言的小轻声细语地说:“老师,我觉得也可以用铅j笔画。”

我不禁向她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追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替代品”画线段。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带领着全班同学重温了角的特征。而小同学在回答完原因后继续补充道:“我觉k得还是我同桌的方法好,因为她说的铅笔我们每天都带,人人都有,这个方法很实用。”

话音刚落,班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会欣赏同学的小也是送给提出金点子的小。而我也成为了鼓掌、点赞k,j的一位观众。

如今,班里偶尔还是会出现丢三落四没有尺子的孩子拿起铅笔连线、拿着校讯通卡画线段的.,但在我看来这已然成为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更是学会了找正确、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有人问起班里的孩子有没有插嘴习惯,大部分的老师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有啊,现在的孩子知道的多,胆子又大,都是想说就说。”对付这些熊孩子,我想许多老师们也会和我一样,在刚开始的时候对他们和颜悦色的说要有礼貌,遵守纪律,要发言先举手,如果接着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会很苦恼。

班里的小就是上述典型的主人公,聪明加大嗓门,最喜欢z在我刚开始津津有味讲重点的时候大吼一声“老师,这个我知道”,如果有哪节课听不到他的声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今天没来上学。经过说教无用的经验总结后,我觉得是我个人的力量太小,所以必须动用集体的力量。

有一次上课当他再次插嘴时,我微笑着对大家说道「'孩子们,你们和老师一样认为上课不应该插嘴是不是?”

“是!”

得到统一确定的回答后我继续说道:“那做的不对是不是应该惩罚?”

“是!”依旧是整齐的回答。

“好,既然小那么爱发言,老是要抢我说的话,那我z就罚他当小老师上台给我们讲。”

班里的孩子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实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小笑话(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我故意让小出丑)。而同作zz为看客的我却十分清楚这个任务小是完全能胜任的。

只见小唯唯诺诺的上台,对他充满信心的我立刻蹲下身子z对着他耳边轻轻说:“你行的,老师相信你,让他们看黑板。”随着小理直气壮的一句“坐端正,看黑板”后,毫不逊色于老z师的讲解便开始了。胸有成竹、条理清晰的小让台下的孩子多z了一丝刮目相看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欣赏和羡慕。

日子久了,小上台当小老师的机会越来越多。偶尔也会因z为随意插嘴上台后无话可讲或无法清楚讲解题目不好意思的走下讲台,但同学们和我都会一起包容他、原谅他,并不忘提醒他对问题一定要静静思考后才发言。

后来,数学课上的小越来越认真、自信,随意的插嘴也越z来越少。在他甚至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同样一个约定:当小老师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在这之前需要冷静思考,做好充分准备。

如今班里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小老师这个角色,更是乐于挑战小老师的角色,小老师的队伍也从小一人变得越来越庞大,台z上的小老师不仅学会了面向着全班同学大大方方的讲解,也用上“听懂了吗”“谁还有疑问”“请你来复述”等等老师的用词,而我理所当然地成为看客。

师德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愤怒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冷静下来,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处理事情才会理智,才能够把握住分寸,不至于造成不良的后果。规则制定以后我相信在学校,社会还有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更好的去主动学习,学生会在学校里健康茁壮的成长。

小学教育惩戒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高中生,最近参加了一场小学教育惩戒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惩戒的概念和方法,还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在小学教育中,惩戒不能仅仅是罚分、罚写题等表面的惩罚方式。在与小学生相处中,教师更应该以爱心为基础,用积极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行为。而且,惩戒时要注意掌握度,对于不同的错误行为,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惩戒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在培训中,我还意识到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重要合作关系。家长要与学校密切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校要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和惩戒方式,让家长更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另外,在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成长日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干预和惩戒。而且,教师还要在平时的评价中注意多角度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智力成长,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身心健康等全方面的发展。

最后,我认为惩戒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而是应该与学生双向的交流互动。教师应该在惩戒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接受惩戒,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这次小学教育惩戒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惩戒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收获。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会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自己成长,同时也帮助更多的人成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近期以来,班级内迟到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上执行“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我认为将其作为班规执行,是可行的。

罚站十分钟,且是在教室内罚站,并不影响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再者,许多学校也实行站立早读,可见其可取之处。此外,于20xx年7月,中共中央还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设一定的惩戒。因此,该建议作为班级的规定是应被赞同的。

这不仅是班级中,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乏规则意识,并且大多承受能力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自古便有“严师出高徒”的谚语。虽然过于片面,但这句谚语也有其可取之处。在教育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的惩罚,不仅能帮助学生改正不当行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教育离不开惩罚,社会上,生活中的教育同样离不开惩罚。自古以来,教与罚便是难以分离的。古时有先生可以惩罚,如今也有教师可以惩罚。例如,学开车,师傅再三教导,你却仍然一窍不通。他便会呵斥你,这种“呵斥”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惩罚。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但是,是只要惩罚就能教好吗?惩罚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显都不是。惩罚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用惩罚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并非越重的惩罚就越好。惩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因此,惩罚应是适当的。适当的惩罚能帮助教育,可是过重的惩罚会害了别人。

正如教育惩戒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至今依然广泛存在于社会教育中。因此,教育离不开惩罚,有惩罚的教育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班级迟到现象总是屡禁不止,老师不得已采取“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在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我认为,这种适当的惩罚是正确且应当的。

教育惩戒指教师依据一定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老师将迟到的学生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形式惩罚学生,这并没有违反教育惩戒的标准:其一,罚站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学生的迟到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其二,在教室中罚站是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学生的羞耻心受到一定冲击,会使学生迫于羞耻而改正自己错误。正所谓“不知耻,无以正”,就是如此。

适当的惩罚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的惩罚都是正确的。当今,有的老师体罚学生,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也许是因为他们曲解了“严师出高徒”这种理念,让学生在超出其体能范围内跑步,在走廊等学生众多的地方让违规学生提着水桶扎马步。这种教罚已经违背了教育惩戒的理念,甚至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虽然达到了维护纪律的目的,但这只是用体罚来使学生畏惧,更准确地说是驯化学生,而不是教化学生,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适当的惩罚应因人而异,孔夫子曾说过“因材施教”,而惩罚学生也应该“因人行罚”。有的学生,不小心犯了错,不应进行过重的惩罚,否则会打压到这种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破罐子破摔”,这是不正确的。但有的“顽固分子”,屡教不改,适当地加大惩罚力度也未尝不可。如果对于一个顽固的学生,不加大力度纠正他,就浪费了教育惩戒的存在。

惩罚,是为防止一个人走向不可纠正错误的最后的防线,但不应该将其死死地收缩,而要留足适度的空间,让被惩罚之人进行自身的救赎,这就是适当的惩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本站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时间。

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作为家长,我专心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章》,明白惩戒的背后应该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诚的关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损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只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由于内疚和担心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希望老师只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易采纳温和式的方法对脾气急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应采纳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易采纳谈心式的惩罚方法。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专心,能平和地接受惩罚。

每一位家长都会信任老师,也会乐观协作老师的教育。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