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感悟范例范文(15篇)

时间:2023-12-28 08:29:51 作者:雁落霞

读书心得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凝练精华,这些读书心得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这本书的内涵和独特之处。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假期拜读完《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我心中是无限感慨且久久不能平息的。与其说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给年轻教师的建议,倒不如说是吴老师用自己从教四十余年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以文字为载体,以爱为名,传递给我们所有走在教育之路上的“追梦人”。

吴老师高尚的师德、深厚的知识底蕴、优雅的数学课堂以及她几十年如一日对数学教学事业的孜孜追求,都深深感染着我。而在这本书中,吴老师用四个部分来向教师朋友们诉说着三个字——爱、勤、创。

爱——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因为“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

勤——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勤”: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反思。同时,面对动态变化的教材、学生、课堂,教育者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变化,在变化中积累成长智慧。最后,教育者还应该善于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点滴的体会都是智慧的积累。只有善于耕耘,教育之路上才能铺砌成功的砖块。

创——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吴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着什么是创造。她说过“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智慧共生的舞台,做‘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一直的追求。”我们也应该向吴老师学习,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用心灵感染心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吴老师首先是一个钻研教材改革的实践者。感动在于她用自己的智慧与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她成功帮助了学生在心中种植枝繁叶茂的小学数学之“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脑中有“树”,心中有“数”,教学有“术”。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有两种事物最有生命力,一个是种子,一个是孩子。

一、牢固树立班主任观(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定力和信念。

班主任情结是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核心基础。它使你自觉自愿自尊,从容淡定、义无返顾地付出,舍弃各种躁动,有所担当,有所思考,专心致志地研究,充满智慧地工作。

关于爱的主题,一方面是老师要真诚地爱学生: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于丹心语。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权力型的教育方式表现在语言上是否定句和祈使句,这是给孩子的心灵竖起围墙,给围墙钉上钉子。另一方面是老师要教会孩子去爱:一个孩子只是能够接受爱,懂得享受爱是不够的,要让他学会心中不仅有自己,还有他人,教会他如何去爱别人。爱是教育永恒的前提。真爱是一种做人的精神境界,一种做老师特有的风骨,一种教育成功的珍宝。力到为事,情到为志,心到为诗。

谈到学习: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深入就没有浅出。教育工作本身就具有前瞻性,教师追随时代发展的动力和途径就是学习。我的做人原则:虚心强骨,道冲不盈;勤而习之,宠辱不惊。学习能力是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效率和转化力等诸多重要因素的综合体现。班主任需要全方位的学习,诗文、戏剧、科学、语言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还要向自己的学生、家长和同行们学习。

说到健康:身心上的健康是教师的修养,也是实施教育的保障。体罚、变相体罚等过激的教育行为,恰恰是教师面对学生从心理上产生的教育无奈和职业倦怠的直接表现。新时期的班主任口号是:锻炼有道,活力四射,健康快乐。在练就健康体魄的同时,我们要深谙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思考有度,喜怒有节,忧不失态,处变不惊;不忘自我暗示;暗示自己自信、自制、自尊、自强;巧妙自我减压;学习琴棋书画,欣赏高雅音乐,适时倾诉表达甄珍老师与其他七个老师组成了新t望学社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愿景小组。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把健康的心理引导给学生,只有教师是健康阳光的,学生才是健康向上的。

再说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一种新的思维。学会改善心智模式――《第五项修炼》第二项,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从崭新的视角对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做出新的解释、判断和处理,不断提高创造力,实现自我超越。创造力是在生活学习中养成的创新习惯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要想除掉旷野上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人的灵魂没有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德育不在于说教中灌输的强制,而在于创造活动中的唤醒。‘生命中的第一行动就是创造。――罗曼~罗兰’教师生命中的第一行动更当如此。

二、潜心修炼专业能力。

班主任的专业道德是核心,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目标。专业能力包括:研究学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和利用、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等等。

1.研究学生的能力――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六种不同的教育策略:内敛型(大胆启用,树立自信促成功);乖巧型(放手锻炼,不断鼓励促进步);活泼型(摆设平台,因势利导促提高);顽皮型(扬长避短,逐渐自律促发展);冲动型(迂回教育,同理共情促冷静);特需型(欣然接纳,持之以恒促觉醒)。优秀的班主任用教育信念鼓励着自己和家长朋友们:一步一步地走,漫漫长路有尽头,培养孩子永远不能放弃。优秀的班主任用教育的智慧,激励着自己和家长朋友们:读懂学生这本书,研究和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就能够帮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地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2.组织协调能力――各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实现这种理想的教育。老师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给学生和家长提供理解宽容的教育服务,提供平等尊重的教育服务,提供真诚友善的教育服务,提供精神引领的教育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多赢的效果。

3.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变来势汹汹为润物无声。教师需遵循的原则:教师的了解、倾听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基础;学生的自我教育是目的;要在合理巧妙地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显示教师的教育智慧。利用、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生活处处皆教育。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呼?”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我在《爱心与教育》里第一次认识了李镇西、第一次折服于李镇西。

文中,李镇西深情地回忆起师生之间美好的往事与浓浓的情谊。我浸润其中,在爱的氤氲里体验着文字的神奇、教育的魔力,如一次灵魂的洗礼,酣畅淋漓、神清气爽。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镇西的话振聋发聩。

有一种爱,叫做宽容。

抚摩着飘香的书本,我的思绪不由回到二十年前……。

有个瘦弱的小男孩,因为家里早饭做迟了,他胡乱吃上几口、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匆匆推开教室门,来不及刹车的脚步仓惶停滞在了讲台前,他发现,所有同学已坐得端端正正,目光齐刷刷地射向自己。

正在黑板上指点江山、令他望而生畏的老师,拿着半截粉笔的手凝固在了空气中。

什么是“万箭穿心”,什么叫“无地自容”,这个满脸通红的小男孩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成语的“魅力”。他忐忑的心里,等待着老师的雷霆一怒,更尴尬的是,自己一只手里还提着一个袋,里面装着的大碗还盛着今天的午饭。

他仿佛看到了一幕场景:大碗四分五裂,悲惨的碎片在教室外呻呤。

老师回过头来,微笑着:快到座位上去,以后早点到。

心,蓦地轻松开来。从此,小男孩喜欢上了数学,喜欢上了这位严厉、但此刻让他觉得分外亲切的老师。这幕温暖的画面,也如冬日的阳光,照亮着小男孩人生的征程,让他相信着真诚与关爱。

面对学生的过错,老师选择了宽容,小男孩在宽容里邂逅了一场“美丽的过错”。

对老师的爱转变为对教师职业的爱,长大后,他也成了一名老师。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关于那次打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另一本《教育手记》中已有详细记载。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在那些被教育的日子里,我在反省自己错误”成“名”成“家”的李镇西,坦承错误,真心忏悔,这份胸襟何等宽广。

与李镇西一样,沐浴在仁厚慈爱中的我,在初为人师时,也曾由于年轻鲁莽,铸下大错,至今追悔莫及。

那是二十年来,我所教的孩子们,只有两天便离开母校,各奔东西了。写留言,赠礼品,毕业离别的淡淡忧伤笼罩在落英缤纷的校园小路。一个平日寡言的小男生,低着头,涨红了脸跑到我的跟前,将一本精美的留言册递到我的手中,又飞快地离去。

一天后,同样漫步在这里,却发生了让我震怒的一幕。砰的一声,循声望去,一块窗户玻璃,碎成了几片。旁边站着他——昨天把留言册递给我的小男生。怒不可遏的我,死死地盯着惊惶失措的他,狠狠地指责道:看你给母校留的好纪念,以为明天要走了,就可以无法无天,故意破坏了?你简直坏到了极点!小男生嗫嚅着,似乎想申辩什么。我更加生气了,抛下一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转身离去,留下他在死寂的空气里呆呆地站着着。

没想到,从那刻后,小男生逃离了校园,二十年来,对我避而不见。只有那本留言册,至今仍在我抽屉里孤寂地躺着,诉说着凄凉与委屈。

后来,我也知道了,那时的他,是分别时的痛楚与不舍,扰乱了他的心境,是无意中的一挥,打碎了玻璃。而我却不分青红皂白剥夺了他申诉的权利。那绝情的话语,令纯真童心如玻璃般破碎,那严酷的眼神,划开无法逾越的鸿沟,阻断了曾经亲如父子的师生之情。

至今想来,后悔我为何不能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宽厚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那碎了的玻璃,扎痛我的心房。那遗落的留言册,变为我心灵的债本。

“我这是在还债啊!”——李镇西如此评价自己。

岁月的沉淀,失败的砥砺,如今的我,终于懂得了宽容。用爱、轻轻叩击学生紧闭的心扉,一如当年我的老师。

班上有个学生彭某,平时成绩不错,性格也还活泼,进入初三,却突然沉默起来,爬围墙,进网吧,成绩一落千丈。通知了家长,打骂一通,他却变本加厉,愈发沉沦起来。

又一次,彭某偷偷“逃”出了校园。焦急的我,走遍了附近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见踪迹。后来听人说,曾在江畔见过他。夜色渐浓,我沿着长堤,足足奔走了十多里,筋疲力尽之时,看到了他,孤独的身影在呵气成霜的寒风中瑟缩。我连忙将衬衫脱下,披到他的身上。起初他抗拒着,但拗不住我,也或许是太冷了,他终于披上。我看到他眼里的泫光。

蹲下来,像个老朋友,与他聊了起来,讲他的爱好,谈他的优点,看他慢慢流下眼泪,我知道,那层坚固的防御正在卸下。

他说了自己有次考试,得了80分,被家长狠狠地揍了一顿。家长说考上不上重点中学,就别想再读书了。我终于明白了他放逐自己的原因:家长给的压力太大,要求太苛刻,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负。

后来,对症下药,我给了他一些减压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终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笑容重回脸上,学习成绩逐步上升,在人们的惊诧中,以优异成绩被重点中学录取。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切不可因为简单粗暴将学生一棍子打死。抱着宽容之态,面对学生的错误,倾注爱心,宽以待之,不经意间,你会听到枝叶拔节,看到花儿吐蕊。

“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李镇西)宽容缘于尊重,源出爱心。

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而是为着学生的成长,战略性的“后撤”,如水墨画中的留白,给学生自我改正的机会。

李镇西,让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如在同一军营里打拼了几十年的战友。李镇西文中叙述的一些事情,读来如在眼前。也许是因同为执教几十年的老班主任,情感极易产生共鸣吧!

拜读《爱心与教育》,受益匪浅;神交李镇西,今生无悔!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被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有的孩子见到书就想撕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问题学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问题学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这样的教育名著值得一读。研读教育名著不只是局限于阅读那些“适用性”较强的学科杂志,吸取那些“可操作的”点滴经验,而要真正阅读教育理论专著,要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必须研读一定数量的教育名著,理解和掌握教育现象的历史和全貌,获得真正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基础教育阶段,少年儿童一般都是六到十二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长身体、

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对每个学生全面负责,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正在成长的儿童随时地都在用自己的那双敏感的眼睛观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老师的良好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最生动的教育力量,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已的文化素养。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2月29日,我们太行小学数学联片式教研活动如期举行,参加这次教研活动的不仅有联片区兄弟学校,还有来至临汾的老师。本次活动围绕着“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研讨”这一主题展开,活动中我听了张晓燕老师的一节关于《数学广角—重叠问题》的研讨课。听课后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张晓燕老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又有效的调控教学。例如:在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获取,老师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先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然后设计了几道有趣的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这次联片教研活动,对于我来说,提高很大,对三步导学的实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自己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0_年11月26日,我参加了镇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观摩了镇中心校两位老师的课,本次教研活动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自县教研室提出课堂“三环节”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很多次的教研活动,即县、镇、校也不断的开展关于课堂“三环节”改革的教研活动。下面就说一说参加本次镇教研活动之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关于课前预习这个环节,预习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自我上学以来,预习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习的方法颇多,而参加本次教研活动加上以前县教研组织的活动,这对我的预习关有了很多的看法与认识。正如在本次教研活动上刘传英主任所说: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说一说等等,来认识本课时所要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教师再引导学生、辅助学生如何来预习,正如刘传英主任说的,预习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教师可以优化预习的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习新知识、新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上,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血丝,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人,让他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我,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限时作业这个环节。我认为限时作业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限时作业能检验本课时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自我检测,从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教师本人可以从限时作业中发现问题,找出本课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打下铺垫。另外,限时作业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读、写、记。都是限时作业的一种。当然,对于我而言,还要有待于去探究、去发现、去摸索。

总言而之,本次镇教研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在课堂“三环节”改革方面上,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做的更好!

伴随着幼儿园的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幼儿园的师生都在一天天的进步。为了能跟上学生们的成长,在这短时间以来,我们也在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成长,让自己能有进步。为此,在教研工作方面,我们都在积极的钻研和进步,通过在工作中改进和调整,不断的提升自我,带动我们每个老师的提升,并且在让每个班级的孩子们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感受到更加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教研工作,我在教学上也有了不少的改进,为此,我将自己的教研活动情况在此做总结如下:

一、加强个人的思想要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们正是行为以及思想习惯都在模仿的时候。作为老师,我必须在日常里作为最佳的榜样去引导幼儿,带领他们认识美丽和善良,并且要学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又是错误的。为此,在这方面的管理上,我一直在努力的加强自己,除了在培训和学习中提升之外,我也在积极的向家长请教,倾听他们的想法,从中挑选比较适合的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规范。

此外,我也在通过网络和书籍来学习、完善自己,当然,其中的改变我都有严格的确认,力求让自己能有更多的进步,能将自己打造的更加完善。

二、备课方面。

作为老师来说,备课就是课堂前的准备。越是准备的丰富,课堂也就越好有趣。作为老师,我也在不断的磨练自己的备课能力,我努力的将自己的课程不断的优化,将一节课的时间充分的调动起来。当然,我也有时刻考虑到幼儿们的情况,针对课堂的情况不断的去调整,尽量让课堂变的更有趣,更有质量。

除了每日的备课,我也从其他老师和前辈身上学习不少新的教学技巧。我自己有一份笔记,专门对有趣或是很实用的技巧进行记录,我也会经常更性和翻阅,但最多的,还是让那些好的教学方式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来。这才是真正的提升。

三、加强和家庭的联系。

作为老师,我们甚至幼儿园与家庭是决不可分开的。幼儿园就像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但因此,在幼儿园学到东西后,在家庭中若是不能保持的话,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进而让学生难以养成习惯。为此,我们在教学后积极的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协助观察孩子的成长,并对正确的习惯进行表扬,对错误的要及时进行引导。学校和家庭互相联手,这样才能培育最出色的孩子。

总的来说,这一段时间我的收获实在是很多,我也要及时的消化整理,让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完成的更加出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今年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活动特别丰富,对于我这样的新老师来说收获颇丰,现将自己个人的种.种感悟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每天我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同事共同面对课改在教学的实施中带来失败的困惑。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赏识与鼓励。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

四、自我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五、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成功,但是责任心获得成功才是成功班主任的前提有了责任田,班主任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有了责任心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最终使自己的事业成功。作为班主任应做到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因而要做到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学生。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学生双满意。这样才能当好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教师受益匪浅。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寒假里,闲来无事,翻了翻儿子的许多书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爱的教育》,就拿来读了。这本书是初中学生必读书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学时,还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也从没读过这些书。其实,书对我们来说,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读你喜欢、感兴趣的书。

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爱的教育》,讲述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呢?两个孩子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老师的的一个拥抱,抚摸,对孩子来说,也许比严厉的批评效果更好。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的学生。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孩子时,孩子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今天,我浅谈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这是一篇,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幼儿教师读书感悟心得

我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幼儿教师培训班。

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当孩子们尽情地流露他们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于是,我们让他们互融这种本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孩子们感染社会恶习。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

经过七天的学习,收获颇多,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孩子的求知需求,我们要不断学习,随时补充自己的能量,给自己充电。如果只靠原来在学校学的那点东西,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日积月累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对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更是一件不负责任的事。

过去,我们是领着孩子在学习,现在我们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知识的海洋装满,怎么才能满足孩子那一条条求知欲旺盛的小河?教师的业务素质很重要,现在的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琴棋书画,歌舞情乐,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更适用这个岗位。所以,我给自己规定,每天至少学习一篇教学方面的文章,每天练练基本功,让自己在幼教领域不至于落后。

二、幼儿教师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

讲到了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他说“人才分四种:一是有德有才;二是有德无才;三是无才无德;四是有才无德”为什么有才无德还赶不上无才无德,那是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更容易对社会造成伤害,是潜在的定时炸弹。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老师没有责任心,品质恶劣是不能更好的照顾幼儿,培养不出好孩子的。才能可以培养,而一个人的品德出了问题是很难纠正和改进的。说到品德,我又想到责任心,幼儿教师没有责任心,是不能很好的照顾幼儿的,保教质量就会下降,何谈更好的教育?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遇事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以诚待人,平时照顾幼儿的时候多注意细节,不让任何潜在的危险伤害到孩子。

园长提到孩子的情感冷漠,我也很赞同。何止是孩子,我们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网络中、电视上也不断报道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七十岁老人在小区晕倒无人敢扶,死在小区地上;好心的摩托车司机扶起被大车撞伤后的妇女反被诬赖为肇事者;大学生儿子用刀刺死自己的亲生父亲等等等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的社会公德心出了问题,所以当人家日本八级地震还有条不紊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了。孩子对身边的人不关心,甚至对自己亲人的爱也当成理所应当,只知道享受而不知道回报。那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幼儿园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从这张白纸上画出关心和爱的情感,让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心从这里起航。

作为我们幼儿园的小班班主任,我深知责任重大。总之,经过此次培训,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学到很多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断努力,为我们农村的孩子守望,为农村的幼儿奉献自己的一生。

《论语心得》教师读书感悟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草船借箭。

文章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十万支箭,并说不要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找鲁肃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战,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着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十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上他!”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论语心得》教师读书感悟

读书心得,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俗话说的好“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我觉得别说半部了,就是几句话就能让人领悟到许多的大道理。

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到现在,这句话还在我脑边回荡。为什么呢?因为我三年级的那件事。

“快点做作业,然后复习,听见没有。”在老爸临走前是这么说的。“知道了,知道了。”我有些不耐烦的回答道,“老爸你再不去上班你就要迟到了哦。”

一会,老爸走了,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哇哈哈,可以不受限制的看课外书啦。”想着,我便拿起来了《三国演义》。

正当我看到入迷时,一阵车声惊动了我,“哇,怎么办,没复习啊!”我一下子想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尖叫起来。我的心顿时一阵七上八下。

这时,老爸打开了房门,看见了我,顿时眉头一皱,然后钥匙一丢,对我一阵“轰炸”!“还不睡觉?”

第二天早读,我又是在班里一顿“神游”。

……。

发考卷当天,当我看到这令人羞耻,令人羞愧的分数——86.“真是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啊!”我看看这个分数,我不禁吟道。

……。

这一则又一则的论语,正时刻警示着我的灵魂。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感触最深的,那就是中国古典著作-—《论语》。

《论语》刚开始看,不那么容易懂,只能依靠旁边的著解翻译着读,最后,也就习惯了“之乎者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书大约是最后编写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鲁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对任何人都以仁义为主,思想核心便是“仁”。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反映学习态度的,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聪明的选择。同样,我们上课时不也应该这样吗?遇到不懂的地方,马上问老师搞懂,学习成绩才能名列前茅。读了这本书,像是得到了大量知识道理一样。

《论语》真是一本好书,它可以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许多学习的方法,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身边许多事的道理,不妨去读一读,看一看。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着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还有“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征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有些思想言论可能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吻合,单对于影响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治学方面,孔子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行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所启发。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要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就会成为文明、昌盛的礼仪之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自从我学习了《论语》以后,我有了许多生活上的进步;每天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孝顺父母……虽然孔子所说的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是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论语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我自己是怎样做的,孔子是怎样要求的,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现代人整天只知道拼命的赚钱,连父母都不管了。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尊敬老人,那你养的动物就和你养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了。

《论语》反映出了古代文化学的缩影,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古代的人,古代的事,古代的文化。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便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每天就应该向曾子这样去反省自己,然后为自己立一个目标,才能有进步。

《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的道理远不止这些……。

我国历史久远,地大物博,而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丘,一直以来被人们当作圣人来崇拜,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论语》。那是中华民族的精萃。虽然全书只有一万多字,并且该书是孔子的弟子所记录的他的学述思想,深刻地体现了这位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是隔二千多年,一直是人类教育事业的灵魂。

我看过这本书,虽然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手捧这本书,感觉非常的朴素和温暖,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一直被普通百姓作为人类道德的准则。

他提倡“孝道”,主张要以德为原则,去尊敬长辈,这在我们现在社会,犹其应该引起重视,不能以工作压力大,而忽略了自己的长辈,免得后悔莫及。孔子也提倡“仁德”,主张用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待别人,如果现今社会,我们都能以此为准则,那么我相信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孔子还提倡“诚信”,他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真不知道他怎么在这个世上度过一生。道理很通俗,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他更提倡“学习”之道,人的智慧是靠后天的学习积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学习的心愿,但可能方向和质量会有所不同,孔子当时就教育他的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知识无处不有,就看我们是不是用心去学。当然他提倡的东西还很多,一直为人们作为一种美德。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当今社会,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但孔子的思想一直引导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宽阔的大道。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背了《论语》。我们每天背一两个小段,边背边对照平常的行为举止,看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论语》象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每天给我们讲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启迪。

在《论语》这部书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这段。它是这样写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它的意思是:君子遇到九种情况要思考:看的时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思考是否听明白了,脸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想到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思考怎样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思考会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读到这句,我不觉有点脸红。平时我和爸爸妈妈交流讨论的时候,态度很差,经常说着说着就不耐烦起来,象一头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顾妈妈的感受。以后,不管是什么事情,我对爸爸妈妈态度都要好一点,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学习中,我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有时候做事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美国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飞船失事,不是因为什么重大技术失误,只是因为有几个螺丝没有拧紧。有时候我做数学题错了,不是因为不会做,只是因为草稿太潦草,数位没对齐,算错了。今后,不管什么事,我都要一丝不苟。

以后,我还要经常温习《论语》,按里面传授的道理去要求自己,和别人友好相处。

《论语》是我们古今著名的一本书,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许多个弟子,一个连一个的把德礼文明传扬下去。

《论语》是一本讲文明礼仪的书,上面写得都是如何成为君子道理。里面是讲德行的,我有时在想,如果全国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话,中国将是多么一个既文明又有礼仪的国家,我很喜欢孔子说的那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特别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这样就能成为一届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礼、行、体四个部分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礼是要有礼数,以礼待人;行是言行举止都要文雅;体是要体面,穿着要得体。这些就是《论语》这部书的精华。听说这本书是孔子死后而弟子们所写的,把孔子的毕生精华记录了下来。

通过《论语》,我想做一个道德品行的人,因为,你品德好了,就有无数好人与你做朋友,就会人人都信任你,因为你遵守诺言,就会看重你,尊重你,因为你也看重、尊重他。

《论语》对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启示书,因为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礼仪,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话,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香九龄,能温席。“小小黄香,九岁就懂得孝敬父母,为父亲温暖床席,他多有孝心啊!黄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黄香是一个君子,长大后成为一名好官。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传承了五千年,为中华第一大家。《论语》这本书是孔子一生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了许多道理,让人受益终生啊!读了《论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要学习,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素养,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的人,在父母身边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只有自身素养提高了,在学文化知识,这样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我们应该常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来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知识能反复的温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学了知识,要反复的温习、巩固,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再次,应当善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而不思考,就会受蒙蔽而无收获;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只有学习和思考一起结合,才能体现出学习的效果。

最后,应当真诚坦白。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呀!”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它带我畅游世界,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它能让我懂得许多人生哲理。书,用它丰富的知识甘露浇灌了我求知的心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我们不可能一步一个台阶攀向科学的高峰。读书,充实了我知识的宝库,丰富了我的生活,也激发了我对学习的兴趣;读书,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

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内心澎湃着用心把每一个孩子教好的雄心壮志。实践后才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他们的顽劣、无理,甚至感觉到不可理喻、无能为力。到底怎样才能教好他们呢?怎样才能把他们引上正路呢?他们有那么复杂吗?他们只是孩子啊!《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教育者跟受教育者之间应该平等交流。

确实,教师和家长本来就只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为什么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说:“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导他们;不然,就是粗暴、蛮横地打压、灌输,根本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相反,给了他们野蛮、攻击的例子。

作者对她女儿的教育是宽容、平等的。她时常跟女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她的家里,她的女儿像大人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一点也不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严肃正规。她的女儿可以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心声,尤其是不赞成的意见,孩子可以反驳父母的不是。有些话当时没机会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她还用书信跟女儿交流。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儿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还善良友爱,更重要的是有主见、独立性强。

因此,作为有素质、受过教育的教师,我们更不能这么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们更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只有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好,把最好的给孩子,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平常就应该遵照这样的教育理念,时时处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野蛮;多一点交流,少一点谩骂;多一点平静,少一点怒斥。

也许学生表面上犯了弥天大错,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学生“判死刑”,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平心静气地跟学生聊聊,让他说出真心的想法。就算他的真心是罪大恶极的,起码我们老师没有冤枉他,我们了解了他的内心,接下来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教育感化。不管对小孩子还是大孩子,我们都要给他们申诉的机会,正如作者所说“表达自己的内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极其重要,这是促使孩子社会化别的重要途径,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他们自我完善的需要”,孩子做错事情,我们给他们陈述的机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孩子不是无缘无故犯错的,其实他们有时候只是好心办坏事。可见,了解孩子的真心是多么重要!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将平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跟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心后再引导、帮助他成长进步,绝不做专制、粗暴的打压者。

有一种爱叫做宽容。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呼?”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我在《爱心与教育》里第一次认识了李镇西、第一次折服于李镇西。

文中,李镇西深情地回忆起师生之间美好的往事与浓浓的情谊。我浸润其中,在爱的氤氲里体验着文字的神奇、教育的魔力,如一次灵魂的洗礼,酣畅淋漓、神清气爽。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镇西的话振聋发聩。

有一种爱,叫做宽容。

抚摩着飘香的书本,我的思绪不由回到二十年前……。

有个瘦弱的小男孩,因为家里早饭做迟了,他胡乱吃上几口、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匆匆推开教室门,来不及刹车的脚步仓惶停滞在了讲台前,他发现,所有同学已坐得端端正正,目光齐刷刷地射向自己。

正在黑板上指点江山、令他望而生畏的老师,拿着半截粉笔的手凝固在了空气中。

什么是“万箭穿心”,什么叫“无地自容”,这个满脸通红的小男孩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成语的“魅力”。他忐忑的心里,等待着老师的雷霆一怒,更尴尬的是,自己一只手里还提着一个袋,里面装着的大碗还盛着今天的午饭。

他仿佛看到了一幕场景:大碗四分五裂,悲惨的碎片在教室外呻呤。

老师回过头来,微笑着:快到座位上去,以后早点到。

心,蓦地轻松开来。从此,小男孩喜欢上了数学,喜欢上了这位严厉、但此刻让他觉得分外亲切的老师。这幕温暖的画面,也如冬日的阳光,照亮着小男孩人生的征程,让他相信着真诚与关爱。

面对学生的过错,老师选择了宽容,小男孩在宽容里邂逅了一场“美丽的过错”。

对老师的爱转变为对教师职业的爱,长大后,他也成了一名老师。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关于那次打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另一本《教育手记》中已有详细记载。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在那些被教育的日子里,我在反省自己错误”成“名”成“家”的李镇西,坦承错误,真心忏悔,这份胸襟何等宽广。

与李镇西一样,沐浴在仁厚慈爱中的我,在初为人师时,也曾由于年轻鲁莽,铸下大错,至今追悔莫及。

那是二十年来,我所教的孩子们,只有两天便离开母校,各奔东西了。写留言,赠礼品,毕业离别的淡淡忧伤笼罩在落英缤纷的校园小路。一个平日寡言的小男生,低着头,涨红了脸跑到我的跟前,将一本精美的留言册递到我的手中,又飞快地离去。

一天后,同样漫步在这里,却发生了让我震怒的一幕。砰的一声,循声望去,一块窗户玻璃,碎成了几片。旁边站着他——昨天把留言册递给我的小男生。怒不可遏的我,死死地盯着惊惶失措的他,狠狠地指责道:看你给母校留的好纪念,以为明天要走了,就可以无法无天,故意破坏了?你简直坏到了极点!小男生嗫嚅着,似乎想申辩什么。我更加生气了,抛下一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转身离去,留下他在死寂的空气里呆呆地站着着。

没想到,从那刻后,小男生逃离了校园,二十年来,对我避而不见。只有那本留言册,至今仍在我抽屉里孤寂地躺着,诉说着凄凉与委屈。

后来,我也知道了,那时的他,是分别时的痛楚与不舍,扰乱了他的心境,是无意中的一挥,打碎了玻璃。而我却不分青红皂白剥夺了他申诉的权利。那绝情的话语,令纯真童心如玻璃般破碎,那严酷的眼神,划开无法逾越的鸿沟,阻断了曾经亲如父子的师生之情。

至今想来,后悔我为何不能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宽厚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那碎了的玻璃,扎痛我的心房。那遗落的留言册,变为我心灵的债本。

“我这是在还债啊!”——李镇西如此评价自己。

岁月的沉淀,失败的砥砺,如今的我,终于懂得了宽容。用爱、轻轻叩击学生紧闭的心扉,一如当年我的老师。

班上有个学生彭某,平时成绩不错,性格也还活泼,进入初三,却突然沉默起来,爬围墙,进网吧,成绩一落千丈。通知了家长,打骂一通,他却变本加厉,愈发沉沦起来。

又一次,彭某偷偷“逃”出了校园。焦急的我,走遍了附近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见踪迹。后来听人说,曾在江畔见过他。夜色渐浓,我沿着长堤,足足奔走了十多里,筋疲力尽之时,看到了他,孤独的身影在呵气成霜的寒风中瑟缩。我连忙将衬衫脱下,披到他的身上。起初他抗拒着,但拗不住我,也或许是太冷了,他终于披上。我看到他眼里的泫光。

蹲下来,像个老朋友,与他聊了起来,讲他的爱好,谈他的优点,看他慢慢流下眼泪,我知道,那层坚固的防御正在卸下。

他说了自己有次考试,得了80分,被家长狠狠地揍了一顿。家长说考上不上重点中学,就别想再读书了。我终于明白了他放逐自己的原因:家长给的压力太大,要求太苛刻,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负。

后来,对症下药,我给了他一些减压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终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笑容重回脸上,学习成绩逐步上升,在人们的惊诧中,以优异成绩被重点中学录取。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切不可因为简单粗暴将学生一棍子打死。抱着宽容之态,面对学生的错误,倾注爱心,宽以待之,不经意间,你会听到枝叶拔节,看到花儿吐蕊。

“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李镇西)宽容缘于尊重,源出爱心。

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而是为着学生的成长,战略性的“后撤”,如水墨画中的留白,给学生自我改正的机会。

李镇西,让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如在同一军营里打拼了几十年的战友。李镇西文中叙述的一些事情,读来如在眼前。也许是因同为执教几十年的老班主任,情感极易产生共鸣吧!

拜读《爱心与教育》,受益匪浅;神交李镇西,今生无悔!

“灵魂工程师”的七十二变。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读书的年岁,总喜欢闻闻浓重的铅墨味。学生时期,读书杂,没有章法,收益也千奇百怪。自从踏上教育岗位,才开始为书籍定性。也记不清翻阅多少“业内丛书”,可直击我心灵的可能要数《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贴合实际的实例,我常常带入自身的人物感情去品读这份教育的心。

那就以浅薄的教学经验,说说我稚嫩的理解:

一、无意的“催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时常思考,“心灵的导师”如何去诠释,最开始让我想到的竟然是——催眠。这种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的产物在我看来就是孩子大脑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从小就被禁锢的世界,一个蚂蚁都可以打败老虎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寻找的——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一个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跟着你的思路走从而奠定学生优秀人格的老师绝对是因为你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这有何不是一种简单的催眠呢!

在开篇第一章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谁‘偷’了你的学习方法”中,让我有共鸣的就是“13岁男孩考清华”的事件,没有惊人的智力,没有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有的仅仅是简单的学习方法、和奇特的自我想象力。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对于想象力的创造我曾利用音乐课做过实验,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的歌词大都比较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歌词,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例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有两句歌词是:“晚风婆婆轻轻吹,月亮姐姐笑微微”,两句拟人化的歌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性的描述:“慈祥的晚风婆婆温柔地抚摸着大地,漂亮的月亮姐姐露出迷人的微笑”,接着让学生轻柔地朗诵,在脑中形成一副温柔、美好的画面,去体验歌曲的情感,再把情绪带进歌曲中演唱,发现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由此可见,启发学生想象力是容易的,其中效果也很明显。

二、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超人”

有言道:“教育,是从身心发出的爱。”可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应该是一座青山,烟雾缭绕,山泉不息。既需要神秘感,也要有亲切度。因此,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所谓“以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当代著名教育家余漪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可见老师的教育力量更多的是从人格当中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在我第一次从教教时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化学老师。对于如此年轻的毕业学科老师,学生们心中是拥有浓浓的不信任感的,上课的任意刁难、不认真学习,我但淡然处之,终于,他们对我发起了进攻,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难题想我寻求解答。幸好,在接下这份重担时,我早已挑灯夜战多晚,问题轻松地被解决了。我知道,我反击的时刻到了,在他们没有准备之时,我和他们约法三章,每天我只接受十道题的询问,但是他们必须接受相应5倍的答题量。学生学会珍惜我给他们的“金针”,不到火烧眉毛,绝不乱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直线上升。当然“伤敌一千,自毁八百”,因为非我专业,我每天晚上也不得不陷入了无限的题海中。可为了维护“优秀老师”的形象,我一直坚持,希望成为学生心中的“超人”。

三、成为生活中的“福尔摩斯”

身为班主任,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可是身为“灵魂工程师”的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把他们当成成人一样平等看待,在乎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我们时常把尊重挂在口上,但一遇到问题,往往就拿出长者的气势,要么严厉批评,要么苦口婆心,惟独少了朋友式的促膝谈心,所以学生也只会把你看成高山仰止的长者,不会把心里话说给你听.再者,我觉得迅速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灵是最放松的,也最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比如说,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体操比赛活动,我认为就是一次很好的走进孩子的机会,体育课上,我亲自教他们学操。休息时刻和他们围坐一团说说心里话,孩子们有什么想法也就不再避讳我这个当老师的了,有些话即使是学生们自己之间的聊天也不再顾及在旁边的我了。也正如此,我也知道了太多的“幕后花絮”。在学生看来,那些老师心中的叛逆事件他们也是很苦恼的,年轻的愤怒没有适当的宣泄口并还要回收太多老师的批评。压抑让他们做出太多不理智的行为,这让他们面对亲爱的老师和家长只能带上面具,全副武装,才有了让老师头疼的一幕一幕。在我任教期间,我鼓励孩子创建“真心话”信箱,让子的真心话寄到陌生人的的手里给与回答,宣泄自己的情绪,当然,身为班主任的我成为了这个大家明明知道、却从不说破的“陌生人”。

四、教育的航船,掌好舵盘。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是我们的本分,授业是基础,传道才是根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当教师走入学生的心灵,用和风细雨浇灌出美丽的花朵,世界也变得五彩斑斓。在教学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如何处理在生活上学习中的方式方法,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要经常地将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学生接触,老师做正面的引导,从思想上诱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从生活上引导,为学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学业上指导,为学生搭建通往成功的阶梯;从心理上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从教仅仅两年的我,一直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道德行为标准,也一直在思考,好老师的标杆最好订在哪儿,两年的教学生涯虽然没有让我得到想要的答案,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钻研,用青春铸华章,让祖国的花朵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篇

孔子说过:礼,敬也!

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即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仪即表现。形于外,成于式。

教师礼仪即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的规范的表现形式。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社会文明的宝贵遗产之一,是自然和谐的美好结晶,它展示了社会成员的文明形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摒弃传统礼仪中的繁文缛节,又要把中华礼仪中的精华发扬光大,并与世界接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文化,以适应现代交际的需要。

有人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礼仪的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中传播人类文明的效果。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

通过对《教师礼仪》一书的学习,我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的礼仪必须规范。

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当中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有的赶时髦穿着奇装异服,梳着怪发在学生当中穿来走去,给学生带来了很不好的印象,也迫使一些学生进行效仿。

由于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像平常很多教师都会说:别人都会你怎么不会,你笨死了。看你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出去,就你捣乱!等等恶语在伤害着孩子们,这使得学生和老师产生了对立状况。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缺乏使用文明语言而引起的恶果,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如果我们使用了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象。如果我们使用了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学生相信的,自己必须坚信不移;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在学生不在时也必须做到。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