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7 07:15:22 作者:薇儿

教学计划应该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点,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进行创新和实践。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生答)。

投影出示:

蜡烛点燃了,万一烧到金属管,将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敏、勇敢,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答。

2、老师总结:

二、指导细读课文重点段

1、听课文录音。(第2、3、4段)

2、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啊?

板书: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词句。

4、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三、引导品读课文重点段

1、根据学生的汇报,品读第一回合的重点语句。

出示文字: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导朗读。(老师导读)。

她当时会怎么想呢?

从“急忙”“轻轻”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么镇定机敏的伯诺德夫人!

2、妈妈临危不乱,儿子怎么样?请你说说自己通过那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动作: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

神情:_____________

5、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的?

“娇声”是怎么说?你猜她是怎么想的呢?她为什么对少校说呢?

指导朗读杰奎琳的话。

她的办法成功没有?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6、总结: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危机时刻,伯诺德一家人靠的是什么夺取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谁知道是什么情感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找找。

(热爱祖国)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2、3、4段

五、小组合作

酝酿任务动作,练习语言,把握人物心理,表演课本剧。

六、作业

回家把课文讲给家长听,注意添加人物的心理活动。

12、半截蜡烛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方法:主线引导,点线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聊天谈话,蓄势。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

1、伪装情报。

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机降临了……。

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

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

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

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默读课文学习。

2)交流:

a、母亲化解危机;

b、危机再一次来临;

c、情况更加急迫;

d、再次化解危机。

5、小结并引申。

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五、作业: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母亲智慧沉着。

二战期间大儿子从容懂事。

小女儿机智镇定。

教学反思:

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常规”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脑子里,已经不太愿意去探索新的路子,固步自封似乎成为资格的一个象征。这显然与教学改革的思路不相符,也意味着我们已经将被时代out了。

一、在常规套路与创新之间游走。

语文教育应该是最灵活多样的,最没有套路的,也最忌讳套路的。只是鉴于学生年龄小,字词的教学任务重,因此,一到五年级,我基本上是按照套路来做的,就是我们常规的做法: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教学方法,即由字词入手,到结构篇章的理解和把握。1500多天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们都明白我们的套路了,似乎也有些厌倦了。

二、在教学任务与创新之间徘徊。

第二个思路是:讲故事的方式行不行?显然也是不合适的。情节相对简单,无法满足一堂课的容量。

在第二个思路的启发下,决定来个反套路。即由面到线,再到点,即以线为主,顺带解决字词。这样就解决了纯粹讲故事的单调和干瘪。

三、线索的梳理与情感价值观的碰撞。

于是在情感价值观上做文章,设计了三个小亮点:

一是提出四个危急情境,即“a、母亲化解危机,b、危机再一次来临,c、情况更加急迫,d、再次化解危机”来强化课堂氛围。

二是剥离出敌对危急状态下一般人可能面临的三种选择,即“屈服,反抗,周旋”来丰富和拓展课文的容量。同时教育学生:不管我们遭遇什么样的险境,首先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尽可能保全生命的情况下,借助环境,寻找转机,不要做无畏的牺牲。

三是直击人性的弱点,即敌人看到“这位可爱的小姑娘”,激发了对自己女儿的思念和疼爱,人性中最软弱的那一点成为了敌人麻痹大意,我们取得成功的最佳契机。以此来渗透一些人文理念,同时也提升了课文的厚重。

通过40分钟的教学实践,还是感觉到不小的差距:

1、创新的课堂实践太少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适应了这种变化,整堂课学习兴趣都很高,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大多数孩子好像显得更安静了,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也在思考。

2、今天的课堂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用教材教,只把教材作为一个媒体或工具,以此为依托,挖掘下去,生发开去;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愿或不敢越雷池一步。

3、备课时,备学生很重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围绕他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彻底改变牵着学生走这一现状。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才是活的课堂,教学才有了灵动的气息。

文档为doc格式。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方法:主线引导,点线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聊天谈话,蓄势。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

1、伪装情报。

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机降临了……。

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

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

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

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默读课文学习。

2)交流:

a、母亲化解危机;

b、危机再一次来临;

c、情况更加急迫;

d、再次化解危机。

5、小结并引申。

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五、作业: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的读和演来体会剧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以读为主,在演中得以深化.采用先扶后方的方法,第一场老师加以指导,二,三场由组长带领来学习.让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而且要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做到读通,读顺.

3..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作业:。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儿子搬走()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光盘、图片。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知识认读5个字。

能力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伯诺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的背景资料。

1、认读生字:蜡(注意与“腊”的区别)尉(蔚)厄奎(书写)

2、词语:绝密——极其机密的。

绝妙——极美好,极巧妙。

厄运——不幸的遭遇。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1、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画一画。

2、自己简单说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3、伯诺德一家为保护情报先后用了哪些方法?指名回答。

(保住情报的过程险象环生。首先是德国中尉顺手将半截蜡烛点燃,伯诺德一家三口立即感到事态危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就会自动熄灭。一切就会暴露无遗。两个孩子则“脸色苍白”。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用一盏油灯代替了蜡烛。没想到时过不久,蜡烛被德国中尉重新点燃。紧接着是大儿子想借取木柴之机拿走蜡烛,遭到德国中尉的粗暴阻拦,蜡烛在继续燃烧。大儿子虽然知道厄运即将来临,却仍然镇定自若。最后,小女儿以上楼睡觉为借口,从容地拿走了所剩无几的蜡烛。就在她迈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终于化险为夷。)

4、理解语言

伯诺德一家人默契配合,与敌人周旋表现在哪里?生答后总结。

(1)内心焦急万分,表面不动声色。

(2)沉着冷静,谨慎行事。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5、师小结: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一家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终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1、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生生交流,师巡视、倾听、点拨。

3、讲一讲、演一演这个故事。

4、小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法国人民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1.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快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密”“绝妙”。

2.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读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讨论:如果蜡烛出现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

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生尽快“入境”。

4.感知伯诺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

(2)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应该强调哪个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请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5)句子比较:“一场危机过去了。”能否用这句话替代课文中的原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通过感悟,更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从而感受文字运用的恰当、精准。

5.感知大儿子杰克。

(3)杰克端走蜡烛的理由已经被否决,他还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为什么?(引发争辩)。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并交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让人人动口、动手、动脑表达真情实感。抛出一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擦出火花,改变阅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局面。

6.感知小女儿杰奎琳。

(2)难道一家三口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从而体悟语言的奇妙,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是什么支撑着一家三口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

2.在这场生死斗争中,一家三口是那么机智和勇敢,但这种勇敢机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模仿中央电视台“200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为他颁发“勇敢机智奖”,并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苏教版小语教材提供了“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的两种方式。课堂教学中亦可采用“短线结合”。

母亲智慧沉着。

二战期间大儿子从容懂事。

小女儿机智镇定。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的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精彩的战斗过程.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跟德军周旋的。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

2、想想大儿子杰克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人物的特点。

3、找出小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想想从中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1、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出示句子:(1)“伯诺德夫人知道……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指名读,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伯诺德夫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点出重点词指名读。

出示句子(2)“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把蜡烛吹熄。”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临危不惧)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2、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

出示句子:(3)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大儿子杰克的机智)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

出示句子: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出示句子: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指名学生通过朗读把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第六自然段,同桌练练。

5、评价“娇声”(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6分钟)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演一演。

(1分钟)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练笔: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地刻画,当杰奎琳把蜡烛拿上楼去,一家三口心里又会怎样想呢?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一个人物,写出他(她)此时的内心独白。

伯诺德夫人:换油灯吹熄临危不惧。

杰克:搬柴火端起从容镇静巧妙周旋。

杰奎琳:去睡觉端走聪明过人热爱祖国。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生答)

投影出示:

蜡烛点燃了,万一烧到金属管,将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两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

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

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厄运:困苦的遭遇。

摇曳:摇晃。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练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从《半截蜡烛》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课内重点词语。

二、自主学习。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三、小组合作。

(小组分角色朗读)。

2、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3、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四、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半截蜡烛

课文记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一天晚上,围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课文一二节简单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并对故事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作了铺垫。第三到七节具体描写“一天晚上”围绕“半截蜡烛”展开的故事。

课文语言精炼,情节紧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充满戏剧冲突。

半截蜡烛是串起全文的一根线索,它的“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关系到藏在蜡烛中的情报的暴露,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更关系到法国人民的生死存亡。因此,教学时,重点围绕这根主干逐步展开。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

1、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老师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

(2)检查文中的生字生词是否认识且读准。自由读,只读,齐读。

(3)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练习读。

【设计意图:指导长句子的读法,学会用恰当的停顿来很好的读。】。

(4)同学们在自学时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没有去查阅资料?交流二战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课外书等方法搜集资料,并能分析、整理资料,提高运用资料的能力。

(5)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安全)。

2、这是一个怎样的办法?(绝妙办法)妙在那里?你是怎样体会的?(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她对情报收藏十分负责任,办法巧妙,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3、指导感情朗读,自由度,齐读。

【设计意图】紧扣“绝妙”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伯诺德的机智、勇敢,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二)过渡: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

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2、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抓主要词语体会,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指读,全班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他们是怎么与敌人周旋的?又想出了那些绝妙的主意呢?请仔细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有关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的动作、神态、语言、心里活动的描写。

(三)全班交流。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1)“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个别读,体会。

(2)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

(3)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平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再读,加深体会。

(4)小结: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似乎”体会到什么?(没有,安全只是暂时的,因为“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设计意图】将伯诺德夫人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3、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去思考。

4、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1)“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2)“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5、“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去了解人物的内心。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a什么叫“娇声”?

b怎样“娇声”说的?

c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2)“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设计意图】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去了解人物的内心。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读出他的机智、勇敢。

(四)望着这盏在最好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他们会怎没想?指说。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师总结: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同学们,他们的这份勇敢与机制,来自哪里?(来自对祖国的爱,来自对敌人的恨,来自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活动课上演一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2、揭题,齐读。

1、自由读课文,与故事相比较,总结交流剧本的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3、再读课文,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把剧本划分成两个场景,分别说说两个场景的内容。

5、把两个场景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情报藏在蜡烛里,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总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最隐蔽的地方。

2、你从哪里看出情报的重要?品读: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3、一天夜里,几个德国官兵突然来到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他们点起了那只蜡烛。当时的情况真是——(积累词语)。

4、为了保护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做了哪些斗争?

5、学生自由读,填空,画出相关台词,写批注,谈体会。

6、品读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谈体会。

7、为什么杰奎琳的话起了作用?从这你看出了什么?

8、同桌选一个片断演一演。

1、出示话剧《茶馆》《雷雨》的剧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阅读有关二战的故事。

2、找找剧本读一读。

4、自由组合演演。

《半

《半截蜡烛》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女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一次,前来搜查的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在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课文分成两部分:第1、2节简要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巧妙地藏在半截蜡烛中,为故事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作了铺垫。第3-7节写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女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和德国军官机智斗争,分成三个层次,第3节写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第4、5节写德军重新点燃蜡烛,杰克想借搬柴生火来取走蜡烛,却没有成功。第6、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以上楼睡觉为由取走了蜡烛,终于保住了秘密情报。

全文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课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已经达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别是成功地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虽然花费笔墨不多,但简约而不简单,循一点,足可以窥见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字词都是以往学生接触过的,极少数新词可以由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来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个自学能力,少数难以理解的词语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课文来加以理解。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通过预习,能够全面了解文章内容,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但大多数学生在第二学期要重点训练语言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感悟文本的能力。

在想象与说话练习中,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根据文本材料、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在于文本本身,或是过于简单,在说话质量上要把关。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要有更高要求。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从说到写,写出高质量的段落以至于文章。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字词,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五年级的教学虽然不以字词教学为重点,但基础教学还是需要夯实,教师需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把重心应在在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的理解上,为文本理解、感悟扫除学习障碍。特别是本课中的人名的读音:伯诺德夫人、杰奎琳。另外,本课中的“厄运、从容、摇曳”的字音、字形都要引导学生掌握。

目标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精炼地把握住和表述出给定材料所含的主要信息,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之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教师在每堂课上进行扎实训练培养。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概括会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烦琐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指导。

目标三:品味文中的词句,知道“轻轻”“从容”“镇定”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文章主要表现的是母子三人面对危机时的机智勇敢。半截蜡烛里藏有绝密情报,面对危机,母子三人机智、冷静、不动声色:伯诺德夫人“轻轻地把蜡烛吹熄”,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默默地坐着”,小女儿杰奎琳“娇声”说她想“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并“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上楼去。母子三人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化险为夷,度过了危机。只有指导学生品读文中的词句,让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感悟文本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得细致入微。

目标四:学习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应当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紧抓文本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想象、诵读等方式潜心会文,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和严峻,更要感受他们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强烈的爱国心。从而深入领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启迪智慧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凸显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了解战争,抓住课题半截蜡烛,明确保护蜡烛的重要性。

对于战争的残酷血腥,五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进行必要的了解。这样的了解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知道了德国纳粹的凶残,在当时的形势下,情报站必须保密,所以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安危就扣人心弦了,学生一上来就也就自然而然明确了保护蜡烛的重要性,对文中母子三人竟能在这样的形势下机智勇敢地利用半截蜡烛来传递情报产生敬佩,同时,对文中母子三人所处的险境也会深有体会,为最后感受母子三人机敏,勇敢奠定基础。

(二)品读词句,抓住人物形象描写,感悟母子三人机智勇敢。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最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本文语言精炼,情节紧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学习时,引导学生用心品读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去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然后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在读中潜心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思想产生共鸣。例如在引导学生品读伯诺德夫人的表现时,一连用了‘“为什么要“急忙”?’‘“瞧”可以省略吗?为什么?’‘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熄”?你读懂了什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行动、说话时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一系列问题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品读词句,感悟出人物的机智勇敢。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写写,深入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文本,因此,利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好景不长,中尉又点燃了蜡烛。怎么办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想象一下,母子三人的心情怎么样?”这个问题来请学生说一说,体会当时紧张的气氛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脑中也似乎在想着怎样才能“骗”过德军,不露声色地保护这半截蜡烛。学完第五节后,可以用教师的过渡来渲染气氛:“又一个计策失败了,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因为只要——(引读)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现在,时间——(引读)一分一秒地过去,本来就只有——(引读)半截蜡烛越烧越短了。在这紧张的状态下,伯诺德夫人似乎感到——(引读)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母子三人能够不怕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想办法保护半截蜡烛,并最终成功怎能不产生由衷的佩服呢?那么是什么激励着处于弱势的母子三人这样的言行举止呢?最后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是一次扣人心弦的战斗,是什么使这一家人面对凶恶的敌人毫不畏惧,最终获得了胜利?”放在教学的最后,请学生交流并揭示主题“热爱祖国”,本文的主旨就得到了突破。在总结课文后,请学生们再次说一说:面对这一家,你认为他们可以称为英雄吗?为什么?再请学生写一写:“面对自己所佩服的人,写下想对他们说的话。”通过一系列的说写训练,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形象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