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扶贫项目分红方案大全(13篇)

时间:2023-10-27 23:13:40 作者:温柔雨 最热扶贫项目分红方案大全(13篇)

制定计划书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才能设计合理的执行计划。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撰写的计划书范文,相信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实施方案

人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不能指望别人,更不能靠命运的施舍。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一县一业”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黔东南州南部,全县总面积3316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46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7.2万。2014年按照2736元的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乡镇16个,贫困村160个,贫困人口11.89万人,贫困发生率36.03%,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截至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户3974户1179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5.54%下降到3.52%,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之一。

二、项目推进情况。

(一)项目建设内容。

为加快推进“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工作,我县将2019—20xx年度“一县一业”产业扶贫项目同步实施,计划总投资7220万元,其中申请两个年度以工代赈资金3000万元,申请调配2018年度项目结余资金446万元,其余资金由政府自筹。拟新建占地20000平方米的xx县农产品交易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为冷库、农贸市场、管理用房(含仓储、食堂、检验中心、展示区等)、配套及附属工程等。该项目分两部来实施建设,第一部分为政府配套,主要含征地、场平及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管理用房的主体建设;第二部分为主体建设和设备采购(该部分建设资金为以工代赈资金)。其中:主体建设部分主要建设内容是农贸市场、冷库、管理用房(含仓储、食堂、检验中心、展示区等)、配套及附属工程等;设备采购阶段主要建设内容为购置冷库设备,检化验设备、冷藏车设备等。

(二)项目总投资及资金到位情况。

2019-20xx年“一县一业”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72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00万元,申请调配2018年度项目结余资金446万元,其余资金由政府自筹。目前,资金到位639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40万元,中央和省级基建资金760万元,调配2018年度项目结余资金446万元,政府自筹资金2953万元(划拨资产投资,含征地、场平和10000平方米管理用房的主体建筑)。

(三)累计完成投资及累计拨付资金。

截止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项目场地平整、管理用房(含仓储、食堂、检验中心、展示区等)主体工程,投入自筹资金2953万元(该部分为政府划拨)。第二阶段的主体建设工程部分已完工,正在做竣工决算,已支付资金1695万元;运输车辆已采购完毕,冷库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已支付80万元,其余资金待验收结束后按合同约定支付,剩余设备采购正在开展招投标前期工作。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耗时过长。我县结合现有资源秉赋,超前谋划2019年—20xx年两个年度“一县一业”产业扶贫项目同步实施,在项目策划阶段费时费力,存在诸多实际困难,需要反复论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确保中央和省资金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因此,我县提交跨年度的《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技术难度较大,这是造成时间节点靠后主要因素。二是受全球疫情影响,后期项目建设工期紧张。

四、下一步推进计划及措施。

一是加快“一县一业”基础设施建设,为xx县“坝区经济”产业保驾护航。

二是加强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加强科学培训力度,提高菜农和各级干部科技素质,提高科学种菜水平,生产优质蔬菜。在解决好技术和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强化各个环节的技术服务,重视产后保鲜及贮运。同时,跟踪国内外蔬菜发展信息,按市场需求合理布局,规避盲目种植后的销售风险。

四是加大项目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到现场监督检查“一县一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及时组织召开项目推进工作会议,认真协调项目业主单位、日常监管责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受益村组干部等参建各方,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开展“一周一调度”工作制,确保按照序时完成全部工作目标。

五是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督促项目业主单位从“一县一业”基础设施能够长期发挥效益,服务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实施方案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拟解决1.3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的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筹划,制定了《xx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共投资612.2万元,重点对**3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内人口(其中涉及贫困人口316户727人)的饮水安全及饮水保障率。

(二)加强农村饮水的管理。每年安排饮水管护资金20余万元,对农村安全饮水的管理进行补助,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

(三)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回头看”等活动。根据上级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先后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回头看”、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立行立改督查暗访、贫困人口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精准核查等行动,涵盖全县8个乡镇、66个行政村。经排查,13个贫困村已全部通水,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全县贫困户已全部通水,其中9户饮水存在用水不方便、用水保障率低等问题,经与相关镇、村积极协商整改措施,问题已于11月底前整改完毕。

(四)开发水利公益性岗位。与相关乡镇、村共同开了河道保洁、小型水利工程巡护等公益性岗位和辅助性公益岗位17个,帮助17户贫困户共增加收入85580元。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做好扶贫项目谋划工作。对照水利扶贫规划要求,提早谋划20**年扶贫项目,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做好扶贫项目宣传工作。对照水利扶贫规划和民生工程宣传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惠民利民政策真正“得民心、顺民意”,打好脱贫攻坚战。

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实施方案

新增农机动力300千瓦,新建人工饲草基地18400亩,新建益农信息社8个,新建农业产业基地0.35万亩,新建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1个,新建农业初加工设施15座,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6个(次、件),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134户,新招聘特聘农技员3人,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个,年出栏牲畜6.96万头。

二、项目完成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核实数据及因地制宜、认真研判,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各乡(镇)(预脱贫村)产业扶贫规划,完成了《20**年37个预脱贫村产业扶贫规划》的编制、审核工作。其中:

1、各牧区乡(镇)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已完成牲畜棚圈选户,巷道圈、集体牧场选址工作(已完成35%)。

2、新增农机动力100千瓦已购置到位,(已完成33.3%)。

3、新建益农信息社8个,已完成益农信息社选点工作(已完成20%)。

4、新建人工饲草基地1.3万余亩(其中:曲登乡已完成8000亩、禾尼乡完成5000亩、其他乡镇在建设中)(已完成70%)。

5、新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0.35万亩(已完成100%)。

6、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新建农业初加工设施15座(园区里),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30%)。

7、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3个(次、件)(已完成33%)。

8、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君坝乡藏香猪示范基地1个、甲洼镇农科所1个)(已完成100%)。

9、新培育科技示范户134户,已培育72户(已完成54%);新招特聘农技员3人已招聘到位(已完成100%)。

10、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个,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20%);年出栏牲畜6.96万头,目前只有少量出栏(1000余头),(完成1.55%)。

11、完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8个(县雪玉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师大心连农副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县藏寨牧民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县君合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意翁彭措农副产品销售农牧专业合作社、县彭桑措林育苗专业合作社、县高城绿洲林木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祥兴林木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产业扶贫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

今年针对37个摘帽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37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100万元/村);、援建资金2310万元已整合到位;行业扶贫资金也陆续启动助推我县产业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龙头加工企业数量少、整体实力弱,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落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牧民商品意识淡溥,观念陈旧,封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牧民“惜杀、惜售”思想严重。二是中藏药材种植推进缓慢,因为药材种植生长周期长,见效缓慢,老百姓不愿意种,目前多属于流转土地给企业种植。三是虫草主产区,牧业乡多涉及虫草采挖管理,牧业方面的项目受虫草采挖工作影响推进也比较缓慢,待虫草采挖完后,加大推进力度。四是我县贫困村多面广,而农技人员太少,存在一人负责多个村的问题,帮扶难度较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对我们的农牧民群众进行感恩教育,彻底解放思想。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同时抛弃惜杀、惜售等宗教习惯,解决牲畜出栏产品变商品的问题。二是要狠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同时,要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实现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三是要狠抓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以科技为支撑、技术扶贫为手段、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种养技术,继续强化5个“县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和42名(省级1名、县乡镇4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132个贫困村的技术帮扶和巡回服务,为产业扶贫工作保驾护航。四是要狠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大力支持全产业链打造。推进农业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贫困乡镇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提高产业促农增收能力,更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实施方案

实施计划是指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法、工作步骤等方面对一项工作作出全面、具体、明确安排的计划文件。这是一种应用写作风格。最常用的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指导意见》(黔扶领通〔2020〕8号)、碧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碧江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产业收益分配差异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碧扶领办发〔2020〕15号)文件精神,为认真抓好本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落地,分红资金到户分配规范化,切实解决“一发了之”“一分了之”“一股了之”和“福利泛化”等问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坚持从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入手,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巩固战提供有力支撑。

以优化脱贫攻坚产业收益分配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坚决杜绝“一发了之”“一分了之”“一股了之”和“福利泛化”等突出问题,着力提升群众自立自强内生动力,巩固提升全乡脱贫攻坚成效。

1.“保底分红+效益分红”原则。以扶贫资金、捐赠资金、援助资金量化到户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保底分红资金必须占量化到户资金的5%以上,并逐年递增。入股资金产生效益大于保底分红资金时,超过部分实行效益分红,分红比例按照量化到户投入的资产占企业或合作社总资产比例进行分配。保底分红和效益分红取得的分红资金,70%以上分配给贫困户。

2.差异化分配原则。各村(社区)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评议、公告评议结果等方式,对所有建档立卡农户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各类别权重进行收益差异化分配管理。原则上参照如下三种类别区别对待:一是全家无可靠劳动力、劳动能力薄弱等特殊情况(含五保、低保、公益性岗位等人群)致使其家庭人均纯收入难以稳定达到4000元以上的,可视情况适当提高其分红比例。二是已享受五保、低保、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国家帮扶政策,且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出4000元的,可视情况适当降低其分红比例。三是家庭拥有可靠劳动力且人均纯收入相对稳定超出4000元的,可视情况适当降低其分红比例。

3.其他原则。在差异化分配原则基础上,经综合评价完全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前提下,如下情况可考虑适当降低其分红比例:对建档立卡户已脱贫成为新的“四有人员”家庭、无故不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家庭、不讲究村庄和室内外环境卫生且经过多次教育仍无明显改正家庭、无故不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或公益性事业劳动家庭、各级各类督导检查考核调查中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反映情况家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存在涉黑涉恶问题家庭、通过网络渠道散播不当言论造成不良影响家庭、无故不参加各类劳务就业培训家庭等。

本次分红以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工作单位,分别采取整合式分红模式。共惠及全乡建档立卡农户299户,分红资金达23.81万元(不含六龙山村7月已分8.25万元)。

1、六龙山村。

(1)灾后重建空心李、葡萄项目20万元;(2)奇花异果项目35万元;(3)葡萄种植项目31.35万元;(4)集体经济发展项目81.5万元(原兴龙社区项目调项至六龙山村);(5)2017年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受发展条件限制,以上5个项目资金已入股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比例进行分红。(6)2017年市级基金项目200万元(该资金已入股至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比例进行分红);(7)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8)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9)入股环北大坳食用菌项目。

全村建档立卡农户共计55户,共计分红资金共计8.75万元(含7月已分红资金8.25万元),本次分红资金0.5万元。

2、小冬云村。

(1)第一批集体经济项目40万元;(2)2017年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3)2017年市级基金32万元。以上3个项目资金已入股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进行分红;(4)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5)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

全村建档立卡农户共计38户,本次分红资金共计3.62万元。

3、兴龙社区。

 (1)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该项目入股国投公司,按7%进行分红);(2)2016年六龙山乡兴龙社区生猪代养场建设项目65.72万元;(3)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4)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

全社区建档立卡农户共计105户,本次分红资金共计9.44万元。

4、牛场村。

(1)2017年第一批财政资金30万元(入股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比例进行分红);(2)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入股国投公司,按7%进行分红);(3)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4)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5)铁皮石斛项目17.4万元;(6)入股环北大坳食用菌项目。

    全村建档立卡农户共计101户,本次分红资金共计10.25万元。

(一)高效落实。本次分红时间紧、任务中重,各村(社区)要在9月27日内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认真研究分红事宜,按照差异化分配等原则,对照研究结果逐户明确分红资金,并于9月29日前将分红资金造册发放到位。

(二)加强宣传。各村(社区)要及时组织建档立卡农户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宣讲分红政策,增进贫困户对党的惠民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宣传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动贫困户主动参与到全乡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三)严格监测。针对建档立卡农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持续、稳定、可靠问题,各村(社区)要认真开展常态化监测,并通过组织村级“三支队伍”、乡包组干部深入开展“五人大走访”等方式,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脱贫不返贫、灾情不致贫。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领通〔2020〕8号)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关于做好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工作的通知》兴扶领办通〔2020〕44号文件精神,经研究,根据我镇实际,为确保产业扶贫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持续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和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做好我镇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工作有关事宜,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以扶贫资金、捐赠资金、援助资金量化到户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差异化利益分配。保底分红资金必须占量化资金的5%以上并逐年递增。股份分红低于保底分红时实行保底分红,高于保底分红时实行按股分红。扶贫资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方式投入市场经营主体获得的收益,扶贫资金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合扶贫资金租赁取得的收益,80%以上由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20%由村集体享受。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根据脱贫情况,适时开展受益对象动态调整。到村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益,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归民约等方式实行差异化分配。各村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分类,每类赋予不同的分配权重进行分配。边缘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等享受差异化分配。

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黔扶领通〔2020〕8号)规定程序办理,并落实利益联结机制。

二、收益权归属及使用范围将量化到户入股资金对应的收益归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收益重点用于帮助产业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维护村内小型公益设施等支出。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规民约等方式进行收益分配。

(一)收益用于帮助产业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方面收益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要综合考虑原项目分配的实际,除受益对象特定的项目外,原则上要把历年来实施的投资入股项目收益统筹安排分配给贫困户,主要用于发放公益性岗位补助金、生活保障金、临时救助金、创业就业奖励金、发展生产补助金等方面。

1、差异化分配到户收益(1)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设立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值班执勤、村庄道路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安排从事公益性事业,发给公益性岗位补助金,通过参加劳动获取收益。

(2)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根据家庭情况,履行相关程序后采用直补到户方式发放生活保障金,保障其生活水平达到稳定脱贫要求。

(3)设置村内卫生评价标准,将收益分配与建档立卡户个人家庭卫生、村庄整治等挂钩,体现分配差距,激励村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4)对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因灾、因病、因学等造成生活经济困难的,发给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渡过难关。同时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定期排查、建立合账、即时发现、即时帮扶,防止出现致贫返贫。

收益分配发放对象、数量及标准等,要按照差异化分配原则由各村根据本村贫困户情况、当年收益资金额度等实际,在分配方案中具体明确。分配资金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户。

2、建立正向激励机制(1)有条件的村,经村支两委研究并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可对发展生产脱贫的先进农户采取发放先进生产农户奖状、发放生产补助金或生活物资的形式进行奖励;对外出务工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先进农户采取发放创业就业奖状、发放就业创业奖励金或生活物资的形式进行奖励。

(2)可开展村内建档立卡农户脱贫致富先进评选,采用发奖状、奖金或物资等方式进行奖励,在资金项目安排、享受扶贫政策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3)对发挥重大带贫作用、带动成效突出、群众增收明显、社会认可度高的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市场经营主体,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奖励,受到奖励的优先享受贴息、贷款融资、担保等政策扶持进行奖励。

(二)收益用于村内公共事务方面村享受的收益优先用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和维护村内小型公益设施以及村支两委运营管理。对于村集体需要资金建设的小型公益事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可使用产业扶贫收益进行建设,提升村内公共服务水平。不得用于与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改善村内公益设施等无关的支出,严禁用于交通工具及通信设备、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等与改善民生福祉无关的支出。

三、加强收益资金管理及兑现安排(一)资金准备。镇级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督促合作方于每年9月10日前按照约定分红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二)制定方案。9月20日前以村为单位制定分配方案,实行差异化分配。收益分配要依法依规按照按“一评议一公开一公示”(村评议和公开、村内公示)民主程序决定收益资金使用方案,报经镇人民政府审批后方可使用。缜人民政府审批后上报市扶贫资金项目主管业务部门备案。市主管业务部门发现使用内容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及时通知乡、村进行调整。

(三)资金兑现。兑现到户的资金,贫困群众前三季度分红资金要全力保障9月底前兑现到位,第四季度分红在第三季度预支到位,指导督促村两委及帮扶责任人完善到户帮扶措施,要规范填入合作社社员证、分红证。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每年12月20日前完成项目结算报账等工作。对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资金扶持对象、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必须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10天,充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资金管理。镇级要加强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资金运行管理,按照“村财乡管”要求,由镇财政分局设立各村扶贫产业收益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资金拨付要根据镇人民政府批复的收益资金使用方案分配资金拨付到户,降低运行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村集体享受的拨付到村。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领通〔2020〕8号)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关于做好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工作的通知》兴扶领办通〔2020〕44号文件精神,经研究,根据我镇实际,为确保产业扶贫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持续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和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做好我镇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工作有关事宜,制定本方案。

以扶贫资金、捐赠资金、援助资金量化到户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差异化利益分配。保底分红资金必须占量化资金的5%以上并逐年递增。股份分红低于保底分红时实行保底分红,高于保底分红时实行按股分红。扶贫资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方式投入市场经营主体获得的收益,扶贫资金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合扶贫资金租赁取得的收益,80%以上由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20%由村集体享受。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根据脱贫情况,适时开展受益对象动态调整。到村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益,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归民约等方式实行差异化分配。各村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分类,每类赋予不同的分配权重进行分配。边缘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等享受差异化分配。

扶贫产业项目原合同(协议)约定发生变化,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签订补充合同(协议)。项目合作期限到期后续签或收回重新实施投资入股项目的,严格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黔扶领通〔2020〕8号)规定程序办理,并落实利益联结机制。

将量化到户入股资金对应的收益归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收益重点用于帮助产业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维护村内小型公益设施等支出。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规民约等方式进行收益分配。

(一)收益用于帮助产业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方面。

收益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要综合考虑原项目分配的实际,

除受益对象特定的项目外,原则上要把历年来实施的投资入股项目收益统筹安排分配给贫困户,主要用于发放公益性岗位补助金、生活保障金、临时救助金、创业就业奖励金、发展生产补助金等方面。

1、差异化分配到户收益。

(1)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设立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值班执勤、村庄道路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安排从事公益性事业,发给公益性岗位补助金,通过参加劳动获取收益。

(2)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根据家庭情况,履行相关程序后采用直补到户方式发放生活保障金,保障其生活水平达到稳定脱贫要求。

(3)设置村内卫生评价标准,将收益分配与建档立卡户个人家庭卫生、村庄整治等挂钩,体现分配差距,激励村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4)对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因灾、因病、因学等造成生活经济困难的,发给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渡过难关。同时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定期排查、建立合账、即时发现、即时帮扶,防止出现致贫返贫。

收益分配发放对象、数量及标准等,要按照差异化分配原则由各村根据本村贫困户情况、当年收益资金额度等实际,在分配方案中具体明确。分配资金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户。

2、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1)有条件的村,经村支两委研究并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可对发展生产脱贫的先进农户采取发放先进生产农户奖状、发放生产补助金或生活物资的形式进行奖励;对外出务工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先进农户采取发放创业就业奖状、发放就业创业奖励金或生活物资的形式进行奖励。

(2)可开展村内建档立卡农户脱贫致富先进评选,采用发奖状、奖金或物资等方式进行奖励,在资金项目安排、享受扶贫政策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3)对发挥重大带贫作用、带动成效突出、群众增收明显、社会认可度高的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市场经营主体,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奖励,受到奖励的优先享受贴息、贷款融资、担保等政策扶持进行奖励。

(二)收益用于村内公共事务方面。

村享受的收益优先用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和维护村内小型公益设施以及村支两委运营管理。对于村集体需要资金建设的小型公益事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可使用产业扶贫收益进行建设,提升村内公共服务水平。不得用于与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改善村内公益设施等无关的支出,严禁用于交通工具及通信设备、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等与改善民生福祉无关的支出。

(一)资金准备。镇级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督促合作方于每年9月10日前按照约定分红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二)制定方案。9月20日前以村为单位制定分配方案,实行差异化分配。收益分配要依法依规按照按“一评议一公开一公示”(村评议和公开、村内公示)民主程序决定收益资金使用方案,报经镇人民政府审批后方可使用。缜人民政府审批后上报市扶贫资金项目主管业务部门备案。市主管业务部门发现使用内容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及时通知乡、村进行调整。

(三)资金兑现。兑现到户的资金,贫困群众前三季度分红资金要全力保障9月底前兑现到位,第四季度分红在第三季度预支到位,指导督促村两委及帮扶责任人完善到户帮扶措施,要规范填入合作社社员证、分红证。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每年12月20日前完成项目结算报账等工作。对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资金扶持对象、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必须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10天,充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资金管理。镇级要加强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资金运行管理,按照“村财乡管”要求,由镇财政分局设立各村扶贫产业收益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资金拨付要根据镇人民政府批复的收益资金使用方案分配资金拨付到户,降低运行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村集体享受的拨付到村。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定安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定安县产业扶贫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定脱贫指办〔2019〕39号),推行由贫困户股权过渡到村集体股权,然后由村集体根据贫困户表现对“分红”收益进行二次分配的模式,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对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组织化产业扶贫质量不高、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进行整改提升,通过将入股项目固定收益分红方式改变为有条件的差异化分红方式,通过量化评比再分配形式夯实产业扶贫工作。

二、具体实施。

(一)实施形式。

推行由贫困户股权过渡到村集体股权,然后由村集体根据贫困户参与经营主体生产活动及参加技术培训、电视夜校、乡村“六治”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5个方面工作的表现,按照本方案进行记录、评分,每季度定期将评分结果进行公告、二次分红前对分红金额及分红依据进行公示并发放。

(二)对象。

1.评比对象: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下简称贫困户)。

2.享有二次分红权益的对象:参与入股富文镇产业扶贫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项目进行二次分红。

(三)考评安排。

本方案考评工作由各村(居)委会负责实施,镇纪委负责监督。

1.平时计分。

根据贫困户参与经营主体生产活动及参加技术培训、电视夜校、乡村“六治”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5个方面的工作计分,分别由分管的村“两委”干部按照《富文镇xx村(居)贫困户参与活动情况记录表》(附件1)做好记录登记。

2.季度公告。

每季度结束后,次月上旬将上季度表现情况进行公告。由村“两委”干部将各自记录情况进行汇总,将得分情况按照《富文镇xx村(居)贫困户第x季度表现汇总公告表》(附件2)进行公告。

3.分红公示。

根据各产业项目约定分红时间要求,提前20天将按照《富文镇xx村(居)参与xx产业扶扶贫项目贫困户分红分配公示》、《富文镇xx村(居)xx项目贫困户二次分红明细表》(附件3)要求,将项目的“分红金额及分红依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后进行发放。

(四)分配原则。

1.固定分红:贫困户年固定收益的85%,全额发放给贫困户。

2.调节资金:项目固定收益分红过渡到村集体股权,村集体将全村参与同一项目的贫困户年固定收益的15%作为差异化分红(二次分红)的调节资金。

3.考评等次:根据贫困户一年来各项考评年度“平均分”进行综合考评分三个等次:90分以上评为“优秀”;60-89分评为“合格”;60分以下评为“不合格”。

4.调节分红标准:

(1)本村享有二次分红权益的贫困户考评均为“不合格”的,则调节资金本次不进行分配,累计到下一次调节资金进行分配。

(2)本村享有二次分红权益的贫困户,除考评“不合格”的贫困户外,剩下的贫困户考评均为“合格”或“优秀”;则全部调节资金按照入股比例分配给“合格”或“优秀”的贫困户。

(3)本村享有二次分红权益的贫困户,除考评“不合格”的贫困户外,剩下的贫困户考评既有“合格”又有“优秀”;则按照考评为“优秀”和“合格”入股股金比例,“优秀”分配比例为入股股金比例+5%,“合格”分配比例为入股股金比例-5%。“优秀”和“合格”的调节资金再按照相应等级的贫困户入股股份比例进行分配到贫困户。

还未进行二次分红的产业扶贫项目按照本方案的分红为准。

为落实2020年遂昌—通江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收益资金分红,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根据通江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通江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投资项目收益分配方案》的通知〉(通协作领〔2020〕3号)文件要求,特制订本收益分红实施方案。

我县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投资收益项目9个,使用帮扶资金4510万元,约定投资年收益率6%。其中收益资金的30%用于贫困户保底分红,即81.18万元。

项目收益主要兑现给全县仅靠转移性收入为唯一收入来源的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贫困户。项目分红标准为每名贫困人口分红400—600元,严禁平均分配。项目收益分红资金分配表见附件1。各地原则上要在《通江县整户无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贫困户花名册》(附件3)中确定拟分红人员。

(一)各乡镇、壁州街道和高明新区要组织辖区内各分红的村及时召开群众会,根据贫困户家庭贫困程度等确定分红人员和分红金额,并经群众认可和公示。务必认真落实纪律要求,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优亲厚友。

(二)各乡镇、壁州街道和高明新区要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和成效,让群众知晓惠从何来,有效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三)本次收益分红将通过“一卡统”账号直接兑现给贫困户,花名册“一卡统”户名与贫困户户主姓名要一一对应、准确无误。请相关乡镇于9月7日前将2020年通江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分红贫困户花名册(签章)报送县扶贫开发局。

根据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指导意见》(黔扶领通〔2020〕8号)、碧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碧江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产业收益分配差异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碧扶领办发〔2020〕15号)文件精神,为认真抓好本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落地,分红资金到户分配规范化,切实解决“一发了之”“一分了之”“一股了之”和“福利泛化”等问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坚持从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入手,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巩固战提供有力支撑。

以优化脱贫攻坚产业收益分配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坚决杜绝“一发了之”“一分了之”“一股了之”和“福利泛化”等突出问题,着力提升群众自立自强内生动力,巩固提升全乡脱贫攻坚成效。

1.“保底分红+效益分红”原则。以扶贫资金、捐赠资金、援助资金量化到户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保底分红资金必须占量化到户资金的5%以上,并逐年递增。入股资金产生效益大于保底分红资金时,超过部分实行效益分红,分红比例按照量化到户投入的资产占企业或合作社总资产比例进行分配。保底分红和效益分红取得的分红资金,70%以上分配给贫困户。

2.差异化分配原则。各村(社区)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评议、公告评议结果等方式,对所有建档立卡农户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各类别权重进行收益差异化分配管理。原则上参照如下三种类别区别对待:一是全家无可靠劳动力、劳动能力薄弱等特殊情况(含五保、低保、公益性岗位等人群)致使其家庭人均纯收入难以稳定达到4000元以上的,可视情况适当提高其分红比例。二是已享受五保、低保、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国家帮扶政策,且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出4000元的,可视情况适当降低其分红比例。三是家庭拥有可靠劳动力且人均纯收入相对稳定超出4000元的,可视情况适当降低其分红比例。

3.其他原则。在差异化分配原则基础上,经综合评价完全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前提下,如下情况可考虑适当降低其分红比例:对建档立卡户已脱贫成为新的“四有人员”家庭、无故不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家庭、不讲究村庄和室内外环境卫生且经过多次教育仍无明显改正家庭、无故不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或公益性事业劳动家庭、各级各类督导检查考核调查中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反映情况家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存在涉黑涉恶问题家庭、通过网络渠道散播不当言论造成不良影响家庭、无故不参加各类劳务就业培训家庭等。

本次分红以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工作单位,分别采取整合式分红模式。共惠及全乡建档立卡农户299户,分红资金达23.81万元(不含六龙山村7月已分8.25万元)。

    1、六龙山村。

(1)灾后重建空心李、葡萄项目20万元;(2)奇花异果项目35万元;(3)葡萄种植项目31.35万元;(4)集体经济发展项目81.5万元(原兴龙社区项目调项至六龙山村);(5)2017年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受发展条件限制,以上5个项目资金已入股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比例进行分红。(6)2017年市级基金项目200万元(该资金已入股至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比例进行分红);(7)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8)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9)入股环北大坳食用菌项目。

全村建档立卡农户共计55户,共计分红资金共计8.75万元(含7月已分红资金8.25万元),本次分红资金0.5万元。

2、小冬云村。

(1)第一批集体经济项目40万元;(2)2017年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3)2017年市级基金32万元。以上3个项目资金已入股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进行分红;(4)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5)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

    全村建档立卡农户共计38户,本次分红资金共计3.62万元。

    3、兴龙社区。

    (1)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该项目入股国投公司,按7%进行分红);(2)2016年六龙山乡兴龙社区生猪代养场建设项目65.72万元;(3)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4)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

全社区建档立卡农户共计105户,本次分红资金共计9.44万元。

    4、牛场村。

    (1)2017年第一批财政资金30万元(入股贵州黔东武陵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按10%比例进行分红);(2)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入股国投公司,按7%进行分红);(3)六龙山乡脱骨酥李项目75万元;(4)六龙山乡竹笋加工厂项目200万元;(5)铁皮石斛项目17.4万元;(6)入股环北大坳食用菌项目。

    全村建档立卡农户共计101户,本次分红资金共计10.25万元。

(一)高效落实。本次分红时间紧、任务中重,各村(社区)要在9月27日内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认真研究分红事宜,按照差异化分配等原则,对照研究结果逐户明确分红资金,并于9月29日前将分红资金造册发放到位。

(二)加强宣传。各村(社区)要及时组织建档立卡农户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宣讲分红政策,增进贫困户对党的惠民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宣传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动贫困户主动参与到全乡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三)严格监测。针对建档立卡农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持续、稳定、可靠问题,各村(社区)要认真开展常态化监测,并通过组织村级“三支队伍”、乡包组干部深入开展“五人大走访”等方式,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脱贫不返贫、灾情不致贫。

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实施方案

近年来,xx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产业发展全局,围绕脱贫退出指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贫困群众增收稳定脱贫为目标,持续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现将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资金投入稳中有进,贫困户受益面逐年加大。全州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运用市场的手段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通过政策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20**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已实施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财政收回资金xx个。xx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xx个。

(二)项目覆盖率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促进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创设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一是全州立足召大引强、外引内联,推动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xx-xx年,以辣椒、巴西菇、生猪、肉牛等为主要产业的特色种养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二是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结合山地、露营、民俗民风等乡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起一批具有壮族、苗族、彝族等风情的乡村旅游产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三是坚持农业基础定位,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全州各县(市)均制定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同时产业的发展还促生了一批以产业集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州新增各类经营主体xx个,全州农业龙头企业xx户,完成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x个,全州家庭农场总数xx个。主要生产经营类型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为入股分红、订单帮扶、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目前,全州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xx个,带动档卡户xx户xx人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订单帮扶,提供劳动力岗位等。

(三)聚焦“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与农业产业政策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督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力量保障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州工作机制,定期研究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队伍整合为“三合一”工作队,按照“专下来、沉下去”的要求,确保扶贫工作有人做,能会做,做得好。二是健全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其中xx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力度,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截止xx年xx月xx日止,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xx万元,获贷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配备风险补偿金xx万元。三是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宣传各地产业扶贫经验做法;突出“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主题,常态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和“农民夜校”活动,领导坚持每月到联系点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听取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思想和行动上为精准脱贫提供强大保障。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各县(市)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发展产业的运作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和市场拓展等问题。一是加大对现有资产的扩建工程项目扶持力度,扩大超市经营空间和商品种类,增加农副产品进入超市和日用品销售规模和渠道,构建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多样化和日用商品流通规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档卡户就业渠道,促进产业脱贫工作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公开进行招投标的方式对活畜交易市场实行市场经营运行,有力的带动了市场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此举有效盘活了现有资产,使现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周边养殖业发展和推助家庭养殖增收。三是按照全州人才培训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各产业工作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源,加大对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和现场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户的种养殖水平,有效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资源环境受限,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滞后。我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程度深,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难度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种植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保障率低,雨养农业,靠天生产没有根本改变;耕地零散,机械化生产条件滞后;养殖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水平低,传统基础设施比重大;特色产业“散、小、弱”,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分散种植、分散养殖、分散经营,形不成拳头产业、拳头产品,市场分散且不稳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严重,种养业发展方式基本呈“点状式”,难以形成规模化、集中式的种养殖方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不强,群众参与意愿不高。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与措施方面的探索还有待加强。合作社经营的产业普遍小而散,在技术支撑、市场信息、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链条。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因利益驱动,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三)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的产业项目大多都处于发展初期,项目资金投入大,资金缺口大,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同时,精、深产品加工研发投入不够,农业特色加工产品少,缺乏稳定的对外销售渠道,大规模化发展时机仍不够成熟。农业产业规模小、散、乱、杂,扶持力度不够,竞争力不强,难以带动贫困户依托产业发展共同致富,减贫带贫效果不明显;且发展农业产业受自然灾害、疫情疫病、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产业发展受限造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进较为缓慢。

(四)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能力弱,项目实施单位心理压力大。由于我州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和产业扶贫项目布局较单一的原因,加上我州自然灾害频发,产业扶贫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项目因灾等原因造成项目资金损失,从而使项目实施单位人员被上级部门追究问责等情况,导致项目实施单位特别是基层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健康发展。

(五)产业链过长,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全州农村产业迅速发展,但从栽种至出售之间的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州以发展粗放型农业为主,出产的农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优良,具有很好的竞争力,但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文山开展深加工,单纯以农产品的原始形态进入市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难以继续提高。如万寿菊产业在我州虽然大面积铺开发展,但是此产业在我州仅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第一环,我州只负责种植、采摘,经过简易的初加工后就运往其他地区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条“从种子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功能。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引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内部规章制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赋予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同时,根据实际制定简单有效的合作社奖励机制,鼓励合作社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明确贫困户参与分红的下限和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应提供的倾斜性服务,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进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发展。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各级农投公司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明确贫困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参与的环节和份额,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并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采取统一培育、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采收、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生产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管理、销售方面的问题。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让参加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当年收益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并稳定增收。

(三)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二是鼓励贫困户以享受扶贫产业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既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难题,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三是加大项目倾斜力度,整合有关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支农惠农项目,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四)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把产业扶贫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骨干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加工业、服务业等带动性强的产业,以短养长调结构、以销定产上规模、以质取胜抢市场,加快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不断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五)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做好“串联”,即延长产业链,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发展与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优化农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加快信息技术、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应用与渗透,以产业链提升推动价值链升级。另一方面要做好“并联”,即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与整合,逐步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效益好、品牌响的特色优势产业。

扶贫项目利益分红兑现实施方案

从通报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县区之间工作不均衡。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其中义务植树全市已完成*万株。暂时落在后面的县区,一定要强化思想认识,优化组织调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节奏,确保按期完成造林任务。当前,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要切实强化调度指导。今年入秋以来,我市降雨较多,土壤墒情比较好,植树造林条件明显好于往年同期,但连续降雨也给起苗、运输、栽植带来一定影响。各县区要精心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动员全员参与,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迅速在全市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进度缓慢的县区要认真分析原因、落实赶工措施,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迎头赶上。

林草部门要组织力量分赴各县区,重点围绕质量和进度开展指导服务和督查考核,倒逼各项任务落实。同时,各县区、林草部门要提早谋划今年春季造林工作,尽早拿出方案和计划按程序报审。

二要全力加快工作进度。各县区要按照“时间相对集中、突出城区提质、乡村整体连动、全民积极参与”的要求,精心谋划组织实施,引导社会全员参与,确保*月底前高质量完成*万亩造林绿化任务、*万株义务植树任务以及城区绿化加密和改造提升任务。

同时,xx市已规划“十四五”时期投资*亿元在*、**个县区建设“xx生态林”*万亩,其中今年投资*万元,要在*个县区实施生态林*万亩,截至目前只完成了*万亩,有效工作时间已剩不多,*区和*县要把xx林建设与面山绿化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三要严格落实责任机制。各县区要加快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务必于*月底前建成县、乡林长责任体系,年底前建立村级林长责任体系。市林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督导落实等作用,切实统筹好四级林长制推进落实工作,加大常态化调度、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以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保证林长制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要高度重视监测宣传。春季是草原防火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每逢春季特别是节假日,我市森林草原火灾事故就易发多发。各县区、林草部门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常态化监测频次,及时排查火灾隐患,坚决遏制非法用火行为。

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火安全宣传,使防灭火知识进村入户、进校入班、进山入林、进场入原。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全社会防灭火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各县区和林草、生态环境、应急、消防等部门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林草监督管护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多元管护体系,不断提高林草管护科学化、信息化、常态化水平。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名称:按县贫办下达的名称为准。

三、建设单位:__×乡镇人民政府。

四、项目建设责任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的责任人。

五、项目建设背景及条件:项目建设地区基本情况(人口、土地、气候、劳动力、水源等资源状况,贫困现状,已建成项目现状及对农民的带动情况,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或要求)。项目建设条件要重点说明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自然资源)和市场条件,如人饮水利项目的取水来源;产业项目的种源及其在当地的适应性,目前产品的销售现状及其前景如何。

六、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如公路项目要说明起止地点,人饮工程应说明分布情况,产业项目应说明覆盖区域、户数。建设内容及规模:如公路建设标准及长度,桥涵个数;饮水池口数、容积,安装水管长度规格,其中主水管长度;水利工程坝高、坝长、土石方量、新增水量及灌面,堰的长、宽、高,是混凝浇铸或是条石浆砌;产业项目的品种选择、具体规模、种养方式等;社会事业类项目要说明建设房屋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规模情况等。

七、筹资投劳计划:重点说明项目总投资,其中材料费、技工工资等支出预算,劳动力需求计划,申请扶贫资金补助的主要使用环节,群众筹资、筹劳多少,是否通过一事一议形式议定(附:“一事一议”决议书)。

八、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项目建设班子: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

2、实施方式:承包、半承包或村民自建(属承包性质工程应附上承包合同书),业主或大户实施项目,应附上扶贫责任书。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形式,工程验收办法、资金开支报销程序。

3、后期管理:维修管理使用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九、项目建设期限:动工及完工时间。

十、项目效益:项目受益村、组、户数、人口,新增水量、新增或改善灌面、项目产值、纯收入,人均增收情况等。

产业扶贫工作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20__—20__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__-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全村20__年-20__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5.6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__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5.6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河南省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豫办【2016】27号)、《河南省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豫扶贫组【2015】4号)、《河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豫办【2016】28号)、《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办【2016】177号)《信阳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办法(暂行)》(信发改代赈【2016】299号)等有关规定,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二)坚持量力而行,保障基本;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四)坚持瞄准精准,稳定脱贫;

(五)坚持县负总责,乡镇落实。第二章适用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搬迁范围。主要适用于居住在深山荒芜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脆弱)区和河滩受淹区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第五条搬迁对象。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愿意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产资源相对较少,靠就地就近从事劳动生产难以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活在地质灾害多发区、隐患区,愿意通过易地搬迁避险和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第六条搬迁条件。

1、同时满足迁出区域条件和搬迁农户个体条件;

2、贫困户自愿申请;

3、有后续扶持产业。

第七条同步搬迁。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居住农户2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原则上实行整村搬迁。

第三章项目资金补助标准第八条补助标准。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标准。根据易地搬迁资金省对县市包干使用,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人均补助3万元,易地搬迁制定的补助标准必须确保贫困户搬进去可以入住;集中安置的资金标准由乡镇实行包干使用,乡镇政府根据安置区的规模大小、地理位置等情况,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根据我县建设安置实际成本确定补助标准如下:

政府团购:原则上在本乡镇安置,房源为合法房源,用于安置家庭人口较多的贫困户,在集镇、社区安置考虑已有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安成本增加,人均补助标准可适当调整,贫困户人均购房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5平方米。确因户型原因突破标准的,应按标准控制在安置住房总面积的10%以内,超出范围的由乡镇兜底解决。

2、分散安置包括自主建(购)房、代建房、投亲靠友、梯次搬迁安置,人均住房补助3万元。

(二)同步搬迁人口补助标准。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群众的建房资金,县政府从整合资源中予以支持,按人均5000元补助,其余资金由农户自筹解决,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并统筹规划。

无论何种安置方式,首先,搬迁户必须有产业支撑,能够实现就近就业;其次,搬迁户原有住房收回,旧宅基地由当地政府组织复垦、生态修复、规模养殖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归集体所有。只有在产业考核、新房入住、旧宅拆除等程序全部验收合格后,搬迁补助资金才能予以全额下发。

(一)搬迁规划。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等部门组织编制县“十三五”易地搬迁脱贫规划,由县政府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二)实施方案。县建设投资公司委托相应资质的机构(资质要求按照住建部门的规定执行)编制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需明确搬迁对象、安置地点、安置方式、住房和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投资规模及来源、产业扶持政策、建设工期等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牵头办理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手续,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方案编制完成后,由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环保局联合提出审查意见,报县政府审批。经县政府批准后,各乡镇人民政府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方案建设内容,应按照方案建设内容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及时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批,经同意后应在10个工作日完善相关变更手续,报县扶贫开发局备案。

(三)图纸设计。依据审批的实施方案,项目法人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报县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四)组织实施。

1、集中安置。

村内、集镇集中安置。根据批复的方案和施工图,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围绕易地搬迁年度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项目公示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要求,加强组织协调,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建立科学的工程建设机制,确定每项工程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强有力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规定要求保质保量完工。

政府团购安置。搬迁户要填写购买房屋申请书,并经乡镇政府审核后,由乡镇政府统一购买社区或城区的存量房用于安置家庭人口较多的贫困户。购买房屋前要确认房屋权属,要由第三方对房屋面积进行测量,价格进行评估,出具证明材料,乡镇政府根据评估价格同房地产企业协商购买价,签订购房协议,并进行司法公证。

2、分散安置。

自主建房的搬迁户必须经乡镇城建所、土地所、扶贫办同意,利用统一设计的户型图纸建设,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监督,确保房屋建设质量,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到位。对于自身无能力建设选择自主建房的贫困户,可以委托乡镇政府找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根据设计图纸、预算进行建设,由乡镇实施监督,竣工后决算,经审计后按审计金额拨付施工队,结余资金由乡镇政府按照到户增收项目管理模式用于补贴贫困户发展生产。

对于自己购房的搬迁贫困户,要对原房屋的所有权进行公示,并通过村委会及四邻进行确认,房屋面积及价格需要由第三方评估,出具有关评估资料,签订购买协议并进行司法公证。

对于投亲靠友安置,原则上不得跨县安置。首先具备有安置的房舍条件和生活条件;其次,投靠的亲友愿意接纳,双方必须签订安置协议,并经司法公证;若跨乡镇安置的,所安置乡镇村必须出具接纳意见书。以上搬迁安置方式中产生的评估费用、公证费用应在易地搬迁总体费用中列支,旧宅拆迁费用由乡镇先行垫付,待土地复垦指标出让后偿还。

第五章项目验收及报账第十条工程验收。

1、项目建设竣工后,施工单位对乡镇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并提交项目建设自验报告。

2、乡镇收到验收申请后,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初验并提出整改意见,监督施工单位认真整改。

3、乡镇初验后写出验收报告提交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财政局、住建局组织人员复验。如有问题的,参与复验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直至工程验收合格。

第十一条资金拨付。

1、集中安置。

村内、集镇集中安置。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经县建投、乡镇对相关凭据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拨付资金。

团购安置。项目验收合格后,由乡镇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经县财政局、建投公司对相关凭据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拨付资金。

2、其他安置方式。项目验收合格后,由搬迁户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经乡镇扶贫办对相关凭据审查后,报乡镇财政所审核后方可拨付资金。

对于集中安置,县财政局、建投公司要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账户;对于团购安置,县财政局、建投公司要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乡镇财政所账户;对于其他安置方式,需补贴给搬迁户个人的资金,要通过“一卡通”系统直接发给搬迁户,严禁以现金形式支付。

第十二条资金报账。报账时要按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提供以下凭证(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报账程序):

1、集中安置。

村内、集镇集中安置。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项目建设合同书、项目施工单位税务发票、施工单位资质证件复印件、工程预算表、工程竣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竣工工程移交表、竣工工程管护责任书、中标通知书、工程监理合同和监理报告。

团购安置。乡镇统一报账。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购房手续、税务发票、评估报告、验收单等有关手续。

2、分散安置。乡镇统一报账。

自主建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附搬迁户自建项目申请验收单、公告公示、项目验收现场照片及拆旧照片等资料。

自己购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购房手续、税务发票、评估报告、公告公示、验收现场照片、拆旧照片、验收单等资料。

代建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附搬迁户代建项目申请验收单、施工合同、预算决算资料、公告公示、项目验收现场照片及拆旧照片等资料。

第十三条报账凭证管理。乡镇要加强对报账凭证的管理,严格审核报账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财政部门在拨付资金时,要严格审核,确保报账资料齐全后再拨付资金。相关报账资料原件经审核确认加盖专用章后作为报账原始凭证留存。

第十四条乡镇要加强文档管理,建立项目台账,将项目建成前、建成后及建设过程中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第十五条对截留、挪用、骗取扶贫搬迁投资的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产业扶贫工作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充足的准备、全面的考察、科学的规划是产业发展必要的准备工作。我驻村工作队通过深入考察,实地论证,以求特色养殖业能落到实地,开花结果,利用天然的地理自然资源优势,开拓适合自身发展的养殖之路,使之具体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精准扶贫效益,达到建成一个合作社,吸收一批贫困户,示范一个基地,带动一片区域。为此制定了覆盖全村、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科学管理、快速推进的产业规划。规划情况如下:

一、养殖基地规模及效益分析:基地设在七股地村(大兴地村)村口的养羊基地,养殖基地与人居较远,互不干扰,为打造优质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临靠水源,地势宽广,水草丰美,舍圈完整,简单整修后,即可投入使用。预算投入30万资金,使用土地面积31000平米,购买3000只非洲雁、1000只野鸭、1000只红公鸡、1000只白鹅投放进行规模化养殖,设置天然水域活动围栏1000米。

非洲雁、野鸭、鹅等特色养殖产业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具有天然的养殖优势,给成立规模化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养殖业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病患的风险。配置使用本村贫困户8人有劳力的参加养殖工作,带动收入。

二、带动产业扶贫优势条件:一是村闲置土地较多,为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现成环境条件。二是村民拥有一定的家禽养殖经验,且该类家禽饲养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正常养殖只需120-150天即可出栏。三是立足于下半年市场需求,中秋、春节期间,市场对家禽需求量较大。扶贫队将联系市场承包商进行批量销售,预期每公斤家禽净利润可达12-16元。

三、合作社运营模式:村集体土地+入股成员(贫困户)+劳动人员,基地建设(大棚、看守房、采暖实施、围栏、库房)由政府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补助,采取3+2+5的分红模式来进行运作。产生的利润除去的准备金(30%)以后,剩余利润的20%作为合作养殖工人工资,10%作为村集体的集体公益金,剩余40%作为全村贫困户的合作入股分红。贫困户采取每年投工10-20天的方式入股,若参予投工天数不够,则按100元/天扣除相应分红。

四、销路:(1)当地收购销售。(2)通过包装加工后进入呼市、包头市场进行销售。(3)通过景区饭店的土特产展示,联系当地企业进入市场销售。(4)通过电商模式,进入网络销售。

五、风险规避:(1)管理风险。经镇村工作队、班子成员研究考察,选取技术合格、责任心强的有能力人士作为合作的带头人。经村两位班子和贫困户推举产生监督小组,对养殖基地的运营进行监督。镇政府同时设置专人对合作社运营进行监督。(2)产业发展风险:项目实施后可能出现产量不高的问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提高养殖能力。

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五部门《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发改能源〔2016〕621号)文件精神,经管委会同意,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发电项目,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光伏产业扶贫项目脱贫致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使全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实施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为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政策脱贫途径。

二、基本原则。

(一)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光伏扶贫产业项目要与贫困户精准对应,根据贫困户数量和布局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使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清洁能源产业与扶贫相结合,在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影响贫困户房屋结构和家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稳定增收,早日脱贫。

(三)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政府负责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组织、宣传、实施工作;贫困户采取自愿原则,优先选择有意愿的贫困户为项目实施对象。

(四)依据政策,确保实效。

严格执行相关产业扶贫政策,按照项目建设条件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项目建成后实现发电效益最大化,贫困户利益最大化。

三、工作内容。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先行试点示范,发挥带动示范效益,最终实现全覆盖。

(二)模式。

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单元的分布式小型电站。

(三)场地安装要求。

房屋结构相对较好,屋顶每平方米承重能力在240千克以上,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不低于8小时),光伏发电系统四周无树木及建筑物遮挡,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安装。

(四)建设标准。

根据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文件规定、费用定额、费率标准估算,每户安装3千瓦需总投资3万元,每增加1千瓦设备投资增加1万元。

(五)资金筹措。

贫困户资金筹措采取自筹与小额贴息贷款相结合。

(六)实施步骤。

1、宣传摸底。

街道办事处、村、脱贫小分队广泛宣传光伏产业扶贫政策、特点、效益状况,并入户调研,发放《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安装申请表》(附件1)。

2、申请、审核、复核。

(1)贫困户自愿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严格审核,确定安装对象。

(2)街办审核把关。

对申请确定安装的贫困户,组织人员进村逐户实地调查复核,是否具备项目实施条件、家庭成员是否具有基本的设备管护能力等情况,并如实、详细记录登记(附件2),报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设备安装、调试、并网发电。

电网实施企业负责分布式单元电站建设,并网发电。

4、评估验收。

由扶贫部门、财政、街办、电网实施企业对光伏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5、发电回收。

国家电网和贫困户签订电量收购合同,电价按每度0.98元进行回收。

四、光伏扶贫效益分析。

(一)常规情况下,光伏电站运行年限为25年。

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项目需面积30平方米,投资为3万元。

平均每天发电18度,年发电量按300天5400度计算,入网电价0.98元/度,年收益5292元,此部分收入可作为贫困人口的长期固定收入。

(二)贫困户建设投资的3万元,可通过电网实施企业融资平台每天返还的投资总额的万分之五左右的现金及每天卖电收入收回,三年就可收回本金。

五、工作职责。

(二)财政部门负责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小额贷款贴息、安排光伏产业扶贫工作经费;。

(四)各街办、村、脱贫小分队负责光伏发电产业扶贫政策宣传摸底、筛选建设对象、施工协调、协助贫困户筹措资金、配合检查验收、加强电站运营管理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

各街办要成立光伏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协调落实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特殊问题,确保光伏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二)转变作风,明晰责任。

要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精神,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发电进展情况,为贫困户增收排忧解难。

(三)强化服务,长期受益。

电网企业打造统一高效的光伏单元电站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取信于民,确保光伏产业扶贫项目高效运行,贫困户长期受益。

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践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着力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根据全市农村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农村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是深入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落实好民生导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对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扶贫开发主战场及其主要对象,与时俱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最大限度关注贫困,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动态扶贫开发机制和为“十二五”扶贫开发建立制度基础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数据系统中的扶贫对象人数为基数,以乡镇为单位维持总数不变,每年按20%的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转为脱贫对象;对返贫的,重新按动态管理程序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广泛宣传,稳步推进的原则。要客观面对农村千差万别的情况,扎实做好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评定稳步进行。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评估核定人均收入客观准确,对象确认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三是符合条件、自愿申请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严格筛选认定扶贫对象。

三、工作范围。

开展农村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的范围是:全县38个乡镇及278个行政村(社区)。

四、工作步骤。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县农村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从年10月开始,至xx年12月上旬结束。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年10月20日前)。

1.认真学习市、县关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动态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的相关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广播、宣传栏、政务和村务公开栏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

第二阶段:对象识别阶段(年11月30日前)。

1.自愿申请(10月25日前)。由符合条件的户主填写《市农村低收入申请书》,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申请。

2.入户调查(10月30日前)。村委会对申请的扶贫对象,按照扶贫对象识别指标,入户开展经济状况调查和劳动能力认定。

3.民主评议(11月10日前)。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公示后上报乡镇。

4.乡镇审核(11月20日前)。乡镇组织力量对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公示后报县扶贫办。

5.县级复审(11月30日前)。县扶贫办组织力量对各乡镇上报的审核结果进行抽查,就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乡镇进行整改,然后将复审结果报市扶贫办。

6.发文确认。市扶贫办抽查合格进行批复后,由县扶贫办对合格的乡镇进行批复,按规定程序发文确认对象。

第三阶段:信息采集阶段(年12月10日前)。

对象识别完毕后,各乡镇对确认的对象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组织工作人员将登记造册的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年12月20日前)。

1.检查验收。信息录入完毕后,各乡镇将动态调整工作总结上报县扶贫办,接受市级检查验收,对不符要求的,立即进行整改。

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实施方案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规划和建设精准扶贫村通组道路,构建完善的公路网络,助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思路,以精准扶贫村、扶贫户、扶贫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精准扶贫村发展条件,破除影响精准扶贫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提高扶贫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脱贫致富。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循序推进。从全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实际出发,坚持与城镇化发展要求相协调,与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及农村物流相结合,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分步实施。

(二)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坚持“雪中送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交通运输精准扶贫能力和水平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全县交通运输扶贫攻坚步伐。

(三)合力推进,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各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放,开展结对帮扶,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发展合力,扎实推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

目标任务从20**年起,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县7个镇***个贫困村用3年时间完成通组水泥公路128.9公里。其中历市镇8个扶贫村,10.8公里;天九镇***个扶贫村,9.7公里;龙塘镇6个扶贫村,10.6公里;鹅公镇***个扶贫村,18.6公里;老城镇6个扶贫村,4.1公里;岿美山镇7个扶贫村,16.4公里;岭北镇***个扶贫村,58.7公里(详见附件《**县精准扶贫村通组公路建设规划》)。符合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

四、主要措施1、加强扶贫规划。根据贫困村产业分布特点和交通基础条件,精心编制贫困村农村公路规划、自然村通水泥路规划、农村客运网络化规划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提前至20**年全部完成贫困村通组水泥公路,其中20**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57.8公里;20**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49.3公里;20**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21.8公里。

2、加大政策支持。为了及时完成全县7个镇***个贫困村通组水泥公路128.9公里的建设任务,采取“上级补助一部分,挂点单位扶持一部分、社会资金筹措一部分”的办法,积极争取部、省在计划、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提高建设补助标准,全力满足交通精准扶贫的需要。对通组水泥路建设按***万元/公里给予补助;客运网络连通工程三级路新建和改建分别按***万元/公里、***万元/公里给予补助;农村公路危桥60米以下中桥按2**元/平方米,县道小桥按2**元/平方米,乡、村道小桥按1**元/平方米给予补助。对于积极性高、筹措资金到位的贫困村优先上报争取项目计划,并及时下拨补助资金,具体通组水泥路实施路段详见附件《**县精准扶贫村通组公路建设规划》(20**年-20**年)。

3、加强建设监管。全面改善贫困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条件,加快贫困村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支持农村小河桥建设,因地制宜地设置标志牌、防护栏、减速带、反光镜等安保配套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让老百姓走上放心路。

4、加快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以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步入规范化轨道,努力为贫困村群众安全快捷出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加强与发改委、扶贫和移民办、农工部等部门的联系,合力推进扶贫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交通精准扶贫的合力。

(二)加强舆论引导。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交通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组、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同时,要及时。

总结。

推广经验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完善考核机制。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实行每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检查的工作制度,督促指导各镇抓好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确保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