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11-18 05:32:11 作者:GZ才子

小学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某个具体课程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小学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比较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3-2)。

2、长短不同物品、幼儿学具。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开。

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活动自然结束)。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比较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幼儿园数学教案《比较多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会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一列火车、小动物图片、小猫。

3、小狗。

3、小鸡。

4、小兔子4,萝卜。

5、毛毛虫。

5、骨头。

5、小鱼4.

本学期所带小班抽课数学《比较多少》。《比较多少》是幼儿认识数的开始,非常适合小班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是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根据这一个思想的目标,我在设计本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样多”,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活动开始我用小动物们乘坐一列火车去公园玩的情景导入,抓住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

动中快乐的游戏,进入情境和角色。不过一节活动下来,我认为不足的地方就是准备的小动物过多,在操作过程中超时,孩子们玩的不够尽兴,把最后的游戏讲解清楚规则,让幼儿理解清楚,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能按照给定的含有两个因素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体会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

3、培养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教学中所用的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新授。

教学例1。

请同学门给你们桌上的图形分下类,看谁分得又块又好!(生分类)。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现在按形状不同分类的同学举手。

按颜色分的同学有哪些?请你们将形状相同的分在意。

师:请同学们把桌上的.图形分一下类。

(小组分类、师巡视,向有困难的组提示:刚才是怎样分的,先怎样分的饿,再怎样分)。

同学门,刚才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分得又块又好,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到黑板展示,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p44课堂活动、1。

读题,动手操作,抽生演示。

p44课堂活动、2。

理解题意,先找能飞的,再找有羽毛的。

p44课堂活动、3。

小组讨论怎样分,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案

1、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引导、指导、迁移类推。

发现、探究、合作交流。

一、动中悟,创设情境。

提问引入新课。

(点明分类应按一定的标准进行)。

1、出示幻灯,让学生对三个角进行分类。

(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2、出示幻灯,让学生观察,引入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3、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指出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

(学生逐一说说看)。

4、猜猜看,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5、汇报分类结果,教师整理收集(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观察三角形并找出角的特点,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自己找到按角给三角形分类的办法)。

二、探中悟,学习新知。

1、要求学生拿出题卡一,用手中的学具确定每个三角形中角各是什么角。

2、仔细观察,尝试着按角的不同分一分,并按编号如实记录在题卡二中。

3、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4、思考:按边怎样分呢?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按角分类的认识,又引入了按边分类的教学)。

三、学中悟,自主探究。

1、出示学具,师生一起动手折一折。

2、学生汇报看到的结果,共同探讨研究。

3、归纳总结特点(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及方法,教师加以点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忆中乐,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感悟从中获得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比较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比较

《比较数的大小》数学一年级。

[教材简解]。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

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

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

2(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讲述故事: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

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

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

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http:///http:///。

小学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对万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24()432324()342。

2.一件衣服87元,一条裤子218元,裤子和衣服哪个更贵?你怎么知道的?

二、学习新知。

2.小组进行讨论。

3.进行交流。(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2530不到3000,3680已超过3000。所以,2530比3680小。二是千位上2比3小,2530就比3680小)。

4.你会比电视机(2530元)和冰箱(2350元)的价格吗?自己先把你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再组织班级交流。(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2,该怎样比呢?)。

5.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6.练习:比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380()32802380()2360。

2380()82302380()3820。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火箭每秒能飞行4500米,人造卫星每秒能飞行8000米。谁飞行得快?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城关小学有学生1036名,林庄小学有学生890名,哪个学校的学生多?

5870401249007104。

5003289560448002。

学生先相互说给对方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比较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活动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

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什么办法?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1.教师出示围巾。

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

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

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

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的方法。2.出示饼干盒。

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

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小学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二年级下册的书又进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将新旧版教学内容进行了对比,发现尤其在练习局部把原来的通过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以和目测估计的练习改换掉,而更重视培养同学的数感以和应用。如书中出现“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这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常口语化的词汇,真正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对同学估计意识的培养并未忽视。真是一题多练。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试图到网站上找一些公开课教案等资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关的资料都与旧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参考半自我解读教材,写下如下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游戏情境,复习引入

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

师:(手拿思品书与习字本)同学们,你能猜一猜思品书大概有多少页吗?(58)

组织比较,师:58○60,你是怎么比较的?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师先让同学估计,再选择50、104、500,说一说为什么?

组织比较60○104,你是怎么比较的?

3、抢答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吗?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边回答边说说比较的方法

4、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继续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对组合图形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割补法。

这类方法一般是从组合图形中分割成几种不同的基本图形,这类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求几个基本图形面积之和(或者差)。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二、等积变形法。

这类方法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替换成面积相等的另外的条件或问题,使原来复杂的图形变为简单明了的图形。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三、旋转法。

这种方法是将图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来平行移动到一恰当位置,使之组合成一个新的基本规则图。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四、小结方法。

求组合图形面积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弄清组合图形所求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积。

2、根据图中条件联想各种简单图形的特征,看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几块什么样的图形,能否通过割补、等积变形、旋转等方法使图形化繁为简。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提供话题:你喜欢运动吗?最喜欢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活动,教师加以鼓励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展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比赛的成绩单)。并出示如下信息: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课件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分类》教案

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能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在游戏中让小班幼儿学习图形分类,就更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征,更顺理成章了。可是选择什么样的游戏来让小班幼儿进行《图形分类》的学习?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来组织呢?我们在收集借鉴相同案例的基础上展开了活动研讨。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试图让幼儿从游戏中进一步运用各种感官学习图形,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及特征;并不受图形颜色、大小的影响,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因此我先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描一描、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图形特征,又开展了亲子活动,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然后根据幼儿在实际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所反映的状况研究选择一个一个的游戏活动,不断推进与研究。

游戏活动一:《奇妙的口袋》。

活动目标:

用触摸觉辨认图形,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

情境与问题:

游戏前,教师提问:圆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然后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当“小小魔术师”从奇妙的口袋中按要求变出图形。

游戏情节(一):请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图形从口袋里摸出与之相同的图形,并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游戏情节(二):教师说出一种图形的名称,请幼儿摸出图形,看谁对又快。

探索与发现:

在游戏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反复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在摸出与老师相同的图形时准确率较高,边看边摸,有的幼儿一摸出来马上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而在听图形名称来摸出相应图形时,一些幼儿迟疑了很久才摸出来,速度和准确率明显降低。

分析与推进:

小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性、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结合此游戏,让幼儿用视觉与触摸觉结合来感知图形。在游戏中幼儿看图形来进行触摸时对其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而在单独听语言信号来摸图形时难度较大,这说明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还不全面.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快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图形特征,为分类学习做好准备,我们觉得应多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在做做玩玩中提升对图形的认识。结合我们在亲子寻找活动中的发现,从幼儿对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入手,我们开展了下面这一游戏。

游戏活动二:《饼干加工厂》。

活动目标:

在做做玩玩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初步尝试分类。

情境与问题:

幼儿在交流寻找活动时,说的最多最高兴的是“老师,我有吃xx型的饼干”因此我们创设“饼干加工厂”这个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饼干,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制作了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饼干,并结合“烤饼干”环节提出让幼儿将制作好的饼干按其形状送到相应的盘子中,将分类学习逐步融入其中.

探索与发现:

整个游戏环节中,幼儿个个忙的不亦乐乎,俨然是一个“小工人”,边做还边主动地对我说:老师,看我做的这三角形饼干好看吗?我做了xx形的饼干.而且会相互比比谁做的好,一些平时对图形不感兴趣的幼儿今天做的却十分用心。在游戏中我发现在进行分类摆放时,幼儿能将圆形准确地归类,而对三角形和正方形较容易混淆,部分幼儿不能较准确地将其归类,需要老师不断提醒。

分析与推进:

虽然我们反反复复地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内容简单枯燥,但在整个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做做玩玩中提升了对图形的认识.因此在幼儿结束时我趁热打铁,提出要将幼儿制作好的饼干送给小动物,引出下一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图形分类。

游戏活动三:《给小动物喂饼干》。

活动目标:

不受颜色、大小的干扰,学习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

情境与问题:

游戏前,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嘴巴的形状和“饼干“的形状。在游戏中设置问题情境,提出:按小动物嘴巴形状喂给相同形状的饼干,看谁喂得快又对。

探索与发现:

在游戏中,多数幼儿能将饼干形状与动物嘴巴形状进行比较,对三角和正方形的辨别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分类水平,有的幼儿先将饼干分类,然后一下子喂给相应小动物,显得快又对,有的幼儿一个一个地对应来回进行,速度慢了一些。同时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在分类时受到其颜色,大小的影响.

分析与推进:

幼儿本身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他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发展水平.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游戏结束时我们开展了交流分享活动,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说说怎样来分能又快又好,引导幼儿关注到一致和不一致的观点,有待在下次活动中能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提高。

游戏活动四:《送图形娃娃回家》。

活动目标: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能较准确地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

情境与问题:

游戏前与幼儿交流自己认识的图形,创设请幼儿到图形乐园与“图形宝宝”玩捉迷藏游戏的情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宝宝?然后让幼儿以比赛形式将图形宝宝送回家,将图形送到贴有相应标记的地方,看谁送得快又对。

探索与发现:

在对图形分类有了一定认识基础后,采用比赛形式来开展游戏,气氛非常热烈,虽然反复进行练习,幼儿却依然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效果比前几次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发现虽然在前次活动的基础上,幼儿已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探索与发现,知道如何分会又快又好.可在实际的游戏操作中,多数幼儿还是采用自己原有的分类方法和思维方式,并未考虑到采用哪种分类方法又快又好的问题,虽然老师从旁加以提醒,也并未起来多到作用。

分析与推进:

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对幼儿的预设目标逐步提高,对游戏的选择也应适合其发展的要求.同时我们看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受其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特点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引导幼儿探索活动时并不强调结论的统一,而应考虑到幼儿真正的认识水平,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探究氛围,支持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总体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此,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小班幼儿年龄小,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游戏来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在这次“图形分类”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选择这一系列简单生动的数学游戏,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边玩边学习中逐步理解了数概念。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发展价值及根据幼儿已有经验来选择游戏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分类》教案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例2的三幅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给学生提供剪刀、长方形纸条、透明方格纸和硬币等一些工具物品供学生选用。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蓝彩笔,一支红彩笔。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在概念对比中建构面积的意义。

1.规范摸的动作,初步明了大小的意义。

2.再次摸,体会大小。

3.总结板书,揭示面积的意义(板书课题:面积的意义)。

4.拓展面的意义,巩固面积概念。

5.自由列举,比比物体表面的面积。

6.闭眼摸物体,辨析周长和面积。

7.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学生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

二、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研究。

1.由体到面,明确平面图形的面积。

2.画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的面积。

3.说一说校园平面图的建筑和各自面积的大小。

4.比较几个省的面积。

6.制造矛盾,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7.练习数方格的方法。

三、及时总结,升华认识,形成经验。

通过今天的学习,当你碰到一些物体时,会注意观察它的什么?

四、联想对比,拓展思维,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分类》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游戏中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

2.乐于帮助图形宝宝和鸡妈妈,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图形宝宝的家。

3.各种图形钮扣(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筐子盒子若干。

4.猫妈妈猫宝宝胸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猫妈妈,幼儿演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

放音乐《大猫小猫》,猫妈妈带领小猫们听《大猫小猫》音乐做动作进入教室。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播放哭声录音。

提问:宝宝们,谁在哭呀?猫妈妈寻找哭声的来源,原来是图形宝宝在哭,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引导幼儿说说。(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来是图形宝宝迷路了找不到家,宝宝们能帮帮他们吗?愿意帮助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三幢房子)。

3.圆形宝宝说,他家房子的窗户是圆圆的。

(宝宝们找找看,哪个房子是圆形宝宝的家,请你把他送回家。)。

三角形宝宝说,他们家的房子的窗户是三角形的。

(谁愿意送三角形宝宝回家?)。

正方形宝宝说,他家的房子的窗户是正方形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送正方形形宝宝回家)。

4.师: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图形宝宝说要谢谢我们,小猫们应该怎么说呀?(不用谢)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宝宝。

三、幼儿操作帮鸡妈妈分钮扣。

1.猫妈妈在家突然电话响了,猫妈妈接电话。

师:刚才“鸡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的'纽扣厂工作太忙了,想请我们小猫去纽扣厂帮忙,你们愿意吗?”

2.鸡妈妈厂里生产的纽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都混在了一起,宝宝们愿意去帮鸡妈妈把纽扣按形状分一分吗?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钮扣。(引导幼儿说出:圆形钮扣、三角形钮扣、正方形钮扣)。

3.教师示范:什么形状的小筐放什么形状的纽扣。

4.幼儿操作:幼儿6人一组,一个桌子上6个盒子,3个小筐,帮鸡妈妈把纽扣送入盒中,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分类。

5.猫妈妈检验讲评。

宝宝们看这是我们刚才帮鸡妈妈分的纽扣,谁愿意上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分对啊?(请一名幼儿上前检验)。

宝宝们真棒,帮鸡妈妈正确的分好了纽扣。鸡妈妈要谢谢你们,你们该怎么说啊?(不用谢)。

四、结束部分。

2.带小猫跟着音乐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看,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

我们正在帮鸡妈妈分钮扣呢!看我们认真分得多认真!

活动反思:

《图形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