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范文(21篇)

时间:2023-12-26 13:56:04 作者:念青松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演讲稿是教师展示专业素养和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演讲稿是教师在一定场合下用口头形式进行表达的一种文本。如何写一篇生动有趣的教师演讲稿成为了许多教师关注的话题。以下是一些深入浅出的教师演讲稿,讲解了复杂的知识点。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为职高成功跻身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而欢呼的时候,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不可抗拒之势汹涌而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经受改革的洗礼,用创新的教育实现我们职高新的飞跃。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洗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曾问过她的小朋友一个问题:雪融化之后是什么呢?我想大家和我想的答案是一样的,肯定是水啦,可是有一位机灵的小朋友大声说:是春天!雪融化之后是春天!这个回答使人耳目一新。难道不对吗?在孩子的心里,冰雪融化之后,春姑娘会花枝招展地向他们走来,是春天呀!多好的答案,多么富有创意的思考啊!难道我们忍心去压制学生好奇的天性而一味追求答案的唯一吗?不!创新的思维,那对孩子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创新的精神,对一个老师又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要把大脑中那些“雪融化后是水”的答案全部删去,通过学习把我们的旧脑筋彻底洗刷一下,注入崭新的教育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去教学。

其次,我们要勤于“充电”。通过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老是沉浸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在教育教学中勤于动脑,创新思路;更要“解放双手”去开辟。同时还要“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从书本中跳出来,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迈出课堂,走入社会,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做双师型教育者。

第三,我们要勤“换水”。老师所储存的那’一桶水”必须常换常新,不然就会变成死水和臭水。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们不能抱着旧的思想一成不变,要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使课堂生机盎然,作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朋友们,思想要改革,创新我们当先行。冬天刚刚过去,春天已悄然走来。这是改革的春天,这是职高的春天,这是专业教师的春天!让我们乘创新之风,创造属于我们职高教育的新天地吧!

谢谢大家!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好,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书不仅是进步的工具,也是人类灵魂救赎的法宝。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受益匪浅。虽然书中没有给我们介绍如何去做好教育工作,如何去设计教学内容,但是却震撼了我的内心,除去了教育工作中那一丝幽怨与不满,用更灿烂的笑容去面对教育这个职业。

长久以来,社会一直给予教师这一职业最光辉的荣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的改变,家长对于自己的独身子女捧为掌上明珠,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予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所以我们如何去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面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待工作抱有热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不抱怨的教师。

抱怨的人生是可悲的,抱怨的生活是没有色彩的,抱怨不会使我们在教育这个行业中出类拔萃,抱怨不会使我们成为孩子心中优秀的教师,反而为我们徒增许多烦恼,让我们沉迷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中,却感无力的.恐惧之中。教育是一种智慧,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在教育中用朋友的眼光,用平等的地位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让他们束缚在我们给予的枷锁之下,那么孩子是不是会更乐观一些,笑容会不会更灿烂一点。

其实成绩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本身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有些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永远看不到满足。哪怕学生考了99分,还要抱怨没有满分,似乎只有满分才算是优秀的学生,只有满分才能证明自己的教育成果。在这种教师的压力下,学生就是考试的机器,永远没有快乐的笑容,教师也永远生活在抱怨之中。

此外,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却被老师抱怨成不爱学习的坏毛病,同样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成为教师抱怨的话柄。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交流,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责罚抱怨,适当引导即可。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心理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记录,只有当教师完美的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才能去照亮学生的心扉。作为教师时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的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格式,时刻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就好比大海中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成熟的理智,正确的挫折观,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时刻充满阳光,才能让学生时刻沐浴在你的阳光之下,幸福快乐的成长。

做不抱怨的教师还要有爱。教育工作时充满爱的事业,这种爱包括自爱与爱人。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还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深受着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信任与重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育中充满爱,让学生感受爱,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成为充满爱的人,有爱心的人。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师,用我们的心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有爱的老师。

谢谢大家!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当前,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们幸福不幸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然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的心理状态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超长的工作时间、超大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和思想压力,令许多教师们患上了职业倦怠,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使教学质量下降。

每天就像被不断抽打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着。省会一所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师张老师这样描绘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9年前她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便一直在该校任教,大量的备课与批改作业,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每天盯早自习与晚自习,让她从早晨6时起床,一直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最近好像患上了职业倦怠,教学过程变得单调,没有创造,教师的任务就是找题、选题、改题、讲题,工作没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学生成了会考试的机器,这让我们这些教师们都感到惭愧。

师太辛苦了,为了教学,他们的儿子不到1岁就被留在老家,有时一个月都难见孩子一面,她不想让孩子在缺少母亲的陪伴下长大。

除此之外,来自家长的压力和不公平的待遇也是很多教师心理失落的一个原因。现在不少家长重成绩而轻视人格教育,孩子一旦学习下降或在学校违纪,就将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向教师兴师问罪,导致家长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加大教师心理压力。

为教师解压,需社会共同努力。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职业倦怠是目前全国教育领域讨论的热门话题。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此导致教师缺少幸福感,缺乏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使教学效果下降,最终使学生利益受到损伤。所以,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重要而紧迫,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专家认为,为教师解压,首先要全社会形成对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同时,衡量教育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分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惜牺牲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身体健康来换取高分,这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削弱了教师的幸福感。

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要想使教师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教师心情舒畅,预防一些心理疾病。

最后,作为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和治疗。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1,悦纳自己,悦纳现实。

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原来人们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很多人现在的情况大致是干一行,怨一行。国王做久了,他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悦纳自己的职业,悦纳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教师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并适应它。既来之,则安之。悦纳自己,悦纳现实。只要学会悦纳,就会有一份好心情。

2,降低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教师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俗语说的好“知足者常乐”。

3,博览群书,偷闲学习。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4,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美丽容颜,重拾信心。

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跳绳、跑步、打球、练气功,可以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体育锻炼使人精力充沛,增强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覆盖”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有效地利用锻炼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人用暴饮暴食来缓解工作的紧张压力。但实际上高热量高脂肪摄取过多会造成代谢物在体内沉积,增加身体器官的负担,身体更易感觉疲劳。均衡饮食有很多的抗压效果,可以强化免疫机制,缓和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用药物减轻压力也不是好办法,比如咖啡因和浓茶虽然可使人短时间处于亢奋状态,但同时也加速体能的消耗。

女性教师可以通过美丽容颜重拾信心。“相由心生”,低沉抑郁的情绪必将使你的肌肤变得憔悴及疲倦。女性内分泌系统极易受到不隹精神状况的影响。到美容院进行专业的按摩可以舒缓情绪,加强水分吸收,帮助肌肤祛除余留在内的紧张压力。一张容光焕发的脸,有助于减轻倦怠心理。

5,多与他人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学会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不要带着怒气工作。人的情绪就好像是不断蓄积的能量,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地疏泄和释放,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心理的病变。所以,有了不良情绪,要及时化解,可以找人倾诉,可以找自己最亲近的人或最要好的朋友倾诉,倾述过程就是释放不良情绪的过程,或用其他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在发达国家,心理服务机构非常健全。人们有了不良情绪,可以尽情发泄。

6,给心情放假,享受大自然,享受亲情。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扮演着为人师表的角色,既然接受了“人类灵魄工程师”的这个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

卡耐基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感慨道:世上有些事情比财富更重要。他说的有些事情其中之中便是能欣赏简单的事物。大自然是慷慨的,带给我们的欢乐是无限的,不必把自己禁锢在校园之内,不必整日灯下漫笔。放松自己的神经,活动一下筋骨,暂离劳顿,走进大自然,嗅嗅花香,闻闻鸟语,摸一摸绿草的温柔,看一看夕阳的余辉,这些都会令人遐想连翩,心旷神怡,一扫工作的困顿,心情的烦闷,它不仅会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也会给我们几多创造的灵感。

也许一堂公开课没有成功,也许一个学生苦恼了你,也许你所带的班级学生闹出了“乱子”,也许他人对你的工作没予以肯定。没关系,抛开它们,回到家里和家人一道,尽情享受亲情之乐,不必在忧悲苦闷中度过灰暗的光阴。上街购物,做做家务,和孩子做做游戏,陪爱人散散步。在劳作游戏亲情之中,有些问题便可化解。

谢谢大家!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1.新课程改革的高要求使教师工作压力加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增大,幅度不断扩展,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被看作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扮演着学生的道德楷模、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等角色。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学历、能力及知识储备方面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财力,由此产生的精神负担和紧张焦虑在所难免。

2.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教师成为追求分数的机器。

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未能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不少学校依然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甚至唯一的尺度,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奖金、荣誉、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学生的分数如同紧箍咒一样,迫使教师围绕着分数来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而缺失了教育教学的自主和自由,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呆板、枯燥、乏味。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久而久之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无所适从。据一项对3714名教师的调查表明,31.5%的教师认为工作负荷非常重,只有不足1%的教师认为很轻。在全球基础教育小班化的同时,我国部分中小学班额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45人。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平均每周授课15.31节,有46%的人超过18节,平均每天在学校工作8.93个小时,在家备课1.63个小时。中学教师在面临中考、高考压力时工作负荷更大。“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说:“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在社会、家长、学校仍然看重分数的现状下,任何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心理和情绪都会处于极度疲劳和紧张的状态。

3.道德形象的伪完美使教师背负沉重的十字架。

点“救命稻草”微不足道。这无疑加剧了教师心理的严重失衡。打开教师的心扉,人们就会感觉到他的悲哀、忧伤、恍惚和痛苦。为了被社会接纳,为了完成社会的重托,为了他人悦纳自己而不是自己悦纳自己,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甚至牺牲自我。不管社会为了充分利用、实现教师的工具价值而赋予教师多么动听、辉煌的称号,大多数教师仍旧不过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已,在实现其生命的延续之际,顺便为人类和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我们是谁”也许是当前教师面临职业困倦时发出的最有力的呼喊,为解开这个困惑,本文试图提出两种途径。

1.给教师减压,实现由“师”向“人”的回归。

(1)认可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一员。首先,教师是人而非圣贤。教师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中,生活在普通人当中,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教师是人但不是“完人”,他虽然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践行者,但同样也会犯错误,也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确立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角色,并不是对教师职能的淡化和对教师要求的放松,而是要求教师以平常人、平常心,深入社会生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参与社会变革和当前的教育改革,平等地对待学生,从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成为一名模范公民。

(2)确认教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劳动者。首先,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尽管这个职业有很强的道德色彩。但既然作为一个职业就不可避免带有谋生职能。教师作为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他的脑力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应当支付给教师相称的工资,应保证教师本人及其家庭的合理的生活水平,并且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方便条件。其次,教师聘任制的实行,使学校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经济关系,教师以教育教学这样一种特殊劳动来获得等量的经济报酬。教师的聘用与否、待遇高低直接受制于学校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随着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师的受雇者意识进一步加强,国家、社会、学校有责任提高和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教师有权获得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加强教师的德性培养,实现由“人”向“师”的提升。

教师因经济回报太低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专心于教学及由此产生的职业困倦都是有悖于教师职业规范的。然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却具有基本的人性基础,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表明,人只有最基本的生理安全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精神层面的追求,最后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这个价值的实现是超越功利境界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根据冯友兰先生的界定,他把人的境界界定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更多的觉解。觉解意味着教化。作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能仅停留在功利境界,而要超越功利境界进入道德的境界。教师德性培养不仅使教师获得教育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也将使教师克服其所遭遇的伤害、危险和诱惑,在对教师善的追求中形成他们的精神支柱。加强教师的德性培养将磨练教师在履行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志,同时化为行动的体验和态度。当教师人性中的德性充分挖掘,德性中的道德光辉充分展现以后,就可能散发出一定的神性光彩,即成为真正具备师表形象的超越了作为一般“人”的“师”。

望的最高境界是望眼欲穿;听的最高境界是听到无音之音,那就是心声。看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人心;说的最高境界是说无言之语,那就是天籁之音。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需要“忙人之所闲,闲人之所忙”,从有始来,到无始去;从看教育是教育,到看教育不是教育,再到教育是教育,这就是我们教师对教育的最大贡献。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个体、教育对象、教育质量造成诸多危害。一个陷入职业倦怠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枯竭、消极冷漠等较多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会导致教师工作情绪低落,对教师集体的凝聚力产生削弱和瓦解的作用,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有16年了,当教师时间长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如意、心理的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豪情满怀,希望桃李满天下的理想没了,激情退了,牢骚多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原先活泼可爱的学生也变得讨厌了,稍不如意就想讽刺几句,或者上完课走人,眼不见心不烦,对学生不闻不问;尽量少上点课,甚至不想上课。总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既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令人满意的变化,也不能有效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无助感。工作失去动力和信心,开始减少工作投人,教学缺乏创新,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抱有消极、无奈、听之任之的态度,挣工资成了维持上班的唯一动机。

学习了《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后,我认真分析了自己职业倦怠的原因:

1.期望过高,不堪重负。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比做春蚕、蜡烛。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寄厚望于教师。教师是普通人,不会个个是圣贤,教师在这种职业道德、学术素养的高标准要求下,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现实需要,很多高中学校教师,在生理、心理上的压力呈加剧趋势,长此下去就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2.投入不足,待遇偏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与不少行业的知识分子相比,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还是偏低。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及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再加上一些部门受错误政绩观与价值观的影响,不少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资,也影响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与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人不足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3.个体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首先,性格差异影响职业倦怠。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很难适应,结果便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暴躁等,继而形成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其次,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那些精神状态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第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年龄和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从事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非常重要。因此我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今后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为自己进行专业知识“充电”,知识上的富足有助于自信心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随着教育改革制度的推行,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因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创新,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心态平和,劳逸结合。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应该承认自己是个平凡的个体,也会有喜怒哀乐,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真实的人。在工作中要尽力改变过于急躁、求胜心切、好高鹜远或者自怨自艾的不良习惯,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幽默、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这样不但可以抵制职业倦怠的产生,还可以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由于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心理压抑。教师的生活单调,工作繁重,有形无形的限制多,身心容易失衡,需借助适当的休闲活动来调节生活,弥补身心的疲乏,恢复充沛的体力,以维持健康的身心,淡化或消解工作中的倦怠感。

3.注重交流,品味生活。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的形式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与社会的联系较少,社交圈普遍狭窄,人际关系互动非常有限,导致与社会强烈的隔离感。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可认识和结交更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将自己融入到社会、朋友之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好方法。教师要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平时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营造一个身心愉快、健康充实的业余生活。

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一定能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成为一名好老师的。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这次很有幸参加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提高班赴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为期一周。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我带着《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问题和教授们进行了探讨,并将所学运用于我校的管理工作之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门周期性长、复杂的、见效慢的辛苦职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上。教师整天面对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贪玩的本性决定了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对知识的传授也是三番五次的不断重复。如我校的张浩同学,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拒不写作业,虽是留守儿童,但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一堂课看着他,也只能写到百把个字,任由你恩威并施,他就不写,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你怎么办?回家,对他的奶奶拳打脚踢,他父母却一心挣钱,在家里几乎无人管束,孔子说:诲人不倦,如果真那么容易,他老人家就不会提出来了。也许正因为学校这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孩子这个特殊的工作对象,才造就了教师队伍的相对单纯和人们常说的啰嗦吧。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在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考试压力、课题研究、职称评定等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之所谓听之由命的地步。

2、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本就有轻重之分,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几十个上百个教师。倾向性可以表现在心里,一旦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些教师便会变成不满或打击,自然会消怠。一次、两次,热情变为冷静、淡漠.。

就拿现在的学习机会来说吧,培训的总是那么几个教师,别的教师心里便会思量:难道我们就没有潜力和前途吗?还是不被重视呢?久而久之,等到不思量的时候可能就接近倦怠了。

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而且造成教师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学校的各项考核制度都是给那些听从领导分配、自觉性强、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制定的。而这些教师往往是工作干的多,缺点也就越多。所以教师认为只有什么事情也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误。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打击是致命的,必定会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3、社会不良评价。

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论该职业的吸引力。教师常被人们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但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一旦涉及实际,绝大多数的人对教师职业是不屑一顾的,充其量是一个没有钱途而清贫一生的钟点工,福利待遇在工作行业几乎为零。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还没有真正形成,只不过是唱得响亮而回应的空荡。社会上羡慕的不过是长假,却没有感受到教师工作枯燥单调。由于环境、接触的限制,教师到校外的各单位办点事情真是难于上青天。这些看法和经历一旦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便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1、热爱本职工作。

2、不断充实自己。

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心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

3、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态对于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不少教师却容易出现不良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是招来个体上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一些才干而持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叹,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

观点,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帮助。要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友好、信赖、尊重、理解,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各方向的压力。

4、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健全。

所以从分课开始,因为我校有平行班,在安排平行班老师的时候,都是随机抓阄和准平行,不是教师想的也不是管理者说了算的,那种庄家不好就一年的思想也就不复存在了。正因为如此,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融合了成绩与工作量的标准,没有起任何波澜,教师欣喜满怀。

5、积极参与课余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忙,都应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我校创设了卡拉ok室、美术室、舞蹈室、棋艺室、乒乓球室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消除因工作带来的疲劳和倦怠感。

学校同时设立亲情室,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交流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学校开设校园网站,允许教师展示学校管理中的弊病,倾诉自己的怨恨,从而达到释放自我的目的。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名充满激情的教师》

一股激动人心的热潮在荆楚大地涌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在我们身边响起。“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这是历史的深情呼唤,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看似一句平凡而质朴的话语,但蕴含着教书育人的真谛。

参与这场活动,主体是我们教师,而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细数成功的教师,无不是一名充满激情的教师。

激情是我们尊崇高尚师爱的出发点。教育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需要教师饱含激情,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在大灾大难面前突显大爱和大勇。玉村地震,大地开裂,苍天失色。在危难中,人民教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今天,我们面对可爱的学生,有什么理由嫌弃他!抛弃他!关爱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内比教学,就是要促使我们广大教师理解教材、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师爱高尚,点燃着教师的激情。

激情是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原动力。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以仅仅用数学来衡量、也无法立竿见影出成效的工作,因为教育工作周期长,需要细心和耐心,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当前,有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缺乏热情,出勤不出力;有的教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师失去了工作激情,缺乏进取心,这也与教育体制僵化,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落后有关。对于我们来说,重新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比教学,就是要比基本功,比教法学法,在“比”中,看教师素质,练教师本领。“访万家”就要以“访”为手段,倡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的家校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校兴我荣,校衰我耻”,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这是我们实中人不懈的追求。教育教学成效,激发着教师的激情。

激情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催化剂。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超越。如果单纯把教育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和手段,把学生成绩当作自己唯一的工作业绩,把充满创意的备、讲、练、辅、考变成机械化的工作流程,那么教师将不可避免地庸俗化。教师只要以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上,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必将赢来事业的成功、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事业成功,升华着教师的激情。

教育需要激情,教师需要激情。“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更需要我们激情。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永葆为人师表的本色,勇担民族未来的重任,愿每位教师拥有激情,充满激情。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教师的个人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差异使职业倦怠程度不同。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那些持个人主义价值观并试图实现自己工作理想的教师和那些妄想的、易怒的、不切合实际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

2、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很显然,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3、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此外,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4、职业道德水平滑坡,使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进取精神。

在社会转型时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对学生的爱心不足,缺乏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使得教师安于现状,对工作应付了事。

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平常在和园长们的交谈中,发现她们常常为管理问题感到困惑:当各种制度逐渐完善,执行也日益严格时,教职员工的精神状态却日渐疲惫,工作表现近乎机械。许多教师渴望能调动工作单位,个别教师甚至辞职,更多的教师则是维持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

一、关注幼师的“烦”,解决疲惫不堪的困扰。

1.控制“师幼比例”。有些幼儿园或因短期利益驱使,或因承受不了优质资源不均衡的压力,盲目扩大幼儿园规模,班级幼儿人数迅速膨胀,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引起教师对职业的倦怠。幼儿园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面对事业发展,按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保证合理的班级“师幼比例”。另外,幼儿园教师以女性为主,一般都会遇到婚期、孕期、哺乳期及各种需要请假的事情,幼儿园要做好应对措施,遇有教师请产假或非短期病假、事假应及时调配教师。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自闭症、多动症、心理有疾病的幼儿等),应适当增加保育人员或相应减少幼儿人数。只有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才能保障她们在职责和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做好日常工作。

2.树立效率意识。为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管理者要率先树立效率意识,注意引导教职工克服女性爱聊天、办事拖拉、目的性不强的弱点,引导教师早计划、早安排,紧紧抓住主线,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花太多时间;应避免大肆表扬加班加点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的榜样,引导教师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尽量不用周末或下班时间开会,大部分幼儿园每周都会利用一至两次下班后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或政治学习,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者可以利用上下午时间分别组织不带班的教师进行学习,这样,虽然组织学习的行政人员比较费时,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多数教师能按时下班。

3.减少文案工作。教师的文案工作五花八门,有专业学习记录、教育反思、家访与预约谈话记录、家园联系手册、活动设计、教研活动记录、观察与个案记录等等,繁杂的文案工作往往压得教师们喘不过气来。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实际考虑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对于无价值的或价值不高的文字材料应坚决去除。对于日常工作中必须的文案工作,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差异,也不应一刀切,而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高级教师或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可要求少写、略写或简单写,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以便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更好地引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年轻教师或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则要求详写、细写,使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尽快熟悉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寻求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鼓励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还可以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少或缓解因准备、收集资源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幼儿园应注意发挥集体力量,允许同年级教师在共享教育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本班实际进行调整。同时,要大力提倡、引导、鼓励教师合理交流课件、教具、玩具及环境创设的材料,让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从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轻松工作的目标。

二、关注教师的“惧”,解决担心出事的困扰。

在对待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上,大多教师已经到了“谈伤色变”的程度。出过事故的教师成了“惊弓之鸟”,没出事故的教师则“惴惴不安”。然而,在处理事故时,幼儿园往往只一味关注事故给幼儿园形象带来的损害,对责任教师不但不理解反而进行惩罚,这对已受到家长责难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给她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幼儿伤害事故是家长和幼儿园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意外事故不幸发生,应客观面对,依法分清责任,不应以主观的感觉来判断。然而,目前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很多幼儿园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损害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当事的老师带来心理负担,产生对安全的恐惧感。在当前依法治教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法律顾问,以法律为准绳,自觉运用《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民法通则》等法律武器,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客观公正地划分双方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让步和妥协。在对待事故责任教师时,管理者应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消除因事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然,对于由教师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则应对责任教师严肃处理。

三、关注教师的“闷”,解决焦躁抑郁困扰。

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集中精力完成教育任务,更会关系到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幼儿教师具有细腻敏感、情感需要特别强烈等特点,她们希望体验集体的温暖,感受他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认可和鼓励,当她们的情感、需要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失落感也会造成她们对职业的倦怠。

1.疏导不良情绪,让教师远离“焦躁抑郁”。心里有了压力,若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教师就很有可能将不良情绪向家人、同事甚至是幼儿发泄,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幼儿园管理者应随时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及时和教师谈心、沟通,消除她们的疑惑、误解,疏导不良情绪。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进行赏识激励,让教师充满自信地投入工作。每个教师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她都有闪光的地方,都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赏识。在平常活动中,管理者只要发现教师在某个方面有一点进步或收获,都应用赞赏的语言和态度,抓住时机给予激励。让她们在一次次感受成功的同时树立自信心,进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3.满足不同需要,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管理者要关注每一位教师,尽量“读”懂教师、了解教师的心理,仔细观察她们在情绪、表现、态度等各方面的变化,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还要创造足够的沟通机会,从言谈中、生活中、工作交往中充分了解教师的不同需求,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在生活上、工作中满足教师们的不同需要。在业务上,应该为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提供不同的专业支持。如:为年轻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她们多走出去学习,满足其专业成长的需要;为中年教师提供专家引领的机会,满足中年高级教师尽快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需要;为老教师提供自愿换岗的机会,满足老教师调整身心的需要等。在生活上,要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到领导的人文关怀。如:对生病的教师嘘寒问暖,向有困难的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教师生活上的需要……这些措施有助于削减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她们心情舒畅地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增大,幅度不断扩展,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被看作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扮演着学生的道德楷模、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等角色。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学历、能力及知识储备方面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财力,由此产生的精神负担和紧张焦虑在所难免。

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未能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不少学校依然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甚至唯一的尺度,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奖金、荣誉、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学生的分数如同紧箍咒一样,迫使教师围绕着分数来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而缺失了教育教学的自主和自由,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呆板、枯燥、乏味。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久而久之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无所适从。据一项对3714名教师的调查表明,31.5%的教师认为工作负荷非常重,只有不足1%的教师认为很轻。在全球基础教育小班化的同时,我国部分中小学班额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45人。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平均每周授课15.31节,有46%的人超过18节,平均每天在学校工作8.93个小时,在家备课1.63个小时。中学教师在面临中考、高考压力时工作负荷更大。“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说:“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在社会、家长、学校仍然看重分数的现状下,任何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心理和情绪都会处于极度疲劳和紧张的状态。

点“救命稻草”微不足道。这无疑加剧了教师心理的严重失衡。打开教师的心扉,人们就会感觉到他的悲哀、忧伤、恍惚和痛苦。为了被社会接纳,为了完成社会的重托,为了他人悦纳自己而不是自己悦纳自己,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甚至牺牲自我。不管社会为了充分利用、实现教师的工具价值而赋予教师多么动听、辉煌的称号,大多数教师仍旧不过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已,在实现其生命的延续之际,顺便为人类和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我们是谁”也许是当前教师面临职业困倦时发出的最有力的呼喊,为解开这个困惑,本文试图提出两种途径。

(1)认可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一员。首先,教师是人而非圣贤。教师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中,生活在普通人当中,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教师是人但不是“完人”,他虽然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践行者,但同样也会犯错误,也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确立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角色,并不是对教师职能的淡化和对教师要求的放松,而是要求教师以平常人、平常心,深入社会生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参与社会变革和当前的教育改革,平等地对待学生,从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成为一名模范公民。

(2)确认教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劳动者。首先,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尽管这个职业有很强的道德色彩。但既然作为一个职业就不可避免带有谋生职能。教师作为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他的脑力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应当支付给教师相称的工资,应保证教师本人及其家庭的合理的生活水平,并且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方便条件。其次,教师聘任制的实行,使学校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经济关系,教师以教育教学这样一种特殊劳动来获得等量的经济报酬。教师的聘用与否、待遇高低直接受制于学校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随着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师的受雇者意识进一步加强,国家、社会、学校有责任提高和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教师有权获得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因经济回报太低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专心于教学及由此产生的职业困倦都是有悖于教师职业规范的。然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却具有基本的人性基础,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表明,人只有最基本的生理安全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精神层面的追求,最后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这个价值的实现是超越功利境界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根据冯友兰先生的界定,他把人的境界界定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更多的觉解。觉解意味着教化。作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能仅停留在功利境界,而要超越功利境界进入道德的境界。教师德性培养不仅使教师获得教育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也将使教师克服其所遭遇的伤害、危险和诱惑,在对教师善的追求中形成他们的精神支柱。加强教师的德性培养将磨练教师在履行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志,同时化为行动的体验和态度。当教师人性中的德性充分挖掘,德性中的道德光辉充分展现以后,就可能散发出一定的神性光彩,即成为真正具备师表形象的超越了作为一般“人”的“师”。

望的最高境界是望眼欲穿;听的最高境界是听到无音之音,那就是心声。看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人心;说的最高境界是说无言之语,那就是天籁之音。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需要“忙人之所闲,闲人之所忙”,从有始来,到无始去;从看教育是教育,到看教育不是教育,再到教育是教育,这就是我们教师对教育的最大贡献。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对教师而言,情绪衰竭是由于过度消耗情感资源,导致失去工作热情,产生较强的职业疲劳感;人格解体表现为在工作中以一种负性和冷淡的态度有意疏远学生;成就感降低指教师个体的工作胜任感下降,具有消极评价工作成绩和意义的倾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从社会、学校到教师自身,从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到事业发展,错综复杂。要想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重新焕发工作热情,同样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

1.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的吸引力。加大财政投人,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优,使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与其待遇相一致,是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力措施。

2.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社会要对教师建立一种合理的期望,教师是凡人,而非古之圣贤,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的。因此,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对教师抱以合理的期望,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对待,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给教师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教师行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

二、学校。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人文化和民主化的缺失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缺乏人文关怀和民主平等,官僚作风严重,待遇与考试分数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制等,给教师带来的只能是被动、消极和压抑。教师置身于缺乏人情味、无归属感的学校环境中,自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校领导要尽量为教师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学校应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让教师参与决策,倾听他们的诉求,分享他们的成功和经验,积极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减少职业倦怠。

2.处事公平、公正。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小学,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考核与评聘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公平现象,事情的操作过程缺乏透明度,人为化因素多,由此造成教师的不满和无奈,工作热情衰减。鉴于此,学校管理应注重提高组织公平程度,要增大透明度,避免管理者的人为化和各种不公平现象,从而增强教师的满意度,降低和减少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3.完善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实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评价方式,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强化发展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组织、鼓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这既是教师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增强教师工作的自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教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教改的能力,从而消除教师工作的职业枯竭感。在学校内部,要为教师搭建如从教学新秀、十佳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名牌教师到首席教师的成长阶梯,并在精神与物质方面予以鼓励。

另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也是减缓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个人。

1.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为自己进行专业知识“充电”,知识上的富足有助于自信心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随着教育改革制度的推行,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因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创新,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心态平和,劳逸结合。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应该承认自己是个平凡的个体,也会有喜怒哀乐,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真实的人。在工作中要尽力改变过于急躁、求胜心切、好高鹜远或者自怨自艾的不良习惯,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幽默、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这样不但可以抵制职业倦怠的产生,还可以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由于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心理压抑。教师的生活单调,工作繁重,有形无形的限制多,身心容易失衡,需借助适当的休闲活动来调节生活,弥补身心的疲乏,恢复充沛的体力,以维持健康的身心,淡化或消解工作中的倦怠感。

3.注重交流,品味生活。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的形式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与社会的联系较少,社交圈普遍狭窄,人际关系互动非常有限,导致与社会强烈的隔离感。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可认识和结交更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将自己融入到社会、朋友之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好方法。教师要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平时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营造一个身心愉快、健康充实的业余生活。

4.澄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分析自己主要是为职业生存还是因职业使命而从事工作,如果是前者,那么出现职业高原期后必定是持续徘徊直至职业倦怠。如果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职业使命,一定能够在工作中产生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适当梳理与调整职业价值取向,关心工作本身比关注工作带来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更让你有充实和安全感。

5.避免低水平重复教学,从“好奇”探究中体验愉快。如果你关注学生的良好发展,探究学生成长发展的系统规律,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当你的专业水平发展到精湛之时,你就会被学生和社会强烈需要,成功的愉悦,使你的工作热情将会源源不断。

6.发现自己的潜能,巧设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着力改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朝着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水平目标前进。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演讲稿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提升专业水平。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多读勤学。

教师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而且还应该博览群书,这样可以净化心灵、开阔心胸。另外,工作之余教师还可以与书画为友、与琴棋为伴、与诗词同行、与音乐共舞。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不断创新。

有的老师觉得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

劳逸结合。

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

总之,教师面对职业倦怠,若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就一定会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为自己的心灵撒上和煦的`阳光!

教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通过学习专题一,我感觉到我正面临职业倦怠问题。我参加工作十几年了,尤其是成家有了孩子以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单调的工作环境,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无边的精神压力使我精神萎靡,自卑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次国培对我触动很大,我认识到了职业倦怠的危害,我下决心改变自己,走上正常的人生轨道。

一、立足现实,改善自身的工作方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旧是穷国办大教育,班额过大,教师缺编,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好的解决。当面对这样一种无力改变的工作环境时,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工作态度激励我们不断成功,良性的循环又将使我们最终赢得工作;抱怨眼前的工作环境,则令我意志消沉,恶性循环又会让我丧失起码的工作信心与希望。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没有更好的环境给我机遇的时候,先干好眼前的事情,毕竟机遇是不会青睐那些毫无准备的人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走近学生,聆听他们心灵的声音,我们一定会为他们那丰富的内心世界所震动.也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师生间才会真正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才拥有了不竭的源泉。

二、面向未来,确立共同的教育愿景。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的一个不知名的世界培养人才的。而教师便是为这项未来事业辛勤耕耘的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担起这样一个关系祖国未来命运的重担,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行的。徐特立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我要树立起为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找回生活和工作的方向。

三、挑战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教师被认为是精神上最富有的人,可现实并不是这样。伴随着教师工资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改善,精神生活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书籍是人的精神食粮,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离开了精神的支撑和文化的涵养,教师的完美形象就会黯然失色,教师的生活也会变得庸俗。读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境界。无论工作紧张与闲暇,都能够坐下来,读点诗词,看点名著。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上的紧张与疲劳。另外,多参加体育运动对调节情绪也非常有裨益。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就我而言,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这个工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理定位,那么教师就能够从中带来了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那就有了幸福感。

法国小说家雨果曾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爱我们。教师拥有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爱戴。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我们的点拨,成绩突飞猛进;一个消极的学生由于我们的帮助,变得好学上进了;或者,当一个个家长放心地把孩子的手放到我们的手上时,当一个个家长看到孩子健康成长而给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时,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被不知名的家长喊着“老师好”时……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感觉到硕果累累的喜悦。

所以,一个老师要想获得幸福的体验,可以从爱孩子开始,学会了爱孩子,自然会喜欢教师工作,就会追求教学水平的进步,因为我们想把孩子教得更好;学会了爱孩子,我们自然会主动靠近学生的心灵,在了解和帮助学生的成长中体验着被尊重的人生价值;学会了爱孩子,我们自然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因为我们渴望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们可以感受到许多乐趣。所以教师这个职业,爱是幸福的基础,能够和学生感情相融、心心相印,就能够让自己生命在每一天都感受、触摸、认同教学,他会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个懂得享受学生的教师一定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幸福了。

要做一个幸福或实现幸福的教师,教师应当具有幸福的能力。要提高幸福的能力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该有方法、能力、意识,更应该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正确态度。

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

1、学会倾诉。

培根曾说,当你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3、多做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3次,能改善情绪,降低血压和压力症状。这是因为它刺激释放内啡肽,它是你体内令你感觉良好的荷尔蒙。许多种类的运动都是有氧,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等。

4、培养广泛兴趣。

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当发生职业倦怠时,可以尝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谓一举两得。“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丽莎白就是通过画画治好了忧郁症。

另外,学校管理者要更多的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努力创设宽松自由氛围,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管理者能够多与老师谈心、沟通,真诚地倾听教师的诉说,以达成共识,发挥他们的特长,尽量安排合适的岗位,给予专业自主权;领导能够关注他们的生活,满足教师正当的要求,给他们以抚慰,那么学校就充满着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就能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融洽的人事关系,民主环境的感受,合作多于竞争,鼓励多与责备少的工作氛围,不仅能够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还能够让教师活得快乐、高贵、有尊严,让教师感觉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就大大增强。

总之,学校让教师有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教师有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教师自己也要树立起把教育当作幸福工作的境界。高尚、崇高只是一种来自外在的评价,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是职业幸福感的坚实基础和永恒的活力。因此,让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形成健康幸福的心态: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颗对工作对学生爱的心态,一种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这样做了,教师的幸福感一定能够得到提升。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幸福。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教育梦想;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尽情享受教书育人带给我的快乐。

一个个学生是一朵朵花蕾,我就用心热爱着每一个孩子。我尊重信任学生,工作几十年来,我把爱的种子撒向全体学生,学生也把爱的鲜花送给我,我付出的同时也有了丰厚的爱的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学生,更热爱这份崇高的职业。我总是认真对待教育中的全部工作,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因为我深知“教坛无小事”,教育往往是于“小事”上显风格,于细微处见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搞好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出于对我的信任,领导把学校安全工作交给了我,在我的努力下,创建了和谐的平安校园。

从师几十年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繁杂而充满乐趣,一个个孩子赋予了我工作的热情,让我变得更加有责任心、更加细心认真。

新时期的教师面临了许多的新的教育问题,我们要努力完善自我,用心去发现问题,尽力去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切以学生为重,在教学的第一线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演讲稿

教师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教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感觉不再“新”,自觉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这时,继续工作惟一的支撑点就是为了生活。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时,倦怠就不可避免。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害怕或者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

2.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

3.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

4.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

5.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6.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

7.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

出现职业倦怠并不可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

一、关爱学生,幸福自己。

优秀教师,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他们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二、心态平和,创造自己的乐趣。

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职业倦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与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

三、更新理念,创新实践。

职业倦怠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日复一日第重复教材,有的老师甚至闭着眼也能说出教学内容,早已失去了新鲜感,机械重复的劳动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这都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践行科学的教学理念造成的。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而且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生命个体,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孔子也曾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可以看出他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的。这样教师虽然可能会累一点,但工作更有创造性。

四、修炼身心,自我调节。

教师属于既“劳力”,又“劳心”的群体,身心疲劳是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调节,否则会更累。调节的方式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学会让心灵小憩,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也可以和亲朋好友倾谈放松身心。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的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呵护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人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脆弱的如同一支易折的芦苇,但因有思想而强大,更为奇妙的是你的思想是别人不能左右和凌驾的,所以要想快乐也必须得有心而发,同样你的快乐也是别人不能左右的,正所谓“我的快乐我做主。”

有人说一个民族必须既要有一些脚踏实地的人,又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能发展。我想教师应该是二者的结合体,既要能脚踏实地地教书育人,又要保持高境界的灵魂和思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断践行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漂亮,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每当我哼起这支歌,记忆之神总会将我带回那温馨的童年岁月,带回到我那懵懂幼稚的孩提时代。记得小时候,我总爱牵着妈妈的手,问一些不着边际、妈妈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每每这时,妈妈总是说:“孩子,快快长大吧,等上了学,老师会给佻最满足的回答!”那时的我对老师是何等的心驰神往!上了中学,我有幸碰到一位博学多才,爱生如子的老师,他叫玉麟。每当我碰到挫折时,他总是和风细雨化解开我心中的烦恼,场起我前进的风帆;而当我取得成功,沉醉于这些胜利的喜悦中时,又是他在我耳边及时敲起警钟,让我明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道理。孙老师身体极其虚弱,叫得上名字的病症不有七八种。每当冬晨东方欲晓,夏夜日已中天,佝偻的身躯伴着枯涩的咳嗽,而孙老师心中牵挂的却是每一个学生的冷暖炎凉。那时的我哟,便已萌发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也想像孙老师那样报春以桃李万株。

当自己的角色一瞬间已经转变,切身的体会胜过言语万千。我第一次明白了教师的苦与累、平凡与无私。没有鲜花陪伴,没有掌声共鸣,没有丰富的收入,没有豪华的享受,有的只是生活的忙忙碌碌,有的只是肓头沉甸甸的责任。

但,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深爱着教师这一行,我探究着,孜孜地寻觅着,用我的汗水,用我的聪明,用的跳动的这颗火热的心!不是吗?黑色夜中我叩开熟睡的门户;那是为了拯救一只迷途的羔羊;晨曦露时我已摊开了备课笔记,那是为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辉煌。面对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我揣摩着,尝试着,与他们真诚地交流着,就在这样的轨迹中演绎出一片睛空灿烂。

每个人的人生之旅,总需要有人替他点燃知识和信念的灯盏。于是,教师便以孜孜不倦、挑灯伏案的背影定格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教师是淡泊的,清贫的。也许,唯有这淡泊,清贫的人生才是最生动的富有,最灿烂辉煌的人生。

从此,我将用左肩担着爱我的学生;用右肩担着我爱的课堂;执著坚韧地挑起我深爱的教师这一行。

教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得

一、关爱、尊重教师,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的神圣职责。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就要体现在如何减轻其负担上,其中包括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精神负担,要解除教师的心理压力,安顿教师的心灵,尽可能从各方面减轻教师的精神负担和工作负担。关心教师还要自觉为教师服务,为教师排忧解难,当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困难时,及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一定要淡化人际关系,形成一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和谐仁爱的氛围,使教师能安安心心地工作在一个温暖、祥和的大家庭当中。学校管理者要时时想着教师,心里装着教师,重视教师的呼声,了解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从多方面了解教师的需求,尽量满足教师的正当要求。理解、信任教师,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做教师的贴心人。学校领导一定要确立尊师意识,不要居高临下,要尊重教师的才识,委之以任,用人不疑,真正做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相信教师能够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教师的理解支持,教师也才能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校增添新的活力。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管理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学校每年要定期召开教代会,重大决策都要认真听取教师代表的意见,让他们广泛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和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涉及到福利、评先进、评职称和学校发展等大事情,要集体决定,使教师感到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感到自己的一定地位和作用。这样,使教师增强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上下同心”的局面,形成民主治校的氛围。

二、引领、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采用引领、激励方法,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引领和激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引领与激励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在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中的地位和工作目标,从而积极地履行职责。作为管理者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开展热爱学校的教育,建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荣辱观念。通过教育使广大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学校是大家的学校,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大家的学校要靠大家来办好,每个人都和学校荣辱与共。有了这样的激励,教师工作再累都不会叫苦,困难再多也不会埋怨,处处为学校着想,事事为学校分忧。

2、开展学习师德模范的活动,进行师德宣传,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者要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

3、开展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情感投资,不要做伤害教师情感的事。学校领导者要树立从“管理”到“服务”、从“控制”到“解放”、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管理理念。把传统的监管、行政约束式的管理方式,变革为以情感激励为主要方式的人文化管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把教师当做朋友和亲人,放大他们的优点,容忍他们的不足,这样教师就会尽心竭力的努力工作。同时也应注意在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师福利、关心群众生活、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尽量给教师一种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从而唤起教师对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的责任感。

4、赏识教师的成绩、进步,让教师得到“赏识”,激发教师积极性。每一位教师哪怕取得一点进步,得到一点鼓励,就会给他带来一种成就感,只要多赏识他们的成绩,就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精神动力,相信自己还会做得更好。取得成绩需要赏识,在失败时同样需要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或许工作中遭遇挫折或失败,或许教学上出现难题,或许某个学生难以教育、或许班级管理出现困惑等等。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失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努力向上的机会,教师会加倍努力工作。

5、建立奖惩机制,利用奖励和惩罚的`调控作用,矫正教师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必须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通过奖励与惩罚,增强人们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保持和提高行为的积极性。

三、完善、成就教师,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成长、发展是人的生命永恒的主题,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潜能,为了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每个教师都拥有成功的梦想,每个教师都享受教育成功的幸福。学校的领导者必须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完善,成就教师。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要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提升教师品位。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决不可忽视了自我充电、自我改造。不仅要广泛涉猎各种教育报刊,还要敢于走进古今中外的教育经典。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建好图书室,使教师不因为囊中羞涩而读不到好书,要为教师开好书单,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长期的读书活动,引导和督促教师读书,把读书与教改、科研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教师通过读书,多出成果。

2、要加强校本培训。将日常教学、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使研究课题来自于教学实践又紧紧围绕教学实践服务,既在课堂中确定课题,又带着课题进入课堂。一方面大力开展新课程理论培训,落实学习和教研制度,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更新,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一方面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吸收先进的教学信息;一方面大力开展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培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3、要进行专业引领。青年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需要得到专家的耳提面命。专家引领是一线教师的成长进步的航标,因此,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听课学习考察,让老师们能够面对面聆听专家的教诲,专家们的亲身示范和现身说法让教师获得强劲的成长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步伐。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专家们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零距离的直面课堂式的指导,为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脉。同时还要注意发掘本校身边的宝贵的“校本资源”,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4、要让教师走出去进行交流,提供舞台,展示个人才华。借鉴一些学校在教师培养上的经验,我们发现,外出交流授课与校内的交流研讨相比,外出讲课对教师本人则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继而产生强劲的成长动力。也是为教师提供了展露才华机会、推销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压力中发掘潜能,在竞争中加快成长。把青年教师带出去与兄弟学校沟通交流,把教师带到异校上课,让教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评比活动,利用这样锻炼队伍的方式可以让教师成长走上了快车道。

人生的最高追求是幸福,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每一个管理者的追求。只有通过实施管理的人性化,办公环境的温馨化,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让教师们充分享受工作的快乐,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教师才能以积极光明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终实现学校教育提升与教师发展的双赢。

教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4月26日,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我认真聆听了陶云教授的专题讲座《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调适》,陶教授全面且深刻地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如何走出倦怠,让我受益非浅,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躲不过学生的眼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觉察,作出相应的反应。假如教师的情绪烦乱,遇事处处不顺,整天愁眉苦脸或者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那么学生则处在唯恐被“无名火”烧及的恐慌之中,他们就不会乐意同教师交往。反之假如教师精神振作,和蔼可亲,学生也就会心情舒畅,友好相处。有了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和情绪,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变得积极活跃。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倦怠其实就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重视,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呢?怎样调适自己的心理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正确认识压力,积极面对工作,乐观向上,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要合理调节情绪,克服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宣泄调控。第三,品味生活,合理调节生活节奏,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健康心理,学会自我调适,缓解压力。第四,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教师除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外,还应与同事融洽相处,与家长协调合作,当然也少不了充满温馨的的家庭成员关系与亲朋关系。第五,加强体育锻炼,应对压力困扰。

总之,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社会也应承担起责任,建立相应的支持系统,建立合理的社会期待,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和协助,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1.当老师最可怕的是人未退休“心先退”

在教师这个群体中,当男教师到了50岁,女教师到了45岁时,往往是一道新的门槛。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当一个老师离退休年龄还有十年左右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毫无疑问,不同的心态自然会带来不同的工作状态。众所周知,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成熟的教学技能。当一个教师进入退休前最后十年时,最可怕的是人未退休“心”先退。当你的“心”退下来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切也就随之而退了。

如果你是一个保持积极心态的老师,那么你就会继续努力,与时俱进,继续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继续让课堂绽放出应有的精彩和焕发出课堂的无限魅力。因为你的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不忍心耽误学生和“伤害”学生,要继续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因为你深深懂得,课堂教学没有彩排,学生必须可持续发展,课堂的精彩也许就是学生未来的精彩。为此,你将一如既往,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努力,且行且精彩。我们常说,心态决定状态。同理,教师的心态往往决定工作的状态,而工作的状态也必然决定工作的成败。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不但不会半途而废,反而会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把经历提炼成经验,把经验加工成经典,让学生更受益,让自己更快乐。把教学当作是一种享受,把课堂看作是师生共享的快乐园地。

为此,与其消极对待,不如积极进取。你的职业不允许你提前倦怠,你的责任不容忍你随意应付,你的良知拒绝你“任性”。你的精彩继续就是学生未来的希望,你的激情依然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无论你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没有任何理由在退休前就提前“心退”了。你看,那“希望之舟”每天都以希望的心情期待着你来“登船”,所以你也应该每天都“换上一张新的船票”,每天从幸福出发,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与学生一起奔向那硕果累累的目的地!

3.和其他职业相似,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在社会物质条件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在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的城镇,教师收入并不能与付出形成合理比例。重视教育,应该首先重视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各种福利,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倦怠感。

收入问题仅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部分原因,与之相比,巨大的工作压力不容忽视,这在对孩子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城镇教育体系中更为明显。家长及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到教师身上。同时,烦琐复杂、名额有限的职称评定体系,又让教师必须抽出时间和精力撰写论文,参加各种赛课。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由于教育资金不足造成的“评而不聘”,导致一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不足。

4.城镇教师的专业进修渠道狭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城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周而复始的工作内容和节奏容易让教师产生疲惫感;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体系又面临不断更新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当下,很多教师疲于追求与新型教学方式和新型课程标准在形式上的适应,却又难以抽出足够精力更新旧有知识内核,其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容易让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加剧职业倦怠。

5.当下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利用城镇的硬件优势,推行所谓的网上培训,但这种培训方式很多时候只是借助了看起来较为先进的网络模式,其内容和方法根本无法满足教师职业成长的需求。解决教师的专业进修瓶颈问题,需要多开展一些不同教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教学交流活动,实现切实有效的优质资源与先进理念的交流与碰撞。同时,学校应当充分给予教师信任,为他们提供自主教学改革试验的空间与时间,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师工作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应该看到,缓解教师压力并非易事,这需要社会、家庭承担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还需要社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宽容,激发教师足够的幸福感。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这一群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值得特别重视。城镇教师本拥有相对优越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这些客观条件显然没有明显降低职业倦怠在他们身上产生的几率,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