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优质13篇)

时间:2023-12-11 21:33:30 作者:雁落霞

阅读一本好书后,写读后感是记录自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感悟的方式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记得刚为人师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突出,但是小毛病较多,比如上课吃零食,和老师吵嘴,不爱写作业等,一次上课他又没有写作业,做为班主任的我不禁非常生气,大声指责:“看你那样,什么也不是,做什么都做不好,将来也没有什么出息!”我们俩大吵了起来,之后不久,他就提出不想读书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学也没有用。我马上意识到我之前对他的伤害有多大,心里非常的后诲,于是开始用各种办法劝导他,但收效甚微,最后,他还是离开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不是当老师的料,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读一些有关如何教育孩子的书,今天,翻看了身边的一本书,由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渐渐地吸引了我的视线,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让我感到震撼。

这本书中大概讲述了50个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家长对老师的期待,有学生对老师说的心理话,也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其中《报复与报答》这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则故事讲的是一位学生讲述两个老师给予他的影响。两年前,他是一个逃学、旷课、身背处分、带领同学捣乱、让妈妈绝望、让学校老师头疼至极的学生,初二结束时,他7门功课只考了260分。一年后,他的中考成绩翻了一番,上升到528分,如今,他是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班上成绩不断上升,已经接近前10名。

同一个人,为什么转眼之间就有这样惊人的变化?书中,这位学生娓娓道来,和我们平时的孩子一样,他一开始就是贪玩不完成作业,上课讲话,总是被老师罚,有时被老师罚写“说明书”。有时,语文背书背不出来,老师就罚抄课文,一罚就是10遍、抄不完第二天就乘2,第三天就乘3,永远也抄不完。这样,他越来越不愿上学,最后每天在外闲逛,天黑后才回家,到后来,也不怕老师了,专跟老师对着干。后来,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他的班主任换了,班主任说:你不是坏孩子,你只是原来不知道努力,成绩差了点,但不能代表你坏。为老师的这一句话,他兴奋了好几天。后来老师又让他当政治课代表,老师说:“成绩不好,可以努力。”如一盏温暖的灯温暖了孩子的心,后来,他很努力,没想到老师的一句话,对孩子有那么大的影响,在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报答这位老师,这个16岁的少年,一脸认真的说。

如今,回想起当年,当然当年的事件是绝不会发生的了,我常常自己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是不是足够用心在教育学生抑或误人子弟?我有没有做到善待每一个生命,或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我能不能让每一个家长都安心把孩子交在我的手上?这样想着,不觉背上汗涔涔的!结合着这本书,我渐渐悟到了一些“赏识学生”的妙法和策略: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不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年少无知,自控力弱。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什么我们自己有时就做不到?想想学生们思考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现在我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了,但再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的话,觉的欠缺了点什么,今后,我发誓我要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我能理解千千万万做母亲的心情,“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吧!”

二、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关爱我的学生——赏识学生。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明白了赏识的重要性。是啊!学生被教师赏识,就会发挥学习积极性,就会学有所成。教师被领导赏识,就会发挥工作积极性,就会“教有所得”。说到底,赏识就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则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面对同一束玫瑰花,有人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有人则看到了尖锐的刺。世界需要用一颗闪亮的心去欣赏,而不是用忙碌的眼睛去观看。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或许是一种不幸和悲哀。

那是一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小女孩对那些机械的抄写很是头疼,唯独对造句和写话有兴趣,正当她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文字世界中时,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抽走了她的练习册,小女孩很惶恐,有点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又犯了错,头埋的低低的,如临大敌。老师没有对小女孩大片的空白作业大发雷霆,而是把小女孩的造句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花骨朵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读完后不由得夸赞:“写得真美!很有想象力,你是个有灵性的孩子。”小女孩心头一震,被欣赏的感觉真好。从此她有了向上的动力,总想写出点好文章让老师欣赏。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当代作家乔叶。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还能给人鞭策,使得人的潜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反观自己的教学,也许在某次急于求成的教育,我无意中伤害过某个孩子;也许在某一次不经意的课堂评价中,我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许在某一次误解中,我淡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是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在自己严厉的话语中伤了孩子的自尊。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威廉格拉瑟博士所著的《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一书,感触良多:

威廉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现实治疗”的倡导者当然也是“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在近半世纪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他不断发展和修正自己的理论,于1998年出版了《选择理论:个人自由的新心理学》,至此他的“选择理论”终告确立。《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整书即以选择理论为根基,主张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种自己的选择,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或个人内在的心理图像。博士认为行为不是他律或外塑的,而是由基本需求所驱策。如果学习行为能满足学生的权力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由需求与乐趣需求,则学生必然会自动自发地去学习。

正如其副标题所写“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书中提供了大量实例说明如何利用选择理论以学习团队模式来激发学生潜力。威廉格拉瑟博士说教育最应该关心的是那群不愿好好用功读书的穷人家的孩子。如何运用选择理论的概念,来帮助那些有着错误“学习图像”的孩子更新其学习图像,便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让学生相信,用心学习会带给他们需求的满足,他们才有向上的动力,这便是“学习图像”的转换。

1、“由于受到外在控制理论的误导,我们往往相信,只要我们体罚的强度够,学生为了免除痛苦,我们就可以驱策他们去做我想要他们做得事。”

2、“如果处罚方式纯属劳役而且严厉,外控驱力就好产生短暂的效应。例如,集中营的俘虏为了活命,会经年累月地做交办事项,但是他们只是被指派不需脑力的劳务工作,因为集中营的管理者很清楚,苟延求生的俘虏只能强制劳役,不能放任他们思考。学校领域,既无劳役可言,如果学生不愿意念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

博士还通过大量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来指出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我问他们:‘在学校里,什么是你们最不喜欢的?’……在我进一步的追问下他们终于开口:老师只顾自个儿的,而不听他们的。他们抱怨老师教得太快、不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且对他们真正想要的缺乏兴趣。”。当然还有很多关于更新学生的“学习图像”,利用“团队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潜力的理论还需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去尝试、对比和选择。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看《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初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写的太罗嗦,但是看到书最后几章,觉得自己悟到了什么,于是我恍然大悟,是我自己没看明白。我字字句句咀嚼,越读越觉得字字珠玑,受益匪浅。

《了解你的学生》这本书是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博士的著作。作者威廉?格拉瑟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现实治疗”理论的倡导者,“选择理论”的创始人,现任洛杉矶“威廉?格拉瑟协会”总裁。他倾注了半生的心血,通过务实验证和对理论基础的再三思考,提出了“选择”理论,更精炼地传达出其所倡导的生活化的心理学概念,希望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行为的主人,人们能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受到外在刺激的控制。虽然这是一本教育专著,但是我觉得它的意思绝非于此,这更是一本人生指导丛书。

这本书剖析了传统教学的缺失及其对治之道,协助我们了解选择理论的原理,提供实例说明如何将选择理论以学习团队模式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作者主张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种自我选择,所有的行为都在于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或心理图像。他认为,教育最该关心的是那群不愿好好用功读书的贫困生。如何运用选择理论的概念,来帮助那些有着错误“学习图像”的孩子,更新其学习图像,便是教师的责任。严格催逼一个无心学习的学生,并不可能让学生变得用功。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相信,用心学习会带给他们需求的满足,他们才有向上的动力,这便是学习图像的转换。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这本书也强调了教师在工作中要获得满足,如果无法满足,那么教师将无法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持续教学工作。

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这本书也强调了教师在工作中要获得满足,如果无法满足,那么教师将无法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持续教学工作。本书的第七章,阐释了“身为现代经理人的教师”的角色:

“他必须继续阐释他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思索他们所学,以便协助老师找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他期待学生学期考试取到最好的成绩,但是他也知道这些考试绝非他努力的主要目标。“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学生会怎么做。基本上,他负责教学架构的建立,而学生则在这个架构下学习。他会持续改善教学架构,并相信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程,而不是外求于“专家”设计出一套永远不可能达成的“最佳”课程。相反的',他会转向在这个架构下学习的学生,要求他们的回馈,因为他知道没有任何人比这些学生更了解如何改善他们的学习。所以他会建立一套方法来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经由意见的采纳,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建议非常有价值。这种互动比他所能做的任何事情,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感,而且丝毫不会矮化他的教师身份。

“教师和学生将持续不断从事教学方式调整与学习时间分配的探讨。教师须努力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并积极求取学生的协助来改善教学过程。从一开始,教师就会发现大部分教学问题的起因,来自课堂结构而非学生本身。因为他不把学生看作问题,所以他会鼓励学生,说出问题所在。而在追求每门课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威胁和处罚将会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的协同合作。教师将会明白他们需要学生的协助,课堂上不会有敌对的角力,这在制式的教室里是最富毁灭性的。骗人的奖状和诸如“回归基地”或“教学卓越”之类的激励口号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本身就是教学历程的一部分,他们自己就会持续不断地寻求改进之道。最重要的是,当任何学习团队发现一个更新、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时,这份知识就会分享给每个人,以便所有人都能学得更多。”

我认为这几段文字非常耐读,也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仔细寻味。生活里充满了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轻松向上的生活方式格拉瑟博士的选择理论的确有着很强的的实用性,使人受益匪浅,值得教师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好好探究。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这本书,初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写的太罗嗦,但是看到书最后几章,觉得自己悟到了什么,于是我恍然大悟,是我自己没看明白。我字字句句咀嚼,越读越觉得字字珠玑,受益匪浅。

《了解你的学生》这本书是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博士的著作。作者威廉?格拉瑟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现实治疗”理论的倡导者,“选择理论”的创始人,现任洛杉矶“威廉·格拉瑟协会”总裁。他倾注了半生的心血,通过务实验证和对理论基础的再三思考,提出了“选择”理论,更精炼地传达出其所倡导的生活化的心理学概念,希望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行为的主人,人们能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受到外在刺激的控制。

虽然这是一本教育专著,但是我觉得它的意思绝非于此,这更是一本人生指导丛书。这本书剖析了传统教学的缺失及其对治之道,协助我们了解选择理论的原理,提供实例说明如何将选择理论以学习团队模式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作者主张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种自我选择,所有的行为都在于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或心理图像。他认为,教育最该关心的是那群不愿好好用功读书的贫困生。如何运用选择理论的概念,来帮助那些有着错误“学习图像”的孩子,更新其学习图像,便是教师的责任。严格催逼一个无心学习的学生,并不可能让学生变得用功。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相信,用心学习会带给他们需求的满足,他们才有向上的动力,这便是学习图像的转换。

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这本书也强调了教师在工作中要获得满足,如果无法满足,那么教师将无法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持续教学工作。本书的第七章,阐释了“身为现代经理人的教师”的角色:

“他必须继续阐释他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思索他们所学,以便协助老师找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他期待学生学期考试取到最好的成绩,但是他也知道这些考试绝非他努力的主要目标。“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学生会怎么做。基本上,他负责教学架构的建立,而学生则在这个架构下学习。他会持续改善教学架构,并相信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程,而不是外求于“专家”设计出一套永远不可能达成的“最佳”课程。相反的,他会转向在这个架构下学习的学生,要求他们的回馈,因为他知道没有任何人比这些学生更了解如何改善他们的学习。所以他会建立一套方法来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经由意见的采纳,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建议非常有价值。这种互动比他所能做的任何事情,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感,而且丝毫不会矮化他的教师身份。

“教师和学生将持续不断从事教学方式调整与学习时间分配的探讨。教师须努力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并积极求取学生的协助来改善教学过程。从一开始,教师就会发现大部分教学问题的起因,来自课堂结构而非学生本身。因为他不把学生看作问题,所以他会鼓励学生,说出问题所在。而在追求每门课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威胁和处罚将会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的协同合作。教师将会明白他们需要学生的协助,课堂上不会有敌对的角力,这在制式的教室里是最富毁灭性的。骗人的奖状和诸如“回归基地”或“教学卓越”之类的激励口号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本身就是教学历程的一部分,他们自己就会持续不断地寻求改进之道。最重要的是,当任何学习团队发现一个更新、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时,这份知识就会分享给每个人,以便所有人都能学得更多。”

我认为这几段文字非常耐读,也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仔细寻味。生活里充满了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轻松向上的生活方式格拉瑟博士的选择理论的确有着很强的的实用性,使人受益匪浅,值得教师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好好探究。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是春天的风,能让荒漠变绿洲;赏识是久旱后的雨,能让干涸的小河放异彩;赏识是仙人手中的点金石;赏识是情人眼中的“西施”。赏识才是真爱,教师只有把赏识的阳光撒向每一棵幼苗,才会在秋后收获累累硕果。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我了解我的学生吗?”看到书名,我扪心自问。每日与学生一起,哪怕不在眼前,都可以想到每个孩子在干什么,说话的语气,打闹的深情,或洋洋自得,或自怨自艾。但我却从未静心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了解你的学生》文笔优雅、说理清晰,书中随处可见立竿见影的教学珠玑。格拉瑟用极其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丰沛的实务经验,给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的启示性向导。高屋建瓴,给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以深刻的启迪。

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来掌控,所有的生物都有自我意识,都会自我控制,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时候,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换句话说,体罚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但是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找准他们的内在需求,就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和快乐。

我们班有个叫彤的小女孩,私底下我戏谑的称其为“体操大王”。小姑娘聪明、机灵,但就是管不自己。上课的时候脚从来不会在桌子下面,要么在凳子上跪着,要么把腿伸到走廊里,更有甚者翘到桌子上。提到她,任课老师无一不摇头。家长会与其爸爸深聊,家长告诉我从幼儿园就这样,在家里也这样,根本管不了。

一度,我是不想管她的,破罐子破摔却也只会最差。偶然,她回答问题很出彩,我极力表扬,并让她荣升小组长,管理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和作业情况,还通过校讯通跟家长表扬了她。一天天,孩子的情况慢慢变好。与数学老师交流,亦是点头称赞。

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渴望被人承认,被人重视,也就是威廉·格拉瑟提到的内在需求。欣赏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写对了一个词语,认真完成了一次作业,坐端正了身子,收拾干净了桌子……只要我们不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相信孩子会不遗余力的争取表扬,哪怕是赞许的点头。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如果能在课堂上实现对学习的满足,获得成就感,他就会用心去学习的。

正像威廉·格拉瑟在本书中提到的一样: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

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格拉瑟博士将他的“选择理论”转化成一套带给学生满足和喜悦、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模式。通过学习小组,学生享受到深入知识殿堂所带来的权利、友情、乐趣。而老师把“逼迫”变为“爱的诱导”,不但让孩子爱上学习,更令教师少了逼迫的无可奈何,转而沐浴爱的阳光,身心舒畅,真正做到师生双赢。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我在认真地阅读着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下面,我主要阐述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一、赏识是爱,赏识是尊重。

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智力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绝非仅是学习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

爱是尊重。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

二、赏识是不经意的一次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有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让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得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书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个爱拉小提琴的男孩,每天吱吱喳喳地拉,每个人都忍受不了他的嘈杂的声音,甚至连家人都不愿多理会他,他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只有跑到后山,面对着花花草草,他才有继续拉的勇气。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人,安静地听他拉完,甚至为他鼓掌,小男孩兴奋极了。老人说“我是聋的,但我能感受到你拉得很好”男孩子开心极了,每天早早起来,到后山为老人拉上一段,几个月后,男孩子的琴技突飞猛进,而其实这位“聋”老头是一个资深的小提琴演奏家。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他不懂英语,更看不懂儿子的作业,但每次她都认真地把儿子的作业拿在手上,仔细地看,由衷地赞叹:“太棒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作业挂在墙上,逢客便讲:“瞧,我的儿子的作业多棒!”客人当然点头附和:“真不错!”儿子受到了鼓励,每次都争取比上一次好,成绩一天天地提高,成为杰出的人。

《赏识你的学生》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试着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技巧,甚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孩子摆脱噩梦》中写到李圣珍老师救治了许多的“问题孩子”,她的成功正是教育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体现——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与爱另一个生命赏识的辨证观。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赏识你的学生》——就是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

我坚信“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份宽容,就有多一份收获”,只要有爱,学生健康成长的梦想就可成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每当手捧由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这本书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而从这个故事里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教育”也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更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

可见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怎么去考重高。”“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看人家学生怎么怎么好,你们以后怎么办?”“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还有,纵观在校的部分被老师、家长、同学视为“差生”的同学,他们常常受到抱怨、指责、贬低及各种各样的刺激。为了这些孩子更聪明,老师却说其笨,为了孩子动作快,而孩子得到的评价却是慢,为了孩子细心,老是怨孩子粗心……,总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成长。于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陡然暗淡无光了,孩子的志气一天天消沉下去,丧失了自尊和自信,言行举止也就随之“笨’’起来了。可悲的是老师根本不知道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这样被自己亲手掐掉的。

通过以上这些事例,我意识到:要改变这种现状,利用赏识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转化差生的目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学生年龄虽小,其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发自心灵的对话与爱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而你也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这本书中感动人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面对一个个被很多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差生",失去自信的学生,却在有的教师手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这再一次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当我们一个劲地埋怨学生的时候,赶紧拿起书来充实一下自己吧,让自己眼界更开阔,让自己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赏识……《赏识你的学生》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赏识你的学生》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每当手捧着由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

书中《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要帮助,不要教训》、《翅膀下面的风》、《优点单》、《难忘的体罚》、《迟到的理由》、《老师无法拒绝美》等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从教师、家长、学生的角度诠释了赏识教育的真谛,等,读着这些文章,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联想到了身边的学生,联想到了那些对我们教育满怀希望的家长们。

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

读罢《赏识你的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

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

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爱,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

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

针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及笔者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

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一些学生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

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

然而,无论是在智力、体力上,还是处世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

“赏识教育”则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

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在学生中不排纵队,只排横队。

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与别人比,只要有特长,就是创新的理念。

因此,要鼓励学生勇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不拿学生个体的弱项与他人的长项比,而是不断挖掘个体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其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对于因基础薄弱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思想状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如教师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或通过班级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进步的机会。

同时要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的表现,都要给予鼓励。

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战胜自我,构筑强烈的信心。

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让我曾经浮躁的心,宁静了很多。

《赏识你的学生》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

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让我这个作为母亲的深有同感。

不管我的孩子在别人眼中将来是否是才,她总是我的孩子,我的生命,希望她能在老师的管教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我第一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我心中默默地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我把一切交给你了,拜托了!”这是我一位年轻母亲的心声。

作为一个老师,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余年,似乎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深深体会到,有这么多这么多母亲把他们的生命——孩子交给了我,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对我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这么多人的命运———责任之重大啊!我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了,但再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的话,觉的欠缺了点什么,从这一刻起,我发誓我要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我能理解千千万万做母亲的心情,“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吧!”

二、它让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关爱我的学生——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

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还让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其实,作为教师在多年的日常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某种方式或语言欣赏过某个或某些学生,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观、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曾经有过举不胜举的“欣赏学生”的事例。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和故事。

笔者最早听说的“赏识教育”是南京市的一位名叫周宏的普通家长运用赏识教育将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能和健全的孩子一样在正常的而不是特殊学校上学,最后接受了普通高校的高等教育。

身为残疾的聋哑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遭遇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困难使她很自卑,这位家长就从她小时候起,对她的点滴成功和进步予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她树立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预料的困难,逐步让女儿意识到:她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做的一样的好,甚至更好。

后来,这位普通的工人出生的家长成了江苏较早出名的“赏识教育专家”,被邀请到各地学校做报告,宣讲欣赏教育的经验和感受,在教育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笔者有幸聆听了他的一次报告,很受感触和启迪。

据这位家长说,他的成功除了身体力行外,更重要的是他曾经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的有关赏识教育的理论和案例文章和书籍,并把这种理论在自己的女儿身上进行了尝试成功的。

稍后,笔者较系统地了解“赏识教育”是阅读了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的捐资人黄痊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

其中有很多真实的赏识教育故事,而他把赏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际上,赏识教育价值就在于看到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即便某个学生的在文化课上不是个“读书的料”,也不意味着他就一无是处,他或许在别的方面有某种特别的技能和潜质,他本人可能看不到这些,于是就没有了自信,但如果有经验的教师看到并告诉他有某些闪光点,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督促,使之扬长避短,他就会不断地体验到成功,越过心理上的自卑障碍,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成为一个自尊、自爱,溶于社会有益于社会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在目前的国内也就不少“赏识教育”的成功的范例,但总的来说落后的理念还是主流。

笔者认为,主要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

于是,在我们的教育中便更多地关注某个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考试成绩好,便一好百好,所以我们的“好学生”的标准就宥于狭隘的“考试成绩好”的孩子。

如果某个孩子的成绩不太好,拖了班级的后退,教师们给予的帮助多是如何提高他的文化课的成绩,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会有什么闪光点呢?即使有,成绩上不去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也没有什么心思去挖掘一个‘差生’身上有什么可值得欣赏之处。

美国人的成功教育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要使孩子们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而我们实际上的目标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达国家教育孩子的成功观是:长大了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不论想做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社区服务志愿者,出租车司机,园丁什么,只要是你喜爱的,都是成功的事业,而我们的`成功观则是:“把更多的最好是全部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孩子在你的手里,在你的学校里受教育,上不了大学就不是成功的。

这种种教育理念和观念的不同,就使得不少伤害学生自尊的事例在我们的学校屡屡发生。

这是我们的教育观错位的必然结果。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被别人赏识的重要性。学生被教师赏识,就会发挥学习积极性,就会学有所成。教师被领导赏识,就会发挥工作积极性,就会“教有所得”。如何赏识你的学生、怎样赏识你的学生?其实我们的老师都在“赏识”中成长起来,只是我们没有理论上的归纳。事实上我认为赏识含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而这些都基于一个字――爱。

看着《赏识你的学生》的内容,感触颇深。我不由地体会到一位成功教师的教育艺术,更体会到教师平时不经意的言语,有的会影响学生一生,有的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做为一名教师应用心教育学生,善待每一个生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天,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与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一起玩游戏,由于玩得投入,结果迟到了。此时,老师正在教室里讲课,听到“报告。”知道他们迟到,心里气极了,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说:“阉鸡也跟着凤凰飞。”便让优秀的学生进入教室。班上的学生听了,笑成一片。此时这个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心情难过极了,因为他告诉成绩优秀的学生“时间到了,别玩”。从此,这个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课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这个学生辍学。现在,这个学生说起这件事,还认为这个老师毁了他的前途。

是的,老师不经意的话语,有时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把学生美好的梦击个粉碎。偶尔我们重拳出击,学生肯定会倒在地上呻吟。在平时我们要讲究教育艺术,注意用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理解与爱,用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帮助,“让孩子摆脱噩梦”,把“问题孩子”从悬崖边沿上拉回,还他们以快乐、自信的天堂,走进美好的明天。教师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十分谨慎,尤其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乃至微小的埋怨、责备,都要慎之要慎,切不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稍不留神,便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心理上的伤害,造成我们永远的遗憾。

做为教师,能赏识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不断帮助学生进步,理所当然的也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如鱼得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教学活动一般都进行的很顺利,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他们都会很好地完成,需要他们配合的工作他们也会积极配合。课余时间他们也喜欢和我交流思想、探讨学习和生活的一些问题。有一个叫蒋建的学生,他是比较调皮的,很喜欢画画,常常因此在别的课上乱画,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挨过不少老师的批评。我把他推荐到学校绘画兴趣班(本人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认真教他一些美术基本功,肯定他的能力并且鼓励他加强学习。后来这个学生逐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进步很大,也以高分考上美术专业学校,教师节还给我送来一束鲜花。

赏识学生就是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赏识学生将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工作方法,给新课程插上美丽的翅膀,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

我始终相信,一个教师能赏识学生,他也会为学生所赏识的。

当我们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时候,我们便看见了,看见了学生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热情的激励。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学生若能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当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我们的学生,每一天每一节课都会遇到各类学生,宽容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时候,可以对他们的“愚蠢”的具体表现“视而不见”。对他们不合我们心愿的表现不要马上问“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着”,而是首先问“我怎么了”“我该怎么办”――这样反思一下,怎样进行引导,就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允许孩子重犯错误,要学会等待,有很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

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学生犯错误、考低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时候,老师应该真诚地安慰学生,为他分担痛苦,而不能在伤口上抹盐,雪上加霜。

信任、尊重、理解,是关于教育态度的原则,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是绝对的。要无条件地爱。

激励、宽容、提醒,是有关于教育行为的原则,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是相对的,要有策略地导。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下面,我主要阐述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智力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绝非仅是学习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

爱是尊重。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有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让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得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书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个爱拉小提琴的男孩,每天吱吱喳喳地拉,每个人都忍受不了他的嘈杂的声音,甚至连家人都不愿多理会他,他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只有跑到后山,面对着花花草草,他才有继续拉的勇气。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人,安静地听他拉完,甚至为他鼓掌,小男孩兴奋极了。老人说“我是聋子,但我能感受到你拉得很好。”男孩子开心极了,每天早早起来,到后山只想为唯一的聋子听众拉上一段,几个月后,男孩子的琴技突飞猛进,而其实这位“聋”老头是一个资深的小提琴演奏家。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他不懂英语,更看不懂儿子的作业,但每次她都认真地把儿子的作业拿在手上,仔细地看,由衷地赞叹:“太棒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作业挂在墙上,逢客便讲:“瞧,我的儿子的作业多棒!”客人当然点头附和:“真不错!”儿子受到了鼓励,每次都争取比上一次好,成绩一天天地提高,成为杰出的人。

《赏识你的学生》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试着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技巧,甚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孩子摆脱噩梦》中写到李圣珍老师救治了许多的“问题孩子”,她的成功正是教育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体现——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与爱另一个生命赏识的辨证观。

我坚信“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份宽容,就有多一份收获”,只要有爱,学生健康成长的梦想就能成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相信没有一位教师否认。但是同时,不要忘记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要求,而没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有许多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对学生可能要求太高,是他们达不到的。

教师一般都喜欢乖巧、安静、听话的孩子,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了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也会口服心不服,一会还犯。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教师心中要有爱。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宠幸,不是溺爱,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期待。你的爱的表达学生能感受到,并同样也能得到反馈。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就是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帮助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当学生有进步时,需要得到的是认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曲时,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的鼓励。一句“你能行”,或许会使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此时,教师期待的目光,或许会激发起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拥有一本好书,就像站在山顶上看风景,风景无限好。《赏识你的学生》便是这样一本好书。它通过“一束鲜花”,“美丽的回报”,“宽容让我如此美丽”……等案例,折射了教师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在看了此书以后“赏识、理解、信任、奉献……”等词像波浪一样冲击着我,让我沉思。从《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赏识我的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