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扶贫下乡工作心得体会(优质14篇)

时间:2023-12-05 15:45:45 作者:影墨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请大家共同欣赏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干部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才能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贫困户并不是缺乏想法和能力,而是缺乏机会和资源。因此,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要注重与贫困户沟通交流,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扶贫计划。

二、因地制宜的帮扶措施。

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在贫困地区,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比如,在山区我们可以发展林果种植、养殖业等,利用山区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引进新技术和创新模式,提升当地的产业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扶贫的长远发展。

三、精准施策的扶贫措施。

精准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扶贫过程中,我们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将扶贫对象限定在真正的贫困人口上,避免出现“红了眼”和“滥竽充数”的情况。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过程中,我们要因户施策,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有的贫困户可能只需要一点启动资金就能自力更生,而有的则需要全面的技术培训和产业指导。因此,我们要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四、协作共赢的扶贫合作。

扶贫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合作。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贫困地区提供支持和帮助。政府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明确各方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支持扶贫工作,提供岗位、职业培训等资源,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和增收;社会组织则可以发挥自身的社会资源,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为贫困户提供帮扶和服务。

五、长久可持续的扶贫支持。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帮助,更是要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扶贫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让贫困户脱贫后能够自立更生、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扶贫目标。因此,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贫困户的技能和创业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产业,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总结起来,干部扶贫工作要注重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协作共赢和长久可持续,这是实现扶贫目标的关键。只有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扶贫计划;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只有精准施策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只有协作共赢地实现社会各界的参与;只有长久可持续地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扶贫工作的目标,让更多的人从贫困中走出来,迈向美好的未来。

干部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3月6日,冒着严寒,踏着春雪,再次前往策底镇光明村雷正发、高永福家中开展?双联双民?行动帮扶和义诊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

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

干部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作为xx局的成员,我带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企盼走进xx村,深入开展干部下乡活动,同时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方面感觉接受这个任务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又颇感有些压力。还好,在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的指示下,以及与其他兄弟工作组的沟通,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下乡需要具备的思想素质,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作为干部下乡,我深深地体会到下乡帮扶一定要沉得下心。所谓沉得下心是指身、心都要沉到基层。包村干部下乡帮扶必须摒弃目前存在着的前呼后拥、坐两分钟、寒暄几句、送点钱物、应付检查等“一阵风”的形式。要做到吃在基层、睡在基层、工作在前线;要与帮扶民众同学习、同劳动。不仅要身子下到基层,更要全心融入基层,要把心沉到底层,沉到包靠乡村的实际困难上,沉到帮扶民众身上;不要三天两头的往城里跑,不要隔三差五的往家里蹿;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累、受得了委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所包靠乡村有多大的难题,只要把心用在这里,就肯定能解决问题。包村干部要做到以基层包靠乡村为家,以基层民众为亲,抱着“不解决问题就不回城”的决心和“官民同心,其利可断金”的`信心,不畏艰辛、不畏困难,用真心去听取帮扶民众的心声、用真心去感受帮扶群众的疾苦。

干部下乡帮扶更要干的好,是指要出实效。身心都沉到了基层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实效。下乡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包村干部必须要实地认真调研,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以深入调研为手段,以破解难题为目标,找准困扰所包靠乡村发展的症结,切中时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要结合实际,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要多向上级争取物质支持和财力支持;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维护乡村稳定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把下乡帮扶办成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既要做到面上花团锦簇,又要收获累累硕果。

基层落后乡村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关心,更需要上级有能力领导的帮扶,包村干部一定既要沉得下又要干的好,用自己真心真意把包村工作做好,真正让落后村脱贫、让“混乱”村“入轨”、让帮扶民众受益。

总之,此次下乡驻村,总结几天的初步直接观感:一是山村农民很朴实、很可爱、也很可怜。二是该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落后,搞传统农业生产在经济上很难有改观;三是该村基层设施很落后,村民也越来越边缘化,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差太远。心情很不平静,说实话,如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些落后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得如此凄惨,此情此景,让人目不忍睹,正是这些困难的群众让我感到以后肩上的责任,激励我要不断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通过本次活动我从中提高了业务能力,对本职工作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为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干部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干部扶贫工作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我国贫困人口众多、扶贫工作任务繁重的现状,干部扶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扶贫工作中,干部需要发扬坚韧不拔、久久为功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改善民生做出贡献。

第二段:坚持精准扶贫、精确扶贫思路。

扶贫工作要以精准扶贫为基础,实施精确扶贫措施。要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实际困难,根据贫困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同时,要建立健全贫困地区的信息库,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收入状况,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只有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干部队伍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提高干部工作能力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干部的扶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要有计划地培养和选拔一批具备扶贫能力的干部。通过公开选拔和内部提拔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一批具备执行力和领导力的干部,以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段: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

扶贫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需要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真正惠及群众。在社会方面,要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方式,共同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扶贫工作纯洁。

干部扶贫工作必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扶贫工作的纯洁性。要加强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对于违反纪律、以权谋私、虚报冒领等行为,要严肃追责,保持扶贫工作的公正和透明。同时,要强化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他们清正廉洁、忠诚干净地为贫困地区服务。

总结:干部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只有坚持精准扶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扶贫工作精准、高效、纯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干部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干部扶贫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干部扶贫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深深感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在这篇文章中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期能够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段:严谨细致的调研准备。

扶贫工作必须有科学的指导和数据支撑,对贫困地区的调研是工作的第一步。在进行调研时,我注重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的相结合,力求全面了解当地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同时,也要注重关注贫困群众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方案提供依据。

第三段: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只有真正找准贫困人群和贫困原因,才能实现精确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进行精准扶贫工作时,我注重数据的实时更新,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关注农村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贫困地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帮助他们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四段:党建引领的作用。

干部扶贫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任务,党建工作的引领和推动至关重要。党组织要加强对干部扶贫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的贯彻执行。同时,也要注重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他们的扶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党建引领不仅对干部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能够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五段:组织合作的重要性。

干部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因此,在开展扶贫工作时,我主动寻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和资源整合,避免了工作上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结尾:展望未来。

干部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也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意义的事业。回顾过去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我深深感到我们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未来,我们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扶贫、组织合作等方式,努力做好干部扶贫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乡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是2020年要求完成的目标任务。今天,我第一次参加到了扶贫工作中,深入贫困户家中,见面交谈,深入了解帮扶家庭的生活、生产、子女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致贫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帮扶打下基础。通过这次走访,是我深刻的了解到,在偏远的乡镇,仍有部分老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这也成为我们中国梦一个重大的缺口,不能解决贫困人群的困难,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抓住贫困户的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干部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干部大下乡工作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抗旱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千名干部大下乡”工作队开展“四个一”活动的通知要求,*村工作队在工作队长、某某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抗灾救灾、发展经济这一重点,以保持稳定、生产自救、减少损失、打牢基础、稳产创收为目标,全身心投入到大下乡工作中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抗旱救灾、组织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

一、一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务本求实,扎实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工作队于9月2日进驻*村,正值全县普遍遭受大规模旱灾,首先进行了调研、核实灾情工作,采取地毯式的方式,与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一起逐户核查农牧民的受灾情况及缺粮情况。由于**村地处山地多丘陵,山坡地多,水浇地少,受灾十分严重,**村共有耕地9800余亩,灌区面积余亩,今年均遭受严重旱灾,其中5800余亩粮食及经济作物绝收。

2000余亩减产7-8成,只有2000余亩玉米用机井灌溉了一遍,减产也在6—7成左右,3万余亩草场没有成草,受灾的牲畜约4000余头只,受灾户554户,受灾人口2070人,缺粮户近450余户,1900余人,严重缺粮户10户,大部份农户因今年的土地投资较大,损失惨重,致使明年的春耕生产投入有很大的困难。

面对严峻旱情,工作队不等不靠,组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旱救灾斗争。

一是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工作队先后3次召开抗旱救灾紧急会议,及时研究对策,把抗旱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竭尽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二是针对苕帚苗子耐旱性较强,长势相对较好,不受籽粒成熟的限制的情况,组织群众早收早割,保持苕帚苗子的糖份,避免苕帚苗子因干旱枯死而严重减产,由于措施得力,全村的4000余亩苕帚苗子全部抢收完,使大部份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最低的保障。

三是注意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一方面,组织全村干部深入到群众去,战斗在抗旱第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注重引导群众情绪,及时发现、化解、处理各种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组织工作队及时查灾核灾。扶贫济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工作队了解到*村小学冬天无钱买煤和个别农户严重缺粮吃不饱的问题后,发动民警开展了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筹集捐款7000余元购买了煤、面粉等物品,为缺粮的10个农户每户送去了两袋面粉,为*村小学送去了十吨煤,使他们坚定了搞好生产自救的信心。

四是依托笤帚苗子市场,增加创收门路,弥补旱灾损失,*村是我县笤帚苗子集散地,有着赤峰市最大的笤帚苗子市场,今年笤帚苗子的产地普遍受灾,笤帚苗子紧俏,收购价一度涨至2.8元/斤,加之笤帚苗子产、加、销没有谈季,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商机,工作队与村适时提出了依托市场创收,以商补农的自救思路,鼓励村民利用*村笤帚苗子这个品牌优势,抓住笤帚苗子市场供不应求的机遇,搞好笤帚苗子的营销、加工,向市场要收成,以市场求发展,确保实现减产不减收的目标。

(二)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

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开端,为了帮助村干部理清思路,避免抗旱救灾的盲目性,工作队进驻的第一天起,用3天的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村的受灾和损失情况,认真找出这次灾害暴露出的基础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村完善了发展规划。以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找准了现在抗旱救灾的切入点,把握住了关健环节,统一了思想,使*村的救灾工作得已顺利进行。

为了帮助灾区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也为了让全体同志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在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扶贫济困献爱心”的活动,得到了全体同志的热烈响应,共捐款7000余元,用于救助灾民和助学。加深了警民鱼水情,加强了警民的血肉联系,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灾区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针对*村两委班子换届刚刚结束,班子成员缺乏了解和沟通,工作方法不成熟的实际,工作队组织了以“凝心聚力,建设新农村”为主题、以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党支部建设为内容、村两委班子,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参加的学习培训,并聘请了十三敖包镇党办主任讲课。通过培训,使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理清了工作思路,了解了工作的相关的制度,学习了工作方法,尽快进入了角色,积极投身于村级各项工作之中。

为了落实“突出抓班子建设,带好党员干部队伍”等任务,局党委认真研究,决定由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工作队员某某同志担任*村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采取半脱产的方式驻村,围绕大下乡工作方案规定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第一、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入户走访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学习好的典型引导群众,通过算帐对比的形式教育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笤帚苗子产业和增加抗旱投入的积极性。

第二、深入农户,了解农户生活中的困难,注重引导群众情绪,及时发现、化解、处理各种不稳定因素,对确有困难的村民,及时赈济,并帮助其生产自救、营销创收,确实解决灾民过冬的温饱问题,确保灾民过上一个欢乐和谐的春节。

第三、对农户再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详细统计春季春耕生产有困难的农户,掌握其基本情况,通过发动村民互帮互助,帮助其联系信贷等方式,使来年的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不致诒误农时。

三、对下一年工作建议。

第一、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工作队员对所联系的户包管理制度,落实了责任目标,具体负责帮生产、帮生活、帮结构调整、帮发展市场,确保增收目标的实现。避免干部大下乡工作与村级工作两层皮现象和“一头热”现象。

第二、充分发挥工作队员带头作用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笤帚苗子产业和舍饲畜牧业。鼓励村干部和农村经纪人先行发展,再通过他们带动周围的群众。

第三、通过技术、信息服务,推动笤帚苗子产业和舍饲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信息上的支持。加快笤帚苗子产业和舍饲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第四、结合农村建设,完善村发展规划。以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下乡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扶贫是减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下乡扶贫工作。

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在上级扶贫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扶贫助学活动。根据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自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摸底和家访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及其他的相关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安心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我校在扶贫助学上做了一些工作。

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的向特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召开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学校成立了扶贫助学领导小组,由孙莉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落实,通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特困生结成扶贫互助对子,同时教师在五个一系列活动中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学校党支部为贫困学生购买了一些日常的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在校期间的幸福和快乐。

学校在研究确定特困学生名单时,对上报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具体细致地调查。通过家访等形式如实地掌握了这些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另外,学校还根据他们特困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了不同金额的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实施全免;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实施部分减免。同时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及时了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吉林造纸集团老干部资助了2人,每人每年1000元;学校先后资助了特困学生18人,区妇联资助了2人另外每人每年定期资助200元。

在开展手拉手互助的活动中,在20xx年5月1日到来前夕,学校教师带着自发捐助钱所购买的大米、豆油等生活用品的,一起到三年一班韩雪同学家去家访,老师的情谊,使韩雪同学充分感到了集体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一年来,在学校的资助下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深知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将扶贫助学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加了县扶贫办组织的外出xx县、xx县xx村、xx市等地学习考察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受感触,受益非浅。

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亲身感受到了全国各地你追我赶,奋勇争先,[莲。

课件。

]致力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由得激发了自身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尽己之职尽己之能去带领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二是通过深入学习考察,座谈交流,走看听问相结合,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帮助多多,借鉴多多。对我个人而言,主要得到了以下启悟:

1、要搞好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内容就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产值,创造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把广大分散的农户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龙头企业带领导农民闯市场,使农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的降低了农民市场风险。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换,不断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此次学习考察所到的湖北京山县、陕西昭陵县、延安市等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都做出了了成效显著的工作,如京山县用十年时间培育发展香菇等食用菌产业;昭陵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延安着重发展红枣产业,这些产业都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而新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显然已落后于这些兄弟县市,还需进一步努力。

2、不搞农业产业化没有出路,农业产业化搞得不得法同样没出路,甚至可能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一是在进行一个农业产业的培育发展决策之初,一定要慎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想当然,认为别人能赚钱,我们肯定也行,否则很容易好心办坏事。像20xx年全县轰轰烈烈推广的黄姜产业,就是一起典型的没有因时制宜的事例,结果种植后市场行情一落千丈,让种植户血本无归;我的家乡几年前从福建引种种植了上百亩沙田柚,结果去年一场特大冰冻,冻死了大半的柚树,虽说这里有天灾的因素,但也是未能因地制宜的必然结果。京山县的食用菌产业能迅速做大,就在于他们有漫山遍野的杂木资源做基础,并充分进行了开发利用。二是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农民种出东西来,最担心的就怕卖不掉,你叫他自己找市场,他找不到,再怎么宣传发动,他也不动心。相反,有了龙头企业的存在,也就是告诉了他市场就在那里,他的种植积极性自然出来了。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也就被带活了。陕西大片大片的苹果林,不只是生长在厚厚的黄土地上,更是生长在像汇源果汁那样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基础上的。

3、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快捷的交通运输。此次外出,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在陕西,我都感受到了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宽阔的高速公路无尽的延伸着,通向四面八方。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加速了货物的流通,京山乡村早摘的鲜菇中午就能到达武汉人的餐桌上;陕西省的苹果、狗头枣一天内可发送到全国各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谈不上农业产业开发。早几年,我县维山乡的一户农民,种了一些草莓,采摘后运到县城来卖,结果在从乡到县短短二十多公里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草莓在车上被摇成了草莓酱,让农户血本无归。这几年,我县的公路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仍需继续努力,加快建设步伐,特别是村到乡路网建设和出县高速公路建设。

4、农业产业开发应和旅游开发有效结合。我县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梯田、宫、河漂流、森林公园都大有潜力可挖,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把当地特色产品推出去,让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以旅游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丰富旅游开发。如延安狗头枣系列产品的开发推销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5、要充分发扬延安精神,促进农业产业开发的开展。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努力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敢闯敢干,不断解放思想,用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去开创农业产业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毛泽东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主席把解决民生问题上升到保障革命取得成功的政治高度,指导着战争年代的革命先驱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为夺取全面胜利而艰苦奋斗,更指引着新一代共产党人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奋勇前行。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中央和上级力量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于是,推进好扶贫工作,最需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扶贫部署尊重群众、扶贫举措问计群众、扶贫实施依靠群众、扶贫成果惠及群众,充分汲取山区群众的不竭智慧,凝聚山区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让“政策、机遇”这股春风,吹绿贫困山区的致富树,借“产业、科技”这块新砖,铺通贫困山区的小康路。

规划部署要尊重群众意愿。“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越俎代庖、削足适履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扶贫开发始终是贫困地区群众自己的事业,贫困群众的所需所盼,群众自己最清楚。在确定项目前,重心下移接地气,深入拟安排项目村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筛选,积极征求群众发展愿望,发现、总结群众在艰苦环境中长期生产劳作积累的致富经验和创新成果,结合村情民意,科学合理地为群众选出最急需、最实用、最可行的项目,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家人,“掏心窝子”同想问题、共谋对策,探索出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的新法子、新路径。

措施决策要顺应群众期盼。不能一味听从行政命令怎么干,怎么发展还得由群众说了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坚持让群众参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将“参与”和“转变”理念贯穿于始终。政府“赋权于民”,由过去的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从操作者转变为辅助者,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经验阅历和视角层次等方面的不足,引导群众全面参与、自主决定发展项目并主动参与到实施扶贫项目中来。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才能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项目实施要发挥群众力量。“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实施好扶贫项目,要始终把贫困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力量,干部扑下身子“帮扶不包办”,群众跟上步子“肯干又能干”。通过政策引领、制度完善、目标制定、知识传授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认知境界,坚定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信念,教育贫困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最终凝聚起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推进扶贫向前发展。

共享成果要接受群众监督。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扶贫开发亦然。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开发的成果,扶贫开发才有效绩可言。同时,好的大政方针必须以谦虚谨慎的忧患意识为思想前提,用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保障。扶贫开发是国家的重点惠民政策,关联部门多、资金大、人员杂,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观念,以完善的项目公示公开、督查检查等机制,让群众进行监督,请群众参与管理,提高扶贫开发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才能把扶贫这台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群众真正受实惠。

实践证明,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只有把对党负责和为民尽责统一起来,把坚持大政方针和通达村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竭力珍惜民力,有效保障民生,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扶贫开发才能真正成为为民、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乡镇干部扶贫开发工作心得体会

这次省政协陈主席一行莅临我市调研指导,这既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关怀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力鞭策和鼓舞。现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将xx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在政策、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扶持,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以“治山水、强基础、兴科技、调结构”等措施相互配套的综合治理,使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于上世纪末提前一年整市基本解决温饱,完成了由饥贫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全市扶贫开发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设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寻求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点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以来,国家和省上共给xx安排扶贫专项资金7.22亿元,有35.43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底的90.2万人下降到54.7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1.38%,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对全国有关地区专题调研后认为,xx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形成了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xx市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成功的典型地区之一。

(一)整村推进促进了扶贫工作重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7941万元,在396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占重点村总数的40%,村均扶贫资金投资强度70万元,已有344个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项目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项目户形成了1项以上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2项以上种养业适用致富技术,并强化了集科技培训、计划生育等为主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同时,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效解决单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局限性,从开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76万元,先后实施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19个。项目实施区域按照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突出产业、完善机制、持续发展的原则,乡、村、社各级联动,准确定位,注重创新,不断加强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和监测管理,在群众参与、产业经营模式、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机修梯田、等级道路、优质马铃薯基地、设施种养业为相辅配套的综合开发模式,开发扶贫的聚集效应凸显,贫困农户增收环节更加完善,扶贫开发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来,我们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全力支持和服务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为新农村试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143万元,其中试点前落实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912万元,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相结合项目资金2440万元,天津对口帮扶资金250万元,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40万元,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安排实施的8个试点,于20底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按照省新农办和省扶贫办关于省级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确定陇西县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1万元,加大了对市级6个新农村试点乡镇尚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三)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运用市场思维,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围绕区域特色优势凸显的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近1.5亿元,贴息贷款4.8亿元,扶持壮大良种繁育实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培育营销主体,形成了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产加销协作紧密的产业开发机制,使产业扶贫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到20,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70多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3.4%,农民人均从特色优势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6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的70.25%。其中,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316.8万亩,总产量430万吨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50%,马铃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94%,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收入596元。xx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鲜薯销售基地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四)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紧紧围绕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一项大产业的总目标,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年,全市共输出城乡劳动力60.51万人,创劳务收入38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4%,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扶贫工作重点乡村每年培训输转技能性贫困劳动力1.3万人,年均创劳务收入6500多万元,户均劳务收入达到了5000元。20以来,按照由短期常识培训向中长期技能培训转变,由粗放的劳动力培训向精细的技术培训转变,由松散的输出就业向稳定的基地就业转变的“三个转变”思路,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层次,依托xx职专、xx卫校、临洮农校等16家具备职业教育资质的基地,加大了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共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7923名,已有3264个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了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

(五)社会帮扶形成全社会共抓扶贫开发的格局。xx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力帮助和支持。中央各定点帮扶单位全国妇联、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中央国家机关、天津市六县(区)以及全省31个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坚持在xx最贫困的乡村送技术、送物资、送资金、送信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加速了xx解决温饱的步伐,为xx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为xx帮办实事5635件,捐赠资金达8万元,物资折价10706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捐助资金14858万元,捐物折价6938万元;天津市六县(区)捐助资金3167万元,捐物折价2567万元;甘肃省省直及中央驻甘单位捐助资金万元,捐物折价1201万元。

(六)扶贫互助社建设创新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20以来,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们把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提高重点村发展能力,弥补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措施,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互助资金规范运行和使用监管新机制、新模式,重点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良好。目前,全市共在7县(区)的45个村开展扶贫互助社试点,其中中央试点10个,省级试点35个。截止目前,全市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47万元,其中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34.5万元,农户自愿入股158.3万元,其它资金54.2万元。加入互助社的农户已达4640户,占试点村总户数的45%,其中贫困户2780户,占试点村贫困户总数3435户的80.9%,共组建扶贫互助社259个,互助资金管理人员达158人。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探索了扶贫方式向“两轮驱动”转变的新方式。2009年初,漳县被确定为国家、省上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扶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大胆探索,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7.1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04%,高出监测贫困人口数12.4个百分点,其中,扶贫对象6.3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3.6%;低保对象4.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2%。在低保对象中,扶贫和低保交叉有3.9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1%;丧失劳动能力的有0.8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4%。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的各类信息数据已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县上已将3.4282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落实低保救助资金1823.21万元,人均月救助44.32元,剩余1.3418万人随今后的低保扩面逐步落实救助措施;已落实扶贫资金241万元,在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输转培训等开发项目中,对已识别的0.12万户0.54万个低收入扶贫对象落实了扶持措施,户均扶持强度达到了元以上。对尚未得到扶持的1.29万户5.81万个扶贫对象,县上正在依据年度项目扶持规划,逐步落实扶持措施。

认真总结、回顾新世纪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支持、领导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保障。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关键还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并且得到了省内外、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市上四大家领导都建立了联系县制度,四大家领导经常深入联系县指导、协调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前提。根据扶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省、市、县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措施和运行框架,使扶贫开发做到了有的放矢。按阶段要求和年度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扬“三苦精神”,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内在动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强毅力,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积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和方式,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焕发其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使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把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乡、重点村和贫困户。

——科学发展,走开发式扶贫道路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长期以来,xx结合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北部地区干旱多灾、南部地区高寒阴湿的市情特点,找准造成贫困的结症所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从“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的扶贫开发路子,到“梯田+水窖+科技=稳定解决温饱”的有效模式,再到可持续提升温饱水平的生态循环经济反贫困模式,使xx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找准了发展出路,加快了xx的扶贫开发进程。特别是凝练总结出的“三个遵循、三个顺应”的发展思路,成为xx返贫困事业向前推进的法宝。

——开拓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积极适应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总结推广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经验,探索到户资金股份化的有效方式,完善了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完善了社会帮扶机制。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xx市30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全市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受生态环境酷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贫困特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可以用以下四组数据说明:

第一组数据:根据国家贫困抽样监测,年底,全国有农村贫困人口4007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2%;甘肃省有农村贫困人口442.4万人,占甘肃省农村人口的21.3%,xx有农村贫困人口54.77万人,占xx农村人口的21.38%,xx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甘肃。同时,依据xx市七县区人均纯收入分档次数据分析,2008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国家贫困标准1196元)以下的农村人口有93.7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5.15%,较全国高出31.95个百分点,较甘肃省高出13.85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甘肃省为3050元,而xx只有2380元,比全国少2773元,比全省少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6.2%,占甘肃省平均水平的78%;全国比2008年增加392元,甘肃比年增加326元,xx仅增加244元。同时,xx市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均水平低472元。

第三组数据: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的2.9:1扩大到2009年3.33:1,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3.56:1扩大到2009年3.96:1,xx从3.9:1扩大到4.14:1,与全国和全省相比,xx市收入差距不仅持续拉大,而且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第四组数据: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3.9%,长期在第12位徘徊,人均生产总值3961元,仅占全省的30.8%;人均财政收入为172元,仅占全省人均的15.8%,列全省末位;工业非常薄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由此导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xx市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依然是全省和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依然是甘肃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09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xx时也指出:“历史上说的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就是xx等地方。这些年,xx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可喜的变化,但xx还有许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200元,还是全国最困难的地方”。

(二)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xx依然是中国西部干旱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雹洪、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酷劣,生产条件落后,是导致贫困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全市还有11个重点乡镇未通油路,440个重点村未通等级路,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56.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高达58.75%。特别是生活在北部极端干旱区和南部深山区、石山区、林缘地带的贫困群体,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人居环境恶化,发展再生产的要素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经济收入门路狭窄,贫困发生率超过40%,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

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致贫因素更趋复杂化、多元化。据统计,xx市因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返贫率在7%~32%之间。

三是低水平温饱掩盖了农村扶贫对象规模。由于低水平的温饱掩盖了绝对贫困的实际状况,导致农村低保覆盖面一直比较小。2008年底,农村低保面仅为3.94%,尽管2009年经过积极努力保障面扩大到12.73%,保障人数达到34.8万人,但仅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7.1%,还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大部分困难群众仍难以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

四是整村推进任务欠帐较大。在“十一五”规划之初,我市对1198个贫困村制定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截止目前已完成344个。按现有资金量,今后每年最多能安排50个整村推进项目,到,全市仅能完成944个整村推进,还有254个村(包括未列入国家扶持的贫困村)难以规划实施,急需纳入下一轮十年规划并安排实施。

基层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再加把劲就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让脱贫攻坚的“进度条”加载得越来越快,确保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如期兑现。

增强“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绷紧“思想弦”。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但从时间上来看,满打满算不足8个月,可以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读秒”的决战决胜时刻。这个时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攻坚形势,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强烈的紧迫感,狠抓各项攻坚任务。要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当前还有许多“硬骨头”摆在我们面前,形势十分逼人、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要展现出“读秒”的奋战姿态,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方式,以快马加鞭、百米冲刺的速度,与时间赛跑,紧锣密鼓推进脱贫攻坚。

增强“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把好“作风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之年,面对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再加上疫情影响,挑战巨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自觉克服松懈、厌战、过关思想,全力以赴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要坚决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大对党员干部关爱力度,切实为基层减负;要严肃惩治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现象;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真正沉下身子、耐下性子,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决胜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个堡垒。

增强“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打好“组合拳”。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进入决胜阶段更是要树牢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要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制定帮扶举措,狠抓政策落实,着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后半篇”文章方面精准施策,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要聚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在解决扶贫项目复工复产、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方面精准施策,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遭受的损失补回来;要聚焦补短板、查弱项,深入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把问题短板找准找实,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我们一定要转变作风不懈怠,咬定目标不放松,向着最后的胜利加速冲刺,让脱贫攻坚的“进度条”加载得越来越快。

基层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决战脱贫攻坚要保持“十足劲头”

行百里者半九十,愈近成功愈艰难。如今,为之奋斗多年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目标即将实现,这是激动人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时刻。越是接近目标,往往也是困难最大、风险最高、挑战最多的时候。我们必须继续付出努力,尤其是在最后攻坚拔寨阶段,要坚定“必胜之心”,挥出“移山之拳”,激发“斗士之勇”,全力打好这场主动仗、攻坚战。

坚定“必胜之心”,义无反顾不动摇。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原始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既为贫困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也是为扶贫干部撑腰鼓劲。回顾脱贫攻坚几年来,人财物资源大量注入,各种帮扶模式次第开花,利益联接机制持续完善,扶贫产业成了“摇钱树”,许多农民挑上了“金扁担”,尤其是近三年全国脱贫人口均超过了一千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让我们走好脱贫“最后半公里”信心百倍。同时,为了突破最后的贫困“堡垒”,全国集中了最优势的资源和兵力,立下了“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军令状,加大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目前攻坚克难进展顺利,查漏补缺成效明显,令决战的必胜之心更加坚定。

挥出“移山之拳”,小胜之后接续干。困难面前勇者胜,越是坚固的贫困“堡垒”,越需要刚硬的拳头和矢志不渝的愚公之志。面对一座座贫困“堡垒”,我们发扬“蚂蚁搬家”精神,已经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小胜,在这个即将胜利的“临界点”,最容易让人提前松劲、盲目乐观,以为“大功即将告成,只是时间问题”,心浮气躁、麻痹大意造成误判,在最后冲锋分心乏力,甚至遭遇失败而前功尽弃。越是到了最后关头,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沉稳心态,战力不减、人员不减,甚至加派人手到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群众斗志弱的地方去,把短板弱项再补一补,促使群众收入再升一升,发展潜力再挖一挖,高质量打好收官之战。

激发“斗士之勇”,冲锋破阵勇向前。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坐等而来,要靠不懈奋斗来创造。战胜贫困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也是为民排忧解难的现实需要。须知,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虽说不必流血牺牲,但要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家庭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激发脱贫斗志,却也不会轻轻松松,尤其是夺取“三区三州”战贫胜利,要求每名扶贫干部争当勇士,不被当地恶劣气候、沟深林密、生活艰辛等现状所吓住,敢于迎难而上,沉下心来梳理群众反映最迫切、制约发展最明显、影响脱贫最关键的问题,立即办、马上干,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全力破除群众自身“造血性障碍”,早日跟上全面小康的大部队。

医生下乡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病坚持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护理医院的各项建设。

_年很快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医生长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在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医生长的认可。较好的完成了2011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医生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医生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端正工作态度,“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我还很注意医生职业形象。

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不过肩、不浓妆艳、不穿高跟鞋、响底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积极参于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了知识,增强了意识。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能力。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医生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新的一年,新的环境下,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作为一名医生,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乡镇干部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20x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广泛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户)增收增智为目标,通过科技培训、对口援助、结对帮扶、典型示范、考核激励等有效方式,不断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动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各项目标任务要求落地生根,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一、广泛动员科技组织和专家投身脱贫攻坚。

紧紧围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千、万、十万”目标要求,今年在重点贫困县推动完善和新建500个以上农技协联合会、5000个以上农技协组织,广泛动员各类科技组织和5万名以上科技专家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实现科技服务在重点贫困县基本覆盖。

1.大力动员各类科技组织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大力推动各级学会、农技协(联合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站、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等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普活动,帮助对接市场等。大力推动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乡镇建立和完善乡镇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的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助力乡镇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增收脱贫。大力推动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立和完善农技协,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助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品牌。

2.大力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各级科协组织、学会、农技推广站,农技协(联合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通过结对帮扶、定点扶贫、对口援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组织发动科技工作者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科技服务。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积极性,确保每年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中国科协将会同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专家科技服务专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公开招投标、定向委托、志愿服务等方式,择优支持一批科技专家为贫困地区提供精准科技服务。

3.加大优质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推动把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纳入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统筹各类帮扶资源,加大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力度。加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技教育体系建设等科普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创新助力工程在贫困地区的实施力度,大力促进创新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和转移。大力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企业、项目、技术、人才、农技协组织等优质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实现精准对接。

二、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户)增智增收。

以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为主战场,围绕需求、精准对接、分类施策,今年努力实现科技助力帮扶5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智增收和稳定脱贫。

4.大力组织开展科技致富培训。围绕贫困地区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大力组织开展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培训,使每个接受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口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大力组织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扎住根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结合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发挥东西协作培训优势,大力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安全生产、公共知识、法律道德、城市生活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一批贫困群众到发达地区转移就业。

5.大力组织推广农村致富先进实用技术。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增产增收实际需求,大力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加大贫困地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开发、引进、集成和推广力度。大力组织推广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特色、加工等增收致富新技术、新品种。接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手臂,创新“互联网+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帮助增智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

6.大力加强科普服务有效供给。加大贫困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开展贫困地区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大力增加贫困家庭青少年参加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机会。围绕贫困地区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需求,大力组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作用,强力推动科普中国e站在贫困地区落地应用,大力开展科普信息精细分类和精准推送服务,努力推动科普中国服务覆盖全国10万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加大科普中国信息内容向贫困地区免费分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新闻媒体开设科普栏目,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普获得感。

三、扎实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和定点扶贫工作。

紧紧围绕中央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以新疆、西藏、环京津、山西吕梁等的贫困地区为重点,强化责任,加强协作,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地把中央交付的对口援疆援藏和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7.深入推动实施援疆科技增效工程。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新疆的科普全媒体传播平台、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驻村干部等作用,加大双语科普内容资源开发,大力推动科普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促进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在新疆各民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传播,提高抵御极端宗教和迷信思想侵蚀的能力。推动对口援疆省市科协、全国学会的工作力度,采用请过来、走进去等方式,组织专家到对口市州和县进行咨询、辅导和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受援方的基层科协干部到东中部发达省市培训学习。大力推动新疆农技协(联合会)的发展壮大,积极组织相关全国学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新疆建设成为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科技中心,促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

8.深入推动实施援藏科技增效工程。围绕中央确定的西藏工作总体要求,以实现到20x年西藏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的目标,细分人群编译汉藏双语的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免费精准配发到相应人群。加大西藏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广泛组织西藏青少年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等科技活动,为西藏青少年提供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和竞赛的机会。搭建藏汉双语科普传播平台,加强双语科普队伍建设,加大西藏特色双语科普作品开发创作,大力推动科普中国在西藏落地应用,支持科普中国e站落户到校园、乡村、社区、寺庙,积极推动西藏地区电视台开设科普栏目。推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西藏的实施,积极引导对口帮扶省市优质科技资源向西藏地区转移。推动全国学会和对口援藏科协有针对性地选派科技人才“组团式”赴藏开展工作。

9.大力组织实施环京津贫困地区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围绕中央关于产业扶贫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推动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围绕环京津贫困地区职业农民提升学历层次需求,取送教下乡、农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学历提升计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项目,组织环京津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及大学生村官等开展培训交流。大力开展返乡创业系列行动,支持贫困地区返乡人员创办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开展环京津贫困地区脱贫带头人培育和返乡创业人员技能培训,认定一批返乡创业园区、实训见习基地,通过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推介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创新全程服务。

四、推动建立完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为支点,全面构建完善组织领导、结对帮扶、对口援助、东西协作、定点扶贫、社会动员、评价激励等机制,确保今年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

10.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推动各级科协、农业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合成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督促本地区本部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估考核。指导推动农技协、农技协联合会等基层扶贫科技组织组建,强化能力建设,与贫困户、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精准对接。

11.建立完善协作帮扶机制。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村(户)与科技服务对接,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村(户)对科技服务的实际需求,精细分类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精心施策助力。按照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以及援疆援藏的总体要求,加大东部有帮扶任务的省市科协组织与西部接受帮扶的省区市科协组织进一步工作对接,完善东西部县(市、区)结对关系,细化帮扶举措。创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模式,强化互联网思维,探索采用众筹、众包、众扶等方式,以及“互联网+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等。

12.建立完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办法,从今年开始对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组织单位进行考核,对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进行评估,对年度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组织单位、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嘉奖。加大对“李保国式”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

帮扶干部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种茶靠“__”脱贫有“底气”

6月22日一大早,__县__镇__村的千亩茶山就热闹起来,建卡贫困户张正贵又哼着小调上山采茶了。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采茶场景,张正贵心想,只要有“__”这个“靠山”在,他家今年脱贫的“底气”更足了。

“__”并不小,现年38岁,是__省__市人,名叫__。不过,当他还是24岁时,就与当时极为贫困的__村“结缘”,动员村民开荒山种茶叶、办企业创品牌,让__村快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因此,“__”成了村民对他的爱称。

如今,“__”来__村14年了,已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小伙,思念故乡的情绪也越来越浓。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要在这个“第二故乡”大干一场。

这不,他最近摸索出一种“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扶贫模式,要帮__村张正贵等3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还要将这个扶贫模式推广至全镇乃至全县。

拗不过当地干群,“__”留在大山创业。

__村距离__县城20公里,与__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邻,幅员面积24.3平方公里,668户、2484人。因为地处偏远深山、交通环境恶劣、群众观念落后等原因,__村长年都带着顶特困村的帽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__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病残又无力搞生产,撂荒土地比比皆是。__村村主任秦显忠告诉记者:“那时,山里人想致富,找不到出路。可怎样能致富,又没有思路。”

__村的“转机”,就来自“__”。

__年,在__镇政府的大力邀请下,__随朋友从__省赶来考察投资项目。当时,__被__镇的贫困面貌震惊了:全镇11个村有一半属特困村,人均耕地不足6分地,人均年纯收入仅800元。

作为生意人,__打起了退堂鼓:到这样一个穷山恶水来投资?恐怕难以成就大事业!

可最终,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邀请及殷切期盼下,他同意到几个特困村走一走、看一看。

有了目标之后,__立即率团队翻山越岭,勘查气候、土壤、水质,检测当地茶叶内在品质等经过整整四个月时间的考察认证,他惊喜地发现,__村具备发展茶叶的绝佳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也属上乘。

跟着“__”种茶,贫困村摘了穷帽。

纵使__村有种茶的绝佳环境,但要把茶叶发展成支柱产业,并非易事。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村民们的亲切呼唤下,“__”开始在__村创业。

经过多方学习与取经__年,“__”投资600万元成立了__市__县__茶业有限公司。之后,又立马实施了“基地+农户”的“两步走”计划:一是将零散的1100多亩低产茶园流转过来,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打造成一个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一是将有头脑、有经验的茶农培育成大户,指导统一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

很快,为提高育苗基地的茶苗成活率,“__”组织科研人员发明出“茶苗黄土覆盖无性扦插法”;为指导茶农建设优质高产茶园,他专门聘请西南农大茶叶学院教授前来现场授课;为让茶农吃下发展茶叶的定心丸,他还在__镇建起了一个设备一流的加工厂,经过几年艰苦打拼,“__”改造后的千亩茶园基地,发出了新芽。

“不过,发展产业易,守住产业难。要有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多年来,“__”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及品牌培育工作,先后开发出21个绿茶品牌、3个红茶品种。其中,“__毛尖”茶不仅连续几年被评为市级名牌农产品,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2010年,__村茶叶亩产值超过4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跃至4251元,不少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跟着‘__’干,不愁不发财。”杨正友一家4口人,原是典型的贫困户。自从__年起,他跟着“__”种了4亩茶叶后,每年仅卖茶叶就有2万元收入。后来,他还应聘到“__”基地上班,每月工资还有1500元。如今,杨正友已盖起了砖瓦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和杨正友一样,跟随“__”种茶的农户越来越多,一度占到全村户数的九成。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户有5户,10亩以上的农户有76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摘茶工资和销售鲜茶,人均年增收达到2800元。后来,在“__”的影响下,__村还成立了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个茶叶大户又相继成立了茶叶公司,全村茶叶面积达到6000余亩。

__年,__村整村脱贫,成功摘掉“穷帽”。

几年来,“__”还到处充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至__年底,__的茶叶基地面积就有8.3万亩。__年,“__”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实现利税298万元,农民户均种茶专项收入达到2315元。

“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帮扶模式,“__”让贫困户有信心脱贫。

“__”在__村呆久了,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当然,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环境下,__村的34个贫困户,也成了他将要帮扶的“亲戚”。

可怎么帮呢?输血式扶贫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采取造血式扶贫,基于此,“__”又想出了一个“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的模式。他要求大户杨再应、杨昌明,要求贫困户龙友元、杨正保等进行合作,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及原料包收购等模式,让大家吃下了脱贫的“定心丸”。

龙友元就是在“大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下脱贫的。他家里有4口人和3亩茶园,但自从他老公在给被人建房子是时摔死后,她一人要承担家里的所有开支及抚养2个小孩上学,压力巨大。不过,当她被“__”安排与大户杨再应结对后,就免费给他提供有种子、肥料、技术。今年收入1.1万元脱贫有望。

“我们还将继续帮扶贫困户,达到富民强村、合作共赢的目的。”“__”透露,今年,他已经确定将全村有劳动能力的27户贫困户,纳入“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的重点帮扶名单。

贫困户张正贵家4口人,妻子患有严重脑部疾病,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全家就靠他一人外出务工挣钱。两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张正贵不幸成为残疾人,一家人顿时陷入贫困。“__”得知情况后,不仅上门动员张正贵发展茶叶种植,还为他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现在正是茶叶盛产期,我每天都可采35斤鲜叶,再卖到‘__’公司去!”最近,贫困户张正贵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种植的4.5亩茶叶长势喜人,预计可卖1.8万元。年底,张正贵仅凭茶叶一项,就可成功实现脱贫。

“__”带领村民种茶脱贫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__村,在洪安镇、海洋乡到处都有他帮扶的身影。在他基地聘请的40个员工中,就有16名是贫困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