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乘法教案范文(23篇)

时间:2023-12-14 17:39:49 作者:影墨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请大家花些时间阅读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分数乘法教案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 的 和 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是整个操场 1的 , 是整个操场1的 。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课时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乘法的教案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1、练习一.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p6.思考题。

p5.2、4

乘法的教案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利用知识的关联探究总结算法教具多媒体

1、谈话:同学们去过三峡吗?在假期里,老师去三峡旅游了,见到了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还带回来一段录像呢!想不想看看?[放录像](出示信息窗1)

2、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2:10台发电机组又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20xx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粘贴在黑板上。

解决问题一: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独立列式估算。

58.66=

交流:58.660,606=360。

2、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种不同的形式都用到了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2)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3)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方法,加深记忆: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6,再将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351.6。

(4)多媒体出示练习:2.475= 2.4532=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多媒体出示。

1、独立解决其他问题,简单交流。

2、解决问题二: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1)独立计算交流方法。

(2)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3、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小数乘整数算理及计算方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熟练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为后续的小数乘小数做好准备。

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2.多媒体出示我帮妈妈算一算。(课本4页第6题)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调查了解电费的单价及各自家庭的用电数量,计算各自家庭的电费,并结合实际谈一谈怎样节约用电。

《乘法》教案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教学要求:。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单元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作业。

计算:

245×23136×4678×312。

216×6754×324618×23。

第二课时练习课(1单元2)。

教学要求:。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

“想想做做”9。

乘法的教案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和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写出乘法算式,并体验乘法更简便。

4、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3=122+2+2+2+2+2=124+4+4+4+4=20。

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题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像这样有相同加数的'加法,我们把它叫做“求相同加数的和”,板书:求相同加数的和。

1、看一看。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情景图。

引导学生们观察小朋友都在做什么?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有的摆了3座小房子。有的摆了2颗星星。有的摆了10个三角形。有的摆了4棵小松树。)。

2、找一找。

板书:6个33+3+3+3+3+3。

3、猜一猜。

8个3怎样写?80个3怎样写?

4、说一说。

介绍乘号及写法。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一样,都有一个运算符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讲解:求6个3的和可以列乘法式。

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

或:3×6=18,读作:3乘6等于18。

乘号。

小学乘法教案

在教学2~5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多次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对于计算几个几的方法、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以及在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考虑到这一点,教材给学生留出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根据场景图中的问题填表,还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大部分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吸引力。

想想做做的安排侧重于把记口诀与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记中用,在用中记。同时,针对一些记忆难度较大的口诀,适当增加这些口诀的练习机会,以便于学生突破难点,加强记忆。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探索,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瞧,小房子上面有些什么?(电脑显示小房子上面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读一读。

提问:你能帮小动物们找一找他们的家各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显示在算式和口诀之间画线连结)

讲述: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一玩。

1.教学例题。

(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谈话:来到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想玩木马转转车吗?

提问:一次可以坐几人?(6人)

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人?3次、4次、5次、6次呢?

怎样知道2次、3次6次各坐多少人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集体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填写表格。

找一人上黑板填,其余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12人6次可以坐36人)

1次可以坐6人,就是几个6人呢?2次呢6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求几个6是多少会写乘法算式吗?口诀会编吗?

找一人上黑板写一写,编一编,其余小朋友把书上算式、口诀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写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

2.记忆口诀。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口诀读一读,记一记。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每一句口诀)

你认为哪一句口诀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想怎样记住它?

3.教学想一想的内容。

提问:刚才你们编了几句口诀,这些口诀能算哪些乘法题?

下面这些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62 65 61 63 64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今天小朋友们真棒,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来一个背口诀比赛,看谁背得好。

在小组内背,互相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一起做题,写口诀。做完后提问:看看每个大象身上的题目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

(1)6个2相加是多少?

(2)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一起做题后,一人汇报,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辣椒、西红柿听了小朋友们解答的问题非常满意,茄子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

出示第5题图,瞧,茄子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看出搭1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小木块吗?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回答后,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6.游戏摸一摸,说一说。(袋子里有口诀、算式、数字卡片)

交代方法:每人从袋子里摸一张卡片,如摸到算式就说出口诀,摸到口诀就说算式,摸到数字就说出算式或者口诀。

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问题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这节教学设计有以下两个特色:

1.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历了几次编口诀的过程,所以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充分地让学生观察、想像、交流、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编口诀,让学生记口诀,让学生用口诀。十分注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2.这节课的设计既实在又灵活。整个设计依据教材安排了6次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反复练习乘法口诀,而且要求学生能记的要记,能背的要背,并体现了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其次,教师最后设计了一个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这个游戏虽简单,但它既训练了学生灵活地说出乘法口诀,并把算式、乘法口诀和得数紧密地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小学乘法教案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多媒体课件

1、旧知复习: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下列哪些算式用了乘法交换律。

27+34=34+27 15×13=13×15

24×48=12×96 16×20=4×4×20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4×25=100(人) 25×4=100(人)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分数乘法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复习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习: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笔算乘法教案

1、要求学生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本节内容在课本的第三单元第二节安排的,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之后教学。为后面的因数中间有零和因数末尾有零教学做好铺垫。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学生对计算题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计算时很粗心,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3.学生认知障碍点:进位时口算错误;书写不规范,影响相加时的结果。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师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书写。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说出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改动情境图,引入新课。

1、让学生尝试计算245×12。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3、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引出算理,并同时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情境图中剩下的两个问题)

1、改错题。(强调难点)

2、看谁是我班的神算手。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乘法的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同学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

2.培养同学观察、笼统概括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鼓励同学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实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口算。

ab。

(2+8)×52×5+8×5。

(2+10)×32×3+10×3。

(9+11)×69×6+11×6。

(12+18)×512×5+12×5。

(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同学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同学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

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

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

(1)同学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64×2+26×2。

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1)同学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同学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尝试讨论: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

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些算式又有什么一起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和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

2、验证发现:

在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同学用计算的`方法验证)。

(2)同学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同学的算式,并问同学是如何验证的?

(4)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一起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

3、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同学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身写的公式。

四、反馈调节:

1、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

2、现在我们把书翻到p55第1题,这些等式不完整,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先请同学读题目要求。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72×(30+6)=。

同学自身考虑,填写,校对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2、书p55的第二题:在作业纸上出现。

先请同学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身是怎么判断的?

(64+36)×864×8+36×8。

(28+32)×728×7+32。

15×39+45×39(15+45)×39。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5×(17+3)25×17+25×3。

再请同学在四组得数相等的算式中各选做一题,比比谁算得快。

同学选题计算。

交流都是选得什么题目?为什么选它们?(因为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该怎样简算,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3、解决实际问题:

(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

让同学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2)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

让同学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3)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

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第83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4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45-45

说说45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45(1-)

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

(6):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

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

先说说题中两个分数的含义,再列式解答。

四、全课,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6、做练习十六的第2、4题。

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第84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5—9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4+24,说说24的含义,独立解答。

(5)(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1+),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

(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

先让学生适当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相应的问题。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6、7题。

分数乘法教案

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同学间的广泛交流,在对比、择优、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一、设疑激趣:

1.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3.出示:(课件1)

这道题目又该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学生交流、质疑: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a.++===(块)

方法b.3=++====(块)

2.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3.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4.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5.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这些质疑活动应该由学生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质疑、答疑)

四、归纳、概括:

1.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巩固意义:

(1)看图写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出示图片1、图片2、图片3)

(2)改写算式:

+++=()()

+++++++=()()

(3)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2.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说一说,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以8为例来说明)

(2)应用题:

(3)对比练习:

a.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b.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3.发展提高:

(1)出示(课件1):说说怎样想?

(2)出示(课件2):说说怎样想?

分数乘法教案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时,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2.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本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了多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体验、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彩色纸剪贴画长方形纸条。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

(2)12个1.5是多少?(1.5×12)。

4.提出问题。

师: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问题,不仅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1个。

占整张纸条的,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法教案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 和 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法教案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授课课时:11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2、3页。

授课时间:1.2

教学目标:

2.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分数乘法教案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分数乘法教案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23+2/5

68-54

1/2(3/6-1/4)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1 1-5/2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米,宽 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分数乘法教案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33/72/54/97/10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1/2的3/4和4/5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3/43/8 ,2/44/54/10=2/5

是整个操场1的3/8,2/

5是整个操场1的2/5。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3×==3×====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课件。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也可以列成 ×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出示课件)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1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2=2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14×12(板书:算式)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2)探究算法

1、借助点子图探究口算方法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写出算式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汇报展示

2、探究笔算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b、十位上的1乘24得出的积,该怎么写?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0乘个位上的4,表示10个4,就是40,把4写在十位上;10乘十位上的2,表示10个20,就是200,把2写在百位上)

3、让学生从竖式中找寻口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见练习纸)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