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实用14篇)

时间:2023-12-08 21:32:12 作者:雨中梧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和指南,为教师提供可靠的教学支持。这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掌握算法。

2.体会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8+4=9+9=26+4=14+5=。

7+8=50+13=9+6+1=5+7+1=。

2.笔算。42+56=。

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小精灵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小棒摆一摆。

(1)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摆小棒。

(2)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汇报。

指名汇报:先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满了10根小棒要捆成一捆,剩下2根。再把3捆和3捆合起来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7捆多2根就是72根。(多指几名同学边说边摆)。

2.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写出来,你会吗?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7加5得几?该怎样写?十位上又是几加几?(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达成统一认识:先算个位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再算十位3加3得6,再加进1得7。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突出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1捆的过程,理解进位的道理,图形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笔算的对位和算理。要求不仅能“做”,并且能说出“想”的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应用。

3.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同桌复述计算过程。

4.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小结: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5.设疑:要是从十位加起,你觉得计算有没有更方便?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提问:下面的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道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注重让学生指出错误在哪里,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3.完成练习二第6题。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先判断个位相加有没有“满十”,再判断十位需要不需要进1。

4.脑筋加油站。

2()47()236。

+69+()9+28+()9。

9486605()。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纠错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笔算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出错。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1、采用小组和合作学习方式,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口算卡、投影片。

谈话、讲授、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3、想想做做3。

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

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

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准备120个油壶够吗?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

二:探究新知。

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

二(1)班35名学生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

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

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

(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

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

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真棒!谁会列式?

生:35+32=。

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

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前后排队法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数位要对齐。

师:非常好!其实前后排队法真正的名字叫竖式法。你还记得竖式应该怎么列吗?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来35+32的竖式。(教师巡视,找4人到黑板列)。

师:刚才大家都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了竖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小朋友列的对不对?

师:四个小朋友两个人列对了,还有两个人数位没对齐,问题比较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列竖式解题。

(1)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十位个位。

(2)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35。

32。

(3)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4)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7。

生:37+34=。

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计算呀!个位相加得11应该怎么处理呀!

生:不知道。

生:我们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第二种和第三种哪一种安排合适吗?

生:想!

师:记得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上车。

老师给小朋友们提示一下,遇到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时就说明安排是不合理的。现在四个人一组,开始挑战。看哪一组能够最先把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安排好,老师会加分。

(8分钟后)。

师:同学们算出来哪种是合适的吗?我来请几组的代表来发言。

生1:第三种合适。

生2:第三种合适。

生3:第三种合适。

师:你们和他们算得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第三种是否是合适的。

第二种:一班和三班。

十位个位。

35。

+37。

个位相加得12大于10,安排不合理。

第三种:一班和四班。

十位个位。

35。

+34。

69。

6970。

二班和三班。

十位个位。

32。

+37。

69。

6970。

刚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但是,老师刚才在底下转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同学们现在请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来计算54+34。

按(1)放慢速度,看清数字。

(2)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3)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4)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5)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回头在检查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课堂练习。

1、13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二题,要求列竖式,注意书写的格式。

四、巩固提高。

玩具飞机玩具汽车火箭轮船。

23元12元17元30元。

(1)、小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红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五、课后作业。

让家长出10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题。要求用竖式的标准格式计算,不能出现计算错误,漏写答案。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复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二、巩固练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四、我的收获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具体位置:方向、距离。

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探究、交流、引导。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一、谈话导入。

大家来看这是什么?(拿起学生的书,指向书的边),再看看这个,(再拿起学生的本、格尺,指向桌边等)。这些都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铅笔盒的边、门、窗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三个图。

2、你能像书上那样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着画。

3、观察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分别叫什么名?

4、这三种线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如何读。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7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7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

五、小结。

今天学到什么?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线,再通过书上的情境图使学生提高认识,抽象出数学知识。虽然比较平淡,但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是对于直线在生活中没有找到实例,所以在此处教学时总有种英雄气短的感觉。

一、教学内容。

平移和平行(教材18~20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2、会画平行线。

四、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的认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线。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个面上的二条线段,通过观察得出这二条线段不相交,从而得到平行线段。

(二)探究新知。

线段有平行的特点,那射线有这个特点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得出平行射线。

那么有平行直线吗?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

我们知道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经常不说平行线段、平行射线、平行直线,统称为平行线。

(三)再次感受平行线。

1、观察书上的看一看寻找平行线。

做试一试(1)、(2)在书上找到平行线,并用笔画出来。

2、折一折。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画一画。

你能画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一画平行线。

教师讲解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学生再次尝试,各别辅导不会的学生。

(三)小结。

反思:

本节课前边进行的很顺利,到了画平行线时,出现了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几遍,可是学生就是不会,三角板和直尺怎么也转不明白,自己对此处预设的也不到位,今后要加强动手操作的预设。

教学内容:

教材21~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二条直线,大家观察一下这二条直线,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什么发现!

请大家将它们分别延长,你会发现,全都会相交于一点,即使没有相交的,如果本足够大,你想想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肯定这个事实。爱思考的同学也许会提问:老师我画的是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教师要给予肯定,你真是爱思考呀,确实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条直线如果不平行的话,一定相交于一点。

二、垂直。

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线,在教室内找到垂直的线,(如房子一角,桌子边,文具盒及书本等)。

教师给出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再次寻找垂直线。

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真的垂直呢?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判定。

让学生通过折线再次来感受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然后教学画法。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七、小结。

反思:

有了前节课的教学,本节课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学生接受的也比较好。尤其是课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争论。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五、小结:

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

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三、小结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做课本97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题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做课本97页的第8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互相订正。

4、做98页的第13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视。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

1.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师: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学生做,指名汇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下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课找同学汇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