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统活动方案设计(专业22篇)

时间:2023-12-27 01:02:21 作者:梦幻泡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流程和创意的元素。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创意。

年中秋节传统活动方案

20__年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团圆和谐的节日气氛,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积极挖掘中秋节文化和精神内涵,创新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节日民俗、经典诵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营造文明祥和、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为持续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内容。

(一)组织开展中秋节日民俗和文体娱乐活动。各学校要深入挖掘中秋文化内涵,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中秋神话传说讲述、中秋赏月等形式多样的节日民俗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也可结合道德讲堂活动,让师生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并亲身体验中秋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组织开展节日志愿服务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类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开展“送温暖”、敬老助残爱幼志愿服务等活动,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一起过中秋、吃月饼,大力营造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组织参与“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网上活动。数字青少年宫将推出“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专题网页,各学校要广泛组织未成年人踊跃参与,积极传播网络文明,传递节日温情,扎实推进“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网上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活动要求。

(一)严密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把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作为传播文明的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凝聚力量的载体,周密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活动开展,确保活动开展既形成声势又富有成效。

(二)大力宣传。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栏、广播站、网站等各种宣传阵地,宣传中秋节日文化,及时报道开展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情况和广大师生的过节感受,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反馈。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要对“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进展、成效以及经验做法进行认真总结,及时收集、整理、上报活动方案、图片、录像等资料,活动动态可随时上报至德育在线。

中秋节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四、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第一。

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中班中秋节活动方案设计

主题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各色彩纸若干,作画工具。

2.收集各种月饼盒子布置活动室。

活动安排: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二、制作纸灯笼。

(一)、导入活动。

师:为了迎接中秋节我们做一些灯笼来装扮教室吧。

(二)、讲解示范:

1.提问:你看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告诉幼儿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彩纸。

3.请个别幼儿在纸上大胆作画。画前先请他说说准备画什么样的灯笼,老师提醒幼儿要把图案画大,以便让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灯笼。

4.老师示范剪流苏。

先将一个小正方形纸折一个细长条,打开后,用剪刀从下往上剪流苏。直至剪到刚才的折线处。

5.将剪下的流苏和幼儿讨论后,贴在刚才画好的灯笼的下方中间处。

(三)、幼儿操作:

重点:老师提醒幼儿要将图案画在纸的中间,并且画大。

难点:流苏尽量剪细。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儿将自己做的灯笼悬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线上。然后相互介绍和欣赏。

中秋节活动方案设计

9月26日(星期六)——9月27日(中秋)。

二、活动地点。

饭店、酒店、餐饮。

三、活动主题。

月满中秋夜,天涯共此时。

四、活动目的。

3.改变消费者认知,形成良性认识;。

4.培养潜在消费者,加深目标消费群对饭店、酒店、餐饮的了解;。

5、周年庆典意图让人们加深对饭店、酒店、餐饮的认识,接受并愿意到饭店、酒店、餐饮来消费,而中秋则是让大众亲身体验饭店、酒店、餐饮的特色与服务,同喜同乐,进而直接提高利润。

五、活动分析。

(一)饭店、酒店、餐饮自身分析。

1、饭店、酒店、餐饮的消费对象属中、高档阶级,他们一般都有良好的文化背景或经济背景,与饭店、酒店、餐饮浓厚的文化气氛相契合。

2、饭店、酒店、餐饮菜肴主要以中式菜为主,不存在口味差异的问题,但是美食当前,圣人也会流涎的。也是其他商家缺少的。

(二)竞争对手威胁分析。

饭店、酒店、餐饮地处中山路与九一路交界处,属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同一地段、同类经营的场所有“老树咖啡”和“我家咖啡”,而这两家无论从装修格调还是经营风格来讲,都比较西式化,现代感较强,店面招牌较突出,易吸引路人视线。其菜肴也主要以西餐、商务套餐为主,消费水平属中高档,比较适合时尚一族的消费心理。

纯子柔情,也是饭店、酒店、餐饮的一大竞争对手。因而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办一次有声有色的活动,从而一举成名。

另外,在中秋时,几乎所有的酒楼餐馆都会或多或少地举办促销宣传活动。

活动概念关系连结。

从周年庆典开始至中秋佳节。

以美食节作为连结。

从而使本次活动在减少宣传费用的同时。

促进消费。

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户外布置。

布置宗旨:隆重、喜庆气氛与饭店、酒店、餐饮的文化特色相结合。

外景布置:

拱门或汽摸模1个:上扎小气球200个,拱门祝贺语单面。摆放一个礼拜。

条幅8条。

花篮20个:摆于门口。

每个窗户设置一幅对联,其内容须与“中秋”或“周年庆典”有关。另外,每条对联上方有盏灯笼。

霓红灯的.悬挂:与悬挂对联相冲突,故只能两者选一。

活动时间:__年9月6日——__年9月10日。

目的:不仅可以让消费者花少钱吃百样菜,还可以使消费者知道餐厅的特色。促进该餐厅的消费(增加人气),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利润)。

要求:要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美其名曰“享受”也。

活动形式。

1、自助餐、点餐、新菜、特价菜等。

2、打折消费。

3、赠送优惠券:凡消费满100元以上的消费者均能获得优惠券。

4、免费赠送饭菜:凡消费满200元以上的消费者均能获得一份免费的特色菜。

中秋佳节——对酒当歌赏月。

念人生之多少良辰美景。

莫过于此。

地址:饭店、酒店、餐饮临街空地建行门前。

场地布置。

搭建一个临时舞台。

背景布幔一个。

进口音响一套。

舞台地板上小灯笼16盏。

其他背景灯光。

活动创意:

1、现场猜谜活动:在活动现场悬挂有谜语的五彩灯(红灯)笼。凡中者皆能获得10元的消费优惠券。塑造中秋的气氛和饭店、酒店、餐饮的江南文化内涵。专设一个谜底台。

2、演艺活动策划:

(1)有奖征答问题:关于饭店、酒店、餐饮的发展史等问题。

(2)载歌载舞:觅歌舞团演出,另外,主持1-2名。

(3)穿插一些让观众参加的《中秋赞歌》:邀请台下一起参加,凡唱的歌都带有“月”字或是咏“秋”的。最少二句,无需整首演唱,歌曲不能重复,唱出最多首和唱功最好者,均有奖励(100元或50元消费券)。

(4)拉啤酒商做冠名赞助,从而减少费用的开支,进而促进利润的增加。

(5)饭店、酒店、餐饮特制月饼大派送:由老板、员工及嘉宾共同举行切饼仪式,统一送至顾客手中。

广告宣传传策略。

一箭双雕。

即通过一次广告。

宣传周年庆典和中秋促销活动。

在信息达到大众的时候。

减少广告费用。

简易描述:

二、媒体的选择:

以《闽西日报》、dm单为主,海报等其他为辅。

三、广告宣传口号:

天天饭店、酒店、餐饮,年年中秋夜。

天天:数词,代指9月6日——11日。

正好从饭店、酒店、餐饮周年庆典到中秋夜。

符合逻辑性。

四、宣传内容:

1、周年庆典的活动内容。

2、美食节优惠信息。

3、中秋晚会与其他信息。

五、注意:

1、时间性:9月27日一期《闽西日报》。dm单除了活动期间发放外,还可以在5日前发放。

2、宣传内容的新颖性和完整性。

费用预算。

媒介费用10000元。

户外布置2000元。

现场布置3000元。

其他宣传5000元。

总计:20000元整。

中秋节传统活动有哪些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地方庆贺中秋,中秋节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并非自古有之。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传统活动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中的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食田螺。

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饮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将至,祭月,赏月,拜月,缺一不可。据礼记记载,拜祭月神之时,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还要设立香案。而月饼和西瓜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并且要将月亮神摆在太阳的方向,全家人按照顺序祭拜月亮。并且团圆月饼一定要大小均匀。早在宋代之时,中秋赏月的风气已经盛行开来。直至今天中秋之时,一家人欢聚一堂,欣赏圆月,是必不可少的风俗文化。在湖广地区,还存在着中秋之时,用竹条扎各式各样的灯笼。绑于露台之上,高高悬挂。与灯笼相关的习俗还有猜灯谜这一项活动在中秋月圆之夜也颇为盛行。

一:嫦娥奔月的后果。

嫦娥奔月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在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二:古代的祭月风俗。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三: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

中秋之夜,月圆人圆,你知道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我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秋节传统活动方案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

2、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兴趣。

(1)欣赏教师操作教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

2、在图片的提示下,学念诗歌。

(1)再次欣赏教师朗诵并轻声跟念。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朗诵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幼儿学习过秧歌舞。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1)再次欣赏歌曲。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动作。

(2)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

年中秋节传统活动方案

一、活动结构。

1、活动主题:浓情中秋节,月亮。

3、活动场所:__花园中庭(暂定)。

4、参与者:所有业主。

5、活动形式:。

舞台区: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舞台,在游乐场开幕式上使用。

游戏区:设置各种互动游戏(共x个)。

兑奖区:随时为游戏参与人员兑换奖品;。

二、活动流程。

1、开幕式:简单的仪式祝福业主节日快乐,表达房地产公司的慰问。

2、主持人宣布大家可以在工厂内玩耍和注意事项。

三、游戏的具体细节。

1、干坤转移:2分钟内,用竹筷夹住距离2.5米的另一个盘子。在游戏过程中,如果玻璃珠掉下来,必须在捡回原来的地方后继续。2分钟夹到5个珠,可得奖票1张;(同时设置两组进行游戏)。

道具:玻璃珠50颗、筷子5双、盘子10只、秒表1只、2把椅子;组织人员:2人。

道具:罐装可乐10瓶,篮球1个,粉笔1支、2把椅子;组织人员:2人。

道具:杯子13个、乒乓球两个、2把椅子;。

组织者:两个人。

4、弹跳:参加者画的。

道具:1支粉笔、1个毽子、1个秒表;。

组织人员:2。

道具:焟烛50根、粉笔1支、高桌1张、2把椅子、打火机若干;。

组织人员:2。

道具:空啤酒瓶5个、筷子若干、2把椅子。

组织人员:2人。

道具:人物头像2张、白板磁吸10个、布2块、椅子2把;。

组织人员:2人。

中班中秋节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制作材料的准备,表演节目的准备。

活动形式:

全园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

介绍节日-园长致辞-欣赏故事-制作月饼-师生节目表演-亲子分享月饼。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园长致辞。

(三)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制作月饼。

2、老师示范做月饼。

3、幼儿动手做月饼。

师生表演:

学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中班中秋节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

1、了解中秋节的故事。

2、记住中秋节在那一天,并在这一天说一声“中秋快乐”。

3、体会过中秋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嫦娥、月亮、月饼、后羿等图片。

活动重难点:了解故事并说出中秋节快乐。

活动过程:

一,月饼导入。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呀?月饼!月饼一般什么时候吃?中秋节!为什么呀?

二,进入故事。

那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吧。

三,让小朋友记住故事。

四,学会中秋快乐。

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中秋节这一天是什么时候吗?恩,八月十五。还有两天啦。在这一天,我们要记得对家长说一声“中秋快乐!”

五,聊一聊自己中秋要做什么。

那么,小朋友们对即将到来的中秋有什么计划呢?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年中秋节传统活动方案

为庆祝中秋节的到来,__幼儿园将举办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活动,这一直是各位教师和学生们期待的活动,本年度的活动将会更加精彩。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二、活动准备。

1.各色彩纸若干,作画工具。

2.收集各种月饼盒子布置活动室。

三、活动安排。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你们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吗?

(一)导入活动。

师:为了迎接中秋节我们做一些灯笼来装扮教室吧。

(二)讲解示范。

1.提问:你看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告诉幼儿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彩纸。

3.请个别幼儿在纸上大胆作画。画前先请他说说准备画什么样的灯笼,老师提醒幼儿要把图案画大,以便让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灯笼。

4.老师示范剪流苏。先将一个小正方形纸折一个细长条,打开后,用剪刀从下往上剪流苏。直至剪到刚才的折线处。

5.将剪下的流苏和幼儿讨论后,贴在刚才画好的灯笼的下方中间处。

(三)幼儿操作。

重点:老师提醒幼儿要将图案画在纸的中间,并且画大。

难点:流苏尽量剪细。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儿将自己做的灯笼悬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线上。然后相互介绍和欣赏。

中秋节传统活动策划

一年一度的促销大好机会“中秋节”即将到来,因此,能否搞好本次活动,对是否能达到整年度的销售目标等都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中秋佳节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流量、提升人气、扩大店铺的销售额,势必提高企业知名度。

以下为本次活动的策划方案,以供参考:

相聚“金”秋。

“金”喜不断“金”彩连连。

消费者。

第一重;消费有“礼”

操作说明。

钥匙扣由店里根据预期销售定做,每个成本控制到两元。

钥匙扣上最好要有品牌。

满足条件的客户凭商品保证单到礼品发放处领取,领取后在保证单上盖章。

第二重;团团圆圆。

时间中秋当天。

地点中金店内。

协办某某影楼(柯达)。

操作说明。

现场布景,营造中秋气氛,或布置现代的团圆喜庆的场景。

把店里的品牌融入,以后看到照片就可以想到中金。

第三重;梦圆“十分”大抢购。

限时抢购,抢购时间为十分钟,在抢购时间里,首饰金每克优惠两元,以款台结算时间为准,当店里特定音乐响起时,即是抢购开始,助您梦想成真!

操作说明。

事先不告知具体抢购时间,保证现场秩序。

设立抢购专区,并公示。

金条类商品不参与此活动。

第四重;顺手牵“羊”

方案1。

操作说明。

1,外场布置。

2,内场布置。

设立中秋节特色专柜,例如金月饼等,设立引导牌,采取多种方式陈列,给人以丰富感。

在收银台处摆放商品礼盒及精美包装纸(服务礼品客户)。

3,宣传。

在led显示屏上加入金秋活动内容。

在店头滚动屏处,循环播放活动详情。

邀约新老会员,传达金秋活动。

在活动前期的销售中,营业员广泛宣传金秋活动。

针对本次活动制作专属的宣传单页。

安排员工晚间在人流多的广场派单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本次活动提前通过报刊或广播预热市场。

火车站旁边楼盘的策划。

媒体宣传内容。

金秋特色商品上市(金月饼,中秋金邮票等)起销。

本次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钥匙扣待定。

全家福照相7寸每张7元。

灯笼5个待定。

对联一对待定。

活动宣传x展架一对70元(不要展架一对30)。

活动宣传单页待定。

报刊或广播待定。

中秋节传统活动策划中秋节传统活动英语介绍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最开始的时候,月饼是在家庭里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里就记载着做月饼的方法。到了近代,开始有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也变得越来越精细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比方说“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团圆,用月饼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些都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心愿。除此之外,月饼还被当成礼品用来送赠亲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第一:唐高祖与“祝捷饼”

月饼传说较流行的观点是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第二: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第三:吃月饼与“杀鞑子”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了奴化汉人,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古人。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鞑子知道。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第四:嫦娥奔月与“不老药”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跟后羿学习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于是前去偷窃。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第一,喝酒代表丰收了,才有足够的粮食来酿酒。

第二,喝雄黄酒,杀百毒、辟百邪,预祝人们平安团圆,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虽然雄黄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对身体有益的。

第三,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把粽子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中秋节传统活动策划中秋节传统活动英语介绍

1、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传统活动,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3、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4、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01中秋忌果饼不圆。

中秋也被称为“团圆节”,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月饼也被叫做“团圆饼”。在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都期盼家人可以团聚在一起,联络感情,分享快乐和美好。

所以,在过去,老祖宗认为,中秋祭月拜月时,所摆供的月饼必须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月饼不圆,显得不吉利,有分开的意思。

此外,月饼用来供奉月神,也理应该是用圆圆的月饼,象征月亮的皎洁圆满。

除此之外,所摆供的瓜果,也应该是圆的,即便是将瓜果切开,也应该将其切成月牙瓣的莲花状,以此表达团圆美好的意愿。

02祭月不放梨。

“中秋明月分外圆,千家万户共团圆”,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每到中秋节,游子归家与亲人们团圆,亲朋齐聚共赏月。“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祭月,水果供品自然少不了。不过,也并不是什么水果都适合摆供,这其中有不少的讲究。其中,最忌讳的是供梨。

因为“梨”和“离”同音,有分离、离开的意思。中秋节是团圆喜庆的节日,放梨乃团圆节之大忌。

03中秋忌“男拜月”

古人有两种显著的信仰,一个是天地神灵崇拜,一个是祖先信仰。中秋节祭月,源于人类对上古天象的崇拜。在中秋节这一天晚上,人们在自家的门前庭院里,摆设月饼、瓜果等供品祭拜月亮,其在对月神表达崇拜信仰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不过,古代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讲究。

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尤其是在古代,男女性别差别有着非常显著的界限。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人们都会有意避开“男女之嫌”。受此观念影响,古人认为,祭祀也应该有区别,以免亵渎了神灵。

而在古代,民间传说的月亮是阴的,太阳是阳的。月神代表女性,且在传说中,嫦娥就是天上的月神。为此,就有了“男不拜月”的说法,以免显得亵渎了月神。

而相传灶王爷,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也就是厨房之神,是男神,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

1、八月十五悄悄来到,除给你月饼外,祝你中秋节喜获丰收,过个多彩之秋。

2、风柔雨润,花好月圆,愿生活日日甜。

3、中秋节到、祝福领导、愿下面办事给力、上面升职加快、老婆对您言听计从。

4、借中秋明月,传美好祝福,祝花好、月圆、人团圆。

5、月亮有星星,乌云有云,你还有我。

6、中秋是一个月亮的孤独,一群月饼的狂欢。

7、月是中秋分外明,祝你天天好心情;皓月当空洒清辉,美好事儿一堆堆;祝愿佳节多喜庆,以后天天走好运!

8、看天上的月,吹人间的风,过最平凡的生活。

9、月亮代表我的心,遥寄着我的静静的守候。遥寄着你默默的支持。

10、月亮代表我心坑坑洼洼冷冰冰。

11、中秋到,月圆圆。星星笑,月饼跳。人团圆,门庭闹。嘻嘻哈哈伴月圆!

12、夏走秋来,骄阳寒霜,中秋之日,年终之时。

13、在这月圆的时刻,我送一个迟到的祝福,愿你梦圆,情圆,人更圆。

14、你是我心中永恒的明月,无论天荒地老,恒久永诉衷肠。

15、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希望从今天起月亮永远是圆的,你永远是快乐的!祝你中秋节愉快!

16、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17、的月亮十六圆,就我一圆圆一年。

18、稳住中秋减肥是对月亮的不尊重。

19、中秋心儿圆,阖家欢乐人团圆。中秋梦儿圆,愿愿随心心愿圆。中秋事儿圆,心想事成圆圆圆!中秋节,送你祝福的同心圆!希望短信收到后,开心十分,感动十分,惦记十分!

20、又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思念在这一刻凝聚,祝愿我的朋友在这个中秋节幸福!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介绍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7]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燃灯。

猜谜。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中秋节传统活动策划中秋节传统活动英语介绍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中的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食田螺。

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饮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将至,祭月,赏月,拜月,缺一不可。据礼记记载,拜祭月神之时,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还要设立香案。而月饼和西瓜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并且要将月亮神摆在太阳的方向,全家人按照顺序祭拜月亮。并且团圆月饼一定要大小均匀。早在宋代之时,中秋赏月的风气已经盛行开来。直至今天中秋之时,一家人欢聚一堂,欣赏圆月,是必不可少的风俗文化。在湖广地区,还存在着中秋之时,用竹条扎各式各样的灯笼。绑于露台之上,高高悬挂。与灯笼相关的习俗还有猜灯谜这一项活动在中秋月圆之夜也颇为盛行。

一:嫦娥奔月的后果。

嫦娥奔月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在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二:古代的祭月风俗。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三: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有传统活动

中秋节是我们团圆的节日,那么你知不知道在中秋节里有什么传统活动吗?不知道的话不妨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活动,希望大家喜欢。

1、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传统活动,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3、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4、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首先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弘扬传统、光大中华文化。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节也被人们称为团圆节。

一、聚餐时不要贪食,以免给胃太大的压力,造成消化不良。

二、注意保暖,谨防感冒。秋天昼夜温差大,而很多家庭过中秋的方式都是下午或傍晚出行,深夜赏月后才回家。注意出行时多带件外套,以做不时之需。

三、关爱老人,谨防情绪低落。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夜,许多多愁善感的人会怀念已故的亲人,尤其是老年人,就会在精神上出现不快,心情产生平日少有的压抑,思维就会出现偏执。具体的表现是:不爱讲话;食欲不佳;喜欢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思考问题或是外出散步;时不时地讲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拿出一些以往的亲人照片或遗物看;常常感到身体不舒服,总是想睡觉;对其中的某个人格外地好,超出一般的热情(常常把现实中活着的人,当成已故的思念之人,以达到寄托之情);大量地吸烟、饮酒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中秋期间是精神病、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峰期。而自杀率也是同年中比例最高的一个晚上。

传统节日中秋节活动策划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20-学校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大家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的目标。

围绕“独具匠心的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畅想一下“我想怎样过端午节?”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活动的步骤。

1、提出问题。

(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方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2、探索与展开。

(1)组织调查。

(2)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一些地方过端午节的习俗,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3)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提议学生相互协作,学会自己想学会的一些风俗习惯的做法。例如:编手链、包粽子、折葫芦等。

3、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端午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等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4、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的端午节最快乐”或“吃粽子、话屈原”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同时让学生爱护他人、珍惜生命。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的代表意义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

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

中秋福建风俗是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中秋夜烧塔在广东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江南一带的风俗和美食有关。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天府之国的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文档为doc格式。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

我国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八月十五则是我国除了春节之外的重要节日,也就是中秋节,那么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7、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

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1、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4、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