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大全(14篇)

时间:2023-12-19 03:53:32 作者:温柔雨

范文范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类作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要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影响和帮助。

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的城市公共管理较为完善,但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与广大的居民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国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整改,从而构想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

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论文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和保障等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

前款所称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室)、纪念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习所)、科技馆、青少年宫、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广场、广播电视台(站)等;公益性文化产品包括文艺作品、藏书藏品、出版物、影视广播节目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群众文化活动、陈列展览、文化艺术教育、影视广播节目播放等。

第四条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活动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发展、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财政、税务、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体育、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资金、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扶持,重点扶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在其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中应当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第九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因地制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鼓励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社会力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

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人口状况和公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并逐步增加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总量。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或者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提供低票价或者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校园、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流动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扩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并增加相关服务内容,支持针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需要的,尤其是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工作者定期进行培训,支持文化工作者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辅导群众文化活动。

第十六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区域建设综合性文化设施并免费开放。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公众文化需求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适当延长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不得因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而降低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健全服务规范,建立服务公示制度。

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有关事项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单位应当以便于知晓的方式提前向公众发布公告。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设施和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应当放置报刊、资料供公众阅览。

第二十条公益性文化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免费的公益性演出、文化艺术教育等文化活动。

第二十一条鼓励社会公众开展自发性的文化活动。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学校应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文化广场等场所依法开展的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文化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提供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并收集公众对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第二十五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室)、文化广场、农村广播基础设施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并配备相应设备。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应当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十七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更新、充实。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及其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登记及相关手续,依法管理。

第二十八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一)举办文体、展览、讲座等活动;。

(二)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三)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第二十九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保障其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活动。

第三十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影视节目播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综合文化站应当建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

第三十一条城市社区、农村综合文化室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文化信息服务、文体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第四章激励与保障。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赠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或者开展文化活动。

捐赠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相关部门捐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可以依法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

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建设的,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公共文化设施的名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鼓励社会力量将其所有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委托公益性文化机构管理,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第三十五条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公益性文化活动,赞助方可以获得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理回报。

第三十六条鼓励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捐资、援赠物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由主办方支付。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低价为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制度,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或者委托培养;。

(二)挂职、选拔、交流等;。

(三)聘用聘任、兼职客座、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

第四十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及所服务的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人员。

第四十一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四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志愿者组织。

鼓励热心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向文化志愿者组织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

因举办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志愿者服务的,举办者可以自行招募志愿者,也可以委托文化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

第四十三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优秀的文化志愿者予以表彰。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使用财政资金举办公共文化设施的,其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挤占捐赠财产的;。

(二)侵占公共文化财产的;。

(三)未按照规定处理举报或者投诉的;。

(四)擅自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性质、功能、用途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年1月1日起施行。

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论文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论文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人口状况和公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并逐步增加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总量。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或者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提供低票价或者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校园、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流动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扩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并增加相关服务内容,支持针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需要的,尤其是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工作者定期进行培训,支持文化工作者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辅导群众文化活动。

第十六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区域建设综合性文化设施并免费开放。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公众文化需求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适当延长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不得因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而降低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健全服务规范,建立服务公示制度。

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有关事项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单位应当以便于知晓的方式提前向公众发布公告。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设施和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应当放置报刊、资料供公众阅览。

第二十条公益性文化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免费的公益性演出、文化艺术教育等文化活动。

第二十一条鼓励社会公众开展自发性的文化活动。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学校应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文化广场等场所依法开展的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文化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提供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并收集公众对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第二十五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室)、文化广场、农村广播基础设施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并配备相应设备。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应当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十七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更新、充实。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及其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登记及相关手续,依法管理。

第二十八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一)举办文体、展览、讲座等活动;。

(二)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三)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第二十九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保障其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活动。

第三十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影视节目播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综合文化站应当建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

第三十一条城市社区、农村综合文化室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文化信息服务、文体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第四章激励与保障。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赠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或者开展文化活动。

捐赠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相关部门捐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可以依法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

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建设的,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公共文化设施的名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鼓励社会力量将其所有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委托公益性文化机构管理,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第三十五条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公益性文化活动,赞助方可以获得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理回报。

第三十六条鼓励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捐资、援赠物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由主办方支付。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低价为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制度,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或者委托培养;。

(二)挂职、选拔、交流等;。

(三)聘用聘任、兼职客座、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

第四十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及所服务的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人员。

第四十一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四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志愿者组织。

鼓励热心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向文化志愿者组织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

因举办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志愿者服务的,举办者可以自行招募志愿者,也可以委托文化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

第四十三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优秀的文化志愿者予以表彰。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使用财政资金举办公共文化设施的,其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挤占捐赠财产的;。

(二)侵占公共文化财产的;。

(三)未按照规定处理举报或者投诉的;。

(四)擅自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性质、功能、用途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年1月1日起施行。

高校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探析论文

(1)服务对象局限性。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范围仅局限于在校的师生,而没有面向城市其他使用者开放。尽管文献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读者对象受到限制,导致文献利用率无法得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也没有走出校园。

(2)思想观念没有转换。长期的体制和观念的束缚,使公共读者自身认知中只知道去公共图书馆借阅、查询所需的资料,完全忽略了高校图书馆这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高校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能、所应当起到的作用。

(1)开放办馆,走出校园,服务大众。高校图书馆在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要把图书馆的发展与城市地方的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图书馆为本市读者办理图书证、开放现代化设备、提供代查、科技查新等多种途径的信息服务。

(2)馆际共建共享。目前在有些城市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开展馆际共建,通用借书证,实现一证通用,资源共享,大大的提高了文献利用率。但馆际共建也仅局限于高校之间的图书馆共建,却没有把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包括进去。这就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不同,一个注重科研,一个注重科普,二者的联姻可以有效的将资源互补,大大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

(3)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文化,促进城市文化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促进作用,走进企业,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文化,主动帮助企业开发、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高校图书馆可以首先为学校的实习基地的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开发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然后再带动基地附近的企业,这样由点到面,可以带动整个城市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4)构建地方特色文化馆藏,构建新的城市文化品牌。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底蕴,地方文献本身就是记载当地历史的主要资料,是构建城市文化的最基本的一部分。同样城市的地理位置也造成了相应的文化氛围,如在山陵地带的城市往往偏重的是山文化,而鱼米之乡的南方往往偏重的是水文化。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除了满足读者一般性文献还需特别注意和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积累。高校图书馆要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去,就需要积极主动的收藏本地区的文献资料,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馆藏。

(5)组织馆际交流,促进城市文化的交流。高校图书馆因为同是在教育领域,所以在馆际交流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高校图书馆除了同城交流,也可以与不同城市的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也可以将各自的'城市特色文化进行交流。从这个途径出发,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以点带面的促进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

(6)组织读书活动,引领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阅读氛围和阅读内容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高低。高校师生做为城市阅读者的一部分,他们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阅读氛围,并不断提升整个城市读者群体的文化素养。高校图书馆基本每年都会搞读书节活动,可以将读书节影响扩大,扩大到整个城市,提高城市的阅读的水平,增加城市的阅读氛圍。如笔者所在城市泰州,就在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图书馆、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四所高校图书馆联合举办了首届泰州高校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此次活动影响范围广大,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阅读水平,激发了市民的阅读热情。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讲座、专题展览、新书推荐等活动来让市民感受校园文化,接受文化熏陶,提高阅读水平。从而引领城市的阅读的方向,推动城市的文化建设。

3结语。

高校图书馆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要主动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去,而且还要当主力军。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自身的地理优势,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去影响和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品牌、新支柱。

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探析论文

所谓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有的历史背景、英雄形象、精神支柱或是当地所特有的地理文化。

城市文化是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大视角。也就是处于城市层面来观察的一种文化视角;二,认知。是主体对客体(城市文化中的特种特定分支)的整体认知结果;三,构成要素。城市的人文、公共、建筑、科技、自然等所有组成城市的要素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就是整个城市文化构成要素。处于最基层、支撑整个城市构建、发展的城市文化,同样也是整个社会文化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超前发展的一部分,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文化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中,导向和保障功能逐渐突显出来。高校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做为高校图书馆、高校文化的传播、推广者,与城市的文化建设已经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等信息资源的储存和使用中心,可以起到保存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城市现代文明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在图书馆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及高校通识培养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正逐步从以物理性质存在的图书馆为中心转变到以服务用户实际需求为中心。而同时高校图书馆用户受众的资源和信息行为也从单一获取固定载体的资源方式转变为利用多种方式获取各种载体上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如此,教育方式的转变,根本就是思维和需求的转变,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压力方式的转变。从“以书为本”的咨询馆员管理到“以人为本”学科馆员服务,再到图书馆员的学科系统的嵌入式服务,这种变化是图书馆员从专业技术型素质向学术研究型素质的转变和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在面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中的必经阶段。1.1通识教育环境在我国古代儒家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可以说,古代士大夫们和读书人都是通识人才。但是古代没有像现代教育一样,有教育的目标和计划,而是宏观上笼统的进行学习,没有固定的学制年限,是一种终身学习。直到有了科举制度以后,也才有了官方钦定的规范教科书而已。现代大学是个复杂的教育系统。现代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而教育要通过课程的修习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通识教育也必须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来实现。1.2嵌入式服务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针对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要以合适恰当的方式将图书馆各项服务内容融入用户的学习、科研、交互、网络、移动等信息环境当中。”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用户的学习和科研之中,使图书馆服务围绕在用户搜集情报的链条中去。因此,可以说嵌入式图书馆员是继学科馆员之后,图书馆馆员一个更高层次的服务形式,是某一学科专业信息的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读者和服务都体现出需求的表现。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细化为学科联络员—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馆员等等。另一方面,如果说学科馆员是从学科开始划分的,那么嵌入式馆员就是以主动服务的角度来看待图书馆馆员的。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及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我市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项工作指标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状况让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地理位置偏僻。

襄州区图书馆座落在金富士路,在20世纪襄州图书馆建馆之初,这条路是襄阳市区通向武汉的主要交通要道。随着城市道路改造,这条以前的主要交通要道的繁华已经不在,变得冷冷清清,导致区图书馆门可落雀。谷城县图书馆也地处偏僻。该馆原本规划在闹市区,后由于城市规划改变,导致该馆建设不在主路上,成了无人问津之地。

(二)馆舍不能全用于开放。

宜城市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盖图书馆时,市里资金不能到位,拖欠建筑单位资金,只好将图书馆大部分房屋低价租赁给建筑单位,到现在也还有很多房屋没有交付给图书馆使用,等到交付使用时又将面临破旧需修膳。老河口市图书馆由于人员经费的缺口大,财政拨款44.7万元,但是人员支出就达到60.9万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将部分馆舍出租来弥补这部分缺口。枣阳市、保康也有馆舍出租来弥补经费不足的现象。南漳县图书馆由于老馆出售给了移动公司,现在只能将图书打包堆放,这个馆现无场地对读者开放。

(三)各县(市、区)图书馆年购书款人均不足。

各县(市、区)馆的年购书款人均严重不足,如襄州区图书馆财政拨款121万元,其中人员支出55万元,占总拨款的45%,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只有8万元,襄州现有人口90万人,人均年购书费不到0.09元。南漳县图书馆财政拨款53万元,人员支出36万元,占总拨款的67.9%,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只有2.5万元,南漳县现有人口55万人,人均年购书费不到0.05元。枣阳市图书馆财政拨款95万元,人员支出67万元,占总拨款的70.5%,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是6万元,枣阳市现有人口100万人,人均年购书费用不到0.06元。谷城县图书馆财政拨款65万元,人员支出40万元,占总拨款的61%,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是4万元,谷城现有人口52万人,人均年购书费用不到0.08元。最多的宜城市人均年购书费用也只有0.20元。与全国的人均年购书费用0.70元相差很远。

(四)借阅现代化装备不足。

我市七个县(市、区)图书馆除襄州区、宜城市图书馆有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但系统不稳定,只能满足日常的借书要求。其它县(市、区)均无自动化集成系统,日常分编、借阅还是沿用手工借阅方式来完成。

(五)人员问题。

一是我市各县(市、区)图书馆人员老化严重,40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66%,枣阳40岁以上高达80.7%;二是人员的'来源、构成杂乱,专业人员奇缺,来馆后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近年虽然有部分馆招进了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更有招聘研究生的,但这部分人不是很快让上级主管部门借走调用,就是因为待遇低而考公务员离去。

(六)开展的服务项目单一。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单一,基本上是立足本馆开展的读者借阅、送书下乡开展的农家书屋,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项目。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政府重视。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投入,各地各级政府都已经把建设图书馆纳入未来文化建设的政府实事之一。如襄州区成立文化城建设专班,投入1个多亿元资金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建筑,已纳入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获得市规划部门批准,选址已明确,文化城项目建设立项事宜已展开,步入规划设计阶段。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

一是在改善图书馆硬环境上下功夫,改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使读者爱来,来了能坐得住。二是要把人员的经费落实到位,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能够安心本职工作,也可以留住人才。三是把图书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增加购书专项经费,购书经费应逐年增加与各地的财政增长成正比。四是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调解决各馆的馆舍,使图书馆的馆舍能够真正用到老百姓看书中来。五是尽快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或经常到基层馆进行业务辅导,以增强基层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增强服务意识。

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是各县(市、区)图书馆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只有2.5公里,2.5公里之外的群众利用图书馆就不大方便。因此,各县(市、区)图书馆自身必须克服“等、靠、要”的守株待兔式的经营理念,坚持走出去,把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一是开展信息咨询活动,扩大图书馆的影响。二是借“三下乡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走进社区、农村、家庭,定期开展家庭藏书信息互助活动把各家所藏的死书变成活书增加图书的使用率,增强居民爱读书的热情。三是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未成年人展开革命传统教育。四是利用图书馆的技术职能和当地的人才优势,举办适合本地群众需要的知识讲座。五是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的产业结构,及时发布科技信息,利用共享资源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通过光盘,定期为居民放映网上电影,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六是结合本地的特点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南漳、保康、谷城三县可以为本地的旅游资源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的便利在网上开展旅游信息服务,介绍本地的旅游景点、特产。总之,公共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积极发展自己的品牌,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把图书馆工作推向深入,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贡献心力。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社会转型,图书馆在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逐渐从单一型向“智慧型”转变。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多媒体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现代科技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图书馆需要清醒认识到应用技术的优势,进而做到灵活把握。地市级图书馆能够统筹当地各种图书馆的服务,加快推动现代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促进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深层次开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改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在数字媒体技术基础上,建设“智慧”现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图书馆发展方向探索。

(一)再造服务理念。

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根本在于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换位思考,根据读者阅读需求,热情引导读者阅读,营造“全面崇尚阅读”的氛围。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满足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组织多媒体阅读公开课,推广阅读素养理论,培养年轻读者重视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其次,为了培养现代图书馆的潜在读者,增加青少年对书籍阅览的兴趣,开展以青少年读者为主的假期活动。最后,在特殊节日(例如,法定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专题书展,吸引更多市民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二)强化虚拟空间。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图书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试点,这项工程以地市级图书馆为基础,成立一个工程基层服务站,以信息共享方式共享图书馆内的数字图书资源,并成为分布式的数字图书馆集合,通过网络为城市社区服务,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图书资源。

(三)拓展服务内容。

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是指现代图书馆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通道,通过新兴媒体,构建数字阅览室等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实现通讯、查询等功能。服务平台具有实时更新和书籍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为城市市区以及个体提供了图书档案存档指导和图书数据库建设服务,多层次满足具有不同需求的读者。现代图书馆通过建立快速便捷的网络,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文化需求服务,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深远。在图书馆服务侧重点方面,要强调地区公共服务理念,以政府相关部门、城区支柱企业、高端研发机构和科技技术部门为重点服务对象,将政府政策、支柱企业前沿理念、科技部门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推送内容,拓展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四)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现代图书馆建立图书管理系统,使读者能够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访问、搜索和分享图书馆数字资源。我国一些较发达地区现代图书馆已经开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调查结果表明,开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能够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地区图书馆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技术,构建图书管理系统,方便读者查阅资料,满足阅读需求。二是开启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该服务是以广电网络为通道,基于有线电视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在家能够通过电视完成书籍和文献的检索与下载,享受数字图书资源。三是图书馆组织专题阅览会、读书夏令营、青少年辅导中心等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五)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以独特的文化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一定区域内能够产生较大效益。现代图书馆在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图书馆文化、服务态度及服务理念,进而在地区获得较大影响力。图书馆文化品牌代表它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对推动图书馆建立公众形象,提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图书馆举办各种讲座,打造当地较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公共新形象,成为地区文化的风向标。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作用确立以满足公民多样性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平台建设,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集中体现。[1]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载体协同,不断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应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即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专门针对社会上各专业性质的单位、团体或个人提供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科学知识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社会化、公共化。二是“类公共图书馆”服务,即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空间使用及其他文化活动服务。这两层涵义指明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两条路径,二者相辅相成,体现的是有限度的社会化。就服务形式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有条件的开放,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支持校外读者持相关证件办理临时阅览证,但暂不支持文献外借;二是地区合作制,即以与地区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代表性学校如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三是完全对外开放,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功能于一体,免费面向社会公众,比较典型的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目前只出台了具有政策鼓励性质的相关条例,并没有强制性法规来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在实践中,校外人员由于各种因素不熟悉馆内的规章制度和借阅流程,再加上读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借阅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积极响应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高校相对较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3]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路径不清晰、障碍因素较多,实践进展相对缓慢。

服务观念决定服务内容。长久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局限于只服务本校师生,把图书馆视为高校自有财产,采取封闭式管理和服务模式,公众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观念上公共服务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系统有效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和方案的缺失。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当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有义务推动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

(二)缺乏自主权和互动机制。

高校图书馆具有学校附属性,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自主性和自主权较低,且其主要职能是承担高校教学科研文献保障工作,以对内服务为主,没有制定专门的对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4]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对外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制定与内外兼容服务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

(三)缺少具体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依据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提供保障,高校图书馆是否对外开放主要取决于高校自身,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开放标准,加之社会公众的相对复杂性,开放工作在规划和执行中面临诸多困难。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

(四)软硬件设施协调不足。

空间、设施、资源和人力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四个基本要素。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必然会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空间、设施、资源、人力产生影响,出现图书馆实体空间不足、资源需求量增大、人力资源协调困难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积极有效地开展社会化服务。

(一)美国。

美国是图书馆法及其他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健全的国家。早在1965年,美国高等教育法就明确作出了规定,美国高校图书馆享有受联邦政府津贴的权利,这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提供了法律前提,同时也酿就了美国高校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即高校图书馆在接受着国家税金的补贴和资助的同时,也承担了具有向社会市民免费开放的义务。

(二)英国。

英国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开放机制。在人员方面有着清晰地限定,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规定“本校师生、校友、校园卡持有人及朋友(每位持卡者可带四个客人)可免费进入,图书馆对符合条件的部分人群免费,对外则视情况收费”[5]。在服务内容方面,支持全部开架服务,免费阅览,免费上网,但实行有条件的外借。

(三)德国。

在德国,大学图书馆通常具有高校馆和公共馆双重身份,校内和校外服务分别占到了60%和40%。[5]德国大学图书馆由中心图书馆和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图书馆构成。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中心图书馆藏书支持图书外借、馆际互借、书目提要等常规服务,而专业图书馆的藏书由于专业化程度较高,通常只支持校外人员阅览,不支持外借。这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既能保证基础,又能突出专业特长。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从国外建设经验中可以看出,法律和制度建设是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且多以鼓励性政策居多,推动力度不够。因此,应加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相关政策的确立,如从教育法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确立相应的服务方针与制度,明确社会化服务职责,从政策法规上予以推动。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准则,对社会读者进馆方式、服务内容、办证手续、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实现有章可循,便于管理。

(二)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政策导向型社会,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激励型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予以一定的资助,对于加快高校馆的社会化服务进程有积极作用。例如,政府可以加大经费投拨、增加编制等,缓解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所带来的人员和资金紧缺、工作量增加等问题。此外,随着国家对国民教育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在保证公共图书馆资金正常运转情况下,可以调拨部分资金投入到了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中,进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纳税人”观念为其高校应服务于公众这一理念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高校图书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供了意识先导。各高校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快转变观念,强化社会化意识,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行为。

(四)兼顾专业性和普适性。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不能照搬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否则不仅不会体现高校馆社会化的价值,而且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甚至会影响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的质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应基于自身的特点,从专业性和普适性两方面入手,开展“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和“类公共图书馆”服务,坚持专业性和有限度地开放。专业性方面,高校图书馆应确立“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理念,根据高校专业特色和图书馆文献资源特点,与社会相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建立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例如,师范类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医学类高校馆可以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并在互动中向这些机构提供文献借阅,实现服务,达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成为企业创新链的重要环节,面向企业提供定向信息服务。普适性方面主要仿照公共图书馆模式,为校外大众提供文化科普类文献资源的免费阅读,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借助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展专题展览、讲座、演讲等各种活动,成为公众文化素养提升的平台。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辟专门的社区服务模块,将为社区民众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纳入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范畴。

(五)建立各类型图书馆联盟体系。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环境。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共建共享各类型、各层面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地区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资源的需求。目前,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涵盖了上海地区包括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情报系统在内的70多家图书馆,构筑了统一的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并借助《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为读者提供成员馆中外文献异地借还服务。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社区文化的营造有特殊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资源和服务价值,促进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应从法律、政策、管理机制、服务内容和模式、图书馆地区性联盟等诸多方面入手,立足专业性和普适性,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的论文

(一)从美术的社会功能来讲,探索高校美术展览馆的功能拓展有其必要性。

首先是美术的认识功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美术所呈现的面貌不尽相同,为我们认识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依据;其次是美术的教育功能,美育是借助自然美、艺术美,通过审美方式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观念的教育方式。在现今社会环境下,更加迫切需要美术发挥其社会功能。美术展览馆应为美术形态与公众接受提供一个平台,回归到美术展览馆的本质——艺术启蒙、艺术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最大化。

(二)从素质教育的推进来讲,探索高校美术展览馆的功能拓展有其必要性。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良好素质的最直接的途径和方法之一。美术展览馆是进行审美意识普及的专业场所,应被最大化运用。所以,要拓展美术展览馆在整个社会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三)从资源共享的'角度讲,探索高校美术展览馆的功能拓展有其必要性。

高校美术展览馆作为社会资源的一份子,应当基于社会与民共享。在大型城市中,一般都设有公共美术馆,但在中小城市以及偏僻乡镇,公共美术馆的创建是个长期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开放高校美术展览馆显得尤其必要。大学美术展览馆的社会功能不能拘囿于大学校园内,应该倡导开放各城市的高校美术展览馆,更有效地丰富市民文化,使美术馆成为图书馆、体育馆之外的另一个市民文化休闲空间。美术展览馆通过开放平台,也会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到大众美育的建设中。

一方面,开放高校美术展览馆,有利于实现大、中、小城市以及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实现美术馆资源均等化目标,就要扩大高校美术馆的受众范围,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提倡建立美术馆网络资源平台,促进先进地区和闭塞乡村之间打破壁垒,开放资源,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共享。

(五)在促进地域特色艺术推广与交流方面,探索高校美术展。

览馆的功能拓展的必要性从促进各地域特色艺术的推广与交流方面,高校美术展览馆更能发挥其学术资源优势,促进民众对中国各民族艺术的全面了解,增强民族荣誉感;另一方面,美术展览馆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艺术成果,提升我国艺术文化的域外影响力。

二、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高校美术展览馆不能再“静养深闺”,探讨高校美术展览馆的社会功能拓展很有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的论文

摘要:以全域旅游理念的新型视角,基于全行业、全要素、全时空的“全域视角”旅游文化体系“构建观”,建立起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进而得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文化体系。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文化;体系建设。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文化体系构建理念。

1、全要素。全域旅游要求统筹社会区域资源,对有关行业、设施服务、资源要素、法律体系,公民行为等进行系统的优化,实现各个旅游业构建要素的有机整合。旅游文化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全要素”参与这一理念,统筹文化资源,构筑多层次旅游物质文化产品,打造复合型文化精品、塑造整体产品新形象;培育新型管理理念、打造旅游市场文明文化呈现区域制度文化,全民提升行为文化素养;塑造特色文化品位与探险精神。

2、全时空。通过设计全天候的游览文化体验产品,使半天旅游经济变为全天旅游经济,以此伸长旅客游玩的留驻时间,提升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段上的旅游文化体验,让游客体验有别于其它区域文化的独特本土生活文化,实现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规划以本土旅游文化资源背景为依托的旅游精品基地,拉长全天候旅游产业链,构筑适玩、适住、适就业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域文化。

3、全行业。全域旅游它要求各都要行业参与其中,各部门协同配合,以全面运用到区域各吸引物资源,多方面地满足游客到此游览的'需求,因此以此视角建立的旅游文化体系,也需遵循全行业文化融入理念,在对体系构筑理念上我们统筹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和旅游精神文化这三个因素,实现产品、管理、意识形态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协调互动,发展共荣。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文化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1、全要素联动开发,构筑多层次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全域旅游视域下,观光旅游活动不再是传统的“点线”的方式,随着游者对旅游产品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单对“餐饮、住宿、游览、文娱、购物、交通”进行旅游产品的单一规划、开发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除了融入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要素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还需要发挥全域旅游建设要求的旅游+模式,结合特色会展、体育、民俗、农业、养生、教育文化,做到全部特色文化要素的联动开发,构筑多层次旅游文化产品体系。

2、文化融合,打造旅游复合型文化精品系列品牌。全域旅游要求在旅游目的地构建中要全面应用到各方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旅游吸引元素,而产生和保持强大吸引力关键点就在于资源的特色。从传统打造产品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的,找出资源特色,以特色资源构建特有文化品牌,就可以将旅游发展潜力充分发挥,不能跟风学样的模仿,在以凸显主旨文化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融合,打造旅游复合型文化精品系列品牌。

3、全域营销,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中,旅游目的地是一体的,旅游宣传形象势必也需要一体化的全域营销,且当前旅游形式,占领旅游市场的主要方式在于区域整体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旅游产品要靠形象塑造传播是由其不可移动性质决定的,一个地区的形象,成为游客对这个景区的潜在认识,也因此产生旅游动机。旅游产品虽然是要倚靠自身丰富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但对形象的宣传也不可或缺。在对整体形象的塑造上,需要做到全域营销,不再是企业单方面的营销宣传,而是政府、公司组织、居民、旅客的四方联动营销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覆盖传统媒体至新兴媒介,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1、基于物质文化体系的构建。物质文化是表层的,直观的,它能直接被人所感觉到,所以,基于全域旅游理念下,创造多层次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复合型旅游文化精品,以及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组成了物质文化子体系的构成要素。多层次的旅游产品的打造,依照全要素理念,满足旅游过程中的整体需求,建立出一批具有丰富本土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如饮食特色、建筑特色、交通文化特色,环境氛围特色、文化节庆特色等;其次推动区域购物消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网店的全面发展,构筑一体化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依据全时空理念,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旅游横向基本旅游需求,复合型旅游文化精品的打造是对旅游物质文化更高层次的消费,可以纵向拉长游客在区域旅游消费时间,据此,我们可以打造一批复合型旅游文化精品。

2、基于制度、行为文化体系的构建。旅游制度、行为文化作为过渡层面,它保障、调控、引导着旅游环境的有序发展。无论创造出何种旅游产品,建立何种旅游氛围,都少不了制度、行为文化的服务。因而,我们把政府规范体制的强化、管理理念的革新和市场秩序的规范以及提高参与者素质作为旅游制度、行为文化的三大构建因素。强化政府主导管理作用,建立一个有权利的旅游监管局,以全域旅游、全域产业、全域发展的视角,打破各部门各自为营、分割指挥管理的局面,建立在旅游市场运作背景上,依靠政府主导来管控旅游产业的发展的新格局。在管理过程中,倚靠新型绿色管理理念,树立绿色开发、生态保护理念,构建绿色旅游区的体系。针对管理客体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力度进行整理,运用法律手段整治无序的市场,致使旅游环境能达到国际标准。

3、基于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人们更关注的是实在和快乐的生活,对事业没有像在繁华现代化城市中奔波的上班族那样执着,工作生活都处于放松,享受的慢节奏中。我们应该把休闲怡情文化作为发展旅游精神文化的主旋律,作为旅游宣传、发展的基本意识形态,让旅游者只要想到旅游,就想到休闲与怡情,在此基础上深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到区域本土的自然与人文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2]原群、“5a+”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效途径[n]、中国旅游报,2016—04—29(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的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组织自身资源和社会文化机构的资源向公众提供的文化类的商品和服务。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特点是专业化、个性化和便利性。

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价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已成为众多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定位,各种类型的读者早已被图书馆界进行了细分和研究,而如何为不同类型的读者进行服务,满足其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更是图书馆界研究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直是全校师生,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信息需求,藏书的数量稳步增长,专业性书籍和数据库更是精益求精,服务模式也从封闭转向了开放。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延伸自己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半径,结合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方面是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的一个有力补充;另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服务定位,从而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

(一)针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延伸服务,对图书馆馆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及服务策略研究。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经过事先相关业务的培训,图书馆员恐怕很难适应,效果也会不容乐观。培训内容应该包括:不同社区的硬件设施及人文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社区中人员的年龄比例及知识文化程度的全面认识。这两项培训内容应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进行,然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服务策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所处的255社区,其境内居民多为社区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及其家属,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服务策略应侧重于高端的精品化服务,比如定期举办一系列的经典文学读书会活动,使居民在闲暇之余享受高雅文学带来的愉悦,这同时也能调动社区中文化水平较高居民的读书积极性,于无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从更大的方面看,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社会机构,其服务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群,因此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应该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加大信息资源和设备的更新,强化社会服务理念,建立一整套包括从图书阅览及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检索服务、馆员岗位职责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障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序进行。

(二)结合图书馆自身优势,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做好深层次专业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必须也要考虑到社会上的一些研究个人、研究团体、中小型企业主等。这些用户群体所需的文献信息大多是专精的、前沿的国内外科学信息,来帮助其完成工作和生产研究。因此,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策略应该是主动参与到其研究工作中,主动了解追踪其研究进展、了解其动态的信息需求,并将其所需的国内外科研信息加工整理及时推送给他们,同时对服务效果进行回访,以期更好地满足用户。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有专业化的信息背景,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并兼备较高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社会化服务是一种非常考验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我们的图书馆馆员坚持不懈的学习、钻研,首先自己先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才能胜任这种更加深层的专业信息服务。在这种服务中,除了馆员的人为因素以外,先进技术设备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凭借自己的设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在这种社会化服务中脱颖而出,发挥自己各方面的优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高校图书馆也应利用这一契机,用信誉良好的服务宣传自己、壮大自己,努力把自己建成地方的信息资源中心,来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快速发展。

(三)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形成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体化”概念、联盟组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把整个区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共谋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图书馆事业也是如此,例如把唐山市各类型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图书馆联盟,将文献信息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不仅有利于优化图书馆设备、人员和管理方面的格局,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还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认知,扩大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更有利于各类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完全可以通过通讯技术,联合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构建公益性的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延伸服务领域,把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联系起来,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和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同搞一些文化活动,如将馆内复本较多的书籍拿出一部分供社会读者借阅;在活动现场为人民群众提供答疑解惑和参考咨询服务;还可以帮助社区建立小型的图书馆,并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等,为构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积极配合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主动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去。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图书馆学会是一个地区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之间业务工作的行业组织,它的职责就是把该地区各级各类的图书馆组织起来,使得这些图书馆之间资源互补、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使宝贵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民所用,造福人类。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地响应图书馆学会的号召,尽可能多地参加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及联欢活动,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从而促进整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例如,唐山市的图书馆学会在8月份邀请了石家庄市河北大学的3名图书情报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为青年馆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图情知识的讲座培训,唐山市的各级图书馆都有派馆员参加。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使得青年馆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对整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面向社会群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不应是一时规划的冲动行为,而应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找到高校图书馆融入社会中的最佳切入点,更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社会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从服务中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及不足之处,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高校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探析论文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校园文化的四个层次特征,其不仅可以实现了服务功能,还属于教育机构。高校图书馆也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图书馆中计算机、视听设备、书刊、文献、馆内建筑设计等都为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次,其是重要的物质载体。读者在享受这些物质服务的同时,还要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规范其自身行为,这也保证了幽静整洁环境的营造,使读者更乐于畅游在图书馆中。高校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读书活动,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学术、思想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延伸。图书馆也促进了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深化,在这些文献和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可以感触到人类璀璨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高校图书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价值导向作用,通过这些层次的构建,将校园文化集为一体,使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成长、陶冶情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