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大全(12篇)

时间:2023-12-05 21:45:57 作者:梦幻泡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学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浦东开发心得

11月14日,呼和浩特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安排部署中央第八巡視組指出問題整改工作。

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王莉霞主持會議。

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始終保持改革的意志和決心,凝聚各方力量,精心謀劃好“十四五”規劃和今年各項收官工作。要立行立改解決好中央第八巡視組和自治區黨委營商環境專項巡視組反饋問題整改,主動作為、積極作為,以過手就是責任的擔當對標一流抓好落實。

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將中央第八巡視組在呼和浩特市開展下沉巡視作為全面的政治體檢,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問題導向,主動認領、對號入座,以問題整改考驗政治忠誠度、黨性純潔度、履職可靠度,緊盯不放、一抓到底。要進一步強化結果導向,舉一反三,真抓真改,能改盡改,堅決抓好問題整改。要進一步扛起政治責任,各級黨委要扛起主體責任、各部門要負起主管責任,履職盡責、敢於擔當,自覺踐行對黨忠誠。

收看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或个人领悟

1990年9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国家财政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支持开发开放浦东制定的九个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对当时浦东开发开放意义重大。我参与了法规、规章制定工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往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前期研究奠定浦东开发。

浦东开发开放的宣布看似一瞬间,其实整个发展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1990年9月那批九个法规的出台并不是一蹴而就,酝酿编制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1984年9月。当时,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和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主题是“上海向何处去”。会后提出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中首次指出要振兴上海,“重点是向杭州湾、长江口南北两翼展开。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建设”。

国务院对这个汇报提纲作了批复。自1986年起,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单位组织上百位专家举行了两次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同时着手进行上海城市规划修编,并上报国务院。当时的浦东作为上海新市区的拓展,定位是发展住宅、新兴产业,缓解市区发展的地域限制。

1986年10月,国务院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作了批复,批复中提出“要把上海建成为太平洋西岸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当前要特别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和隧道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文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立新居住区,使浦东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这时,浦东开始有了新区的定位。

上海浦东20世纪80年代第一阶段的开发研究工作,研究的题目很广泛,参与的单位和人员也不少,九三学社等还有比较系统的专题研究报告,海外学者林同炎先生等也做了相当认真的研究和献言。整个前期工作由当时的老市长汪道涵顾问牵头。1987年8月29日,原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俞健牵头制定了一个关于开发浦东政策研究的工作提纲,进行讨论和分工。课题组有10个人,我当时由于担任市政府土地批租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也是那个课题组成员之一。研究提纲涉及四大方面、22个题目,研究浦东开发可行性的基点。四大方面包括:政策开放度和优惠政策,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理论和具体政策研究,浦东新区财政税收政策,开发投资、地价收入和经济效益的预测。

1988年5月,上海市政府组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前期浦东开发的研究作了成果的汇总和交流。市委常委会还专门听取了关于利用外资开发浦东的报告。

1988年9月30日,当时的市委书记江泽民、市长朱镕基以及老顾问汪道涵进京汇报浦东开发准备工作,中央原则同意并指示上海要做好浦东开发的筹备工作。市领导回来后就成立了“开发浦东新区领导小组”,但由于其后国际国内的一些原因,后续的研究耽搁了下来。

自1989年下半年至1990年3月,鉴于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小平同志发表了许多关心上海振兴和浦东开发的重要讲话,他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他还说,浦东开发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中央从更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浦东的开发开放问题。至此,浦东开发的意义已经跳出了仅仅为振兴发展上海的地域定位。

中央给予政策支持。

1990年初,中央领导在上海过春节时,市领导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关于开发浦东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得到了积极肯定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形成开发浦东的请示报告,2月26日上报中央。3月28日至4月7日,姚依林副总理带领国家有关部委主要负责同志来上海调研浦东开发工作。其间,提出浦东开发要再加上“开放”的定位,开发基调是参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某些特殊政策,开发面积定在350平方公里。

调研中,上海还提出了浦东开发开放宣布时,除中央支持浦东开发10条政策以外的几个希望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收益使用分配问题;关于进一步搞活金融业的问题,包括可不可以组建中外合资财务公司,开办浦东发展银行,允许设立外资银行等;关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上海当时提出建设外高桥挖入式深水码头、浦东机场、浦东铁路等项目;关于第二产业发展问题,上海提出希望把国家重点产业项目放到浦东等。

中央各部委和上海市讨论、调研了10天,最后汇总形成了向中央的汇报提纲,内容包括浦东开放度的定位:以现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为基础,实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汇报提纲还讲到了浦东开发区政策制定应当体现的几项原则:第一,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向,既要考虑如何扩大浦东开放度,如何有利于增强上海自我滚动、自我发展能力,又要考虑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计划调节。第二,不改变现行的财政体制、外汇管理体制,不影响上海对中央的财政上缴、外汇上缴任务和在沪中央直属企业利润上缴任务。第三是既要增强浦东对外资的吸引力,也要避免与浦西、上海邻近区域的差距过大。第四,新区新事新办法,老区老事老办法。

同时,中央也原则同意给浦东10条优惠政策。概略地说,第一,浦东开发新增财政收入部分,“八五”期间不上缴,“九五”期间先看一两年再定;第二,出口加工区内生产型三资企业缴纳15%所得税,经营期十年以上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第三,新区企业生产建设必要的车辆、器材免关税等;第四,对外资企业,提出生产性项目产品以出口为主,产品如果以产顶进的,补关税可以转内销;第五,外商投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项目的,所得税五免五减半;第六,允许外资兴办第三产业,可以在浦东试办中外合资的商业零售等,但要逐项报国务院审批;第七,有步骤地设立外资银行;第八,同意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九,对中资企业税收,实行区别对待优惠政策;第十,对保税区内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可办理多次出入境护照,提供出入境的方便。这10条政策在1990年4月30日正式公布时,文字内容有些调整,但总体精神还是4月7日会议上定的。

“八五”期间,中央财力对浦东还有个五年支持,可以概括为“1、2、3、4”,即:中央每年给予浦东1亿美元利用外资的额度;中央财政每年戴帽下拨2亿元人民币开发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八五”期间每年给上海3亿元人民币企业技术改造和浦西企业搬到浦东技改专项贷款额度;人民银行再单拨上海浦东每年4亿元开发贷款额度。这一阶段,主要是中央层面制定对上海浦东的大政方针,具体包括开发度定位、开发范围、优惠政策的四个原则、十条具体的优惠政策、“1、2、3、4”的财力支持等,这是浦东政策编制的第二阶段。

开发开放浦东催生法规出台。

政策研究第三阶段是在1990年4月18日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后至1990年9月10日,上海公布了中央给予的10条优惠政策细节和上海配套出台的10项操作细则。中央1990年(中委)100号文件是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文件指出:“开发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开发和开放浦东,必将对上海和全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开发开放浦东,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一定要切实办好”。

当时上海的请示报告附在中央文件后面,其中提出了分层开放、分步实施的开发轮廓设想,350平方公里的开发范围,5—10平方公里的保税区以及出口加工区,并利用浦东政策推进全市范围的技术改造。对于浦东开发的目标定位是“按照浦东开发的总体规划设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浦东新区建设成具有合理的发展布局结构,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便捷的通信信息系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新区”。同时提出“三步走”设想:“八五”期间是开发起步阶段,“九五”期间是重点开发阶段,年以后的二三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是全面建设阶段,使浦东成为21世纪上海现代化的象征,成为适应国际性城市及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区。

后来出台的法规、行政规章,就是以中央文件的十条政策加上四条原则为基础的。上海市相关法规开始编制的第一步,先要形成地方政策框架的结构思路。1990年5月4日,楼继伟同志(时任市体改办副主任)和我(时任市浦东开发办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在上海浦东开发办挂牌的第二天,召集市有关委办局开会,下发地方政策编制的工作讨论提纲,列出24个专题,布置地方实施细则的研订起草和政策框架结构的编制工作。24个专题几乎包含了市政府行政管理的各方面各部门。

那时市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真是极高。5月17日就开始“收网”,按各部门上报汇集的初稿,由浦东政研室汇总制定“开发开放浦东政策框架设想”(共60页),上报浦东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和浦东开发办领导。5月24日开始“抓鱼”,按照对初稿的协商讨论和政策框架设想,召开市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黄菊同志正式向各委办局布置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研究课题。6月6日,先形成第一批研究成果《浦东开发课题研究资料(一稿)》,包含了11个政策概念文件和10个附件,比政策框架深了一层。接着各委办局又重新进行修改。6月25日,形成了“浦东新区政策制定若干情况的汇报”及研究资料二稿,附了8月份准备出台的7个政策文件和打算年底出台的7个政策草稿。汇报稿把各个部门的设想、意见、指南变成有操作性的、严密的条文,并列出了还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政策内容。

针对浦东政策研究当中遇到的四方面19个比较大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浦东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原则性和框架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浦东投资政策和各专业行政配套政策哪几方面要有,哪些要先细化;第三方面是涉及规划和开发战略的一批问题;第四是政策研究和立法本身的策略、程序等问题),市浦东开发办政策研究室邀请了13家单位,21位领导、专家进行讨论,形成意见、建议,随后继续优化细则。到1990年8月8日形成了政策编制的汇总第三稿,并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长专题会议审定。市领导对于当时准备于8月底公布的第一批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要求中、英、日文稿同步跟上,用国际语言公布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政策。

在首批地方政策法规研订期间,1990年5月底,常务副市长黄菊带队前往南方四个特区和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学习调研,把值得借鉴的内容归纳起来,形成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在浦东开发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那个学习调研后形成的思路和许多决策,至今还让浦东受益并有指导作用。

1990年9月10日,市政府召开浦东新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九个政策。另有一个支持国内企业投资浦东的政策也同时生效实施了。而当时内部政策准备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九项法规,内部还储备了许多政策,按计划陆续推出。这一阶段(就是第四阶段)一直延续到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九五”期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通知》。

浦东开发开放的这一段历史及其在中国社会变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一定会越来越受历史的关注,对这段历史进行研究和记录对今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常有帮助,可以温故而创新。

陆家嘴格局的形成。

我们放眼整个陆家嘴,成片的银行、金融楼宇,汇集在小陆家嘴内。东方路沿线曾经的省部委楼形成了陆家嘴的商贸和休闲板块,花木板块分布着行政大楼、文化中心大厦。陆家嘴形成这样的功能分明的格局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摸底、思考和详细规划。我当时担任陆家嘴开发公司首任总经理,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把金融领头羊引进陆家嘴。

浦东宣布开发以后,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了,问我们要地。但当时我们有很多准备不足。比如,规划准备不足,尽管陆家嘴规划的区域有了,但是这里面一块块地怎么弄,道路怎么弄,没有详细的规划。事实上,小陆家嘴整体规划1993年初才批出来。还有,人才准备不足,政策准备不足,最要紧的是资金准备不足。好在我们有一个东西——信念。当时大家都是憋了一肚子气、鼓了一肚子的劲。因为眼看上海落在全国的后面,大家要从浦东打一个翻身仗,要把经济拉上去,重振上海雄风。

当时我们在银行选址上有两个备选方案。第一方案是浦东大道、浦东南路交叉路口,就是现在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第二方案是陆家嘴路、北护塘路、烟台路、烂泥渡路一侧。两块地所有的数据比较以后,最终选了第一个方案作为金融银行业启动地块。

陆家嘴公司的开办费是3000万元人民币,我们就真的将这点仅有的本钱砸了下去。1990年注册资金一到,我们立马买了3万平方米的动迁房。动迁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这块基地,然后盖了人民银行的这栋楼,补贴了一半地价给人民银行,将对方“请”进了陆家嘴。

下面的员工都对我有意见:一共3000万注册资本,你买了动迁房,又补贴给人家,下一步怎么弄呀?我就做工作:我们搞金融贸易区,银行不过来,这个金融贸易区不是空的吗?银行看谁呀,看央行。央行上海分行是银行业领头羊,领头羊不过来你再吆喝别人也不相信你。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过来了,金融机构才算启动了。国内海外都在看,看你开发是真的假的,你补贴下去收到的效益肯定会超过你的补贴价值。

记得1995年6月28日,央行上海分行浦东新址开业典礼上,赵启正副市长就代表浦东送了一只可爱的小白羊,小羊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写着“金融领头羊”的金牌,此举引来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连采访的各路记者也纷纷称赞浦东人的高明和精明。

写信回答朱市长的问题。

为此,那一阶段我同时在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摸底。把事情摸清,到底有多难。第二个就是银行和投资者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有多少?进行归纳整理。第三就是准备启动地块实质性的开发。

那时我们每个人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做了很多调查。每一个地块上有多少面积、有多少人、有多少地上建筑全部摸清。北护塘路六公顷的面积上就有800多户,16个单位,平均每一万平方米土地上有100多户人家,这个动迁量不得了。

1990年11月27日,我写了一封信给朱市长,向他汇报了调查结果,并回答了他的问题。信里写到,中央宣布浦东开发七个月了,陆家嘴公司成立也两个月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实质性启动,很惭愧。但是就这几个月所摸底的情况有些想法向您汇报。第一,金融贸易区还是要放在陆家嘴;第二,关于吸引内资和外资的关系,以及起步地价问题;第三,陆家嘴要统一规划集中开发的问题。

针对朱市长提出的“金融贸易区放在小陆家嘴是否合适”的问题,我在信里进行了回答:陆家嘴是浦东开发起步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虽然有这么多困难,主要开发有三难,第一难是历年开发凌乱,等级不高,占地不少,拆迁量大;第二难是地处要道,世人瞩目,议论多,要求高;第三难是金融贸易区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但现状是全是工厂,而且第三产业政策敏感当时开放尚无先例,可能会有很多波折。

但是我又说了三个有利的条件,第一,是大家对设立金融贸易区有兴趣,虽然外资银行观望的多,但是内资银行肯来啃骨头的不少,各省市的兴趣也不小;第二个有利条件是地下的管道基础好,管线、煤气都可以直接做了;第三,虽然有不少的人口和建筑,但是开发相对集中,容易形成气候,而且,在黄浦江边,有利于树立浦东开发开放的形象。所以,金融贸易区应该在这里启动。

我信里的第二个想法就是,在投资组成上应该先内资后外资。这就是黄菊同志领导我们调研后的考察报告上形成的观点,以及浦东开发开放的16字方针。我认为,在陆家嘴开发中我们也有必要先内资后外资。

浦东开发以来,外资真正想马上掏钱搞大项目的并不多。但是各个国内商业银行都从总行那里拿到了要搞大楼开分行的计划。各省市也都有实打实的项目。我们在这两个月中掌握了一批银行的投资意向,手上有7万平方米的投资意向,预估12.7亿人民币。同时还有10万多平方米、4亿多资金意向正在落实。各省市部委也有约20万平方米,7亿左右的建设意向。要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笔钱就不得了。

所以我写道:先内后外是和其他特区的发展相一致的。因为内资项目只能少说多做,所以我们均未宣传。目前有些认识要请示领导,确定基调。

我向领导汇报工作说:地价也要从低到高发展,对于中资银行和外省市部委,即使是非工业性的,抬高地价也是行不通的。第一批人如果叫喊着地价高,那后面还有谁来投资呢?所以对前面参加启动的项目,地价要从优支持。今后50年内每年有10%—15%左右地价的涨幅,所以先来者要先得益,给他优惠。不能鼓励人家等你大环境好了以后再来买高价地。

记得后来,市里给浦东有一个“省部楼政策”,一个省一个部建一个商务办公楼。可以用成本价在浦东拿一个楼的土地。安徽省当时是最困难的时候,发了水灾,正在赈灾。安徽省书记和省长很有眼光,来浦东就和我们讨论安徽省怎么利用浦东的平台“借船出海”。他说,我们是内陆省,和国际交往比较少,怎么在浦东设立我的窗口机构,借船出海呢?在浦东建一座楼,将来我们也可以借此出海了。他们向中央领导报告,虽然全国赈灾,但我们想在浦东搞一个楼,会不会有问题?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答复他说:灾害总要过去的,安徽总要发展的,你们的想法应该尊重。但是有一条,不宣传。很快,在陆家嘴地区,裕安大厦、江苏大厦、嘉兴大厦、齐鲁大厦和石油、化工、电信、煤炭等一批省部楼宇拔地而起。

我在信中的第三点建议是开发必须统一规划、集中组织。那时的陆家嘴已经百花齐放了,但都没有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如果从陆家嘴隧道口到花木行政中心,建立一个轴线,就像穿了西装有了领带一样,在今后城市发展历史上会有明显作用。对于世纪大道两边的区域开发必须组织集中开发。地面上非工业的建筑和交通设施投资数额很大,如果大楼分散搞,多头开发,就很难形成合力和统一形象。希望按照朱市长10月6日领导小组会议上指示的那样,把陆家嘴未批出的土地和轴线开发建设统统交给我们来做。

陆家嘴有了一根领带。

1990年底,市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开会下决心了,看了很多资料反复研究以后,决定金融贸易区还是放在陆家嘴。然后让我们赶紧启动陆家嘴国际规划方案征集,我们把200万的公司开办费运用到征集国际规划设计中去了。

当时,讨论规划方案,还就要不要搞轴线(今世纪大道)发生了争议。朱镕基市长坚持要搞轴线,浦东陆家嘴的道路因为黄浦江在此打弯的关系,形成沿浦东大道和浦东南路两个方向的走向,呈“田”字形路网。最宽的浦东大道只有四车道,双向两车道。这么大的开发量上去,交通肯定不行。需要建一条轴线大道,这就引出了两个争论:这条轴线要不要搞?是搞形态轴还是视觉轴?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说法,把形态轴变成了视觉景观,就只是看看的东西。我们提出了要搞形态轴,要起实际作用的,要有100米的路幅,80米的道路宽度,边上各有10米的绿化。为此就有人反对说太宽太浪费了。

1993年朱镕基同志回上海时还问:我的轴线大道呢?当时地图上画的是虚线。我说还没有拆迁,所以是虚线。其实内部还是有反对的声音,因为拆迁量非常大。到1995年我们公司搞轴线大道样板段时,一公里不到的长度,新公房就拆掉77幢。

1994年我们向市领导和中央领导汇报时,做了一张“陆家嘴百楼图”,图纸上画了已经落户的和将要出现的一百栋楼。怎么会有百楼?70%就是国内投资的,当然内资也是有和外资合作的。

当时还有一个争论,这么多楼来了,你怎么放?有人主张都放到小陆家嘴1.7平方公里上,等10年都出来了,样子不是很好吗?但是我们陆家嘴的很多人,包括做规划的同志都不同意。我们坚持必须按照功能分类,金融性的大楼、跨国公司的大楼放在小陆家嘴;省部楼、商业性质的楼,放在张杨路东方路;还有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的大楼都放在花木地区。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三个组团,每个组团相差两公里左右。楼宇就分散了,这样出形象就慢了,必须先把道路地下管线打通,投资量大。但我们的观点是,城市是会成长的,都挤在一起,空间建完了,再发展就慢了难了。按功能、按等级分开建设以后,随着城市的成长,楼慢慢会连成一片,但是功能会很分明。

但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如果为了一时的政绩,陆家嘴建设不按功能分类建楼,从短期看肯定是见效果,但是从长期的城市发展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还是对的。

学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精神心得体会

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文艺评论家傅雷……你可知道,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其实都是“我伲浦东人”。为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浦东图书馆新馆开馆10周年,“敢为人先的浦东人”浦东地方文献中心主题展近日在浦图m层开幕。此次展览了呈现60位浦东各行业领军人物的简介、照片、文献、实物资料,分为政治、经济、文体、科教、医药、艺术6个主题,让更多市民了解并传承家乡前贤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浦东新区收藏协会会长冯建忠为此次展览提供展品。“我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冯建忠透露,他为此次展览已经筹备很长时间。自去年6月起,他就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敢为人先的浦东人”专题资料与藏品,迄今已介绍了257人。展览所呈现60人的文献、实物,就是从中遴选而出。

今年是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m层展厅入口处,就展出了张闻天的肖像照,以及其24岁时完成的三幕话剧《青春的梦》的剧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张闻天早年在“文坛”上的成就。

展览介绍的较为重要的人物,还有中国现代皮鞋工业“祖师”沈炳根,创办上海第一家民族资本药房、被誉为“西药宗师”的顾松泉,一代“歌仙”陈歌辛,琵琶一代宗师沈浩初等,让观众从更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浦东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冯建忠则格外看重海派名家、慈善家王一亭的展品内容。他介绍,王一亭与吴昌硕被并称为“海上双璧”。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浦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也是为明年在浦图5楼开放的浦东地方文献中心预热。成立浦东地方文献中心,是浦图转型的必然要求,将为市民读者了解浦东历史文化打开一扇窗口。

学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浦东开发心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浦东今后)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作为全国改革的“试验田”,浦东应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个人成长,创新驱动均不可或缺。身为基层组工干部,为祖国崛起而自豪的同时,也应立志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勇当“奋楫者”。

足补什么,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争做“业务通”“活字典”“多面手”,实现见微知著、厚积薄发。

善于“踱方步”,培育“奋楫者”的卓越眼光。理念先行是创新创造的前提。正所谓,“思之深,则行之远”,“思路一变天地宽”。没有思想的先导,就没有行动的跟进。“踱方步”就是要多动脑、多思考,树立“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大局意识,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解放思想的领跑者”,不拘泥于环境,不囹圄于视野,不桎梏于定势,以高远的站位、宽阔的视野、前瞻的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提高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不饶,为事业敢为人先。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浦东新区先进经验,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表示,要将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的核心引擎,尽快出台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一些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10月30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正式实施“一业一证”改革。这是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后落地实施的第一项改革试点任务。此次改革涉及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食品经营(销售)、小餐饮四个行业,将原来的146个细分事项整合为35个事项,实现“一次表单、一次申请、一次受理、一次核查、一次办结”,大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加快了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速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结合我省企业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努力为我省开放崛起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给。”长沙海关关税处处长徐玲娜介绍,近年来,长沙海关不断优化海关税收服务,精准落实重大技术装备税收优惠政策。今年1至9月,长沙海关为我省企业重装减免税10.86亿元。

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湘企“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湖南建工集团、湖南路桥集团跻身国际承包商250强,中联重科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意向或签署正式协议的项目达80多项。

“要以战略的眼光规划海外市场布局,客观分析问题、妥善应对挑战、科学决策布局,练好内功,提高竞争力,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湖南路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宏伟表示。

眼下,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湖南袁氏种业公司经营的600亩稻田,正在开展整地工作,半个月后将开始育秧。

“我省在国外建立了多个境外园区,设立了商务代表处,助推了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走出去’。”袁氏种业相关负责人李艳萍告诉记者,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马达加斯加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现在每公顷平均产量超过8吨。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30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越是面对挑战,我们越是要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浦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第一,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

浦东要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要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

第二,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打通理顺许多堵点难点,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要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要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加强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今时代,任何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想法,任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任何搞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企图,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回头浪,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要敞开大门欢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

浦东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要更好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要加快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特别是青年才俊。

第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说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我还要说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任何人企图人为阻碍世界大海大洋相通,都只能是一种不自量力的幻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

浦东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第五,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

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要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聚焦国家战略,会同上海市做好顶层设计,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共同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星期天的上午,我带爷爷去金茂大厦游玩。 来自:作文大全当我们站在金茂大厦远眺时,只看到浦东的一片繁华。上海高楼的“顶”非常特别,它们造型千姿百态,没有相同的,有的圆形,有的半圆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像利箭直插云霄,还有的挂出一个方框,像是一幅幅雕刻的艺术品。“真美呀!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当初,浦东没动迁时,周围还是一片农田,一条终年污水黑臭的河横贯新村内住宅区,即使在春天,当大家还捂着棉被睡觉时,仍能听到蚊子‘嗡嗡’声,居民们都身受其害。那时居民的生活真是处处难,小村里没有路灯,夜间行路难;小区里也没有公用电话,有急事找人都很难;周围又没有医院,生病就医打针难;商业设施太少,买个东西都很难……”我连忙打断了爷爷的话,说:“现在浦东不是开发建设了吗?浦东是腾飞了吗?”爷爷笑眯眯地说:“是啊!

十年来,浦东的开发建设把每一户浦东人都带进了新世界。就拿对面的潍坊新村来说吧,原来缺煤少电,而如今,家家都用上了煤气。附近的那条令人厌恶的臭水沟,早已绿树成荫,有的还建成了小区健身苑,添置了很多休闲娱乐的运动器械。每天清早,人们随着美妙的乐曲音乐做操、练拳、跳舞。”我连忙应道“浦东的开发建设,不但带来了高楼的、繁华的街市,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区里各种街道敬老院、托儿所、小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点象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居民的身边,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当我回到家中,心里非常感慨:今日浦东的大环境,小区的小环境都散发出诱人魅力。一座座大桥、一条条宽畅的道路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小区也不断涌现。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更让我们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无比自豪。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浦东美丽如童话。浦东的大街小巷里总是人来人往,行人的各色衣着与街旁绿树红花相映,形成美丽的风景。雨天里,蒙蒙细雨如丝般落下,撒落在屋檐、小路、公园里,偶尔会有小鸟穿过雨丝,勇敢地飞向蓝天;随处可见的楼宇,高耸入云,仿佛是一个个巨人,在云端里探寻雨的来历;人们行色匆匆,有的打着伞,有的穿着雨披,那颜色五彩缤纷,真是好看;当然也有不怕雨的人,毫无遮拦地跑步前进。晴天里,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高楼、地面、石头、人们的衣服都闪着光,不时有鸟儿飞过,身上的羽毛也像是被太阳镀上了金色。那景色总是让人忍不住看了又看。

浦东也很热闹。浦东有很多早、晚市,每到开市时间,总是十分热闹:每一个小摊前总会挤着十几个人,人们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远远望去,只能看见人们黑色的头了,就像是半空里黑色的小星星。

美丽如童话、楼高耸入天、人来又人往。这就是我的家乡——浦东,真是太美了。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悟

从上海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出来,迎面就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大门,沿着祖冲之路一直往东走,一路分布着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领域的龙头企业。

祖冲之路是张江的一个缩影。在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印象里,张江的地名颇具特点。比如,东西走向有郭守敬路、张衡路,以中国科学家命名;南北走向则有哥白尼路、哈雷路,以外国科学家命名。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中国芯”“创新药”产业化载体分布其间。

从“药片”到“芯片”,张江“片片”都很精彩。张江高科站这个最初开通时没几人乘坐的“荒凉”站点,如今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一大地标。

一个站、一条路、一座科学城。张江的嬗变,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浦东步入新发展阶段的生动演绎。

始终挺立开放潮头,这是浦东开发开放与生俱来的使命和特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专门走进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总书记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试验田耕作得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

18年前,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制造工厂;8年前,跃升为中国区总部;如今,亚洲总部也从新加坡搬迁而来——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一路“接力跑”,见证中国扩大开放进程。

要成为亚洲总部,能不能做离岸贸易是一个重要考量。离岸贸易的特点是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不能合一,对监管挑战较大。2019年,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桥管理局的支持下,沃尔沃建筑设备走通了国内离岸贸易的第一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浦东持续探索制度性开放,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到全国。

持续奏响改革强音,这是浦东当好深化改革探路尖兵的职责所在——。

今年10月下旬,一辆接一辆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在外高桥的码头上集结。这批中国制造的model3标准续航版汽车,正准备装船发往欧洲。这一刻,距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还不到两年。

“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是上海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之一。今年,浦东又创造了新的“山姆速度”,落户外高桥保税区的山姆中国会员旗舰店,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76天。

重“价值判断”而不是“技术判断”,行政服务窗口一线受理人员“只说yes不说no”……瞄准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和企业的痛点堵点,浦东拿出硬招实招,用改革的手段促创新、促发展。

盒马的故事,是浦东在改革中激发市场活力的典型案例。2015年盒马在浦东创立之初,这种融合了餐饮、超市和网络订餐的“四不像”业态,应该如何办证、如何监管,一时间成了难题。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准入难题,同时又解决政府监管问题,浦东率先试点,为盒马发放了“准生证”,同时加强日常监管,有力助推了盒马发展壮大。如今,盒马已成为新零售的代表企业,其全球总部也正式落户浦东。

全球视野谋划创新,这是浦东面向国际合作竞争时肩上的“硬核担当”——。

一个初创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只有“七八条枪”,就要做全球首创新药?这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2011年成立的华领医药,如今已成功将一款全球首创的糖尿病口服新药推进到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说,张江拥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不出张江,从临床研究到上市药品的工业生产,各个环节、各种人才,样样具备。

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惦记着科技创新,也一直关心着张江科学城的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张江科学城:“上海张江活力四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浦东建设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方面,瞄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浦东新区已明确,到2025年建成10个大科学设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学设施集群。依托上海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大科学设施,把张江科学城打造成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中心。

另一方面,聚焦“临门一脚”,浦东加速培育“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等6个“千亿级”硬核产业。

仅以集成电路为例,浦东已成为“中国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2019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占上海71.5%、全国16.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

30年来,浦东文化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如今不仅有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中华艺术()宫、云间美术馆、朵云书院、船厂1862等文化场所,“十三五”所规划筹备上海大歌剧院、上博东馆、上图东馆、浦东美术馆、宋城演艺世博大舞台、群艺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也将在浦东建成交付使用。

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是上海松江人,浦东开发后特意从松江来到浦东找寻机遇,在高楼中建立了美术馆。“我们美术馆和其他不太一样,建在办公楼宇间,周一到周五客流量比周六周日更多,附近白领休息时会来看展,他们的教育背景、生活趣味对人文环境有很强需求,所以常态化的文化导入非常必要”。在陆家嘴,白领们下班后会逛展、看书、听音乐会,休息时也参加绿地上举办的“咖啡节”“非遗集市”等,文化活动丰富。

这只是浦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世博片区后滩地块,本是商业用途的临江地块变身“城市绿肺”。占地188公顷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倚江揽翠,又将成为浦东新景。

在浦东滨江,过去灰扑扑的“工业锈带”亮了,老码头、旧仓库纷纷变身创意空间,不同颜色区分出骑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绿化带。

“听交响、到东方”早就成为乐迷心中的真理,世界名团也纷至沓来;而就在上个月,全球最大的电竞赛事s10英雄联盟总决赛也是在新修好的浦东足球场举行。

徐迪旻表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在根本上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在回顾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就上,文化给浦东奠定了底蕴,文化让浦东走得更远,金融和文化产业共生共荣,是自然生态,也是必然趋势。

如果说30年前,浦东把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到吴昌硕纪念馆,坚守了“城市文脉”;那么30年后,陆家嘴最后一块空地留给浦东美术馆,滋养了“城市气质”。经济与文化齐飞,可以预见,浦东的未来30年依然大可期待。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浦东新区管委会领导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职能部门一个处室共用一张办公桌,吃饭在附近的东方医院搭伙。当时浦东到浦西主要靠轮渡,有些家住浦西的干部加班赶不上末班轮渡,就在办公室打地铺过夜,毫无怨言。

刚来上海那会儿,我住在南浦大桥下面的一个老旧小区,每天顶着烈日,骑自行车去试点乡镇上班,路上要将近两个小时。下去调研有时住在村里,晚上点六七盘蚊香,蚊子没赶跑,反倒把自己熏得受不了。我爱人来看我时说我像个非洲人。所以那个时候是很艰苦的,好在我以前在农村插过队,吃苦精神比较强。

大概几个月之后,我分到了一间位于川沙的浦东新区集体宿舍。这里“蜗居”了十几位外地招聘的机关干部,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乐趣不减,反而利用跨部门协调沟通的便利,经常在一起讨论工作到深夜。

除了工作居住条件艰苦,当时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语言不通。刚到上海第二天,语言上就出了问题,一早住所旁一位老太太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完全没听懂,上班时我学给同事听,同事说“人家问你早晨吃的什么饭”。开会的时候,别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却不知所云,很苦恼。

于是,我下决心学上海话,买了磁带,每天早晨一起床就开始听。有一次,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想买一本上海方言和普通话的对照版本,找来找去找不到。旁边一位中年人看到我一直在翻,就问我想找什么书。我说从外地来这里,上海话不行,想找一本书,看看上海话的方言和普通话是怎么对照的。他说,这里没有的,你要的话,我送你一本。就跟我约了个地点,送我好大一本词典,上海话的对照都在里面,却怎么也不肯收钱。充分体现了上海人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了一年,我能听懂上海话了。

那个时候,每个干部都充满了干劲和创业激情,但条件非常困难,沿江民房密集,简陋破旧,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那会儿还是烂泥渡。

一条黄浦江把上海这个远东大都市分隔成两个世界,浦西是繁华的大都市,浦东是听取蛙声一片的“乡喔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上海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刚来的时候,同事要到浦西去办事,他会跟我说,今天下午到上海去。我很纳闷:难道我们不在上海?他说,对,这不是上海,黄浦江对岸是上海,这里叫乡下。

当时浦东的gdp是60个亿,在上海占不到1/12,上海是750个亿。我们的设想就是,到,用10年的时间,最好能达到500亿,当时属于雄心壮志,要实现500亿的gdp,那是很大了,实际上到20,我们已经达到1000亿了。现在,浦东的gdp已超过1万亿,占到了上海的1/3。

当时的新区管委会在浦东大道141号,现在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后来我当区委宣传部长的时候,就协调争取把141号保留下来,做了一个浦东开发开放陈列馆,这代表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起点和历史,要保留下来的。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我听爷爷说:“以前没动迁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农田,一条终年污水黑臭的河横贯新村内住宅区,即使在春天,当大家还捂着棉被睡觉时,仍能听到蚊子‘嗡嗡’声,居民们都身受其害。那时居民的生活真是处处难,小村里没有路灯,夜间行路难;小区里也没有公用电话,有急事找人都很难;周围又没有医院,生病就医打针难;商业设施太少,买个东西都很难,要跑到大城市里去买,农村买不到,很少有人家有电视,更别说电脑了……”

以前,人们住的都是平房,交通也不发达,出行用自行车,有的人甚至用步行出行的,吃的东西也不怎么好,所以都瘦骨嶙峋的。

现在的浦东一片繁华,交通也发达了,几乎城里人都有“私家车”了,还有电车、兹悬浮、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也好了,吃的也健康了,高楼的“顶”非常特别,它们造型千姿百态,没有相同的,有的圆形,有的半圆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像利箭直插云霄,还有的挂出一个方框,像是一幅幅雕刻的艺术品。浦东陆家嘴还造了东方明珠、从1995年开始建造,到1998年完工,高240。5米的金茂大厦,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据说还要造世界第三高楼——环球金融中心,估计到20__年建成,我多么期待到了20__年我亲自去一睹它的风采。

浦东的变化真大啊!不过我相信,浦东还会变的更加发达的。会有更多的高大的建筑造起来的!啊,我多么期待看到美好的浦东的未来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