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传统文化介绍(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5 10:40:35 作者:薇儿

优秀作文要具备独到的观点和深厚的内涵,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马上就要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些具有一定水平的优秀作文,希翼大家会喜欢。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作文篇

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最早出现在汉朝。在我国北方很流行剪纸,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剪一些美丽的图案贴在窗户上和门上,以表示喜庆。

上周星期三,爸爸教我们剪纸。先拿出一张彩色纸,把它压得平平的。接着在纸上画蝴蝶的一半,然后就剪画的蝴蝶,剪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要剪错了,不然就要重新来。最后把剪的蝴蝶打开,就是一张蝴蝶图案了。不过,这样还不漂亮,我们把蝴蝶图案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一只在花丛飞舞的蝴蝶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以后,过年过节我一定要把我剪的纸贴在自己门上和窗户上。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年级作文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新年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

我们我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新年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兽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介绍传统文化的作文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有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民间艺术如:京剧、国画等。还有风俗习惯:春节、元宵节、闹花灯。但是我却对剪纸情有独钟。

我的奶奶是个剪纸高手,所以我对剪纸非常熟悉。奶奶会剪出姿态各异的小动物,和一些奇花异草与一些人物图案,剪刀只要一到了奶奶手里,不一会,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画就完工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会把已经剪好的图案,给街坊四邻们当窗花。比如那小兔子,浑身是红色,长长的耳朵,在轮廓线里还剪出了许多的小齿,很像小兔子的绒绒的毛。旁边还装饰着舞动的小花,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我看奶奶剪,不禁的好奇心其,也想学一手。可是剪刀一到了手里,却不听指挥了,不是剪掉了胳膊,就是剪掉了腿。急的我把剪刀一摔,说:“我不学了”。这时奶奶走过来说:“剪纸是一门奇特的艺术,只有平心静气,勤学多练,才能掌握它,心浮气躁的人是学不会的。”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剪出了一个粗线条、四不像的小动物。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我心里想:“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让中国成为璀璨明珠的,是那些传统文化,我一定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介绍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有很多民族习俗,家家户户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还有穿新衣,吃饺子,大人还要给我年钱。在这些习俗中,我最喜欢的是装年钱的小红包了。拿着小红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门,我就听见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原来他们在楼下的小广场正进行烟花比赛呢!只听“呯呯”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天空,还有的像一朵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这美丽的烟花,心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好多倍”。于是,我赶紧去买烟花,拿着自已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见“啪”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看着天空被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春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017年的春节快到了,我盼望着到来!

中国陶瓷文化相关介绍

有一页历史,照亮了黑暗的岁月;有一页历史,在我们的心头铭刻。这一天,镰刀铁锤组成的旗帜在迎风飘扬;这一天,呻吟在水深火热中的灵魂,沐浴着久违的阳光。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碎旧社会的所有黑暗!于是,南方的甘蔗林,变成刀枪,抵御着外敌的侵略;北方的青纱帐,变成墓穴,埋葬了旧社会的罪孽!从此,我们的祖国,不再四分五裂;我们的民族,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传遍大江南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有了党的指引,我们才战胜惊涛骇浪,驶过危险漩涡;有了党的指引,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感受春色满园。在党的旗帜下,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缅怀过去,我们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展望未来,我们为党旗续写新的一页。

忘记,1921年这个神圣的年代,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艘普通的游船里相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于是,铁锤镰刀铸进了中国的历史。96年了,历史的每一年,都闪耀着她的光辉。我们不会忘记:秋收暴动的长缨、八一起义的枪声、井冈山头的号角、长征路上的足迹,都指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我们更不会忘记:1935年,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从此,胜利的凯歌不断奏响。从延安的灯塔到北京的酒杯,您用超常的智慧,博大的胸襟,挽狂澜,救万民,定国运!终于浇铸出一个盛大的庆典:1949年10月1日。祖国啊,我们拿什么来献给您,巍峨昆仑固守着您的尊严,壮美泰山挥洒着您的豪迈,喜马拉雅是您的脊梁,秦岭太行是您的手臂。

党啊,母亲,您以非凡的魄力,率领百万雄师过大江,追穷寇,缚苍龙,把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的上空。您又用超常的智慧,率领亿万人民建三峡,收港澳,发射火箭,演奏着改革开放的交响曲。从东海到西藏,从南沙到北疆,您用坚强的臂膀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尊严。月宫嫦娥为您的神州奔月壮举而骄傲,巫山神女为您的三峡雄风万里而倾倒。

党啊,母亲,在您英明的领导下,我们已然高举奋进的大旗,唱响奉献的组歌,踏上拼搏的征途,用党旗上的铁锤打造出锃亮的犁铧、悬浮的列车、载人的飞船,打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铮铮风骨、钢铁意志!用旗帜上的镰刀和89年的历程,收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收获祖国的繁荣富强!在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上,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意气风发的走进新时代,用我们的满腔热忱谱写着新的篇章!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每逢这个时候,家家都要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领这我来到坟前,那里的大大小小的坟墓竖着。望着那么多的坟墓,心中感觉不胜复杂,这些墓中的人爱过,恨过,累过,得意过,失意过,而今只有一块块石碑躲在杂草中叙述这他的光荣与泪水。不一会,走着,走着,就到了外公的坟前,坟上刻着一个个名字,上面也有我的。我蹲了下来,轻轻地抚摸那块冷冰冰的石碑。回想起以前,外公虽然是一位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人,但是他是一位乐于助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曾经当过兵,还有一颗坚强的心,不屈不挠的意志。

外公还非常喜欢给我讲那些大道理,虽然我听不大懂,但我还是一个劲的点头。因为我知道外公都是为了我好,为了我以后有出息。可如今外公走了,只留下了一张毫无表情的照片,和一块冷冰冰的石碑。

一滴雨珠滴在我的手背上,渐渐的雨下大了。我也该回家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耐人寻味,不同寻常!

篇二:中秋节。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传统节日作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害怕人们发现呢。等它把灯油装到葫芦里的时候,葫芦却有个窟窿。灯油一滴一滴地流到地上去了。小老鼠急得直跺脚,连忙跳下灯台趴在地上用舌头去舔,那贪婪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剪纸艺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麽精彩。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

对联。

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地道中国人,一生只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个是可亲可敬的祖国母亲。

我的祖国母亲,从古至今“养”成了许多“习惯”。这些习惯说的俗一点,就是她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历时悠久,其中“祁红”算是出名的了。邓小平爷爷曾为它夸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的话,可见祁门红茶的名、醇、香和地道。饮祁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可见“祁红”是名不虚传呀。

食品文化更是繁多,就拿各位最熟悉的粽子说吧。粽子是因为屈原的故事而流传的。那你们知道粽子为什么要用艾叶包吗?告诉你们吧,因为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所以嘛,现在同学们都只能看到妈妈们准备艾叶和肉、米包粽子了。

不同的国家,服装也不同。中国的服装文化最早就有清淡平易、宽抱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的特点。

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有许多许多,我写一天也写不完。不过,只要我们心中知道它,遵守这种传统,那我们就是一名优秀的中国人!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过春节可以收到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压岁钱;过清明节可以祭拜去世的亲人;过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带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骗,伤心至极,当晚投江而死。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时,纷纷赶到江边,上了小船准备把屈原的尸体打捞回来,可怎么也打捞不回来了。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让鱼虾吃粽子。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啊!

传统文化介绍

在传统西游题材中,孙悟空被塑造成一个集人性、动物性和神性三者合一的忠心徒弟形象,《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从个性上摆脱了以往的形象,从《西游记》中的猴子变成了一个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动画形象。动画孙悟空并不是专属于低幼群体的形象,作品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完全从成人角度面向全年龄段塑造的融人性、佛性、魔性为一体,桀骜、悲情却永不服输的东方英雄形象。大圣归来中塑造的东方侠义英雄与西方的超级英雄又略有不同,钢铁侠、蜘蛛侠等超级英雄坚定地承担起了维护世界、打击罪恶的责任,大圣则在拯救世界之前,首先完成了自我的拯救和自身的救赎。这与中国文化中修身、齐家、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思想相契合。它还会说很多当下流行的语言,很不屑地喊小唐僧为小屁孩,还会讲一些诸如有一天,你要是够坚强、勇敢,你就能驾驭它们一类的意味深长的哲理话,《大圣归来》的孙悟空既有传统的精髓,又超越了传统的局限;既有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又有普通人的懊恼、焦虑。因此,更容易与新一代电影观众形成共鸣。可以说,《大圣归来》是对文学经典当代价值实现途径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通过大圣归来中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让美猴王孙悟空这个形象再次焕发了票房号召力和形象大魅力,也再次印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将一种文化的形态转变为另一种文化形态,而是应当将固有的文化形态进行延伸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其焕发持久的魅力。

我们再来看作品中的第二主角唐僧,传统西游中,唐僧是唐太宗义弟,俗家姓陈,乳名江流儿,法名玄奘,为人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学造诣极高,与孙悟空是师徒关系。《大话西游》虽然保留了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但是却把唐僧塑造成了一个提倡真善美、遵守三纲五常的传统道德的卫道夫形象。《大圣归来》中唐僧与它们都不同,原著中写到唐僧经过十世轮回才走上取经之路,影片选取了唐僧十世轮回中的第一世,塑造了一个七岁时的小唐僧形象,小唐僧江流儿在一次误打误撞的五行山之行中,无意间解开了孙悟空的封印,从而展开了一段熊孩子江流儿与酷大叔孙悟空之间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构建了童年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小白龙之间纯洁的友谊。

(二)故事情节。

影片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四百多年说起,讲述了一个传统文化人物孙悟空成为落难英雄之后开启的寻找自我和拯救良善的故事。《大圣归来》将故事情节设置在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间维度上,那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指山下四百多年,五百年时即将遇到他的救命恩人和师傅唐僧。可以说,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具有独特的使命感,大闹天宫既是孙悟空人生的转折,又是他英雄史诗式人格的奠基。影片以大闹天宫意象式的回忆作为起势和开篇,在传统西游潜在叙事模式的导引下,使得影片的剧情呈现出如离弦之箭的态势,朝着既定的人物和主旨迈进,从而呈现出单线条层层递进的故事情节。

随后镜头转到了一家人的身上,父亲向孩子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此后便是孤儿江流儿与师傅法明相遇并在四季的更迭中相依为命的场景和时光。接下来镜头转到桃花掩映下的长安城,街头艺人用皮影戏讲述大闹天宫的`故事。这短暂的宁静被山妖劫持童男童女而打破,江流儿解救了其中一名女孩儿,被山妖追杀躲进了五行山。至此,所有的叙述线条全部在五行山聚拢,一切都在指向核心人物的到来。江流儿在山妖的追逐中,意外地在山洞中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孙悟空从碎石堆中爬出后,无论从场面的调度还是从颜色的选择上,占据了观众全部的聚焦视野。孙悟空获得自由后一心想回花果山,但由于封印未解,只能暂时护送江流儿回长安城。途中,猪八戒和白龙马也相继出现,但是或落魄不堪或魔性大发,均已英雄不再。妖王为夺取女孩布下迷局,轻易抓走了女童。悟空深知自己不是妖王的对手不愿再去救女童,江流儿决定只身去救女童。日全食之夜,在江流儿冲进到场之际,悟空也最终战胜了自己与妖王展开了最后一战,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在剧情上套用了经典的好莱坞模式,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除了体现在善于讲故事之外,还善于将影片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使电影具备更强的真实性和社会性。影片采用了好莱坞的经典情节演绎了东方的经典故事,把众人皆知的神话题材,拍出了温暖社会、拯救世界的侠义情怀,是对传统西游题材的再次成功解构和再创造。

虽然大圣归来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对传统西游题材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和再创造,但是,从电影对原著人文精神内涵的传承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一)文学经典人文精神内涵的传承。

在文学经典的影视化进程中,如何保持文学经典的文学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是影视评价中一直以来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影视改编创作应当在整体把握原著文本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原著的精神内涵,从而担当起提升当代人文精神和大众的思想力与审美力的重任。《西游记》主题多样,内涵丰富,在英雄史诗般的叙事模式下,使得唐僧师徒取经受难的过程成为自我修行、自我拯救的过程,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抗拒一切困难的意志也具有了英雄史诗般的魅力。《大圣归来》对《西游记》文本进行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承了原著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内涵,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新的拓展和演绎,对孙悟空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形象进行了再次丰富和重塑,与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心理诉求产生了共鸣,成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资源的现代性开采,是应对好莱坞全球战略的有效策略。中国文艺评论协会会长仲呈祥说:归来的大圣是个符号,归来的是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优秀传统。

《大圣归来》将好莱坞成熟的动画电影制作经验与众多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部具有中国味道的动画电影。电影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形象,如孙悟空除了具有毛脸雷公嘴、脸上刻有妖纹等富有戏剧化的五官,还披着蜿蜒夸张的红披风,与原著中的形象保持了极大的一致性,反派形象混沌的原型是《山海经》中的混沌巨兽,在电影中汲取了古典戏曲中脸谱元素,加以现代抽象化的变形,被设计成衣袂翻飞的古代书生形象,等等。电影中大量运用了闯将令、小刀会序曲、筝锋、祭天化颜歌等中国传统音乐,并将皮影戏、秦腔、中国武术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得电影在整体效果上呈现出东方的神韵。除此之外,影片在3d动画技术中巧妙地融入了东方美学取法大自然的浓墨铺陈,整部影片贯穿多变宏大的场景,间杂丰富细腻的具体景观,如山前江畔的帆船、暴雨将至的石拱桥、市井街头的皮影戏、长安城的建筑和市井百态以及悬空寺般的妖巢等,从大场面到一物一景,都是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成功诠释。

(三)经典叙事结构的回归。

《西游记》寻求受难回归的叙事模式是传统中国思维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文化母体性质,能够承受多时代因素的添加,而焕发新的生机。大圣归来讲述了沉寂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小和尚江流儿解除封印后,在相依相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了初衷,完成自我拯救和救赎的故事。在叙事结构上尝试着用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中国东方的特色语言去讲故事,是对寻求受难回归的叙事主题的再次演绎,充分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古典美学和人文风格。同时,影片中留白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张力和回味。中国式叙事讲究草灰蛇线、伏延千里,情节之间呈现出断而不断、连而不连、起伏照应的效果,譬如群妖穷追傻丫头的原因,江流儿如何能够紧随大圣的足迹,孙悟空法印的由来,法明如何找到妖王的山洞等,这些细节和支线的描述经过分镜头穿插和剪辑,在情节上留有了空缺,反倒增加了对核心人物的聚焦,体现了一种简洁有力的中国诗学之美。

《大圣归来》在传统西游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演绎了一个全新的东方英雄形象自我救赎和舍生取义的故事,是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继承、改编和创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和回归。文学经典在后世的传播和接受中,必然会接受不同时代观念和价值的解读。现代人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认同和塑造,归根结底还是为其人性理想和道德情怀所感,体现的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知己相酬的情节。如果说《大话西游》是对传统西游的极致解构,将永恒的爱情提升到了亘古不变的宿命,那么,《大圣归来》是对传统西游的再次解构和回归,解构的是人物和情节,回归的却是深藏在这之下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

唐诗。

宋词。

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过春节可以收到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压岁钱;过清明节可以祭拜去世的亲人;过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带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骗,伤心至极,当晚投江而死。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时,纷纷赶到江边,上了小船准备把屈原的尸体打捞回来,可怎么也打捞不回来了。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让鱼虾吃粽子。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传统文化介绍

最近一友人就“国术”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视角独特,看法新颖。笔者阅后不禁敬佩且浮想联翩,于此凑凑热闹,和着友人的国术观也来聊聊。

一、国术是个系统国术,中国武术,武术,意思相同,然笔者以为称为“国术”更为贴切。武术作为国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说它源远流长,是指国术与中华文明一同起步,延续至今。说它博大,是从横向来看,国术种类繁多,五光十色:说它精深,是从纵向来说,国术的诸多流派各自有着由浅入深、由粗至精的练功方式和方法,精不可说,深不可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了国术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名闻遐迩的少林、武当、峨眉、太极、形意、八卦、南拳以及查、花、炮、洪等诸多流派,可谓琳琅满目、秀色可餐。国术的系统性构成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表象之一。国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其肢体语言背后表达的是深邃广袤的文化信息。许多外国友人将学习国术当作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并由此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和生动。

二、传统文化国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点毋庸置疑。什么是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三、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指传统文化背后的连接链,即衍承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文化。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能够连接成传统,有的文化现象只不过是一时的时尚,不可能传承久远,更不可能成为传统。因此,文化传统存在于传统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中。文化传统有大小之分。大传统,指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小传统,指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代代相传。两者互动互补,没有大传统,小传统就得不到礼仪习俗的思想资源;没有小传统,大传统就失去了辐射全社会的功能,主流文化的根基就不牢固。

大文化传统往往由时代知识精英发起、检讨、反思、添加、融合。小文化传统则表现为地区或族群的风俗和习惯,一般靠无意识的约定俗成来维系,稳定性超强。传统文化的`密码在小传统里埋藏得更深邃。国术,显然是小传统,它隐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密码。虽然从秦汉到清朝,历代统治者大都对其进行压抑,但国术在传统社会由兴到盛是不争的事实,并密布于传统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小文化传统。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得好:“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笔者认为国术不是传统之点缀,国术是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国术不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指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如田径、体操、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国术不是体育运动,或者说不完全是体育运动。国术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华武术》杂志创办人之一、第一任主编昌沧说“体育不能完全概括武术。竞技、健身都是武术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它的全部。应该给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把它限制在体育项目里会限制它的发展。”

国术是以技击搏斗为目的的,以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攻防搏击技术。国术是一项技术,一项以肢体(包含器械)制服人的技术。攻防搏斗才是国术的本质和核心,虽然它也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功能和作用,但那只是国术的衍生品。管理和指导国术发展,不能用管理和指导一般体育运动的思维和模式。然而可悲的是,主管部门恰恰在以体育运动的思维来管理着国术,从而产生了国术的舞蹈化、体操化、杂技化、技巧化。国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到历史的拐点。国术爱好者以及主管部门应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紧紧围绕国术的核心,遵循国术发展的规律,把国术当作文化传统,而不是当作一般的体育运动来看待。如此,国术才能真正成为国术。

传统文化介绍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资料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搞笑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但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貌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传统文化介绍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

“谱牒,就是家族档案,进而成为民族的记忆,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对自身繁衍谱系的理性认知,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基本体现。”

——栾成显。

《腴川程氏宗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栾成显研究员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作了题为“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的演讲。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

栾成显认为:“谱牒,就是家族档案,进而成为民族的记忆,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历史文献。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曾言:‘物之大者,莫过于人;人之重者,莫过于族。’谱牒是人类对自身繁衍谱系的理性认知,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基本体现。”

“今天,如果研究古代婚姻家庭,诸如出生率与死亡率、平均寿命等许多专题,除了族谱所载,很难找到其他系统性资料。如台湾学者刘翠溶教授利用族谱所载资料,进行人口史研究,卓有成就,在中外学界影响很大。此外,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写的《中国戏曲史》、《明清的戏曲》,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中国的谱牒。”

谱牒,从夏商周三代延续至今,修撰范围广泛,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百姓都修有谱牒。据栾成显介绍,现在皖南和江西以及云贵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相当遗存,保存在许多家庭之中,私人手中也有不少,总数在数万种以上。在全国范围内,遗存的家谱总数估计达十万种以上。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存,价值不可估量。他以徽州《茗洲吴氏家记》和《茗洲吴氏家典》为例,对族谱所载内容作了具体介绍。

茗洲,位于安徽休宁县的西部,处于万山之中,交通极其不便,但环境极佳,到处是翠竹绿茶。茗洲被水环绕,是新安江的源头,现今只有百余户人家,吴姓居多,但如今的人们对过去吴姓之事知之甚少,甚至找不到一座像样的古建筑。明清文化遗存很少,栾成显先生对此十分感慨,赋小诗一首:

青山绵延万顷林,

绿水环绕一乡村。

茗洲名族今何在,

家记家典有遗存。

《茗洲吴氏家记》,明代吴子玉撰,是吴子玉父子花了两代人数十年修撰的,共十二卷,其中谱系记载仅为六分之一,谱系是谱牒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其他六分之五为各种家族历史文献,其中《社会记》内容尤为丰富,从气候灾情到时政大事,乃至即时物价,都有翔实记载,实为一部家族历史的全面记录。

《茗洲吴氏家典》,共八卷,作者吴翟,字青羽,号介石,清徽州府休宁县虞芮乡趋化里茗洲村人。《茗洲吴氏家典》是根据《家礼》,结合本宗族的情况,规定了冠婚丧祭的礼节,作为子孙后代遵行的法典。

谱牒修纂亦存在欠缺和流弊。他说:“谱牒的最大缺欠是女性资料很少登载。有的.家谱在谱系中登录男性的配偶,载有相关女性资料;而有的家谱谱系则是清一色的男性,连配偶女性的资料也没有。至于未成年女性,在一般家谱的谱系中是很少看到的。谱牒修纂最常见的流弊是,在追溯远祖世系时多攀附名贵。比如刘邦从泗水亭长到帝尧后裔、李世民从陇西狄道到老子皋陶,凡刘姓者皆长沙定王之后,张氏者皆曲江丞相之裔,没有一个家族没有来头的。”

然而,并非所有修纂的谱牒都是如此。比如,宋代苏洵和欧阳修创立了新的修谱体例——欧苏谱例。欧阳修说:“断自可见之世”,苏洵曾言:高祖以上不清楚就不写。更重要的是修谱的态度,不援古,不攀附,重考证,重事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宗旨。栾成显认为:“这是中国古代谱牒史上的主要流派,代表了谱牒修纂的优良传统。”

现代人续编的家谱,已多注意汲取历史上编撰家谱的精华,将每人的世系、生卒年月、学历、专业、经历、婚姻、成就、照片、地址等都记载下来,还配上反映重要人物及事件的短文。尤其是网络时代“数字家谱”、“姓氏网站”的出现,家谱在网上的动态更新和在网上浏览家谱已成为新时尚。

今天,炎黄子孙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大批华人不辞艰辛,来到国内祭拜祖先。中国人的这种寻根追祖情结,不能不说与延续数千年的谱牒有关。

谱牒所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