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优质14篇)

时间:2023-12-13 07:03:00 作者:紫衣梦

开题报告是研究过程中起步的一篇重要文献,它概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开题报告有所帮助。

英语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三、以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为原点分析学校内部管理发展问题,将形成一个视角独特的分析框架。

论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论文的主要工作量包括:

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收集本选题相关的观点、资料,建立研究所需的资料库;撰写论文。

二、年度研究计划:

08月―月确定选题,收集初期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008年11月―2008年12月听取老师们的意见,调整研究计划;。

01月―2002月收集资料,建立资料库,完成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现状图;。

2009年03月―2009年04月进一步整理思路,形成论文写作提纲;。

2009年05月―2009年08月完成论文初稿;。

2009年08月―2009年12月修改论文并定稿。

三、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自身理论高度不够,恐难以阐释清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我将用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集中阅读论文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书籍、刊物和文章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作为一种教育管理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的出现既有时代的背景也有社会的原因。在分析“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的成因和问题时,要找到合适的理论视角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本研究采取的是实地研究的方式,在进入研究的现场和实地研究的开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对我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解决的办法包括: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向师友请教,借鉴他们的经验等等。

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1993年在《人民教育》第三期上发表学校管理论文《校长如何转达学生对教师的意见》。

2.1993年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管理等方面论文10余篇。

3.本人主持省教科所“十五”“十一五”立项课题两项,其中一项已通过省级专家组鉴定,另一项正在研究中。

4.读硕期间专业课作业论文《人本管理在学校科学管理中的运用》获导师好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目前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包括:导师支持选题,并在研究思路、理论分析、文献收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指导;学校及周边图书馆学术资料丰富,网络信息渠道畅通,资料获得较为方便;本人在学校工作,对各学校情况熟悉,可方便地获得不同学校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本人曾主持过或参加了一些科研项目,在研究经费上可以获得部分支持。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包括:本人为在职硕士研究生,工作与学习的时间难免互相挤占,时间问题是本选题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对部分本研究需要的分析技术还不是十分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部分外文文献和数据需要购买,经费方面可能会比较紧张。

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合理安排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挤”时间,确保研究的精力与时间投入;进一步加强学习,向师友讨教,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积极申报与本选题相关的科研项目,保证研究的经费的投入。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生:

导师:

专业:

研究方向:

学位级别:

指导小组成员:

开题报告的组成。

开题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摘要。

2.立论依据。

3.研究内容。

4.材料、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工作基础和已有进展。

6.计划研究进度。

7.预期目标。

8.参考文献。

9.经费预算。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4月——:定稿。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xx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xx年第6期第140页。

3、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xx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xx年第1期第20xx。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xxxx年xx月xx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1选题背景。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1]。据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7%。煤炭消费量增长3.7%;原油消费量增长3.4%;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3.0%;电力消费量增长7.5%。这表明,我国己成为世界上煤炭一次性能源等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因此,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己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2]。

目前,火电厂综合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将机组中做完功的乏汽排入凝结器后,其热量被循环水带走,然后通过冷却塔排入大气或随循环水排入江河,低温余热被大量浪费,造成非常大的冷源损失[3],随低温水排放掉的乏热约占总损失的55%一60%[4]。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节能空间和潜力很大[5]。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意味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以消耗大量的一次性能源作为代价,使得我国本就十分严峻的石化能源形势更加雪上加霜,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且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必将造成巨大的热排放与热污染,粉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等。根据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燃煤火电机组新开工容量估计为3亿kw,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4.36亿kw,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将到达9.33亿kw。在这些机组中,除了北方部分非常缺水的地区使用空冷,多数机组都是采用循环水冷却排汽。在燃煤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增添的进程中,碳排放总量也会随之增添,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添,如果能对循环水中热量加以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必定会节省石化能源的使用量,做到环境、经济、能源等多赢的局面[6]。

由于正常情况下循环水的温度比较低(一般冬季20-35℃),达不到直接供热的要求,要用其供热,必须想办法适当提高其温度。中小型凝汽式汽轮机可以通过降低排汽缸真空从而提高循环水温度(60-80℃)的方法进行供热,即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该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很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和成功运行的实例,技术已很成熟,特别在我国一些北方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但传统的低真空运行机组类似于热电厂中的背压机组,其通过的蒸汽量决定于用户热负荷的大小,所以发电功率受用户热负荷的制约,不能分别地独立进行调节,即其运行也是‘以热定电’,因而只适用于用户热负荷比较稳定的供热系统。另外,机组低真空运行须对机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造,仅适应于小型机组和少数中型机组,对现代大型机组则是完全不允许的。在具有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组的大型热电联产系统中,凝汽压力过高会使机组的末级出口蒸汽温度过高,且蒸汽的容积流量过小,从而引起机组的强烈振动,危及运行安全。大型汽轮机组的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一般要求不超过33℃(相应的出口温度在40℃左右),如果供热温度在此范围之内,则机组结构不需作任何改动,且适应于任何容量和类型的机组。但目前适应于该温度范围的供热装置只有地板低温辐射采暖,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比较大的限制[7]。

提高电厂循环水温度用于供热的另一个方法是采用热泵技术,即以电厂循环冷却水。

为低位热源、利用热泵技术提取其热量后向用户供热。电厂循环水与目前常用的热泵热源相比,具有热量巨大、温度适中而稳定、水质好、安全环保等优点,是一种优质的热泵热源。以电厂循环水作为热泵低位热源进行供热,可以方便灵活的实现供热量与用户需求之间的质”与量”的匹配,也不会对发电厂原热力系统产生较大影响[8]。利用热泵装置回收循环冷却水余热返回热力系统中用于加热凝结水,可以减少相应低压加热器的抽汽消耗量,从而增加电厂的发电量,降低电厂的发电煤耗值,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因此电厂循环水水源热泵是回收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进行供热的一种较理想方式。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利用电厂中产生的大量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0度左右的低温循环冷却水,从提高系统热力学完善性出发,选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分析其循环机理,在此基础上以300mw机组为例,进行热力计算,分析其经济性。

通过采用热泵技术,部分的利用冷却系统的工艺循环冷却水,提取冷却水的余热,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利用,将余热能源转换为可有效利用的能源,节约工艺中蒸汽能源的消耗,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9]。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2.1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欧美、日木在余热回收方面的研究己经有很长的历史,自1973年的能源危以来各国对能源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1976年,美国b.c.l.(battelecolumberlabs)就提出概念并进行市场预测,确信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技术技术有实用价值[10]。美国费城郊区,面积为407亩的crozer-chester医疗中心有25栋大楼,安装了一套能源转换系统。此系统的一部分利用一台工业热泵将来自该医疗中心的空调机房的废热转移到洗衣房用的热水中,单独此一设施在十年内将节省超过50万美元[1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bell电话公司的一座电话转换中心利用热泵吸取来自270冷吨的空调系统的冷却装置所聚集的废热,在的分析周期内将每年节省27000万美元[12]。日本三洋公司1981年以来就已经为日本和世界各地建立了20多套-5oookw规模的aht装置,大多用于回收石化企业蒸馏塔顶有机蒸汽的热量[13]。至今为止,先期建立的装置己经成功运转十多年。他们利用溟化铿/水单级热泵回收工业废热,将锅炉给水由93℃升高到117℃,且己经成功应用于工业领域,其应用装置总数占世界一半以上[14]。

近年来,热泵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vanderpal[15]等人研发了一种压缩/吸收混合式热泵机组,将低于100℃的工业废热进行提升,对混合式热泵建立模拟计算模型并进行实测验证,结果显示当压缩机位于蒸发器和吸附反应器之间时,其对机组能效的影响显著大于压缩机位于吸附反应器和冷凝器之间时,后者与纯粹热驱动机组相比能效几乎相同,充分证明了研究系统内各部件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miyazaki[16]等人提出了一种双蒸发器吸收式制冷机,这一新型制冷机由2个蒸发器、1个冷凝器和3个吸收器组成,蒸发和吸收同时在2个不同的压力下进行,可以扩大浓缩和稀释过程中吸附质的浓度变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双蒸发器吸收式机组的性能系数是普通机组的3.4倍。christiankeil[17]等研究了吸收式热泵在低温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2.2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余热回收发展较国外要晚一些,回收利用的余热主要是烟气的显热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可燃气,低温余热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我国在余热(特别是低品位的余热)回收方面,还主要是采用压缩式热泵的方式。在吸收式热泵应用方面还很落后。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对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的肖永勤[18]提出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地热尾水余废热为油田作业区提供采暖水方案,用一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取代原3台蒸汽锅炉,投入使用2个采暖季后,节约燃气费用121万元,节能率达原系统能耗的46%。

东北电力大学的周振起[19]对用热泵装置回收循环冷却水余热再加热锅炉进风进行研究,可以减少辅助蒸汽用量,也可减少抽汽消耗量,从而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周崇波[20]等人对已经投产的125mw等级火电厂以及300mw等级火电厂采用大型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得出热网水回水温度升高,驱动蒸汽压力减少等造成的劣行影响大于相应参数反方向变化带来的良性影响,且驱动蒸汽对制热量及回收余热量的影响要大于热网水与余热水的影响。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的郭江龙[21]利用电能的换热系数来讨论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两种系统的经济性,对于指导热泵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吕太、刘玲玲[22]根据大唐第三热电厂的实际情况,对将工业抽汽、工业抽汽与采暖抽汽、采暖抽汽作为驱动热源这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热经济性计算。

吴星[23]等人研究发现循环水供热由于供回水温差较小(10-15℃),同样供热负荷下较城市热网需要更大的管网投资和水泵电耗。因此,循环水供热的适用范围为电厂周边半径3-5km。

西安交通大学的孙志新[24]建立了电厂循环水水源热泵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凝汽器温度对热泵蒸发温度和制热系数等主要参数的影响,并计算得到热泵供热优于抽汽供热的临界参数。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王宝玉[25]根据热泵系统的冷凝器取代低压加热器的循环方式,以3台额定负荷分别为200mw,300mw,600mw机组为例,进行节能分析,该方式能够简化电厂加热系统,是系统优化和节能的重要途径。

清华大学基于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供热技术先后在内蒙古赤峰及山西大同等电厂实施,大大提高了其供热能力[26]。北京、山西等地的多家电厂采用吸收式热泵机组吸取循环水余热用于供热的实践工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率先垂范,如大同某电厂的余热利用项目年节水效益331.2万元,年节约标煤6.8万吨,年二氧化碳减排17万吨[27]。

中油辽河公司的金树梅[28]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锅炉供暖与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得出热泵系统的经济性更优于前者。

叶学民[29]以超临界660wm机组为例,利用等效焓降法计算分析吸收式热泵的经济性。

西山煤电集团刘振宇[30]根据燃煤电厂热电联厂集中供热中存在利用率低的现状,分别讨论了几种不同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的技术路线。

三、本选题拟主要研究的内容及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3.1研究的主要内容。

(3)以300mw供热机组为例,对机组的系统能效进行计算与分析;。

3.2研究方案。

吸收式热泵可以分为输出热的温度低于驱动热源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增热型)和输出热的温度高于驱动热源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升温型),在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时,适合采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本选题以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为对象,通过了解工质的性质,分析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过程,假设整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和稳定流动流动状态,蒸发器和冷凝器出口工质为饱和状态,吸收器发生器出口的溴化锂溶液为饱和溶液,不计换热器换热损失,节流阀内为绝热节流过程,不计热网水物性参数变化,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求出各换热器的换热量以及系统的热力系数,并且在机组供热量情况下,分别从机组供热能力充足和供热能力不足两方面讨论热泵系统的经济性。

3.3技术路线。

四、本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热泵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十分困难。分析节能效益时,单纯的从热量角度出发,得到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收益相差太大,能否找到一种相对准确的评判其经济性的方法。

解决的初步设想:首先要熟悉并了解溴化锂溶液的性质及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在对热泵系统进行建模时,忽略一些影响因素,做出一些理想假设。对于其节能效益的分析时,从供热能力或供热需求方面进行探讨。在遇到具体问题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向学长和老师请教。

五、本选题研究的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5.1研究的进度安排。

5.2预期达到的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热泵的原理和在电厂中的应用;。

(2)研究热泵系统各部件换热,对其进行热负荷计算并完成经济性分析;。

六、参考文献。

[1]王振铭.热电联厂分布式能源与能源节约[j].节能,,(5):4-9。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6。

14.《丰田方式》/[日]片山修著;陈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9。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卢泰宏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李乐山著?―待补。

19.《速成读本:设计》/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

21.《大系统思维论》/王营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学》/简召全等编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意]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40.《品牌的建立》/钱竹主编?―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2002,9。

29.《游戏的人》/[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3.《分析的艺术》/陈功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6.《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43.《辞海《(版彩图本)/辞海委员会编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表述为什么要做本课题,亦即介绍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和背景(实践的或/和理论的).

2.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叙述此课题的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还存在哪些不清楚或未解决的问题,或者还有哪些不足,有待于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探索(而这正是自己要做的).

4.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点和难点,预期要突破的问题(即创新点)。

思路:说明将通过怎样一个理论思考,实验研究等探索过程达到你的研究目的方法:本研究中主要将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必要的和主要的,按照大类分)要按照研究的逻辑顺序具体说明在研究某个方面或环节的问题时将采用什么方法.

重点:本课题研究中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方面或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

难点:本研究中最不容易解决好的工作环节或最难克服的问题.

预期突破:你的研究有可能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取得什么样的创新性成果。

5.本研究的意义(理论的或/和实践的)。

论述本研究可能具有的各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实践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意义;。

本研究所采取的新思路,所尝试的新方法等具有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6.本研究已经具备的条件(硬件和软件,主观和客观,资料和手段,等等,要概述)。

7.本研究需要提供的支持和/或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8.本研究的工作计划,方案,时间安排。

9.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框架)。

10.本开题报告所用和所涉及的参考文献。

11.有关附件。

列出所要采用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实验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等.

提示:。

在最后定稿的学位论文中,开题报告的1d5项内容应该出现在“引言”(或绪论,前言等)部分,并在“引言”最后概述本论文的基本逻辑结构(这是第9项的变形).

开题报告的第6-10项可不直接出现.

开题报告的第11项附列在论文的“注释与参考文献”之后.

6.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8.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

9.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

10.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标准格式介绍。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一般是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兼有“申报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两种功能,是实施研究前写成的关于整个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对研究内容和整个过程的构思、策划和安排。

一、理解开题报告的结构。

学位论文的写作实际就是一项课题研究,但是由于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成果形式就是一篇论文,一般没有研究经费、时间短并且是个人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没有或者没必要写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部分。

主要结构有以下四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主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个问题目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正如..什维亚柯夫所说:“对于任何一种学位论文,对任何一种科学著作来说也都一样,它的木钉性具有头等的意义。作者必须对自己提出非常名曲的人物,任意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在这儿都是不恰当的。”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提纲写到三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个知识生产和创新的过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倡导和要求创新。38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太多,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的研究情况,照应起来。

(五)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是指写开题报告所引用的文献,而是要写的论文的文献。参考文献体现出是否具备了研究该问题的基础条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要尽量是重要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国家的已有研究情况。文献先按中外文文献分类,再按学科分大类排序,最后在各学科内再按照时间排序。所有文献用一个序号排下来,既可以用所谓“国家统一标准格式”,也可以用传统的格式。

二、交代的开题报告。

三、界定开题报告的概念。

概念是建立科学的基础,是对某类事物本质的概括,因此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抽象,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概括,新概念的建立往往能为实践的突破提供依据。8研究中概念清晰是必要的。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理性地把握研究对象,概念不清必然导致思维混乱。既然开题报告是为要开展的研究设计方案,要为写作论文做出纲领,就不能不对把涉及到的概念弄清楚。但是,强调概念界定,并不是说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要去概念界定,也不是一定要在开题报告里专门列一个部分进行概念界定。这样未免太机械、太教条。要不要概念界定,要看是否需要。如果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是学术界流行的、行内人周知的,那就不必概念界定了;如果主要概念比较新鲜或者有自己独特的内涵,那就要进行界定。概念界定也不一定要专门设置条目,就在行文中顺便予以界定就可以了,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一些尴尬和别扭。如有的开题报告,还没有开始正文,突然一个概念界定;有的则写了一阵子了,概念已经用了多次了,又突然来个概念界定,这都是没有处理好概念界定问题而出现的尴尬。完全可以在行文中第一次涉及到需要界定的概念时,接下来顺便用“本研究中所谓的xxxx是指……”这样的方式进行界定,或者很不方便的时候,可以用注释予以说明、界定。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貌似需要界定的概念其实不用界定,而有些貌似不用界定的概念却要予以界定。这里是说的是概念,不是说的词汇。词汇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有时候同样的词汇,指代的概念不一定相同;反之,有时候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一项研究的主要概念或者叫关键词,应该是能够表证研究最重要的概念,与一些机关文件常用的“主题词”区分开,并不是题目上的那些单词就是关键词。如《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个题目,就不能把“小学”、“培训”、“问题”、“对策”作为关键词。开题报告中需要界定的概念,一定是研究中的关键概念、主要概念,并且是不界定会被误会的那些关键概念和主要概念。那些研究中虽然涉及到,但是并不是自己研究中的表征性的概念,就不用界定了。例如有的开题报告说“经过在xxx搜索某某关键词,发现该方面研究很少……”。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合,被专家们批评说文献查阅不够、资料把握不全、对已有研究评价不对。原因很可能在于研究者混淆了概念与词汇。

四、综述开题报告的文献。

文献综述实际就是对已有研究情况的介绍和评论,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问题,寻找研究的切入点,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显然,文献综述要建立在全面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就是要把与问题有关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的、不同学科的、不同学派的有关研究反映出来;深入,就是不要只从文献标题字面意思去查找文献,而是要看文献体现的研究实质上是不是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现在很多人查阅文献,局限于用计算机在cnki或者一些网站搜索引擎查几个字面看上相关的关键词,这样查阅的文献太有限了,远远不能体现已有的研究情况。目前,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不清楚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二,只对文献介绍,没有给以评论;第三,对已有研究情况没有全面把握,评述的文献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四,对前人和别人的研究成果妄加评论。其中,不明确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文献综述”换句话说就是“已有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研究情况的介绍和评论,是在问题提出部分写的。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清楚自己的问题,说明自己问题的重要性或必要性。既然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导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说明自己研究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为综述而综述”,不能只述不评,更不能忘记了自己的选题方向,去对已有研究做一般的评述。不少开题报告只是大篇幅描述别人的研究,却不能恰当地、具体地予以评论,往往是只在最后来一段几行字的概括,不会有机地把“述”和“评”结合起来,找不到已有研究的不足,是缺乏深入思考导致的。有不少研究生找不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只好说前人“只是理论阐述,没有用实证方法”,或者笼统地说“已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或者武断地说“对xxxx研究很少”。

英语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促使了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这本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我国交通管理和相关宣传、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促使了道路交通中事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公共安全问题。统计显示,自以来,我国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连续4年超过1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率近年来相对稳定并有所降低,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公安部联合开展的《中国儿童步行安全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共有7078名中国儿童被道路交通伤害夺去了生命,有28017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伤害中受伤。该报告还指出,每天至少有19名儿童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每10起道路交通伤害中就有4起受害者是儿童,其中有44%是儿童步行者。近两年的统计数据依然呈上升趋势,,公安部报告显示,当年我国共有1万余名儿童因交通意外伤害致死,3万余名儿童受伤,可见目前我国交通安全事故对于儿童的影响之重。

因此,研究交通安全策略成为国家发展中的必要内容。我国小学大都属于走读制,学生每日上下学时间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体特点以及认知特点,使得该群体对于道路交通中的安全风险无法良好的规避,所以针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成为一种必要。

(二)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针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三,意识教育不足,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而言,思想教育比行为教育更为重要,但如今的小学安全教育体系中意识教育往往占比较少,依然集中在大量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上。

本文专门针对小学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这一防线,提出教育策略的制定,并对策略方案进行有效性分析,使之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之中。

(三)参考文献。

[1]王正国.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j].中华创伤杂志,,18.

[2]姜学锋.1970一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j].道路交通与安全,,6.

[3]唐洪.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5.

[4]张志远.论对儿童和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6]王雪松,王丽,林仁鑫等.上海市小学生交通行为观测与行为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

[7]姚玉华,陈道滂,周峰.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预防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9.

[8]奚家全,赵先柱.重庆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8.

[9]魏换霞,张朝伟.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概述[j].青年文学家,2010.13.

[10]徐浩锋,马文军,聂少萍.农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

[11]姚玉华,陈道湧,周峰.上海市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

[12]杨冬梅,张力斌,周凤梅.中小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

[13]牛学军,陈文杰.儿童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

[14]奚家全,赵先柱.重庆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

[15]田晓玲.浅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社会广角,,09。

[16]王丽,王雪松.考虑学校和年级差异的精细化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01.

[17]安冬梅,颉三想.如何改进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j].甘肃法制报,2006,07.

[18]李生辉.浅析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特点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a].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10.

[19]董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观察,2012,01.

[20]杜一鹏.关于高校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安,2010,06.

[21]胡树成.英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简介[j].城市交通,,07.

[22]屈增瑞.各具特色的国外交通安全教育[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

[23]李欣,肖贵平.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3。

[25]李文馥.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1.

[26]杨淑丽,张莉.4-6岁幼儿的颜色偏好[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28]王正国.我国交通安全现状[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

[29]王正国.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

[30]刘莉.浦东新区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05.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必须用钢笔填写,不得打印、剪贴。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归入学籍档案。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xx)[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xx,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xx,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xx,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to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

二、

……。

三、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医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论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几十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取得了稳健并且快速的发展,随之一起发展的循证医学也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临床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检验科不再是以往的辅助科室,其渐渐的在与临床相关联,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检验是一门运用科学的现代物理化学知识和手段来进行医学诊断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实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涉及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诸多的科目,运用这些学科可以快速的准确的为疾病提供诊断的确实依据,是现代医疗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检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便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了医学检验的专业,借此培养初级、中级医学检验相关人才。1983年有相继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本科医学检验的专业,并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医学检验相关高等人才。直至今日,我国的医学检验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形成了一套专业的人才培养渠道。现已经形成了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成人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这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临床检验医疗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使得临床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普片的提高。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起步较晚,但部分学科以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质控体系。目前,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和分析后质控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良好发展,其已经可以基本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增长,我国也在大力的运用国际信息技术交流,学习和引进医疗发达国家的先进专业技术和检验设备。

二、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源管理的不合理:目前,许多医院的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其具体体现在:人员编配不合理(存在部分岗位人员配置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和医疗设备的编配不合理。人员编配不合理导致了检验队伍的松散,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检验过程存在着误操作和不合理,导致了检验结果的误差。而且这种人力资源编配不合理现象还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人员配置的分散,还会使得整个体系得不到统一的管理,使得医院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2.2检验医学理论体系不全:虽说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医学检验领域在发展上主要集中于硬件的建设上,更加倾向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而忽视了对于检验医学理论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只能算是“实验医学检验学”其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的理论体系。针对医学检验问题上的科研能力较低,相关人员的创新(科研)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已经阻碍了检验医学的良好发展趋势。

2.3质量控制不到位: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其还可能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给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控制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但部分检验人员因为现代化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开始逐渐的淡薄对将质控工作的重视。

三、临床医学检验未来的发展趋势。

3.1提高人才素质:我国的检验医学正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和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检验人才。首先,临床医学检验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其次,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备操作技能,设备操作的规范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最后在教育上还应当进行引导,努力扩宽临床检验人员的相关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当对其它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

3.2加强信息化建设: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信息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中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将会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传递检验结果,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将检验结果传递与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甚至实现院与院、市与市和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3.3向自动化发展: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检验科室的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都是单机的自动化,而发达国家的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相连的机器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即为自动化。所以,为了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检验结果,我们也必须向发达国家看齐,实现检验的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检验学的提高,很多以往靠人工进行的检验科目现在也逐渐的被自动化仪器所代替,其检验的速度和检验项目的数量都比以往要大大的提高。这便是我国未来医学检验工作在设备上的发展趋势。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身体健康。

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植物营养生理学。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

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节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收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营养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研究,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养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营养配方的筛选,应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营养液组合研究,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研究实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根据植物营养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营养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研究。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研究,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研究。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法概论)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3学分。

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学分。

(3)第二外国语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2学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