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精选18篇)

时间:2024-05-19 23:29:06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是一种通过模板或样例来指导写作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请大家仔细阅读。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展了中小学教育科研,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解决了很多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也有了新的挑战。现阶段,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全面的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本文分析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为了高效的实现素质教育,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是非常必要的,而除了需要要求教师定期的反思以及总结加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督促教师广泛的参加教育科研相关的活动。在实际教育科研过程中,吸取教育理论知识,将其和教师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解决在实际教育活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于城市来讲相对比较低下,所以,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学习以及思考,来获取先进的教育理论,对于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1.1教育科研管理指导思想不明确。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存在指导思想不科学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将教育科研当作应试研究,虽然很多中小学都在积极的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但是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内容最多的是怎么应付考试的,对于考试资料的搜集,怎样进行押题等,和教育科研工作的本质完全呈背离状态。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农村中小学的成绩非常的突出,相应的升学率也非常的高,但是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没有认清教育科研的性质。很多农村中小学都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论文的发表以及书籍的出版等,将教育科研看作是课题的研究以及写论文,并且不认为教学研究教材教法以及对于学生的研究都是科研。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教育相关的部门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依据看作是是不是有论文的发表以及专著的出版,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不仅仅增大的教师的工作压力,对于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来说也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1.2科研管理體制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农村教育单位基本都建立了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主要包括学科科研以及教育科研等,但是在科研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一,就是对于形式主义的重视,很多农村中小学设立的教育科研机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已,实际上没有实施教育科研相关的工作;第二,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建立了相关的科研处,但是这个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重心仅限于教育科研,不重视其他教师教育科研的相关工作,也不对其进行指导以及管理,逐渐造成只有主管领导以及科研处的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一般都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

1.3科研条件和环境缺乏。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农村中小学还没有覆盖互联网,仅限于领导的办公室等相对比较重要的部门接通网络,一般教师很难实现对于相关资料的查询。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农村中小学设置的专业图书资料极少,年代相对比较久远,基本失去了科研的作用。农村中小学很多教师存在科研能力有限的问题,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虽然教学经历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知识相关比较匮乏,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最根本的困境还是经费不足。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精力以及时间,更重要的是资金的充足。一般情况下,教育科研工作的资金是由学校承担的,但是由于教育科研工作需要的经费相对较大,所以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非常的普遍以及突出,严重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进程。

2.1、转变观念,明确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水平,最本质的就是需要转变管理理念,首先农村中小学应该重视教育科研管理对于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并且将教育科研以及教学之间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开展教育科研相关活动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能够获得先进的教育思想,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反思。除此之外,通过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能够激发教师对于教学问题的探索欲望,逐渐形成良好的校风,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农村中小学应该克服不利条件,尽可能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具有的农村中小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开展可行性较大的教育科研活动,具体的内容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从小的问题着手,首先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然后解决更深入的问题,逐步的实现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信心,还能够丰富教师教育科研经验,有效的提升科研水平。

2.2、强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机制。

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制定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标准来开展审核、考核以及奖励等,并且设置将岗位的职责划分清楚,保障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需要设置县、乡、校、教研组四级管理网络,通过管理网络的设置实现高效的管理。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逐渐形成科研共同体,努力的树立榜样,让榜样教师充分的发挥示范作用以及带头作用,帮助其他教师实现共同进步。

2.3、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行政管理部门为了使农村中小学顺利的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非常的必要,同时中小学的领导也应该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便利。第一,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股利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进而激发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农村中小学领导应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带动全体教师投入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以及激励作用,还能够加快科研活动的进程。还可以通过教育科研以及工作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教师重视教师职务的任用以及职称的评定,一旦农村中小学教师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第三,农村中小学针对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加大经费的投入,具体可以采购教育科研需要的图书资料以及仪器设备等。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开展是现阶段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必然选择。教育相关的部门应该努力的做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从实际的教学模式来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总结报告

身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其次同僚们的付出让我敬佩,最后,现行的教育氛围让我担忧。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重任。在我看来,我们的教师现在能做的也就只剩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了。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每位教师从早晨6点半起床,到下午5点半下班,每一根神经都绷得很紧。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心尽力的把自己对所教教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拓展一字一句的传授给学生,争分夺秒,生怕有所疏漏。如唐僧一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说服教育,严于律己的用行动教育。现在的学生,60%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听之任之。

只管吃住,由于自身知识层次限制,教育观念陈旧,家务繁重,难以承担孩子的学业辅导,家庭教育责任,加之不良媒体影响。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养成教育差。教师的说服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如此恶性循环,孩子越大越难管理。现在的父母,不工作,生活质量无法提高,外出工作,孩子无人正确引导教育,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其美。思想觉悟高的还偶尔联系老师了解孩子情况,思想觉悟低的,完全觉得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就应该还他们一个人才,完全将教育推给了老师。现在的课程设置,高年级语、数、外、体、音、美、科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书法、综合实践、健康教育,门门课程不容忽视,知识点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从易到难,逐步深入。

书本薄,但知识含量多而广,可以说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课程设置紧扣人本,紧扣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脚步。如此教育现状,做为农村小学的教师,真的'是全能,既要照顾学生吃,还要肩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职责。我不得不说,我们能称的上红烛,我们称的上是园丁。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一个一直被用文字赞美,却总被有意无意伤害的群体。虽然我们的群体中出现过一些让人咬牙切齿的败类,但我们大多数,绝大多数的人都保持着一颗爱岗、爱学生、爱自身情操的人。

有爱处处是美景,有爱冬天不觉得冷,只要我们用爱来关注我们的小学教育现状,并用爱去改变它,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将会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现就此问题略陈己见。

一、开拓农村小学发展新局面。

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自从有效地实施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从到现在,农村在校生人数明显减少。学校学生的人数递减,出现了以下问题:

1、教学经费不足。

大部分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量不够,教室简陋,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学校能够使用的费用不够,很多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展开,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更是纸上谈兵。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也只能发出“力不从心”的感叹。由此,学校资金问题就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

2、专业师资缺乏。

在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由于城区学校对教师的“甄别”(年轻化、专业化),以及农村学校工资很低还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导致了农村学校年龄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队伍后继乏人的显现相当严重。然而,农村学校与外面社会的隔绝,使得农村教育停留在起跑线几乎为零的地位上。出现了一个毫无创新意识,陷入只在乎成绩,以“分数一统天下”的教育恶性循环中。

3、基础设施老化单一。

为适应新课改的评价要求,农村学校必须构建新的评价制度,要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课改推进的评价体系。

4、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找出办学亮点,开展校本课程。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关注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活职业技能等优势,找出自己学校的办学亮点,开展多样化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总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密切联系农村的实际情况,突出农村特色。

二、走出发展困境,改变教学方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上好课。这些年,由于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与步步深入,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教材无法适应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如今面对新要求,很多教师大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触,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也就变得步步艰难。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1)实施新课程的技能和层次较低。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之一,农村小学大多是高龄教师,他们常年居住在山区,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难以突破创新,几乎没有出外深造的机会。实施新课程以后,新知识,新视野和综合性学习的新教材让他们深深地感觉到“力不从心”,技能和层次的限制使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把握和驾驭新教材,导致课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落后。

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狭隘的圈子里,几乎没有机会了解城市课改的变化,无法认识到农村学校自身潜在的优势。总以为所在地区条件差、环境差、学生素质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师方法离他们很远,导致教学改革与研究无法深入下去。课堂教学多以教师教授为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力。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总之,限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仔细归拢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自我专业意识薄弱。

很多老教师认为自己是“高学历”出身,以前的教学经验一直使用,至今应该还能应付得了,想再提高很有困难;一些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学历合格甚至是超标了,教育小学生绰绰有余,不学也过得去。实施课改后,感到了课程改革的压力,意识到了自身技能和层次的限制无法使他们理解、握和驾驭新课改。缺少直追的实际行动。相互观望、得过且过的思想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严重的阻碍。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不到位。

学校对教师专业的管理目标和整体规划没有进行明文规定,导致了“学不学都一样”的消极因素。加上教师专业职称评聘管理不到位,对不同职称的后期管理没有按要求“对号入座”,高职高薪和低职低薪干的活一样,限制了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工作负担偏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高龄老师,虽然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却不能及时的配合课改的实现,无法改变农村信息的封闭性,因此,课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诸多方面入手:

1)加强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个人要加强教学反思,从实例中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陷,切实的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其次,对教学评价和质量管理,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极其的重视,切实的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

2)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计划和目标管理。

学校应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之一,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教师分别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评估。教师应制定符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达标计划。

3)经费方面,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

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收入较低,经济压力较大,加上学校办公经费紧张,有很多学习培训都无法参加,很多专业书籍也无钱购买。因此,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比例,并把农村叫吃专业发展学习经费列入其中。

总之,农村小学教学方法面临的问题很多。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只要我们想得到,我们就一定会努力做到。我相信,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之时,就是从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回升之日。

以上是我对农村小学教育以及小学教师的发展及改革的几点看法,“按需施教”是教育生命获得之渊源,也是教育发展的希望,切实有效地贯彻并执行这项基本原则,还需要各位在其中的“需”字上获得一个富有操作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重智育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总结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那么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今年10月份我对黄峤乡几所小学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黄峤乡各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有的甚至建起了楼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黄峤乡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尽管目前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相比一些沿海地区,我们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较满意45.5%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基本够用50%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没有70%。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不充足70.5%无7%。

是36%不是30.5%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一般48.5%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一般38%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个别70%一人一门课25%。

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合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从毕业到现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直在农村从教的我,亲眼目睹了这十几年农村学校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师资条件的相对改善、提高,同时,也品尝到了自己所教的一批批的学生进入更高的学校去深造而带来的喜悦!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正视到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师资的流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在何方?这应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一,办学意识落后。教育目标模糊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经很多年了,然而目前很多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采用“死教死学”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而归根究底,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老教师认为新课改跟他们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年轻教师则觉得,新课改的实施会更费时费力,也不容易出成绩。此外,不少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依然将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导致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学老师教学目标严重偏移,教学方式简单,一味的追求教学的结果,新课改难以得到落实。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

1.队伍结构失衡。

一方面,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特别边远山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再者,由于地理,音乐,美术科目没有专任老师,所以部分老师充当“万金油”的角色,且农村教师年龄普遍过大,年轻教师比例低,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呈现断龙现象,这种“教非所学,青黄不接”的现象已成为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大障碍。

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落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增加和投入重点的转移,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但由于教师发展的制度滞后,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迅速发展对教师队伍角色转变的需求,教师们的知识结构相对陈旧,虽然从整体上看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标,但学历含金量低,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及时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制度,将教师的在职培训后续发展联系起来,以适应新的形势对发展的专业需求。

2.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由于待遇,自然条件等原因,辞职,外调,转行等现象的发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一方面学历层次不高,小学教师第一学历专科或以上学历不到50%,农村教师为中等师范毕业或民办教师通过自修或函授等形式获得专科或本科文凭。其含金量不高。另一方面继续教育提高困难,由于农村教育信息闭塞,无法及时获得新课改的信息,资料。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因此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第三,教育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陈旧,办学条件不达标。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地方财政也千方百计挤出经费,在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学都建了很多的新教学楼,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在一些山区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虽然新校舍盖起来了,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班班通、电脑等都比较欠缺,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设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第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农村小学教育要想健康的快步发展,关键是要不断的更新和创新意识。无论是地方的教育行政领导,学校的各级教师还是学生的家长都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以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加强宣传力度,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其次,多提供一些学校领导及教师校外学习的机会,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后,学校可通过办家委会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其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教学理念,构建一个家校共育的有效沟通平台,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努力打造一个思想觉悟高、专业过硬的小学教师队伍。

一是严格教师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制度,优胜劣汰,改善师资状况。二是定期的由市教育局聘请一些专家来校对相关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与此同时从城里抽调部分的骨干教师,对农村的小学进行对口支教,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农村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派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去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学成后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上教研。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通过网络尤其是教育局域网来进行资料的查找,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教研的探讨都十分的便捷。并且在局域网内,能够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各校的教师自由的探讨教学教法,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以及布置作业征集教案等,在网络交流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新校舍的构建和基础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设置专项资金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新设备的购入,使其可以更好的服务教学,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然后对孩子父母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们要从全局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中、小学在环境、任务和管理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我们所关注的。为此20xx至20xx年期间,我们以“如何帮助学生平稳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为主题,对杭州市12所小学作了调查研究,揭示了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两者更好衔接的途径,并总结了在实行中有效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为探索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提供借鉴。

二、调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于20xx年10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杭州市12所小学在读6年级学生640名、6年级学生家长612名、毕业班教师60名和8所中学的初一教师60名。问卷(满分为100)调查的结果表明:家长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75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估是78分;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分是85分;中学老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表现的评估为68分。中、小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估有着显着差异,反映了中小学教育存在差异。中学老师调查中得分最低的8个项目依次为:自信心、竞争精神、创新精神、自尊心、自我调控、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值得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方面,5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41%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差;在人际关系方面,57%的孩子认为父母提出的要求根本做不到,44%的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31%的学生感觉经常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52%的学生与部分同学关系紧张或对立,有28%的学生经常有被孤立的感觉;在情绪状态方面,49%的学生经常感到心里烦躁、无处诉说,64%的学生对考试感到紧张;在自我观念方面,59%的学生觉得自己许多方面不如他人,17%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不抱什么希望;在适应性方面;则有43%的学生觉得越大烦恼越多。

调查结果表明,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讨论与研究,12所小学的领导与有关教师达成共识,确立了抓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小学与中学教育良好接轨主要途径的观点。在12所小学领导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下,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于2004年11月再用同一问卷对基本相同数目的同类人员进行调查,家长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88分,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表现打的平均分是89分,小学教师对毕业班学生的评估分是90分,中学老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86分。中、小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估不再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学会关心”是要求学生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准则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他人;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大事。“学会学习”是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创造”是要求学生掌握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可以教学生学习系统思维,由点到面地分析问题;学习逆向思维,从反面分析问题;学习辩证思维,全面地考虑问题;学习顿悟思维,凭直觉思考问题;学习发散思维,全方位地考虑问题。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7.开展艺术活动,陶冶同学的情操。

利用小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举办舞蹈、歌咏、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每个同学都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中一项。既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同学的情操,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

8.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优化同学的人际关系和锻炼意志。

体育锻炼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保健措施,不仅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形成开朗、坚强坚韧、积极进取的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活动是与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等有着同等重要价值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它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有成功也有失败,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的不甘心,都是对同学心理素质的磨练和考验。

9.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例如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使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四、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1.心理健康教育寓活动性、趣味性、操作性、参与性之中。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心理教育不能只采用知识传授、简单说教的方式,要从兴趣入手,把同学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同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在教育中要注重主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要运用自主性原则,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同学们存在的、关心的、主要的问题进行,发动同学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通过同学自愿参加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3.要及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在组织各种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把握好教育的契机。每次活动要有表扬、有典型、有总结,使活动确确实实起到促进学生向心理健康转化的作用。

4.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教师也要做到。教师的情绪、眼神、语言和行为都可能造成师源性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心理焦虑、不安、困惑、无助、伤害自尊心等。所以每个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的完善,用健康的人格,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互重的关系,能以接纳和尊重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在向孩子提出进取要求和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障碍时,更多地是从正面鼓励、肯定和引导,而不是带有负面情绪的方式去刺激孩子。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2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有的较大年龄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办学条件。

3师依然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习。

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学校教研。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

三、四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

4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六)、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5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了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了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6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夯实“备”、“教”、“改”、“导”、“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学习《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意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优良教风、学风的体现和量度。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学习常规,理解常规,强化常规。

2、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办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常规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校必须根据常规管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的原则出发,重视抓细节、抓过程、抓考评,制定本校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生动、有序落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创建学校的管理文化。

7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节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兴趣和能力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促成专业成长。

4、精心编选学科资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学生的训练是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有效,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训练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使训练能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要求。学校要建立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监控作业布置、批改的有效措施,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控制考试频度,杜绝考试的随意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5、加强监督管理,使常规管理经常化。

(三)、提升教师上课水平。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随时收集所教学科的信息,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只有用系统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与同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在对比中反思,在切磋中进步。要认真上好8每一节课,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存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备课成为九峰职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上课是老师有步骤地、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四)、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让校校有歌声、校校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9培养人才服务。

(七)、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上述观点,是我针对我校以及其他乡直学校近几年的教学成绩和我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奋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的个人总结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求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简单的运动技能技巧和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生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扔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现通过对农村各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体育被视为副科,不被重视。

衡量一所学校强弱不仅仅在于升学率,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考试成绩,但事实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考得好的学校即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副科教师,家长更不会重视,甚至有家长怕累着孩子,不让他们上体育课。这就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他们也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花心思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锻炼。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的代名词。再加上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时间。

2、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观念较为陈旧,只注重体育成绩的单方面的提高,不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目光仅放在了短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3、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上课兴趣不足,热情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的意思,对体育课热情不够,能参与锻炼的仅仅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甚至在体育课堂上也懒得运动,应付了事,又得还以各种那个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由于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又得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就是放羊了,随便玩了,完全脱离了老师的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

4、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师资观念水平有待提高。有人曾笑话体育课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重复,没有按照《体育与健康》这本教材上的内容一课一课上下去。体育课堂的内容,无新意,学生提不起兴趣,或者是考什么就是教什么,考跳远,那就节节课都练习跳远,有一跳跳几年的现象存在。

二、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

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皎月,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总之,通过以上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体育教师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正式各环节的作业,遵循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确保学生健康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体育教师向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的个人总结

阳光下,江西都昌村民黄世辉眼里噙着泪搂紧孙儿说:“这孩子不知道能不能留得住”。小孙儿患的是先天性血小板缺乏综合症,为给这孩子看病,家里已经欠下了七万多元的债,而以后每年还需要定期治疗,医药费每年都要几万元,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钱,一家人急得年都没好好过。像黄世辉家遇到的情况在农村不在少数,小病经常不看,大病看不起,一旦出现大病,则整个家庭陷入经济。

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蔡医生这样对记者谈道,“农民的医疗问题是一个恶性循环,不知道这个源头在哪里。”比如,在农村许多人的病都是先天不足和儿童发育期营养不良造成的。虽然乡卫生院经常宣传优生优育,可是这么多年来,一点作用都没有,有许多妇女生孩子还是在自己家里生,妇女常常留下产后妇科病,有许多农村妇女在怀孕期间仍然要参加重体力劳动,更无法保证孕期起码的营养。同样,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成为普遍现象,现在许多父母把几个月大的孩子放在家里给老人代管而自己外出打工,根本谈不上优育。

医保缺乏带来重大疾病隐患。

记者从一些农村县级医院了解到,许多农民的重大疾病是由于对一些“小毛病”不重视积累而成,使得一些重大疾病在初期难于被发现,而且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病期严重。一位主任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农村一些偶发性疾病成为普遍的常见病,比如肺癌、肝癌、食道癌等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他说,这些疾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控制的,而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都是易发现易检查的,而往往他们都把它当作小毛病忽视了,因为基本的医疗都难以保障,根本不可能想到要做检查。

一项问卷结果显示,许多农民在遇到生病时,最多只会到村医那去买药,还有一些农民认为自己能扛过去,不用花钱去治,几乎没有人会到乡镇卫生院或县里去看这些“小病”。“有些得慢性病的,只要稍控制住病情,就不吃药了”。

[1][2][3]。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今后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体育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x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我所调查的楚桥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在教学水x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x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x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一、调查的背景:

本课题组以省“xx”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为切入口,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的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二、调查的目标:

以平乡县常河镇中心小学、平乡县西位明德小学两所农村小学为实验学校,对近1100名学生,18个班级展开调查。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初步了解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三、调查的方法:

访谈法:教师交流访谈、实验班学生访谈。

调查问卷法:对两所实验学校全体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四、具体实施:

1、教师交流、访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任课教师及家长展开交流和座谈,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常河镇中心小学由王涛和贺庆江负责,西位明德小学由郭巧格和闫震负责。(xx年12月28日上午9:00在西位明德小学进行访谈,xx年12月29日上午9:00在常河镇中心小学进行访谈,29日下午整理材料,将整理好的材料交马军锋。)。

2、学生访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对常河镇中心小学的五年级三班和六年级四班,两个实验班共103名学生进行访谈,由马军锋、吴晓敏、王素华负责。对西位明德小学的二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一班,两个实验班共141名学生进行访谈。由闫震、闫祎宁、马宁负责。(xx年12月30日上午进行访谈,xx年12月31日将访谈的结果整理好,形成书面报告,和访谈记录一起交给王涛。)。

3、问卷调查:对常河镇中心小学和西位明德小学近名1100学生,18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西位明德小学由闫震、闫祎宁、马宁负责发放和收集,常河镇中心小学由马军锋、吴晓敏、王素华负责发放和收集。(xx年1月4日发放调查问卷,xx年1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题研究办公室,整理调查问卷,做出数据分析。)。

五、调查分析:(xx年1月9日—xx年1月12日)。

(一)学习兴趣和态度:

1、课堂表现:

问题一:在课堂上,你能积极回答问题吗?

a、从不回答b、偶尔回答c、经常回答。

选择:a、0.4%b、64.4%c、35.1%。

2、教学手段:

问题一:你喜欢老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吗?

a、不喜欢b、还行c、特别喜欢。

选择:a、8.8%b、36.1%c、55%。

3、解决问题:

问题一:解题时,你是否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a、不是b、有时是c、基本上是。

选择:a、3.5%b、41.9%c、54.4%。

问题二: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a、直接不理睬b、能解决就解决,不能就放弃c、自己动手、动脑力求自己解决。

选择:a、0.4%b、38.1%c、61.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的个人总结

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们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那么教育就是不完整的,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同样音乐也离不开生活的熏陶和渲染;生活因为有了音乐变得精彩,音乐也正因为有了生活的调味剂而更加绚丽多彩,所以音乐与人类同在、息息相关。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具有教育的性质,全面贯彻落实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宗旨,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教育。音乐教育在其教育属性上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一样,都能对受教育者施以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能够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具有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学校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认知、审美判断、审美创造等。台湾师范大学饶世泽在《音乐教育与音乐行为理论基础及方法论》中提到:“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美学教育,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一)对音乐课不重视。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遗憾的是,对艺术的教育在广大的农村学校普遍不被重视。有的学校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把音乐课作为附带课。其实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既有它的思想性与知识性,又有它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中小学音乐教学充分的量,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我们某县直小学里,音乐专业的教师都被安排担任语文、数学等应试科目,然后附带两节音乐课。在我们举办了一次青年教师才艺展演比赛,在比赛中发现了很多年轻的音乐专业的教师,但在学校都不是专职的音乐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升学率,认为音乐并非升学考试科目,更不会影响升学率,所以音乐课的上与不上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音乐课时的不足。在一些地方根本不开音乐课。

学校对课程管理上的不重视。学校对音乐课缺乏指导性的教学以及对音乐课程管理上的缺失,没有一个严谨的备课系统,上课教学不严谨,有的教师甚至不备课,应付音乐课的现象很严重。

考核评价制度不重视。部分学校不把考核音乐教师的教学状况作为教师评级中的一项,放任自流,音乐教学成了一种被教师放空的一种随意课程,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音乐课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想教多少就教多少,更有甚者,老师上课时直接播放音乐,整节课都是在听歌,原本应是唱歌课的却上成了流行歌曲的“欣赏课”。

“要课”现象严重。所谓要课就是一些专业性课程的教师把原本属于学生的音乐课直接当做自己教学的课,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考试前的教学时间,出于各种考试课程的压力,导致部分老师直接忽略音乐课的存在,从而音乐课程的大纲要求也就顺其自然被变成了隐形的要求了。

(二)师资不足水平有待提高。

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由于学校规模的限制,以及教学资金的匮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老师,有的也只不过是迫于国家对学生教学要求而临时增加的罢了。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存在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的问题很严重,真正受过专业培养的音乐教师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学校是教师身兼多职。从而导致了很多学校音乐教学水平的低下。

我们在下乡视导的过程中,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农村学校由于编制紧张,开不齐科目,更别说开足音乐课时。每年招聘的少数的音乐专业教师被安排到农校,都被安排较重的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没时间没精力巩固专业知识,继续充电。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三)把音乐课作为简单的唱歌课。

音乐教学包括唱歌教学、器乐教学、音乐欣赏教学、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教学及课外音乐活动等。但在大多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受到外界和自身的限制,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单一。“音乐课等于唱歌课”,而器乐教学,理论知识,音乐活动等却成为音乐教学的空白区域。这样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严重缺失,甚至连最基本的.简谱都不认识。

(四)学生对音乐课本的歌曲产生厌烦情绪。

农村中小学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度不够,把音乐误认为是单纯的流行歌曲。在老师教授课本歌曲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书本歌曲的不好听成了学生不认真学习的挡箭牌,这样就造成教师备课内容很难以进行下去。

(五)音乐教材内容不适宜。

因为农村教学设施的落后,大部分农村的孩子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熏陶,教材中的一些歌曲,比如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音乐教材中《我和我的祖国》一歌,歌曲虽然是表达爱国情感歌曲,但是此歌曲的演唱方式并不适合学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也很难教授此歌曲。因此,音乐教材选择的不恰当导致音乐课堂老师难教学,学生难接受的现状。

三、解决以上几个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打破长期以来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应试教育思想,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领导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只有这样,农村的孩子们才不会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成绩”,从而才能让农村每一个孩子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学校要配置专门的音乐教师。

在当今学生面对的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局面,良好的心里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更加有利的条件优势。音乐教育在社会竞争中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音乐素养的社会局面的竞争也是万万不能的,例如:合唱中团队合作的精神,舞台表演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来完成的,所以,学校要配置专业的音乐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国家也可以通过一些强制的法律手段加以干涉,比如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关于音乐素养教学方面政策,鼓励师范毕业的大学生下农村,走基层,这样才能保证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流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只有拥有良好的师资教学队伍,才能让农村的学生真正的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从音乐课堂中学到其他课堂中不能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教育素养。

(三)融入多元的教学模式。

音乐课并不等同于唱歌课,音乐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在教学上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农村的音乐教学设施还不完善,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来使音乐课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在原有的教学提纲上纳入更多的音乐元素。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上,基本是一首歌曲老师教、学生唱,整节课上只用到了耳朵和嘴巴。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表达音乐的不只有嘴巴,还有手和脚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表达音乐,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歌曲,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通过听录音看影像等多种手段和途径了解歌曲和音乐。

(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大力开展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音乐活动,制定合理的音乐活动计划,不要单单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是参加比赛才开展音乐培训和排练,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教学计划。各级各类学校,音乐社团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艺术节等,争取办出特色,办成传统。比如每年如期举办“合唱比赛”的做法就值得推广,这对推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电视、没有钢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在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垂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这就为农村学校的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非常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总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状的改观,音乐发展水平的提高,新课发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音乐教师任重道远,更需要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将是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