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地方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1 22:33:03 作者:BW笔侠

优秀作文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优秀学生的作文佳作,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才华和努力吧。

我心中的地方作文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片田地,上面种植友情、梦想、开心、友爱、向往、爱情等美好的种子,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的心中也有向往的地方,让我浮想联翩、魂牵梦绕。

白天:接天的大树鳞次栉比。树干是深沉的绿,树枝是有力的绿,树叶是充满活力的绿,翠色*流来形容最好不过了。阳光透过树叶,斑杂地落在柔软的草地上。树枝间隐藏的不是硕大的果实,而是身着五彩霞衣的小鸟们。他们矫健、灵活的身影在树枝间来回穿梭。歌声从小鸟们的嗓子婉转而出,宛如天籁的声音在森林中盘旋、升华再入寂静。流水欢快的声音也渐渐加入小鸟的乐曲中。清澈见底的小溪中依稀可见游鱼的身影,水下的岩石上布满青苔,好似人一踩上去就会滑倒。岩石下又是一番天地,出奇的协调。螃蟹横行霸道的身影、水蛇柔软的身姿、虾子弯曲的背影。每个生物守着自己三寸天地,谁都没有侵犯谁,很有三足鼎立之势。小溪旁的老树根上密密麻麻的长着五彩缤纷的蘑菇。身穿雪白大袄的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到了老树根旁,摘取着并不起眼的灰色小蘑菇,对那些色彩斑斓蘑菇视而不见。

黑夜:黑夜降临,森林里陷入了寂静,绝对的寂静。白天唧唧喳喳的小鸟们沉入了梦乡,小溪的流动也缓慢起来。河里的生物安静下来,森林里的生物也平静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美好。

我心中的地方作文

记忆中奶奶的花田,这种小野花是非常多的:淡紫的、澄黄的、湛蓝的,聚拢在一起簇成一团,犹如散落在田间的五彩玻璃球。可惜它们是野花,免不了被奶奶当成杂草锄去的结局。那时的我便帮助奶奶,拿小锄头将野花连根挖起,但我并不急着丢掉,反而从小口袋里摸出塑料袋,再用两手撑开塑料袋在空中抖抖,好让它有足够的安放野花的空间。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便不紧不慢的开始了我的收花大业。蹲下、拾花、入袋、起身,整串动作一气呵成,重复一天也不觉得疲惫。当夕阳染红云朵,奶奶的除草工作大致完成,我也提着塑料袋满载而归。那时我会洗净花上的泥土,小心翼翼的,一簇又一簇的,将它们插入喝过饮料的玻璃瓶中,心里便倏的腾升起丝丝缕缕的满足感。可这些花没几天就会枯死,那时的我便有了黛玉葬花的雅兴,将枯萎的花朵带回花田,用锄头掘一个浅浅的坑洞,慢慢把花埋入,兴起时还会找一根树枝插在土上,以此作为花的墓碑,同时嘴里轻声嘟囔:“你们以后就睡这啦,放心,我明天就来看你们……”一个夏天过后,这种花的墓碑在奶奶的花田中随处可见。

奶奶的花田——其实并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花田,里面栽种的,除了奶奶宝贝的月季牡丹,还有奶奶种下的土豆白菜,这些蔬菜成熟后,经奶奶的一番烹饪,便可口无比,令我垂涎三尺。那时我最大的享受,便是坐在小木凳上,嘴里嚼着可口的饭菜,眼里映着争芳斗艳的花儿,再等着藤椅上的奶奶摇着蒲扇,缓缓道出她儿时的故事。如今忆起往事,那时的我被满天星斗笼罩,心中的感受用“岁月静好”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是拜别了那段岁月静好的时光。曾经记忆中清晰可感的花田,也终于成为我心中的老地方。

但花田给我带来的感动却并未退却,它扎根于心间,随着时间的酝酿默默发酵,以至于若干年后,当我不经意瞥见些相似的物什,都会受到触动。这些或多或少的情绪从童年的泉眼中涌出,汇成潺潺水流,缓缓流入心底,流出当年的那些花儿,以及漫天闪烁的繁星。我知道,今后它仍会欢快的奔腾,就如心中的那个老地方,永不褪色。

我心中的地方作文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开心,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那个地方,我对她充满爱,充满情,她一直藏在我心中,那就是——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乡对我的感觉来说,就是即香甜又温馨的味道。在记事时,我就离开了家,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但我总也忘不掉,那个即香甜又温馨的地方,她总在我心中回荡着,抹也抹不去。

家乡对我来说,就是在田野里追逐,在池子里避暑,在田地里抓野兔,在雪地里打雪仗,这种感觉即清晰又模糊,好像做过,但却不知是多久的事了。

有时候,我总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在幽静的小院里,躺在树荫下,看着天,感受着故乡的微风对我迎面扑来,过了会,我走出门,对邻里邻居问声好,走在大街上,感受着家乡的淳朴和温暖,那将是多么快乐又幸福的事啊。

爱在左,情在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要回来,回到你的身边。现在,我先把你藏在我的心中,等到将来的某一天,再把你放出来,然后,好好跟你问声好。

我心中的好地方作文

如果您问我爬山最好的地方是哪里,我肯定会说是香山。

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我最喜欢的山之一。春天,春风吹过山顶的香炉峰,香山好像换了件衣裳。冰雪融化,树枝头上长出了嫩芽,天上还有一层薄薄的雾;夏天,鸟语花香,树木郁郁葱葱,香山仿佛是一片绿洲;冬天,冰雪覆盖了整个香山,湖面结冰,雪花漫天卷地般涌来。香山每个季节都很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香山。秋天的香山,红得像一团火;从远处看,整个山上都是红色和黄色。静静的山路上掉下了许多红色的枫叶,就像铺了一张红色的地毯。

前几天,我和我的家人又去爬了一次香山。坐了长时间的城轨列车,我们到了香山大门口。刚刚走进去,就被眼前的一幕迷住了,整个香山好像被绿油油的丛林淹没了。前面树林里隐隐约约有座庙,走近一看,果然是座大庙,让我感叹不已。从庙里出来,我们走到了山路旁开始爬山。这里的台阶歪歪扭扭、大大小小,台阶很陈旧,上面长满了青苔,我们一家人努力往前走着。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都累了,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我往下看去,发现我们已经爬了不少路程,底下只能看见大片丛林,还有数不清的斑点在慢慢移动,原来是一群群游人。再往远处看,斑点变得模糊,逐渐变成一团团雾了。

休息过后,我们继续爬山。道路两旁都是寺庙,树上还有好多小虫子。经历了千辛万苦,我们终于成功抵达了山顶——香炉峰。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游人们都在庆祝他们登上了山顶。我站在山顶一角望着远方,那里有许多高楼大厦,它们好像穿过了云霄,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画。

再过不久,太阳从云丛中探出了头,阳光洒在了香炉峰上。我们在山顶拍摄完美丽的风景,满载而归,下山了。

如此美丽的香山,您能不动心吗?

我心中的地方作文

我的家在潢川,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它没有坝上草原的广袤辽阔,没有北国风光的千里冰封,没有江南水乡的四季如春,但我却爱着它,特别是家乡的小潢河,它是我心中最好的地方。

一条银色的玉带,镶嵌在南北二城之间,熠熠生辉,它就是家乡的小潢河。河面上两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好像东方巨人的两条手臂一样挽起南北二城。

清晨,小潢河如同婴儿一样安宁地沉睡,太阳公公升起来了,他慈爱地注视着小潢河,小潢河揉了揉睡意惺松的眼睛,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闪闪发光,好像披了一层金纱。清清的河水迈着轻缓的步子,向着太阳奔跑,发出“哗哗”的声音。早起晨跑的人迎着朝阳和小潢河一起奔跑,开启了美好的一天。

夜晚,稀稀疏疏的星星,隐隐约约地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温柔的月光,静静地洒在河面上,两岸耸立的高楼,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倒映在水中,好像一座水中城,忽明忽暗,真是美轮美奂!瞧,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集中在这里,他们好像忘记了忧愁,个个都眉开眼笑,满面春风。有的放声歌唱,有的在动感的音乐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的坐在河边的长椅上,谈笑风声。最开心的就是我们小孩子,在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上跑着、跳着、闹着……听!小潢河哗哗的流水声,小商贩们热情的吆喝声,小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一起在小潢河的上空回荡,合奏成一首美妙、动听的交响乐。

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快来看看我家乡的小潢河吧,一定让你流连忘返,不虚此行。

我心中的地方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美地方。你们知道我心中最美的地方是什么吗?哈哈,不知道吧!下面我就告诉你们吧,听好喽。我心目中最美的地方就是复兴,相信你们听了这句话后,我会非常惊讶的。也许会有人说不就是农村吗?有什么好的!可是她在我心目中却是那么美好,是我经常向往的地方。每周末都想去,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却去不了,我心情很失落。每次去爷爷家,他们都会带着我去地里面干活,去小河边玩耍,采野花;有时骑骑自行车,玩玩弟弟的妞妞车,虽然很幼稚,可是在我和妹妹,弟弟的眼里就是最好玩的了。还比如说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我们不管大的还是小的,都把它们洗的干干净净的。上周周末我和妹妹刚上完画画班,回到家里听妈妈和大姨商量,说我们今天就去复兴种土豆。我和妹妹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后来我们就坐着公交车去了复兴。到了复兴,一下车就感觉到了一阵阵新鲜的空气,就是比城市里的空气新鲜。来到了爷爷家,我们背着土豆种子,拿着铁锹。我和妹妹唱着欢快的歌走向田地。到了田地以后,我看到爷爷家的玫瑰树苗也长出了嫩嫩的新芽,小葱也长高了许多,在不远外的田地里,冬小麦已经长得郁郁葱葱,绿油油的真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啊!微风吹着,到处都飘着泥土的气息,春天是播种,万物生长的季节!秋天我们就会收获很多的果实。爷爷他们挖坑,我和妹妹就种土豆。妹妹越种越有劲,好像给每个土豆都传递了力量,想让他们赶快发芽长大……。

一转眼,爷爷们已经种了很多了,我也有些累了,爷爷说:“准备回家”,这时我偷偷的抓了一条蚯蚓,藏在我的手心里,悄悄地走到妹妹的身边,猛地吓了一下,吓得妹妹哇哇大叫,在地里跑来跑去说我害怕,赶紧跑到爷爷身后躲了起来。一路上妹妹突然做起诗来:“人之初,性本馋;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肉,熘鱼片……”这就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地方——复兴。我美好的童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里,我体验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美丽的农村——复兴,虽然你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是我依然喜欢你,您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我永远爱你!

我心中向往的地方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心中向往的地方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的令人惊叹,有的令人害怕,有的令人好奇······所以,总有一些是令人向往,令人心旷神怡。当然,我也有。我向往的地方就是:海南三亚。

虽然我还没有去过,不过光想象一下就令我兴奋:上午,来到沙滩边,穿上潜水衣和背上氧气罐,下海探索。潜入海中,无数五彩斑斓的小鱼环绕在你身旁;还有美丽的珊瑚,在海中摇曳,你知道吗?珊瑚可是动物呢!

潜水累了,上到岸上,躺在椅子上,晒着日光浴,喝着饮料······哇,太舒服了!不一般的享受啊!

中午,吃完美味的午餐,就先到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下午,在酒店里玩玩电脑;或者拉开窗帘,外面就是大海,拿起一本书,静静地看书,也是十分惬意!

怎么样,光是想想就兴奋不已,十分向往吧!到时候一定要找个时间,去好好享受一番!

我心中最美的地方作文

我不想去问也不想去说这世上到底有多少美景。

它很平凡,但它很伟大,它一年四季如春,生机勃勃,从远上看绿茸茸一片好像很柔美的地毯,它沉默不语,只在默默地为人们付出,它生机盎然只需人们能注意到它,它就是我家的菜园。

在这里它们种菜繁多,都在争相竞出来吸引我们的目光,一旦我采摘了其中一样品种,它就会微微一笑,半且以最快的速度再生长出来,如果我们一时不注意它,它仍然会继续生长出来,但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注意到它,它就会自动放弃慢慢枯萎。

从近处看它们天天在土地上面活蹦乱跳,好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娃娃,我高兴时会看着它,它好像懂我的心情也在旁边跟我鼓掌,为我吹呼,分享我的高兴,但当我伤心时,它当然也会分担我的悲伤。

这就是我家的菜园。

谈地方文献中的“地方人士著述”

[摘要]该文以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丰富实践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对象、范围、方式和质量控制及其理论意义进行了论述。

地方人士著述属于广义地方文献的范畴,已为我国图书馆界所认同。自1982年文化部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载入《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我国地方文献工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地方人士著述也随之受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不少馆或指定专人,或成立专门机构,采用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本地人士著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人士专藏。湖南图书馆自1989年设立湖南名人文库,专事湖南名人著述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几年来,已获得多位当代湖南名人捐赠的著作、手槁、字画和藏书5万余册(件),建立了一个综合书库和“湖南作家文库”、“张舜徽先生专室”等多个专库、专室。一批市馆也相继开始本地人士著述的收集。沈阳市图书馆广泛征集名人题字作品,至1995年收到海外和国内知名作家、专家、学者的作品1600余册;湘潭市图书馆收集齐白石先生的书画作品、论著与有关资料,颇具特色。类似上述例事不胜枚举。

各地图书馆采集地方人士著述的丰硕成果,显示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实践,推动了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理论研究的发展,丰富了图书采访理论的内容。

我心中最美的地方作文

一天,我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不一会儿,我就踏进了梦中的花园。

梦里的世界给人无限遐想,我梦见我和平常一样在外面无忧无虑地踢球,球一直往远方滚,滚到了一个山洞,我也跟着它来到山洞。

进了山洞,我十分好奇地到处张望,想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珍稀矿石,索性直接径直走去。山洞的尽头竟然有个荷花园,里面的荷花开得千姿百态,有的开着花骨朵儿,有的才刚刚露出花蕊,有的迎风怒放,有的腼腆地低着头。这里的荷花与外面的荷花不同,散发着缕缕清香,奇怪的是,山洞里没有阳光,也没有水,这些荷花是怎么生长的呢?不一会儿,一个神秘的影子向我靠近,我忐忑不安,心想:不会是鬼吧?我顿时心跳加快,豆大般的汗珠遍满全身。可是当我走近一看,他竟然是个人,穿着灰色粗布衣服,他告诉我,这里是荷花园,这些荷花都是他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来的。他还说自己是个植物学家,看到这些即将枯萎的荷花,心感可惜,便研制了一种奇特的药水,让这些花重新绽放光彩。

我们谈论了好一会儿,眼看时候不早了,他把我送到山洞外,告诉我不能告诉别人有这样的地方,不然这里一定会被人类开采,那时候,无论到哪里也欣赏不到这样美丽的荷花了。

诚实守信的我肯定会帮助他保护这美丽神奇的荷花园,直到永远。

谈地方文献中的“地方人士著述”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是以特定范围的个人为采集对象进行的,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集对象的情况,而不在所收书刊本身。因此,做好采集对象的规划,减少采集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加强采集的事前控制,是优化地方人士著述采集质量的重要环节。当然,对已经采集的地方人士著述采用筛选,调整等办法进行事后控制,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补救措施。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规划,就整体而言,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根据已掌握的人物线索,对分布有地方名人的学科、地区,做好采集计划,做到采集不出现畸偏、畸缺现象。

其二,对本地区重点名人著述的计划采集。其中特别是要注意影响大,知名度高且年事已高名人的著述采集。

其三,注意地方名人群体著述的采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孕育出各自的人才群体,产生反映本地区历史、文化的著述作品。重视本地区名人群体著述的采集,就能建立独具本地特色的地方人士藏书。名人群体可以按地区名人的学科、地区、职衔、文献类型等进行区分,分别情况集中采集,以建立各种专藏。

以上是就采集对象的整体规划而言,其目的在于加强采集对象的全面性,突出重点和增强特色。

采集对象的个体规划是对地方名人个人采集的计划性而言,目的是为保证地方名人个人著述采集质量,使其更为完整、系统。个人采集规划以加强地方人士著述信息调研为基础,做好不同类型著述(著作、论文、字画、手稿等),不同著述方式(或体裁)作品,不同载体著述作品的全面、完整采集。其中应注意其代表性著作、获奖作品、最新著述和重要手稿、论文的采集。

谈地方文献中的“地方人士著述”

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在图书馆界取得广泛的认可。不少公共图书馆均开辟有规模不等的地方文献专藏。然而,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上,都对应属地方文献的“地方人士著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的倾向。为此,本文将就这一问题,略呈浅见,尚祈方家教正。

早在50年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写下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并进一步指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与著述、地方出版物三部分(即通常所称的地方文献广义概念),较早归纳出地方文献的定义,界定地方文献的范围。

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又兴起对地方文献的讨论,并对地方文献的定义、范围,形成一种新的观点。如认为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带有地方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即通常所称的地方文献狭义概念);认为地方文献就是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色作为划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将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排除出地方文献的范围。影响所及,一些图书馆也对其地方文献收藏范围进行修改,将大量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剔除出地方文献专藏。有的图书馆则将地方人士著述局限在古代人物、著名人物的著作。

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考虑,地方文献的定义仅强调内容上的区域性,似欠全面。一种文献的地方特征,既可从内容体现,也同样能从著者、出版地反映。正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合编的《目录学概论》一书对“地方文献”的论述所指出:“地方史料取决于著作内容的地方特点,地方人士著作取决于作者的籍贯,地方出版物取决于著作的雕印、出版的地点。”我们知道,大量地方人士著述内容描述的对象可能并非特定的区域,但由于著者本人的地方属性,因而其著述自然而然地带有其地方的特色,并构成特定区域文化史或学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试以近现代广东史学发展史为例,近代广东得风气之先,史学研究成就斐然,名家辈出,有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的梁启超,有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的陈寅恪,有著《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史朔闰表》等的陈垣,有著《明代两税税目》、《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的梁方仲,有著《元和姓纂四校记》、《西周社会制度问题》、《隋唐史》、《突厥集史》等的岑仲勉,还有刘节、陈序经、朱杰勤、戴裔煊等,这些广东史学大师的著述,内容上甚少论及广东,但由于作者籍属广东(或客寓广东),因而其著述自然成为广东这一特定区域的一种社会现象,构成近代广东史学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撇开这些著述,近代广东史学就成了一具空壳,了解和研究将无从谈起。

同时,从地方人物研究角度来看,狭义论者亦重视区域人物的记载,认为表述他们一生事迹的传记、传略、评传、年谱等,是研究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然而,研究区域人物最重要、最原始的资料,并不是他们的传记或年谱,而是他们的著述。离开《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将无从研究康有为政治思想的底蕴;撇开《长河浪花集》、《长街灯语》、《花蜜与蜂刺》、《秋林红果》等,亦无从领略秦牧作为一代散文大师的风采。

其次,从实际工作方面考虑。狭义论者认为地方文献收藏地方人士著述,会引起实际工作的混乱。我觉得这倒不一定,关键是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分类、排架体系。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专藏为例,其建国前文献,根据杜定友先生制定的分类法,将其分为地方史料、粤人著述、广版图书三大部分,再分别按文献的内容类别、著者及出版的年代先后分类排架,显得门类清楚,井然有序,并没有混乱或不协调之感。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种分类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它从地方文献的内容、著者、出版地等方面考虑,进行图书分编,对我们今天分编新的地方文献不无启发意义。如果我们能根据地方文献的特性,在《中图法》的基础上,再做适当的变通,那么,所谓的“混乱”和“不协调”,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在实际使用上,粤人著述也在岭南文化史、岭南文学史、岭南学术史以及岭南人物研究等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编纂的《广东省志・学术志》、《岭南文化通志》以及有关张九龄、陈白沙、湛若水、屈大钧、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孙中山等岭南人物研究的成果,正是从粤人著述中寻找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如果缺少粤人著述,该馆地方文献专藏无疑将逊色不少。

由此可见,地方人士著述能直接反映特定区域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地方人物思想、活动的脉络,是地方文献不可或缺的部分。

至于有的论者将地方人士著述局限在古代人物、著名人物的著作,我认为也值得探讨。其一,古代地方人士著述,由于时代久远,存世稀少,征集困难,认真重点收集固然正确。但现代地方人士著述由于相对年代较近,存世较多,搜集也较容易,却不作认真收藏,则令人费解。今天垂手可得的文献,若不留意搜集,就会失之交臂,等到若干年代后变得稀有,再来作为重点搜集,其效果如何,不难想象。其实,地方人士著述的古与今,是相对的,随着时间推移,“今”也将变成“古”,作为肩负长期保存地方历史文献的图书馆,若仅将重点放在古代著述上,是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

其二,以知名度作为地方人士著述取舍的'标准,也不无片面。诚然,著名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大些,因而,他们的著述相对更富史料价值或学术价值。但是,具有史料价值或学术价值的地方人士著述,并非全部出自知名人物之笔。无名小辈写下颇具史料或学术价值的著述的情况,并不少见。更何况一个人的成名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来判断的,若等到一个人成名时,才搜集其著述,那么他尚未成名时的有价值的著述往往因时间的推移而难以搜集,这样势必影响专藏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广东作家作品专藏室为例,该专藏室做为广东地方文献的一部分,收藏了约4000种广东作家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近年出版的图书,但也有一部分是建国前出版的,这部分成了该专藏最珍贵的部分。例如欧阳山的《竹尺和铁锤》、《世界走得这样慢》、《莲蓉月》、《单眼虎》、《高乾大》、《饥寒人》,黄药眠的《桂林底撤退》,黄秋耘的《浮沉》、《二伯父恩仇记》,楼栖的《反刍集》、《鸳鸯子》等等,这些作品现在已难以再搜集,大多连作者自己都没保存,有的甚至已遗忘了。这些著述无疑是研究广东文学发展史和广东作家生平创作活动的重要史料。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该馆长期努力细致全面搜罗地方人士著述的做法。因为这些著作的作者在当时大多是尚未成名的文学青年,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已成了今天广东文坛的著名人物,如果我们等到今天才重视搜集他们的著述,那么时间稍早的版本,将无法找到,从而影响到专藏的系统性。

第一,祖籍和客籍关系问题。这包括三种类型:其一,祖籍本地且居留本地者。这纯属本地地方人士,不必赘述。其二,祖籍外地但居留本地者。这些人祖籍外地,但长期在本地工作、生活,其活动与居留地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直接,因而其著述也应视为“地方人士著述”认真收藏。如清代朴学家、两广总督阮元(江苏仪征人)、中山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陈寅恪(江西修水人)等。其三,祖籍本地但居留外地者。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外地,一般来说与本地社会发展的关系不很直接,但从人物研究的角度考虑,其著述也有收藏的必要。例如,当代著名学者陈垣(史学家)、钟敬文(民俗学家)、陈原(语言学家)、梅益(出版家)等等,他们的著作对研究这些广东籍人物思想和活动十分重要。因此,对祖籍隶属本地而长期寓居外地的人士的著述,不可忽视。

第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关系问题。如上所述,地方人士著述能反映特定区域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地方人物思想、活动的脉络。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应既体现于社会科学方面的著述,也同样蕴存于自然科学的著作之中;地方人物应既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也应包括科学家。假如广东地方文献中没有邓植仪(土壤学家)、丁颖(水稻学家)、陈焕镛(植物学家)、沈鹏飞(林学家)、梁伯强(病理学家)等的著述,那么,研究近代广东省自然科学发展史以及这些近代广东杰出科学家的生平、学术思想将无从谈起。因此在搜集地方人士著述时,应避免注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倾向。

最后,再就“地方人士著述”的搜集方法、步骤提出一点建议。毫无疑问,在地方文献搜集过程中,“地方人士著述”是最难把握的。因为,“地方出版物”可以从书的出版机构一目了然。同样,“地方史料”也比较容易从书的内容来判断。然而,“地方人士著述”除非是著名人物的著作,否则,很难一下子从书本上确定作者是否属地方人士。因此,应借助有关的艺文志、人物辞典、人名录、高校名录以及团体、学会名册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查检方便的地方人士档案检索系统,以便搜集“地方人士著述”时查该。此外,在搜集的步骤上,应在立足全面、系统的前提下,先著名、后一般,先容易、后困难,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搜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人士著述”的收藏将会日臻丰富和系统。

根据图书馆藏书建设理论的系统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我认为作为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文献专藏,当努力以丰富、系统、全面的地方文献,为读者了解或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或现状的各个方面,提供优良的服务,这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最终目的,而认真界定地方文献收藏范围,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2.骆伟.论地方文献.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3)。

3.韩朴.关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基本理论的几点探索.图书馆学刊,1989(2)。

4.刘子明.论地方文献的概念.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1(3)。

〔出处〕《图书馆论坛》,第6期。

我心中最美的地方作文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天,来到小河旁,你会发现,春姑娘真的来了,水草已经长出嫩绿的小芽,微波荡漾、一碧万顷。偶尔有几只鸭子,在河里悠闲地嬉戏。我们这些孩子们,会在河边开满鲜花的草地上追逐、打闹。这时,水面上偶尔会跳出一条小鱼,好像也被我们的笑声吸引了。

夏天,小河边变成了大家避暑的好去处。躺在那软软的、还浸着露珠的草地上,用脚划着那凉凉的、温柔的河水,浑身的燥热会瞬间离你远去,使人烦躁的身心慢慢地恬静了下来。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跳下水,捕鱼、捞虾、看鸭子。

秋天,一片片金色的树叶落在河面上,像一叶叶金色的小舟,随波荡漾。我们会迎着夕阳,站在渔民的船头,仔细地看着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鱼被打捞上来,而渔民们洋溢着丰收笑容的脸上,也被夕阳染成了一片金黄。

冬天,雪姐姐害怕小河着凉,给小河盖上了一层洁白的、厚厚的棉被。我们在河面上滑冰、堆雪人、打雪仗,一阵阵欢快的笑声打破了冬天的寂静。

我爱四季的小河,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记忆中的老地方散文

晴朗的天空,涌来团团黑云,一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瞬间地上撒满一些白色的“米粒”。我思想,这白色“米粒”是雪绒花的蓓蕾。就像家中阳台上的海棠花,前些日子还咕嘟着嘴,今天却张开了娇艳。果不然,一会功夫天空盛开了朵朵洁白的雪绒花。我伸出手,想摘一朵数数她到底有几个花瓣。依然如小时候一样,不等数完,她就融化在我的掌心,一丝凉凉的感觉,带我回到童年的冬。

小时候,家乡的冬比现在冷得多,妈妈怕我们冻着,一针一线做的花棉衣花棉裤,还有好看的虎头棉鞋,都比人家妈妈做的厚实,穿在身上暖和着呢,感觉比现在的羽绒服还暖和。披着雪花,行进在上学的路上,身后的雪地里留下一串串足迹,从嘴里哈出的气,凝结在妈妈织的围脖上,脸感到了冬的严肃。

“小慧过来,烤烤火。”我的第一任老师张叔,拍打着我身上的雪花,牵我到了他刚刚升起的火炉旁。

炉子里噼里啪啦的声响,让我纳闷:“老师,炉子里烧的什么这么响?”

那时学校没有煤,冬天的取暖都是老师自己想法子。记得那天是劳动课,老师说要去山里采松果。全校的师生一起出动,浩浩荡荡奔向了山里。我和几个要好的女同学跑到了山的阳面,那里有足够的阳光,我们想松果一定也会长的大。看着树上的'松果,我们嘻嘻哈哈用手里的竹竿敲打着,然后从地上捡起,放在手心一磕,呵呵,那笑涡里滚出了许多小小的松子。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啊,那个香劲现在想想都流口水。如今各大商场超市都有松子卖,可都不是本地的,大多来自东北,少了家乡的泥土味,香气也就淡了许多。

“松果果,松果果,采个果果,暖被窝……”在我们的欢歌笑语中,手中的篮子堆满了花朵一样的松果。

“啊!”突然天空飞来一块小石子,不偏不倚正击中我的眉,一摸一手的血。

“维英,快告诉老师去。”维英蹬蹬跑向山后,那里老师带着男生在用锄头敲树干上干枯的枝杈。闻讯赶来的老师,顺手从松树下拔起几棵七七菜,放在掌心用力揉搓,拿下我沾满鲜血的小手,将揉搓出汁的七七菜按到了伤口上。

“一会就止住血了,记住以后在野地里遇到紧急情况,就这么做。”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记住了七七菜的妙用。

看着炉中火烧得更旺,小朋友们也陆续到来,屋子里更暖了。

放学后,我急急向家里奔。我记挂着早晨开在玻璃上的冰凌花,一窗子的冰凌花,让我看了又看,我要好好数数这冰凌花开的花瓣有多少。感觉里她就是窗外的雪绒花,看我好多次在手心数她没数完,心痛我,所以开到了家里呢。依稀记得,美丽的冰凌花花瓣好像是有二十多瓣的样子。说她是雪绒花,现在看来倒更像节日里满天的礼花啊!

打开院门,我又发现了新奇。灰色瓦片下挂着的冰葫芦,早上还冷冷地透着寒气,现在每一串冰葫芦下都挂着晶莹的水珠,正嘀嗒嘀嗒落到地面,那里有它打开泥土的一个个蜂眼。我喜爱这冰糖葫芦,因为它的身体里埋着一帘梦境,照亮了现在,辉映着未来。

找来竹竿敲下几串冰葫芦,分给在那里央求我的弟弟妹妹,我也拿了一串放在嘴里啃了起来。它来自瓦上融化的雪而凝成,按说它身子里会有许多不洁净的杂物,可为何我们都没吃坏肚子呢?现在想,许是那时空气中没有灰尘,没有林立密集污染的工厂吧。

口里啃着冰葫芦,回头看窗上的玻璃,哈哈,牛搭着雪花不知奔那去了啊!

“姐,我们堆个雪人吧?”看着妈妈堆在墙根的雪,我心生欢喜,于是和妹妹弟弟堆起了雪人。你一锨我一锨,一会功夫一个大雪人在我们手下显出了雏形。

“姐,你修理一下,给雪人按上眼睛吧?”接过弟弟拿来的小铁锨,用心修理了一会,又把妹妹找来的黑色石头按了上去,再用弟弟寻来的黑布条弯成了雪人上翘的嘴。呵呵,雪人活了,我们围着雪人跳啊唱啊,雪人则弯着月牙的嘴看着我们快乐地欢笑。

这个大雪人在院子的南墙根,陪了我们一个多星期才慢慢融化。一起融化的还有屋檐下的冰葫芦,融化在冬里,融化在流失的光阴里。

村子里的小学几年前就没了踪影,空空的教室改做了工厂。由于国家计划生育的成果,村里的孩子少了许多,几个村子凑到一起,方能组建一个有点样子的学校。令人高兴的是,现在的学校都有了暖气,似乎学校的课程表上也不见了劳动课,因为不用生炉子,所以再也不用到山上采松果,敲树杈了,自然也就没了山中的欢乐。

现在回到家乡,去那充满欢笑的南山,不见了满山的松树,那挂满松果的翠绿,被村民连根挖起,卖到了城里的花园小区,卖到了扩大的公园。朴实的农民不知,他们卖掉的还有让子孙后代引以为豪的青山绿水。开垦出的土地种上了庄稼,他们的意识里那一点点粮食比环境更实惠。

“老婆,看,那里还有几棵松树!”顺着老公的手指方向,我看到山脚边,矗立着两三棵松树,欣喜的我扑向了那初冬里的一抹绿。

“怎么会没有松果了呢?”我很是失望,原本想敲下几个松果,回味一下儿时的味道,在味道中再次品味那时的冬,可是树上很干净,没有一个松果遗留在树梢。

有多少年没见过冰葫芦了?又有多少年没见过冰凌花了?已经记不清了。老家的房子里也安装了土暖气,屋内的温暖让冰凌花没了生长的空间。儿时身上的花棉衣花棉裤虎头鞋,连同这一帘幽梦中的冰凌花,成为了过去。如今的孩子有谁知道曾经的冰葫芦?有谁看到美丽的冰凌花?有谁稀罕那样子土气的棉衣裤?就是白给他们也不会穿,因为有新生事物羽绒时装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心中向往的地方

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的令人惊叹,有的令人害怕,有的令人好奇······所以,总有一些是令人向往,令人心旷神怡。当然,我也有。我向往的地方就是:海南三亚。

虽然我还没有去过,不过光想象一下就令我兴奋:上午,来到沙滩边,穿上潜水衣和背上氧气罐,下海探索。潜入海中,无数五彩斑斓的小鱼环绕在你身旁;还有美丽的珊瑚,在海中摇曳,你知道吗?珊瑚可是动物呢!

潜水累了,上到岸上,躺在椅子上,晒着日光浴,喝着饮料······哇,太舒服了!不一般的享受啊!

中午,吃完美味的午餐,就先到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下午,在酒店里玩玩电脑;或者拉开窗帘,外面就是大海,拿起一本书,静静地看书,也是十分惬意!

怎么样,光是想想就兴奋不已,十分向往吧!到时候一定要找个时间,去好好享受一番!

谈地方文献中的“地方人士著述”

开展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在充实馆藏,增强馆藏特色方面的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它对丰富、深化图书采访理论的意义还不为人们所认识。这里仅就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对非购入采集方式所作贡献作一叙述。

3.1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给传统征集方式注入了新的内容。

在征集对象上,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突破了传统征集方式长期以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厂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等单位、机构为征集对象的局限,把征集对象扩展到广大著作者个人和名家、学者,从而扩大了征集对象的范围,开辟了更广阔的书刊来源。

在征集内容上,传统征集方式以非正式出版单位为征集对象,征集的内容限于内部书刊资料和非正式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开展,将征集范围扩大到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书刊资料,使征集内容丰富多彩。

3.2地方人士著述采集使图书馆掌握了接受馈赠的主动权。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把传统征集与接受馈赠两种采集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以征集方式为开始,以获得地方人士和著作者免费赠送的个人著述为结果,改变了图书馆接受馈赠的被动状况,由被动等待接受馈赠到主动索取馈赠,从而掌握了接受赠送的主动权。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已成为图书馆文献采集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随着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实践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理论将会随之发展和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彭斐章等.目录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沈继武.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3.沈继武,萧希明.文献资源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4.吴慰慈,刘慈恒.图书馆藏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5.顾敏.图书采访学.台湾学生书局,1983。

6.高炳礼.杜定友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杜定友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7.刘雪莱.加强馆藏建设的有效举措――湖南名人文库工作初探.图书馆,1995(3)。

8.刘雪莱.论地方名人著述征集工作的几个关系.高校图书馆工作,(3)。

9.沈丽霞。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述略.图书馆论坛,(2)。

〔出处〕图书馆(3)。

家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在我心中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他教书育人,培养祖国的新生力量,祖国的希望在他们的手中成长。如果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那他们就是辛勤的园丁,辛勤培养、细心浇灌,每一朵花都是他们心中的宝,如果学生是迷失在海上的小舟,那他们就是海上那高高的灯塔,为小舟指引方向。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我觉得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一、要养好习惯;二、要做好每天的复习、预习;三、要养成多看、多问、多查证的习惯;四、杜绝错别字。这些习惯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督促,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理想教师在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应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鼓励有进步的同学,督促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多观察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的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心,微笑温暖每个学生,得到学生的尊敬,获得家长的信任。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时常把祖国的花儿浇灌;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人”的魂灵;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的,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一份教育“人”的事业;是一份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是一份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这样的事业,需要的是老师的良心,需要的是老师的奉献,需要的是老师的满腔的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