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热门19篇)

时间:2023-11-28 07:00:00 作者:雅蕊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掌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模板的设计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学生掷色子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掷色子点数和的可能出现情况的多少有关。通过学生两人演示实验,小组实验,全班数据累加,到电脑代替操作过程使次数增至1000,让学生体会到掷色子的规律与实验次数有关。虽然一次随机实验中某个事件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随着掷出次数越多,越能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求知欲。第一个操作活动,色子和为2、3、4、10、11、12蓝队赢,5、6、7、8、9红队赢。学生普遍仅仅根据简单的数量而猜测蓝队赢。于是,找2名学生掷色子6次,因为次数少,学生掷出蓝队比红队为4:2,结果也是蓝队赢。这时,问学生,仅仅掷6次能不能得出结论,蓝队赢可能性大。学生认为所掷次数太少,所以存在偶然性。于是,全班参与活动,将班级数量汇总后,得出红队赢。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为什么猜测和实验6次都是蓝队赢,而经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反而得出红队赢的结论?让学生说说你的发现?虽然中间的“3”的次数很多,但看大体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发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这时老师追问,如果使结论更有说服力,应该怎么办?(继续掷色子)于是找来了“神奇小助手”电脑来帮忙,经过大量数据积累后,图形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明显规律。在此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经过数据的累积叠加,得出的`结论越准确,规律越明显。这是老师追问“为什么点数和少的红队反而赢了,点数和多的蓝队反而输了?”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掷出中间的次数比较多?(同位交流)学生回答以9为例,3和6可以掷出9,2和7可以掷出9,我没有及时发现色子点数不可能出现7,最大是6。(在学生列举算式前纠正了错误,全班7个小组都能准确列举。)3和6与6和3是不是一种情况?为什么?第一个色子掷出6,第二个色子掷出3与第一个色子掷出3,第2个色子掷出6是不同的两种情况。这时,如果教师应该继续追问,为什么“2和12”掷出的次数最少呢?让学生去多思考,多说更能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仅仅抓住了1名学生的回答契机,让学生一起说了说“掷出点数和为9有哪些情况?”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从而进入第二次操作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时强调了,点数和最大为6,不可能有7、8、9等数,因而学生7个小组,完成统计表的情况都非常好,都能有序的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通过两个操作活动的设置,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可能性的大小要考虑发生的可能情况,不应只关注表面的数量,要进行深入分析。二是要想得出规律性的结果,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实验次数越多,得出的结论越为准确。第一次操作掷色子,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知规律,得出结论并产生认知冲突与自己的猜想相反“表面数量少的,掷出的可能性反而多”。第二次操作活动填统计表,让学生探知规律,得出“为什么表面数量少的,掷出的可能性反而多”,这与出现点数和可能情况的多少有关。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共5课时总第58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活动过程:

一、利用的数学知识。

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

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

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1、通过本次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生总结:本次活动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同学们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我在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运用”五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8~119页。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组合(质疑)。

教材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学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

2、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实验)。

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不可能是1和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验证)。

虽然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三、学情分析。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重要。这节课的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内容是在学习了可能的基础上,利用组合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数学方法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主要靠老师合理利用教学的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有趣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探讨事情可能性。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情景的导入,增加学习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在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组探讨学习,使学生在饱有激情的情境中,产生探索的欲望,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只要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就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得到结论,既而思考解决问题。

七、课前准备。

每小组两个骰子及“和”的组合统计表。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开学的时候,我要他们把自己形容一下,因为我是他们的导师,想多知道他们一点。

大一的孩子,新从成功岭下来,从某一点上看来,也只像高四罢了,他们倒是很合作,一个一个把自己尽其所能的描述了一番。等他们说完了,我忽然觉得惊讶不可置信,他们中间照我来看分成两类,有一类说我从前爱玩,不太用功,从现在起,我想要好好读点书,另一类说:我从前就只知道读书,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参加些社团,或者去郊游。奇怪的'是,两者都有轻微的追悔和遗憾。

我于是想起一段三十多年前的旧事,那时流行一首电影插曲(大约是叫《渔光曲》吧),阿姨舅舅都热心播唱,我虽小,听到月儿弯弯照九州觉得是可以同意的,却对其中另一句大为疑惑。

舅舅,为什么要唱小妹妹青春水里流(或丢?不记得了)呢?

因为她是渔家女嘛,渔家女打鱼不能上学,当然就浪费青春啦!

我当时只知道自己心里立刻不服气起来,但因年纪太小,不会说理由,不知怎么吵,只好不说话,但心中那股不服倒也可怕,可以埋藏三十多年。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本节课,通过学生掷色子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掷色子点数和的可能出现情况的多少有关。通过学生两人演示实验,小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掷色子的规律与实验次数有关。虽然一次随机实验中某个事件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随着掷出次数越多,越能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求知欲。第一个操作活动,色子和为2、3、4、10、11、12蓝队赢,5、6、7、8、9红队赢。学生普遍仅仅根据简单的数量而猜测蓝队赢。于是,找2名学生掷色子6次,因为次数少,学生掷出蓝队比红队为4:2,结果也是蓝队赢。这时,问学生,仅仅掷6次能不能得出结论,蓝队赢可能性大。学生认为所掷次数太少,所以存在偶然性。于是,全班参与活动,将班级数量汇总后,得出红队赢。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为什么猜测和实验6次都是蓝队赢,而经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反而得出红队赢的结论?让学生说说你的发现?虽然中间的“3”的次数很多,但看大体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发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在此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经过数据的累积叠加,得出的结论越准确,规律越明显。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掷出中间的次数比较多?(同位交流)学生回答以9为例,3和6可以掷出9,2和7可以掷出9,我没有及时发现色子点数不可能出现7,最大是6。(在学生列举算式前纠正了错误,全班7个小组都能准确列举。)3和6与6和3是不是一种情况?为什么?第一个色子掷出6,第二个色子掷出3与第一个色子掷出3,第2个色子掷出6是不同的两种情况。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从而进入第二次操作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时强调了,点数和最大为6,不可能有7、8、9等数,因而学生7个小组,完成统计表的情况都非常好,都能有序的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通过两个操作活动的设置,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可能性的大小要考虑发生的可能情况,不应只关注表面的数量,要进行深入分析。二是要想得出规律性的结果,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实验次数越多,得出的结论越为准确。第一次操作掷色子,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知规律,得出结论并产生认知冲突与自己的猜想相反“表面数量少的,掷出的可能性反而多”。第二次操作活动填统计表,让学生探知规律,得出“为什么表面数量少的,掷出的可能性反而多”,这与出现点数和可能情况的多少有关。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首先来谈一谈我的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排球运动是在被网隔开的两个均等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协调等身体素质,掌握好正面双手垫球动作为继续学习正面屈体扣球技术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三、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清楚的了解学情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水平三的的学生,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开始有独立见解,但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动摇。思维过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

四、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对此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点,80%的学生能做出该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教与学的方式,学会排球的基本技术,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负责、合作的精神,体验运动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友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夹臂、提肩、压腕,垫球的部位准确,难点确定为全身的协调用力。

六、教学方法。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用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提高学习的信心。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然后我会播放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比赛视频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像这些姐姐们学习为国争光呢?进而引出课题,之所以这样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并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认真练习的态度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准备部分。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传球接力游戏热身。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成四路纵队站好,排头将排球从头上传给下一位,下一位从胯下传给再下一位,以此类推,先传到排尾的为获胜队。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呈四列横队站好,我在队伍的前方做侧面示范和正面示范。示范结束后并针对进行提问:刚刚老师在垫球时手臂姿势是怎样的?垫球的部位在哪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要领以及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2.学生前后两人为以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符合新课标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讲解动作要点:准确判断后,迅速移动取位,垫球时双臂插入球后下方,夹臂、提肩、压腕,击球部位准确,上下肢协调用力。

4.练习。

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原地做垫球的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方法以及用力顺序。

(2)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垫球动作或垫吊球,体会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3)自抛一次、自垫一次的方法进行练习,动作熟练后逐步过渡到连续向上垫球。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垫球的时候,会有屈臂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垫球方向和力度都不够准确,大家可以来进行徒手模仿练习,或者用“信号法”来提示对方。

(4)个人技术熟练后,可进行两人对垫或者三人垫球。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练习中逐渐的掌握该动作要领,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话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5.检验—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自由选举两名代表进行展示,每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6.为了达到巩固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将安排教学比赛—垫球接力游戏,具体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不一定相等),每组选出一名技术掌握最好的队员,站在与本组队员面对面约3米左右远的地方,本组其他队员成纵队站立。游戏开始,这名技术好的队员把球抛向对面队员,对面队员用双手垫球方法垫给技术好的队员后,自己跑回纵队最后,技术好的队员和本组其他队员继续对垫,并计算连续对垫的次数。当教师发出停止垫球号令时,以连续垫球次数多的队为胜。

(四)结束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做好身心准备,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之后回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教师的针对学练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提出的希望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八、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九、场地器材。

排球20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排球场。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整节课紧紧围绕掷骰子的游戏内容,巧妙的将单元知识穿插在其中。如研究骰子和的组成情况时运用了“组合”知识;在讨论“和”的范围时渗透了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知识,也渗透着数学思想;而在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时,充分展示了课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相关知识等等,有机的把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子,合作探究。

本课逻辑性较强,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老师选:5、6、7、8、9;而学生选:2、3、4、10、11、12谁会赢?为什么只选了5个和反而会赢,为什么中间出现的次数会多一些等数学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索。这问题具有的层次性、引导性。而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自主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活动为主线,推导并重。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全员学习。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全员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提升。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配角,起到组织引领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个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产生与获取的过程。先是小组合作,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师生游戏,后独立完成同时,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结,小结后再动脑思考,依次反复几次,凸现了实践活动课的优越性,更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推理,归纳总结,活动真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积极提升思维,获得进步与发展,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觉得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做科学”的过程,即引导学生体验猜想、实验、结论、疑问、再实验、分析、结论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更趋严密。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轻松、自由的数学探索!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数学活动课的样本教材。课堂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享受教育、享受数学,使人人都等得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愉快的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0―51页。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应用和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感受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

三、说教学重点。

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道理。

四、说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骰子、水彩笔、活动记录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颗骰子。

师:今天赵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认识吗?

(二)实践,探究。

1、猜想:

小结:一颗骰子掷下去,可能会出现1、2、3、4、5、6六种情况,而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师:我们猜想一下,一起掷两颗骰子,把它们朝上的点数相加,和可能有哪些?

生: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师板书)。

师:和可能是1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最小的两个数是1,所以最小的和是2。

师:和可能是比12大的数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最大的两个数是6,所以最大的和是12。

2、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掷骰子比赛,我们把这11个和分成两组,和是5、6、7、8、9的这组定为a组(写a组),和是2、3、4、10、11、12的这组定为b组(写b组)。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那一组就赢,连续掷20次,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师:你认为哪组赢的可能性更大呢?

生:我觉得b组赢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因为b组有6个和,a组只有5个和。

师:到底哪组赢的可能性更大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掷一掷。看一下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同时掷两颗骰子,朝上两个数的和是5、6、7、8、9,a组赢,和是2、3、4、10、11、12,b组赢,连续掷20次,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准备好了吗?开始!(生边掷边报数记录)。

师:结果出来了,哪组获胜了?(a组)。

3、动手实验,探究奥秘。

(1)师: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实验要求:每4名同学为一组,1号同学掷骰子,2号同学画正字记录a组赢还是b组赢,3号同学计算掷出的和是几,就在这张统计图上几的上面涂一格,4号同学写出掷骰子过程中相加的和为以下数字的情况。请小组长分配一下,看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开始!(生动手实验)老师下去巡视。

(2)展示学生的结果。

师将学生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和是哪几个数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

小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反复实验,我们已经发现同时掷两颗骰子,朝上两个数的和是5,6,7,8,9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a组选的少,反而赢。b组选的多,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给学生时间说)。

原来奥秘就在这:同时掷两颗骰子,哪组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并不是看每组和有多少个,而是看得到这些和的组合数的多少,组合数越多,掷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分析原因,找出隐藏的秘密、理论验证可能性的大小。

1、教师引出数的组合。

师:现在我们说一说,掷出两个点数的和是2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有几种可能?师:和是3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有几种可能?和是4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和是5、6……12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又各有几种可能?大家好好想一想,拿出练习页,填一填。

3、展台展示学生写的情况。(一种对的,一种错的。)。

形成完整板书:

6+1。

5+15+26+2。

4+14+24+35+36+3。

3+13+23+33+44+45+46+4。

2+12+22+32+42+53+54+55+56+5。

1+11+21+31+41+51+62+63+64+65+66+6。

23456789101112。

4、(1)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和数分别出现的次数是多少?

生:和是2和12的出现1次,和是3和11的出现2次,和是4和10的出现3次,和是5和9的出现4次,和是6和8的出现5次,和是7的出现6次。

同时掷两颗骰子,到底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情况呢36种和是5、6、7、8、9的组合有多少种24种。那么和是2、3、4、10、11、12的组合有多少种12种。也就是a组获胜的可能性最大,是b组的2倍……也就是说虽然a组只有5个数,赢的结果不是全靠运气,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5、师: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你们明白了什么?

同时掷两颗骰子,哪组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并不是看每组和有多少个,而是看得到这些和的组合数的多少,组合数越多,掷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师:今天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动手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看似偶然现象后面隐藏的一些数学规律。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运用我们学过的可能性的知识来解释规律背后的原因,这是很了不起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师:前不久某商场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活动是这样的:

1、永辉超市举行了一次博奖活动,规则如下:

凡在本店购物满200元者即可参加一次博奖,一次同时掷出两个骰子,将两面朝上的点数相加,根据点数和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2或12一等奖一袋价值30元面巾纸。

3或11二等奖一支价值10元的牙膏。

4或10三等奖一条价值5元毛巾。

5或9鼓励奖一瓶价值1元矿泉水。

王阿姨为了参加博奖,买了些无用的东西,凑足了200元,你有什么想对王阿姨说的吗?

其实每个游戏中奖的机会都很少,如果我们不好好思考,就会很容易让这些骗子得手,把我们的钱骗走。所以平时遇到事情一定要先思考,再决定干还是不干,不要让骗子得逞。

师:其实每个游戏中奖的机会都很少,商家特别精明,他不可能做亏本生意的。商家是为了促销才这样做的,同学们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太轻信哟,一定要先思考,再决定干还是不干。

师:从今天的学习中不难看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了数学你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难题。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发现了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揭开了许多小秘密,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养成既动手又动脑,多发现,勤思考的好习惯,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六)课外拓展。

师:同时掷两个骰子,探究朝上两个面的点数之差(大数减去小数)有哪些?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课后研究一下。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首先来谈一谈我的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本课的设计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我所教授的双手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具有动作简单、发力顺序要求高、存在一定客观条件限制等特点。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特别是对增强上肢力量和下肢协调配合能力有显著作用,为以后学习更难的投掷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水平三的的学生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开始有独立见解,但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动摇。思维过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在生理发育方面,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双手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85%的学生能做出比较自然、协调的投掷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持球后引,呈反弓,蹬地,收腹,挥臂用力顺序,球的出手角度。

【难点】。

动作连贯、协调,快速挥臂、甩腕。

六、教学方法。

为了课堂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法。

学法:分组练习、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然后我会通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投掷比赛吗?一般你会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专业运动员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投掷。从而引出实心球投掷。之所以这样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并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认真练习的态度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准备部分。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游戏“桃花朵朵开”

方法:全班手拉手以教师为圆心成员站立,当教师发出跑的信号后,学生逐渐加速,跑的过程中教师迅速会说“桃花朵朵开”,学生需要说“几朵开”,教师回答“3朵开”,学生迅速3人为一组抱在一起。游戏中教师可逐渐加大难度,如1+3朵开。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3.专项练习。

为了更加适合本堂课的的学习,使身心达到非常好的状态,我将进行专项性的练习:两人一组压肩。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呈八字队形站好,我在队伍的中间做侧面示范。示范结束后并针对进行提问:观察老师在投掷时身体上下肢有什么特点?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要领以及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2.学生前后两人为以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符合新课标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讲解动作要点:蹬地、收腹、挥臂、甩臂,全身协调用力,用全力将球掷出。

4.练习。

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学生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方法。

纠错:要求学生手臂充分后引,挥臂要迅速,注意发力顺序。

(2)两人一组进行反弓练习。

(3)掷轻物(排球)对墙练习。

纠错:注意出手方向和角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远度。

(4)一定重量的实心球投掷练习。

5.优生展示。

接下来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自由选举两名代表进行展示,每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6.为了达到巩固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将安排教学比赛—掷远比赛,具体方法为以体育小组为单位,以体育小组为单位,分别以远度线标准为例,分别从达标和累积远度两个评价标准去计算成绩。

(四)结束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之后回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教师的针对学练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提出的希望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八、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实心球20个、音乐播放器。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三、教材分析:

双手投掷实心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发展力量、协调性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四、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八年级学生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奋好学、善于模仿、组织纪律好等特点,便于组织调动和传授知识,且通过一节投掷适应练习的课,已对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是在腰腹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方面有所不足。本课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五、重难点。

重点:顶腰收腹直臂前甩。

难点:腰腹力量与上肢协调用力。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双手前抛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体会各种腰腹力量练习方式。

技能目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使80%以上的同学能掌握如何运用腰腹力量投掷实心球,40%以上的同学能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发扬集体主义荣誉感。

七、教法与学法。

1.收心热身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2.育心强体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模仿练习法、评价法。

3.恢复身心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八、教学流程。

(一)热身阶段。

课堂常规2′。

徒手操10′。

通过徒手操,达到热身目的,使学生活动开各个关节韧带,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注意力。

(二)基本练习阶段。

实心球投掷练习,将学生男女分组进行投掷练习。在地上划出不同的目标线,提高学习有效性,,不同的练习要求达到不同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目标性。

1、徒手投掷练习2′。

方法:教学生基本的持球方法和身体的基本姿势,根据教师的口令和哨子指挥,学生做好准备姿势,投掷动作及收回动作,体会下肢、手臂及腰腹的发力。

2、腰腹发力投掷练习4′。

方法:尽量使身体后仰重心后移同时弯腰,体会腰背部力量对投掷的作用,学生的准备姿势达到可以使腰部的活动范围变大,可以用得上力了,这时在强调手臂动作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腰腹的力量,投掷时要有顶腰的动作体现,快速发力将球投出。

3、出手角度投掷练习4′。

方法:这个练习教师可设置一定的高度要求学生往上抬头,手腕及手臂用力向上投掷,体会上肢的'协调用力,解决实心球的出手角度。

4、完整动作投掷练习8′。

方法:通过前面的层层深入的练习,体会完整动作中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使投掷实心球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5.接力游戏7′。

将学生分为四组,男女各2组,利用垫子做仰卧起坐、、短绳进行跳绳,通过标志筒设置一定的距离进行接力游戏。

目的:体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层层深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课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三)结束部分阶段。

集合、放松、小结、师生道别3′。

目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垫子4块、跳绳4根、标志筒4个。

十、效果预计。

平均心率:120次/分——125次/分。

运动强度:中等。

运动密度:40%—45%。

十一、本课特色。

1.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能力。

2.在不断的挑战中忘却单调的投掷练习带来的苦恼,使学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并留下回味。

3.将素质训练融入到准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五年级《水》评课稿

首先感谢两位老师精心准备,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生动的,充满爱意的语文课。在这烁火流金的六月,让我们沐浴课改的春风,享受语文的盛宴。因为水这篇课文,我刚刚教过,对文本比较熟悉,我就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水这篇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里严重缺少。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其中雨中洗澡,勺下淋雨,这两个场面最感人。袁老师带领孩子,走进文本深处,进行充分言语实践活动。

如在品读雨中洗澡的场面时,在交流自己的感受时,说出了奔跑跳跃等关键的词句。师又设计一个小的问题。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你什么时候大呼小叫,袁老师善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勾起他们的体验,加深对语言的体味,增添了阅读的情趣。

勺中淋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但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导读,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这两勺水,给你的感觉怎样,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水多。学生说出像一条小溪流,划过等关键词。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反复地揣摩了,最终领悟到矛盾中的美妙,细腻中的.精彩。将模糊的理解变得清晰可见。

最让我感动的是袁老师在身体不适的条件下给孩子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种认真执着带给孩子们一定是别样的感动,水一样的清凉。

五年级掷一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一个数点块各个点数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知道点数和出现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尤其7出现的机会最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纪录,整理,分析数据及推理、概括等能力。

3、情感目标:能在愉悦的掷数点块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具:数点块、课件。

学具:数点块,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师:看这是什么?生活中看见过它吗?它身上有什么呢?

2.师: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作数点块。别看它个儿小,里面可藏着大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掷数点块”。

3.(出示课题)掷数点块。

二、探究(一)。

1.点数1~6都有可能出现。

师:我们用一个数点块来掷,会出现点数几呢?(抽生汇报)。

(师板书)可能出现1---6。

a、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每人掷六次。一边掷,一边记录。

b师:把你掷到的结果在你的小组交流一下,看看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怎么样?(点数几出现的多,点数几出现的少。)。

c.师:看来,点数1~6都有可能出现。

2.点数1到点数6出现的机会相等,出现的次数差不多。

4.(统计图)24000次实验。

三、探究(二)。

1、算点数和。

师:刚才,我们只用一个数点块来做实验,现在如果同时掷两个数点块,把出现的两个点数相加,得到点数和,这些点数和可能是哪几个数?(2、3、……、12)。

板书:23456789101112。

2、猜想。

(板书:经常出现很少出现)。

学生大胆猜测,教师记录结果。并命名为××猜想。

师:那么点数和的情况到底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实验吧!

3、验证:3分钟内,同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多媒体)记录点数和。

4.(excel)汇总分析:

a.把掷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并请组长把结果合起来填在汇总表中。

b.小组汇报,师完成统计(观察这幅条型统计图,有什么发现?)。

(点数和“7”出现的.机会多,“2”“12”出现的机会少。)。

c.师:为什么?谁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呢?(小组讨论)。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现的情况有几种。

师:汤老师事先把两个点数和出现的情况写在小卡片上了,请你们把这些算式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践观察,我们发现点数和中间部分出现的机会较多,尤其7出现的机会最多,而两头出现的机会较少。

6.验证猜想。

师: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刚才请大家猜测的结果,和我们最后的结果相同的是谁呢?给我们未来的数学家鼓鼓掌吧!其实,一些伟大的发现最初都是来自科学家们大胆的猜想,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四、游戏(乐透大开奖)。

师:现在到了开奖时间了。我手里有几个开奖号码,如果你掷出的结果和号码一样,你就中奖了。

2.再开出一个二等奖,请你用两个数点块掷出点数和。我觉得这个号码中奖的机会很大,你猜我手里的是什么号码呢?(7)。

3.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最后开出一个一等奖。再掷一次点数和。(2)。

五、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如果掷一个硬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用今天学到的实验方法去试一试!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中位数”。

中位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学过“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中位数”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新的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仅能用“平均数”来反映,在一些情况下,还能用“中位数”很方便快捷的反映出数据组的整体水平和集中趋势。

这一节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理解某些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一组数据代表,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合理性;二是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数据个数分别是奇数或偶数时中位数的值,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认知规以及《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2、能在具体的实例中,解释中位数的实际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中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交流评价的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特点,会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值上,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解释中位数的实际意义。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

1、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此方法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通过让学生自学可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锻炼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点拨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合作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

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

1、复习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很可能想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时可以鼓励学生求出它的平均数。

3、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中有5个同学的成绩低于他们的平均数,请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两个人的成绩特别优秀)。

二)自学尝试。

1、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统计图中的数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呢?

2)怎么能很快地找到这个数呢?

3)谁来给这个数起个名字呢?

2、学生思考之后,可以让他们打开数105页,从书上找答案。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当学生思考之后再看书找答案,可以激发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展示交流。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首先让小组中推选出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找中位数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当小老师把他们的思路将给大家听。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重点和学生理清找中位数的方法是先把这组数从大到小排列,然后找中间的数。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五)巩固拓展。

微机出示例5,五年级二班的7名同学的跳远成绩统计表,并出示问题前3个问题让学生练习。

再次组织学生自学尝试,展示交流、点拨指导,使学生明白数据有偶数个时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六)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通过学习得到的。

结论:总结自己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来个自我评价。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启智于身边”中的一篇课外推荐阅读——《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身受益的文章。主要讲帝王娥的幼虫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劲全力,破茧而出,它的翼翅在挤压中充血,帝王娥才能振翅高飞;靠怜悯之人把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娥便永远与飞翔绝缘。从而告诉读者:成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默读课文,能够概括主要内容。

2、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

3、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中心问题的探究,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启发,让“我们要做一只奋飞的帝王娥”植根于内心。

1、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因而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问题探究以中心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融情于境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启发学生,架起学生思想与现实的桥梁。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鸟儿展翅翱翔图》,在学生双眼充满赞叹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翱翔于天空的翅膀都是与生俱来的呢?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在学生概括完主要内容之后,为了突破本课重点体会文章内涵,我又设计了问题探究环节。

(三)问题探究。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生灵光。”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交流,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

首先我抓住了中心话题为什么说: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娥一双奋飞的翅膀?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阅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各抒己见,一个拼尽全力、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帝王娥的形象就立体地站立在学生面前了。

接着在对“鬼门关”的探讨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解读,让学生自己领悟到:困难与挫折是具有双面性的,在懦弱者面前它是“鬼门关”,在勇敢者面前它却是“希望关”、“成功关”。

过渡:在学生深入思考、激烈交流之后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当身边的人向我们伸出呵护之手时,我们要学会拒绝后。

接着,为了突破本课难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我又将学生带入了生活。

(四)生活视角。

(五)阅读拓展。

选取了儿童诗《如果爱,请放手》,在优美的音乐中,在动情地朗诵中,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自立自强”扬帆起航。

(六)作业。

“让孩子与美文牵手,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本节课结束时,我推荐给学生相关阅读《急于奉献的爱》,希望阅读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只奋飞的帝王娥!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行为动词是“探索”,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

“如果于老师带领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后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师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

五年级《水》评课稿

贵阳市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已经圆满结束,选手们不作秀,不卖弄,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堂生动的,充满爱意的语文课。每每回想,我都忍不住回味xx小学xx老师执教的《水》一课。

《水》这篇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文中通过了泉眼挑水的艰辛、雨中洗澡的快乐、用一勺水的舒服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水的珍贵和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人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课文有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有详写与略写的结合,多方面、多层次地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在这一课中,赵老师不仅让孩子们进入课文领略了“水”给作者带来的“苦”与“乐”,还让所有听课教师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看到了一盏明灯——原来,语文味是这样“品”出来的:

开课前的谈话中,赵老师就“xxx”——咱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表现的。这话说得好!我不禁暗中鼓掌,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存在是为孩子们学习服务的,教学并非学生配合老师“秀”给评委看。

开课伊始,赵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品”字。“品”即“品味”,它如同一把开启语文学习之门的钥匙,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味了乡亲们烈日下长途跋涉辛苦挑水的画面;品味了课文中表现出水之珍贵的词句;品味了四兄弟“勺浴”时的“苦”“雨浴”时的“乐”。我与“我”融为一体,学习者与文中人物在课堂中完全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人文合一,学的便不是课文,而是真实的生活。

从赵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他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赵老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让我们抓住“滑”,成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细细品味母亲的一勺水吧!”“自由读读下面一段,边读边想,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简单的几句话,赵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并没有用自己的感受来左右学生的思考。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赵老师要求孩子们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并思考这里省略了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

为使并没有生活体验的学生融入文字,赵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烈日下干裂的土地以及老弱妇孺排队挑水的画面展示出来,并采用了“电影镜头”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孩子们仿佛亲临挑水现场,学生品词析句,甚至于抓住标点进行体会。这些实实在在的学习形式都是孩子真情迸发的基础。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喜欢反复地说“孩子们,读吧!”而赵老师却说“我们不再是朗读了,而是述说我们的挑水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说法的`改变,它背后隐藏着一种读法的指导:当你在读懂、读透文本之后,就可以将自己化身为文中主人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中所描绘的一切喜怒哀乐。这样的朗读的确不再是简单的表演形式,而是文中人物深情的“述说”。

在学生发自内心深处述说了缺水、珍贵、艰辛之后,到雨中的痛快洗澡才是真痛快,而不是城市孩子偶在雨中嬉戏的好玩,是文中真正的享受。“勺浴”一段,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段写法独特,有很多独具匠心的词句。赵老师让孩子们变身为“四兄弟”去感受“倾注而下的一勺水”,去争论“瞬间而又缓慢地滑”,去体会“毛孔、血管”的舒服,去感受语言的节奏……最后再次回顾对比两次洗澡,品味“过节”一样的美好,自然地述说其缺水日子的艰辛,不知不觉领悟了反衬的写作方法。整堂课,学习处处在,却不着痕迹。

孩子们在赵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了:水,是生命的源泉,课文中的人们生活如此艰辛,生命却依然鲜活。通过文本,我们了解到了别样的生命历程,读者借助文本使自己的生命历程得以延展。整堂课,我们都能闻到一种生命的芬芳。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习得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受到顽强生命力的熏染。反衬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认识一种新的写作技巧同时,还感受到人们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一节课潜藏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是一节有生命的课。这,不就是我们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吗?《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总之,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的内容,通过课堂的学习将本册前几个单元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加以整合,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本节课教材中安排的3个活动:节日里的活动,长跑接力和有奖游戏,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趣味性与挑战性,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寻找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等能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重点: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基本概念,让学生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与发展。

1、自主探究法。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2、合作交流法.

课上设计同桌互说、集体汇报等交流活动,完善学生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即将迎来新年,新年里你们一定会计划做许多事情,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我要练习跳舞。

生:我要去商店买东西。

生:我要学画画。

生:我要回奶奶家。

生:我要回姥姥家。

生:我要和老师、同学开联欢会。

……。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淘气、笑笑班迎新年的活动(板书课题:迎新年)。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活动之一:迎新年。

师:请看淘气和笑笑班所有同学节日里的活动。

(ppt出示教材第91页的表格)。

生:仔细观察ppt中的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生:……。

师:根据大家获取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自由提问题.大家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表格填完整.

生:表格中应分别填3/10、1/53/201/41/10。

活动之二:长跑接力。

师:刚才对我们对淘气、笑笑班新年里的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可我们学校新年也有活动安排,那就是准备举办一次长跑接力活动。共有5个接力点,你想一想,5个接力点的位置应该在哪里?(生都陷入了沉思,稍候有一小男孩举起了手)。

生1:老师,这5个接力点包括起点和终点吗?

生2:我认为包括,图中加上起点和终点共5个点,不正好吗?

生3:我认为5个接力点不包括起点和终点。你看吧,如果包括,那中间一共才3个点。

生4:就是,刚才题中说的是5个接力点,绝对不包含起点和终点。(迫不及待)。

(这时,下面很多同学发出了“就是”的声音,都同意生3与生4的看法)。

师:五个接力点都在长跑路线上,请根据下表确定位置.(ppt出示书中插图)。

距起点的距离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第1接力点。

1/4。

第2接力点。

1/3。

第3接力点。

1/2。

第4接力点。

2/3。

第5接力点。

3/4。

(学生们有的拿铅笔先试着轻轻地分着,画着,像是在估计着调整着,有的是拿着尺子在量线路的长度,还有的标过又用橡皮擦擦重新又开始算……)。

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生1:我是根据分数进行估计的。

生2:我是用眼睛大致估计的。

……。

师:课件上做的有可以拖动的点,点着它并拖动就可以放在线路的任意位置。

师:大家觉得这五个接力点确定得公平吗?

生:讨论一翻后认为不公平.

师:怎样设计才公平呢?

生讨论后汇报:如果线路的总长为整体1,那每个接力点的位置该是。

生1:1/6、2/6、3/6、4/6、5/6。

生2补充:1/6、1/3、1/2、2/3、5/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5个公平接力点的位置.

活动之三:有奖游戏。

师:新年里的活动可真丰富,许多有奖游戏等着大家来选择呢?

(媒体出示课本第92页活动(2)的内容)。

师:你觉得哪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大?你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生1:我选第3个游戏,因为得奖的可能性大。

师:那它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2/4。

生2:也可以是1/2。

师:其它2个游戏的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5:第一个红球的可能性是1/10,绿球的可能性是1/5。

生6:我认为第二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较难得出。

师:为什么?

生6:因为每场电影的人数是不同的,所以难以确定得奖率。

师:那你们最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很多同学都选择游戏3)。

师:昨天让大家调查生活中的有奖游戏,让我们把调查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一种游戏最有吸引力。

生:汇报交流。

五年级《鲸》说课稿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过学文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1、认知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读中品味。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第一步: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准确认读

第一组:颚鳍肺肚胎

第二组:目前哺乳退化寿命判断特征过滤

通过组块化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字词。

第二部:请同学针对课文开始的质疑解疑,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梳理文章脉络

2、师生交流,完成标题命名体型庞大进化而来种类很多饮食用肺呼吸睡觉胎生动物

(四)、细读感悟,体会语言准确

第一步,研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如何批注让学生想想,课文是用怎么样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形体大”介绍清楚的?再通过交流,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用到了列数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格式把说明方法批到相应的位置。

然后比较句子,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句式一:一头近四万斤重的鲸,约十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一头四万斤重的鲸,十米长,一条舌头就很重。

句式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学生联系实际,体会鲸体形的庞大。并让学生带到朗读中,加深体会。

第二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简介鲸的进化史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么体形庞大的鲸,它是从哪里来的?用序号标出来,教师出示简图,学生解说。期间,通过解说,让学生体会鲸进化的漫长,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步,研读剩下部分,迁移所学旁注方法

让学生默读课文,试着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旁注到文中去。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师生配合,教师说方法,学生都相应句子。在交流中,出示第三段,领悟“分类别”的说明作用。

【这一步,让学生自己学习,感受,也进一步巩固了对说明方法的认识。】

(五)、角色扮演,训练读写说

阅读4—7段,用第一人称“我”介绍鲸的某一生活习性。学生动手进行小练笔。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加深印象,对鲸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六)、拓宽渠道,拓展延伸

鲸的世界是奇妙无穷的,但是这种可爱的庞然大物,正在面临灾难,教师引入资料袋,并播放捕杀鲸鱼视频,让学生体会,留给学生思考。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一)课前导入。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