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5 16:27:14 作者:琉璃

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这些作文通过巧妙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将各种主题和观点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表达。

传统文化中秋节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

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你喜欢过中秋吗,你知道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

诗词。

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

谜语。

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士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

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夏至之后,天气进入最炎热的季节,古人称之为“伏日”,今人称之为“三伏”。古人对“伏”的界定是:以“夏至”为起点,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各十天,叫做“三伏天”,时间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因此,从夏至开始,“消夏避伏”的风气就逐渐兴起了。

在北方,“夏至”之后,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会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从周代开始,历朝沿用。

夏至习俗: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至习俗:百姓盛行吃夏至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老北京夏至最爱炸酱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自制炸酱面老北京的最爱。

夏至这天,在社区里的面食店,手擀面、鲜切面销量都会上涨。普通老百姓,夏天更多的还是愿意吃自家做的手擀面、抻面。老北京人吃面可是有讲究,要说花样那就更多啦。面条煮熟后用凉水一过,调上炸好的酱,讲究点的拌上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再就两瓣蒜,嘿,这老北京炸酱面吃起来那叫一个香!或者,用芝麻酱、花椒油、老陈醋那么一拌,就是麻酱拌面,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有此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食田螺。

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饮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

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再民间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说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藏张条子,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

2、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3、栗子。

秋凉乍起,街头就开始飘起了糖炒栗的香气。板栗,原先与芋头、菱角一样,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对老龄体弱者最为适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馔,着名的菜肴就有板栗鸭,板栗烧鸡,板栗炖鸡汤等,美味的同时,又可以完全的将板栗的美味发挥,中秋节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中秋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不只是对待本国节日,乃至中华五千年多少优良传统,我们已经忘却它们所真正代表着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再次走向繁荣富强的铮铮铁骨和磐磐基石。

正因为中华传统节日于华夏子孙炎黄儿女举足轻重意义重大,国家才要设立条款予以保护。身在祖国未去过国外的人,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于我们的意义或价值,也许并无深切具体的感触,当你一旦踏出国门,走进异国的领土,能给你力量的,或许就是这中华魂。

传承,不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历代所有优秀文化的承续。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的历史见证、精神载体。

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古老训条至理箴言矢志不渝的坚守;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民族信仰的顶礼恪守、不悔的虔诚;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华夏文明不变的崇敬永远的守护。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传承中华魂,如沧海巫山。岁月如流,沉积万千后成不为浮华所动的傲岸。中华民族不倒,中华魂还在,将中华民族的旗帜树立于民族之林,在风雨中坚挺,于磨难中生长,成一棵巍然耸立永远不倒的柏松。

中秋节传承传统文化演讲稿

秋节期间,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校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丰富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任务,并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

二、宣传引导有力。学校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教职员工中内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按照活动方案,学校在节日前后开展了两大主题文化活动。一是“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中秋文娱活动。学校派罗先进、刘海蓉老师参加了步行街广场的中秋节大型文娱表演,并组织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情感。二是组织工会干部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及困难教师,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与他们一起吃月饼、话家常,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是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丰富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文化生活,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作文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最期盼的日子,因为那天是我最喜欢的中秋节。

每到那时,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会一起到阳台上吃月饼、赏月。大家静静的望着天空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时,一朵云轻轻的飘过来,把月亮给遮住了,这时的月亮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害羞的躲在那片“轻纱”后面。过了一会儿,云散了,月亮又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时隐时现,跟我们捉迷藏呢!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我仔细的瞅了瞅月亮,它上面的“黑斑”还真像嫦娥一样正急切的看着人间,希望找到她心爱的伴侣呢!

过中秋节对于那些爱吃月饼的同学无疑是一件快事,月饼的馅儿有很多种,比如:豆沙馅儿、蛋黄馅儿、杏仁馅儿、果脯馅儿等等,让人回味无穷。

中秋节是一个让人无限向往的节日,它象征着幸福、团圆与美满,在这一天普天下的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心都想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祖国妈妈,我衷心的祝愿天下人都能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文档为doc格式。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作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已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又红红火火地来了,每户人家都有各种各样过中秋的方式。我们家也不例外,全家聚在一起,共度中秋。

晚上,我们全家聚在一起。爸爸提议说:“我们来一个诗歌比赛吧!提醒大家要说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我迫不及待地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哥哥毫不犹豫地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哥哥一气呵成,简直是倒背如流呀!接着,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妈妈很深情,学着诗人李白的样子摸着“胡子”,怪腔怪调地说:“我来,我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妈妈背完这首诗,一副高昂的样子站在那里。爸爸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我们都以为又是什么大招,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却说:“我来!今年八月十五夜,团圆一起吃月饼。”爸爸这句话一出来,我们都捧腹大笑起来了。

说到吃月饼,我已经馋得垂涎三尺了。我们一家人吃着月饼,看着那圆圆的月亮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时,我也想起每当诗人远离故乡时,他们都会提笔写下一首优美的诗,在那时,他们也是很思念故乡的。此时此刻的我情不自禁地讲下了这样一段话:“清风送去了我的祝福,明月带来了我的问候,流星记载了往日的故事,玉兔留下了永恒的吉祥。”

这个难忘的中秋节,我真是很快乐!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一到傍晚,爸爸就带我来到了和山大酒店。走进一看,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买了大包小包从人群里“杀”出来。走出酒店,这天色以晚,月亮显得特别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坐在一块,一边欣赏着月色,一边吃着各种各样的月饼。据说厦门有一个“博饼活动”,现在就来听我细细道来吧!

今天我博的不是“饼”,而是玩具、学习用品……伯伯一声令下,一家人就开始博饼。我拿起骰子,往八角大碗里一掷,“啊,四进”一套《丁丁历险记》已是我的囊中之物。接下来是妹妹,她双手合十,好像在向骰子求情,妹妹以为这样就可以博到状元,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没有博到状元,还把骰子博到碗外面去了。没想到爸爸学着妹妹,他双手拿着骰子,闭着眼睛一副求神拜佛的样子,往碗里一掷,“啊,三红!”“雪津”啤酒已经被爸爸拿走了。妹妹不甘势弱,给骰子吐了口“仙气”,放手一搏。“啊!”全家人大叫起来,“状元。”该伯伯了,他好像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我还以为伯伯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太上老君真的显灵了,状元带十一,大过了妹妹的状元七点,气得妹妹打桌椅出气。爸爸说:“等伯伯搏完最后一个啤酒就好了。”我气得直跺脚,心想:“为什么大家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没有?”想完,我便把骰子一搏,没想到,在这千均一发之际,竟然搏到了状元插金花。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一家人继续吃着月饼,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正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当中秋节时,全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并还会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真是其乐融融。而远在他乡的人看着这朗朗明月,都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这次中秋节可真令我难忘,难忘那皎洁的月亮,难忘那回味无穷的月饼……总之,这次中秋节我一生难忘!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有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是今天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下午我还要去读书,晚上不能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赏月了。下午我一个人提前吃饭,吃好饭了去读书。

下了晚自习,我们几个好朋友就在寝室的走廊上站着,等啊等,等啊等,我们始终没能揭开月亮神奇的面纱。不禁让我们谈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们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们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这月亮怎么还不现出真面目,我想书中所说:多么圆,亮,大,美丽的中秋月亮啊!

寝室的阿姨叫我们睡觉了,我只好带这念念不舍的心情上床睡觉。刚刚睡着,一个同学起来上厕所,看见又大又亮的月亮在高高的空中悬挂着,忍不住尖叫起来,把我们都给吵醒了。大家一起起来赏月,月亮是那样的圆。人们总是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圆。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处,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这个中秋节是我过的最难忘的中秋节,我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过,而是和几个同学一起过的。这也是让我最难忘的中秋节。在这圆月之夜,我们送给每一个人爱的祝福,正是这爱让月亮变得更圆、人变得更亲。

今天是中秋节,我、妈妈、奶奶和爸爸要一起去姥爷家过中秋节,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其中有姥爷最爱吃的螃蟹、羊肉等等。

到了姥爷家,大家可高兴了,我们先是聊了一会儿天,奶奶还参观了姥爷养的花,姥姥种的小菜园。接着,妈妈和奶奶、姥姥一起准备晚饭,爸爸和姥爷在聊着天,我呢,就帮大家搬桌子、搬凳子,刷杯子,还去帮妈妈剥蒜,剥葱,干得可认真了,姥爷家养的两只小鹦鹉鸟也高兴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家里一片欢乐的气氛。

开始吃晚饭了,哇!好丰盛呀!煮熟了的大虾和螃蟹红彤彤的,很新鲜,很肥美,好诱人!妈妈炒的辣子鸡块我们都觉得味道不错,凉拌海蜇头也非常的爽口,奶奶做的羊肉汤大家一致说好喝……我们围坐在饭桌旁,我负责给大家倒酒,还给大家说祝酒词:祝大家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大家都笑呵呵地夸我。看着大家这么开心,我也很开心。吃完饭后,由我和妈妈负责收拾餐桌,虽然有点累,但我很乐意去做。

洗刷完了之后,我们就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月饼都是我和妈妈一起去精心挑选的各种口味的,有豆沙的、杏仁的、红豆的等等,其中大部分是无糖的,因为妈妈说老人不能吃太多甜的食品,不过我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吃酥皮的。我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着天,奶奶、姥爷、姥姥都互相让对方注意身体,多加锻炼,奶奶还教了姥姥几招太极拳,妈妈和爸爸看到长辈们这么开心也都非常高兴,家里笑声不断,真温馨呀!

吃完月饼后,我们要回去了,妈妈夸我今天表现很好,我也很高兴。今年的中秋节真难忘。

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作文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

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

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为祭兔时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宫女荣儿说:“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虔诚。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吃鸭。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作文

今天是我参加“国培计划”(2012)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学习的第五天,也是中秋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由于明天就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了,所以走在师专的校园里,所有的一切都弥漫着过节的气息。

学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让我们这些在师专学习的国培学员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家中的亲人。餐厅旁边的小摊上,开始零售的盒装月饼,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秋过节的气息;教室里,年轻的男男女女在精心布置着,准备晚上的中秋节联欢会;校门口,一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提着自己的大包小包,准备上车,驶向自己梦寐以求的温暖的小家。

来到教室,也许是由于明天要过节的缘故吧,学员们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的神色,互相交谈着回家给孩子和家人带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在他们的课桌旁,放着早已经收拾好的行李,只等着放学的铃声一响,就归心似箭般地回到已经离别了一周的家中,正在这时候,大家的手机上收到了班主任韩老师发来的短信,在祝福我们双节快乐的同时,告诉我们由于路远的学员要回家过节,下午的课程安排取消,这个喜讯让我们这些成人也欢呼雀跃了好一阵子。

终于熬到放学了,我们顾不上吃中午饭,就提着行李向公交站牌走去,此时此刻,中秋节回家团圆的信念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王维的那两句著名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的共性吧!

最后,祝愿全体学员和老师旅途愉快!合家团圆!和家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中秋节!

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作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是因为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传统文化中秋节作文

今天是我参加“国培计划”(20xx)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学习的第五天,也是中秋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由于明天就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了,所以走在师专的校园里,所有的一切都弥漫着过节的气息。

学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让我们这些在师专学习的国培学员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家中的亲人。餐厅旁边的小摊上,开始零售的盒装月饼,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秋过节的气息;教室里,年轻的男男女女在精心布置着,准备晚上的中秋节联欢会;校门口,一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提着自己的大包小包,准备上车,驶向自己梦寐以求的温暖的小家。

来到教室,也许是由于明天要过节的缘故吧,学员们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的神色,互相交谈着回家给孩子和家人带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在他们的课桌旁,放着早已经收拾好的行李,只等着放学的铃声一响,就归心似箭般地回到已经离别了一周的家中,正在这时候,大家的手机上收到了班主任韩老师发来的短信,在祝福我们双节快乐的同时,告诉我们由于路远的学员要回家过节,下午的课程安排取消,这个喜讯让我们这些成人也欢呼雀跃了好一阵子。

终于熬到放学了,我们顾不上吃中午饭,就提着行李向公交站牌走去,此时此刻,中秋节回家团圆的信念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王维的那两句著名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的共性吧!

最后,祝愿全体学员和老师旅途愉快!合家团圆!和家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作文

中秋,是一个令我们耳熟能详的词,中秋博饼,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当然了,今年中秋我也有博饼。就让我来跟大家讲讲吧!

今年中秋,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好清香饭店,嘿嘿,这个饭店我可熟悉了,过年、生日、中秋……我都会和爸爸妈妈来这与他的好友及妻儿一起共聚。今年也不例外。大家吃完了一桌丰盛的美食后,面带微笑,准备开始接下来的博饼。我帮着妈妈把礼品都放到桌面上,开始博饼!我们从晨阳哥哥轮起,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从学校中的倒数几名,变成了一中全校唯有的一名可以到北京人民大学文科的学生。报纸上、电视上,都有报道呢!希望它能为我们大家开一个好头。

结果不太理想,噢,什么都没有。接下去大家一直都没有什么好起色。过了不久,再次轮到了我,我闭紧眼睛,双手抓起骰子用力放入碗中,骰子在碗中欢快地跳跃,眼看就要跳出碗了,我的目光顿时灰暗下来,移开视线,心想:前面博了一个二举,一个一秀,这次更惨,什么都没有,一会儿会不会还是这样?过了一会,四周顿时寂静无声,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对堂!”我不可置信地过头来,“一、二、三、四、五、六!”真的是对堂,我高兴的欢呼起来。就这样,我为我们家博了一瓶酒。接下去就是我妈妈博了,大家呐喊着:“状元!状元!”只听几声骰子与碗碰撞出的清脆的响声,又一个对堂出现在大家眼前。大家“啧啧”地赞叹着。

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快到了,人们兴高采烈的,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来到爷爷奶奶家时,哇!有二奶奶、二爷爷、三奶奶、三爷爷、老太等人。奶奶见我来了,就喜开颜笑地对我说:“丹丹,你来了呀!你喜欢吃什么呢?我叫你爷爷给你去买的!”我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对奶奶说:“随便,无所谓的”奶奶便开始追问在起来,说:“世界上可没有随便啊?”“奶奶,我真的随便吃什么的,只要是你们给我买的,就是我喜欢吃的!嘻嘻,我先去看电视了!”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爱——红烧鸭!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说了起来,我悄悄地走进了厨房,准备偷吃。妈妈见了,也在我后面观察我的举动。当我快要接近时,“住手!你这个小馋猫。”我吓了一大跳,赶紧准备溜出去,可奶奶挡在门口,我心里暗暗的想: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怎么就这么的笨啊!我眼含着泪花,对大人们说,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们才放过我的。爸爸和爷爷开始忙着把斗香点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满水果,月饼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儿不识月,呼作白云盘”的诗句,心里颇也能感触到些诗人当时的一点心境。

“开饭了,开饭了!”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样子。几分钟后,桌上一半的饭菜已被我和弟弟消灭了。爸爸他们都有点被我们的举动惊呆了的。

我拿着椅子坐在月光下,看着那天空燃放的礼花:红的、蓝的、紫的……。

一会儿是“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一会儿又见晶莹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扑来。

我看了入了迷,仿佛都身临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2021年9月19日,是中秋节,我在家里过中秋,赏月。有很多人一定想知道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吧,我来告诉你们。

中秋节,顾名思义,“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一定要吃什么?大家一定知道,当然是月饼。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一个“月”字脱口而出。孤寂、凄凉却上心头。好一个冰凉寒心的月字,好一个孤寂凄清的夜晚。中秋节的夜晚,举头望明月,突如其来的孤单阵阵袭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但时间仿佛就停留在了这中秋节一刻。世间高兴与快乐都被冻结了么?我几乎找不到热闹遗留的半点痕迹,留下的只有孤单与落寞。整个夜空、整个世界只有孤单。

“孤”从何来?是因为月的孤独?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月要孤独的时间是很丰富的。可为什么偏偏就选择这一夜呢?是嫦娥她激发孤独感的降临?还是她看不惯别人因为团聚而兴奋,不甘心自己独守月宫的孤独。因此,将月调得更大、更圆?还是她……也罢,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月之孤独却赋予了诗人的无限灵感。

自古诗人多孤傲,孤傲必孤独。于是,李白呤出了千古名篇《月下独酌》。你看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很想排谴一下胸中积郁,可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知音难觅,怎不感到孤寂,怎能不醉。

苏东坡的人生失意,也就借酒发挥,对月倾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每读苏公此词,我总会不免的一笑:在月下即使是发一通牢骚,竟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诗意来。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文章,中国的古文化将枯燥成何等模样?至今,中国老百姓历来都钟情着月亮,每年八月十五月最圆,这一天是名副其实的月亮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看月亮、吃月饼。

拿着一个难以哽咽的月饼,终于我走进了那间连月也不愿光顾的屋子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之日,我望着天空上的明月,不由地,想起了远方的你。

记得你一直是体育健儿,而我却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体育白痴,每次我体育课上跑步时,你都是一马当先,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同学,而我每次都是最后到达终点的。

到了六年级毕业考试时,体育也纳入了考试的科目,这可使我犯愁了,我体育这么差,能及格吗?正当我为之而愁眉不展时,你很有好的对我说:“放心吧,有我在,包你过体育这一关。”我听了这话后很是感动,心想:这个朋友我没白交。

虽然我是这样想的,可是你也没有因为我的想法而放弃对我的培训,你依然在每天最后一节课后拉着我去跑步。

眼看着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而我的成绩也只有些许进步,我悄悄在心底为自己捏了一把汗。而就在此时,我出状况了。

那天下午在回寝时,在楼梯间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我只觉得腿疼得厉害,然后就没感觉了。当我醒来时,就看见你趴在我床边,睡的正熟,我动了一下,你感觉我动,马上站起来,不停的.问我有没有感觉到不舒服,我只是问了你一下,我是不是出事了。你说我从楼梯间摔下去了,然后晕倒了,你把我抱来了医务室。医生说我腿扭到了,要休息一个星期,才能活动。

我听了,心里凉了一截,我的腿扭到了,这可怎么办,我怎么参加考试呢?我的心思不都全废了吗?我感觉我的眼泪从眼角滑落了下来,我的心好痛。

但是,我偏偏是个不服输的人,再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所以,那天的比赛,我还是参加了,尽管我知道,我不能取得好成绩。

待我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还坐在椅子上抬头望着明月,忽然发现,脖子很疼,我活动了一下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文档为doc格式。

传统文化中秋节作文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但是,八月十五是一个我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夜晚,天空万里无云,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着像月亮一样圆的月饼。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以前奶奶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嫦娥奔月》。

在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10个太阳,人们整天被太阳晒得生不如死,渐渐失去生命。就在这时,有一位力大无比的人要帮老百姓解除苦难。他就是后羿。后羿登上昆仑山顶,用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所以大伙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碗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可是这事无意中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要把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城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夜晚,逢蒙手提宝剑,闯进了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叫出来,但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落在这种人手上,就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的飞了起来了,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漆黑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月亮飞去。后羿外出回来,不见妻子,他焦急的冲出门外,之见浩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而他的妻子嫦娥正站在一颗桂树旁深情的凝望着自己,但是他们再也不能相见了,乡亲们很想念嫦娥,便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食品,来为他祝福,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