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邱军的体会与感悟(实用21篇)

时间:2023-11-25 13:41:58 作者:影墨

学习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它让我们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借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学习总结,小编搜集了一些学习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学习总结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习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通过阅读以下学习总结范文,相信大家可以收获一些有价值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小编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年时代楷模邱军学习心得感悟

战争年代,有人拿起武器,用热血保家卫国;和平年代,有人以生命赴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就是后者。他牢记初心,深刻践行南梁精神,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直至生命最后时刻。

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邱军同志先进事迹,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当晚9时,庆阳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各种渠道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邱军同志的感人事迹,深切缅怀邱军同志。大家纷纷表示,要向邱军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学习他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把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投身老区发展和祖国建设。

“邱军同志以生命赴使命,他将永远活在老区人民心中。”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邱军同志时刻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积极担当,创新作为,将央企优势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抓项目、育产业、解难纾困……他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用生命和行动对传承和发扬南梁精神作了最生动的注解。

华池县乡村振兴局干部闫育刚说,邱军给自己留下许多深刻印象和难忘回忆。“邱军同志在华池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心扑在工作上,为群众的事情耗尽了心血。每每看到他的事迹,脑海中都会浮现很多回忆,总感觉他一直都在。”闫育刚说。

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的主导产业沙棘和金丝皇菊,是邱军一手促成的。“邱县长争取资金给桥沟组修建了一座漫水桥,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村里老人至今都感念邱县长的好。”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闫鑫仍清楚地记得他与邱军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邱军像兄长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说,“只有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才能把工作干好。”

开展群众工作,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真心去感知。“邱军同志始终与老乡同甘共苦、心手相牵,凭一颗赤子之心、一股干劲韧劲,一步一步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庆阳市委机要和保密局报务科科长、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原驻村干部辛荣钰说,邱军同志带着遗憾走了,却给脚下的土地带来了温度和希望。

邱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赞歌。“邱军同志经常在访贫问苦,两年里,他把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牢记心头,帮助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当地群众常常感念在心。他虽然走了,但他焕发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庆阳市乡村振兴局农村帮扶科科长南元平说。

庆阳网友纷纷留言追忆:“您不是华池人,却胜似华池人!”“您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老区人民会永远记得您!”“您的精神永存,将激励更多党员干部竭力奋斗、热血奉献……”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精神事迹心得体会

近处是山,远处还是山。一道道黄土梁,看不到树,也没石头,带状的塬,残缺不全。“黄土高原并不意味着贫穷。”望着荒岭上长得欢的沙棘,邱军动了心思。

在邱军积极协调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城壕镇庄科村范台组流转土地55亩,新建钢架大棚62座,并配有灌溉机井,“邱副县长打算发展沙棘育苗,然后移栽到荒山岭上,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阎鑫说,村里一共育苗620万株,贫困户来务工,人均增收1.5万余元。

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燕刚、燕丽兄妹,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兄妹二人守着母亲,靠低保、种地度日。2018年底,邱军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定点帮扶单位,让千余名像燕刚、燕丽这样的农村贫困青年,有了一技之长。燕刚取得了焊工资格认证,找到了一份月薪数千元的工作。“邱大哥让我家的生活一下亮堂了。”燕丽说。

一人学会技能,全家摆脱贫困。2019年8月,在邱军推动下,华池县27名高中生到陕西西安学习交流。邱军还对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先后有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实现稳定就业。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月31日,中宣部追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时代楷模”称号,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后,邱军的先进事迹再一次引发华池县干部群众的追忆,大家纷纷表示,要像邱军一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奋斗激情,全力以赴干事,心无旁骛创业,全心全意为老区发展谋振兴,为老区人民谋幸福。

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曾经是邱军重点帮扶的乡村之一。走进庄科村范台组,一座座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的金丝皇菊长势喜人。“邱县长指导我们种上了金丝皇菊,现在我们一年的收入在八千元到一万元之间,邱县长是真正的‘父母官’。”回忆起邱军,村民齐怀文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指导产业发展,邱军还争取资金为庄科村架桥铺路。“村里人至今都感念邱县长的好。他那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们村干部会更加脚踏实地为民服务,凭借邱县长为我们打下的牢固基础,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实,绝不辜负邱县长生前对我们村的期望。”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闫鑫说。

“他年仅39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华池的山山水水之中,诠释了新时代的南梁精神,为我的人生树立了标杆。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沿着邱大哥未走完的路,一直走下去。”城壕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王星亮说。

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当晚,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华池县乡村振兴局的干部职工们一起观看了节目,大家表示,要紧紧跟随邱军同志的脚步,学习他践行宗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赤诚为民、奋力拼搏的精神境界,全力以赴干事,心无旁骛创业。“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自觉践行‘时代楷模’精神,主动作为、尽职担当,围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重点,接续为群众办实、办好每一件事情,为华池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邱军同志先进事迹,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华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2020年11月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2021年1月8日不幸逝世,年仅39岁。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邱军他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扶贫,始终把事业扛在肩上,始终把把群众放在心上,坚持不懈的推动了华池县整体脱贫工作,而自己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他燃尽芳华、奉献老区,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践行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华池县的干部这样评价邱军说“他留下了许多深刻印象和难忘回忆,邱县长在华池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心扑在工作上,为群众的事情耗尽了心血。每每看到他的事迹,脑海中都会浮现很多回忆,总感觉他一直都在”。庆阳市的干部说:“邱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赞歌”。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备受感动和敬佩。要想他学习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立足平凡、心系群众,学习他胸怀大爱,无私奉献,从学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学习邱军同志的忠于职守、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以先进典型为镜,反思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足;要把做好本职工作任务当成使命来完成,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努力拓宽视野,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把握形势的能力;青年干部要心系贫穷落后的地方,应义无反顾投身党的脱贫事业,坚持在贫困地区履行职责、奉献乡亲,乐于在最艰苦的地方奉献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展现青年干部风采。要敢于涉险滩、走泥路。脱筼攻坚是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把每一步都走踏实,无论多么艰苦都不能忘记初心,都要担起使命。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华池县副县长(挂职)。2018年12月,他主动请缨,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2021年1月8日,邱军同志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8月31日,中宣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邱军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邱军时刻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肩负着扶贫的使命和担当。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对‘南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

“邱军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帮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触动了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第一书记周鹏超说,将以邱军为榜样,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邱军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我们。”天水市秦州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刘小奎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将学习和发扬邱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邱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令人敬佩。”张掖市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波说,作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一名干部,要以邱军为榜样,对人民怀有赤诚之心,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有网友留言说:“满腔热忱为民服务,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老区人民会永远记住你!”

还有网友说:“这种满腔热血一心一意扑在扶贫上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邱军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并将激励更多人。”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华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在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2021年1月8日,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把生命献给了华池这片红色热土,年仅39岁。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国家强调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大爱与忠诚为鲜艳的党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11月。

就在华池县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邱军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住院后,他的病情愈发加重,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2020年12月1日,刚做完手术的他向护士要来纸和笔,写下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嘱托,“把自评报告交宋部长”,“明年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最后的话,他留给了妻儿,“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

实现了整县脱贫的历史时刻!“我要珍惜回馈乡亲们的机会”

2018年12月,邱军主动请缨,经过集团选拔,来到华池县,挂职副县长。“我要珍惜回馈乡亲们的机会。”邱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华池是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华池县南梁为中心,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里干旱缺水、资源匮乏,直到2019年前还戴着“穷帽子”。“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邱军曾对同事说。

“邱副县长天麻麻亮出发,夜幕四合才返程。”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记得,初来华池,邱军水土不服,嘴唇皲裂、起皮,却工作忙不停。一个多月,邱军走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不仅理清了思路,还学会了当地方言。

几番走访,数次调研,邱军打算在城壕镇发展奶牛养殖。想法一说出,便引来一片质疑。镇上人这样评说,既没养殖经验,也无启动资金,“不切实际,纯属空想。”邱军不争辩,只是埋头干。他引进养殖企业,对接销售市场,打通上下游。“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群众没了后顾之忧。”华池县扶贫办干部闫育刚说,当年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0年,邱军多方筹措资金,在城壕镇新建了一座肉牛养殖场,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托管代养,使农民年底能分红,带动了6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

“黄土高原并不意味着贫穷”

近处是山,远处还是山。一道道黄土梁,看不到树,也没石头,带状的塬,残缺不全。“黄土高原并不意味着贫穷。”望着荒岭上长得欢的沙棘,邱军动了心思。

在邱军积极协调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城壕镇庄科村范台组流转土地55亩,新建钢架大棚62座,并配有灌溉机井,“邱副县长打算发展沙棘育苗,然后移栽到荒山岭上,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阎鑫说,村里一共育苗620万株,贫困户来务工,人均增收1.5万余元。

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燕刚、燕丽兄妹,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兄妹二人守着母亲,靠低保、种地度日。2018年底,邱军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定点帮扶单位,让千余名像燕刚、燕丽这样的农村贫困青年,有了一技之长。燕刚取得了焊工资格认证,找到了一份月薪数千元的工作。“邱大哥让我家的生活一下亮堂了。”燕丽说。

一人学会技能,全家摆脱贫困。2019年8月,在邱军推动下,华池县27名高中生到陕西西安学习交流。邱军还对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先后有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实现稳定就业。

“他的心里全是扶贫和工作”

华池县出产的白瓜子、黄花菜、小杂粮等农产品,口感纯正品质佳,却因山大沟深,交通不畅,大量农产品“养在深山人未识”。

“电商或许大有作为。”去年丰收节,邱军亲自直播带货,收获3700多单,销售收入突破20万元。在邱军带动下,党的十九大代表王雅丽、民间工艺大师赵星萍等纷纷走进直播间,推荐家乡土特产。

“他的心里全是扶贫和工作。”同事这么评价邱军。去年11月17日,正在写总结的邱军,身体突感不适,但他并未在意,喝了水后,继续工作。然而,没多久,不适加剧,疼痛难挨,被送往县医院。经诊断,是主动脉夹层a型。后因病情严重,连夜转往西安西京医院。

病情日渐加重,邱军连话都说不出。在重症监护室最后的日子里,他写写停停,呼吸沉重,笔端如游丝,一个个字,像是画出来的。邱军缓了缓,鼓劲在纸上写下:“千万不要告诉奶奶。”陪护的家属和同事,早已泣不成声,邱军用最后的力气写道:“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菜),给你们做。”

邱军走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为群众幸福倾心付出,为脱贫事业无私奉献,以生命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下就沾有多少泥土。都说扶贫是件“苦差事”,可邱军却主动请缨,他说,“我来自农村,所以要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正因他心里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百姓致富,才能够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华池县挂职扶贫的两年多时间里,邱军与家人相聚的次数屈指可数,他发的65条朋友圈里,其中64条是关于扶贫的,只有一条留给了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

邱军曾说,发扬好“南梁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在实干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奋斗中赓续光荣传统,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

8月31日,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的称号。

邱军,生前系x省华池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2018年12月,37岁的邱军从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公司来到x省x市华池县担任挂职副县长一职。华池县是孕育了“南梁精神”的革命老区,抱定“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信念,邱军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大山里,一路走着看着。在上任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邱军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了华池县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华池方言,手里的扶贫笔记更是记得密密麻麻。老百姓没有钱,邱军去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没有养殖知识,邱军张罗着组织养殖培训;没有销路,邱军亲自跑市场。就这样,他带领着贫困户,发展起了牛养殖、沙棘、金丝皇菊等致富产业。

2019年底,华池县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入党申请书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3%,实现了整县脱贫。悠悠百姓事,枝叶总关情,邱军心里装着的都是老百姓,却唯独没有自己,2020年11月,邱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就医期间,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张纸条,关心的仍然是华池县各项产业的后续发展问题。2021年1月8号,邱军不幸逝世,年仅39岁。

8月31日,央视一套播出的“时代楷模”发布厅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邱军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邱军同志的亲属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

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邱军同志先进事迹,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当晚9时,x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各种渠道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邱军同志的感人事迹,深切缅怀邱军同志。大家纷纷表示,要向邱军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学习他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把学习党史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投身老区发展和祖国建设。

“邱军同志以生命赴使命,他将永远活在老区人民心中。”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邱军同志时刻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积极担当,创新作为,将央企优势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抓项目、育产业、解难纾困……他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用生命和行动对传承和发扬南梁精神作了最生动的注解。

华池县乡村振兴局干部闫育刚说,邱军给自己留下许多深刻印象和难忘回忆。“邱军同志在华池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心扑在工作上,为群众的事情耗尽了心血。每每看到他的事迹,脑海中都会浮现很多回忆,总感觉他一直都在。”闫育刚说。

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的主导产业沙棘和金丝皇菊,是邱军一手促成的。“邱县长争取资金给桥沟组修建了一座漫水桥,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村里老人至今都感念邱县长的好。”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闫鑫仍清楚地记得他与邱军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邱军像兄长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说,“只有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才能把工作干好。”

开展群众工作,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真心去感知。“邱军同志始终与老乡同甘共苦、心手相牵,凭一颗赤子之心、一股干劲韧劲,一步一步走进老百姓的心里。”x市委机要和保密局报务科科长、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原驻村干部辛荣钰说,邱军同志带着遗憾走了,却给脚下的土地带来了温度和希望。

邱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赞歌。“邱军同志经常在访贫问苦,两年里,他把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牢记心头,帮助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当地群众常常感念在心。他虽然走了,但他焕发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x市乡村振兴局农村帮扶科科长南元平说。

x网友纷纷留言追忆:“您不是华池人,却胜似华池人!”“您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老区人民会永远记得您!”“您的精神永存,将激励更多党员干部竭力奋斗、热血奉献……”

8月31日,中宣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邱军的先进事迹在西峰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收看电视、浏览网络、阅读报纸等各种形式开展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汲取榜样力量,践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奋力作为。

邱军同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时代楷模”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党的好干部,他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毅然投身到了南梁地区的扶贫事业。作为一名东华的好儿女,他主动扛起单位的扶贫职责,带着单位领导的殷切希望和同事们的亲切嘱托,带着对打赢脱贫攻坚事业的追求和梦想,从1000多公里外的江淮大地,踏上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陕甘边革命老区土地。挂职期间,他深入走访全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嘘寒问暖进农户,结亲帮扶暖人心。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楷模,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是党中央对他的最高礼赞。

惊楞恶讯悼成真,化工人,了忠魂。正是韶华,西去访仙神。还有几多难放事,帮致富,助扶贫。

那年大漠将官新。领千军,战无垠。笑对风沙,高塔入烟云。今却举觞斟泣泪。思傲骨,祭陵坟。

东华公司工程室员工张漫漫。

再次看到您的事迹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您的故事再次被全国观众所熟知,我不禁潸然泪下。在我心里您似乎从未离开,一直在我们身边,您还是那么开朗、那么豁达、那么勇敢、那么亲切。

作为领导,工作上的接触,您展现出的是敏捷的工作思路和无畏困难的勇气;作为大哥,您在球场和生活上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热情、认真,愿意帮助他人。

有眼光、顾大局、有思路、有担当、会管理、肯付出是您的真实写照。无论您在哪里,您都一直在我们心里。

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我与华池县政府相关干部职工们追随着电视镜头一起追寻了这位以生命赴使命的扶贫干部的足迹,探访他倾注一腔热血、激荡着鱼水情和新气象的土地。

今年5月,我被中国化学选派到定点帮扶一线,作为他的继任者,倍感光荣又责任重大,我会竭尽所能传递好这个接力棒,积极投身于华池县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把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融于一身,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和重托。

我坚信可以告慰这位新时代英雄的是,追梦路上,中国化学人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会向着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目标,继续进发。

邱军同志扎根革命老区苦干实干、敢于挑战的精神正是今天乡村振兴工作所亟待的,那种以生命赴使命的担当是我们要继承下去的。

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邱军同志先进事迹,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当晚9时,x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各种渠道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邱军同志的感人事迹,深切缅怀邱军同志。大家纷纷表示,要向邱军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学习他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把学习党史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投身老区发展和祖国建设。

“邱军同志以生命赴使命,他将永远活在老区人民心中。”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邱军同志时刻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积极担当,创新作为,将央企优势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抓项目、育产业、解难纾困……他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用生命和行动对传承和发扬南梁精神作了最生动的注解。

华池县乡村振兴局干部闫育刚说,邱军给自己留下许多深刻印象和难忘回忆。“邱军同志在华池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心扑在工作上,为群众的事情耗尽了心血。每每看到他的事迹,脑海中都会浮现很多回忆,总感觉他一直都在。”闫育刚说。

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的主导产业沙棘和金丝皇菊,是邱军一手促成的。“邱县长争取资金给桥沟组修建了一座漫水桥,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村里老人至今都感念邱县长的好。”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闫鑫仍清楚地记得他与邱军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邱军像兄长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说,“只有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才能把工作干好。”

开展群众工作,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真心去感知。“邱军同志始终与老乡同甘共苦、心手相牵,凭一颗赤子之心、一股干劲韧劲,一步一步走进老百姓的心里。”x市委机要和保密局报务科科长、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原驻村干部辛荣钰说,邱军同志带着遗憾走了,却给脚下的土地带来了温度和希望。

邱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赞歌。“邱军同志经常在访贫问苦,两年里,他把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牢记心头,帮助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当地群众常常感念在心。他虽然走了,但他焕发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x市乡村振兴局农村帮扶科科长南元平说。

x网友纷纷留言追忆:“您不是华池人,却胜似华池人!”“您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老区人民会永远记得您!”“您的精神永存,将激励更多党员干部竭力奋斗、热血奉献……”

8月31日,中宣部追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时代楷模”称号,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后,邱军的先进事迹再一次引发华池县干部群众的追忆,大家纷纷表示,要像邱军一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奋斗激情,全力以赴干事,本站心无旁骛创业,全心全意为老区发展谋振兴,为老区人民谋幸福。

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曾经是邱军重点帮扶的乡村之一。走进庄科村范台组,一座座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的金丝皇菊长势喜人。“邱县长指导我们种上了金丝皇菊,现在我们一年的收入在八千元到一万元之间,邱县长是真正的‘父母官’。”回忆起邱军,村民齐怀文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指导产业发展,邱军还争取资金为庄科村架桥铺路。“村里人至今都感念邱县长的好。他那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们村干部会更加脚踏实地为民服务,凭借邱县长为我们打下的牢固基础,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实,绝不辜负邱县长生前对我们村的期望。”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闫鑫说。

“他年仅39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华池的山山水水之中,诠释了新时代的南梁精神,为我的人生树立了标杆。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沿着邱大哥未走完的路,一直走下去。”城壕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王星亮说。

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当晚,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华池县乡村振兴局的干部职工们一起观看了节目,大家表示,心得体会范文锦集要紧紧跟随邱军同志的脚步,学习他践行宗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赤诚为民、奋力拼搏的精神境界,全力以赴干事,心无旁骛创业。“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自觉践行‘时代楷模’精神,主动作为、尽职担当,围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重点,接续为群众办实、办好每一件事情,为华池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华池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闫育刚说。

邱军,生前系x省华池县副县长(挂职)。2018年12月,他主动请缨,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2021年1月8日,邱军同志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8月31日,中宣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邱军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邱军时刻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肩负着扶贫的使命和担当。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对‘南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

“邱军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帮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触动了我。”x省x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第一书记周鹏超说,将以邱军为榜样,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邱军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我们。”x市秦州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刘小奎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将学习和发扬邱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邱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令人敬佩。”x市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波说,作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一名干部,要以邱军为榜样,对人民怀有赤诚之心,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有网友留言说:“满腔热忱为民服务,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老区人民会永远记住你!”

还有网友说:“这种满腔热血一心一意扑在扶贫上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邱军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并将激励更多人。”

作为第二批的驻村扶贫干部,邱军同志是我的好战友、好领导、好大哥。我曾多次与邱军同志共同参与了各项走访慰问、入户调研、帮扶活动,工作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老区人民脱贫的殷切希望,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对扶贫工作的热爱与关怀。愿远方不再有贫困,愿邱军同志一路走好,愿邱军精神长存。

观看了“时代楷模”邱军同志的故事,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主动请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成为革命老区百姓牵挂在心的“父母官”。即使倒在了病床上,他仍然心系脱贫事业,心系当地百姓,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要向“时代楷模”邱军学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担当为笔,用情怀作答,向时代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第一次听到邱军同志的故事,是缘于同事给的一瓶沙棘汁,当时只觉得入口酸甜、别有风味,直到邱军同志病故的消息传来,沙棘汁的余味似乎更酸了些。后来了解到,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中,邱军同志毅然扛起了x华池县的“战旗”,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当看到来自农村、回馈农村的邱军同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时,我的内心充盈着激动与感怀——他是用赤子之心照亮脱贫之路的战士,而荣誉是党和国家对脱贫战士们的肯定和赞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以“时代楷模”邱军为榜样,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邱军,生前系x省华池县副县长(挂职)。2018年12月,他主动请缨,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2021年1月8日,邱军同志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8月31日,中宣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邱军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邱军时刻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肩负着扶贫的使命和担当。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对‘南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

“邱军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帮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触动了我。”x省x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第一书记周鹏超说,将以邱军为榜样,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邱军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我们。”x市秦州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刘小奎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将学习和发扬邱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邱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令人敬佩。”x市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波说,作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一名干部,要以邱军为榜样,对人民怀有赤诚之心,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有网友留言说:“满腔热忱为民服务,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老区人民会永远记住你!”

还有网友说:“这种满腔热血一心一意扑在扶贫上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邱军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并将激励更多人。”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精神事迹心得体会

在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直播活动中,邱军接到3700多个订单,销售收入突破20万元。在邱军的带动下,“为家乡代言”成为热潮,党的十九大代表王雅丽、民间工艺大师赵星萍等纷纷走进直播间,开始向全世界推荐华池,推荐家乡的土特产,“华池土特产”在各大平台受到广泛关注。

各种帮销模式让华池县“山货”走出大山,走上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两年来,在邱军的倾力帮助下,华池县累计实现助农扶贫产品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邱军还借助央企帮扶优势,对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云采平台为华池农特产品量身定制了销售平台,协调华池农特产品进驻了中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央企扶贫馆、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等。

在妻子的眼里,邱军总是在工作、在出差,结婚10年里夫妻两人总是聚少离多,就连女儿出生他都没能在身边守候。到华池挂职后,邱军更忙了,有时候连打一通视频电话都要推后好久。

2020年11月17日上午,邱军在办公室修改华池县2020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自评报告时,突感身体不适,送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型。在重症监护室的最后岁月里中,邱军依然不忘工作,在病床上挺起虚弱的身躯,用颤抖的手对扶贫工作做了最后的嘱托。

“我很好,家中一切以安稳安全为要,尽量少麻烦大家。我不在家,家中一切从简……”生命的最后时刻,邱军给家人这样写道。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精神事迹心得体会2

1月8日下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华池县挂职副县长邱军不幸离世。消息传到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贫困户燕丽和王文正两家人悲痛难掩。

燕丽、王文正两户皆因病致贫,日子一度举步维艰,用余家砭村党支部书记杨山勇的话说就是“我们村最落怜(当地方言,表示落魄、可怜)的两家人”。

2018年底,邱军到华池县后,结上了这两家“穷亲戚”。走访唠家常,感情拉近了;谈心鼓干劲,志气变高了;帮忙找出路,日子有奔头了……在邱军的努力下,2019年底,燕丽、王文正两户作为余家砭村最后的贫困户脱贫了。

2011年前,燕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勤恳,日子殷实,她和哥哥燕刚无忧无虑地生活着。2011年,燕丽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田月琴的肩上。悲伤与劳累交加,2015年,田月琴突发脑溢血,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年轻的燕丽和燕刚瞬间感觉“天塌地陷”。因为母亲身边离不开人,燕刚放弃务工,在家里照顾母亲,燕丽则主动辍学,帮助哥哥照顾家里。“那时候我们就靠着低保生活。”燕丽说,“感觉快撑不下去了。”

2018年底,邱军来了。“你是燕刚,你是燕丽吧?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帮扶干部,有什么事随时找我。”燕丽还原着当时的情景,“邱大哥拿着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记下了不少东西。”

没过几天,邱军又来了,这次他想劝燕刚出去发展。“阿姨病情稳定了,有燕丽照顾,我也帮衬着点儿,你还年轻,应该出去闯一闯。”邱军反复做燕刚的思想工作。

两次、三次,打电话、发微信,燕刚终于被说动了。在邱军的帮助下,燕刚参加了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华池举办的焊工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认证。之后,邱军又推荐燕刚到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山东省的一家下属企业工作,如今燕刚月薪已有1万元左右。

燕刚走后,邱军隔三差五就来看望燕丽和田月琴,送生活必需品。一次次的走访和联络,邱军与燕家的感情越来越好,成了她们时常挂在嘴边的“邱大哥”。

王文正因患静脉曲张,丧失劳动能力。这些年,他一个人拼命拉扯着孩子,侍奉着父母。

2018年底,邱军成了王文正家的常客。每次来访,他都鼓励王文正坚定生活信心,好好供养孩子读书。看到王文正的儿子王志彤简陋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邱军嘱托妻子给王志彤买了新衣服和新玩具。“邱县长亲自给送过来,还帮孩子穿上。”王文正说,“一个大城市来的人,一个副县长,一点都不嫌我们农村人,没有一点架子。”

“后来我才知道,他给孩子买的衣服、玩具都是品牌的,我们以前都没有见过。”王文正说,“孩子试穿了几次,但总是舍不得,叠整齐放下了。”

从2019年开始,邱军连续带母亲、妻子、女儿到余家砭村,看望燕丽和王文正两家“亲戚”,给他们送钱送物,购买他们的土特产。

借助政府产业奖补资金,邱军衔接帮助燕丽、王文正两家分别把2万元奖补资金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实现年分红1600元。同时,鼓励两家人利用小庭院,搞小家禽养殖,还推荐王文正、燕丽当上护林员,每人每年有8000元的工资收入。

2020年10月,邱军再次来到燕丽和王文正家。“家里最近咋样?”“天冷了,注意保暖!”“有问题随时找我。”……问候完后,邱军说:“我12月就挂职期满了,虽然我要走了,但我不会不管你们,有事继续找我。”

这是燕丽和王文正最后一次见邱军的场景。

2020年11月17日,邱军病发住院。“我关注邱县长的微信运动记录,以前他几乎每天走1万多步。很长一段时间他微信运动记录总是零,我还纳闷呢,后来才知道他生病住院了。”王文正说,他当时没有在意,想着邱军一个高高大大的小伙子,很快就能好起来,可没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噩耗。

听到“邱叔叔”去世的消息,王文正的儿子王志彤只说了一句话:“我不相信!”后来,他用稚嫩的笔迹给“邱叔叔”写了这样一条留言:“您怎么就这样去世了呢?我和爸爸十分痛苦,多希望您再来我们家,好想当面给您说一声谢谢!祝您一路走好!”

“那段时间,我联系不上邱大哥,就经常跑到村上、镇上打听他的病情,可没想到最后……”燕丽说,“邱大哥以前总让我们有事给他打电话,我们总怕麻烦他,可我现在多想再麻烦麻烦他!”

田月琴让女儿打开手机,一遍遍地看邱军的照片,嘴里不停地念叨“好人、好人……”“恓惶、恓惶的……”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

邱军时代楷模的心得体会范文

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下就沾有多少泥土。邱军同志主动请缨投身脱贫主战场,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地方整体脱贫。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备受感动。

我以后要以楷模为镜,向先进看齐,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华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在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2021年1月8日,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把生命献给了华池这片红色热土,年仅39岁。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国家强调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大爱与忠诚为鲜艳的党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学习感悟与心得体会全文

有着多年领导工作经历的张连印,非常明白凡事“予则立”的道理,一开始他就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他首先在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将对村子周围1.1万亩荒山的绿化绘制成蓝图。他与乡村两级签订了合同,明确提出一不要地权,二不要林权,30年后植树造林成果无偿交给乡村。同时,张连印多方筹集资金,雇佣工人,为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绿化荒山打好了基础。

真要在荒山荒坡上植树造林,比想象中要难得多。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

堂弟张连茂劝他说:“大哥,风沙地里难栽树,村里种了几十年的树都没活几棵,咱就别费心思了。”可张连印不信邪,他坐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苦思冥想:“很显然,脚下的高原风沙源地吸水速度快,水分保养能力差,树木成活率低,没有科学的栽植办法不成。”随后,他走大同,上北京,四处求教,终于掌握了在沙化地严重地区植树造林的要领。

左云县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每年适宜栽树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抢在_的几天内完成。每到这时,张连印早晨5点就起床带领工人上山植树,午饭就在山上与工人一起吃干粮,每天都干到夜幕降临才收工。由于技术得当、功夫下到,树苗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张连印暗自高兴。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004年下半年,由于没人看护,正在疯长的几万株树苗两天之内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全。看着被啃食的树苗,张连印眼含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放牧的人啊,你可知道这几万株幼苗的成活比养羊赚钱更加艰难!”事后,张连印没有听从别人在林地撒毒药、设栅栏的建议,也没有向乡亲们索赔,他找到村里的干部,把本村的牛倌、羊倌集合起来开了一次会。张连印在会上说:“我是农民出身,知道乡亲们生活不容易,我回来种些小树就是要改善家乡的环境,希望大家能帮一把。”会后,张连印又从有限的资金中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双胶鞋。

张连印以德报怨的做法感动了饲养牛羊的乡亲们,从那以后,每次放牧他们都非常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幼林逐渐茁壮成长起来。

时代楷模学习心得感悟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20多个年头、7000多个日夜,廖俊波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终不忘心之所向;面对纷繁诱惑始终谨小慎微、坚持原则;面对艰难困苦始终直迎而上、步伐坚毅。在全国上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有利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为官者学习廖俊波时代楷模的品质更是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学习廖俊波同志舍己为民、服务群众的品质。廖俊波同志在自己工作过的每一个岗位上,始终以党赋予自己的权利和职责为信仰,做到了责任担当、心中有民。他经常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待工作需务实、对待群众需关爱,对待困难需担当,展现了他工作第一、心中有民、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要学习廖俊波同志铭记党章、坚定信念的品质。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廖俊波同志工作中永不改变的服务宗旨。共产党人要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廖俊波同志自工作以来,他都以不变的宗旨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赢得不同时期的先进性,成为我们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要学习廖俊波同志勇于担当、走在一线的品质。基层党员干部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最后一公里”,要在各自岗位上尽其责,以担当尽职尽责、以担当走进群众,履行好主体责任。我们应学习他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调查在一线的务实精神,在自身岗位上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用真情和实绩来回报群众的信任和嘱托,同时营造新时代良好的政治生态。

逝者已逝,生者更当有所勉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的泪水和怀念,是对这位好干部的最好祭奠。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政和的老百姓记得他,政和的山山水水也记得他,我们青年干部当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时代楷模邱军同志先进事迹感悟

八月的秋,骄阳似火。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大山里,一簇簇沙棘树挂起了果,在起伏的黄土梁上恣意地绽放着红。

可是邱军,当初撒下种子的那个人,却再也看不到了。

不舍:把最深的牵挂安放在高天厚土间。

“把自评报告交宋部长;全年和四季度工作总结,数据完善到11月30号;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我很好,尽量少麻烦大家。”

字迹散乱,却写得密密麻麻——这张字条是邱军经历50多天抢救后,留下的最后嘱托。

今年1月8日,39岁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甘肃庆阳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两年间燃尽气力,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大地。

“如果让他早点去医院就好了,可是没时间啊!”一直跟在邱军身边工作的华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至今依然不能释怀,降压药还静静躺在邱县长办公室的抽屉里。

病发十几天前,略显疲态的邱军曾告诉魏建飞,先放一放手头的工作。“可他嘴上说缓一缓,第二天又跑去榆林一家企业对接消费扶贫,他想赶着年底,多帮乡亲们吆喝一下……”

县里的干部们都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任务在即,邱县长心里装的事太多了——。

2020年11月17日,天气阴冷。11时,正在办公室撰写材料的邱军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直冒冷汗。

一杯红糖水,不管用,再喝葡萄糖,还是难受,魏建飞强拉他去了县医院。由于病情严重,邱军被连夜送往西安西京医院抢救,从此再没能回来。

有多少深藏于心的牵挂,就有多少事无巨细的操心。

虽然不是生于斯长于斯,但是这个出身农家的挂职干部,对这片位于六盘山特困片区的土地,实在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望。

“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2018年12月,响应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工作的号召,已是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科技中层干部的邱军主动请缨,从1200公里外的安徽合肥,来到这个黄土高原的偏远山区。

华池县是老一辈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但是山大沟深的地理特点、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始终困扰着老区人民,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上任第一个月,邱军就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200多个贫困户,一家一家问,一户一户记。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一天下来,三餐并作两顿,一双黑皮鞋沾满了土,成了“灰”皮鞋。

整整一个冬天,刀子般的风皴裂了他的嘴唇,啃上几口硬馍,起皮的口子又迸出了血丝。可他依然乐呵呵地,开着车到处跑。

短短两年间,邱军几乎走遍了华池县的每一道山川梁峁。从沙棘苗产业到奶牛饲养场,从为乡村学校安装的崭新路灯到为贫困青年开设的“订单式”技能培训……在老乡的炕头上,他理清了帮扶的思路,找到了扶贫的药方。

因地制宜发展的奶牛、肉牛养殖业,让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沙棘、金丝皇菊种植项目带动户均增收15000元;白瓜子、黄花菜、黑木耳、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已带着“华池”品牌飞出大山。

干部群众抖擞精神,华池县脱胎换骨,2020年2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邱军的办公桌正对面挂着一张小白板,他习惯把近期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列在上面,提醒自己。

随时在更新,随时在改变。这块小白板上记录的,不仅有精准扶贫政策的部署推进,还有邱军自己学方言给外地客商当翻译、背台词给县里带货当“主播”的工作创新。

2020年6月,他的儿子出生,“感恩眷顾,好字凑齐……惟愿平安快乐,加油少年,奔跑吧,后浪!”

再有40多天,挂职就要结束,这个孩子就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

可是,他再也不能给妻儿做顿可口的饭菜,再也不能给远方的老母亲尽点孝心……。

这位赤子,已把最深的牵挂安放在高天厚土间。

奋斗:把“山鹰的翅膀”带给大山中的人。

“如果养5头奶牛,你只掏一万元,剩余由帮扶单位补贴,不仅配套铡草机、牛棚,等牛出栏后有企业保底价回收,遇到风险还能享受保险……”走进华池县城壕镇新建的养殖场,养牛户几乎个个都能给记者说一遍养牛经,而这曾让邱军费尽思量。

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华池县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有优质的水源和空气,但是传统固化的散养模式,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养一头牛一年最多收入2000多元。

“肉牛咱还能养活,奶牛咋能伺候好哩?”邱军的提议,让庄稼汉们愣了神。

从分户散养转向规模化养殖,谈何容易?没有钱,邱军去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没知识,他组织开展培训;没销路,他引进龙头企业与群众合办养殖场。

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窑口院外,只要群众对奶牛养殖有关切,邱军都会一字一句讲解政策、算对比账。

为进一步消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他又对接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鼓励企业与农户抱团发展。

2019年底,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0年,邱军又推出托管代养,不仅让群众变“股民”享受分红,还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60万元以上。

邱县长说的“发牛财”,真的实现了!单一产业“有吃头没盼头”的旧生活,一去不复返!

一次调研,邱军偶然发现了在沟渠壑缝里零星生长的沙棘。

这是一种干旱地区常见的植物,具有不错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圆实的野生果子,收进农民的箩筐,经过县城的加工厂,就能变成味美甘甜的沙棘饮料。但是,野生果实稀疏、个头小,喂不饱全县的沙棘产业。

邱军又找到当地出产的沙棘籽油,跑去外地的专业机构鉴定,得出“生物活性成分多,开发前景良好”的结论。

时不我待,说干就干!2019年,他积极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启动沙棘扦插苗培育试点。

“邱县长不知道来调研了多少次,他说沙棘苗就是我们山里人的金凤凰。”城壕镇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阎鑫说。

不到半年,62座具有节水喷灌功能的钢架大棚拔地而起,620万株沙棘苗栽种完毕,试点村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租金+劳务+分红”的模式让人均增收超过1.5万元,10年内持续产果的长期收益让乡亲们合不拢嘴。

家里的“金窝窝”筑起来,邱军又开始鼓励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年轻人走出去。可是,山里人“守土”而生,一代又一代困在这山峦间,更挣不开那观念的绳圈。

“山鸡哪能飞过山去?”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燕刚、燕丽兄妹,曾经不敢想象山外的世界。

年幼时父亲因病离世,母亲重病瘫痪在床。靠着种田养鸡和政府低保金,兄妹俩勉强维持生计。

一个隆冬天,邱军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坐在了燕家的炕沿上,笑容可掬地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帮扶干部,有啥困难你们都可以随时来找我。”他边问边听,还不时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

从此之后,几次三番上门入户,邱军开始动员燕刚学电焊,当个技术工。

“等工作稳定了,咱们再想办法,把你母亲接到养老院。”“咱们县上自己的企业带你们出去,抱团发展,你们可以打消顾虑。”半信半疑,燕刚等20余个青年走进焊工技术培训班。经过3个月的专业培训,燕刚拿到了焊工证,还在浙江谋到月薪8000元的岗位。

在邱军的牵线搭桥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科技与华池县建筑企业成功构建“央企+民企+贫困户”合作机制,签订帮扶项目投资达2100万元,实现就业近百人(次)。

“曾有人担心邱县长来穷山沟镀个金就走了。没想到,他是把‘山鹰的翅膀’带给了我们。”华池县乡村振兴局干部胡国芳说。

希望:把光热的种子播撒在广袤大地。

“你从江南来,你从西北走。常思量,泪纵横……”庄稼汉的唱腔悠悠徐徐,道出乡亲们对邱军的怀念。

踱步在田埂边,阎鑫总会想起同邱军的初识。

那时,得知来了个挂职干部,乡亲们私下议论:“就挂两年职,他的心真能把百姓装进去?”

一座桥,让老百姓的心踏实了。

庄科村的路边有一条沟,沟对面住着7户人,一下雨,河水漫,出行难。

邱军听说后,不到三个月,一座崭新的钢筋架构水泥桥出现在群众眼前。

一次,从农户家走出来,半道儿,邱军把宽厚的手掌放在阎鑫肩膀上说:“我是央企派下来扶贫的,理应对得起扶贫工作。”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一个和华池毫不相干的人,却把这里当成了家。

邱军还把女儿从安徽老家带到县里的帮扶户家中,教育女儿和他们的孩子“当亲戚、交朋友”。

旁边的干部惭愧了:在地方干了这么些年,也没带孩子来走“穷亲戚”。

扶贫还要扶智。出身农家的邱军更重视乡村孩子的教育,“孩子有出息,生活才有希望,未来才有奔头。”

因为苦着他们的苦,所以愁着他们的愁。

邱军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因为来自农村,我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

“邱大哥,我们的日子好过了,你怎么却走了呢?”

“县长兄弟,你放心吧,我们会像你说的,一直勇敢往前走!”

两年光阴,邱军同华池干部群众一起,在一寸寸黄土塬上,开出了一片片沃土。那一簇簇沙棘苗,默默把根系扎得更深,挺拔向上生长。

“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走好群众路线。”那个不仅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用生命践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和承诺的人,已把生命的光热化作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广袤大地。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1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扎根云南丽江深山1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作为边远山区乡村教育的“点灯人”,为1600多名偏僻山区的女孩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她们飞出大山,跨进大学校园的知识殿堂。这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近几年她的事迹被央视等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已经家喻户晓。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她是信念坚定的优秀代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说,正是这种强烈的教育情怀,才成就了今天的张桂梅。张桂梅的办学校,她的目的是“让大山里的女孩能够飞出去”,为这个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辍追求,这就是她的教育情怀。“我想让山里的(女)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的办学初衷。她创办免费的华坪女高,就是出于改变山里女孩命运,改变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来,山里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此,我们看到她长期拖着病痛的身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是她的诺言,为了办好学校,她带着老师,拿命在拼。比如,在华坪民族中学工作时,常常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交学费,她不让自己班上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读不了书。这就是张桂梅,她成为全国所有教师的楷模,实在是当之无愧。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榜样。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媒体多年关注报道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学习感悟与心得体会全文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张连印当初回乡造林,就是为了带动大家共同来绿化荒山。

除了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他还干了三件有口皆碑的事:

第一件事,张连印先后筹措资金数十万元,在家乡的荒山、荒岭上打了8眼机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为村里绿化荒山打下了基础。

第二件事,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自己摸索出的适合家乡自然环境的20多个树种,育成树苗近200万株,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

第三件事,将自己绿化荒山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使张家场村形成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苗繁育基地、农业科技苑、村庄改造”的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2007年7月,这个村被确定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

2011年,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却仍在第二年开春坚持从治疗地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我得让大家都看到我,这样才能发动集体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连印持之以恒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个人绿化工程,在塞外高原星罗棋布,方兴未艾。

张家场村的乡亲们还自发捐款,在张连印植树的一个山包最高处,建起了凉亭,取名“将军台”,以感激他对家乡人民的贡献。

也似乎是命运的眷顾,癌症确诊已经过去10年了,张连印的肺癌已经钙化,身体逐渐健康起来。

有人戏称,卸了甲的“愚公司令”是光杆司令了。张连印却幽默地说:“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你们看那满山的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一行行,一列列,漫山遍野,不都是我的兵吗!”

如今,数不尽的樟子松、油松、沙棘,已经把荒山、荒坡变成了林地。张连印说,“我在这里多种一棵树,就多培养一名环境‘卫士’。”他也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麾下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2

城壕镇余家砭村村民燕刚和妹妹燕丽因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只能守着母亲靠低保生活。就在兄妹俩感觉无法撑下去的时候,邱军来了。了解情况后,邱军一面鼓励燕刚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一面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定点帮扶单位,为像燕刚这样的农村青年找出路。

在邱军的努力下,2019年4月华池县第一期焊工技术培训班开班。燕刚和县内其他20余名贫困青年走进课堂,经过3个月的专业培训获得了资格认证。有了一技之长的燕刚在邱军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当时不知道路在哪里,看不到希望。”燕刚说,邱军的出现改变了他们兄妹的人生轨迹。通过一次次的家访和电话联络,邱军渐渐成了燕家“一员”,燕刚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事先给邱军打电话商量。邱军也像兄长一样,时常打电话关心燕刚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在邱军的多方协调争取下,包括电工、焊工、管工等多种“订单式”技能培训在华池县及周边县展开,先后有千余名贫困农村青年参训,许多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邱军还通过对接和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让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实现了稳定就业。

华池县有360万多亩林地,子午岭林区原始次生林面积150多万亩,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白瓜子、黄花菜、黑木耳、小杂粮等许多品质上佳的农土特产品。为了让大量农产品走出深闺,邱军大力发展电商,全程指导华池县商务局利用不到一周时间便完成了县域十佳企业和十佳网店电子化资料,并在各种平台“全面撒网”,担起了“推销员”,成为了一名“网红县长”。

时代楷模邱军同志先进事迹感悟

2021年1月8日下午,因抢救无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甘肃华池县挂职副县长邱军,永远地离开了热爱的华池土地,年仅39岁。

2018年12月,37岁的邱军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到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定点帮扶的华池县挂职副县长,主抓定点帮扶工作,踏上了助力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的“长征路”。

两年来,他恪守党员初心,不负韶华使命,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倾力扶贫,忘我工作,把最美的芳华绽放在了红色圣地。2019年,华池县整县脱贫,邱军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在两年挂职即将期满的时候,邱军病倒了。经过50多天的抢救,仍然没能挽回宝贵的生命。

斯人远去,泪雨纷飞。1月12日上午9时,在西安举行的邱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哀乐低回,从北京、安徽、陕西、甘肃各地赶到的领导、同事、父老乡亲心情沉重,泪眼婆娑,与邱军作了最后的道别。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提起邱军,无论是亲友、领导、同事,还是华池的父老乡亲,总有道不尽的不舍和感激。

淬火红土地,立志酬脱贫,在行动中绽放青春。

1981年,邱军出生于安徽淮北市一个普通家庭。20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建筑大学,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的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2岁的邱军成为东华公司一重要项目的控制经理。

2015年到2018年,始终秉持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的邱军,迎来了事业上的三级跳,先后被提拔为公司项目管理部主任助理、内蒙古康乃尔乙二醇项目副经理及公司项目副经理,成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年轻管理层的一员。

2018年12月,在脱贫事业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邱军主动请缨,来到黄土高原华池县,从行业尖兵变成扶贫战士。

虽然无论是扶贫,还是华池,邱军都是陌生的,但他始终一片赤诚、满怀激情,他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我来自农村,所以要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

2019年前的华池,既是国扶县,又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还是甘肃1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79户35596人,贫困发生率26%。

贫穷不应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邱军主动请战,担任华池县最难啃的脱贫“硬骨头”——城壕等乡镇的包片领导和城壕镇包乡领导。

迅速克服自然环境、工作环境以及饮食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后,他开始了扶贫的第一步——摸清把准贫困现状。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刚到华池的那些日子,邱军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大山里。每到一个乡镇,他都要与乡村干部座谈交流;每到一个村子,他都要看住房、看饮水、看产业发展;每到农户家里,他都要问收入、问教育、问医疗、问困难。

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走访调研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手里的扶贫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掌握了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还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华池方言,对扶贫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时代楷模邱军同志先进事迹感悟

华池是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华池县南梁为中心,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里是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2018年12月,身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一名行业尖兵,邱军主动请缨来到黄土高原华池,投身扶贫一线。而彼时的华池,既是国家扶贫县,又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还是甘肃省十八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79户35596人,贫困发生率26%。

“一个多月,邱军走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记得,刚到华池那段日子里,邱军的脸晒黑了,嘴唇干裂起皮,衣服上经常沾着土,黑皮鞋每天成了“土包子”。可无论多苦多累,邱军手里的扶贫笔记总是记得密密麻麻。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掌握了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还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华池方言,对扶贫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现状。”邱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华池做点什么。

考虑到城壕镇有天然草场以及优良的水源、空气,邱军调研后决定在这里建办奶牛饲养场,带领群众养牛致富。对于既没有奶牛养殖企业,又没有奶牛养殖经验的城壕镇来说,邱军这个提议引起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质疑。

为打消群众顾虑,最大限度减少贫困群众资金投入,邱军利用央企帮扶资金作为政策补贴,确定了“企带户养”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和乡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最终,城壕镇162户贫困户养殖奶牛810头。此后,邱军又引进养殖企业,对接销售市场,打通上下游构建起了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赢机制。就这样,牛产业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发动机”。2018年底,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0年,邱军多方筹措资金,在城壕镇新建了一座肉牛养殖场,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托管代养,带动了6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

在引导群众发“牛财”的同时,邱军还把目光聚焦在华池的一座座荒山上。通过实地调研和咨询专家,他倡导的沙棘产业生态扶贫项目上马了。

“沙棘苗就是乡亲们的致富苗。”在邱军的积极协调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投入13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城壕镇庄科村范台组流转土地55亩,新建配套棚灌设备钢架大棚62座、冷库及灌溉机井1座,实施沙棘扦插苗培育,然后移栽到荒山。该项目育沙棘苗620万株,带动44户贫困户年稳定增收1.5万元以上,并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150多人实现劳务增收。

“620万株沙棘苗,不仅绿化了华池的荒山,还将在未来的10年内持续产果,为当地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华池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时代楷模邱军同志先进事迹感悟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2019年8月,华池27名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在陕西西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学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华池尚属首次。而促成这次活动的正是邱军,他以邱老师的身份全程参与,在照顾孩子们的同时,答疑解惑。

“不能让贫困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在研学交流座谈会上,邱军说,他希望孩子们克服困难,发奋图强,把感恩之情化作成才之志,争取早日为祖国和家乡建设作贡献。

两年间,邱军帮助华池引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助学基金60多万元,引资为乡村学校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引进社会帮扶资金2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华池贫困乡村的教学条件。

卖力当“网红”,借梯登高处,在巧搭平台中服务群众。

“绿色宝库”子午岭在华池境内有150多万亩面积,加上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温差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许多品质上佳的农特产品,白瓜籽、黄花菜、黑木耳、小杂粮驰名陇上,但一直“养在深闺”,给华池群众带来的效益微薄。

“山货”出山,是当地群众的夙愿,也是邱军的一块“心病”。毛泽东同志曾为华池县长李培福题词“面向群众”,如今在庆阳各单位的办公楼、会议室、办公室及广场之上、宣传栏里随处可见“面向群众”的题词,“面向群众”已深入庆阳各级干部的血液里,也深深地感染着邱军。

“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走好群众路线。”邱军曾不止一次表达过这一认知。邱军是甘肃第一批直播带货的“网红县长”,借助网络开启了一条新的为民谋福之路。

他全程指导华池县商务局利用不到一周时间,完成了县域十佳企业和十佳网店电子化资料,并“全面撒网”,力挺地方企业进驻各种网上扶贫平台。

各种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只要有机会,邱军永远都站在前面“吆喝”。就在发病的前几天,他还准备带领华池县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到陕西榆林对接产品展销事宜。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直播活动,是邱军第一次上直播。担心忘词,他反复推敲材料。因为准备充分,一场直播下来,收获3700多单,销售收入突破20万元。

“心激荡,来说唱,脱贫攻坚暖庆阳。放眼望,干群忙,革命老区迎曙光……”2019年春节,由邱军执笔创作的南梁说唱《扶贫赞》,在腾讯视频及各大网站播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既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华池脱贫攻坚事业。

随着直播次数的增多,邱军的直播效果越来越好。他在直播室里卖力推荐,让华池老百姓感动不已,每逢有他的直播活动,很多当地干部群众都会主动关注,主动宣传。

在邱军的带动下,“为家乡代言”成为热潮,党的__。

代表王雅丽、民间工艺大师赵星萍等纷纷走进直播间,向外推荐华池,推荐家乡的土特产,“华池土特产”在各大平台受到广泛关注。

各种帮销模式让华池县山货走出大山,走上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两年来,在邱军的倾力帮助下,华池累计实现助农扶贫产品销售1000多万元。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

模”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被誉为“当代愚公”。

黄大发是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民主村民组农民。从1958年起,黄大发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在村干部任上45年,他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殚心竭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黄大发正是以这种“愚公”精神引领着草王坝村人战胜贫困,消灭贫困,在悬崖峭壁间用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创造了奇迹,打赢了一场艰苦的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主动学习他那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至善至正、严于律己的高尚风范。

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

上任伊始,吴蓉瑾就带领着老师们开始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完善学生人格,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爱。

作为第一个开设情感教育课程的老师,她从帮助学生宣泄情绪,到引导积极情感,再到培养人格,这一干就是17年。每周她都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坚持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开设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几千篇案例以及2本研究专著,情感教育课程更是惠及学生10万人次……她为孩子搭建起了心灵交流的桥梁。情感教育从课程起步,逐步延伸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后勤保障,成为了卢一的办学特色,如今,学校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情感教育课的框架,情感教育的内涵,也逐渐渗透各个学科之中。

每天清晨她都会站在校门口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互道一声“早上好”,与孩子们一同开启崭新的一天;在她的推动下,学校成为了x市第一所“推迟上课一刻钟”学校,切实保障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她跑遍了学校周边的体育场馆、活动中心等,开设了四十多项运动课程;每当学生毕业时,她还会给孩子们送上一张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号,“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幸福成长,是吴蓉瑾最大的心愿。

她努力将每一个点子、每一个举措都落到实处,着力打造一所爱的学校,培养新时代有温度的少年。她常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孩子的特长,也可能是他的兴趣点,还可能是他身上的某种特质。点到这个‘穴道’,孩子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对孩子的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除了在校的孩子们,即使已经毕业的卢一学子,甚至不少并非卢一中心的学生家长也经常会慕名找到她寻求爱的帮助,尽管这占据了她很多非工作时间,但是她都非常乐意。她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给与情感的温暖。让他们能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成为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城壕镇余家砭村燕刚今年27岁,2011年父亲病逝,2015年母亲因病瘫痪,燕刚和妹妹守着母亲靠低保生活。“我不知道出路在哪儿,看不到未来。”燕刚说,“就在我感觉无法撑下去的时候,邱大哥来了。”

2018年底,一个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大个子走进燕刚家,这个人就是邱军。了解情况后,他多次上门,一面鼓励燕刚振作起来,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一面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定点帮扶单位,为像燕刚这样的农村青年找出路。

在他的努力下,2019年4月,华池县第一期焊工技术培训班开班。燕刚和华池20余名青年走进课堂,经过3个月的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认证。有了一技之长的燕刚,在邱军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在一次次的家访和电话联络中,邱军渐渐成了燕刚家一员,燕刚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事先给邱军打电话商量。邱军也像兄长一样,时常打电话关心燕刚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38岁的饶晓恩是城壕镇庙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些年他几乎都是在外漂,因懒、因“浪”,日子过得一贫如洗。这两年,乡亲们发现——饶晓恩变了!他家硬化了院子,住进了新房,务工收入也增加了,还摘掉了“穷帽子”。

饶晓恩的变化,离不开“贵人”邱军的反复鼓励和支持。

“年轻人不应该自暴自弃,生活要不断向前看、向前走”“无奋斗不青春”“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次次、一遍遍的鼓励让饶晓恩幡然醒悟。

2019年6月,经邱军介绍,接受了培训的饶晓恩找到一份月薪4500元的工作,成了“有薪”一族,饶晓恩从里到外也变得精神起来。

不只燕刚、饶晓恩,在邱军的多方协调争取下,多种“订单式”技能培训在华池及周边县展开,先后有千余名贫困农村青年参加培训,掌握了“看家本领”。

扶上马,送一程。开展培训之余,邱军衔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面向华池县、环县开展招聘,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未脱贫的贫困户。先后有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企业稳定就业。

在邱军的努力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公司还与华池县建筑企业签订了2个帮扶项目,以“央企+民企+贫困户”的形式,秉持“就近、集中”原则,带动劳动力就近输转,进一步拓宽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

8月31日,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的称号。

邱军,生前系x省华池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2018年12月,37岁的邱军从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公司来到x省x市华池县担任挂职副县长一职。华池县是孕育了“南梁精神”的革命老区,抱定“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信念,邱军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大山里,一路走着看着。在上任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邱军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了华池县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华池方言,手里的扶贫笔记更是记得密密麻麻。老百姓没有钱,邱军去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没有养殖知识,邱军张罗着组织养殖培训;没有销路,邱军亲自跑市场。就这样,他带领着贫困户,发展起了牛养殖、沙棘、金丝皇菊等致富产业。

2019年底,华池县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3%,实现了整县脱贫。悠悠百姓事,枝叶总关情,邱军心里装着的都是老百姓,却唯独没有自己,2020年11月,邱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就医期间,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张纸条,关心的仍然是华池县各项产业的后续发展问题。2021年1月8号,邱军不幸逝世,年仅39岁。

8月31日,央视一套播出的“时代楷模”发布厅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邱军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邱军同志的亲属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