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8 11:11:21 作者:灵魂曲

三年级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案。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字词,理解诗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中国古时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说说你知道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1、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提自读要求:

2、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二类生字。

兄弟:包括哥哥和弟弟;

异乡:他乡,外乡;

思念:想念;

情景:情况和景象;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登山或登上高处;

无限:没有穷尽;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维是谁?

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登高远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

3、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

1、出示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

2、出示生字。

3、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仍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1.猫头鹰仍旧不会搭窝,没有窝住。因为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因为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许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服,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领。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认真听凤凰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习态度,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领,不会搭窝。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习态度认真,搭的窝最漂亮、结实又暖和。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教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结果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习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顺序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领。

(二)不认真学习,就学不好本领。

(三)要耐心地学完,才能学到本领。

(四)只有虚心、认真、耐心地学习,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而耐心。

教师示范:“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习,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应读出骄傲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耐心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习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紧凑。

3.分角色朗读练习。

(1)一人读凤凰的话,三个小组分别读一种鸟的话,注意语气和对话的衔接。

(2)指名4人练习朗读。

(四)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可排练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提供的情境,展开想象,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在文中营造的美丽画面中,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窗上结冰花的这种现象学生很少见过。

一、谈话导入。

你们谁还记得我们这学期学过的诗歌的名字?今天呀,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小诗:玻璃窗上的童话。一起读读课题好吗?这节课,请你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玻璃窗上的童话世界吧!

二、初读检查字词。

请你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刚才在同学们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字的音读得不是很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逐步出词:贴到、玻璃、描画。

指名/这一组(纠正字音)/齐读。

(二)出句读句。

“我把纸贴到玻璃上,轻轻地描画。”

1、把它们放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自己读。

2、你为什么这么读?

3、这个词他读的多好呀!谁也能像他这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三)处理()的()、()地()。

1、还可以轻轻地()?

2、小诗里除了“轻轻地”,还有这两个词呢!自己读读。

3、可以怎样填呢?

(四)贴卡片:丰富多彩、神奇。

1、这里还有两个词语呢,我们来抢答。

2、什么是丰富多彩,又神奇的?

3、冰花是什么呀?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谁能来说说?

三、精读感悟。

小作者看到这些冰花有什么感受?读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儿看出来的?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一)第2节(16分)。

1、指名回答,提出文本。

2、引发联想,化文字为图像:这些冰花什么样?

(1)通过读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能读出来吗?让我们和你一起感受?

(3)带感受读。

3、启发想象:还有什么样的冰花。

(1)如果这时你就站在玻璃窗前,你还会看到什么样的冰花呢?

(2)瞧,它们就在你的眼前了,想一想,这些冰花什么样?

4、叙说新诗,师生共同完成。

(1)呀,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呀!那么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还想说是吗?好,请同学们4人一组说一说,有一个同学来记,一会儿请你们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看看哪组写得最神奇,最有趣!

(2)美丽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下,最后我们用……来表示。

(3)瞧,你们说得多棒呀!这就是一首小诗啦,这里有每一位同学脑海中美丽的童话故事,自己读读你们的作品吧!

5、读句“它们把我迷住啦,看哪,看哪,眼都不想眨。”

6、小结,提取情感,回2小节整体。

你们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

那就请你带着这样高兴的心情读读1、2小节吧!

(二)第3节(3——5节10分)。

1、找到文本,初读。

2、提供情景,激情。

(1)课件演示,引发疑问。

我把纸轻轻地放到上面,哎?怎么了?你说。

(2)规范语言,激情。

谁能用上老师给的句子来说一说?

图画很快融化,()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这一下,坏啦。

生:只要求填出即可。

3、提取情感。

师:没有了,没有了,你们说的也没有了,一切都消失了……这时你什么心情呀?哦,伤心,你们呢?都来说说。

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读第3节。

(三)第4节。

1、从学生回答入手,引出文本。

(1)先说说你画的是哪里?

(2)为什么?

2、引导学生说理由,提取情感。

3、读感受。

(1)难过得都要哭了,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

(2)齐读。

(四)第5节。

1、从学生回答入手,引出文本。

生:这些画常出现,我每天都去观察、画说明我很喜欢。

你从哪看出来的?能读读吗?

2、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和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第5节。

(五)小结文章的心情线索。

小作者从发现冰花,在高兴之余,感叹它们的美丽与神奇,到冰花消失时心里的伤心与难过,再到听了爸爸的话,知道冰花在冬季常常来到时的欣喜。在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感情变化。而我们,也随着体味了作者的心情,深深地为这些冰花所吸引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首小诗。

四、拓展。

今天你学到的玻璃窗上的童话,还会有()的童话?就像爸爸说的,只要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到处都有童话。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小诗,在学的过程中,同学们抓住了重点小节的重点词句展开了想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好吗?课后,请同学们把课后的第2题写词语完成,并在你的作文本上续编第2节。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绚烂的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2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

2.汇报推荐:推荐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1)检查字音。

(2)疏通难字。

(3)扩词竞赛。

3.巩固识字。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1.认一认。认读会写字8个。

2.记一记。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

5.写一写。独立练习书写。一起评议。

四、分层作业。

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空虚,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1.推荐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出示自读提纲,自读推荐。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4.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6.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范文影片。多篇感受。

四、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出示马掌图片,认识马掌。

2、简介给马儿休马掌的作用。

3、出示马掌钉图片,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4、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以前,英格兰的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准备决一死战,来争夺英格兰的王位,在战场上,理查三世因为一匹马而战败,丢了自己的国家,丢了王位,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马掌钉。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2、标出段落序号。

3、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正音。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1)准备决一死战。

(2)钉马掌,少钉子。

(3)掉马掌,打败仗。

(4)相传,一个马掌钉丢了一个国家。

7、指名反馈分段,评议。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2)理解“决一死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钉马掌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个部分主要写什么?

(3)谈谈:从中你觉得马夫与铁匠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感受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

(5)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因为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急于完成任务,结果理查的战马上钉了三个马掌,挂了一个马掌,理查骑上这匹战马又是如何作战的,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1、男女生分角色齐读课文1—12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导入:理查骑着挂着一个马掌的战马去决战,结果又如何呢?

1、指名读课文第13—15自然段。

3、指名逐题反馈,评议。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自然段,体会掉马掌给理查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1、指名读民谣。齐读。

2、引导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练:少、掉、倒、败、丢。

3、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畅所欲言。

5、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透过表面情况去看本质:因为马夫与铁匠的一个疏忽,少了一个马掌钉,挂了一个马掌才酿成理查的惨败,使他丢了自己的国家。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后得到什么启示?

3、明理:做事要有责任心,不能马虎,敷衍了事,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了解“如获至宝”“顾此失彼”等12个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读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说一说,读一读中学习词语,感受幽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和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卜劳恩的其他漫画。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图识字,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向力。

一、激趣引入

二、看漫画、感受幽默

1、看漫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读词识字。

(1)幻灯片出示词语,反复读,读音、认形。

指名读词语——认读生字——强调字形的写法

(2)了解词义,师生,生生互动

3、为漫画配合适词语。

可以恰当的引用,鼓励学生说出其他的词语。

三、再读词语、反复练习

开火车练习读词语。

四、作业设计

1、认识12个成语。

2、搜集卜劳恩的漫画欣赏。

第二课时

巩固字词,积累语言,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复习导入

欣赏了漫画家的漫画,我们还积累了很多词语,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得多。

幻灯片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二、扩词识记

1、组内扩词,交流汇报。

2、学习多音字。

3、指导书写。

三、扩展阅读,积累名言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卜劳恩的漫画,请学生慢慢欣赏。把喜欢的名言超在练习本上。

四、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续画《书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知识与技能:会认七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一课时。

课件、学生卡。

一、谜语导入。

1、看不到,摸不到,没颜色,没味道,生命世界当个宝,一时一刻少不了。——空气。

2、学生猜谜语,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板书课题,读课题。

1、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2、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3、教师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和小猴子一起去寻找空气。

三、熟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合作要求。

课件:

(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2、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

四、作业:

1、课后想一想空气还可以在哪里?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做“海绵实验”。

2、把你在本课中找到的好句抄在采集本上。

附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日记本。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

(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_______。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__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__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__是我的老师。

完成作业本第4、5、6、7题。

板书: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老妇人 尊敬 居里夫人

鲜花

人们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明天,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10年后,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不管何时何地,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词语。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一、对比欣赏,激发兴趣:

1、激趣揭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走进一条水泥道。通过原始水泥道和铺满金色叶子的水泥道比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变化,感受落满叶子的水泥道的美,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板贴,认识梧桐叶。

2、指导书写“铺”。

指导“铺”的读音,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下面咱们读读课文,可以吗?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你认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2、生自由读课文。

3、师板书:熨帖,凌乱。

“粘在熨帖”这两个词语指导认读。等楼梯的方式认读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小雨靴。4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懂得词语,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画了,熨帖、凌乱,其实还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看板书:明朗。课文里是这样写的:抽生读第1—3自然段。“明朗”什么意思啊?总结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

(2)小结:同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的。三、细品:学习5—7自然段。

重点学习5—7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5—7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画下来,喜欢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勾画,交流。

2、分享你都画了哪些词语和句子,体会秋景之美。

(1)抓词语“闪闪发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下过雨,叶子上的水珠还在发光,好美呀!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生读,齐读)。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尽头……”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叶比作图案,师范读,生跟读。体会的好,你们才能够读的好。

(3)抓词语:“金黄金黄”重点强调叶子的颜色,体会到了色彩之美。图文结合感悟美:金黄金黄的叶子,带着体会再读一遍。有了理解就读的更美了。

(4)联系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乱”。“熨帖”就是粘在,紧紧地粘在(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师板贴,联系上下文。)。

“凌乱”,用学过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解:不规则,联系上文,也可以借助词义理解。“凌乱”就是杂乱无章,这个词有点贬义的,可是为什么放到这里来形容落叶的美啊?(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风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丽的大自然。)学生上讲台把凌乱的落叶铺到水泥道上来吧!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凌乱之美。

指导朗读:他们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齐读。你们体会到了这凌乱,感受到了这份自然之美,这份秋景之美,(师板书:美)。

3、指导写作方法。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整体的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现给我们的呢?完成练习纸第二个学习内容。

(1)学生完成第二部分学习内容,汇报:一片片是数量,金黄金黄是颜色,小巴掌是形状。同学们,你们看有光泽,有数量,有形状,有颜色,你们认为作者怎么样?(喜欢秋天,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他把叶子观察的非常细致,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想象,就依靠这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作者把这秋色之美写的多好啊,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秋景之美读出来。找三位小小朗读者,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欣赏这秋景之美。

(2)师创设情境引读:

(生说)。

四、学习最后一段,收尾呼应。

为什么说“第一回”,因为以前都没有留意过,今天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有心发现,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上学、放学路上的美,下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感受把你们上学放学路上的美写下来。

是什么让“我”心情愉悦?是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不得不说,张秋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确实让我惊艳,这梧桐叶经历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折腾,不仅没有影响美观,还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了一番。

它们排列的一点儿也不规则,可在张秋生的眼睛里却产生了一种凌乱的自然美,这样的美让人无法轻易的将注视的目光移向别处。我跟随着作者的步伐走着,一步一步小心的走着,生怕踩坏了一片落叶;我像作者一样仔细的数着,一片一片仔细的数着,不肯错过一片落叶。那些金色的小巴掌,就这样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而“我”棕红色的小雨靴就像是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地穿梭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慢悠悠的走着,毕竟“我”也舍不得这短暂的美好。

可是这平常普通的水泥道,在“我”的眼中为何如此之美呢?

原来呀,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物质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要学会像作者一样不仅能发现平常普通的水泥道的美,还能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充满热爱,要是有了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啊,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的流露出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仿佛身临其境。我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细的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6、7、8自然段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就是在仿照“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这样的词语形式去模仿描写时,可能稍稍有点难度,不过主要也重在平时的积累。

总之,这篇课文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使学生学会如何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去发现美,并能尽其所能的将这些美好用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学生分析:

了解寓言故事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后联系实际谈感受。

设计理念:

以自渎为主,重在感悟积累。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3、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

教学流程:

1、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怎样学习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3、题解。

1、教师泛读(或听录音)。

2、领读。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1、让学生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汇报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4、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

5、练习感情朗读。

6、生齐读(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1、提出问题,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2、汇报小结。

1、帮助楚国人卖出矛和盾,该怎么做?

2、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整体感知,重点体会;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思疑,互动释疑。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

(3)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他撑伞?

3、梳理问题。学生提问题的类型一般有:词语的意思不懂,如问题(1);资料背景不清楚,如问题(2);内容不理解,如问题(3)、(4)。

4、解决问题。问题(1)、(3)比较简单,教师稍加解释即可;问题(2)可查找有关资料;问题(4)可留在下一课时讨论。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归类指导:“陪、祥、伤”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同学们,今天老师换了一个工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工作吗?请大家来看老师的名片:

黄山风景区总经理。

杜新华(电脑出示)。

现在我们景区缺少一名为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工作人员,想在咱们班级里招聘一名导游,到我们景区作导游工作条件好,工资高,而且还可以天天看到美丽的景色,有没有愿意报名的呀。

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参加,可是我们只要一名呀,那现在我们就要开一个招聘大会了,由同学们来作评委,大家来决定让谁来作这个人人都羡慕的导游吧。

作为一名导游,首先要求是口齿清楚,现在进行第一关的比赛,就是朗读课文。这些同学请你们每一读一段课文,然后由大家评判,选出五名选手进入下一关的比赛,评委可以对选手进行点评。

(学生读课文,举手表决后,再由学生来。)。

恭喜这五位同学进入了第二关。第二关的比赛是生字关,这一关的比赛是由选手在班级中找一个合作者,两个人共同来完成,其中一个人来说字的意思和用法,另外一个人来猜出这个字是什么字,在规定时间内都猜到的同学就算过关,在猜字的过程中表达的一方不能用到生字本身。

(学生来完成学生字的过程)。

第三关的比赛就要考我们同学作为导游的能力了,现在选手就是真的导游了,你们要向游客介绍我们黄山的各种奇石了,你们要抽签来决定向游客介绍哪一个,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关于这个奇石的问题。

(学生来完成,由同学来评选出两名选手)。

(电脑出示不同景区的图片)。

下面就剩下你们俩个人了。进入最后一关的比赛,这一关要考验你们的能力了,现在每个同学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向大家总体的介绍一下我们黄山风景区的这些奇石,同学们会对你们的加以评定,然后选出由谁来作我们景区的奇石导游。

学生、评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4、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一课时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

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

一、激趣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看《女娲和人》的故事,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大家说得真好,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愿意吗?(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大胆得提出来。

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提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

2、后羿是怎样射太阳的?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就请大家认真读书,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自己寻求答案,也可以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考。

2、自由结组,借助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

师:通过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因为十个太阳的贪玩,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希望能射下太阳。

学生要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理解进行想象。

2、后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要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抓住非常“难过”体会后羿的心地善良。抓住“立刻”体会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抓住“搭上、拉满”体会后羿的威武与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太阳射下来之后世界的景色与人们的喜悦。

教师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学生的想象要与文章的第三与第七自然段的内容相联系。

师:后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你心目中的后羿十个怎样的人呢?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相信大家已喜欢上了这有趣的神话童话了吧!课下大家可以找一些神话来读一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