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实用20篇)

时间:2023-12-03 21:39:01 作者:GZ才子

教案模板能够提醒教师注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避免遗漏和重复,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培养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看钟表、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知识。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学时利用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学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在本节课之前,我首先要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近几年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得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重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应用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时间单位间的互化,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1、复习迁移,感悟新知。

教学开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时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题图,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

2、直观讲解,探求新知。

(3)告诉学生习惯把31天一个月的称为大月,30天一个月的称为小月,把二月称为“特殊月”,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9天,那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4)学生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后,分组计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全年的天数。讨论汇报,然后教师依照学生的口答板书计算过程。

(5)师生共同小结平年、闰年的交替规律,懂得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

(6)介绍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向学生介绍“腊”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3、应用规律,巩固延伸。

4、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看钟表、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知识。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学时利用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学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在本节课之前,我首先要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近几年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得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重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应用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时间单位间的互化,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1、复习迁移,感悟新知。

教学开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时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题图,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

2、直观讲解,探求新知。

(3)告诉学生习惯把31天一个月的称为大月,30天一个月的称为小月,把二月称为“特殊月”,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9天,那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4)学生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后,分组计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全年的天数。讨论汇报,然后教师依照学生的口答板书计算过程。

(6)介绍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向学生介绍“腊”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3、应用规律,巩固延伸。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5、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7、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

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2、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4、在设计上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

5、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

7、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判断平年、闰年,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学时间: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三、巩固练习:

1、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记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内容习题。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c、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下面我将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分五个阶段来完成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情,三是说教学方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说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定的比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鲜活个体的学生,时时刻刻要与它打交道。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等较短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进行的,由于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月的时间有多长大概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需借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引入,完成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调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会快速判断平、闰年,二月的天数及各个月的天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大月、小月的记忆,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的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总结概括的数学学习过程。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观察—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联系生活,设疑导入。

过生日是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的,而且基本都是一年一次,我以奶奶明年过第18个生日,而孙子明年要过第20个生日,奶奶和孙子各是多少岁?这个问题情境引入,听到问题后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奶奶18岁,孙子20岁。但说完之后会马上意识到不对。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进行讨论:

(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一年)。

(2)现在奶奶的反而少,说明什么?(说明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

(3)生日跟什么有关?

(4)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又说明什么呢?

再这一系列问题之后,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年月日)。

通过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出隐藏在学生内心的疑惑,以探究疑惑为主线,使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二)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第一层:观察年历,认识大小月。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结合学习提纲,仔细观察,看你能从年历中发现些什么?通过观察探究对照比较,发现各月的天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然后我向学生诠释大月、小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含义。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

听了名师李《年月日》这堂数学课,对比自身平时的课,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感触很深。相信李丽贞老师课前一定花了不少的时间,准备得十分充沛。现针对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谈谈自身的感受吧。

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应当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提倡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堂课中,李老师以新的课程规范为指导,创设过生日、北京申奥胜利等情境让同学主动参与,小组内观察年历,合作探究,完成记录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同学的发展为目的,很好的培养同学的自主、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应该用各种方式激发同学的兴趣。教师能否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好课的重要规范之一。在这堂课中,李老师设计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拳头识记法、师生互动的游戏等,同学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所以,同学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中,才干萌发学习动机,发挥发明潜能。

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应该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将适得其反。在这堂课中,李老师借助课件多次让同学观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让每个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结合黑板板书、幻灯展示,相得益彰,效果好。

听课中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课十分不容易。茫茫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不时学习,不时积累,不时请教,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看钟表、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知识。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学时利用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学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法:

在本节课之前,我首先要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近几年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得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重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学法: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应用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时间单位间的互化,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六、教学过程:

1、复习迁移,感悟新知。

教学开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时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题图,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

2、直观讲解,探求新知。

(3)告诉学生习惯把31天一个月的称为大月,30天一个月的称为小月,把二月称为“特殊月”,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9天,那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4)学生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后,分组计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全年的天数。讨论汇报,然后教师依照学生的口答板书计算过程。

(5)师生共同小结平年、闰年的交替规律,懂得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

(6)介绍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向学生介绍“腊”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3、应用规律,巩固延伸。

4、课堂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黄银老师的这节课。听了黄银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浅谈一下我们的见解,与老师们共同交流。

本节课黄银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又融入了“三导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的新理念。

黄银老师这节课也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亮点一:黄银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

亮点二: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从理解。

步感知--引出面积概念--再次认知,进一步巩固了面积概念。

亮点三:回归生活的数学,让学生学得更有数学。

总之,黄银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体验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操作实践中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整节课,师生的体验愉快、生动,学生在感到很好玩的学习活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经典之作动中主动获取知识。生生参与,师生合作,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新理念,充满了数学课堂向上生长的活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1.能把握好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你的'生活,数学又在生活中运用。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备课时,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教师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师傅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我想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一)谜语导入。

师: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师:(出示20xx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填表)。

(2)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师: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师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展示概念课件: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2)猜测:1994年、1993年、20xx年、20xx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4)质疑: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xx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师: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4年)为什么又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说法呢?(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

(2)速记儿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quot;(老师对"腊"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形成应用。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20xx年一月日历,请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张20xx年二月的日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励,总结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时间单位是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认识了钟表,二年级下学期了解了时、分、秒,并且在上一节课学习了24时计时法。随着年龄增长,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了解较长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教材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那么,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对年月日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2、学生的能力。

心理学家表明:8到10岁的孩子处于各种能力发展的过渡期,思维由直观到抽象、想象由模仿到创造,并且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探究能力。所以,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并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会判断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2、过程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具。

和的年历卡、课件。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工商局的人到一个食品店检查,仅通过食品上的保质期就很快判断有两种食品肯定不合格,一种是保质期到209月31日,一种是保质期到10月30日。

看日期,两种食品并没过期,为什么判定不合格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满疑惑、好奇、兴趣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分四步进行教学。

(1)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学习第一个小红点“年”的知识。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给学生介绍第一幅图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它们都绕着太阳转。第二幅图是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图。根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

在了解了天文现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一读图中的数学信息,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

教师补充信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年月日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学生的交流,能感受到“年的长短”,加深了对“年”理解。

为什么一年有365天和366天不同的情况呢,引出平年、闰年,这就要了解“月”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学习第二个小红点。

(2)学习第二个小红点“月”的知识。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年历卡交流想法,在交流中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完善,在交流中学会思考,然后交流汇报,板书知识点。

根据板书诠释大月和小月的含义。接着介绍记忆大小月方法。

介绍两种方法:课本27页儿歌、28页拳头记忆法。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游戏。

(3)判断平年、闰年。

对于判断平年、闰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小组合作交流来突破的。

首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看一段小资料:课本29页知识长廊和27页的小博士的话。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份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学习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46---48页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判断大月小月的方法,能准确说出各月的天数。

学习流程:

1、复习。

填空:(1)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2)1时=()分1分=()秒120秒=()分。

2、夺宝培训站。

(1)今天我们学习的时间单位是()、()、()。

(3)观察年历,我知道:

3月8日是()节、5月1日是()节、7月1日是()节。

8月1日是()节、9月10日是()节、1月1日是()节。

3、淘宝大擂台:例1:观察年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有()个月。

(2)31天的月叫大月,有月、()月、()月、()月、()月、()月、()月,12月又叫腊月;30天的月叫小月,有()月、()月、()月、()月。

(3)如何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握拳查凹凸法。

凸起的是()月,凹下的是()月,(二月除外)。

方法二:口诀法。

大家一起来背口诀:(),31天永不差。

(3)20的2月有()天。

方法一,列式:

方法二,列式:

课中。

1、小组合作,组内自学交流。

2、班级展示重点展示第2、4题。修正部分错题。

3、质疑探究。

4、自悟自得通过自学和讨论,你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5、达标测试:观察20的年历,回答问题。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4)年一共有()天。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练习题

1、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2、一节课40分钟,从8时35分开始上课到()下课。休息10分钟从()再开始上课。

3、现在是上午8时30分,到下午3时,经过了()小时()分。

4、电影13:10开演,下午3:50结束,这部电影放映了()小时()分。

5、3年=()个月。

8日=()时。

1时20分=()分。

二、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

上午9时——。

下午5时——。

晚上10时30分——。

中午12时30分——。

三、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13时——。

10时——。

19时——。

24时——。

7时25分——。

四、应用题。

1、小明晚上9:00睡觉,第二天早上6:00起床,他一共睡了小时?

2、学校从7月9日开始放假,9月1日开学,放假多少天?

3、1999年元旦是星期五,2000年元旦是星期几?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我想在这节课中,这个价值的体现,无非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个四则混合运算学了以后有什么用,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针对这一点,我就创设了跳绳比赛这个情境,意在通过学生列式解答,比较后发现,综合算式和分步计算虽然都能达到目的,可谓是殊途同归,但是,很明显两条路是不一样的,综合算式显得更简洁、更概括,体现了它的优越性,说明我们今天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要用到的,这样设计为后面的继续学习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铺垫。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中括号的出现是第一次,从这个符号的名称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一部分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根据这样的学习实际,我就安排了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题目,目的是想让已经知道的学生用中括号来体现它的作用,让还不知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想办法来使原来的题目跟现在的运算顺序符合。就像课堂中出现的情况那样,有一个学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号以表示区别,通过比较发现,可是可以,但区别不明显,有时候甚至会搞错,而形状不同的中括号,用在这里比较合理。这样的安排,使已经知道中括号的学生进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还没有听说过的学生从这里更明确了,它只是改变运算顺序的一个符号、一个记号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号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对运算的顺序就更加明了了。

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还是被动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师的题目,让学生当老师,来考老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想把老师难倒的心理,所以积极性非常的高,个个参与,小手举得高高,而在这参与中,无形地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阅读”一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用得很多,特别是高段,老师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时时刻刻都含有阅读,如何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提高有效阅读的能力,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有效阅读来帮助解答问题,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1、在情境中,看完题目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哪个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来引起学生通过阅读概括要点,为问题的解决搭桥铺路。2、在计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两个题目中,我有意让学生说说怎么样会做得更快?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比较两个题目的异同,发现在做第二个题目时可以“偷懒”,把中间的答案抄过来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学生明白了仔细阅读、认真看题的必要性,给解题速度带来了方便。3、错例分析,提高阅读的能力。在完成了题目后,我安排让学生在数学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员错误的原因。这里的意图一是概括存在错误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有效审题的能力,判断做得对或错很简单,但要看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就不简单了,这需要非常认真地去看、去观察才能完成的,这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处:

题目的难度有所偏大,导致时间紧张,因为考虑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不到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53页—54页的内容是本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老师给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成正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学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四、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1.首先复习两个概念,一是面积,二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区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2.有四个步骤: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

首先做一做,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例题1,在预习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面积。小组成员可能三种方法:(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两种摆法:一是全摆上,二是只摆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用乘法计算最简便。接着猜一猜,我将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猜想?有人可能会说出:这个长方形面积=长×宽。我会肯定这一猜想是对的,然后提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然后验一验,学生自己根据预习纸上的3个图形(图1:3行2列,图2:2行5列,图3:4行3列),摆一摆填一填,之后再汇报结果。通过刚才的过程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对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首先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把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坛,渐变成边长6米的正方形花坛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接着让学生交流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最后让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竞赛能手。

2.足球场的长是80米,宽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学巧用。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基本概况的本节课的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的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78~80页例(1)、(2)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卡片。

六、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义务教育第七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第1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以及估算,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所以,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七、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数,分析、讨论,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八、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结合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推向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并从情境中抽取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让学生自已独立列式解答、思考,并和同桌交流口算过程,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一)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想除法。(二)、用表里除法进行计算。

4、教学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出示两道除法估算式题,让学生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估算,接着让学生试估算,并说出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学生交流,归纳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5.做一做。

用金鱼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让学生口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相当高。

(二)教学例(2)。

1.创设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取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口算的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归纳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出示两道除法估算式题,让学生运用前面的知识自已估算,并说出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3.把算式写在灯笼图片上,让学生口算,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4.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

让学生把图上提供的信息编成完整的应用题,然后独立解答,师生共同订正,

5、找朋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再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摆一摆》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重要的知识,是后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而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图形求面积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能熟练进行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和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测量卡片面积、举例验证猜想”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发现过程.

导入阶段,以故事引入,让学生估一估两块草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又让学生估一估所准备的长方形的面积,在交流估计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估计的依据,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估计方法。

探究长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拿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通过观察、比较表内的数据,让学生从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公式后,再一次组织学生检验公式的适用性。这是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理解数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对正方形面积,由于有了对长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直接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练习部分,设计成闯关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xx-83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一)谜语导入。

师: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师:(出示4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填表)。

(2)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师: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师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概念课件: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2)猜测:1994年、1993年、5年、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4)质疑: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8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师: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4年)为什么又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说法呢?(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

(2)速记儿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老师对"腊"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形成应用。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5年一月日历,请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张5年二月的日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励,

(六)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年月日》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3、教法学法:

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奥运会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年历转盘。

学生准备:年历卡、统计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评课稿

李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中的“重复问题”,这一堂中呈现出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整堂课汪老师以进入数学乐园为引线,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猪为为题解决的切入口,让孩子们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享受助人为乐的乐趣,享受到学好数学带来的.巨大成就感,让学生能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获取,老师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先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然后设计了几道有趣的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