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小票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15 08:41:26 作者:琴心月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方便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批优秀的范文供参考。

《购物小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

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文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

2、反馈练习。

(1)师: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五、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25+2.41=3.663.66-1.25=2.41。

1.253.66。

+2.41-1.25。

3.662.41。

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购物的教案

1、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1、找几家超市的广告

2、找几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或几种学生日常用的商品。

1、导入:模拟生活购物,重温平时是怎样购物的。

2、评议、讨论。之前,教师要说明评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买的人是不是注意看商品的说明了?对商品提出了什么问题?售货员是怎么回答的?你听了以后是不是了解商品了?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生活中你是怎样购物的?你父母呢?”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和分类,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4、分组观察、讨论。(1)看各种广告和商品说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2)自己和家人在买东西时有哪些不好的习惯。(3)购物有哪些小窍门。(4)购物时要注意的问题。

5、展示、。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结构,并把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作为全班同学的公司。

布置作业:讲学习到的有关购物常识向家长汇报,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庭购物计划。

购物的教案

1.与同伴分享使用购物袋的经验。

2.乐于演唱歌曲,并能即兴表演。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幼儿搜集塑料袋带到幼儿园。

2.不同款式的购物袋。

3.歌曲《购物袋》(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1.幼儿出示带来的塑料袋,一起讨论:

这些塑料袋是从哪里来的?

家人怎样处理这些塑料袋?

你有什么方法减少使用塑料袋?

2.出示不同款式的购物袋,请幼儿互相分享与家人用购物袋购物的经验。

3.播放歌曲《购物袋》,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4.再次播放歌曲,请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

能与小朋友分享使用购物袋的经验。

能演唱歌曲《购物袋》。

幼儿做的动作可以是在活动8中创编的动作,也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节奏和旋律即兴创编适宜的舞蹈动作。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购物的教案

1、了解各种袋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愿意使用各种各种废旧材料创造性的装饰袋子。

各种贴有数字的袋子(食品袋、马夹袋)数字卡片。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

一、谈话交流。

出示大家带来的各种袋子,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和各自的用途。

二、小制作:购物袋。

2、幼儿讨论并制定简单的制作计划,寻找废旧材料。

3、幼儿制作。(可以单独做,也何以两人合作)。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三、游戏购物。

1、把幼儿装饰好的袋子展示出来,请大家讲讲最喜欢哪个袋子?为什么?

2、根据袋上的数字,到商店买相应的数量物品。

购物的教案

1、使幼儿能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同时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

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

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

过去,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购物的教案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一些购物的策略,会根据购物的多少选择比较优惠的。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估算购买物品的总价,选择比较优惠的购物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材料。

写有问题资料的小黑板。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三家商店为促销一种饮料分别推出的优惠:

甲商店 买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 一律九折

丙商店 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1、要买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2、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3、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他回去那个商店?

学生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商讨答案

1、讨论交流三个商店推出的`优惠的意思,理解:到甲商店买1小瓶饮料不能享受优惠,到乙商店享受九折优惠,再到丙商店不能享受优惠。

2、说一说要买1小瓶饮料到三个商店各用多少元,比较到哪家去买合算。

3、交流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合算。

4、交流第3个问题。

5、计算第4个问题,先要学生确定买多少大瓶,多少小瓶。再算出到三个商店去买各用多少元。

三、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题目。

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教学反思:

购物的教案

1、不受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8以内的数量。

2、认识数字“8”。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手口一致点数8以内的数量。

2、材料准备:

(1)神秘袋(里面装有代表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数字“8”的卡片。

(2)自制购物单(购物单一边标有按不同形式排列、数量为8的圆点,另一边画上超市物品)、购物筐每人一个。

(3)在活动室内设置“超市”的情境,超市里棒棒糖、糖果、果冻、饼干等。

1、活动重点:感知8以内的.数量。

2、活动难点:不受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8以内的数量。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按一个方向数,做到不多数、不漏数。

1、复习8以内的数,手口一致地点数8以内的数量。

玩游戏“神秘袋”。

师:这是一个神秘袋,里面会有什么呢?我来摸摸看。(教师摸出神秘袋里的物品图卡,幼儿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也可以一些幼儿摸。)。

2、在购物游戏中学习点数按不同形式排列的物体。

(1)讨论购物单的作用。

师:我们班的小超市开张了,现在我们到超市里购物吧。这是我们的购物单,你们知道购物单有什么用吗?请你们看看购物单上的圆点和旁边的图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购物单”上的圆点和超市物品,帮助幼儿理解圆点与图案的关系。)。

师:怎么使用购物单?(幼儿互相讨论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小结:购物单上的图案表示我们需要购买的物品,圆点表示我们应该买几件这样的物品。

(2)在点数中进行物物对应。

幼儿分别按购物单选购数量是8的物品。(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3)师幼共同交流经验。

师:请两位好朋友互相检查一下选购的物品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要求幼儿检查时要手口一致地点数。检查后还要说出总数,如“xxx一共买了8个糖果”)。

3、通过排列比较,发现数的守恒。

师:你们都买了几件物品?

师:这些圆点有什么地方一样?都是几个?不同在哪?(先请幼儿说说自己买了几件物品,并将圆点不一样的排列方法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观察、发现共同点和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引导幼儿按一个方向数,不多数、不漏数)。

小结:无论购物单上的圆点怎样排列,圆点的数量都不变。

4、认识数字“8”的字形特征。

出示8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数字“8”。

师:刚才我们在超市里买了8件东西,用数字“8”来表示。看看它长的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联想,教师最后要统一“8”的字形儿歌,并引导幼儿跟读)。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购物的教案

1.课件出示超市购物情境,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

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让学生说说上蒙?有些什么内容?

(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交款、应交、实收、找零。)。

3.师:查看更多纹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目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1.模拟购物。

(课件出示超市一角——纹具组,货架上有各种纹具,还有价签。)。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坡见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纹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

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购物单略。)。

2.反馈练习。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2.课件出示淘气当家收拾房间的情境,请学生帮忙解决问题。

(2)出示数学书第19页7题。提问:淘气能摘下这顶帽子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17页第3、4题。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购物的教案

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在这一单元中,同学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和其变化发展。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教材设置了“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同学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区分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维护意识。让同学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购物要有节制,要买实用的东西。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开展“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学会独立购物。

(2)在交流与实践中学习合理购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培养同学勤俭节约,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商品的说明,并学习选购商品。

教学难点: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扮演法、感悟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同学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访问,了解家长或他人是如何购物的。

2、调查了解并比较和近的各种购物场所。

3、同学用五块钱亲身体验一次购物活动,并将购买的物品带进课堂。

1、组织“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并拍摄同学与家长购物的情况。

2、搜集有关商品信息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异地教学)。

购物的教案

师:“宝宝们,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嘟嘟超市的门前,你们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吗?(幼儿:卖东西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超市吧!

(激发幼儿购买的欲望。)。

1、师:“宝宝们看,超市里摆放的东西多整齐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是什么(教师指向文具区)(幼儿会说:“这里有铅笔、棒棒胶、橡皮、尺子”等),这里是卖学习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区。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绍生活用品区、图书区、食品区。

(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分发钱包,幼儿自己去购物)告诉幼儿买完东西要到收印台去交钱。买东西时不推、不挤,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保育员老师扮演收印员)。

3、幼儿在卖东西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是旁观,不给予帮助。

4、师:“宝宝们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看看你们买到什么东西了?”

幼儿围到教师身边,师问:“你买到什么了?”“你为什么没买到东西?”

有的幼儿没买到东西可能活说:“我不认识钱。”“我不认识上面的字。”“我不会花钱。”等,这时教师让买到东西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到东西的。

(此环节让幼儿认识到不认识钱不会花钱是买不到东西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欲望。)。

步骤2。

请买到东西的幼儿到投影仪前演示并说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怎样付的款。

如:用1角钱买了一根铅笔。就在投影仪上摆出一根铅笔、1角的标签和一个1角的硬币,从而让幼儿认识1角钱。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及1元的硬币,并了解5个1角和1个5角一样多,2个5角和1个1元一样多,10个1角和1个1元一样多。

(在幼儿叙述的过程中不认识人民币的幼儿学到了本领,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怎么使用,他们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师:“宝宝们现在认识钱了吗?知道怎样买东西了吗?我们现在再次进入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如果不小心把东西碰到了地上该怎么办?(幼儿:“把它捡起来”)对,捡起来放回原处。好,现在出发吧!

幼儿自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收印台交款。

师:“宝宝们快开告诉老师这次你买到什么东西了?用了多少钱?”

幼儿个个会非常兴奋的向老师说自己买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幼儿的本领得到了展示,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

师:“宝宝们手中还有钱吗?(幼儿:“有”)我们剩下的钱不能乱花,应该把它积攒起来留到以后有用的时候再用。今天我们学会了购物,以后我们要做家长的小帮手,帮他们去买东西好吗?(幼儿:“好”)现在宝宝们把剩下的钱放在存钱罐中吧!”

收学具,活动结束。

本次活动只是让幼儿初步了解人民币,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来认识人民币,幼儿兴趣颇高,求知欲强烈。但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估计得过高,导致幼儿在第一次购物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4到15页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1.情境导入:利用前一天“三八节”教师购物为情景,让学生猜猜老师在超市买了什么,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关系,而且很贴近生活,很真实。

2.根据情景提问,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分别用加法和减法列式。

3.独立解决问题。指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小组合作,不仅计算而且讨论在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的地方。

4.反馈。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学习,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选用真实而且熟悉的.素材,选择了对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数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亲切感,从而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经常说用多种的评价激励措施,给予孩子笑脸和红花等等奖励,其实真正的奖励应该是老师的微笑,用一颗温和的心,为课堂创造快乐的气氛,孩子的学习才会是积极主动的。

4.课堂是灵活多样也是多变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适时的调整课堂活动,也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为教育契机,真正的把课堂与教育相结合。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一次购物小票的发现作文

我的妈妈是一个购物迷。

他天天都上淘宝网,只要看到有新的,好看的,他就会不停地买,不过他不会自私,他只要看到好看的衣服,可爱的衣服,修身的衣服,不管有多么的贵,他就会给我买上几套。他还帮爸爸买了一套西装,爸爸穿上去,比新郎官还要帅呢!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爱购物的妈妈,一个对自己丈夫和儿女不自私的妈妈!

网购有风险,购物需谨慎作文200字_小学四年级作文。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网购,因为看网上的图片很好看,却不知从中有色差,有假货。

7岁那年,我在网上看中了一款芭比娃娃,于是将它买了下来。过了几天,快递到了,因为可以验货,于是我便小心翼翼地拆出来。啊,我一惊,顿时感觉头晕目眩、昏天暗地!不是因为生病了,而是因为那个货物,竟然是一块……一块砖头!这是,我正准备找快递哥哥退货回去,可是快递哥哥转眼就不见人影了,我伤心地大哭起来。

事后,妈妈说:“就当是80元买个教训吧!下次网购注意就行了。”我听话地点点头,又摇摇头。

这里,请大家切记:网购有风险,请谨慎购物,确保东西真,质量好才是正道!

购物的教案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核对“购物小票”,安排这一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问题,所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是很有必要的。二是通过涂一涂的过程,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时,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即小数点对齐)。三是直接用竖式计算,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计算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购物小票”的情境,也可以采用当地学生熟悉的题材。其次是利用直观手段(如涂一涂,算一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应重点指导学生讨论小数加减法中,“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本班学生通过近四年的课改教材的学习,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与人合作,探究与交流,并能进行大胆的质疑,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去过超市购物吗?

生:去过。

师: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机处付款后,收款员阿姨会给你什么?

生:一张小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购物小票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核对购物小票。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小票(用书上的购物小票),

你从上面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从小票上知道了酸牛奶1.25元,饼干2.41元。

生2:我还知道了应付金额是3.66元。

生3:我知道了收款的时间和超市的电话号码。

师:同学们对小票上的`每一项内容都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购物小票上应收的钱数对不对呢?以小组为单位,核对一下购物小票上找回的钱数对不对,并能用适当的算式表示出来。

全班反馈。

生:第一幅图表示1.25+2.41=?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第二幅图表示3.66-1.25=?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涂一涂,再和同伴说一说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

生1:第一幅图5个百分之一加1个百分之一是6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6个格;2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是6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一的方格中涂6个格;1+2=3,在3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3.66。

生2:第二幅图6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还剩1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1个格;6个十分之一减去2个十分之一还剩4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几的方格中涂4个格;3-1=2,在2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2.41。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对照方格图同学们能不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试一试。

(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生1: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各个相同数位都对齐了。

生2: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一样了。

生3:我们核对结果,购物小票上的应收3.66元对了。

3、试一试。

师:同学们来计算下面的两道题:

7.9+1.715.2-12.5。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同学汇报,交流。

生1:7.9+1.7=9.615.2-12.6=2.6。

7.915.2。

+1.7-12.6。

9.62.6。

师:计算这两道题时还应注意什么?

生:计算小数加减法除了要小数点对齐外,还要注意加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相减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再减。

(三)实践与应用。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和交流,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实际应用。!

摘帽子。

生1:摸不到,因为教师的身高1.64米加凳子的高度0.64米,是2.28米,小于2.41米,所以老师摸不到。

生2:1.64+0.64=2.282.41-2.28=0.13。

如果结果是0,老师就能摸到,但是结果是0.13,那老师就摸不到2.41米高处的物体了。

生3:老师,我认为摸得到。

生4:摸不到。

(学生分两派激烈的进行争论,多数同学认为摸不到,少数同学认为摸得到。)。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咱们听一听‘摸得到’的同学的意见。

生1:因为,老师的身高是1.64米,加上凳子的高度0.64米,是2.28米,如果去摸物体,是要伸手去摸得,再加上胳膊的长度,肯定大于0.12米,所以老师能摸到2.41米高处的物体。(学生哑然)。

师:同学们,我的身高正好是1.64米,能否摸到2.41米处的物体,我给你们实际演示一下。

生2:老师,不行,你必须脱掉鞋子。

(教师脱掉鞋子演示,用米尺进行现场测量。)。

生3:摸得到。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太棒了,你们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聪明!(伸出大拇指表扬),给自己一些掌声吧!

(四)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生1:我学习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和整数加减计算一样,我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如刘青,刘青同学的发言很完整,我要向她学习。

生2:我认识了购物小票,知道了购物小票上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后我会注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尝试着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这节课中,我的发言不积极,害怕我的发言不正确。但是今后我会努力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