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8 12:33:54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内容。三、教学计划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服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写算式的小卡片(数量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一、复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7+85+96+8。

4+95+79+3。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的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师面露难色)。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老师设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么写呢?”(步步引导)。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位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化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3、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谁发现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性。

学生根据刚才两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摆11减几的,他摆12减几的……”

学生有了刚才的分工经验,很快的用到了此处。

学生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排列。

(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较慢的小组作提示性指导。)。

学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对号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变对号的多少,(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问,一问一答再互换,直到每人都算完一遍表里的算式,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小组合作操作记录。

师:“下面再按得数一样的有规律的排列一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学生进行新的排列。

教师加强巡视,主动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万以内减法教学设计精选_

主备人:张晓开复备人:课型:计算课时间9.11教学内容:10页11页例1例2及练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方法。

教学理念:例1例2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1.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可能有:

9、最后算60+9=69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小结:

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重点呈现: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

自主探究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注意个别指导。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减法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再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通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方法。

(一)先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出示第一组题:50+20、57+20、57+2、57+9先要求学生口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比较。

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不同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加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相加,相加不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变,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一。

(二)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减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先要求学生口算,再让学生比较。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减。

2、不同点:整十数减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减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十位上的数字不变,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三)让学生比较两组题。

提问:这两组题的口算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概括出:相同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不同点:个位相加满了十,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一)。

加数50423576923。

加数203038817。

1、提问: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提问:42+3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整十数相加,只需把40和30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得72)。

4、提问:76+8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加的是一位数,把6和8相加得14,满了10,十位上应增加1,得84)。

(二)。

被减数607268413065。

减数40507348。

1、提问:已知被减数和减数,求差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41-3,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

(三)引导学生对比小结:

口算既要准确,又要迅速,就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还要看清符号。特别要注意,个位相加满了10,在十位上要添上1,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要减1。

三、加强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1)教科书p78页,第1题。

(2)教科书p80页,第5题。

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写得数,并统计5分钟完成的人数。

万以内减法教学设计精选_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重点: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

300+500。

900—500。

44+22。

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

40+40=8012+80=92。

45+7=52。

52+40=92。

47+5=52。

52+40=92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教学重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1、完成下列各题。

76+37。

24+89。

98+66。

980+660。

985+6652、980+660。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五、作业。

课本练习五1~9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指生回答)。

80—7=。

56—3=。

76—12=。

98—35=。

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

654—12=。

123—100=。

876—123=587—198=。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新授。

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

(二)例2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

(三);例3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

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

2、判断对错。

321628。

7324。

1582。

-93()。

-473()。

538()。

-847()。

238。

145。

4786。

675。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作业练习六。

5以内减法教学设计评语精选_

教学目标:

1、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

2、认识减号“—”,会读,会写减法算式,能正确进行减法计算教学重点:会计算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确定被减数。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咱们一起来玩玩游戏吧。

师:游戏的名字叫做对口号,你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开始吧!师:3可以分成1和几?(3可以分成1和2)师:2可以分成几和几?(2可以分成1和1),4可以分成1和几?(4可以分成1和3),还有最后一个,5可以分成几和3?(5可以分成2和3)。

二、探究新知。

1、建立减法的概念。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刘老师非常开心,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棒棒糖)师:你们想吃吗?(想)小朋友都想吃,可是老师手里没有那么多,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可以吃到老师手里的棒棒糖,哪位小朋友表现的好,老师就将棒棒糖作为小礼物送给他。现在,看,老师手上有几颗糖?(生:3颗)老师发现有一位小孩做的最端正了,来,送你一颗,那现在老师还剩下几颗糖?生:(2颗)师:能说一个算式吗?生:3—1=2师:这是什么方法?(减法)。

师:3颗糖,送了1颗,还剩2颗,用的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减法(板书:减法)师:(指着减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减号)之前我们还学过什么号?(加号)板书:+师:非常好,看,这短短的一横就是减号了。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边板书:

师:那老师拿掉3颗呢?还剩几颗,用什么方法?(减法)。

2、进一步理解减法(摆一摆)。

师:小朋友喜欢变魔术吗?刘老师今天变个魔术给你们瞧瞧,蹬蹬—,老师从3颗糖变成了?(4颗)。

1、=3分别代表什么?(4,代表4颗糖,—1代表拿掉的那一颗,=3代表的还剩下3颗)非常好,来,奖励你一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变一变,现在前后两个同学为一组,前面的同学转过脸去,后面的同学变魔术,前面的小朋友说算式,2、4、6、8排的小朋友注意,用你们手中的4个小圆片代表4颗糖,然后再拿掉1个,然后请1、3、5、7排的同学说算式,并且啊,把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宝宝代表的意思也要说清楚。

师:好的,老师刚刚发现这两个小朋友合作的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讲台来展示一下,来,掌声欢迎他们,其余的小朋友大眼睛,看黑板,一起瞧瞧他们变的魔术师:来,老师这里有学具小圆片,你们想拿几个(4个)师:好的,你们谁来说一说,这些数字宝宝分别表示着什么生:

师:他们说的好不好,来,奖励你们的,谢谢你们师:小朋友,4可以分为。

三、巩固提高。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到左边的大屏幕师:谁说一说这一副图的意思。

生:小丑手里有4个气球,飞走了2个。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还剩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能)还剩几个?(2个)。

师:怎样列式?好的,你先告诉老师求还剩多少用什么方法?(减法),好的,怎样列式?(4—2=2)。

师:我们一起看看来看看正确答案,ppt(4—2=2),恭喜那位同学,回答正确。

4表示的是什么?(原来有4个气球)—2呢?(飞走的2个气球)=2(还剩下2个气球),谁能把刚刚的3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4个气球,小丑不小心,飞走了2个,还剩2个气球)。

师: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折千纸鹤玩呢,谁能来说一说这一幅图的图呢?生:桌子上本来有3只千纸鹤,小男孩拿走了1只,还剩下2只。师:谢谢你,讲的不错,奖励你,你们知道列式吗?一起来说一说生:3—1=2师:还剩下多少咱们用什么方法?(减法)。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教学的难点。

2、开发性学习包:

伟大的数学家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

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3、拓展性学习包:

体验活动:1分钟速算。整十加整十、两位加一位,两位减一位或减整十的简便运算。

1、学科单元内整合:第四单元是100以内数的口算,其中进位口算和退位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讲授过程中,利用数一数、摆小棒或者计数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而运用计数器进行计算时,正好运用了竖式计算的原理相同数位对齐,因此把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笔算整合在第四单元中学习。

2、学科间整合:与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进行整合,了解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多看,多思,多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算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口算、笔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体验式活动:采用竞争激烈的开火车游戏,通过对口算题目做到准确、快速的口答,对笔算题目做到准确无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本单元8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片断。

最近我们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至今为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1)先计算个位:7+8=15再和十位相加:30+15=45。

(2)先给37凑成整十,37+3=40再和8剩下的5相加:40+5=45。

(3)先给8凑成整十,8+2=10再给37剩下的35相加:35+10=45。

(4)先算个位7+8=15,个位满十,十位上的3加进上来的1的4,即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5,合起来是45。

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操作、直观模型、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理解“数位对齐、满十进一、借1后以一当十”的道理,并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将操作、直观模型与数的运算建立联系,以促进学生反思,进而建构对百以内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操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说后摆,先摆后说、边摆边说。课堂中我与算术课程进行整合,训练学生口算的能力。每天口算20道口算题,让算数课程的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100以内加减法要求学生每分能计算3—4题左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出的数。通过这种整合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画出“树上原来5只小鸟,后来飞走了两只”和“树上有5个大苹果,给风吹下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口算训练,特别是低年级阶段,“20以内的加减法”是必须要熟练过关的,而“5以内的加减法”就是其中的基石,这基石越稳对下面的学习就越轻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如果这样去落实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肯定可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4-1=3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5-3=2方法1:数数1、2、3。

方法2:依次减1,5、4、3。

方法3:数的组成5。

八、【教学反思】。

本课我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合理使用教材,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依据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巧用迁移和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展示点评,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用迁移,发挥主动性,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能力的成功的喜悦。

3、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应用拓展。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大胆放手探究,让其独立理解减法含义,并掌握5以内减法的方法。同时,我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和组合,由浅入深地安排,鼓励学生展示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练习中,逐渐地领会对减法的含义,很自然地过渡,突破难点。分层训练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坡度地反馈、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拓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不断地提高。

4、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营造求知空间,激活互动潜能,全面发展。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和“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反馈交流,概括归纳,分析总结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学生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展示了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5、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寻找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成功体验。

我在评价上注重豉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用语言、手势外来评价,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等评价。通过自评、师评、互评等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互动,人境互动,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激励,让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灵活解题的能力。

口算卡片,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80+1020+5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仔细观察习惯,以及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进行小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计算时,不能很好的进行退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订正了错误,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是以后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的问题。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5以内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教材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学时我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哪种算法。

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我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一课时,注意遵循这样的一个教学思路,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5以内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减法的含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力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从总体来看,自始至终都是情景中教学,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如:细心观察画面,口头逻辑表达等,更明显的是重视学生发展,为图题想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新课程历练中的养成教育。发展观念,下面我就这一节棵进行较为具体的反思。

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万以外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其中的估算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另外,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必需数学,因此,学生务必切实的掌握好。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总体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p91-p93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p96-p97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四课时:估算p98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p99-p101练习二十。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p102-p103练习二十一。

第七课时:有多重p104-p105实践活动。

五课时目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通过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

3.通过对主题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数学跟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用处。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较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借助习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到数学的整洁美。

3.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环保意识。

估算。

1.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估算。

2.通过对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合理地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笔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较迅速的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2.借助习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姿势教育。

3.结合习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估算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多重。

1.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进一步增强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感受物体的轻重。

2.通过对学生体重的记录,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六要点和建议。

p91主题图。

要点: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正确解读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1.留足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2.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形成乘船的策略。教师板书学生的乘船策略。

p92情景图。

要点: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

建议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任何解决图上的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讲述自己的口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p93情景图。

要点:减法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口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2(3)班剩下的同学和2(4)班合起来,一只船能乘下吗?

p96情景图。

要点:正确的解读信息;如何进位;竖式的书写。

建议:1.学生可先口算,再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p97情景图。

要点:如何退位;竖式的书写(对齐、工整、分开)。

3.教师讲解验算的方法。

p98情景图。

要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策略。

建议:1.可安排猜一猜等导入活动。

2.学生明确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集体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比较不同的方法形成认识:估算时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p102整理和复习。

要点:抓住重点进行复习;强调合理的估算策略。

建议1.安排看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2.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举例子,且计算。

p104有多重。

要点:感受质量单位,渗透统计意识。

建议1.课前让学生收集、记录有关物体的质量数据。

2.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3.分小组活动,讲清活动规则。如顺序,记录等。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

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

三、比较“春”字。

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

文档为doc格式。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例题。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减法》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1.真实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时,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先请2个女生到讲台上来,再请1个男生到讲台上来,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后还列出了算式。接着再演示3个同学站在一起,先请1个男生下去,问:现在讲台上还剩下几个同学?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而引出“减法”。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本课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纸鹤”一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用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了3-1=2,然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图意,找一找3、1、2在图中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要用减法来解决的问题,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加明确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整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在整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

1、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减法算理的理解,每出示一个情境,都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先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走了(),还剩()”,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哪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会看图,仍然用剩下的减去去掉的,需要多加锻炼,养成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2、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而忽视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保护他们求知的欲望与学习热情。

3、在教学中,孩子算理说的多,但是脱离图怎样计算减法练的较少,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要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