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精选18篇)

时间:2024-01-11 02:03:03 作者:温柔雨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并从中学习和吸取写作的经验。

党的精神解读

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同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谋划发展,开辟发展新途径,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以创新促发展。

在学习中创新。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把加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把理论学习与探索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牢固树立学习的观念,排除种种干扰,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主动转变作风,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典范。在改革中创新。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统一起来,抓改革,促发展。

要用宽广的眼界、战略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分析判断形势,正确处理矛盾,理顺不同利益间关系。要严格依法办事,主动转变职能,依法行政,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实干中创新。创新之要,重在实干。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发扬实干精神,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上,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干,特别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上要出实招,使绝招,用新招,创造特色,培育典型,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在总结中创新。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在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要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汲取失误的教训,不能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办事,不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要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寻找新规律,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开创改革和发展的崭新局面。

创新,主要是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思路,是指领导干部要打破旧思想旧观念,摒弃惯性思维,提出创新的工作思路;创新方法则强调干部不仅要“会干肯干敢干”,还要“干好”,只有不断创新方法,才能突破难题、率先发展、走向成功。而创新机制,则是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党的18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全面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三中精神,作为一名基层疾病防控人员,让我感触颇深。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是一场攻坚持久战,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讲政治、提能力、守法纪、拒腐蚀,绝不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坚决维护党风廉政的核心,坚定廉洁自律的信念。时刻督促自己忠于岗位,恪守本职,不贪污、不腐败,做一个廉洁奉公的疾控人。

党的创新精神解读

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同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谋划发展,开辟发展新途径,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以创新促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党的创新精神解读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同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谋划发展,开辟发展新途径,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以创新促发展。

在学习中创新。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把加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把理论学习与探索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牢固树立学习的观念,排除种种干扰,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主动转变作风,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典范。在改革中创新。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统一起来,抓改革,促发展。

要用宽广的眼界、战略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分析判断形势,正确处理矛盾,理顺不同利益间关系。要严格依法办事,主动转变职能,依法行政,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实干中创新。创新之要,重在实干。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发扬实干精神,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上,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干,特别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上要出实招,使绝招,用新招,创造特色,培育典型,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在总结中创新。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在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要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汲取失误的教训,不能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办事,不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要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寻找新规律,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开创改革和发展的崭新局面。

创新,主要是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思路,是指领导干部要打破旧思想旧观念,摒弃惯性思维,提出创新的工作思路;创新方法则强调干部不仅要“会干肯干敢干”,还要“干好”,只有不断创新方法,才能突破难题、率先发展、走向成功。而创新机制,则是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在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党执政以来,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一、加强党的建设要统一协调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间的关系首先,在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深刻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为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次,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三大作风相互联系,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一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二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三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四要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我们党如何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如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党的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还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三、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彰显,是党的建设的力量之源。

与时代同步伐,党的先进性就长在;与人民共命运,党的生命力就永存。在面对着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在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是鼓舞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牢记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xx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执政党的客观规律,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思路来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新制度法、新办法把党建设成为生机蓬勃,无坚不摧的坚实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立足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们党解决了用社会主义救中国的问题。接下来,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便成为我们党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解决这个历史课题,也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为了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党进行了长期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但这一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其间还发生了失误、出现了曲折。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如何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这一问题继续不懈探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我们党加深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党的历史任务已从“救中国”转变为“发展中国”,即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都要围绕这样的历史任务来展开。要解决发展中国的问题,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摆脱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创新举措。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以后,实践的脚步在加快,理论创新的脚步也在加快。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为的党中央,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上作出了独创性贡献。这两个理论成果的相继形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逐步拓展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

党的xx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一个明确的概括,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重申了这个概括,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概括,包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确定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揭示了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体现。

指出,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之一,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和拓展的,它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用、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把握、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同时也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贯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这条道路的创新及其所体现的生机活力是多方面的。

将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使其成为一体化的事业。这条道路的创新性,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始终根据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目标要求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始终从现代化的实现来考虑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正是对社会主义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避免社会动荡和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使现代化的成果逐步惠及全体人民;正是因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凝聚起民族力量,不断增强人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信念。

通过改革开放激发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特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激发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是这条道路创新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伟大创举;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鲜明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更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对接,使中国的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借鉴和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文明成果创造了条件,为人们的观念更新和思想飞跃提供了动力。

把远大理想现实化,以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体现发展的过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更加现实化。这条道路所确立的目标体系,从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到初步达到小康,再到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使党和人民有了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而且使理想目标的追求成为贴近现实的历史活动,成为党和人民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这样的目标体系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期性、过程性的理解,也有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地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事业。

把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动员的重要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这条道路的开辟,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不断的焕发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爱国主义激励人们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业,献身于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业。这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基础,而且也使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有了具体的实际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维护统一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坚持和平发展,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以发展为主题并在维护和平中实现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途径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强调坚持和平发展,既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突破陈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以不断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突破陈规为前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全过程,也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彻底摆脱“两个凡是”束缚,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与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突破陈规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在进一步拓展中,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这就需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我们在理论上有更多的新发展、在实践中有更多的新创造。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创新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明确强调: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既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自己的路,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和经验。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无论走向社会主义还是实现现代化,其道路也必然不同,不可能有适用于一切国家的道路。我们党依据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对世界多样性的尊重。当今世界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都各有其特点和经验。我们充分尊重其他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我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绝不能照抄照搬。

从总结经验中形成新认识、作出新判断。从总结经验中获取新的认识、作出新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总结经验,包括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两个方面。我们党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的科学总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依据;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作出的科学总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现实依据。正是从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中,我们党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我们党始终要求自己站在时代发展前列。我们党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从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秦刚。

党的18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决定》公布后,可以说国内外舆论好评如潮。有的说,《决定》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都是干货、全是亮点,直中问题要害,直透百姓心里。有的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有的说,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一、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六个紧紧围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决定》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总结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提出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有几个重大判断是要很好把握的。

第一,要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各方面的具体制度;所谓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治理体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效能。

第二,要牢牢把握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什么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是《决定》中所说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三个进一步解放”还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上,还有着更重要的政治意义。说:“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说,这“三个进一步解放”也是我们的制度优势。

第三,要牢牢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决定》部署了15个方面改革任务,其中6个是经济方面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与经济密切相关。这样算下来,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可见经济体制的分量。为什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要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其他方面改革?这是由党的中心工作决定的。因为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个发展问题。《决定》强调了“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四,要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多年来,我们做到“三个实现”“三个极大”。“三个实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三个极大”: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但是,也要看到,现在我们也只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诸多制约。也就是说,主要问题都集中在“市场”这个关键词上。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完善。

第五,要牢牢把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三个原因: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物质条件好了,财富多了,人们自然关心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二是在现实社会中,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三是这些年,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这次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写进指导思想里的一句话。

第六,要牢牢把握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同时,还要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把群众创造的经验上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政策。

总的说,就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同人民一道推动改革,把自上而下改革同自下而上改革结合起来。

二、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的重大举措。

因为《决定》提出了许多举措,有人说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分量,要一一列举不可能,在前面也讲了一些举措。下面,我就讲一下思路,并就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作一点解释和提醒。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第一方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决定》提出了六条重大举措。

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二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方面,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决定》提出三条重要举措。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三方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

《决定》提出一条重要举措。

《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第一,牢牢把握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大胆探索实践。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有时候,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是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所以,我们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

第三,注重统筹协调。为什么要统筹协调?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统筹协调。二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入r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调配合。对涉及面广泛的改革,要同时推进配套改革。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打折扣。这就需要统筹协调。

第四,凝聚改革共识。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阶段深化改革不可能形成共识。我们要看到,现在党内外对深化改革思想认识上有较大差异,但越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就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同时,也要看到,在坚持改革这个重大问题上全党全社会是有广泛认识的。只要加强思想引导,是完全可以形成共识的。善于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优势。

第五,落实领导责任。全面深化改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贯彻落实全会决定,关键是要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抓好落实和推进工作,务求必成。全会设定的改革目标是,没有几年了,时间很紧。全会提出的很多改革是原则性的,具体到各个方面有的就是一段话、一句话,有的是可以立竿见影的,有的是明确可以实施的,有的只是规划,有的可能要用三五年才能完成。各项改革都要有具体部署、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有条不紊进行,着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

党的精神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立足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们党解决了用社会主义救中国的问题。接下来,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便成为我们党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解决这个历史课题,也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为了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党进行了长期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但这一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其间还发生了失误、出现了曲折。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如何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这一问题继续不懈探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我们党加深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党的历史任务已从“救中国”转变为“发展中国”,即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都要围绕这样的历史任务来展开。要解决发展中国的问题,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摆脱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创新举措。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以后,实践的脚步在加快,理论创新的脚步也在加快。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上作出了独创性贡献。这两个理论成果的相继形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逐步拓展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一个明确的概括,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重申了这个概括,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概括,包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确定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揭示了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体现。

胡锦涛同志指出,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之一,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和拓展的,它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用、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把握、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同时也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贯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这条道路的创新及其所体现的生机活力是多方面的。

将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使其成为一体化的事业。这条道路的创新性,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始终根据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目标要求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始终从现代化的实现来考虑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正是对社会主义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避免社会动荡和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使现代化的成果逐步惠及全体人民;正是因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凝聚起民族力量,不断增强人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信念。

通过改革开放激发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特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激发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是这条道路创新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伟大创举;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鲜明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更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对接,使中国的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借鉴和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文明成果创造了条件,为人们的观念更新和思想飞跃提供了动力。

把远大理想现实化,以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体现发展的过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更加现实化。这条道路所确立的目标体系,从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到初步达到小康,再到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使党和人民有了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而且使理想目标的追求成为贴近现实的历史活动,成为党和人民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这样的目标体系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期性、过程性的理解,也有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地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事业。

把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动员的重要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这条道路的开辟,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不断的焕发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爱国主义激励人们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业,献身于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业。这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基础,而且也使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有了具体的实际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维护统一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坚持和平发展,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以发展为主题并在维护和平中实现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途径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强调坚持和平发展,既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的创新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突破陈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以不断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突破陈规为前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全过程,也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彻底摆脱“两个凡是”束缚,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与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突破陈规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在进一步拓展中,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这就需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我们在理论上有更多的新发展、在实践中有更多的新创造。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创新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明确强调: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既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自己的路,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和经验。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无论走向社会主义还是实现现代化,其道路也必然不同,不可能有适用于一切国家的道路。我们党依据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对世界多样性的尊重。当今世界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都各有其特点和经验。我们充分尊重其他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我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绝不能照抄照搬。

从总结经验中形成新认识、作出新判断。从总结经验中获取新的认识、作出新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总结经验,包括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两个方面。我们党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的科学总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依据;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作出的科学总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现实依据。正是从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中,我们党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我们党始终要求自己站在时代发展前列。我们党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从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秦刚。

党的精神解读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代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向世人宣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吴永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宣示表明马克思主义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将毫不动摇地高扬这面旗帜。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永不动摇。

吴永明:自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95年来,我们党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坚定不移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根深叶茂、坚如磐石。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了强大的真理性力量,找到了改造中国的科学方法,探索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道路,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正如所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理论创新永不停步。

吴永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南而不是教条,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那就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以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走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开辟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景。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们就更需要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以“理论彻底”凝聚思想共识。

记者: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如何理解并结合江西实际予以贯彻落实?

吴永明:所谓理论彻底,就是抓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问题,揭示蕴含其中的内在规律。只有理论彻底,才能说服人,凝聚思想共识,转化为群众实践的物质力量。的重要论述表明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彻底性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品格。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历史使命,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其正确指引下,我们党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

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我省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更好地把科学理论转化为“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力度,为我们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贡献江西的智慧和力量。

看了2017党的最新精神心得体会还看了:

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11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吐鲁番市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不断推动稳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陈全国来到高昌区老城路街道广场社区,与各族居民和社区干部热情交谈,详细了解主题教育、基层党建和服务群众等工作情况。他指出,社区处在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位置。要坚持开门搞教育,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解决好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真正使各族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

在居民艾克拜尔·卡哈尔、尼亚孜·热西提家中,陈全国与大家促膝交谈,聊生活、问收入、听心声、话未来。陈全国祝愿他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庭越来越幸福。

在吐鲁番果业有限公司,陈全国与企业负责人、种植户、农民经纪人、采购商面对面交谈,认真了解葡萄干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线上交易情况。他说,要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优品牌,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吐鲁番市亿茂酒庄有限公司,陈全国实地考察葡萄酒加工、压榨、罐装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他说,要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方位变革,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陈全国还来到高昌区红星片区戈壁社区清真寺,调研宗教活动开展情况。他说,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和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广大宗教人士要大力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坚守正道、正信正行,引导各族信教群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陈全国在调研中指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抓好主题教育,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准确把握第二批主题教育重点在基层、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的特点,把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衡量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

陈全国强调,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结合起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扎实做好稳定发展各项工作。要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保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要大力保障改善民生,扭住突出民生难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切实建强基层组织,强基础、补短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简短

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群众砥砺奋进、奋勇前行的五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事关党的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前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时至今日,我们的党仍不忘为民初心,党中央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地方发展指明方向。在新冠疫情、四川森林火灾等挑战面前,党总是人民群众最信得过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们很好继承和弘扬了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继续答好了一心为民的答卷。

作为一名在居委会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由衷自豪的同时,我将不断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努力提高本领,结合自身实际狠抓落实,时刻严于律己,紧紧围绕党中央,积极响应时代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系列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上作了重要的报告,在报告的最后,代表党中央向全体青年发出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伟大号召是在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我们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行的关键节点向全体青年发出的动员令。青年党员、青年干部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积极响应这一伟大号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坚定信念,提升素质能力,将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响应伟大号召,做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青年党员要成为有理想的青年,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从理论中不断汲取信仰信念。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指导生活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要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在直接学习权威著作的过程中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要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达到知行合一。

响应伟大号召,做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党的二十大总结了十八大十年来我们的工作。十年来,面对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取得了一项项历史性胜利,这一系列胜利都是依靠一个个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学会将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指导本职工作。一方面,坚持把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悟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思想和当前工作实际,迅速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内练本领,外强作风,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系统思维,珍惜岗位平台,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作为年轻干部,要炼就“十八般武艺”,有针对性把知识短板、本领不足、性格弱项补齐补强,闷头长本事,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法。要时刻以“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为标准,勇于和好的比、敢于和强的攀、乐于和快的赛,唯旗必夺、唯先必争,在担当作为中实现价值。

响应伟大号召,做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青年干部作为未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必定会在最吃紧的岗位上担当重任,所以一定要做好面对吃苦的准备,要积极面对,敢于吃苦不怕吃苦,从苦中不断学习,从苦中不断成长,从苦中不断锤炼自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的中国青年,沐浴着新时代阳光雨露,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吃苦”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吃苦精神锤炼意志、历练能力、成就辉煌的本质价值丝毫没有变。广大青年要拿出敢吃苦的闯劲干劲、坚定敢吃苦的决心恒心,在精神上不怕吃苦、在环境上不避艰苦、在现实中踏实苦干,以担重吃苦的“孺子牛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响应伟大号召,做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绩,我们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也要看到,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各地地区冲突频发,极端气候天气不时侵扰。可以说,若想实现伟大梦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奋斗精神、斗争精神。作为青年党员,要勇于奋斗、敢于斗争,要在挺起脊梁、冲锋在前的担当和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作贡献。不论在任何岗位都将永葆奋斗精神、斗争精神。要在面对侵害群众利益的时候敢于站出来说不,要在组织和单位利益受到侵害时说不,要在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重要关头勇敢站出来与外部势力作斗争,依靠奋斗、依靠斗争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简短

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群众砥砺奋进、奋勇前行的五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事关党的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前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二十大直播,我党所做出的一系列为民大事要事,我国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心情激动、心怀感动,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当收听收看大会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心情十分激动,倍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一定要喜乘二十大东风,奋进新时代征程,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先学一步深悟一层认真学习好二十大报告,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把自己的政治、思想、行动真正统一到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上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宣传精神贯彻始终充分发挥一名党员作用,与同志们共同努力学习好、宣传好二十大精神,把党中央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

三要学以致用以知促行学深弄懂二十大精神,明确二十大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继续发挥余热,发挥优秀基层党员作用,肩负新担当,迈步新征程,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进一步助推蓝旗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己之力。

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按照近期区局党委的安排部署,我们通过学习强国app、看报纸、看电视直播以及参加今天的中心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四月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我的内心感悟很多,下面结合自己学习的情况,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干部职工的管理,强化考核制度,推进工作落实,促进税收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提升思想觉悟,融会贯通学习。学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的学出成效,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因为只有在思想上真正的去重视一件事情,才会在行动上努力奋斗,为了既定的目标而不断冲刺。一是提高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相信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担当者。在全市、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而我能做的就是严格按照县委的安排做好文明志愿者服务,维护县城的环境,为创建文明县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干部职工都践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积极的开展每一项工作,在单位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的氛围。

三、抓好实际工作,干出工作成绩。如何在自己擅长的岗位干出一番好的成绩,我想还是要在学习中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真正的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干事创业敢担当。一是做好管理敢担当,在管理人员上下功夫,在做好职工思想教育上下功夫。从前的工作中,我只是安排下级部门人员自己去学习,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那个自觉性,所以有学习不到位的情况,下一步我将召集人员系统性的学习,从抓学习开始抓好思想动态,从而抓好具体工作。二是带好头做表率,要去干一件事情,光是去想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去做,要在做上下大功夫。说到底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抓好分管工作,为自己制定目标,为自己制定考核的时限,给自己努力向上的动力。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党的二十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总结了上一个时期的工作,制定了新时期的工作方针和政策。作为普通党员,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向。这对我们普通党员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重要的历史任务。

第二段: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

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深入学习了二十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概括是对我们党新时代的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应对新时代深层次矛盾和挑战的深刻思考。同时,我也学习了二十大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我们制订今后党的工作方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第三段: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也受到了高度关注。我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需要加强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纪执法,严密防范和惩治腐败等。全面从严治党道路虽然漫长而且艰苦,但是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需要我们所有党员积极配合,共同推进,才能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第四段:基层支部建设。

作为一名基层支部委员,我认识到基层组织建设对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特别强调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战斗堡垒,必须在深入实践中加强,坚持讲政治、谋发展、重组织、强“三化”,注重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扎实开展基层支部建设,提高组织力和战斗力,才能真正发挥党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

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对于我、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南和方向。我认为,我们普通党员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上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素质,把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等转化为基层工作的实际行动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听后令人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引起了大庆公安民警的广泛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坚定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庆、法治大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党走过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迎来了进入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观看开幕会令人振奋不已。我将继续奋斗在油城热土,积淀砥砺前行的动力,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紧跟党的步伐,为党和人民战斗,不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党的二十大召开,让世界感受到中国道路给人类带来的光明前途,让中国人民感受到实现中国梦的坚定步伐,让我深受鼓舞。今后,我将深入推动“枫桥经验”落地见效,抓实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振奋人心,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人民卫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要保持虚心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谱写新时代公安的新篇章。

回顾过去成就恢弘,展望未来踔厉奋发。我将始终以铁人精神为魂,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立足新起点、展现新担当、贡献新作为。把对公安事业的忠诚铸入灵魂,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我将持续加强学习,以客观、全面、严谨的勘验、鉴定结论服务于案件侦办,以多元的技能应对新时期公安工作挑战。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报告精选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为我们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擘画蓝图,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指导思想、本质要求和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身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监管干部,我有如下心得体会:一是一定要认真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牢记五个“必由之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认真落实党中央和银保监会、省局、分局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切实提升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创新为动力引领首都银行业保险业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学习方面,要抓好“快”字诀,以最快的时间领悟学习落实,要突出“深”字,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反复学深,深入思考,达到入脑入心,还要结合一个“实”字,特别是涉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精神表述,要转化为使命、思路和举措,转好为干事创业的实招妙招,用优异的工作成果来体现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

二是作为党口部门的一名干部和支部委员,要带头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协助科室领导和在支部内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通过运用集体研学、网络推送相关报道解读等手段,全面学习贯彻宣传二十大提出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忠诚担当、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切实推动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转化为坚决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是通过学习报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展现的深邃历史视野、宽广战略格局、强烈政治担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监管干部,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要求。同时,作为年轻干部,我认为当代的中国,给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务必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更应高举旗帜跟党走,立足岗位做贡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努力在工作中展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把理想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在“金融为民”第一线认真诠释。总书记在报告的结尾部分,用一段话殷切寄语青年,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奋和力量,我将在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信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认真书写好青春故事,诠释好青春力量。

百年风华映初心,戮力同心再出发,党的二十大是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部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下一阶段,我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落实好的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努力把报告的部署要求转化为工作思路和行动抓手,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开拓进取,为地区银行保险业健康平稳高度发展再作贡献。

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一、学习所思所感。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学习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深思、学以致用,真正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天,通过反复深入研读、深学细思、深刻领悟全会公报,有以下感想与同志们共勉:

1、坚定对党的绝对忠诚,对领袖绝对拥护的政治自信。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形势,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正因为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才取得这么多举世瞩目的成绩。

2、坚定对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要想实现国富民强,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3、坚定了对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自信。十九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进一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全面开花,硕果累累。事实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群众的期盼要求,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指明了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更加坚定了发展自信。

二、接下来工作打算。

1、强化意识,坚持“学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精神境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时不我待地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一是示范带动,做好学习文章。树立起“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要义,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学思践悟,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勇担当、做表率”活动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三是持续稳固,做好常态文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学习会议精神不能一劳永逸,我讲把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发力、形成常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的要义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2、强化站位,坚持“做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工作能力。一是不断提升政治定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的领袖权威,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永葆忠诚之心。二是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始终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工作大局,紧贴领导工作思路,紧靠基层群众实际,突出“服务”中心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不断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三是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服务xx发展大局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承担好“参谋部、战斗部和服务部”角色,争做xx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竭力为xx发展大局做好服务。

3、强化管党意识,坚持“严在前列”,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是着力抓好规范运行。以强化党建工作为突破口,严格组织生活,扎实推进“三会一课”规范化运行,持续完善党建、行政会议制度,坚决杜绝以行政会议代替党建活动的现象。推进xx办公规范化,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系列符合当前形势的规章制度,形成办公规矩,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着力抓好作风转变。行百里者半九十,作风转变不可能轻轻松松,一蹴而就,必须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将时刻把作风建设抓在手,把不良作风改到底,把长效机制建到位。大力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和xx有关制度,敬业守责、无私奉献。多深入基层、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决策提供最真实的基层反映。三是着力抓好廉洁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以党章为镜鉴,以党规为准绳,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不越红线、不逾规矩,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全体党员都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进取,踏实工作,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我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观看和学习,倍感振奋的同时,也深觉责任重大。

一、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为全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更加美好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提出了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新时代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要继续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同志继续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充分反映了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护、信赖和爱戴,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反映了亿万人民紧跟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和坚定决心。

大会报告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对党章作了新的修改,使之与时俱进得到丰富和完善,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己要在全面学习、深刻把握和认真落实上下功夫,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擘画了新蓝图、指引了新方向。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的集聚培养,更好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不断加大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着力建设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北京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十分必要,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体系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平台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完成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前沿性等重点关键技术是关键所在,亟需抓紧抓实国家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研原创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加快建设学术性科研与产业性研发协同体系。三是结合国家产业布局,提升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四是打破军民分割格局,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五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对二十大报告的深入学习,让我深深感觉到北京“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者的春天到”了,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首都科技工作者,身上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党建科研融合,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和汇聚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推动首都科技创新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二十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作为党员,我们必须时刻学习和贯彻党的精神。党的二十大会议是在新时代中国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会议,对于我们当前的思想和行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中共的最新决策与战略。下面,我要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第二段:认识当前形势并把握前进方向。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观点,明确指出了当前世界面临复杂多变局势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需要具备清晰的判断力和领航能力,只有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共赢机遇,才能真正前进。通过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勇于实践,我们要确立当前形势下的奋斗目标,寻找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符合国家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段:谋划经济发展战略切实推进现代化进程。

党的二十会议强调了新发展阶段中的重点,提出了从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经济强国、党的建设等多个方向去展开全面的经济发展工作。这样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契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摆脱过去单一发展方式的局限,加大产业反响、创新投资、降低无效成本、推进信息化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布局和发力,从而确保这些方面具体行动纳入到长远的中央规划中。这些努力将推动现代化经济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让经济社会发展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取得更好的品质和水平。

第四段:全面加强治理手段和提高人民幸福感。

在新时代,党员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面加强治理力度和提高人民幸福感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党的领导力和人民民主治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深度推进治理创新、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全国管理体系以及减轻民众负担等方面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理应坚定立场、充分发挥覆盖的作用、协助国家稳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使命,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第五段:个人的总结。

从党的二十会议精神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理念。我们要始终珍惜机会,坚定信仰,充分发挥民族利益、构建强国世界、实现自我价值和合作共赢的正向力量,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精神,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守初心、拥真情、建共识、贡献力”的方针,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底层建设者。致富有技巧,汇聚智慧;致远有道路,汇聚力量。让我们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支持党和国家工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国家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主题聚焦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谢春涛说:“我觉得四中全会的成果在制度建设上是集中总结了长期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制度建设上是一个大的集成、大的推进。哪些好的制度要长期坚持,要巩固,哪些方面还是短板,还有不足,要继续努力,这都说清楚了。这次四中全会在制度建设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说:“这个《决定》反映了我们党执政70年,总结了制度建设一系列的经验和规律性做法,在这基础上面向未来30年,我们的制度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个《决定》意义就在于,它不仅是考虑了现实要解决的制度面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出规律性的一些结果,再一个就是面向未来要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遇到的很多风险和挑战,一定着力于制度的建设。”

十九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说:“非常系统化,70年以来没有一次把制度体系这么详细描述出来,实现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讲到的用30年制度充分定型。现在制度定型了,什么样呢?一旦定型到底是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清晰地描述给全世界。我们有根本制度、有基本制度、有重要制度,它们是相互衔接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制度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这个总目标提出336项重点改革任务,而这次全会的决定又作出了许多新的部署和新的安排,是对这个总目标的深化和展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想更好地实现总目标的要求,需要正确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和辩证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防军队、党的建设。国家治理能力指运用这套国家制度体系来管理国家的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

为了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华民族曾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路。而当前要坚持和完善的这个制度体系,正是建立在过去长期的实践基础之上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谢春涛说:“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国家单一制结构,还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又经过了多年改革,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这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又创立发展了一些重要制度。这些制度极大解放了发展的生产力,包括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体现得更好,包括法律体系也更加完善。”

《决定》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13个“显著优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多个领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持“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两弹一星”、集中力量办大事、逆全球化思潮下保持经济强劲增长、还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背后都是制度优势在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看到大兴机场,看到布满全国的高铁网,看到港珠澳大桥,我们都为之振奋,这是制度优势所造就的,如果没有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些成绩取得是难以想象的。在法制领域也是,建立起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曾让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但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制度的执行力还是个短板、制度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一些不够成熟的制度甚至成为制约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说:“有很多制度建立了,但是很多方面不一定完善,很多方面初步建立了,有些制度是沉睡的制度,有的制度挂在墙上并没有真正落地。没有落地的原因可能很多,一种就是没有脚踏实地真把它落下来,有一种可能因为当时制定的时候,这个制度本身就不完善,想落地很难。那怎么办?要进一步改革,把制度进一步完善好,让它能够真正扎根大地。”

与此同时,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对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制度不能是僵硬的、固步自封的,而是要根据新情况、新矛盾的出现,不断进行完善甚至纠错,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谢春涛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代化’这几个字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含义非常丰富。我们今天的执政方式,今天的制度,今天的治理体系和水平,一定要适应今天的需要,一定要在今天能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真正让他们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从法治上和其他方面保证社会公平正义。还有经济上、社会上、民生上等等让他们有所得,有幸福感、有获得感、有安全感。”

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制度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国际大环境的改变。现在,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国际看,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治理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家间的竞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谁的制度更稳定、更可持续、能力更强。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