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做馒头说明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2-04 19:47:23 作者:书香墨

优秀作文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独特见解的体现,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可以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白馒头的味道小学作文

馒头里有爱的味道,天地间的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爱的讯息,它让我们感受到:有爱的世界真美好!

毛泽东这样称赞过雷锋同志: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只爱一个人不难,难的是要有一个广阔的胸怀用一生去博爱每一个人。

有人说过:真正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年迈的夫妇从不把“爱”字挂在嘴边,可他们却用一举一动体现了爱的精神;德兰修女也从不向媒体宣传自己,可她的爱却撒满了她一生所走过的每一天道路。

馒头里有父母的爱,当你生病时,父母的精心照顾;有师长的'爱,当你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的谆谆教悔和循循善诱是无声的;还有朋友的爱,当你心情不好时,朋友的耐心倾听,鼓励帮助你。

人间并不缺乏真情,平凡的爱也好,伟大的爱也罢,其实就流淌在每个角落里。

吃下馒头,你就拥有了一份爱心,一份真诚的爱心,去帮助身边的人,你就会成为一名强者。

三个热馒头小学生作文

虽说放假了,我们班上这群热爱篮球的“顽固分子”依旧是“自强不息”。这使得本以为可以在假期里偷闲的父母,又得“背水离闲”的为我们洗那一件件臭气难闻的球衣了。

比赛开始,我们两队便使出浑身解数,相持而战,即使是摔倒在地,也要舍身护住球。气温越来越高,我们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像是在与天公比“热”呢。身上早已是汗流浃背,脸上却依旧挂满笑容,这大概就是篮球的魅力吧!两队的比分随着气温交替上升,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得难解难分,最终只好以平局收场了。

尽管回家又免不了一顿“臭骂”,但是我们对篮球的狂热依旧不肯停息,让我们乘着暑假的热,痛痛快快的为篮球“热”一把吧!

说明文作文之做馒头

今天是放寒假的第一天,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我和奶奶一起去乡下看望姥姥。在路上我问奶奶:“我们去乡下干什么呀?”奶奶说:“我们去乡下有很多事情要做,最重要的就是做馒头,因为乡下人过年都要做馒头的。”我点点头,心想:“吃馒头我吃过,做馒头我还是第一次呢!希望快点到姥姥家。”

终于到了乡下,一家人都相聚了,大家都很高兴,可以开始做馒头咯!厨房间里开始热闹起来了。第一步和面,只见大舅公在大盆里不停地搅和着面粉,原来这就是和面,俗话说的好:“要吃馒头,三百个拳头。”大舅公一个劲地和面,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把面和完了。第二步切馅儿,奶奶和二舅公把肉先洗干净,然后切成条状,再切成块,最后剁成肉末拌在刚切完的萝卜丝里,加上盐和油拌均匀了。这就是馅儿。接下来就是包,奶奶教我拿起一块面团,压成饼状,再把放上点馅,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慢慢的把馅用面皮包起来,捏紧了,终于一个馒头诞生了!在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下,几百个馒头都做好了。最后,我们把馒头放进蒸炉,不一会就可以出炉了。

当我看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品尝着我的劳动成果,就感到非常自豪。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馒头虽然很好吃,但是来之不易,都是馒头师傅们起早摸黑辛勤劳动所得,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啊!

文档为doc格式。

记忆中的馒头小学作文

仿佛童话里的公主。

幻想着,幸福。

好像长不大的孩子。

呆呆的,望着窗外。

说好一辈子在一起。

那时的我,总偷偷的点点头。

夜晚的天空,流星划过。

我许下一个心愿。

笨猪猪,永远笑着,疯着,玩着……。

安徽宣城绩溪县绩溪中学高一:章小波。

文档为doc格式。

三个热馒头小学生作文

记得那天,清晨,你便来了,来得是哪样气势不凡;来的那样迫不及防。你乘着呼呼的狂风而来,驾着隆隆鸣响的雷而来。啪啦,啪啦,你的脚步像是炸开了锅的豆子,从天而降......

“滴答,滴答......”你悄然的落在树叶上,只听枝叶“吱”一声响,便随着轻风翩翩起舞;你从天而降,敲打着屋顶,仿佛是断了线的珍珠......

听着你动听的乐曲,我不禁凭窗相望,把我带进了11的思忆……。

那天,我还有18天就满1岁了……我随着时光来到那天……。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我的爷爷了!爷爷正拿着一块热腾腾的馒头,我知道那时的馒头是那样的珍贵,那样的香甜,不知是爷爷省下了多少他的零用钱!爷爷正拿着那块馒头,逗着他那未满一岁的孙女,逗着她一步一步向前前进,前进……正在这时,他的孙女摔倒了,狠狠的摔倒了,爷爷没有牵起他的孙女,正语重心长的对他的孙女说:“孩子,我们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再爬起来!”可是他那哇哇喃语的孙女听懂了吗?不!她听懂了!她正在一步一步的爬起来!

这天,是那个孙女深受教育的一天,也是她最难过的一天!

深夜,夜幕降临。

小学做馒头作文说明文

星期三,小姨要做馒头,我也在旁边看着。

小姨说:“做馒头需要先做面团,再等面团发大,然后才可以做馒头。”

小姨先把120毫升水倒进搅拌机里,再倒进两小杯的面粉、一小勺的酵母粉和两小勺的泡打粉。然后搅拌机就开始搅拌了。搅拌机里有一个长长的刀片,在搅拌机里不停地“转圈”,把粘糊糊的水和面粉“变”成了一个圆圆的、表面光滑的“圆球”。我仔细一看,搅拌机里没有一点儿面粉了。

小姨把这个椭圆形的面粉团放在一个碟子里,盖上一片湿湿的纱布。现在这个面粉团比碟子小一些。过了三个小时左右,面粉团慢慢地“发”大了,几乎比碟子还大了。面粉“球”摸起来有一些粘手。小姨在面粉“球”上撒了一点没有湿水的干面粉,现在面粉“球”摸起来软软的,可以开始做馒头了。小姨把大面团切成了十个小面团,把很少的干面粉洒撒在了小面团上。小姨把一个小面团捏成近似长方形,使馒头看起来鼓鼓的。再把馒头比较长的两边拍一拍,把比较短的两边捏圆,一个馒头就做好了。小姨把十个捏好的馒头放进蒸锅里,十五分钟后,馒头就出炉了!

馒头真香!原来,馒头就是这么做成的!

小学作文:五个馒头

从前,有一个非常有钱的富商。他在家门口上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城里的.所有乞丐明天都可以来我家大院,我会准备好五桌好菜好饭和五个馒头,供你们吃,但前提是你们无论选五桌饭菜还是五个馒头,都必须吃完,否则格杀勿论。

到了第二天,富商果然预备好饭菜和馒头,等待着乞丐们。第一个乞丐来了,富商问:“你是要吃馒头还是饭菜?”乞丐毫不犹豫的说:“我要饭菜。”一阵风卷残云过后,还剩下两桌菜。乞丐再也吃不下了,因为每一桌菜都是满满当当的,他真的吃不下了。于是富商让人把他拖下去砍了。

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乞丐,富商问:“你是要吃馒头还是饭菜?”乞丐看了看满桌的菜,有些犹豫,因为他担心自己吃不下会被杀死,但饥饿使他失去了理智,他选择了饭菜。但是他并没有吃完,被富商砍了。

直到第三个乞丐来了,富商又问:“你是要吃馒头还是饭菜?”乞丐坚定的说:“我要馒头。”富商奇怪的问:“为什么?”乞丐说:“其实我是普通农民,只是生活所迫,不得已才沦为乞丐,相信只要能填饱肚子,我随便找些活,也能生活。”富商听了非常感动,他把馒头给了乞丐,并请他吃了饭,把乞丐送走了。

多年后,乞丐有了自己的厂子,过着子孙满堂的生活。这全是因为那五个馒头,所以他也常给孩子们讲那馒头的故事。

小学作文: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小学作文:五个馒头

他坐在我的对面。我们刚下完了一盘棋,棋盘上的棋子还有一半,但他已输了。这是我们认识并成为棋友以来从没有过的,我们每次下棋,棋盘上最后也就剩下五六个零星的棋子。我看看她心不在焉目光飘忽的神情,敲敲棋盘,问他:“你心里有事了吧!”

他笑笑,回头望了眼街对面正在建设中的大楼,说了一句:“快盖完了。”他是那座正在建设中大楼工地上的一名建筑工,也是我们常常说到的从农村来到城里的民工。那天我们一帮人正在马路边上下棋,他从对面工地上过来,他什么时候过来的没人注意,让我们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在我的身后支了一步棋,使我的棋起死回生。老话有旁观者清一说,但也有观其不语之说,他说话了,跟我下棋的人厌恶地白了他一眼,竟丢下棋子起身走了。他一下子脸胀红了。其实这种马路边象棋谁还在乎多一两句嘴,我知道与我下棋的人起身而去的原因,因为多嘴的是一个民工。他胀红着脸站在我身后,有些不知所措。围观的人慢慢地散去了,他们的离去,让他更加窘迫。我有些过意不去,连忙招呼他:“来,杀一盘。”他犹豫了一会,还是坐到了我的`对面,感恩似的对我微微笑了笑。两盘棋下完,我们便成了棋友。

我也是这一刻以前,始终认为一个农村来的民工除了干活吃饭睡觉外,能下棋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可我错了,我没想到他会有心事,而且,在我问过他以后,他竟然问了我一个让我十分惊讶的问题,他问我说:“爱情是个啥滋味?”

如果不是面对面地坐着,谁能够相信一个民工会问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来。

他的问题把我难住了。我恋爱过,也结婚了,可我从来没有叭嗒叭嗒嘴认认真真地想过爱情是个啥滋味。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没叭嗒过嘴想过爱情是个啥滋味的。

我只好把这个问题又抛了回去,我说:“你也结婚了,你还不知道爱情是个啥滋味吗?”

他很腼腆地笑,他说:“可我没谈过恋爱。”

我忍不住笑了,说:“那你不会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那样,结婚后再恋爱吗?”

他目光疑惑地望着我说:“结婚后还咋谈恋爱?”

我诚恳地对他说:“我也说。

小学作文: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馒头的说明文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馒头。

回家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地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味儿,馒头已经不见了。又走了一点,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的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汤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三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竟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热腾腾的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分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

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小学作文: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会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不同道德标准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会导致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小学作文:五个馒头

现在,外面买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我们一家人很久没吃到馒头了,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做馒头。

我们打算把馒头分一些给左邻右舍和爷爷奶奶,所以,在做之前准备了两千克的馒头自发粉和大约一千克的温水。开工了,爸爸告诉我:“添添,我们把面粉留一点备用,其余倒入盆中。”哇!白花花的一片,像厚厚的积雪,手伸进去搅和着,暖暖的、软软的,好像小时候玩沙子那种感觉。接下来是和面,我把温水逐步注入面粉里,用手不停地搅拌,尽力将水和面粉搅拌均匀,我的双手沾满了湿面粉,怎么也弄不掉。开始揉面,必须要将面揉得有韧性才行,我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揉呀揉,可没揉几下就累得满头大汗,心想:看似容易的活,干起来却这么累,幸好爸爸帮我完成了这一步。完成了和面、揉面,就该发酵了,我用湿毛巾将面团盖好放在桌上,大约二、三十分钟后,发现毛巾下面的面团比原来大了将近一倍,用手轻轻一撕,形似蜂窝,这说明可以将面团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放入蒸锅就行了。

半小时后,瞧着变胖了的馒头,馋的我直流口水,伸手就拿起一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哇,香喷喷的,真好吃。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劳动成果,吃起来更加甜滋滋的。

馒头的说明文

“嗝——”我长长地打了一个饱嗝,说道:“实在太好吃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东西让我这个“高级美食家”大夸特夸吗?猜猜吧!——它是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一蒸,就淘气地变大、变高了。现在你们猜到了吧!它就是——馒头。但是,这美味的后面还藏着一个秘密。

今天早上,妈妈对我们说:“我们今天来做馒头吧!我试一试,没准儿能成功。”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说:“好啊!”于是妈妈用发酵粉、面粉和温水混在一起,不断揉着,这神奇的手,很快让它们三混成一体,接下来是发酵了,妈妈拿了个大脸盆,把这坨“扁扁平平”的东西装了进去,然后用毛巾盖上。过了两三小时,当我打开毛巾时,感受到了时间和发酵粉的魔力——那“扁扁平平”的东西变成了一个鼓鼓的巨大馒头。

接下来是揉面,这可是重要的一部分,口感的好坏,可是由面来决定的。“上道具!”随着爸爸的一声令下,我和妈妈端出了那千斤重的木头菜板,拿了一袋面粉。爸爸开工了,只见他撸起了两边的袖子,双脚与肩同宽,他把那“巨大的馒头”从大盆里拿出来,放在菜板上,我在板上撒了一些面粉,开始揉面了,爸爸用双手拿着面团,翻,按,捏,揉,转,却都是那么熟练专业地揉着,面团在爸爸手中练起了武术,我在一旁津津有味的看着,跃跃欲试地双手也在旁边练习着,爸爸揉“累”了,我上,我以为很简单,但面团一到我手上,就有点疯狂了,我平静了心态,先揉一下,又再翻一下,又转一下,面团好像故意跟我作对,在我手中跳起舞来。最终还是被爸爸拿下了。

时间匆匆一眨眼过去了,揉好了面,就开始捏面团了。我最激动,一碰到面团就开始揉起来,结果只揉了一个圆球。咦?点子来了,我把它先捧成一个长条,然后绕着它一圈一圈地转起来,还不错,像一个棒棒糖,但我还不满意,突然脑洞大开,捏出了一个蜗牛,在一旁“揉圆球”的妈妈对我夸奖道:“不错,脑洞挺大的!”有了妈妈这一夸,我更加努力了,我先把面团揉成一个圆柱体,然后再在边上捏出花边,哇,真好看!一眼望去,一个个生硬的面团被我这双灵巧的双手捏得栩栩如生。我的心里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这一大块面团被我和妈妈全部捏好了。

接下来就开始蒸了,在锅里,我看到那一个个馒头越来越大,鼓鼓的,真是可爱透顶。蒸好了,我们一尝,嗯,真是太好吃了。

小学作文:五个馒头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由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对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