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糖果有多少教案含反思(优秀17篇)

时间:2024-04-02 22:07:06 作者:QJ墨客

编写大班教案需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班教案是指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它对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大班教案,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学科知识和教育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糖果有多少》大班数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由小编精心整理的《糖果有多少》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1、学习估计10—2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1、flash课件。

2、操作卡人手一份。

3、大记录卡一份。

4、教具画藏有有老鼠的房子4间。

一、播放课件,情景引出活动。

1、师:今天的天气真好,猫妈妈带着它的宝宝们出去散步。他们走呀走,一路上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最后他们来到商业广场,走到糖果店门口的时候,发现这里乱七八糟的。

猫妈妈:“孩子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的,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的脚印的呢?”

2、师:我们来想个办法对付他们,好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师: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

二、估计老鼠的数量,激发幼儿捕老鼠的.想法。

师:咦,狡猾的老鼠都躲到哪里去了?(房间里)。

1、出示教具“4间房间”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狡猾的老鼠在不在里面?(教师打开房门)。

师:呀,原来这些坏家伙真的藏里面了。

师:1号房间里藏着几只老鼠?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如两个两个、三个三个、五个五个数。

3、估计其他房间里老鼠的数量。

师:那请你们来估计一下其他房间里老鼠的数量!

师:2号房间里的老鼠看上去比1号房间的老鼠多还是少?

师:那么会是几只老鼠呢?

4、将幼儿的猜测记录在记录表中。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数目?

5、师: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

6、请三名幼儿,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数目,并记录正确答案。

师:谁来数一数究竟其他房间里有几只老鼠?我们一起跟着他数一数。

师:他是怎么数的?

7、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与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

三、想办法把老鼠引出房间。

师:这些老鼠可狡猾了,知道自己藏身的地方已经暴露了,就躲在里面不肯出来。老鼠心里得意的想:“反正我躲在里面不出来,看你能拿我怎么办!”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怎么办?(让小花猫躲起来)。

师:那我们再用一些好吃的糖果,把他们引出来好吗?

1、出示幼儿操作卡。

师:最左边的盘子里有10块糖果,请你估计一下右边的盘子里有几块糖果?

2、展示幼儿的操作卡。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估计的数目。

3、请幼儿检查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并及时改正。

师:老师以为小猫已经离开了,就偷偷的溜出来准备每餐一顿。这下,终于可以捉老鼠啦!

四、对暗号,捉老鼠。

2、拍手对暗号,拍对一次上前一步。

3、捉到老鼠,活动结束。

这个活动是我自己原创的,活动情境设计的比较合理,能根据老鼠去偷糖果引出本次活动,首先估计老鼠的数量,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把老鼠引出来,就再次操作估计糖果的数量,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感兴趣、注意集中、思维活跃,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并且课件做的漂亮,利于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幼儿会数,但是老鼠时凌乱的摆放的,数着数着幼儿会搞错,允许幼儿将老鼠边数边有序的摆放好,这样就利于下面的幼儿观察和检查。

小百科: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从远古时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就需要创造出一些语言来表达事物(事件与物件)量的多少。

中班数学教案7是多少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7。

2.能胆表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情绪愉悦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毛绒玩具6个,汽车玩具6辆,笔7根,图书7本,6、7的数卡各两张(数卡贴在积木上,可立在桌上)。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印章,3~7的数卡,高矮不同的.卡片5张,数物拼板4份,印有实物和数字的游戏纸各24张。

活动过程:

1.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幼儿园给我们班分了一些新玩具,看看有哪些玩具?这么多玩具怎样放才能让我们家数清楚?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名称分一分。

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每种玩具各有几个。

2.认识数字6和7。

教师与幼儿共同确认每种玩具的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每种玩具的数量:6个毛绒玩具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以同样的方法助幼儿认识数字7,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印印章;第二组:看实物画短线。教师导语:今天,6和7跟数字宝宝玩游戏呢。小朋友要看清数字,印印章,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三组:看实物数量和相应标记连线。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教师导语:最小的数排最前,最的数排最后。

第五组:高矮排序。

第六组:数物拼板。

4.集体进行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印的印章数量是否一致。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

1、掌握1――10的顺数和倒数。

2、知道顺数时是逐一增加,倒数时是逐一减少。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小狗过桥图片一张、1――5数字卡片,各种方形积木,花片若干,操作卡片6份。

1、开火车――复习5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2、小狗过桥

(1)欣赏彩桥

“小狗想到家拿礼物来招待小朋友,可是一条大河挡在中间,要翻过一座五彩的高桥,你们看看,工人叔叔是怎样设计这座桥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总结)

桥由许多小方块组成,这座桥中间高,两边底;上桥和下桥的台阶都是10级。

教师:“桥的'第一个台阶用1块砖砌成,第二个台阶用2块砖砌成,……第十个台阶用10块砖砌成。”(1可以表示有1块砖,也可以表示第一级台阶,2可以表示有2块砖,也表示第二级台阶,……)

(2)数台阶

教师:“小狗开始过桥了,我们一起帮它数一下,上桥时走了几级台阶,下桥时走了几级台阶?”

幼儿:1、2、3、4、5、6、7、8、9、10,上桥走了10级。

10、9、8、7、6、5、4、3、2、1,下桥时也走了10级。

教师:数数时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倒着数也就是从较大的数一个接一个往较小的数连续数下去。

教师:小狗回家时已经走在第五级台阶了,小朋友帮它继续上、下桥好吗?(将小狗放在另一级台阶,让幼儿帮助它回家,练习接着数数。)

3、幼儿操作

(1)编号码:八位数的电话号码,要求幼儿填写空余的4位数字号码。可以顺数填,也可以倒数着填。(倒填时一定要根据老师提供的四个数字进行倒填)

(2)数花片:幼儿从1开始横向摆出小花片,逐一增加,一边摆一边数数,直到10。接着倒数,每次拿起一个,再数数,练习倒数。(10人)

(3)搭高桥:合作搭建彩桥,一边搭一边数数。(4人)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鲜艳的活动教具,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紧紧围绕着活动目标进行,条理清晰,幼儿易于理解,整个活动在幼儿欢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活动目标,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

大班数学《糖果店》教案

《蜘蛛和糖果店》是一个有关概率和统计的绘本故事。概率是依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推测未来,概率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绘本中的蜘蛛经过统计得知咪咪买棒棒糖概率比买其他糖果的大,但概率虽然能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却不能保证100%正确。所以从孩子的思维层面上考虑,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把这个绘本设计成了有情景性的估猜活动,以故事中蜘蛛猜测顾客来糖果店买什么糖的情景为主线,帮助幼儿理解概率和统计,同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去推理、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估猜生活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乐趣。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自制ppt,人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活动重点:在观察、比较统计表的基础上,大胆推理与预测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活动难点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蜘蛛和糖果店》是一个绘本故事,将抽象的概率与统计的数学知识,融于美妙、动听、有趣的故事之中,使孩子们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不知不觉地初步接触、学习概率和统计的数学知识。在有趣、有情景的故事中,孩子们去思考、去探索,并学会观察生活、关心周围的事物,逐步地培养了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孩子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让美与智慧陪伴孩子们的童年。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

1、引导幼儿学会9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9的加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创编、计算9的加法应用题。

课件、卡片(动物和算式)每人各一套。

复习8以内的加法题

师:小朋友,我问你,5+3=?

幼:老师,我知道,5+3=8!

师:小朋友,我问你,4+4=?

幼:老师,我知道,4+4=8!

师:小朋友,我问你,6+2=?

幼:老师,我知道,6+2=8!

游戏的方式(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1、池塘里原来有8只鸭子,又来了1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8+1=9)

师:小朋友,请听音乐!我们的伙伴来了。播放小鸭子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故事引入。

讲解小鸭子原来有8只,又来了1只,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

幼:9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8+1=9

师:小朋友们,真棒!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5+4=9)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蝴蝶姐姐也飞入花丛中了。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5只蝴蝶。

师:是呀,有5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4只蝴蝶。

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9只。

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5+4=9

师:非常棒!表扬表扬自己!

3、2008年是奥运年,小猴子在锻炼身体,第一次有7只小猴子,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同上(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

幼:7+2=9

4、一棵芭蕉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香蕉,先长出来了6个香蕉,又长出来了3个香蕉,一共长出来了几个香蕉?同上(老师问,小朋友答)

幼:6+3=9

送小朋友每人一个礼物(拿出一个大礼物盒子,请小朋友自己抽出自己的礼物),条件是:小朋友必须回答礼物上面的问题(问题是用算式创编应用题)

请小朋友带者自己的礼物到爸爸妈妈那里编应用题(随音乐),本节课结束。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5颗糖果、3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形式:小组。

1.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4.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5.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

能找出5的分解方法。

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分糖果

1.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颗糖果、3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1.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4.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5.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1.能找出5的分解方法。

2.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分糖果

1、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颗糖果、3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1、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4、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5、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1、能找出5的分解方法。

2、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数学还剩多少教案

1、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幼儿认识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挂图《加法和减法》,蜡烛,橡皮泥,数字卡,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1、集体活动。

用橡皮泥做一个10根蜡烛的蛋糕。

这是一个神奇的蛋糕,我们可以对它许下心愿。

请一个幼儿先许愿,再吹灭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没有吹灭。

写出算式101=9。

再请一个幼儿吹灭一根蜡烛。

写出算式91=8。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请幼儿看挂图,做一做上面的数学题。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教案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中班数学有多少玩具教案中班数学有多少不一样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6以内数量,比较多少。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6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

(二)感受6以内数量并比较多少。

1、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

2、出示小牛、小马的图片,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

“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

3、操作活动。出示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出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

(三)幼儿作业。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分糖果

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5颗糖果、3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形式:小组。

1.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4.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5.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能找出5的分解方法。

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数学还剩下多少钱教案

用10元以内的钱买一样物品,并算一算还剩多少钱。

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外计量单位的人民币。

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学具到商店买东西活动材料,撕贴格子活动材料,翻画片活动材料,图形二次分类。

1、集体活动。

认识人民币。

--你们认识这些钱吗?

--它们一样吗?

--知道是印的什么吗?

2、小组活动。

第一、二、三组,到商店买东西。

第四组,撕贴格子。

第五组,翻画片。

第六组,图形二次分类。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1、调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知道一些标准用具的作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1、流调查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交流调查情况。

大组交流调查情况,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2)小结: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了解统一标准计量工具的作用。

(1)幼儿测量桌面。

(2)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拓展经验。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准的计量工具?

3、幼儿操作。

幼儿结成小组,选择同一种测量工具看结果是否一样。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3、培养观察、比较和逆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

1、学习10以内的顺数。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学习10以内的倒数。

出示ppt图片。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糖果有多少》大班教案糖果是多少

食糖也称蔗糖,是从甘蔗或甜菜加工得到的精制糖,在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甜味剂。我们对甜味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给人以愉悦享受的感觉。含糖食品种类繁多,风味诱人,很受欢迎。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双糖,属于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只对人体提供能量,别无其他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纯热能食物。糖摄入过多,一个可能是热能超过人体的需要,能量过剩,导致体重超重甚至肥胖;另一个可能是相对其他营养素摄入减少,造成不足甚至缺乏,这两者都会使机体摄入营养不均衡。糖只含酸性阴离子,在体内的分解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乳酸都是酸性的,影响体液的酸碱性偏向酸性,形成酸性体质,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患病,影响骨骼健康,发生骨质疏松、血管硬化、血压上升,这些都对健康不利。酸性体质的儿童,烦躁多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学习。

甜蜜的生活不能没有糖,但也不能以付出健康为代价,各国的膳食指南都建议:要控制甜食,限制糖的消费,要适量。具体的量化方法有两种:

一种计算方式是糖提供的热能不超过人体一天总消耗热能的`10%,轻体力活动成年男性一天热能消耗为2400大卡,10%为240大卡,按1克糖产生4卡热能计算,一天摄入60克食糖是适宜的。

另一计算方式是根据体重,每公斤体重可以摄入1克食糖,这是指正常或标准体重,绝对不意味着肥胖的人可以多吃糖。60公斤重的成年人可摄入60克糖。

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吻合,后者对儿童更方便,如15岁40公斤的儿童,一天吃糖应控制在40克以内。

除水果含有少量蔗糖外,天然食品含糖的很少。含糖食品都是人为添加的加工食品,如糖果、蜜饯、甜点、冷饮、休闲食品、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糖的比例是10%,一瓶300毫升的饮料,就含蔗糖30克。对于儿童,要控制糖的摄入,主要在于饮料。回归自然,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好习惯。

大班数学还剩多少教案

1、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7以内的加减运算。

2、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文具的过程。

3、能够积极参与购买文具的活动,清楚表达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

1、“文具店”的场景图,见教学挂图。

2、剪下幼儿用书第9页的1~7的.数卡和加、减、等号,剪下幼儿用书第3页的7根雪糕娃娃棒图卡及第7页《时钟接龙卡。幼儿用书第29页《分分合合(三)》的操作材料,笔。

1、教师出示“文具店”场景图,请幼儿观察货架。

师: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每种文具的价钱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文具店买两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的游戏。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购买文具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

4、引导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2、幼儿边看图边进行“还剩下多少钱”的游戏。

3、幼儿讲述自己用7元钱购买一种文具的事情。如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

4、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1、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每个小朋友到文具店里买两样文具,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用算式记录。

师:每个幼儿用6元钱到文具店买一样文具,算算还剩多少钱?用算式记录。

3、雪糕娃娃排队。

师:按顺序为7个雪糕娃娃排队,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4、时钟接龙。

师:将时钟接龙卡片按顺序首尾相连,接成一条长龙。

请个别幼儿介绍“一共需要多少钱”和“还剩下多少钱”的活动结果,集体评价。

区域活动:利用分点心、分水果的机会,引导幼儿说说“有几块饼干,吃掉几块,还剩几块?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中经常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情,出题让幼儿计算,如看图书、写字时,可以问问幼儿“我写了4行字,还有2行没有写,请你算算一共要写多少行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