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需要锋芒读后感范文(13篇)

时间:2023-12-04 16:16:27 作者:GZ才子

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读后感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指导作用。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开篇作者说到他对“善良必须有点锋芒”的理解是: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

你可以善良,但请不要无谓地善良。如果经过岁月的磨砺,你稍微修炼出一点锋芒,反倒可能游刃有余于人际,更从容地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对善良的方式不对,并不是善良不好,而是多数人曲解了善良的本意。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对世界察言观色,然后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如果身边的人对你的存在总是忽视,如果你的被认同只能靠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那么请记住这一句话: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你以为的善良其实只是懦弱,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我们应建立个人的边界,确立自己的原则,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意见。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一切对错、好坏、喜欢不喜欢都可以接纳、包容、理解。你要做一个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欣赏的真正的“好人”,而不是“滥好人”。

生活里,很多时候,和善良联系在一起的是单纯,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你太单纯了”等于“你太善良了”。你的善良总是被利用。善良单纯的人,给人简单,真诚的感觉,容易被信任,所以虽然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但也不能轻易“施展”自己的'“人情世故”,否则你稍微走错了,很可能会更容易受伤。

本书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得到的是侥幸,失去的是人生。一个人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医生,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外界的声音指指点点,时间久了,会忘却初心,失去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能力。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人类宏大的历史和空间的范围里,都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你我,也正是这个世界成就自身伟大的要素之一,哪怕我们的善行看起来那么微小。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那是前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当时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猫咪被主人遗弃在垃圾堆旁,一个阿姨见到直接让她老公去买点猫粮,还把它带回去收养,据说她家里已经收养了好几只流浪动物了。

去年初来深圳实习,去办事途中找不到地方,当时手机也没电可以查地图,就问路人了,当时就有个中年男子用地图搜了一下我要去的地方,还给我带了一小段路,看着我离开才走的,当时就对这里充满好感,生活中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好人。

前不久在税局办事,刚好那个号是特别难拿的,尽管已经两次提前一个多小时在排队还是没拿到,就在准备离开时,旁边一个男生走过来说他有多余的可以给我,当时有种在你不抱希望时突然被雪中送炭一把的感觉,感谢你陌生人。

这些人,感觉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善意小孩”时刻照亮着自己,即使他们不知道在照亮自己的同时,其实也照亮了很多像我们这些被善意帮助的人们。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所谓人生百态,无非就是用很多个善,去对抗那些故意为之的恶,用很多个美好,去对抗那些蒙蔽双眼的肮脏。

所提的这些事件并不是表明“善良的人一定有好报”这种价值观,如果可以,更希望所有人可以聪明的善良,可以拥有善心,前提是也要保护自己不要受到伤害,因为也不是所有的善良都会被认可。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一个观点: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赋所诱惑,这可能会损害到你做出的选择。

人为什么要善良?也许就在于这一路我们拥抱了太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不愿转身就将它踩在脚下,辜负这份温暖和美好。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生活的不易,愿所有人都能被温柔相待。

最后献上一句很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每天都有那么多悲剧上演,而我却依然遇到这么多美好,如果不能保持善良,我怕我会辜负这温柔的时光。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很喜欢这段:做你自己,最好!因为伤害你的人从没想过是为了让你成长而伤你,真正让你成长的是你的痛苦与反思。

而经历本身也并没有任何正面意义,让它变得有意义的是你的坚强。

做人要懂得留一点儿爱给自己。

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

最后能达到的最好状态大概是,你懂得了如何爱自己。

支撑伟大的`,往往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困难、艰苦、挣扎等琐碎的细节。

正如,远征之路看上去宏伟、美好、蜿蜒迤逦,那一路尘沙氤氲,扬起的似乎是如诗般瑰丽浪漫、如画般色彩斑斓的前程,脚下所踩的是大地母亲支撑我们追求理想的黄土,远处还有艳阳,还有彩虹。

但当我们走上这段路之后才发现,每一步路,都要我们身体力行地用脚去丈量,于是蜿蜒迤逦变成了崎岖坎坷,尘沙氤氲变成了风尘仆仆,黄土变成了满路泥泞,艳阳虽好却让人酷热难耐,彩虹不知道会出现在远方何处,结果只留下风吹雨打的真实,不断抽着我们耳光。

直到这时,我们才算明白了一条真理,那些看上去波澜壮阔的美好,实际上却意味着背后可能有你看不见的大起大落。

我们根本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大,我们也改变不了世界。“一开始,我们都相信,厉害的是自己;最后,我们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妈妈买了一套书,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还是这本书——《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善良与锋芒之间看似不沾边的两个词也是有关系的。这本书教会了那些习惯吃亏,保持沉默的人变得会过自己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做不到拒绝别人,可能是碍于面子,就是所谓的“善良”,也或许是因为觉得事情力所能及,能帮就帮。书里说得好,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勉强自己,一味地忍让。那不叫善良,而叫懦弱。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你愿意帮别人做事时,那是好的。如果这事的确不好,你很难办到,那就必须鼓起勇气,拒绝他。

“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生活并不是用来妥协的`,日子也不是用来将就的,不能让他人一味地去触碰你的底线,践踏你的尊严。善良像是把双刃剑,善良不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你的善良需要锋芒》读后感

陕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你的善良需要锋芒》,封面的字体、排版及插画都是标准畅销书的版式,腰封准确地概括了本书的中心内容:“知世故而不世故,看到生活的真相,选择谅解和热爱,才是真正的成长”,标题的前缀是“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整个封面包装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同时,也预感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励志书,拿到书就立马读了起来。

序言《不会再有象牙塔的世界》,刘墉老师从与女儿的对话开始,探讨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引人思考:当象牙塔里纯净的心灵遭受社会的“毒打”、接触到丑恶的人性,ta应该怎么办?继而表述出写书的目的:为“纯净的心灵”注射“疫苗”,透过一个个小故事使年轻人懂得一些“不可不知的人性”,主动打破象牙塔,用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丑恶。都说“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这与刘墉老师的观点异曲同工,主动去探索人性、面对人性的弱点,便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倘若不主动去思考,等到在人际交往遭受到挫折之时,便会手足无措,甚至怀疑自我。

刘墉老师用10个小故事,从职场、生活、爱情、婚姻、家庭、交际等方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剖析了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建设,虽然都是虚构的小故事,但能让人产生共鸣,更易于理解背后的道理。

存在分享,也存在分歧;存在爱,也存在不爱;存在施与,也存在索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刘墉老师告诉我们,当我们难以接受现状,那就从另一个方向去化解,用“正向思考”去分析,从“人性”出发,心态平和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刁难,学会用智慧,而非意气。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远非这一段段的大道理,因为“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本书最难得的是在“道理”与“实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接了地气,一则则小故事中总有你遇见过的某类人、某类事,大道至简,大道藏于人间,知易行难,愿我们都能打一场光明的圣战,拥有美好的未来。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最近在闲暇时间看了一本书叫《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作者慕颜歌,本书一共分为六章,作者总共讲述了36段感同身受的过往人生场景。我也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下边是我的感悟,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试着阅读这本书。

开篇作者说到他对“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的理解是: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你可以善良,但请不要无谓的善良。如果经过岁月的磨砺,你稍微修炼出一些锋芒,反倒更能从容地生活。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对世界察言观色,然后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如果身边的人对你的存在总是忽视,如果你的被认同只能靠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那么请记住这一句话: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你以为的`善良其实只是懦弱,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丑话说在前头并不“丑”,一直努力在成全别人,却忘记了最该成全的是自己,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碍于情面委屈自己。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不想做的事情不必勉强自己去做,一味地忍让和取悦,那不是善良,而是懦弱。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你可以伸一把手;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要果断拒绝。

我们顾忌别人的感受,不想让人难堪、失望,这固然是一种难得的美德,但是如果一味地顺从别人,害怕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正说明我们对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过于依赖。做人要学着适度“零容忍”,有时候,善良不能没有锋芒,否则等于零。

无论是心灵鸡汤类的书,还是讲禅修智慧的书,总在提醒我们,当遭遇痛苦而抱怨他人的不够友善时,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要去相信“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如果你自己变得更好,那么世界就会更好。

然而,我想追问,为什么我们要一味的理解别人?如果我们自己受了伤还没有医治,又如何从心理上做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们自己都还没有爬起来,又如何能惦记着再去扶起别人?别人对你好是因为别人喜欢,你对别人好只是因为自己甘愿。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需要回报。

张爱玲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弯路》。她站在青春的路口,她的母亲拦住她说:“此路走不得,我以前走过。”她不信,觉得母亲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自己为什么不能?于是她坚持走上那条路,母亲只好叹息一声,说一句“一路小心”。当她真的走上那条路时,发现母亲没有骗她,那条路真的难走。

最后当她拼了命努力,一路坚持,终于走出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人正站在自己当年站的那个路口,她忍不住像母亲那样喊:“那路走不得!”年轻人跟当年的她一样,非走不可,于是她也道一句:“一路小心。”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正如孟子曾写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最近在时间看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这本由慕颜歌所写的心灵鸡汤,当初拜读是被书名吸引,读完之后思考最多的是善良、锋芒两个既不相关又毫无联系的词或者个性如何更好的转换、融合。书中教会那些习惯了吃亏、沉默、委屈的人,懂得也可以有态度、有观点、有能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很难开口拒绝别人。或许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也可能是力所能及之内的事能帮就帮。书中说道,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不想做的事情不必勉强自己去做,一味地忍让和取悦,那不是善良,而是懦弱。所以,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你可以伸一把手;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要果断拒绝。

贝佐斯说过:“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不要再让别人践踏你的底线,善良是把双刃剑,善良是美德可不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的借口,愿善良的人在善良的同时有份不失善良的底线和原则!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推荐:最近在时间看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这本由慕颜歌所写的心灵鸡汤,当初拜读是被书名吸引,读完之后思考最多的是善良、锋芒两个既不相关又毫无联系的词或者个性如何更好的转换、融合。书中教会那些习惯了吃亏、沉默、委屈的人,懂得也可以有态度、有观点、有能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很难开口拒绝别人。或许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也可能是力所能及之内的事能帮就帮。书中说道,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不想做的事情不必勉强自己去做,一味地忍让和取悦,那不是善良,而是懦弱。所以,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你可以伸一把手;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要果断拒绝。

贝佐斯说过:“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不要再让别人践踏你的底线,善良是把双刃剑,善良是美德可不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的借口,愿善良的人在善良的同时有份不失善良的底线和原则!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优秀作文推荐!人总要被社会污染的,不再会纯粹了,人生路漫漫,坎坷何其多,且行且珍惜。

很久之后,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然后一个人傻笑很久。对于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情,经常是反射弧长到后脚跟。

越长大,经历的事情越多;会越来越脆弱敏感。有人说,付出是需要回报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认同的。我不太确定,你是否接受我的付出;所以我需要你给我某种暗示(一个微笑,一句感谢……),让我知道你是接受的,是认同的,那么我因此可能会开心的像个250的大傻子;善本身来说,是一件美好存粹的的事情。只是在不同的人和人之间,碰撞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质,然后带上了别样的色彩。

久处身边的人,可能在你输出某句话的时候,我就会想象得到,你应该是什么的表情,然后进行情节带入。但面对很多年未曾相见的老友,你发现你会慢慢失去想象和读心这个能力。其实老友未变,你也未变;只是时间太久,距离太远。是熟悉的,是陌生的。是近的,亦是远的。当参与感被想象替代的时候,善言,善行也就滋生出了别样的味道。

善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互相的。我予你的善,是你所求的,也是我乐于的;你予我的,是因我予,依旧的自由自己。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1.放弃对亲密关系的过度在乎,学会在自己的身上寻求支撑和肯定,哪怕遭到他人的反对和指责。

2.要时刻提醒自己惯性思维的缺点,随时跳出自我,反省自己的言行,别因为短暂的感受就马上肯定或否定什么。

3.你要明白,优秀的人都是有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努力把自己变成优秀的人。

4.误会和不被理解是常态,不要逼别人懂自己,也不要逼自己取悦他人。

5.“一切皆有可能”的意思是下一秒发生什么都理所当然,残酷才是青春,吃苦才是人生。

6.当你坦然接受一切,客观认知一切的时候,请重视承诺,且学会拒绝别人。

7.守护好你的亲密距离,不要越俎代庖,别人的选择与你无关,人都有犯错或痛苦的权利,你我他都一样,告诉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不需要我时,不打扰;需要我时,我永远都在。

8.自己想做的事,只能自己做,不可以丝毫假手于人,当然,你若想知道“失望”和“绝望”两个词是怎么写的,可以这么干。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对它并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它更像是说教,说一些大道理,然后用一些小事件去印证,读来非常无趣又没有收获。但在读的时候仔细思考,慢慢地发现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说法并不是像我们以前所看的心灵鸡汤一样的励志文学,它说的很现实,无论是在工作、学习方面,还是对家人、同事、领导,甚至是陌生人的处事方式方面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读这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有几点:

1、学会寻找自我价值感。无论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不能产生依赖的心理,永远不要靠取悦别人,然后期待他对你的付出给予回报上取得满足感。学会寻找自我价值感。

2、学会“自私”。人的一生太短了,我们应该学会“自私”,不要把自己的人生仅仅过给别人看。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想法那活的太累了,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只为别人而活,也绝不委曲求全和依附任何人。

3、摒弃为他人付出来换取尊重和回报的意识;同时摒弃要求他人为我们付出的思想,减少我们对他人的依赖,不会再觉得别人为我们的付出是“应该的”。

4、每一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承担它可能带来的结果。无谓的付出如果在别人看来只是负累,我们如何能期待得到相对的回报?我们不畏付出,但不无谓付出。

5、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也许有人会阻碍我们成功,但没人会阻挡我们成长。到最后能成就我们的并不是命运,而是我们自己。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不仅要以善待人,更要善待自己。这是生活的智慧。

6、做自己,别让世界改变你。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最近在闲暇时间看了一本书叫《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作者慕颜歌,本书一共分为六章,作者总共讲述了36段感同身受的过往人生场景。我也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下边是我的感悟,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试着阅读这本书。

开篇作者说到他对“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的理解是: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你可以善良,但请不要无谓的善良。如果经过岁月的磨砺,你稍微修炼出一些锋芒,反倒更能从容地生活。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对世界察言观色,然后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如果身边的人对你的存在总是忽视,如果你的被认同只能靠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那么请记住这一句话: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你以为的善良其实只是懦弱,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丑话说在前头并不“丑”,一直努力在成全别人,却忘记了最该成全的是自己,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碍于情面委屈自己。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不想做的事情不必勉强自己去做,一味地忍让和取悦,那不是善良,而是懦弱。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你可以伸一把手;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要果断拒绝。

我们顾忌别人的感受,不想让人难堪、失望,这固然是一种难得的美德,但是如果一味地顺从别人,害怕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正说明我们对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过于依赖。做人要学着适度“零容忍”,有时候,善良不能没有锋芒,否则等于零。

无论是心灵鸡汤类的书,还是讲禅修智慧的书,总在提醒我们,当遭遇痛苦而抱怨他人的不够友善时,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要去相信“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如果你自己变得更好,那么世界就会更好。

然而,我想追问,为什么我们要一味的理解别人?如果我们自己受了伤还没有医治,又如何从心理上做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们自己都还没有爬起来,又如何能惦记着再去扶起别人?别人对你好是因为别人喜欢,你对别人好只是因为自己甘愿。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需要回报。

张爱玲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弯路》。她站在青春的路口,她的母亲拦住她说:“此路走不得,我以前走过。”她不信,觉得母亲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自己为什么不能?于是她坚持走上那条路,母亲只好叹息一声,说一句“一路小心”。当她真的走上那条路时,发现母亲没有骗她,那条路真的难走。

最后当她拼了命努力,一路坚持,终于走出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人正站在自己当年站的那个路口,她忍不住像母亲那样喊:“那路走不得!”年轻人跟当年的她一样,非走不可,于是她也道一句:“一路小心。”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正如孟子曾写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本书,原因很简单,我总是在委曲求全中变得懦弱,而获得周围亲人、朋友、同事所谓的“性格好、善良”标签,自己却憋成内伤。看过之后,颇受启发。

我们的文化提倡谦卑、忍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中庸的文化道德里不赞成冲突,不赞成在理性沟通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为自己的利益斗争,所有冲突的火星被消灭在善良光鲜的道德外衣之下。因此,学校教化出的是没有个性的、谦卑的、忍辱负重的知识分子。而道德教化之外的“卑劣”思想反而在谦卑的良善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壮大,甚至叫嚣。于是,自古就有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网络语言“我是流氓,我怕谁”风靡一时,甚至引起了某些谦卑知识分子的倒戈背叛。当然,并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出现了问题,而是有些人利用了文化传统的弱点来攻击,甚至从中获取利益。对此,我们应该不能一味退让,一味善良。对恶的不作为就是对善的最大亵渎。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建立对自己的一种正确的认知,或者说是没有养成一种正确认知策略。我们往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从他人的正面评价中建立对自己的一种认知。我们希望以谦卑的,甚至牺牲部分利益的方式去获得一个“善良”的标签,让自己获得主流文化的一种认可,从而找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而一旦陷入这种认知循环,即使你真的善良,你也可能憋出内伤。

善良,不是错,我们仍然应该坚守,这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但是我们应该建立自己正确的认知方式,不需要凭借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寥寥数语,仅是此刻的感想,我想,随着生活的波澜,我会感悟更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