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强国观看心得(汇总13篇)

时间:2023-12-25 19:34:33 作者:翰墨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接下来的范文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作品,内容真实可信、观点独到,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和思考。

观看纪录片教育强国有感心得体会

刘老师说起教育变革的事情,经常拿南科大做对比,并且谈论起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胜利是中国的,但不会速胜——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但短时间不会有非常大的改变。前段时间端午正逢高考,借着假期回去和正在参加高考的同学交流了一番,之后写了一篇感受,现在看来当时是有一些悲观的态度。我时常会拿自己和以前在一起学习的同学相比,现在还与我有交流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在学生时代与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相似的,不论是性格、兴趣、成绩,他们现在都已走入大学的生活,而他们在高中、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状态也大致能反映出我如果走体制内教育目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会看到初入大学的他们,报名参加社团、当志愿者等等,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触社会、改变自己。体制内的改变是有的,因为体量过于庞大,当这些小的改变慢慢汇聚就逐渐形成变革。

观看纪录片教育强国有感心得体会

“每年的9月1日,都是开学的日子。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朝气蓬勃、人头攒动的开学画面,纪录片《教育强国》开篇便直接道出了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经过70年的风雨兼程和开拓奋进,中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迸发活力,国民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现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

毫无疑问,中国教育事业70年来的发展成就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充分体现,它有力印证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切实保障着人民受教育权利和社会公平,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加快着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稳步迈进的步伐。

“史实+数据”

顺叙道来中国教育成就史。

那么时光追溯到70年前,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制度?纪录片《教育强国》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个篇章,以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开端,顺叙讲述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发展时期,中国教育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取得的发展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4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不但普通群众里没几个识字的,就连许多干部文化水平也非常有限,甚至自嘲道:“不怕枪,不怕炮,就怕写报告。”面对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各行各业逐步开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扫盲运动。在,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在农村,人们从本乡本土的村名、农具,到全国性常见事物和常用词语开始识字。在冬季农闲季节,举办“冬校”“夜校“识字班”,集中进行扫盲识字。夏季农忙时,推行“小黑板下地”“挑担识字”“赶牲口识字”,抓紧时间分散学习。

得益于全国上下积极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解放初期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从80%下降到了52%。随后,以扫盲运动为起点,改革中国汉字,恢复高考,出版教材,开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推行义务教育体制,实施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相继建设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贫困大学生开设“绿色通道”,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涵盖每个教育阶段的改革举措,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

“1956年,建校初期只有6位老师、3个教学班、80名学生,到如今,已经有在职教师108位、35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我真的是亲历了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的变化,学生人数从400多人变成了1800多人,从12教学班变成了47个教学班,学校办学也从一址办学变成了两址办学。”片中呈现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的巨变,成为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和办学质量提升的缩影。尤其是到这十年时间里,中国义务教育实现了从“基本”到“全面”的跨越式发展。正如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所说,“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像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都经过了1、50年才能够普及,我们也就用了20多年。”

追溯时代印记,了解发展轨迹,依托画面的生动展现和数据的直观呈现,观众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为取得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创新改变和付出的不懈努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强国》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史的记录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激励。

“历史影像”与“人物采访”交相辉映。

跳脱出单纯的知识科普和历史讲述,纪录片《教育强国》在叙述形式上开拓创新,融合史料影像、歌剧歌曲、新闻纪录片、纪实画面,以及教育行业各类代表人物的访谈,架构和串联起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

史实画面的再现带领观众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群众的学习面貌和青年的伟大志向。延安秧歌剧《夫妻识字》中唱道:“庄户人为什么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旧社会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欺,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人变成了当家的人,睁眼的瞎子,怎能行?”新闻纪录片《直上云霄》展现了毛泽东时代青年的伟大理想,“我们北京航空学院同学们的理想,就是希望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翔在祖国的天空。我们本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大胆的提出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想法。看呐,我们美丽的云鹰展翅高飞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使用,实现了对每个时期教育发展状况的生动复盘。例如,伴随着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纪录片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踏上快车道的发展局面。“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走出校园,投入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表现形式与人物采访的结合,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获取和理解信息。新闻纪录片《祁建华快速识字法》,用纪实影像讲述了成都军区文化教员祁建华发明识字方法的史实。对于这种不到30天就能让一个文盲学会3000多个常用汉字的识字方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张昭文解释:“他用的教材是注音教材,就是每一个字上头注上音符,然后根据拼音来认字。”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毛主席到访苏联看望留学生的纪实画面,搭配原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场景回忆,再现真实历史时刻。

从黑白影像到彩色画面,从直观讲述到配乐渲染,从经典影像记录到见证者解说,彼此互为补充,在变换表现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影片内容。从教育改革的亲身经历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解读者、教育体制的体验受益者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的口中,愈发感知中国制度、中国成就与中国自信。

借教育事业“典型人物”彰显时代印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教育政策的出台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与国家发展相互勾连。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年代的国家使命,彰显着那个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通过《教育强国》中几位典型人物的事迹,观众可以以小见大,管窥这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样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急需大规模高级专门人才,当时年仅19岁的戚发轫踊跃加入,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梦想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戚发轫说:“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的航空力量太落后了,受人家欺负。所以那个时候下决心,一定去学航空、造飞机、保家卫国,所以我就报了航空这个专业,要下决心办这个事。”1977年,从宁夏戈壁草原来到北京的姜德文抓住了恢复高考的重要契机,追回了曾经丢失的学习时光,成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铭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我的证书是10001号。第一个‘1’代表科学院,最后‘1’代表第一个。”1983年5月27日,参加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马中骐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他为国内理论物理学界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保安队的队长助理张永辉通过努力,在的时间里相继拿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他说:“我是41岁的时候准备考研究生的。当时的想法,一个是想拓宽自己的视野;第二个就是想,我能不能冲一下,别人为什么行,我为什么不行呢?”从分辨不出几何图形,到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邹彬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他用一把小小的泥刀雕砌出“艺术品”,实现了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零的突破,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

从应国家发展需要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年轻人,到恢复高考制度后年龄参差不齐的第一批大学生,到18位获得第一批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再到不局限年龄和身份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社会人士,我们看到了每一代人身上的时代印记,也愈发感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教育强国》记录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也铭刻着属于一代代人的荣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肩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使命,未来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中国将更加和世界接轨、与国际齐肩,稳步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摄制的专题片《教育强国》第二集《强国基业》,其中报道了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建校以来的巨大变化。

节目介绍说,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956年建校初期,只有6位老师、3个教学班、80名学生。到如今,已经有在职教师108位、35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这样的巨变在中国的义务教育中,只是一个缩影。在中国的教育发展进程中,义务教育的推行,意义重大而深远。

《教育强国》共四集,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纪录片《教育强国》开播啦,今天是《立国之本》和《强国基业》,明天还有《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第一集主要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发展,铭刻着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辛探索,也铭刻着属于这一代人的荣光。

第二集主要内容:中国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9个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中国教育,背负着国家使命,承担着民族重任。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第三集主要内容:教育是奠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基石,党的召开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个教育故事,呈现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稳健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凸显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集主要内容: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展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

思想政治课创新形式,为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以安吉游戏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随着劳动教育生动实践的开展、网络技术等创新应用,基础教育领域更加突出公平、变革,育人效果举世瞩目;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成就、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局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对话形成新格局……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观看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心得_看教育强国有感

《教育强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于20xx年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70年来的变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将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20xx年11月6日晚上,林芝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办公室组织全体党员老师在三楼会议室观看教育强国专题片。该片以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有效探索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就。

党员教师观后表示,要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激励自己成为优秀教师。

在主旋律作品花开遍地的当下,《教育强国》巧妙的选择教育这一国家发展的根基领域为切入口,展现了70年间,中国教育在艰难与复杂的条件下,缔造的一个个教育史上奇迹般的成就。

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向教育强国的蜕变历程本就是祖国繁荣富强不可缺少的篇章之一,亦是最好的献礼,离不开党和国家对强国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发展策略方针。

《教育强国》精准聚焦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革,展变化、谈普及、向未来为重点,影像化全景、全面呈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

3

页,当前第。

1

1

2

3

观看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心得_看教育强国有感

这两天中央一台播放了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我们一家都看了看。

我印象深刻的是: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有很多人不识字,国家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消除文盲。比如,在农村,农民在小黑板上写几个字,大家去种地的时候也带着。人们劳动时就挂在不远处,大家一抬头就能看见,这样一点点地学,总算学会了常用的字。他们这种点滴积累,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军队里,跑步比赛的时候,不是发令枪响起跑,而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先蹲在地上写好规定的字词,才能开始跑。他们把学写字当成很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这样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国当时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才从百分之八十多,降到百分之五十多。

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十一年的高考招生制度。全国的知识青年奋勇拼搏,他们考上大学后,争分夺秒地学习,在路灯下,在清华校园的活动板房里,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想把浪费的时光追回来。他们有的人已经结婚成家,很多夫妻一起上学。经过努力,很多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光阴多么宝贵呀!我们千万不能错过最美好的求学时光。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了,但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上学很辛苦。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弄勇小学,前几年孩子们还得攀爬很长的竹制的悬梯。这几年政府为他们挖通了隧道,铺好了水泥路,他们上学更方便了,比之前绕道单程节省了半个小时。当我看到前几年有一个孩子,肩头扛着一卷黄色的草席站在悬梯上的照片,我一面为他们在这么困难的求学路上跋涉感到心酸,一面为这些孩子们在困难环境中坚持求学感到自豪!

这几年国家不仅给孩子们修好了上学的路,还给他们接通了自来水,这样他们就不必冒险去水井里打水。像我这样大的孩子连提一暖瓶热水都费劲,不知道他们是花了多大力气才能从水井里吊上一桶水。政府还给他们改善了住宿条件,独立的上下铺,我看到了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

还有每天的营养餐,从20xx年开始,国家每天补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每人每天4元钱。希望他们像我们一样在宽敞的教室里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张永辉是保安队长的助理,但他也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41岁,很多人都早已是油腻的中年大叔,挺着肚子,喝着枸杞泡的茶到处溜达了。张永辉却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20xx年里,他坚持学习接连考上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自觉学习,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自律精神呀!我们常常需要老师家长多次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同这位张叔叔相比,该是多么惭愧呀!

今后,我一定要以这些努力学习的人为榜样,点滴积累知识,同时努力做到自律,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珍惜宝贵的时间,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12月11日,紫薇小学组织观看了纪录片《教育强国》第一集《立国之本》。

教育是立国之本,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同样开辟了新的历史、取得突出成就,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发展和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的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艰难考验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通过观看纪录片,同学们了解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大家纷纷表示长大后要为祖国发展献上自己的力量。

为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于尚学楼2-215教室组织师生党员共同观看《教育强国》纪录片。党总支书记彭亚娜、全体师生党员及发展对象参与此次活动。

该专题片共4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专题片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此次观影学习,不仅为大家回溯了革命先辈们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实践,更升华了大家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每一位党员都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立体式运用爱国主义教育优质资源,根据学院通知安排,12月17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及18级党校结业同学集中观看70周年纪录影视作品《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该片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观看结束后,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作为新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见证者、受益者,又是参与者与建设者,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同学们纷纷表示身为当代大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发展变革之快、之伟大,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倍感幸运和自豪。

3

页,当前第。

3

1

2

3

片《教育强国》精选观看心得体会

原来这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的4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纪录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集,每集都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

北师大教授担任总撰稿,这部纪录片不简单。

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周云磊两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国教育七十年成就电视化研究与实践》。在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中,梁振华、周云磊分别担任总撰稿、执行总撰稿工作。

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第一套中小学统编通用教材长啥样?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高考是如何恢复的?

关于乡村教育,国家都出了哪些政策来支持?

老师家长们,这些问题如果孩子问的话,您能够详细地给孩子讲解吗?纪录片《教育强国》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家长和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看,一起了解教育的大事小事。

观看纪录片教育强国有感心得体会

基本普及基础教育,视线转移到农村,不断完善基础教育的普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第四个阶段,也是我看了足足三遍的一集,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同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围绕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培养人等问题做出教育的变革与探索,将教育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开始,在小学开始真正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课堂从教室移到室外,初中、高中开设科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支持发展职业高中、大学,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建设双一流大学等等。

这一系列的纪录片让我大致了解了每一个阶段国家的教育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体制内教育逐步符合教育规律、面向未来的改革,而在之前之所以觉得先行教育制度与市场需求不符合,是因为我只看到了当下,没有看到国家在做出怎样的改变。现在,政府一方面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加大基础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形成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就像在前文里《论持久战》提到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不会短时间有非常大的改变,聚少成多,汇聚力量,形成变革。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集

专题片《教育强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受到关注和报道。

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提到:“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__年的三亚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王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三亚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三亚学院还紧跟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三亚学院旅酒学院执行院长说。

三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该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强国观看心得体会

强国观是近年来中国的主流思想之一,提倡国家的强大和民族自豪感。在我国不断崛起的今天,强国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信仰和追求。近来,我也通读了许多与强国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深刻地感受到了强国观下的国家发展、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变化,感受到了人民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憧憬,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与大家分享。

首先,强国观让我们能够更加自信。在强国观下,我们的国家日渐强大,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和瞩目。我们有着众多世界一流的企业、科技和文化成果,我们的孩子们正在享受着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地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的崛起。同时,我们也更加有自信地面对任何风险和挑战。

其次,强国观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在强国观下,我们要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在科技和经济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我们要敢于追求未知的领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交流、不断创新,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给这个强国添加新动力。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切实推动了中国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第三,强国观带给我们更多的责任和担当。面对世界上的各种挑战,中国以强大的力量,要为全世界提供更多的惠民政策和救助。我们不但要在国内发展坚定不移,更要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拥有伟大梦想国家的自豪感,拥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第四,强国观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文化和教育。在强国观的引领下,文化和教育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国家正在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到影视、音乐、游戏等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发展;同时,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不断创新。强国观下,在国家和个人的关注下,教育质量在快速提升,更多的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硕士和博士教育机会,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也越来越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最后,强国观也要求我们保持发展的速度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国家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环保、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需要速度和质量的协调。我们要保持发展的速度,但也要关注环境、保护生态,让我们的发展既坚固又可持续。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此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国观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追求,是我们每个人的信仰和理想。在这个追求中,我们可以更加自信、更加有担当、更加爱国。这种观念也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强国观引领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进行贡献。

片《教育强国》精选观看心得体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七十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重视教育,离不开扎实的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超过4%,突破2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7万亿元,并且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这个实际行动彰显了国家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

思想政治课创新形式,为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以安吉游戏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随着劳动教育生动实践的开展、网络技术等创新应用,基础教育领域更加突出公平、变革,育人效果举世瞩目;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成就、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局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对话形成新格局……中国教育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经过七十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自20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片《教育强国》精选观看心得体会

第一集主要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发展,铭刻着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辛探索,也铭刻着属于这一代人的荣光。

第二集主要内容:中国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9个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中国教育,背负着国家使命,承担着民族重任。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第三集主要内容:教育是奠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基石,20党的召开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个教育故事,呈现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稳健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凸显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集主要内容: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展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

思想政治课创新形式,为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以安吉游戏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随着劳动教育生动实践的开展、网络技术等创新应用,基础教育领域更加突出公平、变革,育人效果举世瞩目;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成就、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局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对话形成新格局……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纪录片《教育强国》开播啦,今天是《立国之本》和《强国基业》,明天还有《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强国观看心得体会

在强国观这个话题上,人们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从一个家国情怀的视角来看,强国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参加强国观教育活动,我深刻地领悟到什么是“强国观”,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对于如何强国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下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我在强国观教育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强国观的内涵。强国观作为一个名词,其实是由两个单词构成的:“强国”和“观”。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发展;观,则是指观察、审视、察看。将两个单词结合在一起,强国观,便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国家如何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发展的一种观察、审视和察看的态度和观念。也就是说,强国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第二段,强国观的重要性。强国观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拥有强烈的强国观的国家,会更加注重进行综合性国家实力的提升,这不仅可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以带动人民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一个拥有强国观的国家还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三段,强国观的实践意义。强国观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实施的。强国观所关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国家经历一个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与实现国家强大的事业相联系,充分发挥自己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四段,强国观和个人发展的关系。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强国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一个国家的强盛发展,必然会带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个体价值的增加。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实现国家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我的感受与启示。在强国观教育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到每个人,同时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个人与国家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个公民,为实现国家的强盛和复兴尽自己所能,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担当和行动。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践行强国观,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强国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于每个人和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强国观极其重要。在实践中,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实现国家的宏伟目标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强盛和复兴共同努力。通过这次强国观教育,我坚信我可以为实现国家强大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像每个公民一样,我们都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实现国家强盛的宏伟目标中为之奋斗,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只有多为国家出一份微薄之力,在键几中为国家和人们普及一些强国理念,我们才能走得更长久更宽广。

观看强国心得体会

强国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点突出的纪录片,该片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线,展示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崛起。作为国内外观众都高度关注的热门电视节目,观看强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展示国家成就。

观看强国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影中展示的一系列数字和数据令人瞠目结舌,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高铁网络的完善,还是空天军事力量的强大,中国都在各个领域迅猛发展。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正确引导,更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

第三段:体现人民力量。

强国片中的另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无论是乡村教育的改善,还是脱贫攻坚的成就,都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一系列的感人片段让人动容,这些背后都是人民的共同努力。强国给予了我对中国人民无尽的敬意,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人民的力量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第四段:丰富的文化传承。

强国中还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片中的舞蹈、音乐、绘画等文化形式,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这部纪录片让我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和增强人民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第五段:展望未来。

观看强国后,我更加坚定了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世界各国都应该向中国学习的典范。强国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团结、努力奋斗,中国必将在实现强国梦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总结:

观看强国让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部纪录片展示了中国的成就、人民力量和文化传承,让我对中国更加自豪,更加期待未来的发展。强国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个榜样,鼓舞人心,引领我们向前奋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片《教育强国》精选观看心得体会

“扫盲识字班,今天开学了,上学的男和女,早早就来到,学文化、学政治,专心听课,天下的大事情,我们能知道……”这是1950年代流传在山西晋城的扫盲识字歌。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教育薄弱,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只有11.7万人。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人。扫除文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逐步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提出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普及与提高结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普及为主。1950年,毛泽东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1951年10月,中央军委为提高的素质和战斗力,在全军进行文化大练兵。毕业于中原军政大学的祁建华,当时是第二野战军某军文化干事,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向大西南行军作战途中,他开始研究速成识字的教学方法。

这次文化大练兵,祁建华准备下功夫教战友识字。他以汉语注音符号为“拐棍”,制定了一套速成识字方案。起初,他向战友们说每天要教40个字,大家觉得太多了,可用了祁建华的识字法后,都进步明显。一个文盲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学会1000多个常用汉字,并且能读报。这个识字教学方案被称为“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12月,总政治部通告全军广泛推行“速成识字法”。西南军区政治部决定给祁建华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模范文化教员”称号。

1952年5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开始了。

1954年,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办起了“记工学习班”。高家柳沟村有三百多户人家,全村只有9个人识字,团支部选了7个识字青年当记账员,但他们识字不多,经常把账记成“糊涂账”。团支部办起识字班,请四位高小毕业生教大家,首先从社员的名字、各种农活与农具词汇教起。

“做什么,学什么”,白天下地干活忙,晚上集中起来学习。毛泽东称赞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看了这种情况,令人十分高兴。”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到1950年代末,全国已有近三千多万人脱盲。这期间,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发展起来,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变,为大规模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与改革开放一起到来的,是中国人思想的“破冰”。1977年5月,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重新点燃广大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希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式上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1980年,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19岁的支月英得知奉新山区缺乏师资,不顾家人反对,来到泥洋村教书。交通不便,她经常徒步十多公里,将课本、教具背回村。学生多是留守儿童,“支老师”因此也成了“支妈妈”,早上要负责叫醒学生,晚上还要抽出时间辅导功课。

1985年5月,党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中小学教育经费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至秋,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30多年过去了,组织上考虑支月英常年在山区教书,身体不好,要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教书。可比泥洋村更加偏远的白洋村村民联名上书请她来村里教书,支月英便继续扎根大山。在奉新山区,支月英教育了整整两代人。

中国向世界宣告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

党的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加大投入,教育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教育的总体水平迈进世界中上行列,成为世界教育大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和创新创造活力。

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为计算机系),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创办的自动控制系,当时定向为国家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培养人才。改革开放之初,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选派了一批年轻学者出国进修,了解学科前沿动向。经过几十年发展,成为计算机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的机构。

几年前,清华大学组织对计算机学科开展首次国际评估。以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洛夫特教授任主席的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认为,“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级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教学机构之一”。

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有一支本科生完全根据兴趣组成的超算团队。几年前,超算团队已首次实现了世界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的冠军“大满贯”。,计算机系大三学生于纪平作为队长,带领95后小伙伴们参赛。他们不但要自行组装机器,还要在48小时内自行搭建计算机集群系统,并进行6个应用程序的性能比拼。良好的理论功底、极强的动手能力,使团队又一次实现了“大满贯”。

这一年,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成立60周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历史性地获得了第一。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位居世界第一,正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彻底改变了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20,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8.1%,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0年来,教育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决定了中国的今天。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需要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教育也决定着中国的明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