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时间:2023-11-06 12:29:02 作者:雨中梧 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8篇)

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调整。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例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让我们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数学教学设计

2、渗透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入

1.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2.根 据下图,你能正确说出各个象棋子的位置吗?

二.明确概念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我们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坐标。表示方 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 应的数值。

例1写 出图中a、b、c、d点的坐标。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

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你能说出例 1中各点在第几象限吗?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3,4);b(-1,2);c(-3 ,-2);d(2,-2)

问题1:各象限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练习:教 材43页:练习1,2。

三.深入探索

识别坐标和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坐标判断两点的关系以及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巩固练习:教材44页习题6.1——第1题;教材45页—— 第2,4,5,6。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课本p45第3题

数学教学设计

1、训练正确划找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知道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3、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重点:正确划出文章中心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划出文章的中心句,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理解书后第4题的词语大意,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

2、初知大意,理清各自然段意思。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从班级中数学尖子对语文学习不重视造成的问题导入揭题。

2、自学课文。

(1)生字词学习

(2)通读课文,划出问题。

3、初知大意,试划中心句。

初步青写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学生试划有可能不统一,出现好多句,可安排延时反馈。)

复习回顾:

什么叫中心句?为什么要找中心句?

怎样找中心句?第一单元三课的中心句各有什么特点?

(1)出现在开头,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2)出现在文章中间,如《一夜的工作》。

(3)出现在文章结尾,如《养花》。

(4)中心句反复出现,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4、自读课文,概括自然段意思。

5、作业练习。

(1)做书后第4题

(2)摘录书上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体会中心思想,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2、会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2、细读讨论。

(1)灯片出示课后第3题句子。

(3)哪些证明苏老是体会到学好语文的重要的?

(4)苏老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没学好语文的反面例子讲,讲来讲去目的是什么?

3、重划中心句。

再划中心句,讨论第1课时试划时的分歧,说清为什么应将“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成长一定有好处的。”划出中心句。

在说理中加深对中心句特征的认识,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师生总结。

这课的中心句和哪一课的相类似?在划中心句的两次变化中,有什么新的收获?

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可用一句,也可用两句连用)说说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5、延时作业。

任选一题作业(写200字左右的片断)。

(1)我吃过语文水平不高的苦头。

(2)苏爷爷,您放心吧!

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对煎饼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择优求简的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

能在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煎3张饼的最优方案,经历运用运筹数学方法思考的过程。

理解煎3张饼所用的最少时间的方案,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方案。

一、呈现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

提问:同学们吃过煎饼吗?你知道煎饼是怎么煎的吗?

引导学生用手掌的正反面演示

2、呈现部分主题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关煎饼的信息?

强调:煎两张饼要用多长时间?

师:同时煎两张饼比一张一张地煎要节省时间(板书:节省时间)

3、引导并揭示课题:

看来煎饼时也是有学问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煎饼中的数学问题吧!

二、初步探究

1、呈现完整主题图

(1)引导:你认为煎三张饼可以怎么煎?

引导生说想法并尝试用手掌演示

(2)自己的手掌不够,促使产生合作需要:师生合作或同桌合作

(3)合作探究: 3张饼可以怎样煎?

2、合作演示,比较想法:

(1)学生演示说明想法,注意全体学生倾听

(2)引导讨论比较:怎样安排更节省时间?时间省在哪里?

(3)初步认知: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板书)

三、深化探究,形成认知

1、引导:你认为煎几张饼时也要像这样只安排?

(1)猜测

(2)选单数与双数各一个进行研究

引导:前面可以先怎样煎?剩下几个饼时再用煎三个饼的方法呢?

(3)学生以煎饼张数尝试边动作演示边叙述:教师板书呈现

注意:点出关键并质疑:煎单数、双数张饼的煎法。

(4)以同桌为单位任选一个数字再验证,后汇报

2、师生一起完成10以内的情况分析并板书

引导:观察这些情况,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3、观察结果,明确规律:

4、再次强调:合理安排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拓展与应用

1、挑战:如果全班每人吃一张饼,那怎样安排?要多少时间?

2、安排炒菜问题:

先让学生观察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再考虑怎样安排可以让每位顾客都能最快吃到菜?

4、课外延伸: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运筹的推广

五、结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学会了在解决问题时怎样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的数学方法,如果在生活生产中遇到了问题,我们要像华罗庚爷爷一样把知识应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还能帮助别人更好地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数学探求知识的兴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2、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体会知识的价值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梅花鹿图

图中有9只梅花鹿,有3只慢慢离开了,还剩下几只梅花鹿?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梅花鹿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鹿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白鹅呢?

课件出示白鹅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说出图意再列式。

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

数学教学设计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活动目标。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几张火车票,实物投影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看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30到第二天7:00经过了几时?

策略:先计算21:30到第二天6:30经过了几时?(经过了9时)再加上半个小时(6:30-7:00)。

一共需要9时30分。注意: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

3人间数。

可住人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16。

80×4=320。

方案二。

3

1

15。

80×3+66=306。

方案三。

2

2

14。

80×2+66×2=292。

方案四。

1

3

13。

80+66×3=278。

方案五。

5

15。

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

16坐车数。

可坐人数。

空位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72。

14。

16×4=640。

方案二。

3

1

66。

8

160×3+120=600。

方案三。

2

2

60。

2

160×2+120×2=560。

方案四。

1

4

66。

8

160+120×4=640。

方案五。

5

60。

2

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职。

要留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课后去社会调查,(查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老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数学教学设计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

(拿出课堂作业本帮助你)

2/3×3/2 2×1/2

8/11×11/8 1/10×10

7/9×9/7 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

生: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你能说说黑板上其他例子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

三、 研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倒数,现在我们就帮这些数找一下他们的倒数朋友吧! (师读生写)

3/2 7/9 15 1 0

把他们的倒数朋友写在作业本上。(师巡视,找两名学生板演)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些数的倒数的?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师板书找倒数的方法)

师:15是整数,怎么办?

生:15=15/1,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1/15

师:1呢?

生:1=1/1,所以1的倒数还是1(师板书)

师:0有倒数吗?(出现2种答案,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讨论完了,那0到底有没有倒数呢?

生:没有

师:理由呢?

生:0不能做分母,0乘任何数都得0(师板书)

师:找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板书)

四、 总结收获、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找倒数,现在请你做主考官,你说一个数,找一个同学说它的倒数

师:大家掌握这么好,总结一下学的知识吧。

师:想不想再挑战一下

生:没问题

师:好,那就带着这份自信认真完成,做完小学数学作业本第11页

五、 拓展、提高(由于练习时间长,这个环节课后做了补充)

师:老师这有2个疑问,能不能帮助老师呀?帮老师求他们的倒数,老师出示小数和带分数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倒数》,对倒数的认识,学生印象深的是“分子与分母颠倒了位置”而不是倒数的本质内涵“两数乘积为1”。所以在课堂学习时,我从分数的倒数引入,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倒数外在表现形式确实是将分子与分母交换了位置,然后提问乘积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理解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

对“互为”一词的理解,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学生在学习“倍数”概念时,已经接触“互为并不是指一个数,而是两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当时花了很多的时间练习谁和谁互为倒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进而理解。

然后提问:整数没有分子和分母,那么整数是否有倒数呢?如果有的话,你能举例说明吗?在学生掌握总结出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后,再提出两个特殊的整数的倒数的研究,通过集体讨论,加深了学生对“1”和“0”倒数的认识。同时也将倒数的认识引向本质内涵:两数乘积为1。

在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让学生讨论过多,求倒数的方法,我只是口述,应该板书,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本打算练习后讲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但由于时间没有分配好,最后没有提及,课后才进行补充。

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生猜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大瓶里的果汁×=小瓶里的果汁。

二、教学新知。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5。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一盒牛奶的升数×=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读题。

学生反馈解题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两种:

(1)用除法计算。

600÷。

(2)用方程解答。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升。

×=600。

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学生反馈说明检验的方法。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小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和“黑兔是白兔的”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小结解题策略。

学生独立解答,之后进行交流汇报。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四、小结。

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二t2、3。

学生练习。

数学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综合应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都相比低年级上了一个新台阶,再加上天性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喜欢去探索知识,喜欢边做、边想、边用的模式来参与学习活动。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丰富的课堂内容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教材分析:

在近三届奥运会比赛中,我国体育代表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数学好玩单元安排“奥运中的数学”这一内容,不仅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小数运算、估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也能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主动交流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通过个体行动、小组讨论、综合知识运用,真正去体会数学的“好玩”处!

一、欣赏奥运。

比一比:欣赏奥运会精彩项目片段,并把自己知道的项目报出来,看谁报的多。

导入课题:奥运中的数学。

二、金榜导入,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近三届奥运金牌榜,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体育事业的优秀成绩。

抛出问题:“奥运会中有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呢?”

2、介绍田径明星:刘翔,他是2004年110米栏奥运会冠军,欣赏当时夺冠时刻,感受精彩,捕捉数学问题。

问题一结全前三名的比赛成绩,计算出他们分别相差多少秒?(先回顾知识,后独立完成)“计算进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给学生一个知识方向的搜索,回忆并明确所用到的知识。(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对照知识,纠正错误)最后明确:小数的加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问题二根据上个问题的计算结果,判断以下两副图哪副符合当时的比赛情境(学生先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并总结出判断的方法)。明确:“相差的时间越小,相差的距离也就越小”。

问题三通过口算算出刘翔的成绩和奥运会记录相差多少秒?巩固学生的小数加减,强化记忆。

3、介绍跳水冠军何冲,欣赏何冲的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感受成绩的来之不易,并公布前五跳的成绩,制造问题。

问题一最后一跳前,何冲领先秦凯多少分?(通过对信息中落后和领先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转化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不同的条件,所用的运算也会有所不同,强化认真审题的习惯)。

问题二结合最后一跳的成绩,用自己的方法去判断三人的名次顺序。(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说明自己的判断方法,对比发现方法的优劣,感受数学的策略多元化)通过相差分数的累积和领先分数与落后分数的对比,可以快速判断出三人的顺序。

4、认识女奥运冠军郭文珺,通过视频了解比赛规则,感受运动员的强大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成绩的变化,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问题一前七枪落后0.2环,请根据八九枪的成绩判断郭落后还是领先?(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并对比各自方法,发现最优的方法)有的同学选择加总分再相减来判断;有的先观察成绩,找出相同成绩和不同成绩,发现只需计算不同成绩的即可,从而更快更准确的确定结果。

问题二给出郭最后一枪成绩,判断格贝维拉最后一枪至少打多少环才能夺冠?(先请同学们理解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才能夺冠?二是至少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先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再统一认识,对比同学们的见解,确定正确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夺冠可以是并列的,所以这个至少就是指格贝维拉要打一个能刚好和郭文珺总成绩一样的环数即可,即最低限度是多少环才能满足并列冠军。结合之前领先0.5环的优势,所以格贝维拉只需打出10.3环即可并冠军。

问题三格贝维拉最后一枪只打了8.8环,如何确定两人最终相差的环数?(结合跳水问题的经验,学生思考交流完成作答)通过最后一枪的成绩差,再对比之前的相差环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及准确列式。

问题四感受赛场,判断位置。(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判断结果)。

三、体验感悟,升华认识。

分享感悟,引导学生重新定位对数学课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的魅力之处。

数学教学设计

生:1和0合起来变成了10,就比9大了。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1、10的数数。

生:有10只鸽子,10个人。(此处强调9个同学加上1个老师是10个人)。

师:鸽子、老师和同学的数量都可以用10来表示。那么生活中也有10的身影,大家快找找!

生:10个手指、10个脚趾等等。

师: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请你用身边的学具表示出10好吗?比一比谁能摆的让大家一眼看出来是10个。

生:到前面摆一摆。一行5个,摆两行。

师:收学具,倒着数一数。现在桌面还有学具吗?用几来表示?

生:用0来表示。

2、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

生:还差0和10。

师:再来两名学生(学号是10的和最后一名学生)。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加油!

生:学生拿着数卡站队。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他们站得对不对。

师:看着这些数,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可以老师先提问一个)。

生1:9的后面是谁?

生1:7和9中间是谁?

生:9小于10,10大于9。(板书)。

3、教学10的组成。

师:同学们这节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摘得了数学王国的智慧果子。大家来数数,一共有几个?(可以出示小黑板)。

生:一共10个。

师:如果把他们放到两个篮子里,该怎样分呢?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代替苹果,不过这回同桌合作,一个人分,一个人写下来,比比哪桌合作的最好。

生: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要想分的公平,应该选哪个方案呢?

生:5和5。

师:对歌游戏。我说3。

生:我说3,3、7组成10。(此处可以同桌练习,学生自己选伙伴练习)。

三、课后总结。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数藏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

数学教学设计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

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

引导发现法与讨论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通过对平面向量和数量的比较,培养学生发现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并且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

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教学设计

估算黄豆粒数。

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杯子,天平等。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数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请你来说说这是几时?(生:8时多)8时多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识钟面。

师:我们要想认识时间可离不开钟表这个朋友,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好,说完了吧,谁愿意来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谁想来?

(对,它和尺子上一样,也有刻度线,看看这些刻度线有什么不同?)师:对数字的都是长一点的刻度线,这些长刻度线把钟面分成了几大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2,3,4,5,6,7,8,9,10,11,12。

师:好,这12个大格你们也数出来了吗?

生:数出来了。

师:除了长刻度线,还有许多短刻度线,这些短的刻度线把一大格分成了几小格?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一大格是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有知道的你说说。

生:有5个小格。

师:一共有几小格呢?

师:对不对?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可以和屏幕一起数,声音大一点。(课件演示一个大格有五个小格)。

生:2,3,4,5。

师:那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大家都数的是60个吗?你是怎么数的?

师:那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数的。

师:你给大家上前面数数,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数的?

(课件演示:钟面上有60个小格)。

认识1分,几分。

师:(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那我们看分针走了1小格是几分啊?(课件演示)。

生1: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不错,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两小格呢?你说?生:分针走两小格是2分。

师:那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钟。

师:是的,走到1是5分钟。那分针如果从12走到2是几分?

生:12走到2是10分。

师:对,分针从12走到2是10分钟。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3。多少分?生: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钟。

师:对,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4是多少分呢?走到5是多少分?走到6、7、8,9、10、11、12各是多少分,你知道吗?生:知道。

师:我请##给大家说?大家注意倾听哦!

生:分针走到4是20分钟,分针走到5是25分钟。

师:谁想接着说?生:分针走到6是30分钟。

······走到12是?

师:回到12了,这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生:60分。

师:真不错,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是60分)。

认识1时=60分。

师: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时针走,分针也走,现在请你再次观察屏幕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男生观察时针,女生观察分针(播放课件)。

(1)男生汇报: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

(2)女生汇报: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

(3)研讨:刚才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

分,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你有什么发现?

(生:1时=60分)。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又同时停,虽然他们所走的路程不同,但他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1时就等于60分。谁给大家读一遍?好,你来读。

生:1时等于60分。

读时间。

我们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分针,而且要看谁?

生:时针。

师:好,下边我们一起来认认时间,这是几时?

大屏幕出示钟表。(5时)。

生:5时?

生:时针指向5和6的中间,还没有指到6,指到5和6的之间,所以就是5时多。

师:时针指在4和5之间,就是4时多。我们继续看,这是几时多?(出示:6时10分)。

(学生讨论)。

小朋友们,知道几时我们看时针,那要知道分就得看分针了。

出示4时5分。

们还可以写做8时05分。(板书:8时05分)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写吧。

生:这是8时半。

师:我们还可以说成8时多少分?

生:30分。

师:对,8时半也就是8时30分。再看,这个时间可难,谁认出来了?(出示:4时55分。)。

生:5时55分。

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5时55分。

师:都认为是5时55分吗?就没有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这是4时55分。

师:那你说说怎样想的,为什么是4时55分呢?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多,分针指向11,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55分。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4时55分,还差多少分就是5时了?

生:差5分,

师:4时55分也可以说成差5分5时。

谁能这样说说?

生:差5分5时。

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现在咱们来看,这是在哪?

生:天安门广场。

师:北京天安门前,这是xx日北京天安门前升降国旗的时间。谁认识这个时间?

升旗降旗。

师:再看这是一张北京西到郑州的火车票,你知道是几时几分开?

总结读时间的方法。

生:听懂了?(课本91做一做)。

师:学会了认时间,你们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一起听1分钟的歌曲。(放歌曲,同时屏幕钟表钟表计时一分钟)。

(听歌曲)。

师:歌还没有听完呢,1分钟的时间就到了。那你觉得1分钟的时间怎么样?你说说。

生:我觉得1分钟的时间很快。

师:很快,的确,1分钟的时间快的连一首歌都听不完,虽然一分钟很短暂,

生: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红红的一天。

自己先说一说,生说。

第一幅谁来说?

生:7时5分,红红在刷牙。

······。

2、连一连。

练习二十三第2题。

2、你能在钟表上播出下面的时刻吗?

表格出示:上午预备时间:7:50。

中午放学时间:11:20。

下午放学时间:4:25。

数学教学设计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根据实际生活情境,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一、复习旧知。

口算竞答。

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1.说一说,你从图片上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

——最多只能做4人,如果超过4人,容易翻船,不安全。

3.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要租几条船?)。

4.通过画图、列表,学生独立完成。

5.个人汇报。(板书:1人—22条,2人—11条,3人—8条、7条,4人—6条)。

6.这些方案当中,哪一个方案更好一些?为什么?

——我们租船的时候还要本着租最少的船,,这可以解决一个“至少”要租几条船?的问题。

7.接下来,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22÷4=5(条)……2(人)。

5+1=6(条)。

为什么要用除法?

8.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22-4-4-4-4-4-2=0。

9.这几个算式中的“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你能从算式中找到第六条船吗?

——关于租船问题,大家都找到了好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46人,1张桌子最多围6人。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同伴们说一说。

(2)至少需要几张桌子?画一画,算一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至少”的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至少需要几张桌子,既保证了最少,也保证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老师希望课后你们在生活中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数学问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到这里,下课!

数学教学设计

1、乐意参与数学游戏活动,体验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快乐。

2、感知8以内的数量,在游戏中认识8。

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创设“糖果超市”的情境

1、以“帮小兔的糖果超市进货”的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进糖果

(1)讨论:进货单的作用。(进货单的数字是多少,可以买几个糖果?)

教师:这是糖果店的进货单,你们知道进货单有什么用呢?怎么用进货单呢?(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进货单的用法”)

(2)提出要求:a、进糖果不推挤、不吵闹,做个文明的顾客。

b、进与自己进货单数量相同的糖果。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进货单上的数字是几就请你进几颗糖果,比如进货单上数字是8,那我们应该进几颗糖果呢?去进货时应该怎么样?对了,不推挤,不吵闹,做个文明的顾客。

3、集中交流:

复习7以内的数,并引出数字8

a、你用进物券买了多少糖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了,你们知道比7颗糖果多一颗是几颗?对了真棒是8颗。(出示数字卡片8)

b、8像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出示像“8”的图片,例如“葫芦”、“饼干”等。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8”)

4、引导幼儿将进的糖果送到超市相应的货架上。

教师:谢谢小朋友们。请你们帮我帮糖果放在货架上。

教师:(以小兔的口吻说)明天我的好朋友小熊就要过8岁生日了。请小朋友为我装8颗糖果作为小熊的生日礼物。

2、提出要求:

(1)每袋应装数量是8的糖果。

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我园课题研究《智育爱》中的《分类游戏》这节课,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制定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目标;运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和ipad的游戏功能,通过多次情景化的活动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的分类。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幼儿处于中班阶段,部分幼儿有简单的分类经验,但是对双维度的分类接触的很少。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分类游戏提升幼儿的分类经验,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2、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3、体验分类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难点: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经验准备:有过简单分类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操作单,不同颜色的衣服和头饰。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玩电子互动地面游戏《打地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图片,简单分类

2、教师播放白板课件,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猜想后教师退出聚光灯。

4、师:啊,真是小老鼠的家,在它家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摆放?

6、幼儿观察讨论后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ipad帮助小老鼠摆鞋子。

7、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观察指导。

(三)观察图片,复杂分类

1、师:鼠妈妈要带小老鼠去游玩,因为孩子很多,所以要分坐几辆车,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和哪些司机。

2、幼儿观察大胆表述。

3、教师讲解坐车的规则:小老鼠穿xx颜色的衣服,身上有yy小司机的标志,就坐yy小司机开的xx颜色的汽车。教师结合白板课件反复讲解游戏规则。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ipad进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教师利用白板小结活动结果,对了播放鼓掌声,错了播放哭声。

(四)操作活动,巩固分类

1、师:嘟嘟嘟,小老鼠们坐着车来到了科技管的儿童乐园,工作人员提出了一项任务“搭建城堡”。

2、小朋友们观察城堡房顶和房间的颜色,寻找房间颜色和房顶颜色的分类组合来搭建城堡。

3、教师讲解搭建规则后幼儿操作。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操作单进行活动。

(五)游戏活动:小老鼠找朋友

1、幼儿头戴不同颜色的老鼠头饰,身穿不同颜色服装。教师利用白板播放音乐,音乐一停,出现一个小人,幼儿穿的衣服和戴的头饰和白板上的小人相同的抱在一起。反复听音乐游戏。

(六)活动延伸:将本节课的内容发布到安康家园网或新浪博客,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帮助幼儿练习分类。

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白板的拖拽、声音动画链接、聚光灯、画笔等功能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通过多个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感知——操作,了解、感知从简单分类到复杂分分类的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和谐、创造、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为自主学,变接受性学为发现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地达成了目标。

不足之处:在活动之后我们发现了不足,教师在给予幼儿玩小老鼠找朋友游戏时,时间不充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周全细致地考虑,继续进步。

数学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

5.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活动中的呢?(运动会开幕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看,同学们在干什么?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团体操,整齐吗?(出示p99页情景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

老师有点看不懂这幅图,哪里才叫一个方阵?(请同学在屏幕上指一指)那另外两个方阵在哪里?(屏幕不够大,照片没有照出来)。

那这道题除了“有3个方阵”这个条件外,你还能找出其他的条件吗?

生:(每行10人,每个方阵有8行。)。

师:那么我们想一想如何根据这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讨论讨论。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生汇报。板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给学生信息,培养了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从而初步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方法一: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

10×8=80(人)表示什么意思?

80×3=240(人)又表示什么意思?

列出综合算式10×8×3=240(人)。

方法二:先求出3个方阵一行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8行的人数。(把3个方阵横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行的人数,再求出8大行的人数。)。

10×3=30(人)表示什么意思?30×8=240(人)又表示什么意思?列出综合算式10×3×8=240(人)。

方法三:先求出3个方阵一列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10列的人数。

(把3个方阵竖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列的人数,再求出10大列的人数。)。

8×3=24(人)表示什么意思?

24×10=240(人)又表示什么意思?

列出综合算式8×3×10=240(人)。

小结: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最后结果相同,都连续用了两次乘法,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不同点:方法不一样。

师: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但是,无论思路如何,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连乘。

(设计意图: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

做一做: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呢?

练习2:我们算一算这个场所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练习3:他已经游了多少米?

拓展4:钢笔问题(方法最优化,解决问题)。

为了杜绝浪费粮食现象,学校准备举行节约资源教育活动,并准备购买钢笔奖励给节约之星,共有40个班级,每个班级有3名节约之星。大队委员来到文具批发市场后,得到如下信息:

第一家商店:每支8元。

第二家商店:每支9元,如果购买100支或100支以上,每支6元。

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到哪家去买?

四、回顾总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这节课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教师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祝每个同学都越来越聪明、能干。

数学教学设计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课件、多媒体教学。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20×3=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8)出示例2情景图。

(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