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1-24 22:03:20 作者:纸韵 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前预设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的方式,有利于教学管理和评估。希望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知识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咱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然后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3.判断对错。

出示综合练习第4题。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10个表示数的文字,先让学生回答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提出其他有关分数的问题,如:“一个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一句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5.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6、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7、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师谈话: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内自由交流)。

8、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红色部分占整个图形几分之几的,学生能直接看出来,其他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不易看出来,这时可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分。

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学生理解的很好。

2:教学建议: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需要破解的地方: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教案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几道简单的口算提,以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记忆,为探索新知做铺垫。在探索新知的时候,先呈现分蛋糕的题材,“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3来计算,学生很快说出1/3,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3?”“你是怎么分的?”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又拿出学具自主探究,再演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的过程,对分数的意义能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脑海里的数学知识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哭互相转换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配合幼儿活动。(也可利用图片的方式)。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数学教案-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6.03十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通过观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掌握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

1、02=05=40=。

2、判断下列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二、引导学生学习列5(导)。

04=?(想;4乘几等于0?)。

1、08=07=02=。

板书:0除以任何都得0。

2、讨论:00=?

0除以任何。

不是0的数。

都得0。(指导生读)。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

1、自学例6,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小组合作探究。

如何列竖式计算?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习成果。

2082=。

(1)提问。

20xx的商是几位数?(三位数)。

(2)小组展示竖式。

提问:被除数十位的0除以2商几?为什么?

向学生介绍简便写法。

4、小组合作解决例6第(2)题。

小红买两套世界名著,每套花多少钱?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2162=。

列出竖式。

提问: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怎么办?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师作小结。

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占位。

五、课堂检测(练)。

1、教材的第24页做一做。

2、练习五的第1、3题。

于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导入部分,导入部分的知识对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比较多,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练得比较少;其次是对0除以任何不是0得数都得0讲解时太啰嗦,以至于浪费掉一些练的时间;最后就是对学生书写竖式的顺序没注意到他们是否书写正确。我觉得我现在要立即改正的地方是要关注学生的学、练的过程,即使发现学生不足之处,纠正他们,当然在讲课方面,我会慢慢学习如何给学生讲明白、透彻,同时又不显得复杂。

数学教案-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实物投影、课件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

70416=

89127=

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 123=4(瓶)

34=12(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设计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板书课题:)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教师提问: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4.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反馈.

根据: ,写出 ,

(二)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演示课件:分数除以整数)

(1)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米是 米.

(3)教师板书整理.

(米)

2.教师质疑:如果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列式是:

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

副标题#e#

(米)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 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一)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二)求未知数

1. 2.

(三)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四)解答下面各题.

1.把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以6等于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解下列方程.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50×302×5015×415+15+15+15。

4+4+4+430×1260×404×25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与态度目标: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点明课题。

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6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学习

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教师提问: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4.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练习反馈。

1.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演示课件:分数除以整数)

(1)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是米。

(3)教师板书整理。

2.教师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把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二)求未知数

1.2.

(三)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四)解答下面各题。

1.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以6等于?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解下列方程。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

三、在下面的分数中,分别找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四、分子是8的假分数有(),其中()能化成带分数,()能化成整数。

五、用1、3、5、6、12能组成几个假分数,并把它们写出来(分子和分母不用同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哪些是带分数。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p29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

4÷1/2=4x2=8;4÷1/4=4x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20÷5=4。

4——商。

除数被除数。

20——除数与商的积。

0——余数。

(5)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文档为doc格式。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

1、使学生学会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理解整十数除的算理,提高口算能力。

3、利用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促进思维条理化。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口算练习。

20×4=2×10=30×3=2×30=90×8=。

9÷3=6÷3=40÷5=36÷6=24÷6=。

2、看下面的数接近哪个整十数,写在()。

87≈()91≈()63≈()39≈()。

二.民主导学。

1、出示78页情景图。:瞧,我们学校买来了什么?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了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可以同桌交流,稍后指名答)。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交流好后,汇报)。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生2;对,80÷20=4。因为8÷2=4,所以80÷20=4。

生3:我同意他们的想法。

师:你们呢?

全班齐答:同意。

师:很好,他们的口算方法真不错。谁能说说他们各根据什么做题的?

生4:生1是想乘法做除法,而生2是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师:讲的非常棒!(由此揭题,板题,并板书:口算除法)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口算除法。那么,大家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把你喜欢的口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4)检验正误。(课件出现结果)。

师问:学校买来的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齐答:4个。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口答。那如果是6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40个?那分别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请你在数学本上试试。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检查正误,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又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1)情境中引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学校分气球的任务。大家表现非常好!瞧,学校又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请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该例题的教学较上例题放得更开了,旨在培养学生用迁移类推的能力。)。

(3)汇报。

生1:120÷30=4,我想4个30是120,也就是30×4=120,所以120÷30=4。

生2: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12÷3=4,所以120÷30=4。

生3:我同意第一个同学的想法,教学反思《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想法。

生5: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是对的。

师:你是怎样认为的?

生5:因为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是想乘法做除法来计算的,第二个同学的方法是想表内除法做除法计算的。

师:说的很好。你还真善于总结。让我们一起来检查结果吧,看大家的做法对吗?(课件演示)。

3、小结。

同学们,在解决分气球和分彩旗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用乘法做除法或用表内除法做除法。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122÷30≈。

(80)(120)。

80÷19≈120÷28≈。

(20)(30)。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借助已有的口算与估算经验探索除法估算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推上口算的主体地位。)。

(2)交流,并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纷纷举手)。

生1:83÷20≈4,我是这样想的,我把83估成80,80÷20=4,所以83÷20≈4。

生2:80÷19≈4,我认为19接近20,80÷20=4,所以80÷19≈4。

生3:122÷30≈4,因为我把122估成120,120÷30=4,所以122÷30≈4。

生4:120÷28≈4,我认为28接近30,而120÷30=4,所以120÷28≈4。

师:大家真不错,说的非常好。那么,谁愿意总结估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40÷20=143÷70≈。

360÷40=632÷90≈。

2、赠书活动。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

80÷20=4(个)。

想:20×4=8080÷20=4。

想:8÷2=480÷20=4。

想:一个班20个,两个班40个,3个班60个,4个班就80个。

答:可以分给4个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整堂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数学教案:除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本单元的学习是以第一单元为基础,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基本掌握了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基本达到独立完成探究简单问题的水平。

由于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非常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第五册的第一、四、六单元乘除法部分的知识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5、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运用。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

3、混合运算(需要具体说明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除法的验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

四年级上册。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

2、混合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问题情景中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单元要点。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运用估算,进行正确试商。

3、能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

5、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