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术教学论文(实用17篇)

时间:2023-12-06 05:57:04 作者:曼珠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自己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小编在收集这些范文范本时,尽可能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便给大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电子技术的教学论文

1.1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欠妥。

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长期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一直是依附于理论课程,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学生整体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教材选择不当。

实验教材的选取也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只是讲解下实验的.目的和性质,针对其实验原理,讲述一遍实验的过程,照方抓药,完成实验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却缺乏创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教学资源紧张。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电子信息技术、机械类的人才培养任务也越来越大,要求的教学资源、实验机器也越来越多,仪器设备在超负荷的过程中进行运转,无法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1.4考核方式单一。

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存在问题,目前主要的考核方式仍是以实验报告为主,并且这种实验报告都是照本宣科地将实验步骤抄一遍,然后在实验中填一些实验数据,而这些实验书也有很大部分是虚假构造、蒙混过关的。电子技术浅谈这样的实验报告无法完全进行课程的评定,无法真实反映学习的情况,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课程中,无法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1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现用的电子技术专业教材过于看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涉及很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编写适合本校和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适当删除一些纯理论性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现代工业应用较多的知识,多引入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介绍。

例如,电子技术的电路部分多数还是以分立元件为主,很少涉及集成电路的知识。现实工业生产中多数以集成电路为主,要求学生明白其外部特性并会使用,其内部的结构及原理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理解非常困难,可以不做要求。所以,中职学校在整合教材内容时可以删除或者简化分立元件的内容,适当增加集成电路的现实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在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中,中职学校还在练习常用元件的整形、安装和焊接,而目前企业几乎都使用波峰焊机或回流焊接自动批量焊接,工作人员只是负责焊接质量检测,对于极少数的大型或者特殊元件才使用人工焊接,而且都是使用恒温烙铁,焊接元件也都以贴片焊接为主。因此,中职学校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应该增加smt表面安装技术和波峰焊、回流焊的相关内容,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和岗位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2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行为引导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教学方法由多种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而成,主要包括启发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行为引导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组织者变为引导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相结合,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2.3重视实训环节,以实训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技工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也不感兴趣,但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且积极性高,因此,实训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还可以在操作中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理论学习提供动力。例如,学生在组装功放音响的实训过程中首先要从众多的元器件中,选出所需要的元器件。在这过程学生要对组成功放音响的每个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外形、识别方法、用途等有所了解。色环电阻的读数,电解电容和二极管正负极判断,三极管管脚的识别等知识,在理论学习时学生不感兴趣也学不好,可是在这时候很轻松很主动地就都掌握了。接着焊接完电路板以后还要进行安装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及重要性。而后,在把变压器,直流稳压电源,功放电路,扬声器,led显示器、音频线等元器件焊接安装在一起时,学生对电路的结构、组成以及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等理论上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在学生用着自己做好的功放电路来播放手机里的音乐时那种成就感是技校学生从小到大都比较少有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高职学校学生的技能培养一直是讨论的热门问题,近年来高职学院的课程改革也越来越多,对于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例的学科,一直以来要求全面的培养,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掌握全方位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

一、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1、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电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新教材建设。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分析新形式大学生的特点,组织观摩教学,建立厂校联合办学模式,总结适合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法(如:海尔集团与学校联合培训班)。

二、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实验装置的建设――为了更好的配合实践教学,自动化教研室、实验室及相关教师深入调查全国高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开设情况,增设浙江天煌djdk-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24套,完全满足开设本科实验的要求。并自己设计、开发实验室全开放微机自动化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全天开放数字管理系统已在市教委立项),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考试方式的改革。

进行多次考试方式研讨总结和实际调查,总结出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法,进行试卷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计算机自动试题库出卷考核,试题库题量三百多题)。

3、修订教学计划、大纲,使之满足专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和就业市场,并与学校其它院校各类专业教师沟通,探讨不同专业或工作岗位对本课程知识点的需求情况,修订出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的计划和大纲。

4、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

引进培养中、青年教师,开展电力电子实验训练,长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高学历培养和本课程的名校、名师的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为适应改革后的电工学教学体系,进行教材建设,编写了一系列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见教材使用与建设)。

四、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解决的问题。

1、完成了以下教育思想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型的教育思想向重能力的思想转变;从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向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转变;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到贯彻“必须、够用”为度的转变,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逐渐形成整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2、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逐步形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算法----现代电机与运动控制----数字化实现四部分内容体系。

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类:

a.电气、冶金、机械、化工类:56学时,对电力电子技术要求较高;

b.流体传动专业:46学时,对电机控制部分要求较高;

c.石油类:46学时,诸如燃气、采气、输气、钻井等专业,对电机与电力变换部分要求较高。

五、取得的教改成果。

1、培养与造就了一批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反映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2、发表相关教学与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2本。

3、自主开发高校实验室全天开放数字管理系统和基于matlab计算机仿真实验,极大的丰富实验环节的教学效果。形成了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研究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如何实现优质课堂学习生活,提出创建精品考察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理论。

5、强化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子技术

摘要:目的:对竞赛引领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进行分析。通过应用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兴趣和重视,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学习环境,增加竞争意识。

关键词:竞赛;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兴趣.

电子专业课程对于电子学科的学生来讲较为重要,但课程讲解较为复杂,枯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单纯专业知识讲解,教学效果欠佳,近期对我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详细分析如下。

1参加学生情况。

选取20xx级电子专业学生200名,传统教学100名学生,其中男性学生56例,女性学生44例,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00±1.50)岁,竞赛教学100例,其中男性学生58例,女性学生42例,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00±2.00)岁。

2教学情况。

传统教学100名学生,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常规的教学,主要是进行老师拟定教学方案后备课,课堂讲授电子专业知识,课堂提问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论学习,同时进行课堂学习后进行实践动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1]。

3教学效果。

在学习后定期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成绩检测,考试成绩优秀:90分以上;75分及以上为及格,75分以下为不及格。

传统教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为36例,比例为(36.00%)、及格学生为35例,比例为(35.00%),不及格学生为29例比例为(29.00%),及格学生为71例,比例为(71.00%),明显低于竞赛教学,优秀的学生为54例,比例为(54.00%)、及格学生为36例,比例为(36.00%),不及格学生为29例比例为(10.00%),及格学生为90例,比例为(90.00%)。

4竞赛引领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4.1课程体系的重构。

近些年来为更好的学习电子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学校均给予适宜的课程改革,因电子专业课程初期为理论知识学习,课程枯燥乏味,难以获得学生的兴趣,并且难以进行深刻的记忆,因此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因此电子专业教学中经常会应用较多的辅助方法帮助教学。近几年,为更好的增加电子专业学习,我校给予电子产品设计大赛及相关知识竞赛,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竞赛内容围绕电子产品的理论设计、结构理论、生产工艺、安装结构、产品组装、产品调试、成品上交、竞赛结果评估。电子产品的学习不单单为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胜任电子专业工作。同时人才培养还应严格执行国境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标准,课程的标准体系建设增加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同时学生学习期间的培养应同课程考核构成衔接体系,做到边学习边检验,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给予补充学习或是强化训练[3]。

4.2竞赛引领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仅仅为常规的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课后给予实践动手,对学生而言仅仅为了应对考试,缺乏对学习的理解和兴趣,因此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和复杂的学习知识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深化概念。

竞赛教学能够更好地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对于电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改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设计、制作、完成电子产品的能力。竞赛项目及企业项目为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控制器,从设计方案、成本核算、电路设计、工艺设计、程序设计及系统联调、产品装配、工艺文件编写及使用说明书撰写到项目总结与创新,完整的体验竞赛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

5结论。

竞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自主研究的精神,对于专业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相关的实践活动少。且教师没有专业的研究项目,导致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课题研究。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培养模式,无法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能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技能是职业院校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双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技能竞赛中,教师也必须锻炼和参与实践中。

电子竞赛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在相关学校中普遍开展,获得了较高的教学成绩,我院为更好的开展电子专业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增加竞赛教学模式,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更好的培养理论知识强,动手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可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和辅助措施。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技术教学论文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不论衣食住行还是生老病死,随处都能看到科学技术的身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更是迈进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由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引起的伦理问题也大量滋生,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其所带来的挑战与风险更是时刻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此,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哲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乃至社会工作者日渐关注的重要议题。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研讨会”于年9月21日—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多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及我国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当今世界的科技伦理问题。会议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王前教授致开幕辞,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素梅研究员、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保罗·霍伊宁根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本届研讨会以“科学技术的伦理挑战”为主要议题,中德两国学者就科学技术的基本伦理、应用、风险与挑战,负责任创新,科学治理及技术的发展等议题进行热烈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马丁·卡里耶(martincarrier)教授做了题为《气候变化的伦理学论争的影响》的报告。马丁·卡里耶教授以理查德·拉德纳(richardrudner)(1953)提出的“需要将潜在误差的实际影响考虑进判断假说的接受阈中”的经典论证为切入点力图澄清两个问题。第一,就这一影响而言,伦理学的方法不足以接受或者拒斥任何特定的评估方法。因为不同的拉德纳式参数可以因类似“如何对抗气候变化”的问题而被筛选。第二,应向去判断行为(而非假说),并对所要选取的行动产生合法的伦理的影响探索三种不同的路径。路径一:气候变化中的经济学论争已经表明,假定的贴现率对未来风险的评估具有最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一问题关乎伦理,所以,伦理争议可以用于将贴现率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值。路径二:马丁·卡里耶教授对是否重视分配公平就能为选取适当的行动提供帮助提出质疑,并认为就伦理的观点而言无论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赢家都至少对输家的损失负有部分道德上的责任。路径三:提出稳固性和适时性是评估政策的附加条件,即我们希望在出现意外时可以确保安全并且利用这种未曾预料到的技术发展创造新的机会,由此,这些标准可以为行动提供参考。

最后,马丁·卡里耶教授总结,问题的重点是尽管引入拉德纳式论点来影响证实气候变化假说判断的前景依然模糊不清,伦理上的辩护依然在选取对抗全球变暖的恰当措施中扮演着主要作用,这是通过对采取的行动提供建议而非判定科学假说取得的成绩。

二、高新技术的伦理与风险。

洪晓楠教授在“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伦理学辩护———从一则案例说起”的报告中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伦理学辩护。他以我国中山大学科研人员首次成功修改人类胚胎基因为例,讨论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伦理问题。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报告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1)在这个案例中研究人员是否区分了治疗与研究?(2)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基因编辑)在实验室内是否允许?是否可以应用于实验之外?(3)基因治疗在实验室内是否允许?是否可以应用于实验之外?(4)基因编辑或基因治疗是否存在道德问题?(5)对风险/收益比的评估做得如何?(6)有无利益冲突?由此形成了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伦理问题域。在报告中,洪晓楠教授倾向于反对人胚胎基因组编辑的临床应用。但鼓励crispr—cas9在基础领域内的`研究,探讨其在模式生物中的编辑特异性,评估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因为这个观点是可以得到伦理学的辩护,也是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目标。并在最后强调,我们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技术既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又要防止西方垄断话语权,假借伦理问题压制中国或亚洲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丧失优先发表学术成果的权利,步上学术殖民主义的老路。

三、信息技术的伦理挑战与负责任创新。

上海社科院成素梅研究员在“量子信息技术的伦理挑战”的报告中认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引发的数字鸿沟已经引起了联合国的注意,而量子密码技术和量子计算技术将会进一步加深这一鸿沟,需要特别引起关注。量子密码技术一旦得到普遍应用,量子计算机一旦研制成功,信息安全问题将变得比现在更加突出,世界将会更加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从而带来不平等与不公平,甚至摧毁地缘政治之间的平衡格局。

因此,从事研发量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家将会比过去的科学家承担着更高的伦理责任,他们不仅应该关注其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的应用风险,而且应该确保他们的研究不能被政治家或有害于他人的利益团体所利用。这样就导致了两个伦理悖论:其一,一方面,科学家的研究需要得到政府或某些利益团体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能被支持者所控制;其二,要求科学家有更高的伦理责任感,但是,在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之前,我们无法预先判断一些科学家比另一些科学家对他们的研究成果更负有伦理责任,这就出现了一个循环。因此,我们需要在量子信息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之前,站在从确保人类和谐发展的立场上,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和技术共享机制,需要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责任教育,加强信息文明建设,提高全人类的责任意识与共享意识,从而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全人类应该友好相处的理想社会。

四、科学治理与同行评议。

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保罗·霍伊宁根许纳教授作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责任”的报告,从而对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责任进行新的定义与划界。报告就科学家和工程师负有的责任提出思考:单纯履行职业责任就够了吗?是否在职业责任之外存在额外的“社会”或“道德”责任?如果是,存在于什么之中?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对社会责任尚不了解。那么,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是否超越/凌驾于他们的职业责任?由于现代社会在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变化迅猛,这些变化通常是由科学和技术创新引发的。科学和技术创新经常包含风险。有时,这样的风险要过去很久才会被公众所知。为了社会的利益,可能存在的威胁应该尽可能快地被人们所知,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和工程师必须尽早发出警告。我们需要尽早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性发展提出警告。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最早知道危险的人,由此提出中肯的警告成为了他们的责任,这是责任的功能必要性,而且不能被形式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许多工程师的伦理守则响应这一社会责任问题。这一准则包括:工程师应该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我看来,这是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但同时,这一定位所产生的矛盾却没有解决。本届研讨会继承了前四届会议的传统,在参与人数、报告数量、选题方向、讨论交流等方面都有所增长和扩大。中德两国学者对严谨却不失活跃的学术氛围频频称赞。两国学者交流思想、博采众长、轻松有序的会议氛围使学者们感到受益匪浅,论坛交流频现思想碰撞的火花。

电子技术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因此,在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更多电子技术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创新:完善实践教学方式,改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信息类、计算机类、电气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清楚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和基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一般被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实践部分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及分析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时间被一再压缩,这就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领会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进一步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践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内涵。因此,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及地位,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完善实践教学方式。

首先,建设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所需的实验步骤、理论示意图、注意事项等制成精美的实验教学课件,对图像、声音、文本、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进行加工处理,加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式避免了传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枯燥、刻板的缺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建设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能够增强学生对电路的认知,掌握各种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测试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实践,进行电子元件接线及设定仪器参数,一边连线测试,一边修改分析,还可以对比理论计算的结果。通过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提供的能够随时修改和调整的仪器参数,分析其对电路的影响,在使用和测试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理论的理解。再次,不断完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将多媒体网络课件、实践教育资源、网络教育平台等有机结合起来,组成立体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网络自行决定实验内容、实验时间,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改进实践教学环境。

一般来说,电子技术实践的教学环境要满足从课题设计到课程实践各个方面实践教学的需求,它包括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个部分。软件建设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创新和管理为主,包含资源共享、管理规范、操作要求等;硬件建设以完善实验室建设为主,包含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实验配套软件等。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现阶段,实验室一般都由各个教研组管理,大部分实验设备都是用作理论课程的实验,各个教研组之间各行其是,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把实验室从教研组分离出来,建设统一的实验中心,把实验设备统一管理,提高利用率。其次,要及时更新实验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陈旧落后的实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要及时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实践教学跟上电子技术发展的脚步,让学生了解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与产品。再次,引入虚拟实验平台。electronicsworkbencheda(ewb)是一款小巧但仿真功能十分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它被称为虚拟电子实验室。虚拟实验是指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构造一个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实验环境,通过仿真调试、电路设计及对数据和参数的分析,达到实验效果的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将其作为传统实验的补充,能够使学生熟悉仿真软件技术,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和概括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利用了实验教学参与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还发挥了计算机资金投入少、直观、迅速的优势。除此之外,要创设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开放式实践教学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及实践环境,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由于新入学的学生对电子工艺的知识和技术还不够熟练,应该安排教师辅导学生,实验室也应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在实验室中能够熟悉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焊接技术、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印刷线路板的制作、电子线路的检测等,为以后的电子技术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还可以把科研活动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首先,要采用激励考核机制。学校应采用教学岗位聘任制,设置主讲教师、主讲教授。对主讲教师、教授给予高薪酬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其次,重视教师培训,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深入产业第一线,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实践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发表学术论文、定期参与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学水平。再次,改革教育教学体制,改善管理方式。为了满足当今实践教学的需求,应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人事聘任制度、教学激励制度、工作考评制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能够为学生发展个性、自主学习提供所需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四、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应该给学生设置丰富且层次多样的实验项目,通过设计层次多样的实验项目,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益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首先,运用基础实验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的第一层次是进行验证方法性或原理性为主的课程实验。通过一些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原理或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课程实验,真要做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熟悉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实际操作中的突发状况等问题。其次,运用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的第二层次是以理论和原理为主的课程设计。一般来说,课程设计需要应用不同课程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再次,运用综合应用实践,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第三层次是综合应用实践,它需要综合应用不同课程的知识,设计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项目,以达到综合应用的需求。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制定实验方式、实验过程及独立实验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可以运用专题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的第四层次是专题设计实践,专题设计大部分以真实的工程为背景,让学生自行探索、自主进行实验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综上所述,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今已被广泛运用于电子技术教学中,但是其课时短、任务重的特点又对实践教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教师应不断革新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6]颜闽秀.论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xx(2).。

电子技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可以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于电子技术课程而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属于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对电子课程设计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展开了探究,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才需求;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在发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就是数字电路教学发展以及模拟电路教学发展的结果,已经成为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重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电子系统的设计以及电子系统的调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发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作用,笔者立足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对内容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探究。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改革的原因。

(一)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原有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其设计时间通常为15天,而课程设计的题目大多数由教师确定,然后,学生对某个电路进行焊接与调试,其基本教学流程长期没有改变与创新,一个课题反复使用多年,对不断发生的时代与学生而言,课题缺乏新意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引发学生中的抄袭问题,导致教学失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以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固定,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电子时代背景下,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只有将新技术引入课堂,并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实验内容体系,才能保证教学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掌握先进技术,并能将技术用于实践中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改革是具有现实依据和现实意义的,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改革的实践。

(一)课题选择上,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

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而言,在选择课题时,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应该充分考虑课题与所教学的理论知识之间的匹配程度,此外,还要考虑课题是否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趣味性是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用性是保证实践具有现实意义,两者兼顾可以保证设计内容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又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举例而言,课题的制订选择上,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自实践组装可以用于现实生活的声控开关,或者是可以在电压异常时及时切换电源的电力安全开关,或是让学生组装防盗报警器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选择音乐彩灯控制等新颖、有趣的新型课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注重对综合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

就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而言,其本质是用于生活实践,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若是想要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就要注重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具体而言,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作为学生,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全面掌握、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进行内容设计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线路设计以及元件选择,实施电路安装,实现对知识的巩固目的,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利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例如,在进行数字钟电路设计这一课题时,为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将自己掌握的所有零散数字电路知识完整地整理总结,然后在实践中具体地应用各个理论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三)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与需要。

为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进行内容设计时,教师要将专业特点、自己的专业需要作为考虑因素。例如,“电动机测速系统”设计,一方面,该设计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中的控制调速系统当中;另一方面,设计中的锯齿波发生器以及设计中的电压比较器两者,也与教学中的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此类设计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有助于学习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此外,还可以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以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综上所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与产生的具有时代性的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提供了机会,对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持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先进性,使其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下面是电子技术教学论文,看看如何成功采用直观教学法、边缘知识法、应用eda技术辅助教学、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训课等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理工专业的课程中,它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体系,又是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特点,学生对这门功课掌握得怎样,将直接影响着其它专业课的学习。由于这门课概念多,元器件多,公式多,电路千变万化,所以常使学生感到抽象、零散、枯燥、难以掌握。而对这样的现状,应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呢?笔者通过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时俱进。

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层次。教师要注重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电子线路》、《电力电子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实验、实训能力,了解科技的前沿,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防止知识的老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录像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具体分析原理、性能等,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向学生介绍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如电子技术在军事工业方面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应用技术,向学生介绍电路板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部分电路的作用,特别向学生讲解集成块的规模和作用。从而在直观上引起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还经常注意适当地利用“边缘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全球计算机硬件产业两大巨头intel与威盛的cpu之争,诺基亚是如何从文具小商店成长为全球屈指可数的通信巨头之一。在教学中,传授电子学边缘知识,营造信息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极大拓宽知识面,有效增强信息意识。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eda)技术已成为电子电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有力工具。如引入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计算机软件——multisim。由于multisim2001具有直观的仪器设备,参数设置和分析显示,可以建立各种模拟、数字及混合电路并进行仿真,对学生不易接受的、比较抽象的、实验现象相对不明显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仿真实验,既弥补实验仪器和元器件的缺乏,排除了材料损耗和仪器损坏的可能,也使某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仿真。例如:讲解到晶体三极管时,利用multisim2001的直流扫描分析(dcsweepanalysis)和后处理器配合,可直接得出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相关参数;也可以利用波特图仪测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曲线和参数的直观显示,多种测定方式,既节省时间,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欲望,也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调试、修改,更有效地掌握电子技术理论。

四、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理论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然后再通过总结提高为理论,即采取先做实验后讲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并提出有关问题让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和思考。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加深对组成电路元件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或适当的讲解。即采取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步骤进行。例如:我们在学放大电路这一章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做一个单共射放大电路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此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2、静态工作点包括哪几个量?如何测定?3、观察输入波形,输出波形,调节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波形是否有变化?4、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波形会出现削顶和削底的情况?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6、如何使输出波形不失真?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认真观察思考。通过做实验同学们对放大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各元件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放大电路有了整体框架。教师再对理论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输出波形比输入波形幅值大是因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这样,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对放大电路这一章的理论知识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动手中学习的方法,既增加了同学们对放大电路的.感性认识,全局认识,建立起各元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简单而容易。这种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效果相当好。

五、注重实训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操能力。

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务求学生既有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有操作能力。因此,实训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不仅使学生学会一技之长,而且还可以在实训中增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运用。例如:学生在组装收音机的实训过程中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从一大堆零散的元器件中,选出所需要的元器件。这就要求他们对组成收音机的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形状、识别方法、用途等要有所认识和了解。2、利用焊接技术将所需元器件焊接在主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先在练习板上苦练焊接技术。3、安装调试。将扬声器、天线、电池、开关等元器件安装在收音机箱体内,细心地调节中周到合适位置。学生通过组装收音机的实训操作,使他们掌握了对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操作技术,对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调谐电路等的组成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电路的分析、安装、排除故障、调试等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当通过他们亲手安装的收音机能收到电台时,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释放。

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加强,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精心策划、组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廷才、赵德中《电工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吕国泰、吴项主编《电子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

3、张友汉主编《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电子技术

2232207。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器件的陆续诞生,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工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电力系统直流输电。

正文: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目前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电力半导体器件。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理论基础是半导体物理)和变流技术(理论基础是电路理论)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而变流技术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

自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流装置,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使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变流机组和静止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在随后的40余年里,电力电子技术在器件、变流电路、控制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国际上,电力电子技术是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领域。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晶闸管自诞生以来,电力电子器件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概念更新、性能换代的发展历程。

1.1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以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scr)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以其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首先在大功率整流电路中迅速取代老式的汞弧整流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并奠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二极管对改善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降低电路损耗和提高电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硅整流管已形成普通整流管、快恢复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三种主要类型。晶闸管诞生后,其结构的改进和工艺的改革,为新器件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条件。由晶闸管及其派生器件构成的各种电力电子系统在工业应用中主要解决了传统的电能变换装置中所存在的能耗大和装置笨重等问题,因而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工业噪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1.2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场控晶体管(功率mosfe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mos控制晶闸管(m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通断两态双可控器件相继问世,电力电子器件日趋成熟。一般将这类具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称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

1.3。

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使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紧凑、体积减少,常常把若干个电力电子器件及必要的辅助元件做成模块的形式,这给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后来,又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也就是说,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进入高频化、标准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时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化是今后电力电子技术创新的主导方向,而硬件结构的标准模块化是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力电子器件经历了工频、低频、中频到高频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对应,变流电路也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变频器时代到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的现代电力电子时代;还有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也从最初以相位控制为手段的由分立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发展到集成控制器,再到如今的旨在实现高频开关的计算机控制,并向着更高频率、更低损耗和全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发展。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作为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电力系统由发电设备、输配电线路和伏在用电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电力系统是历史上逐步扩建,联网发展起来的,是地域分布广、设备众多运行参数相互影响、瞬变很快的大系统,其安全、经济、高效、优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已开始进入电力系统并为解决电能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据估计,发达国家在用户最终使用的电能中,有60%以上的电能至少经过一次以上电子变流装置的处理。电力系统在通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电子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离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就是不可想象的。

定质电力技术、直流输电(hvdc)和轻型直流输电(hvdclight)技术、同步开关技术、电力有源滤波器等等在电力系统中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近年来我国大批的学者和企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大大促进了今后的技术发展。

浙江大学童立清、钱照明、彭方正教授撰写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电路拓扑研究综述》一文中,分析了降低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源部分容量的7种基本对偶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结构,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滤波特性和容量给出了详尽的分析比较,该文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路拓扑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郑琼林、郝瑞祥和京仪椿树整流器公司郭文杰提交的《大功率电弧加热器电源的设计研究》一文,研究了63mw等级大功率电弧加热器ac/dc变流电源的电路设计和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相移叠桥组合晶闸管整流主电路结构。

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刘昌金、徐德鸿、唐跃进、程时杰等人撰写的《应用于超导储能的功率调节系统》一文中,研究、设计、试验了一种适用于超导储能的电流型变流器功率调节系统,主电路采用模块化结构,控制系统采用两级结构,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闭环控制,使功率调节系统实现了四象内快速独立地调控有功和无功功率。

清华大学贺凡波、赵争鸣、袁立强的《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光伏系统mppt方法》、中科院电工所曹笃峰等人的《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和华北电力大学沈晨、陈晓明的《3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应用与运行浅析》,对中小功率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制也都有参考价值。

在传统的交流输电系统中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引入了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力电子补偿控。

制器,从而能实现灵活、快速、有效控制的交流输电系统,被称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在整个电力系统引入各种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力电子补偿控制器,课实现全电力系统工况的灵活、快速、智能化、广域网路化控制,课称为智能化的柔性电力系统(fps)。由传统电力系统发展到fps将是电力系统百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变革,将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静寂、高效、优质,这一发展过程也必将推动电力电子技术在更高水平上的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3】崔振华.浅谈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5】陈坚.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辑.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电子技术

原理是进行任何电子设计和设备组装的前提,只有保证原理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才能保证完成实习的目的。因此,对于实习内容原理的讲述是实习环节的重中之重。对于简单的电子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电路原理进行设计,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开始可能比较迷茫,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与帮助,使得学生可以完成准确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温课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之中,高效的达到了学习目的,并可以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探索的兴趣。以简易半导体收音机实习为例,主要电路组成包括接收电路,调谐电路,检波电路,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在原理简述过程中,首先应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明确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原理,调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效果,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以及各个电路涉及的电子元件,每个电子元件的作用与连接方式。只有全面准确的使学生了解实习内容的原理才能确保高效的完成实习目的。

在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中,为使学生有效的学习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实用的操作方法,教师应当在实习过程中关注细节,适宜的穿插一些关于电子器材操作、电子元件知识等,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实用操作技能。1)电子器材的操作:在实习过程中,肯定会涉及一些电压、电流的测量,电阻的选择和测量,电容的选择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使用电表。同时,可以引入一些复杂电子器材的使用,比如万能表等。掌握这些基本器材的使用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基本要求;2)电子元件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多种电子元件的使用,如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变压器等。这些电子元件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们的原理、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在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一次性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故障。每当此时,学生不能一味依赖教师的指导,首先应该自己想办法判断故障,解决故障。此时,教师可以讲述判断解决故障的相关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操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从另一个角度巩固理论知识。

在电子技术实习结束后,还要安排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实习过程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实习过程,巩固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因此,实习报告同样也是电子技术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规范全面的完成实习报告,同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习过程。在实习报告写作完毕后,教师要对实习报告进行仔细的审查,并及时反馈。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的`实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体现在很多方法,包括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维的关联性和敏捷性等等。因此,在电子技术实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综合素质的教育中,教师从教授者的角色应慢慢转变为参与者,相比于具体的知识,应更加关注方法,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不能完成自己的讲授任务之后就不参与学生的实习了。对于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与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于学生的提问要有效回答。师生间有效的沟通是保证实习顺利完成的重要方法。

三、结语。

电子技术的实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电子技术实习的内容选择,分析了电子技术实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讨论了电子技术实习的要点,为电子技术实习提出了详细的教学指导。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开始阶段,为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机,引导小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设疑导入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恰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因为他们爱玩游戏、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教师要投其所好,设置疑问,让他们主动探究,诱发学习动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教学《初识电脑朋友》时,教师说:“今天,老师给在座的每个同学分一套房子,现在请小管家(鼠标)带大家去看一看自己的这套房子吧!”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瞪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趁机向学生传授有关电脑的一些知识。“a盘是我们家的小会客厅,专门会见较少的客人的地方,是容量比较小的软盘;光盘则是一个大会客厅,能会见很多客人,容量比较大;c盘就相当于我们家的卧室,是存放很重要的东西的地方……”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都想要进去看看自己的“房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巧用游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让有意注意持久、稳定。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知识是必须反复练习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操作,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运用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在练习中寻找快乐的学习体验,课堂效率会很高。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鼠标操作时,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中让学生玩“大鱼吃小鱼”的鼠标游戏。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画面精彩,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学生提高了驾驭鼠标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优良品质,在不断的挑战中挖掘自我的能力,为接下来信息技术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快乐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氛围,张扬个性。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和谐氛围,一切顺其自然。教师顺学而教,小学生顺心而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其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演绎精彩课堂。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氛围之中,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发挥学生的特长;践行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信息技术课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断绽放精彩。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可以实现测验、讨论、反馈等多种教学互动。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化特点,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需求。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传授和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加强自我学习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积极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顺序会发生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会发生互换,从而改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被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1]。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需要教师课前录制好相应的教学视频并投放在网上,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有电脑设备,就能通过视频实现自主学习。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要基于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开展就学,并实现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从而高效地完成相应作业。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过程转移到课前进行,而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转移到课堂上。随着教学形式发生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内容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用翻转课堂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将课堂变成了学生接收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在课堂上能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知识的目的,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利用翻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正式开始前,学生利用该门课程的网络客户端自主进行相关课程的预习、复习等环节[2]。而要想保证学生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利用相应的平台明确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录制小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和材料,从而保证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并利用相关设备和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训练,最终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节省教学时间,同时提高教学质量[3]。

(二)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锻炼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种交流[4]。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再次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对细节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整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操作,并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以及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看法进行全面讨论,通过相互沟通的方式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疑惑。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其他小组成员的不同看法和独到的见解,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延伸拓展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其他文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动手操作性。信息技术课程中教授的知识直接指向信息技术的应用活动,因此,当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并完成相应的基本操作训练之后,就需要教师针对实际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应保证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用具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5]。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应用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开展自主学习,并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境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王华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12):1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发展学生文核心素养,构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生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明确了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通过内容和方法的交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生活实践能力。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构建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拓宽语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基于。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利于拓宽语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构建高效的语文教育课堂。首先,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实现教育内容的拓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只能局限于课本教材、教参,除此之外难以实现有效的拓展。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为教师教育内容的拓展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同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为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了平台支持。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为边远地区的孩子走进名师课堂奠定了基础。其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拓展语文教育的深度。相比较信息技术手段而言,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例,信息技术为教师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例如,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亦可以通过微视频教学等形式,加强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化难为易,拓展语文教育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加快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育改革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近年来,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知识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促使教育沿着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大步迈进。在此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领域,很多鲜明的优势、技术手段是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因此,笔者认为:将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加快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兴趣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而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为实现兴趣教学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和传统的知识讲解式教育模式相比,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图片、声音、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形式巧妙地呈现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对于南方地区的孩子而言,对位于北方的小兴安岭四季景色认知不是很透彻,笔者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小兴安岭的一个宣传短片作为导入,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兴安岭四季之美景,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整合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关键。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灵活地将突破、文字、声音、图片等整合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教育,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琥珀》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知识学习,笔者通过一个flash动画的形式,将苍蝇、蜘蛛以及松脂油三者之间那一瞬的运动关系有效地定格下来,学生通过直观地动画观看,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不能有效制作flash动画的教师而言,可以科学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将微视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实现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构建高效的语文教育课堂。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语言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笔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整合信息技术,听说教学结合。在语言教育领域,听说是一体化的。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视频、音频等文件的播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整合信息技术,加强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有利于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笔者在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辅助朗读训练的方式,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拓展语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发展学生文核心素养,构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一切真知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应该是兴趣为基础的,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和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算陌生,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发现,在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时,大多小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些小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以较高的热情来学习呢?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小学信息技术及时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游戏功能来展开教学,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将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关于指法的学习既要求学生能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求学生能规范使用。而且,关于指法练习的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此外,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又要求学生熟记硬背。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指法学习提不起兴趣。为此,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感到非常棘手。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后,关于指法的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结合《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开展。这样,学生通过这些打字软件可以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一边可以在无形中练习指法。而且,这些打字软件都自带鼓励和安慰的语音提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结合游戏打字,学生会意识到,要想得到高分、得到鼓励就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学生自己意识和认识到了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后,教师再适时加以讲解,会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加认真。

二、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给与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只有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关于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候,其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学会独立制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表格制作要求: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表格掺入、数据输入即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数据输入、数据修改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更多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学习安排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同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三、注重自主实践,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多动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你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不要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可以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会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会画了,对于其他五边形、八边形等,学生同样可以很快画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要结合实践教学多、思考、探索、研究,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人文修养、人格塑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视。因此,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阶段,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1.3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淡忘所学知识。但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1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

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师:今天小明同学请病假了,流鼻涕、头痛、发热,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学生:感冒了。教师:非常正确,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传染导致。那么,电脑会不会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感冒、发烧?通过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2设置简单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设置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在讲授word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档等,并且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同时耐心指导,学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word写一篇生活日志,描述某一天发生的事情、感悟等。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熟悉对word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融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

小学生极易忽略生活点滴中的规律,但实际上,这些点滴的规律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点滴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比如在讲授《我给文件找个家》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点滴中的案例:教师:每个人家里都有衣柜,那有谁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衣柜就是用来放衣服的呀,好像没什么规律。教师:其实,衣柜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衣服分很多种类,衣柜也有很多抽屉格档,方便我们存放不同种类的衣服。比如穿衣服的人(爸爸、妈妈、小孩)、穿衣服的时间(春天、夏天)等。学生:原来就这样啊。教师:是的。在《我给文件找个家》也是一样。比如上次小红同学存在学校微机房电脑中的文件不见了,而且也找不到了,主要是小红同学自己随意安放文件。因此,当我们以后建文件夹时,一定不能随意摆放,要有一定的条理和规范。通过上述案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指导按照规范来安放文件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建立分类文件夹的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规律。

2.4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应用生活案例,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比如在“画图”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跟同学玩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画,然后将学生的画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或是“看手势猜图”的游戏。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5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还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每位学生的生活兴趣,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对于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可以告知学生如何使用影音软件;对于喜欢听音乐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下载歌曲,并且将其转移到手机、mp4等载体中;对于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指导一些较为简单的画图软件,让学生进行摸索,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或是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加以拓展,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生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从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为学生设置简单的任务,利用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进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最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对高中地理教学予以改革,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学校领导应当有所作为,组织地理教师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及教育大纲,并且对地理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培训,促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3s”技术,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应用3s技术的过程中,一般gi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信息的采集,gis负责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使其能够在诸多领域之中发挥作用,如农业、环保、交通。当然,3s技术之所以能够有效应用,与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点息息相关。其中,gps具有的特点是实时性、全球性及精确性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连续作业,精准定位与测量;rs具有的.特点是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广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取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予以处理,从而满足人们所需的图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点是信息处理精准、信息分析到位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和处理信息,为人们提供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

1.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状态,将所学地理知识立体化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之教师细致的讲解,则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从这一方面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定位地理位置,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对地理知识加以丰富和更新,如此学生在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开拓视野,对地理环境、地理构造、地理现象等予以了解,从而使地理教学效果更佳。3.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的、有趣的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通过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或图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将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其予以思考、探索,最终解读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获得地理知识、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满足新课程要求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1.基于gp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之中有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相关原理来模拟教学,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予以立体化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也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2.基于rs的地理教学。将遥感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应当侧重于将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呈现在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遥感技术的“神奇之处”,并且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3.基于gi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简化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方面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上出现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都表示看不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景象图或气象变化图等予以简化,从而简化图形,方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注重对先进技术引用,意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科学性、教育性及有效性。本文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思考与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1]马莉.浅议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34):1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新型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观察与实践并举,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二、游戏导学,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三、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四、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幅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五、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下面是电子技术教学论文,看看如何成功采用直观教学法、边缘知识法、应用eda技术辅助教学、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训课等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理工专业的课程中,它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体系,又是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特点,学生对这门功课掌握得怎样,将直接影响着其它专业课的学习。由于这门课概念多,元器件多,公式多,电路千变万化,所以常使学生感到抽象、零散、枯燥、难以掌握。而对这样的现状,应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呢?笔者通过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时俱进。

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层次。教师要注重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电子线路》、《电力电子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实验、实训能力,了解科技的前沿,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防止知识的老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录像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具体分析原理、性能等,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向学生介绍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如电子技术在军事工业方面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应用技术,向学生介绍电路板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部分电路的作用,特别向学生讲解集成块的规模和作用。从而在直观上引起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还经常注意适当地利用“边缘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全球计算机硬件产业两大巨头intel与威盛的cpu之争,诺基亚是如何从文具小商店成长为全球屈指可数的通信巨头之一。在教学中,传授电子学边缘知识,营造信息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极大拓宽知识面,有效增强信息意识。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eda)技术已成为电子电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有力工具。如引入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计算机软件——multisim。由于multisim2001具有直观的仪器设备,参数设置和分析显示,可以建立各种模拟、数字及混合电路并进行仿真,对学生不易接受的、比较抽象的、实验现象相对不明显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仿真实验,既弥补实验仪器和元器件的缺乏,排除了材料损耗和仪器损坏的可能,也使某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仿真。例如:讲解到晶体三极管时,利用multisim2001的直流扫描分析(dcsweepanalysis)和后处理器配合,可直接得出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相关参数;也可以利用波特图仪测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曲线和参数的直观显示,多种测定方式,既节省时间,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欲望,也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调试、修改,更有效地掌握电子技术理论。

四、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理论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然后再通过总结提高为理论,即采取先做实验后讲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并提出有关问题让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和思考。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加深对组成电路元件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或适当的讲解。即采取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步骤进行。例如:我们在学放大电路这一章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做一个单共射放大电路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此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2、静态工作点包括哪几个量?如何测定?3、观察输入波形,输出波形,调节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波形是否有变化?4、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波形会出现削顶和削底的情况?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6、如何使输出波形不失真?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认真观察思考。通过做实验同学们对放大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各元件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放大电路有了整体框架。教师再对理论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输出波形比输入波形幅值大是因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这样,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对放大电路这一章的理论知识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动手中学习的方法,既增加了同学们对放大电路的.感性认识,全局认识,建立起各元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简单而容易。这种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效果相当好。

五、注重实训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操能力。

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务求学生既有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有操作能力。因此,实训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不仅使学生学会一技之长,而且还可以在实训中增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运用。例如:学生在组装收音机的实训过程中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从一大堆零散的元器件中,选出所需要的元器件。这就要求他们对组成收音机的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形状、识别方法、用途等要有所认识和了解。2、利用焊接技术将所需元器件焊接在主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先在练习板上苦练焊接技术。3、安装调试。将扬声器、天线、电池、开关等元器件安装在收音机箱体内,细心地调节中周到合适位置。学生通过组装收音机的实训操作,使他们掌握了对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操作技术,对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调谐电路等的组成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电路的分析、安装、排除故障、调试等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当通过他们亲手安装的收音机能收到电台时,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释放。

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加强,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精心策划、组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廷才、赵德中《电工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吕国泰、吴项主编《电子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张友汉主编《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