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正比例说课稿(精选17篇)

时间:2023-11-27 20:31:51 作者:纸韵

教案模板的更新和改进是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案模板,它们经过精心设计和改进,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正比例教学设计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5)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6)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人教版六年级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2、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

3、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

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

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

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其他学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

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

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

二、新授。

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

师:从这个表格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

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

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师:你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左向右看,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就越高;从右向左看,答对的题目越少,成绩就越低。

师: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答对的次数扩大多少倍,得分也随着扩大多少倍;反之,答对的次数缩小多少倍,得分也随着缩小多少倍。

师(小结):也就是说,成绩随着答对的次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也叫做相关联的量。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0/1=10、20/2=10、30/3=10、40/4=10……)。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算出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怎样,它们的比值不变。

师: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呀?(板书:每题的分数)。

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吗?

板书关系式:成绩/答对的题目=每题的分数(一定)。

师: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单分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果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举手,老师非常乐意帮助你们。(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和()两种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4、比值实际上表示(),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关系式)。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最后由学生通过看书,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由此完成概念教学)。

六年级正比例的教案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苹果、梨、橘子的图片问:起一个总的名称是什么?

2.出示:仿照第一题填空。

(1)时间:3小时20分2小时45分。

(2)总价:5元()()。

(3)():6千克800克3吨350克。

填后问:左边的是什么?右边对应的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种量和它对应的数吗?

二、学习新课。

(一)相关联的量。

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

(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

指出: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

追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1、出示19页表格。

观察图像,填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20页第2题。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师指出: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

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指生回答阅读课本。

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

(2)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

三、巩固提高:19页说一说。

四、全课小结。

六年级正比例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m24681012。

体积/m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积/m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m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六年级正比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补充板书)。

(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谈话: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2、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路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时间=速度(一定)。

4、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反问:在什么条件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呈正比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1、谈话:老师准备去水果超市买一些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如果我准备买1千克,你能求出什么?(总价)。

2、出示表格。

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填写完整。

提问:如果买()千克,总价()元……;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买的千克数越多,总价就越高)。

在这里——“买的千克数”和“总价”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六年级正比例教学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性知识。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六年级正比例教案

本课时有以下特点:

1、抓住复习起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讨论复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2、借助表格的方式来整理复习,更直观地体会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和不同之处。

3、能整合所有的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启发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课件。

一、定向导学(5分)。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

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

自学时间:8分钟。

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

2、正比例关系式是什么?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y/x=k(一定)。

(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

引导学生小结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和关系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页正比例图像。

1、正比例图像是什么样子的?

2、完成46页做一做。

3、各组的b1同学上台讲解。

四、质疑探究(5分)。

1、第49页第1题。

2、第49页第2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结检测(8分)。

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如何判断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2、检测。

1、49页第3题。

六、堂清作业(9分)。

练习九页第4、5题。

六年级正比例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我在想:到底怎样教学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如何让学生理解与发现。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向面让学生理解:

1、如果学生从两个量的数量关系上来看是可以肯定的。

2、一种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但一定要强调“随着”,是一种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另一种量的变化,另一种量的变化一定是因为前一种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而不是单纯来看两种量都在变,就说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我觉得在教学中我在第2点上引导不够,因此造成后面练习中学生的困惑。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

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2)做练习八第1题。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思考/。

提问:怎样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2题(小黑板)。

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

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六年级正比例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实际,自主开发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本学习形成补充和拓展。

“成正比例的量”例1教学,我觉得不够,因为成正比例的量这个概念本来就很难理解,学生第一次这么短暂的接触难以很快正确建模,因此,补充时要有一定变化,所以补充了一个例2。

通过例1和例2这两张表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观察并总结正比例的意义。

六年级正比例教学反思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运用概念,概念归纳出来后,引导学生找准把握概念的“关键词”非常必要,而且有效。提出“要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哪几个条件”这个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后面运用概念作有利指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