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的看法(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7 00:16:42 作者:笔砚

优秀作文需要有适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以增加文章的趣味和吸引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范文,相信它们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学生家长对高考压力的看法和体会

记者收到的大量短信中,有不少是与小凡同龄的高中生。

手机尾号为632的孩子说:“我也是高三学生,对小凡说的一切深有同感,每天都面对不停的月考、周练、日测,总在‘打疲劳战’。”另一个孩子反映:“一个老师多布置一点作业,集中在我们学生身上就是一个大包袱;老师拖堂,不安排毕业班做眼保健操、课间操,学生之间抄作业成风……”对于这样学习的效果,孩子们表示怀疑。一学生建议:“我们晚上学得那么晚,学校可以让我们晚一点到校。老师如果更重视作业的质而非量,我们也会少一些抱怨。”

一名高三女生通过电话告诉记者,高三每门学科的老师都怕自己教的那一门落后,所以每门课的作业都非常多。这名女生的数学比较弱,但学校每周只有半天休息。为补数学,她只得牺牲这唯一的半天休息时间在外面补课。“老师哪怕每天比现在提前一小时或半小时放学,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孩子平时测验成绩在二本线上,我就想他能考上一本;如果孩子平时测验成绩在一本线上,我又想他能考北大、清华……”一位叫杨宣义的家长说。

杨宣义曾是一个高三女生的家长。高考前,他通过与家人商讨,发现孩子本来作业就多,负担重、压力大,家长如果再加压,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孩子高考前,杨宣义和家人都少唠叨、少干预,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并给她适度减压:“只要你尽了努力,考上什么学校都行,我们不会责怪你的。”最终,女儿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一位母亲告诉记者,她的儿子正在读高三,她认为在这个时候要多给孩子一些信心和鼓励。“我和他爸爸常说,吃不得苦的孩子将来怎么生存?高三的压力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武汉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孙莹认为,如果孩子的课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无法通过作业巩固已学知识,而是通过抄答案或随意做等方法“完成”,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更主要的是,有些孩子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产生厌学情绪,让人心痛。她说:“教育改革应给教师营造一个好的教育氛围,引导他们首先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求知欲比一时分数的高低要重要得多。”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中的刘路给记者写来长信说:“小学生减负,书包越减越重;中学生减负,睡眠越减越少。谁敢让自己的孩子不跟进度,放心去玩一天吗?不敢,别人正忙着呢。”刘路曾到欧洲一些国家考察。他说:“这些国家的学校要教给学生的是,怎样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出一个健康活泼、阳光向上的性格,怎样与人交往,怎样融入社会。我们也要考虑多给中国的孩子一些人文关怀。”

对高考地理后期复习的思考对高考地理后期的看法

进入二轮复习的后期,高考渐至,认识高考,调整教学思路,成为每位老师的必修科目。

分析地理高考试题,明显表现出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线教学中有更多感触,教师日常努力的方向可能与高考的要求是有偏差的,这在复习的后期将产生更大的问题。我们的复习教学一点点抠教材,强调记住知识,但高考命题的人却在脱离教材,甚至产生中学老师看来超纲的题,考试与教材越来越远。因此,高考复习必须调整,让教学的思维从知识记忆的纽结中走出来。

一、将命题人当亲人来理解。

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来分析试题、欣赏试题。换角度后,我们会发现命题人很可爱。地理题一般先引用材料勾勒试题情景,其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命题人特别想让考生注意的,是联系答案的中心。读材料时的感受如聆听亲人的絮叨。这样的心境使学生喜欢高考题,发现高考题的优点,有兴趣地分析考题的考点意图。态度的转变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高效。

地理学科是能让学习者终身受益的,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地理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教材,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授要从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入手,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将来更有生活质量。高考的导向正是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把基础、能力理解为背知识点,背得多,问题就大了。但不“背”,同样不出成绩。后一“背”指对地理学科中基本体系部分的熟记。如,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意义的表述;气候、地貌、河流、自然带、某生产地域、聚落等地理事物成因或区位条件的分析及较地理学科中规律性的知识,如,气候分布、自然带分布、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和迁移的规律等。必须用大量的精力完成整理和记忆,这是我们展开思维和组织答题的根本。优秀的学生不仅清晰地整理出这些知识,还熟练地迁移到相类似的考题中,提高了答题效率和得分率,表现出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的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所期待的。

三、教学中的偏重。

在教学中的付出与考试成绩的高低是不对等的。对高考得分的贡献来说,必须确立的权重是:自学重于听讲、考试重于授课、审题重于书写、评题重于讲解、联系重于背诵。

教师在课堂上有话语主导权,备课时想得多的是我如何教完内容,但课堂效率最终要看学生学了多少,通过讲解,能让学生记住的是最少的,而为准备考试和对错反思记住的效率要高得多,最佳的是学生通过对考题的反思,建立了自为得意的知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替代得越多,学生自主工作的内容就越少,教学效率就越低。

审题是永恒的追求,只有在考试的环境中,才会暴露导致失分的诸多非智力因素,随着复习推进、高考渐至,这一个更突出的问题。对策只能是在类似环境中引导学生反思,而反复讲解试题则是最低效的。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华山中学地理组)。

对高考地理后期复习的思考对高考地理后期的看法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中学成人礼多“搭载”高考誓师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440班班长李振昆。

当20的钟声敲响,我们00后的第一代正式步入成年。我们十八岁了!十八岁,意味着成长,我们在这个年龄应当懂得思考人生,解读社会,膜拜心灵深处觉醒的自尊;十八岁,意味着感恩,感恩父母六千五百七十天毫无怨言的辛苦付出,感恩老师一千零九十五天毫无保留的诲人不倦,感恩同学一路相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十八岁,意味着独立,我们在这个年龄应当将依赖之心抛诸脑后,做好独自面对各种挑战的准备;十八岁,意味着责任,作为一名完全意义的国家公民,我们在这个年龄应当有为社会负责的勇气,为生活担当的精神。我们要挑起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

当我们今日聚在这里时,每位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即将奔赴战场的高三勇士!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有二百天过去,三百天中仅剩的三分之一,正如马拉松中的最后冲刺阶段,每个人都已疲惫不堪。一次一次的周练、考试,都在不断考验着我们自己。这个时候的我们,正在经历高三漫漫路上最难熬的阶段,像一位战士横穿泥沼,心中明确一个目标,带着咬牙的坚持和对抵达彼岸的渴望。

都说高三苦,高三累,但我们不是已经走过了一大半了吗?有多少坎坷,多少次摔倒,我们不都爬起来走到这里来了吗?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若不想未来流泪,就必须现在流汗。早已习惯了天还没亮时不舍地离开床的疲惫,习惯了课间不请自来的瞌睡,习惯了不去餐厅宁要多学一会的固执,习惯了失败后不断站起的坚持。回想过去,刷过多少道题,做过多少卷子,十二年的努力不就是为了百日后的一次飞跃。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们的阵地,都是我们赶超别人的机遇。拥有远大志向的人,怎能顺从眼前的苟且。你想要的生活,距离现在的你究竟还有多么遥远。抬头望望分数线,让你垂涎欲滴,但你所能做的'只有埋下头继续苦干,搞懂所有不会的,干他个天翻地覆!

剩下的一百天里,愿我们一起共勉,与老师和身边的伙伴一起走过这段旅程。不管之前取得多少成就,不管失败过多少次,擦亮双眼,看清楚路,继续前行。纵然题海茫茫、纵然早起晚睡,纵然没有娱乐,但我们无怨无悔!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自己,课堂上专心致志,高效精准;周练中踏踏实实,真实细致;自习上心无旁骛,惜时如金;考试时不骄不躁,心态平和;()咬紧牙关,勤思苦练,向规范要成绩,向条理要成绩,向准确要成绩,向全面要成绩,坚持下去,终会抵达辉煌的未来。花季少年,初生牛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敢与天公试比高。年轻是我们的资本,成功是我们的追求,奋斗不止是我们的宣言,愈挫愈勇是我们的气魄。相信独一无二的自己,高考不在话下!今我三中学子意气风发,于此百日宣誓,指点江山,指日可待!

谢谢大家!

中学成人礼多“搭载”高考誓师

2月25日晚,南宁二中举行了以“做孝顺儿女,成华夏栋梁”为主题的高三年级18岁成人仪式。当晚,高三学生身着正装,拉着父母的手走过寓意成人的大门,进入主会场。仪式上,父母与孩子互赠了礼物,并互相拥抱;高三年级全体教师特地录制了祝福视频,为学生们加油鼓劲;该校领导给每个班送了一本《宪法》,希望学生今后能担负起公民应尽的责任。活动接近尾声之际,全体高三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了高考百日誓师。

26日,广西希望高中500多名年满18岁的学生,在校园里种下“成长树”,写封信给后的自己……最让这些学生惊喜的是,他们的成人礼有一群“重量级”的见证人来自广西甘蔗研究所的博士团。博士团成员都是广西甘蔗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来激励孩子们:无论家境如何,只要努力,热爱科学,同样可以达到一定的人生高度。

27日下午,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高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学弟学妹的见证下,宣誓成人。各班学生依次大声喊出高考口号。

据了解,南宁大部分中学都会将18岁成人仪式与高考百日誓师结合在一起。2月28日,南宁三中也将进行高考百日誓师。

几天前,南宁二中的学生韦鹤峰刚参加完18岁成人礼。他几个月前实际上就已经满了18岁,但自己并没有已经成人的感受,直到参加成人礼时,他第一次穿上正装,才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同为该校学生的小陈,则认为“成人礼形式很多,有些没有必要”,如果学校能在举行成人礼前,征求学生、家长、老师的意见,让成人礼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出现会更好。

为了参加儿子韦鹤峰的成人礼,家住贵港的父母开了3个小时车赶到南宁来。“这一趟来得值,很多场面都很感动”,韦先生认为,学校的这个仪式既让学生知道自己成年了,又能为孩子们的高考鼓劲。

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黄小姐,对当年学校的成人礼记忆已经很淡,“只记得当时学校让我们宣誓”。尽管如此,黄小姐仍认为成人礼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成人礼,成年这个节点就会很模糊”。

罗女士提起儿子当年的成人仪式比较淡定:“当时场面挺激动,挺感人的,但事后也没看出儿子有多大变化。”她也不指望一个仪式能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

儿子已经上大学的家长黄东桂,认为这样的形式还是能提醒学生的,“成年了,需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学者呼吁淡化“高考味”

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寅生说,在春秋时期,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行成人礼;在唐代,则是男子16岁,女子14岁行成人礼。不论在哪个朝代,成人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意味着人已经独立,可以结婚,能够为国家、亲友担起责任。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成人礼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在的成人礼形式多样,但严格来说,有些变味。李寅生认为,现代的成人礼比较注重形式,对内容不太在意。而古代的成人礼更重视内容,强调成年后的责任。此外,他并不赞成把成人礼与高考宣誓结合在一起,“这种做法把成人礼的内容狭隘化了”。

南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夏建军则认为,高三学生的时间宝贵,学校没空闲搞两个仪式,因此很多学校会把两者结合起来。当然,学校在举行成人礼时,应该注意淡化高考与成人的必然联系。

一些学校已经发现高考百日誓师与成人礼挂钩的不足。“近两三年,我们一直在尽量淡化高考誓师,着重强调成人后应尽的责任。”南宁二中高三年级主任付松锋表示,近年来该校发现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对亲情的感恩,因此该校举行的成人仪式,希望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18岁,已经成年,要知道孝敬父母。当然,学生成人后面临的最近一个挑战就是高考,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能让学生理解起成人的概念来更有共鸣。

几大留学国对中国高考成绩看法

虽然目前还没有哪个热门留学国家的大学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国内高考成绩才能申请学校和办理签证,但有的国外大学在接收中国高中毕业生时,都会将申请人国内的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参考,只是依国家、学校不同,作为参考的程度不同而已。

加拿大、法国:对高考成绩要求很严格

优秀的高考成绩,对于打算留学加拿大并且申请名牌大学的同学来说具有很大帮助。

申请加拿大排名前5位的大学,学校一定会参考中国留学生的高考成绩。

加拿大学校对中国学生招生政策明确规定:需要申请留学的学生提供高考成绩或高考录取通知书,缺少高考成绩将很难申请加拿大公立学校。

即使不申请排名特别靠前的学校,加拿大各大学也要求我国的高中毕业生高中三年百分制成绩平均要在80分以上,申请人申请的专业方向和与之相关高中课成绩不低于80分,普通高考成绩不低于满分的70%。

因为在加拿大大学看来:高考成绩对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强的参照性。

法国留学政策也要求高中毕业生申请留学签证时必须提供高考成绩;若高考成绩很低,对申请和使馆签证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澳大利亚:部分高校对高考成绩认可

澳大利亚的大学较之其他国外大学情况最为特殊,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澳大利亚的部分大学得到直接承认。澳大利亚十分重视中国留学生的高考成绩和高中的平时成绩。

如果学生高考成绩达到一本录取线,可直接入读麦考瑞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学校的本科一年级,而不需要读预科。

此前,世界百强名校悉尼大学向中国优秀高中毕业生抛来橄榄枝,宣布接受中国内地高考成绩,符合高考及英语成绩要求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本科学习。

现在澳大利亚一些优秀的大学也已经开始接受高考成绩达到第二批本科线的学生直接申读大学一年级,这些大学包括科廷大学、费林德斯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以及莫纳什大学。

尽管并不是所有澳大利亚高校都参考申请人的高考成绩,但是,有很不错的`高考成绩或者高中三年的成绩就可以免读预科,这对于不想在国外花费更多念书时间或者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带着高考成绩去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德国

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不具备申请德国大学(包括大学预科)的资格。

若要赴德留学,须在高中毕业后,通过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进入大学本科或三年制大专学习。他们觉得高中生的水平难以达到学校要求的课程难度,只接受具有高考成绩的学生留学。

但是,近两年,德国放宽了留学政策,高中生也可以申请留学德国高校。

德国的一些大学要求入读本校的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必须超过第三批录取分数线,这个要求的目的在于保证生源,他们不希望自己接收的学生在国内成绩连大专也上不了。

英、美、新加坡

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无论办理签证还是申请学校,高考成绩都不是必要条件,大多数学校还是只参考高中三年的平时成绩。

但是优秀的高考成绩还是可以提供给学校作为申请的一个参考标准,在新西兰,优秀的高考成绩对于申请学校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港澳地区:对高考成绩非常认可

在港澳地区,高考成绩是入读其大学必不可少的依据。

如果考生要选择港澳地区的名校,高考分数至少要上一本科线,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达到内地名校譬如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在对报考学生的高考成绩做过考察之后,他们的高校还将单独组织面试,考生通过面试后方可入学。

另外,港澳地区在录取考生时对英语的高考成绩也有严格要求,名校一般要求英语高考成绩在120分以上,一般学校则要求在110分以上,而对英语口语水平的考察则体现在面试中。

例如香港大学与剑桥大学联合推出的招收内地优秀学生攻读工程类本科专业的计划中,就是从高考总成绩、高考英语成绩、面试综合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择优录取。

如果同学们不是在高一、高二就已经准备好出国留学,而是在高三临时决定出国的,那么,你一定不要放弃高考;在申请国外名校时,也许高考成绩会是你申请成功的一个砝码。

对高考的看法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应该与高中毕业考试和“学考”区别开来。高中毕业考试和“学考”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的对象是全体普通高中生,具有普遍性,普及性,湖南省在这一块的界限比较清楚。高考则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是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进行的考试,具有选拔性。虽然高考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但应是“源于标准而高于标准”,所以,高考试卷就应该不同于学考卷,不同于高中毕业考试卷,应该站在“标准”高峰上,突出其选拔功能。由此,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望各位专家、同仁指正,不当之处,万勿见笑。

一、整体上,试卷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加大区分度。希望考生考高分,也不必太在意考生考低分。要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适当地加一点难度,是选拔人才所必需的,如果难度太低,不及格的一个没有,140分以上的大有人在,就失去了意义。多年来,语文考卷区分度不高,高分高不起来,低分也低不到哪里去,给学生造成了语文课学与不学一个样的错觉,致使语文成了高考中的幺儿学科,这对语文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二、字形题不能只考别字,还必须要考错字。考字形只考别字不考错字,这种考法不全面,不利于引导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扰。

三、字音题要本着有利于引导湖南人说普通话的原则命题。应该着眼于湖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所考查,不可偏废。

五、一般性论述文的考查,应该以考探究能力为主。而近些年考题的前两道选择题,大都是在设题上搞“弯弯绕”,常常是学生读懂了文章做错了题,本来是简单的题目,却因为涉题太绕,把学生给弄糊涂了,如果不这样,这两道题就成了实际上的送分题,建议取消这两道选择题,整个儿的就出两道简答题足矣。

六、选修课程的考试,应加大文学类和文化论著的考查。高中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课标”上是这样规定的,而实际教学的情况,则是考什么教什么,真正按照课标要求严格实施的几乎没有。现状既然如此,就应该把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层次的选修课做重点,做出有倾向性的引导,不妨将学生对旧体诗词的创作也放到这里进行考查。

七、作文应该增加字数,增大分值。刚恢复高考那阵子,语文考试要求写“千字文”,现在只要求写800字,今不如昔了,容量太小,不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应该要1000——1200字为宜,赋分提高到70分。

八、作文命题要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作文命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关照自我,关注社会,像什么“怀想天空”、“提篮春光看妈妈”、“诗意的生活”之类的天马行空式的作文命题,还是不出为妙。

总之,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不只是简单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把有思想、有个性、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选拔出来,便于高等院校对他们的继续培养和深造,这是普通高中的基本职责,语文考卷的命题要起带头作用。

高考平行志愿的看法

答:一是降低志愿填报风险。以前填报志愿,第一志愿落空,很可能导致第二、三、四志愿也随之落空。而实行平行志愿,依据“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第一、二批本科的a、b、c、d四个平行志愿,与第三批专科(高职)a-h的8个平行志愿,都有被录取的可能性。

二是减轻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焦虑心态。以前填志愿,几大“金刚”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张志愿表中,比如把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填在同一张志愿表上,会被认为是严重的填报失误,考生必须在这几所学校中选择一所作为第一志愿,这种选择增加了考生的焦虑。而平行志愿填报,可以将与自己实力对应的相同层次高校放在一起。志愿填报的风险减低、焦虑减轻、选择空间增大,因而考生高考的紧张情绪也会减轻一些。

三是很大程度保护了高分考生。以前由于一分之差,可能导致高分考生从名校落到一般高校。而在平行志愿中,高分考生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定位准确、志愿搭配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充分地选择理想的学校与专业。

高考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作文

上午连续上了三节课,我的神经高度紧张,每到这时,我都利用仅有的15分钟课间小憩一会儿。

休养生息。

刚下课,一股疲倦的感觉就环绕着我,我原本挺直腰板儿变成了一个半圆,肩膀处酸得不行,双臂僵硬,肘部连弯曲都隐隐作痛,活像一个得了风湿骨痛的老年人。手腕处的血管根根分明,上面的筋高高凸起,握笔的三根手指中大拇指中间凹陷,手指肚惨白,食指因为没有血液流过而发麻,中指的侧面硌得发红。我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我双臂平摊在课桌上,头侧枕着左臂,准备休息一下。

庄周梦蝶。

在疲劳时,休息是的良药。我屏蔽了教室内外的喧嚣,将双眼缓缓闭上。一片漆黑后,我的世界又明亮起来,满目的绿色,勃勃的生机。这是古森林里才会有的轻松惬意。满眼的葱绿,空气中浮动着点点绿芒。它们像星星一样衬托得世界很寂静。一阵微风吹来一声蝉鸣,一次振翅高飞惊落一片树叶,一汪清潭引来一群鸟兽……眼前无限的美好使我忍不住舔舔嘴唇,嘴轻哼了两下。等我再睁眼去观望时,铃响了,上课了。

韬光养晦。

燃烧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强壮的身体也有疲劳的时候,劳逸结合是一种生存的策略。人生就像一张弓上的弦,一直绷着是会断的,张弛有度方能收放自如。

美在课余!

高考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作文

得益于国家的“双减”政策,课余时间的充盈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

博弈。

傍晚,我和父亲在茶几上摆开棋盘对弈。惨白的灯光射向棋盘,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父亲话不多说,开局便擒住我几位大将。我指挥着炮兵,看着棋盘上一边倒的局面,思考着父亲下一步的走法,斟酌了许久才缓缓落子。父亲一着“围魏救赵”,降了我的相,要取我上将首级。我急忙撤兵,自觉大势已去。回想与父亲的几轮大战,他总是一环套一环,牵着我的鼻子走。父亲笑了出来,带着得意说:“下棋必须得心静,还得纵观全局,不要目光短浅。”课余时间,我学会了宁静致远,懂得运筹帷幄。

开卷。

在课余生活里,读书是我的.一大乐趣。午饭后,我背靠在抱枕上,盘着双腿,拿出我最着迷的《天意》读了起来。书很厚重,阵阵墨香扑面袭来。我闭上眼,书中的情节出现在眼前,仿佛萧何月下追韩信就发生在眼前。我眼看着韩信进谏项羽,想为项羽出谋划策却被刚愎自用项羽大骂一顿。眼前的书好似一间黄金屋,一行行的文字像根根金线,编织成一幅幅绝世名画,让我流连忘返。在课余时间读书,陶冶了情操,提高文学素养,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赏景。

有时候在家中闲暇之时,我也会隔窗赏景。我虽做不到像醉翁那般寄情山水,但也自得其乐。清晨,鸟鸣声萦绕在耳畔,风轻拂窗帘,露出窗外淡淡的清光,时隐时现的花草呼唤我醒来。窗外的银杏长得如日中天,争高直指,枝叶繁茂。

夜晚,临睡前,月光下有银杏白色的枝叶摇曳,地上有一丛丛的青草。月色如水,洗净了白日的喧嚣。不知谁家悠扬的笛声,将夜晚烘托得静谧美好。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也许是人生的乐趣之一。要懂得劳逸结合,在课余生活中多放松,多感受,会让我在努力之后更加强力,这就是课余之美。

高考平行志愿的看法

今年教育部首次在全国各地推广高考平行志愿的填报办法,北京也计划在今年高考推出部分平行志愿。

不料这种志愿填报方式在部分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大学校长之间引发争议,“赞成”和“炮轰”态度兼而有之。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将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并对此进一步研究。

支持:考生拥有更多选择。

教育部近日表示,鼓励各省市采取平行志愿投档,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率。“新的填报办法对北大没什么影响,不过整体上来说对考生的影响还是积极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示,和过去“志愿优先”相比,考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不然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很可能掉得很远。

反对:该办法违背素质教育。

“平行志愿办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不大赞成。”纪宝成代表表示,虽然这种办法主观意愿是好的,防止“高考落榜”现象发生,但它同时存在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

纪代表列举了平行志愿方式的两大弊端:强化分数,违背素质教育理念,高考录取完全实行“分数第一”、“分分计较”;极大地压缩高校录取考生的分数段,如过去一所高校录取考生的分数分布在580分到660分之间,现在很可能被挤在620分到630分之间的一个很窄的分数段之内。这样做不仅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同时也剥夺了很多学生自由发展的意愿。

据了解,今年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调整不大,预计只针对部分报考志愿如第二志愿院校之间实行平行志愿。对此纪宝成认为,“北京考虑采取部分平行志愿是谨慎稳当的,第一志愿不平行的结果要好不少。”

教育部:将进一步研究。

针对推行平行志愿引发的不同看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将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并对此进一步研究。教育部相关人士日前表示,平行志愿投档目前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推广的过程中将会逐步解决。

对网骂看法的高考作文范文

如今电脑成了家家户户联系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世界的人民创造了快速、便捷的联系方式,为全世界的小学生创造了接受知识的新桥梁。

“买电脑喽!买电脑喽!”从“莆田电子城”中,响起了我兴奋的欢呼!现在科技的高速发展,电脑样式多,有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品牌也是不断增多,像什么惠普、联想……令人眼花缭乱。望着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我们全家一下子看中了一台ibm品牌的高级笔记本电脑!一看价格9888元,我心想:呵呵!挺适合我家的经济状况,爸爸妈妈看起来对这台电脑挺满意,买定了!我马上就可以淘汰掉家中台式的电脑换成当今最流行的笔记本电脑啦!啦!啦!啦!啦!我暗暗开心!爸爸妈妈思考讨论了一下,最后拿出了那张金色的银行卡刷卡!

说起信息传递那可是要用到一句俗语:那是相当的快!最快的就是qq面对面聊天,打个比方,我在美国,你在中国,差半个地球,想见个面多不易,寄个信都要几个月!可现在你只要打开qq,打开视频,马上就可以面对面聊天,还可以看到对方呢!就犹如两人面对面坐着聊天,多舒服。

说起搜索资料,我就想起了我6岁那年,我家第一次买电脑的那天,我把电脑抱回家后,我高兴地忘记了老师布置的查资料的作业,当时我好怕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急中生智,想起了同学们说电脑里面什么都有,我就打开电脑的包装,拿来螺丝刀!准备“打开”电脑,表哥是个电脑高手,看见我准备把电脑“打开”的时候连忙制止了我的行为动作,才制止了我这场无知的闹剧!

“你要拆电脑干什么?”表哥的头上带着问好对我说。

“呵呵,”我有些害羞的说,“我要查资料,查‘珍珠泉’!”

“我来帮你查!”表哥用管教弟弟的话语说。

我对高考的看法作文

对于很多农村的学生来说,通过高考,可以给人带来诸多的惊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近,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关于高考成本的问题的说法,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22年高考成本的变迁,几许欢喜几许哀愁。下边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高考已经沦为三拼游戏,首先是拼体力,看谁参加的特长班、培训班、兴趣班多、看那个学生做的题目多。其次是拼金钱,老师不会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奉献的,要收费的。要家长购买这样那样的资料,补脑液要花钱;再次是高考的关键时刻,父母要做好后勤保障。

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的命运,富二代的命运呢,有较好的经济资源,参加的特长班、培训班、兴趣班、家长陪读、让孩子租住在学校的'附近,再一对一的家教补课,确实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得分机会。

在看我们的农二代、穷二代,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也提供了改变他们命运的通道,他们很少拥有特殊的资源,根本就没有财力吃什么补品,上什么补习班,有的甚至连学费都交不上,还要靠社会的力量来资助,甚至靠贷款来交学费,只能通过寒窗苦读,靠自身的的顽强努力考出优异成绩,实现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上的数据及看法来分析,从22年前花费280元,现在花费10万,高考成本涨了300多倍,相对应的是人们收入的普片上涨。高考成本的变迁,首先,反应两代人的高考成本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区别,原因在于两种东西,一种是服务还是利益的观点,以前讲的是服务,现在讲的是利益。其次,是反应了不同的家庭,富二代、穷二代的高考成本,一个是物质上的成本,高额的成本投资也不一定收到理想的回报;相反,一个是劳务成本,虽然没有高额的成本,也可能换来高额的回报。最主要的还是反应了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变迁。

浅谈对高考作文备考的看法

2001年,我从湖北来到汕头。那一年,我在湖北带完最后一届高三,应考学生52人当中,130分(原始分,下同)以上3人,120分以上16人,其中最高分136分。这个成绩的取得,我认为学生的作文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根据考后学生的估分分析,至少有4人的作文达到或接近满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作文超过50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得到大面积的提高,这与我们的精心备考不无关系。

毋庸讳言,作文的分值虽然占到了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二,但在实际的备考当中,由于有纲无本,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少人实际是一种望天收的心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所以费时费力见效慢。作文的备考,实际上成了我们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备考呢?本文试图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1.区分话题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异同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改革,最活跃的是语文。而语文中最活跃的一块应是写作。写作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话题作文的出现,一是作文评分标准的改变。话题作文的出现从1998年开始(当年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题目限定了一个内容范围,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话题),后来逐步走向成熟,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大家知道,自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是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主,八十年代主要是命题作文,进入九十年代,几乎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统天下。话题也是材料,但它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也就是说,这些材料往往包含着观点,有时甚至规定了写作的体裁,内容比较狭窄,写作不够自由;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写前指导,是引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例子,是同学们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是举一反三的一。在审题的要求上,传统的材料作文,往往要求是十环,而话题作文则仅仅为打中靶子即可;在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呈辐射式,而话题作文呈扇形。话题作文还取消了文体限制,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写作实际的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由此可见,从传统的作文命题到话题作文的改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也降低了写作应试的门槛和要求。学生不会轻易为审题不准担忧,也不会为题目要求写作的是自己不熟悉的体裁而发愁,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

2.充分领会新的评分标准的意义

从2000年开始,全国高考语文科的作文评分标准作了较大的变动,将传统的`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近几年又对等级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准确、更合理、更科学。新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亮点就在于增加了发展等级,其目的是为了尊重个性,倡导创新精神,鼓励考生在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的发展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甘德炎)。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既是高考作文评分的依据,也是衡量学生平时作文优劣的一把尺子,更应作为我们备考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它对我们的作文训练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呢?笔者的看法就是要立足基础求发展。基础等级是对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的评判,是学生求得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毫无发展可言。一篇文章要说明一个道理(记叙文也是说理,不过是通过形象来说理),首先要说得清楚,说得好,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说得有特色(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等),这个特色就是发展等级的要求。再从分值分布来看,基础等级是50分,发展等级是10分,50分你不去求,那你还求什么?!这是我们立足基础的重要依据。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我们再力求发展部分也能得35分,甚至更高的分,从而全面提升作文的档次。

3.给应试作文一个客观理性的定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承载的担子太重。华夏几千年文明史的承传,恨不得让我们几十万个语文教师和十几本教科书就能解决,还有做人的问题,思想性的问题,各种素质的问题,等等,似乎都是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还要体现在短短一个小时中写出的800来字的文章上。贪全求大,好高务远,是目前我们语文界的一个误区,也是一种浮躁心态的体现。反映在高考上,作文就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在我看来,端正对应试作文的正确认识,对于我们的作文备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我觉得要区别应试作文与写作这两个概念。写作是指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创作,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中的文章应指的是这个写作;应试作文是指我们学生平时训练的那些东西,从很大程度上讲,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应试,它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故我称之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首先考查的也是学生使用语言驾御语言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它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2003年《考试说明》),而不像以前提出的观点正确。这并不是否认文章的思想性,恰恰相反,是为了尊重学生的思想实际。不然的话,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大讲什么人文性思想性,只能是让学生对写作望而却步,甚至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从而大大影响训练的效果。应试作文有应试的要求,如它有时间限制,内容限制,字数限制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一篇文章,不讲方法技巧怎么能行?至于说发现那些具有文学天赋的苗子,则是应试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

1.读、理、记,解决无米下锅之难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高考作文时,许多同学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其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的结果。基础等级中要求内容充实就是对文章材料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三个字:读、理、记。

读,就是吸收,但到了高三,读的面不可能太宽,要注意精读与略读的相结合。对于精读的内容,要不止读一遍,还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认真地想一想,作一番咀嚼回味。考前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报刊杂志,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文网》、《读者》等,每天花十分钟左右读报,针对高考作文范围,了解国内大事,热点问题,尤其是一些评议性的文章,以扩大视野。二是有关论据积累的书,如《智慧的背囊》、《小故事大智慧》、《议论文论点论据手册》之类的书籍,看一看里面作者是怎样从一则小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其中的道理的。三是教科书、课本,尤其是语文书,其实就是材料或者说是论据的大宝库,我们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理,就是分类整理,这是为了加深读的印象,便于运用。我们是通过划线为点,相互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划线为点,就是把作文可能涉及的素材划分为一个个的点,笔者就是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德行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这十个方面来带领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的。相互协作,意思是对不同的题材,在每个同学全面注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同学间的分工来深入进行某一种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最后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全体同学素材丰富的目的。

记,就是要把积累的材料背下来。中医开处方不熟悉每味中草药的药性是不行的,积累的材料不熟悉学生同样不会运用。我们要求学生每周用一个早读来记这些材料,每次作文必须运用材料并不得少于两则。

2.认真写好规矩文,适当引导自由文

这里的规矩文,是指根据写作的内在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不同的文体特点对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法训练,使学生的写作尽量合乎应试规范的文章;所谓自由文,是指不限制写作内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而所写成的文章。自由文主要是针对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自由的前提是要求有所创新,而不是人云亦云,自由文同样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去写,力求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文章来。

在高三备考阶段,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规矩文的训练,这是立足基础的根本保证。写作有规律,章法有技巧,我们不能因为文无定法而加以否定,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和做法。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死中求活。这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尤为重要。我们的规矩文着重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训练,详细的内容参见拙著《高考作文制胜技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基础等级快速达标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规矩文的训练,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在文体训练部分,可以采取多题多写(每个题目训练一种文体),可以采取一题多写(一个题目让学生分别用几种文体来写),也可以分组多写(同一题目,不同的小组写不同的文体)。

3.激活作文的评改环节

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路打不开,往往是拿到材料只会就事论事,把材料重新阐述或发挥一通了事。究其因,有的人是肚中无货(积累不够),但更多的人却是有货倒不出(因为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让学生做材料的积累),也就是说,是话题的材料不能激活他的创作灵感,他的创作思维是封闭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指导外,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发创作思维、激活创作灵感,即让学生自己去开悟。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让学生互评互改,互相启发。作文是改出来的,但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要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去品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身参与,亲身活动,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就会得到充分尊重,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暴露了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我的作文评改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评。我事先挑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这些文章的作者谈题型、谈立意、谈构思、谈得失(我称之为四谈),使他们展示出作文思维的过程,再让大家质疑、互评,老师相机作出引导。二是老师要作好学生作文的整合工作。每次作文,我按照四好进行整合,即好观点、好材料、好句段、好文章四个方面。每篇文章,学生不一定都能写得成功,但只要文章中有闪光的地方,我就选摘下来,然后按照四好分类打印出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思维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强化,学生收益非浅。

4.不可忽视临门一脚的作用

这里我不是主张猜题押题,但我觉得在临考之前给学生几则有导向性的材料或文题,对学生的临场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1年高考,我注意了《中国青年报》失信的求职包装系列报道。考前的晚上,我将当年3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的一篇文章《为了声誉,我很严厉访英国诺丁汉大学、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让学生看,并引用文中哈佛的告戒要求做人要讲诚信,结果第二天的话题即是诚信。2002年高考,我预测应围绕生命的价值这个话题做文章,在拙作《高考作文制胜技法》一书实战演练部分的三道题中就有一道题目为生命的出口,与当年高考话题心灵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处。2003年高考,我觉得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与沟通这方面的话题,学会客观公正地看问题,所以我在期末考试时所拟话题是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有形的墙直达无形的墙、心灵的墙,这与今年的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也有不少相合之处。

文章合为时而作,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是或明或暗地要反映时代的脉搏。2001年,xx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诚信就暗含了这方面的内容。北京题,2002年规则,与我国加入世贸这个背景不无关系,2003年题转折,与我们的政治生活也密切相关;2003年的上海题杂,粗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怪,但仔细品味,它包含着21世纪对人材的要求: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脱离这个现实生活,生活就是我们写作命题立意的源泉。

当然,作文的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好是三年有一个整体计划。我在教学中对写作训练构建了四个一工程,即学生每周的读写内容要选摘一则名言、一首诗歌、一篇(段)文章,写一篇练笔(已有拙文论述,参见《石油教育》2000年第12期),高三的作文备考训练是四个一工程的一部分。我想,只要大家做有心人,找到突破学生作文瓶颈的方法并不难。

对法国高考作文的看法

启蒙运动是现代法国的起点,不仅为法国带来了整整一代哲学家、思想家,普及了自由平等的理念,而且还树立了一道求知的纲领:崇尚理性。

贵族沙龙里的哲学和数学,正是在这一时期作为「纯粹理性」的象征,获得了至高的学科地位。一切实用性知识皆屈居其下。

启蒙时代画作《哲学家的晚餐》,两百年后困扰了无数程序员。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大革命后的国民制宪议会制定了一套人人平等的教育标准,其中,「学哲学」首次成了法国人民的基本权利。

全民学哲学的理想,最终由拿破仑变为现实。他将中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师成为国家公务员,而哲学,作为当时观念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成为12岁以上的男孩们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学会考的第一科。

其后的两百年间,法国政体一变再变,哲学教育的地位却日益巩固,正是因为全民学哲学是启蒙思想对教育的核心主张,而启蒙价值始终被法国奉为立国基础。

不过,两百年前再先进的文化观念,在今天看来都早已过时。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启蒙运动提倡的「哲学」已丧失了统摄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商业管理等成为显学,所有学科都在努力让自己更加「有用」。

经济学霸权主义席卷学术界。

而在坚守启蒙时代思想观念的法国社会,学科价值的排序却好像仍停留在18世纪。

据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对1960到1980年代法国高中的观察,

这些学科被称为「智者学科」,只有少数有「天赋」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相反,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则被认为是「勤奋者的科目」,只要用功刻苦就行。

擅长「智者学科」的学生,自我评价显著高于那些「勤奋者」。对于数学好的学生而言,这种校园文化无意间建立了「学数学的是天才,天才就要学数学」的正循环,造成法国数学界天才辈出的盛况。

而那些擅长哲学和文学(法语)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要在研究机构或教学单位中履行「维护国家的人文水平」的使命,行为举止、审美品味和政治偏好都向典型的「批判性知识分子」看齐。

鄙视链底端的,是那些勤勤恳恳想当医生或做生意的「勤奋者」。他们被贴上了「沉闷」「平庸」的标签,最大的褒扬是「你虽然没什么天份……但是思维缜密」。

直到今天,「智者-勤奋者」的鄙视链依然存在于法国教育体制。

据法国《世界报》调查,如今理科专业的学生占据着金字塔的顶端,擅长数学的学生仍被认为是「天才」。人文专业虽然因找不到工作有所下滑,但并没有阻碍学生们占领舆论唱高调的热情。

经济社科类专业仍旧被讥为「垃圾桶」,在务虚的社会文化下仍只能在鄙视链底端徒劳挣扎。

不过,比起这些法国特色的社会奇幻景观,这套教育制度内含的大量不平等及其导致的阶级固化,才是它给法国造成的最严峻的问题。

法国教育值得羡慕吗。

法国教育制度的不平等看似有违常识。作为典型大政府福利国家,法国由国家为全民提供近乎免费的教育,对社会弱势群体还有各种关照,每个公民看似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然而,只有在教育体系内部,才能观察到其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传统。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应该按照一个人的「天赋」「资质」安排他的社会地位和职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