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以春节为话题过年习俗(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4 08:50:29 作者:梦幻泡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的时刻,每个家庭都会排除万难回家共度这个节日。接下来是一些精彩的春节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

春节过年习俗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儿过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奶奶,为什么要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说:“这三根羽毛象征着人们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这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

奶奶又说:“把这只鸡放进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庙里祭拜,许上愿望,希望来年的牲畜能够更加兴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寿糕,爸爸在一旁帮忙碌着,并不断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摆上一个“寿”字,这才知道这是为外公祝寿准备的。

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这种饺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饺子必须要包甜的或咸的陷,放在锅里炸后才能吃,吃在嘴里弹力十足,有嚼劲,回味无穷。

吃完饺子,过了一会儿,一颗烟花飞向空中,瞬间爆炸,那爆炸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的花瓣。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要喝糖水,我便去问爸爸:“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为什么总要喝糖水?”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让亲朋好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们快快乐乐的过新年。”

这次回老家收获很大,因为我了解了很多习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著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哇!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这个饺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最值得我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家人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请来了门神和财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春节过年习俗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我们又开始放烟花,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从这天开始,人们都忙着准备各式的年货,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到了大年三十可真热闹,家家敢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大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漂亮的年画,每一家都灯火通明,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相互谈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门外的鞭炮声起伏不断,我忍不住拿了一挂鞭炮跑了出去。

正月初一这天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们拿着长辈发的压岁钱高高兴兴的去买爆竹和玩具。

正月十五是过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观看社火表演。社火的队伍可真长啊,有锣鼓队,秧歌队。还有许多学生组成的方队。到了晚上人们举头赏月,吃元宵,看烟火,观灯展,猜灯谜,忙的不亦乐乎。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过年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驾祥云门接福;蛇吐瑞气户迎春。告别了龙年,我们又迎来了蛇年。时间飞逝之快,今年的春节已经到来。在过年的这几天里,我都是开心快乐的度过,因为春节毕竟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既然是我们国家的节日,当然也少不了以下几大实事要做:

一、除夕之夜逛花市。

除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除夕在二十九,所以我们会感到春节特别的快。在我们当地,这天最缺少不可的就是逛花市,买年花了,于是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便到了广场,来选购几盆心仪、寓意很好的年华。虽然一到这儿已是人山人海,交通也开始阻塞起来,而这种情景则更能反应我们对于春节的喜爱之情。最终,我们选了几盆蝴蝶兰,而在这时,我们也碰见来这里采访的记者正在问一位买年花的市民:你买的年花有什么寓意呢?该市民回答:吉祥啊!如意啊!我想也是,实际上每盆花都很好,都有好的寓意,只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二、除夕之夜看春晚。

三、大年初一祭拜先祖,祈求平安。

大年一早,我们全家就起来祭拜我们的老祖宗,祈求来年风平雨顺以及寄托对他们逝去的哀思及来年的平安,吸取老一辈人成功的经验,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打创造我们美好的每天,走好我们今后的每一步并默读自己来年的梦想,祈求祖宗的保佑,,蛇年大吉,加油哦!

四、大年初二、初三大拜年。

本地都说:“初二是会娘家的日子。”于是初二的一大早,我们全家都来到了外婆家中,看着家中那琳琅满目的彩灯和沁人心脾的花香,使我感受到家乡浓烈的过年味啊。拜年,既可以拿到红包,又可以和家人共享一年来的心得体会,实在是两全其美啊!

……。

“心想事成红运开,人和家顺福星照”,横批是“四季平安”,这福春联就是我家的春联,这副春联寓意非常的丰富,代表每个人在心想上能事事成功,家人与家庭能够和顺,为此我也将这幅寓意祥和的春联献给大家,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蛇年行大运,心想事就成。”

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我收到了许多许多的压岁钱了,我非常非常的开心,因为我又长了一岁。

的这场风雪阻挡了多少回家的梦想,大人们在外工作了这么多年,年是回家的期盼,家是永远的梦想。当人们带着多年的期望,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可风雪阻挡了人们回家的道路。留在外地工作的人,有谁不想念家这个温馨的字眼。有谁不想念母亲包的那热气腾腾的饺子,年,也就只有短短的几天。或者有人说年这几天他能挣很多的钱,可为什么,人们能为了这几天赶回家里,因为,春节是中华人民以持续了五千年的历史,节日是生命的盛典。若人们把节日的时间拿来挣钱,那岂不是侮辱了“节”这个神圣的字。

听到了闹钟的呼唤声,爸爸,妈妈和我从睡梦中醒来。大家匆匆穿上新衣服,匆匆穿上鞋子,又匆匆的像火箭一样冲到楼下。这匆匆的脚步声是做什么的呢?噢,原来是我们家要贴红彤彤的对联!“呯腾,呯腾,呯腾”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奋勇战斗”,对联很快整整齐齐地在门口边站岗了。它们似乎在说:“八方财源进福门,四季鸿运聚宝地,福到家了啊!”

中午,奶奶和大伯、二伯、叔叔,我们一大家人来到了饭店。进了包厢,大人们在一边聊天,而我和小弟弟在一边唱歌,跳舞。不一会儿,“啪,啪,啪”,随着一声声鞭炮的响起,我们大家陆续地坐到位置上。这时饭桌上已经排满了美味佳肴的饭菜,有绿油油的菜花,有雪白白的山芋,有黄灿灿的玉米羹,有香飘飘的烧鸡,还有红烧的大鲤鱼……。我拿起筷子,从饭桌上夹起许多的菜,可是我眼大肚子小,才吃了不到一半。我刚想要结束“战斗”时,我突然想到了悯农这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劳动”。“吧唧,吧唧,吧唧”我十分努力的吃了起来。“呯!”我把筷子放下来,终于结束了“劳动”。我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哎呦!小肚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大皮球了!

七点钟,饭菜已端上了桌,就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停电了。把我急得抓耳挠腮“这大过年的,停什么电啊!”我抱怨道,幸亏奶奶拿来两根蜡烛,不然连年夜饭都吃不成了。我取来碗为大家盛饭,妈妈说:“今天我们吃的可是‘烛光晚餐’”大家都哈哈大笑。“今天的饭菜可真丰富啊!”我说,“有鸡,有鱼,还有四喜丸子!”我们喝着饮料,品着美味,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乐乐地过大年!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点着蜡烛,坐在屋里聊天,真有秉烛夜谈的意味。过了一会儿,电终于来了,我们赶快打开电视看春晚。

快十二点了,性急的人已经点燃了鞭炮,外边爆竹声以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天空也被点亮。

我抱起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卷鞭炮,拉着爸爸就往外跑。在门口我们拆开包装纸,拉出引线,我接过爸爸的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赶快跑到门后,从门缝向外看。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巨响之后,门外铺着一层红通通的炮纸,妈妈说:“这叫大地红,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放完鞭炮我们又放起了礼花,我抱出礼花,在门口点燃,只听“轰”的一声,一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盛开了,像一朵斑斓的菊花,在黑的有些神秘的夜空中瞬间展开,又迅速凋零。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烟花,我真想用相机把它留下来,但美丽消失得太快,我只能把它留在脑海里。

过年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我们迎来了以期待已久的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新一年中的第一天。这天,真个热闹。侧耳细听,有小朋友的嬉闹声,有大人们的聊天声,还有老人们的祈求声;,放眼望去,天空中,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朵朵秋天里绽放的花朵,好不精彩。家家门前都贴着倒福字,意味着新的一年会有福到。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呐,桌上的菜可真丰富呀!有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和椒盐排骨,还有弟弟的最爱—豆沙包。可我和弟弟却无心情品尝这美味的菜肴。听着门外一声声爆竹声像,看着窗外一束束五彩烟火,你说,对于我们这还没长大的小孩来说,能不心动吗?这时,弟弟终于按捺不住了,大叫一声:“我要放烟花!”随即,这句话也的到了我的支持。爸爸不好拒绝,只得拿出烟火来。我和弟弟见有的玩儿啦,可把我们高兴坏啦,拿出烟火便放。弟弟见我的大,便吵着要换个。为了安全起见,不对,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娱乐起见,自然是不可能的喽!弟弟见我不给,那可得了,便对我发起了攻击,糟糕,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上映啦!爸爸见我们吵得不亦乐乎,马上当起了维护世界和平者。爸爸拿出一个特大烟火,放在门口点燃了引线。不一会儿,随着一声闷响,天空中便出现了五光十色的烟花,看见天空之中这美丽的烟花我和弟弟便不吵啦。在这么多的烟花之中我却一个也叫不上名儿来,于是爸爸便给我们当起了解说员:“看呐,那个晶晶亮的,撒的满天都是的就是‘满天星’啦!再看,这个像飘下来似的,还五彩缤纷的,就是‘降落伞’,快看,这是‘天女散花’一个个星火撒下来,可不就是花瓣吗?喏,这个快速的,像火箭一样划下来的就是‘许愿流星’还有还有……”对啊,这烟花不仅好看,名字也好听呢!哈哈,这回可长见识了,认识了这么多的烟花。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过年习俗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声:“给您老拜年了啊!”“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过年习俗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我的压岁钱(1)。

我们的压岁钱都是从亲戚和爸爸,妈妈的朋友那里得来的。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的压岁钱应该收到一万元吧!怎么样?羡慕吧!因为我的亲戚多的是,有姨妈,伯伯,姑姑,姑婆……,数都数不清,里面还包括爷爷,奶奶呢!

我到他们家,就做出拜年的姿势说:“爷爷,奶奶,我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说得爷爷,奶奶心花怒放,说:“也祝你学习优秀,给你红包!”就这样拿到了几百元,可真是开心!

就在这一年里,妈妈叫我把我拜年的钱全部交给她,说要等我长大,学会了理财了以后在给我,那时我心疼极了,晚上睡觉都在流泪。我希望今年妈妈能网开一面,把钱分一部分给我,而且我们数学课的王老师都教了理财,请你分哪怕是一百元也好,给我吧!

我要的压岁钱可不是去买小卖部的零食,我要用来买文具,因为可以拿来学习;我要用来买书,因为它可以带我们走去知识的道路,俗话说书是知识的源泉。

在今年,我准备从妈妈那你那百分之十出来,拿来做我刚才说的事情,而且,我还学到父母挣来的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父母挣来的钱,不浪费。

我还打算拿百分之七十买文具和课外书,因为这样可以让我增长更多知识,剩下百分之三十捐给希望灾区,让那些不能读书的孩子可以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去上学。

我的压岁钱(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一个春节到了!我好高兴哦!春节,是个喜气洋洋、红红火火的节日。每到春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美丽漂亮的装饰品,比如:中国结、红灯笼、辣椒串……大家还要贴窗花、贴春联、杀鸡杀鸭吃鱼肉,更重要的是小孩又能收压岁钱啦!还有放鞭炮、烟花,玩火炮、小鞭炮。

除夕这天吃完早饭,太阳从东方缓缓地升起来,把洁白如雪的白云照得红艳艳的。迷茫的大雾被火红似的太阳照得越来越少。整个世界暖洋洋的。我们开始吃中午饭了,有鸡、鸭、鱼、鹅肉,真是一顿大餐呀!我饱饱的吃了一顿。吃完饭后,到了最令人开心高兴的时候了,那就是大人们给我们发压岁钱的时候了。我一心想着一定要多一点、多一点。此时,我心急如焚,不知道是多是少。奶奶给我发了一百元,并祝我天天开心,快快乐乐!我很高兴。然后爷爷又给我发了一百元,同样也祝我开心快乐,并祝我学习进步,考试一次比一次好。听到这儿,我很感动,差点儿就哭了。但一想到那两百元钱我就开心得不得了,所以我没有哭。然后,幺爸给了我两百元钱,邱叔叔也给了我两百元钱。妈妈、舅妈、小姨同样给了我两百元钱。我算了算,呀!都有一千二百元了。最后,是我最最最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每年老爸都要给我发一千元,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所以这是我最……最开心的时候。

我算了一下,共有二千二百元。我让妈妈帮我存在银行里。这几年,我的压岁钱累计起来已有一万多了,我打算留着以后用。这就是我的压岁钱。

我的压岁钱(3)。

又一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也意味着我的压岁钱快要发了。这压岁钱有一番来历,在古代有一种叫“岁”的怪兽,大年三十常来骚扰人们和孩子。人们为了赶走“岁”,每年春节都会给孩子们“压岁钱”来辟邪,这就是压岁钱的传说。

我今年收到多少压岁钱?呵呵,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你们。可是,我的压岁钱中的百分之八十都被妈妈“没收”——存到银行了,当然妈妈这样做也是为了我好。但只有百分之二十是我自己的零花钱,我真痛心啊!我问妈妈:“妈妈!你能不能把全部压岁钱还给我吗?这可是我的钱呀!”妈妈却说:“你还小,等你有了良好的理财意识和计划,再给你吧。”我无话可说,但心里想:“是呀,我该怎么合理使用这笔钱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了“花钱计划”四个大字。计划有以下几点:“百分之十捐给汶川小朋友,另外百分之十给福利院,因为我想做善事。百分之五十为学费。最后百分之三十为零花钱。”妈妈看了之后说:“看来你还是有点理财意识的,而且从计划中可以看出你还是很有爱心的,明年我会考虑。”我高兴地手舞足蹈,立马写下了计划:300元零花钱、500元学费、200元送汶川小朋友。

又快到春节了,我翻开我的钱包,但只剩下几十块了。我心想明年一定要定一个计划并且认真执行,不像今年一样乱花钱了。

我的压岁钱(4)。

每当过年的时候,当爷爷奶奶给我们压岁钱时,我们就急急忙忙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去领,领上以后,我看见压岁钱闪闪发光,一尘不染,高兴地手舞足蹈,我感到非常高兴,心里美滋滋地,恨不得马上放到钱罐里,生怕哥哥拉我去买零食,花了我的压岁钱。哥哥们拿着压岁钱去买零食,买玩具枪,不出几天就把压岁钱花完了。他们还常说我是“小气鬼”,下面同学们听听我是不是“小气鬼”。

我的压岁钱是这样花的,大多数压岁钱都入了我的“国库”——妈妈,剩下一两元给我买零食。然后,我会告诉妈妈说:“妈妈,您也不能随便花了,也要存下来给我买文具和书。”妈妈听了会会心地说:“好的。”

有时候,我看见一些孩子问妈妈要钱买这买那,我想:“你们的压岁钱去那儿了,是不是也和我哥哥们一样,随便乱花了,回头又问妈妈要,这个习惯可真不好啊,他们花得一分一角都是你们的爸爸妈妈的血汗钱啊!”我买玩具的钱也从来没有超过二十无,我的妈妈也常常为我会花压岁钱而夸奖我。

我为我会花压岁钱而骄傲,也为我受到妈妈的夸奖而感到自豪。

我的压岁钱(5)。

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因为在节日当天,我们可以放鞭炮、玩通宵、吃团圆饭。但是我最喜欢的项目还是送压岁钱啦!

每次长辈们送给我了压岁钱,我都会把它放在存钱罐里。我想:我一定要在18岁前存很多很多的钱,然后自己交钱上大学!

可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难以面对的。我一看见路边的店铺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想要的东西,就忍不住想去买。但是,我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心想:不,我不能去买。如果每天都这样买,就成了习惯,到时候越买越多,钱就越来越少了呢!所以我还是没有去买。

妈妈每天看着我只收钱,不花钱的样子,终于忍不住了,对我说:“你的钱不能只进不出啊!”“但是我要存钱上大学呀!”我说。妈妈想了想,说:“这样吧,你自己出你每月的伙食费吧!”我听了很不情愿,请求妈妈只让我出一半的钱。妈妈同意了,说:“好吧,但是你要学校里多吃一点饭哟,否则你的钱就被浪费掉喽!”“好的,妈妈!”我爽快地答到。

后来,每月的伙食费、订杂志的钱、少儿互助金等费用,我都出一半的钱。因为妈妈想让我明白:花钱容易,挣钱难。虽然我的到压岁钱轻而易举,但是看到爸爸妈妈挣钱辛苦,我觉得也应该合理安排我自己的压岁钱了。

春节过年习俗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拍拍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过年习俗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每当在电视上听到关于春节的歌谣时就说明春节已经来啦。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当农历的1月1日,人们都会躲进深山避免年兽的伤害。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和烟花爆竹的响声从那以后过年就有了贴红色的对联儿发红包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春节过年习俗作文

一想到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过年春节对联。

过年习俗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忙碌之中,许多中国传统节日逐渐淡出人们生活,就连最重要的新年也不例外,年味是一年淡过一年。其实,“年”自有它的独特。

广义的春节包括除夕,大年三十和除夕是同一天。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春节俗称“年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先是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然后是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另一来源则是春贴。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原来的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春联又富吉祥,避邪的意思,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常用的贴法,是在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人也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还有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人们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又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但是在今天如果过量燃放爆竹烟花,不仅会破坏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噪音污染,因此只要微微的表示下即可。

最最重要的当属年夜饭。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这就是守岁,俗名“熬年。守岁又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最后就是拜年了。“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直到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过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其他节日都无法替代的。我们亦应该对所有传统节日都留有几分敬畏之心,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为那是中国人的习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过年作文:春节习俗

扫尘顾名思义就是打扫尘土,过年前都要把家里里里外外都要打扫一遍,这样才能以最新的面貌迎接春节的到来,表达除旧迎新的寓意,扫尘这个习俗自腊月二十七日开始,也有些地方早早就开始除尘了。

风俗二:贴春联。

贴春联一般是在除夕那天贴,春联决不能够等到过年的时候贴,不然没任何寓意,也没有达到喜庆的效果,春节贴春联很是讲究,春联的顺序,不同样式的春联等都要按着规则来,这样才能家宅平安,来年阖家幸福、事事顺心。

风俗三:放鞭炮。

放鞭炮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一开始有个传说是为了驱赶年兽,如今却是增添吉利,让鞭炮声除旧迎新过新年。不过,现在大多数城市禁止居民随意放鞭炮,所以人们想出了很多模拟鞭炮声过年的方法,挺有一番意思。

风俗四:守岁。

守岁其实说来也很有意义,就是一家人齐聚一块一起从除夕跨越到春节,迎接春节的到来,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的祝愿。

风俗五:拜年。

拜年这个习俗小孩子可喜欢了。每到过年,他们就会穿上新衣裳,戴上新帽子,然后高高兴兴的去家人长辈面前说吉祥话,讨要过年红包,然后和朋友们一起去玩耍嬉闹。

春节为什么要贴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南北各地农村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窗花无论题材、表现手法、剪刻技艺都是剪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窗花兼职已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但由于他们最初源于民间喜庆或民俗活动中的剪贴画,且多贴于农村窗户的白纸上而被称为“窗花”。窗花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能引起许多流连和情感的美妙称谓。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春节,这一天,贴窗花装饰居室环境成为我国春节喜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

窗花,是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民间剪纸艺术品。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西民间的剪纸,尤其是窗花剪纸,充满山西民间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土风味。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的图案,表示了农民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喜蜜滋算命)。

剪纸,与立春这个节令有着密切关系,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就点明了这种风气。而且明确言明了晋人的风俗。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春节象征意义。

1、团圆。

不知何时起,人们已经不再像先前那般对春节另眼相看了。至于其中的原因人们早已说得尤其不少的了。然就个人而言,或许还不至于不把春节放在心里,因为就着这样的节日可以图个全家团圆,共叙一年中的悲喜得失苦乐酸甜,证明家庭仍然是现在的社会中的最牢不可破的组成单元。

2、联谊。

在国人的心目中,在我国五大传统节日中没有哪一个比春节更让人看重的了。春节里除了自己家人团圆之外,走走亲戚串串邻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这样不仅使人们在交流相互信息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彼此间的其他相互的盲点,也让人们的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拉近,和谐了家人也和谐了朋友更和谐了社会,和乐融融。

威海市过年春节习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意思就是说,相隔10里路的村庄,风俗习惯就有所不同,我们威海过年的风俗习惯也都不一样,威海、文登、荣成、乳山各地都有不同,但是大体都差不多,只是细节不同。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扫年,即扫尘,也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这种风俗一直坚持到现在,讲究卫生,干干净净过大年。祭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敬灶王爷,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现在敬灶王爷这种风俗少了,只有少数人在小年晚上盛一碗饺子放在锅台角落里,插上一双红筷子,表示祭奠灶王爷。只有小年这天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大年三十,应该是春节最隆重的日子。在老辈儿,这天上午要到墓地请故去的先人回家过年,还有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到了晚上,全家人凑在一起吃年夜饭,好酒、好菜全端上,家人们说着吉祥话,快乐地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里面说话有好多讲究,特别是新上门的媳妇,说话更要小心,可不能乱说。譬如:煮饺子时,如果饺子破碎了,可不能说碎了,要说“挣了”,也就是挣钱了的意思。吃大蒜,可不能说“吃蒜”,因威海话蒜和散同音,说散不吉利,因此吃大蒜,要说吃“议和菜”,还有,如果碗掉在地上碎了,一定要说“岁岁平安”,等等。刚进门的媳妇,一定要注意了,春节期间可要好好说话,讨得公婆开心。当午夜的钟声响了,家里要吃除岁的饺子,要鸣放鞭炮。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发纸”,也就是给故去的先人磕头、烧香、烧纸钱来祭奠先人。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先要向父母拜年,父母会给孩子们红包。然后要包饺子,初一的饺子可有讲究了,一般是猪肉饺子,饺子里面放钱币,每个饺子放一枚硬币,放硬币的个数是家庭人数的两倍,这样一锅饺子里面有些饺子里有钱,有的就没有。当饺子煮熟后,第一碗一定要给家里最长辈,然后长幼有序。当第一个吃到钱的人,是今年最有福的人,吃得钱最多的人今年能挣很多钱。这时候最有意思是小孩,为了能吃更多的钱,猛吃水饺,一直吃到吃不动为止。大年初二走姥娘家,初三也就是送年,这年也就过去了。不过走亲访友也就开始了,初三结了婚的闺女领着女婿回娘家;初四、初五……走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蒸面灯;正月十六走姊妹;春节这隆重的节日也就算是结束了。

正月十五:蒸灯照福民间素有“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的说法。三吉星分别是道教中指称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分别执掌赐福、赦罪、解厄的职责。其中,上元大帝为天官,据说他的生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蒸灯散灯据清代《威海县志》载:“上元,以面作盏,边提月份,按其干湿卜旱涝。”据考,此即威海豆面灯的早期雏形。胶东民间有元宵节“蒸灯”“散灯”的习俗。“灯”的原料主要是磨制极细的大豆面,加清水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反复揉过之后再将面团扣在盆中,在避免风干的常温下放四五个小时左右(俗语叫作“醒一醒”),以使其达到柔韧筋道的可塑状态。豆面灯的造型大致为底座略粗于上端的圆柱体,顶端中间稍凹如浅碗状,周边分别捏一至十二个褶子,以一个褶子代表一个月份,每一个豆面灯上还要捏一只元宝,故豆面灯也叫“元宝灯”。“散灯”则是在蒸好凉透的豆面灯顶部倒入豆油或花生油,将一根棉花捻成的灯芯绕在竹签上插在灯的中间(后改用小蜡烛),然后将点燃灯芯的豆面灯置于堂屋的八仙桌、粮囤、灶台、磨顶等相应地方或器具上,是谓“散灯”。当灯油燃尽之后,老人们则会根据每根灯芯所结“灯花”的多少、大小及其形状,判断一年当中每个月份的旱涝、收成和年景。蒸属元宵节除了“蒸灯”之外,还要“蒸属”,即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属相。多数人家图个吉利,把鼠、牛、虎、兔、大龙、小龙、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悉数蒸出来。另外,即使家庭成员中没有属大龙、小龙、鸡和猴子的人(民间把属猴叫“属人儿”),也要蒸这几种属相,还要蒸鱼和蟾(民间把三条腿的蛤蟆想像成“金蟾”)。

其中,大龙、小龙称为“圣虫”,将圣虫灯放在粮仓、粮囤或粮缸里,取“圣”字的谐音“剩”,寓意年年有剩余;将鱼灯置于葫芦瓢中然后放进水缸,待其呈自然静止状态时,如果鱼头朝南,则预示海上鱼虾丰收;将金蟾灯放进灶坑,民谚说“蛤蟆钻锅底,年年有么吃”;将鸡放在粮囤等器具周围,寓意储存的五谷杂粮得以完好保存;猴子放在大门的“门枕”上,是谓“把门”———寓意看家护院,将盗贼、晦气统统拒之门外。另外,据笔者所知,在荣成沿海一带乡间,不管“属”蒸的多或少,必定要将其中的一个(多为大龙或小龙)留到二月二这天全家人一起吃。据说二月二吃属相“主示”干净,此外还包含了诸如不招灾病、晦气或是非等等。邹兰正月测福旧时,从正月初一到初十,这十天称作“主示日”。人们会根据每天的晴阴、雪风等来占卜一年当中的丰歉兴衰。据汉时东方朔《占书》上说,这十种事物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那么这个顺序是如何排出来的呢?据民间传说,女娲创世造人时,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万物之灵长——人!因此,古人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人日”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就已流传了。乡间普通老百姓非常重视“人日”。

我记得小时候在家里,每到人日这天,母亲早晨会起来擀面条,面条擀得又细又长,人们认为小孩子吃了这样的面条,就会好养;晚上还要包饺子,这天包饺子有个特别的叫法,叫“包小人”,祝愿儿女一年中平安顺遂、幸福健康。古时的文人墨客有在人日这天出游登高赋诗的习惯。据说他们出游是为了躲避瘟气,丢弃晦气、踏死丧气,在新的一年里,仕途顺利、安康幸福,一帆风顺。而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人们与鸡犬果蔬之类整天打交道,认为只有鸡、犬、猪、羊、牛、马等六畜齐备,谷物丰盈才是家与庭的完美结合,方可成为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所以同样很看重人日之外的其他日子。我对人日的种种讲究还有些许印象,记得初一是鸡日。每年大年初一刚起床,奶奶总是先打开鸡窝门,用葫芦瓢舀满一瓢玉米粒撒在地上,让鸡们饱餐一顿,然后说一句“今天是鸡日”!正因为这一句,所以我至今还记得初一是鸡日。对于鸡日和其他动物的日子,人们除了要在当天多给它们喂一点食以外,还绝不能吃它,以示避讳。各地的“主示日”讲究也不一样。荣成在春秋时代就“煮海为盐”,把盐剔除,似乎有违荣成民心。所以,荣成人改为:一鸡二犬,三猫四盐,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子十成。

初中过年作文:春节习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成都市过年春节习俗

也称“除尘”、“扫年”、“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打阳尘”要用两套行头。一套是长扫把。当即从山里砍一根新竹,截为竹竿,剔下竹枝丫,捆札成特长竹扫把,用来扫除较高处的“阳尘”。

从屋梁、椦皮、檩子、瓦面到楼板、楼枕、屋柱、板壁的积尘、蛛网之类,一律扫除干净。成都俗语“冬天打阳尘,春天不害瘟”说明了它的科学性。在这个期间,万不可在家煮蛇肉吃。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

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喜神即是吉祥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方位。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之城南的武侯祠供奉着蜀地百姓崇拜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成为真正的“喜神方”了。

根据成都民俗,正月初一这天摸到喜神,就能一年鸿运高照、万事顺意。于是每到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便携家带口、成群结队汇集在武侯祠内的“喜神方”,争相摸喜神、沾喜气,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家道兴隆、财运亨通。

“人日”(正月初七)游草堂的习俗,起源于唐代。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这一天,诗人高适写下了《人日寄杜二拾遗》赠送杜甫,诗中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于是,每年的“人日”便成为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诗圣杜甫的特定日子。

根据传统的成都过年的习俗,过去,小伙子喜欢上了邻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里偷摘几把青菜以表达爱意。而姑娘发现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后,便知道有小伙子恋上了自己,心中便会充满喜悦和憧憬。

成都市过年春节习俗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四川人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腊肉是四川的特色美食,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年春节前,四川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按四川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也是四川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四川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家家户户屋里的糍粑却打得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虽然平时川人也不乏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说法,“福倒”寓意着“福到”。

但是,如果是贴在大门上的“福”字,那么一定要正贴,因为大门的“福”字若是倒着贴,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里屋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里。

年夜饭就是人们期待了一年的团圆饭,一年后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张罗好年夜饭,之前准备的鸡鸭鱼肉统统都会在今天上桌。而且年夜饭的时候要慢慢吃,用大人们说的话就是:要吃出吃了一年的感觉。作为小孩最爱过年的原因之一,就是年三十的时候,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发压岁钱。

在四川,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00:00时刻,在四川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儿孙辈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祭祖,是四川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吃饭之前先摆碗筷祭拜过世的老人,以示拜年和纪念。

大年三十烧旺火,正月十五闹花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火炉里加很多煤炭,把火烧得很旺!一团盛火把满屋子印得通亮,把一年的喜庆烧得兴旺。而到了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及大红灯笼,以示今后的生活象花灯一样五彩缤纷。

在四川,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家里都会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美圆满之意。

春节过年习俗作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就是这些民族的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吉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存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袍是藏族主要服装款式,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间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40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落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士多翻领,女杉的袖子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藏族有着各种各样的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的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这就是藏族,一个少数民族。藏族的服饰别具一格,多姿多彩,享誉世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