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20篇)

时间:2023-12-18 06:47:17 作者:雨中梧

社会实践报告需要准确地记录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经典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写作有更多的启发和理解。

大学生新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协作来完成。如对兰田村村委书记潘春来的采访中,鸿婕主打,小嘉、伟新、进兴、伟伟和我辅助提问,最后万?还在负责摄影和拍照。再如,对海西政策的宣讲是闽南话主导的,这样能让当地感到亲切自然。像我这样的一个北方女孩自然无“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传单、发纪念书签还有拍照以及举旗子。总之,我觉得大家总是分工明确,做事不推诿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做事真好,我不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而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成就感。

当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是我的主打项目就是做会议记录。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细腻,最适合做记录员的工作。可是,当我做起来才发现记录员原来不是这么好当的。记录不是单纯的听写,它需要记载大家会议讨论的精华,需要的是倾听——整理——浓缩,这样的至少3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保x接下来的会议内容不会丢失。一开始,我还真有些适应不了。经常写的手掌x疼,有些细节似乎也把握的不够。但是,这样的“苦差”我到自得其乐。每当想到事后自己的会议记录会让大家作为一面镜子回忆这美好的时光时,心里就很开心和激动。

我的第二个主打项目就是对康美镇镇x的委员进行电话采访。由于我们上次去康美镇镇x时,镇x的委员们正在开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对其进行追踪报道。没想到,这样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说真的,我顿时感觉有些压力和紧张。虽说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电话采访,可之前问题的准备那是煞费苦心。当电话拨通后,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等候电话那边的应答虽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却令我激动和焦虑。终于电话那边的康美镇镇x的委员应答了,没想到自己突然镇定了,于是,没有波澜地问完问题。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小的成就一下。

我的第三个主打项目就是整理问卷、写调查报告。在我们将来自兰田村村民的90份调查问卷收集后,我需要将调查问卷整理归类,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写一份具有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这其中最费时也最费力的就是整理调查问卷,形成相关的数据。每份调查问卷的选项我都需要归类和汇总,已经记不清自己在一张写有各题abcd的纸上画了多少个“正”字,现在在看到那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正”字,那种成就已将当初的xx和苦x全部冲淡。接着,就是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写调查报告了。我将值得考量和重要的数据都做了图表,这样就会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分x、经济、文化教育三个层次对兰田村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海西政策的贯彻力度进行了分析。当然,调查报告的好坏和学术价值还需要大家把关,但是当我完成它时,我内心是满足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虽然阳光曝晒,虽然也有过xx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

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兰田村,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执。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兰田村的用网率已经高达30%;在参观完兰田村的特x——“世纪之村”网络信息点后,我看到农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过兰田村新修的纵观全村的水泥马路,我感到农村正在与城市相连……就这样,曾经自己固有的偏见在这令人欣喜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来兰田村的经历,我会认识到农村这么深刻的变化吗?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同时,兰田村村委书记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兰田村不能单纯地模仿晋x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兰田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番话显示出他的远见,也令我对农村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思考。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此次社会实践还给了许多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没有什么物质可以抵过当你发放书签时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当你问路时当地村民的热情的指引,当你做电话采访时队友们的鼓励和加油。这些记忆,这些人和事,我将永远珍藏着这些感动,点点滴滴,等下回再到南安来品味。

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一起成长!

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二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查,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调查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物质生活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一个“新”字。

(二)精神文化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三)思想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xx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新农村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xx村距xx县城东38公里,300户,998口人,耕地面积9236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吹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使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今后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新农村建设?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同县经科委和祥顺镇的政协委员,对xx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若村集体捉襟见肘、农民囊中羞涩新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xx村原本旱田面积较大,种植的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由于xx村的土壤结构、地势和传统粮食价格的低弥,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脆弱。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的新的课题。于是村两委便动员群众将各家旱田地改为水田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光说种,水哪来?技术谁会?谁敢先吃这第一只螃蟹?于是,村两委在秋收后首先组织党员干部、有积极性的部分农户和干部的亲属做示范。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并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边作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闲的时间请县、镇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技巧。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先改地的农户得到了甜头,其他农户也消除了疑虑,便纷纷改地,截止到2008年xx村所有能够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均改成了水田,面积以达7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调优调绿达到97%,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中棚育秧达到90%。

二、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拽,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一支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xx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行了点题公开的村务公开制度,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由原来的公开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紧紧抓住还权于民这条主线,有效解决了谁来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等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的支点,有力推动全村基层民主建设。全村在原有的村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实际情况,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务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对村务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全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由两委和广大村民代表集体商定。同时还建设宣传栏接受民众的监督。每季度按公布要求、公布内容进行村务公开活动,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xx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所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依靠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2003年全国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对三农日益关注,首先是免除了农民延续历朝历代几千年的赋税,并逐步取消了以往的乡统筹、村提留、两工、建勤费等收费,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打井补贴、大棚补贴、秋翻地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极性的提高,这也使得广大xx村的父老乡亲敢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更红火,我们不仅要脱贫,我们还要致富,这是淳朴xx人的铮铮誓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道通过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果断提出了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拓宽渠道、乘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为了能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xx村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自主地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障性和优越性。据统计,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共计950位,占总人口数95%。在义务教育方面,xx村入学儿童享受九年制度义务教育率为100%。同时xx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四、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抓手是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具体体现。xx县祥顺镇xx村必将成为千万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梭影和典范。勤劳、质朴的xx村人民正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发扬超越自我、争创一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转化成为xx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31—40岁的42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从调查情况看,xx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通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当地一些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根据当地乡村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经济,加上科学的编制使农村的经济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合理发展。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积极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面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村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形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使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与发展。

3、干群关系得到一定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

三、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因此加大了对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的要求。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其实在塔卧镇几个村走访教育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一些问题的端倪,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将从整体的角度来对永顺县的教育提出一些问题,并给出一些初步的建议解决办法。

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当地农民非常愿意他们的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读高中,进大学,走出家乡,去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回来报效家乡。但是,由于贫困,他们不得不让家里学习较差的学生放弃进一步的深造,让他们改上中专或直接外出打工。没有能力同时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只能忍痛让其中一个孩子暂时牺牲自己,打工挣钱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短期办法是,各级政府设立一定的助学金提供给因贫困而不得不放弃深造机会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长远来看,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使孩子们的教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要发展,要致富,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教育上去了,村子才能富起来。

永顺的教育投入力度近些年来已经在逐步加强,但由于教育底子薄,基础差,还需要在未来很多年持续性的投入,并尽可能地加强。因此,我们希望各级政府能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最好多设立一些教育基金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提供一些帮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贫穷,这里的学生大都发奋读书,把考取大学作为拥有新生活的跳板。考取大学后一般都会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份良好的工作,极少回到家乡。这样就导致大量人才外流,使得永顺缺乏振兴经济的各类人才,进一步阻碍了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

"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现在不管城里、乡下,做父母的谈起儿子女儿,都以能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为荣,出国留学的更不用说,那是父母的骄傲,乃至亲戚朋友的骄傲,也是师长们劝勉后辈努力学习的典范。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责任感,加深他们在读书的同时能感受到振兴家乡的使命感。同时,永顺县应多制定一些鼓励本地学子毕业后回乡振兴家乡经济建设的政策。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68所(含教学点51个),初中4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7所)。20xx-2014学年度,全市小学师生比1:14.7,其中:城区小学师生比1:18.2,农村小学师生比1:12.7;全市初中师生比1:10.6,其中:城区初中师生比1:15.4,农村初中1:7.3。

(二)发展状况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财政教育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59438.1万元,比20xx年53060.6万元增长了12 %,20xx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878元,比20xx年5886元增长了16.9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小学585元/生、年,初中785元/生、年;城市小学384元/生、年,初中530元/生、年)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两免一补”范围不断扩大,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同等享受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全部享有生活补助并及时打卡发放到人。

2.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义务教育校安工程建设于20xx年基本结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校舍,分别进行了加固或拆除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有了切实保障。自20xx年起,我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图书(初中每生20册,小学每生15册)、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中小学实验室设备仪器及中小学教学器材(音乐、体育、美术、卫生、数学、地理)等4个项目,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技术装备。目前,已完成115所中小学装备任务,完成率达73.72%,余下学校将于20xx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多措并举,着力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城区相继新建了11所设施优良、功能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小学,6所初中实施了扩容和配套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12个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分别建设了集学习、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少年宫”;结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在配齐配足常规教学设备、器材的前提下,努力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设施设备配置,“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普及率逐步提高,40所中小学更新了计算机教室,37所中小学的教室安装了教学电子“白板”,全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

3.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建立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努力优化教师结构。20xx年以来,全市在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中,共招录156名中小学教师,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缺科教师学校倾斜,使中小学开齐课程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分别给予每月70元、100元的岗位补贴,坚持教师职务评聘须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工作经历,坚持城区补充教师从农村中小学公开选调;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了市、乡、校三级培训网络,xx市教师培训基地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仅20xx-2013学年度,各层次、各类别教师培训达9000人次,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学校结对合作,以强帮弱共同发展。建立了城乡间和跨区域中小学结对合作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合作数量进一步扩大,首批12所义务教育学校与庐阳区相应学校顺利对接。结对学校围绕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实践、学生活动、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交流帮扶,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称号优秀教师3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0人,骨干教师330人,师德先进个人12人。一支由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优质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4.素质教育质量提升成效明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以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效果明显。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效开展。仅20xx年,我市中小学在参加省及合肥市举办的各项竞赛中,有近100项获奖。烔炀中学的机器人足球参赛队,荣获省一等奖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三等奖。人民路小学的书法选手,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二等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体育列入中考科目并得到加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成长的新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中招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80%分解到全市初中学校,城区3所省级示范高中顺利实行联合招生,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义务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现有布局不够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xx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入住人口日益增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城区学龄人口不断上升。同时,受此影响农村学龄人口下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布局与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不相适应问题比较突出。

1.主城区公办初中布点不够,容量不足,大班额严重。城区现有公办初中8所,位于主城区6所,城乡结合区2所。近年来,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学人数逐年增加,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递增4%,每年增加在校生约700人,其中:初中学校每年增加200人。20xx年,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7564人。从学生分布情况看,主城区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在校生6673人,占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总数88.22%。就其规模容量而言,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初中总规模为108个班,标准容量5400人,而实际在校生已超标准容量1273人,导致各校班学额都在58人以上,均超过了省定50人以下的班额标准,三中和七中甚至存在60人以上的过大班额问题。就主城区初中现有布局来说,城东区域仅有油泵厂学校且为单班规模、办学条件又相对较差,已不能适应该区域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需求。同时,随着城东区域的建设发展,就学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农村小学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由于进城入住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增加,农村学龄人数逐年减少,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递减4.6%,每年减少在校生约1500人(小学800人,初中700人)。农村中小学布局虽然作了不断调整,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依然明显,尤其在小学表现突出。20xx年,全市农村完全小学97所,小学教学点51个,仅完全小学数则占全市完全小学总数82.9%,而农村小学在校生22640人,却只占全市小学在校生总数53.98%。从农村小学学生分布情况看,全市17所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11771人,而另外80所村级完小和51个教学点的在校生只有10721人。据调查,在80所村级完小中,50名学生以下学校有18所;在51个小学教学点中,20名学生以下教学点有35个,其中10名学生以下的还有24个。这些规模过小的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不仅占有了相当的教育资源,也成了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仍然较大

一是城乡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近年来,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所小学有11所为新建的标准化小学,8所初中有6所实施了改造工程,具有良好办学条件的中小学已达到了61%。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也得到一定改善,但与省颁办学标准要求,与主城区学校相比,依然落后。据统计,农村现有113所义务教育学校中,55所农村中小学教辅用房不足,须设置的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等没有配齐,其中:38所学校仅有教室和办公室,相应功能室严重缺失;所有学校运动场地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运动场仅仅是一块圈地,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运动难以正常开展;38个农村中小学食堂,有27个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未能取得餐饮许可证。

二是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城区仍有11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尤其是油泵厂学校和亚父初中,仅有一幢教学楼,缺乏基本的配套设施。农村大多数村级完小在教学辅助用房、功能室配置,校园道路、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方面也都相对较差,明显落后于中心小学。

(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构失衡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结构性不合理。

一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50人,体育教师157人,美术教师93人,信息技术教师19人。从这些教师任教学校看,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小学和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农村绝大多数学校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难以有效落实。按照部颁课程计划测算,须增配音乐教师73人、体育教师15人、美术教师38人、信息技术教师74人。

二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据统计,全市初中、小学51岁以上的教师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3.5%,而30岁以下的教师只占7.6%。农村中小学51岁以上的教师,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教育规模扩张时吸收的民办转正教师,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更新不够、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力较差、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等问题,也对教育创新、增强教育活力产生直接影响。

(四)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校园网络连通不足。我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161所中小学,还有37所小学及教学点宽带没有接入,宽带开通率只有80%;再根据省定标准,义务教育6—12班级的学校要配备1—2个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计算机教室缺少近90间。

二是计算机数量生机比偏低。目前,我市计算机生机比为15.2:1,师机比为3.9:1,与省定生机比12:1,和师机比1:1标准相比,缺少学生用机1000台,缺少教师用机2730台。

三是信息化设施缺乏。我市现有学校广播系统98套,监控系统54套,对照省定基本标准,校园广播系统缺48套,监控系统缺92套。对于其他语音教室、课堂教学录播系统、电子阅览室、在线课堂教室、校园电视系统、一卡通系统和移动学习终端等选配标准我市基本没有配备,缺口更大。

(五)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缺位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自身指导、监管缺乏精细。在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按照上级规定动作部署多,创新超前举措少;在教育教学管理建设上,宏观条款要求多,出台细化办法少;在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监管上,以文转文、以会贯彻多,具体检查督促督办少。

二是一些学校办学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淡薄。一些学校校长办学思想模糊,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发展目标,自以为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弱,只求平安无事,不求提高办学质量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教育教学管理粗放,工作缺乏计划性、统筹性,只应付主要科目教学,不能开齐开足全部课程,艺体和实践活动不正常,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难以落实,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三是少数学校执行办学行为规范不严。少数学校贯彻落实办学行为规范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应有管理制度未建立,已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学校管理松散,对教师教育教学放任自流,缺少检查、督促、考核等监管机制,违规办学行为时有发生。

(六)校园安全保障比较薄弱

校园安全是教育管理的第一要务,发展教育的同时更要全力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我市校园安全形势基本良好,但仍存在影响校园安全的薄弱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园安全管理队伍不完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涉及面广,范围大,头绪多,任务繁杂。我市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任务主要由学校的政教处、总务处或德育处承担,有的学校涉及到几个部门,管理人员也都是处室负责人兼任,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职责不明,多头管理,相互推逶的混乱局面。因此市教育局和各校成立专门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是做好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的保障。

二是校园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学生食堂48个,由于硬件设施不达标,32个食堂不具备办理餐饮许可证条件,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学校未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少数学校视频监控数量不足,所有学校视频监控未接入公安网,未安装一键式报警设施。校园专职保安配备率虽然达到了100%,但仍有92所学校专职保安只配备1名,达不到校园安全防范要求。少数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仍不能达到全封闭管理,安全防范存在隐患。全市规模较大的学校没有编制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人员,达不到国家十部委局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

三是校园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全市多数学校门前存在无证经营食品和流动摊点现象,虽然经过整治,但反弹现象严重,极易造成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少数接送学生车辆存在超员现象,学生上下学乘坐“三无”车辆时有发生,城区部分学校上下学时段门前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公路沿线少数学校门前警示标志、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不完整。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经常发生,“黑网吧”屡禁不止。

四是校园安全事故处置困难。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偶有发生,但一旦发生后学校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家长和社会总是将学校推上事故的风口浪尖,并且很少有家长愿意走司法途径,导致调解过程漫长,容易激起家长和学校的矛盾,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受使用权限的制约,无法支付因校园安全事故而需要支付的补偿款,增加了调解难度,增长了调解时限,易引发校园伤害事故。

当前和今后几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认真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落实措施,加快推进步伐,整改薄弱环节,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达标建设,确保通过省和国家评估认定。按照省及合肥市统一规划和要求,我市20xx年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xx年要接受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督导评估,20xx年要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认定。深刻把握省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认真分析、判定我市每项指标的达标程度和薄弱环节,攻坚克难,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提升达标水平,确保如期通过省和国家的达标认定。

二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根据城乡地理环境、年度出生人数、学龄人口分布与流动以及“三中全会”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二孩政策产生出生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合理制定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我局建议,按照每1万人口布点1所小学,每3万人口布点1所初中的原则,到20xx年全市小学布局83所,教学点29个,其中:城区完小16所,农村完小67所,教学点29个;全市初中布局27所,分校3个,其中:城区初中5所,分校3个,农村初中22所。制定xx市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结合《xx市义务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巢政〔20xx〕50号)文件精神,依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为上位规划,计划于20xx年11月底前完成专项规划报审稿报送市政府审批,充分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

对城区要重点解决初中布点不够、容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快实施三中、七中扩容工程建设,使三中达到36个教学班级规模,七中达到60个教学班级规模。二是要从20xx年起,停止市三中高中招生,扩大初中办学规模。三是结合撤并油泵厂学校和亚父初中,尽快落实在城东区域择址新建一所24个班级规模的初中。四是认真落实有关省示范高中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要求,尽早将市四中的初中分离办学列入建设项目,努力促进城区初中布局规模与区域居住人口、学龄人数相适应。对农村要重点解决学校布点多、生源少、占有大量教育资源的问题,通过推进校车运行,加强乡镇初中寄宿制建设等积极措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远的问题,实行布局调整与校车运行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步推进,有计划地逐步撤并小学教学点、初中分部及规模小的完小和初中,不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到20xx年,基本实现城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又便于适龄儿童就学的办学目标。20xx年6月份,我市已经启动了黄麓镇、坝镇校车试运行,在秋季学期正式投入运行。20xx年起,每年扩大3-4个乡镇,力争到20xx年基本实现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校车运行全覆盖。

三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配置的基础上,制定xx市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村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辅助用房不足、功能设施不全的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学校的校园道路、运动场地、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xx年,通过新建或利用停招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进行改扩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使我市12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1所功能完备办学条件标准化公办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当地学生住校学习需求。力争到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有40%的学校达到优质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努力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课堂、网络教研、课堂录播等现代教育措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校园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建设,建设学校门户网站,配备教师计算机,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与研究,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广泛共享,促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xx年,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即: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生机比达到9:1,师机比达1:1 。在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根据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要求,按照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要求对我市中小学教学设备进行配备,从项目采购要求、技术参数的设置、招投标书的审核,都明确责任人,相关资料及责任人在网站上进行公示,确保所需设备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义务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关键。一是加大教师补充数量,加强结构性富余教师转岗培训。自20xx年起,我市教育系统教职工已进入退休高峰期,每年自然减员160—180人,到20xx年“民转公”教师将退休800人,届时,师资力量将严重不足。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每年应保证100—120人的招聘规模,来满足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与此同时,要针对我市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结构性偏缺这一现状,以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转岗培训为重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教育理论、教学教法、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有计划组织专项培训。逐步解决好目前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教师问题,促进师资队伍学科教师合理配备,基本保障学校按照部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提升教育传承和教育创新能力。二是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师使用、培养、管理的全过程,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操守。制定师德规范标准,强化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以“立足本校、全员参与、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为原则,鼓励教师通过开展教科研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四是着力壮大优质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培养,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选拔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办法,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培养一批在市内外、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到20xx年省级学科带头人达到5人,合肥市级学科带头人达到100人,xx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4%。五是设立“xx市人民教育奖励资金”,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五要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乡镇学区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推进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三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改[20xx]1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以乡镇所在地中心学校为依托,建立学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区管理。克服现行乡镇中心学校只负有一定区域内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不具有统筹配置教育资源职能的局限性;解决部分乡镇存在两个中心学校分块管理不统一的问题。学区管理委员会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对学区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教育经费、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实行统一管理。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育的规定和意见;负责学区内义务教育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组织开展德、智、体、美、劳及教研、培训等各项教育活动,认真履行学区内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统筹学区内教育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区内学校的师资、经费、教育教学等重大事项,由学区内的学校共同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六要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长培养机制,引导校长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规范校长的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确立校长任期管理目标。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出台《xx市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xx市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指导学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健全和完善,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树立德育为首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出台《xx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和《xx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将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生活、学习、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四是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鼓励学校特色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修订完善《xx市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加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促进学校坚持正确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督导、检查。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保障民办学校在师资培训、教研科研、文体活动、评先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进一步做好民办学校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六是积极开展各种校园创建活动。以开展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学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体育艺术2+1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及特色学校、新优质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到20xx年,创建xx市级新优质学校48所,素质教育示范校达到30所;创建合肥市级新优质学校24所,素质教育示范校达到15所。七是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提升“三化两结合”要求,即:“校本课程特色化、实践活动常态化、素质培养全面化,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着力推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要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为了有效地保障校园及学生的安全,我们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健全并落实xx市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健全并演练校园及学生安全应急预案,构建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定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考核目标,积极开展校园及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和完善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尊重生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落实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大校园及学生安全指导和督查力度,建立健全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的群防群治管理体系。二是加大校园及学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投入。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机构和队伍。市教育局成立安全管理科,学校成立安全保卫处,专职从事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医生,配齐校园专职保安。做到校园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校园报警设施和视频监控接入公安网。按照《xx市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导则》的要求,积极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坚持学生食堂自办自管,尽快实现大宗原材料统招、统购、统配、统送,落实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全面推进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人员经费,稳步推进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校车运营,全面消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隐患。逐步完善校园心理咨询室建设,力争到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有达标的.心理咨询室。三是有效化解校园安全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成立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调处中心,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处置办法,设立不低于100万元的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风险基金,积极化解家校矛盾,限度地消除校园不安定因素。

八要创新办学模式,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办学模式,推进优质教育学校帮扶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一是进一步推进名校办分校。在认真总结市七中碧桂园分校办学效果的基础上,再将市八中作为市七中分校进行办学;城东区域初中建成后,则作为市三中分校办学,形成教育资源互补,将薄弱学校建设成新优质教育学校。二是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合作。以我市与合肥庐阳区学校结对合作为范例,深入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合作,采取派员挂职、支教帮扶、交流研讨等方式,促进结对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形成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同步发展。20xx年,推进城区中小学分别和农村各完(高)中、乡镇初中、中心小学进行结对合作;20xx年全市70%学校实现结对合作;20xx年全市中小学结对合作率达100%。

九要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保障。继续落实好教育经费“两个比例”(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和“三个增长”(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拨款有所增长,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有所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有所增长)的法定要求,不断加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大学生寒假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

这个寒假,我前往了崇明的前卫村,在观光游玩的同时体验了一回农家的生活,颇有收获和体会。品味到了纯情朴实的农家生活,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久居喧嚣闹市的城里人到此一游,可以一洗烦嚣,陶治性情,使身心得到调养。我这次的实践主要是当了回小导游,当导游当然先要了解前卫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活动。

据介绍,前卫生态村位于崇明中北部,与1969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而成,总面积3671亩,人口753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形成集工、农、副、商、游全面发展的生态村,投资规模达1.2亿元。昔日一片荒凉的沉寂小村,现在是既具城市风光,又有田园诗意,这里土洁、水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争香斗艳,碧波锦鳞鳖蟹嬉水,大棚喷灌一派风光,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漫步绿茵深处健身苑之间,疑是桃花源中行,使人感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前卫将工业下脚,菜园黄枯,人畜粪水等变成了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使工业、农业、副业、旅游业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国内外农业专家纷纷前往前卫村参观调查,对这里的生态工程赞不绝口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钅容基、尉健行、温家宝、吴邦国、黄菊、李铁映等都亲自来村检查视察。自1984年以来该村连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村”,95年又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联合国在土耳其授于“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

千禧年之际,前卫生态村隆重推出“农家游”旅游项目,让游客“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做一天真正的崇明人,享一回有趣的“农家乐”。目前,前卫村共有28家接待农户,其中4家为aaa级,15家为aa级,“农家乐”上了新的台阶。在领略田园风光之际,亦有观赏斗鸡、鱼鹰表演,到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前卫生态农业旅游区农家旅游项目,正是在社会化旅游大格局不断形成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本着政府搭台,农户唱戏,为民办事,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旨在绿化、净化、美化村庄,加大生态农业全球500佳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市级文明功能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致富百姓,展示前卫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宗旨。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旅委、镇党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金秋十月隆重推出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活动一炮打响,赢得了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前卫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总结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前卫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崇明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前卫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崇明的大开发、大开放,前卫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一、背景。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随着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将新农村的建设推向了中国发展的前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农村的建设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本调查重点分析了农村的建设情况、乡镇企业的作用。同时探究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思索解决之道。

1)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入户访谈、座谈以及典籍研究等调查方法。

2)地点: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干村村委边坑村。

3)程序:

1月下旬实地考察村容村貌,了解村中的教育、医疗的硬件设施及村务公开栏等。

1月下旬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其对村务管理的态度建议等。与村委会、党支部成员进行座谈,了机村庄整体情况、村务管理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等。

在调查的同时,我收集了国家关于农村建设方面的知道思想和政策。2月上旬,填写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

二、结果。

边坑村离镇2.5公里,距离县城20公里。村内有两条主要公路,宽约10米。现有耕地面积615亩,人均1.1亩,全部为旱田。村总人口为526人,其中校训文化18人,初中文化430人,高中60人,大专以上6人,0.02%文盲率。老人、儿童以及迁出户口的学生不在统计之列。

村年总收入为212万元,人均年收入4030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就村民的生活条件而言,村中现有富裕户230户,小康户196户,无贫困户。

定期的农村集市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便利了农产品的买卖活动。

据统计,村中现有楼房4幢,其他住房均为砖混结构的瓦房,约为260间。

教育方面,村内现有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一处,诊室三间,医护人员六人,村民参合率为100%。

以上是村庄的整体情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卫生事业也有了和大程度的发展。

三、讨论。

1)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如果农民单纯依靠农业,是和难达到目前的收入的。那么他们的增收之道又是什么呢?

离村庄2.5公里的乡镇周围地区发展的中心,近年来兴起的诸多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不断发展的原有企业,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村内约有200人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另有60余人进入周围的城市务工。他们的年收入约为8000元/人。此外农闲时节,村民还可以作为乡镇企业的编外从业者,从事产品的初加工工作,仅此一项,平均每人每天可增收10元。

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也使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了出来,纷纷从事副业、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在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村内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刺激了村内的服务、副食品等从业人员的增长。

村内现有理发店一家,车辆、机械维修处五家,规模较大的综合商店四家,餐馆两家,副食品加工店七家,从业人员约50余人,平均每人年收入过万元。

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三策并举,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让农民收入的多数来自非农业。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

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

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具体来讲,农民的增收无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依靠小城镇的发展,变农民为工人。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种植农业为大农业,积极发展副业、加工业。变农户为业主。

2)关于新农村发展方向的思考。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有20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的增收无疑是新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却不是唯一的重点。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新农村,更应该是政治、文化、科技、卫生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是让农民实现物质精神双丰富的新农村,是使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使其医疗卫生、文化素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提高的新农村。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该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文化、科技等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至此,村中没有图书室,没有文化大院更没有村民文化室或是村民活动室、娱乐室,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新农村的发展应该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加强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还要继续努力做好农村的垃圾处理、改厕、新能源推广、卫生设施和文化大院建设等工作,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3)关于新农村发展所面临困难的思考。

第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的经费从哪里来)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就此次的调查对象而言,村中没有一处集体经济,没有村办企业。农民增收也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缺少统一的指导,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第二: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它需要统筹的规划,需要村与村、与乡镇、与县市之间的合作,需要上级机构的扶植。

就地理位置而言,西于戈村离镇中心较远,更不是城郊;就自然资源而言,它没有资源上的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发展自己的集体经济,单纯依靠本村的力量,一方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容易在结构安排上或是项目选择上与其它地区重复,从而造成效益低下甚至是失败。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上级的统筹。

在这一方面,国内外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意大利南部的小城镇加工业,我国浙江部分地区的村镇加工等。

第三:农村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

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目的确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的确定生产项目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第四:务工人员素质较低成为农民其增加收入的瓶颈。

随着农村劳动力专业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性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控制。

4)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的建设是一次改革农村基层组织的契机,基层党组织以及村委会是农村发展的主心骨和领导者,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农村的建设包括着政治文明的建设,而建设新农村也是一次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能力的检验。

在调查中,发现该村基层组织机制不够健全,虽然有村民自治小组和定期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告栏也定期更换内容,然而在某些方面,其还是存在着许多责任不到位的现象。

比如选举村干部,有人叫投票选内定的人选,更有些家庭一家之主一起投全家的票,民主意识需要加强。

第一.在农民增收问题上,没有起到引导和服务的作用。

第二.在提高农民素质问题上,没有给农民搭建要的学习的平台。

第三.在村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没有创造一个满足村民需要到环境。

第四.在村庄整体规划建设方面,没有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方面有不作为现象,缺少村庄整体规划意识。

据调查,村基层组织功能仍局限与应对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主动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其核心仍在治理,而非服务。

5)关于新农村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做好自上而下的宣传工作,在部门内部转变观念,做到以服务为主;村基层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及时向村民传达中央的政策,通过民主决议等形式,听取村民意见,调动村民积极性,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村民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监督,促进继承组织的政治文明建设。

四、结论。

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通过对新农村的认识,希望自己能创造自己的财富,然后来建设养我育我的农村,让它蓬勃发展起来。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在校学习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同时基于对农村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的感慨,我借寒假探亲机会对江西吉安横江镇“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横江镇深入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明主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方面的建设。

(一)经济建设。

横江镇从农民利益出发,集中规划田地,完善土地管理条例,修建水利系统,农田分布集中,灌水排水方便,从根本上帮助了农民。

在解决农民原有耕作困难上,横江镇政府进一步发展了特色产业,引进优质葡萄,并根据当地情况大面积种植蜜桔、李子、枇杷等果树,邀请专家实地教授种植技巧,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帮助农民走向小康生活。

(二)政治建设。

重视农民“民主素质”的提高,对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民意在群众中选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对农民意见进行整理和转达并全面监督建设事宜。

横江镇政府将权利下放到乡级干部,听取农民的有效意见并且成立“帮民”组织,解决农民的各种疑惑。在每个村建设宣传栏,及时地将党的政策告诉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宣传“八荣八耻”,将“三农”政策认真实施,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横江镇政府在提高民主素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法制建设。

(三)文化建设。

努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享受九年义务的教育权力。进行扫盲打黑,对部分未接受过教育的村民进行适当的教育,建立文化宣传栏,创作建设歌,提高村民的文化修养,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修建篮球场、电影院等文化娱乐场所,将镇区所有道路翻新修成水泥马路方便人们出行,是村民更方便地到市区。并且定期地举行村内和村村之间的篮球赛,增加村之间的了解。

在节假日举办农村地方特色的欢庆仪式,邀请“三下乡表演团”表演。

在政府以上努力下,横江镇村民文化素质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农民生活丰富多彩,村民生活其乐融融。

(四)社会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运用“村庄集一点,财政投一点,挂点帮扶单位帮一点,在外人员捐一点”的办法将村庄进行进一步建设。

修建新房屋,完善“户户通自来水”、“灶气到户”等“五通一气一绿化”的方针,使“五通一气”普及率达95%,实行“三清三改”,对村庄建筑和绿化进行了大面积整改,大大没话了村庄面貌。

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进一步地了解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我从实践中深刻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含义。

调查实践时间:2010年1月25——2010年2月24日调查实践人:***。

年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是关于农村脱贫致富,以肥西县枣林村为例,对枣林村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合新农村的贯彻要求,提出自己的意见。

自1978年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实行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用“翻天覆”地这个成语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目前中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农业也渐渐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尽管在市场的引导下经济的发展形势良好,可是农村的现状仍是绝对贫困与相对富足。现对肥西县枣林村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于20xx年8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并明确了“三大区域、三种路径、三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两镇领先、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全面启动”的“221”工程。本县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大力实施“两镇领先、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全面启动”的“221”工程,建设具有肥西特色的农村新社区。本县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农村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城乡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同时,我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持续增收仍然比较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新的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肥西县的地理位置。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西南,地跨江淮流域之间,临肥水之南,滨巢湖西岸,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区位优越,历史悠久。但是在肥西县成功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同时,仍有像枣林村这样的乡镇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经济建设,来适应全县的发展,力求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

(二)枣林村目前的特色。

1、发展思路。

村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积极引导和发展特色、生态、绿色农业,使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如在肥西县频频兴起的‘农家乐’。

2、村委会的领导。

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坚持农业向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方向经营,利用农业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例如:随着“肥西老母鸡”集团的产业化经营,在该地兴起了养鸡热,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养鸡专业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应该弘扬“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在农村的农业科技指导,向村民及时的提供专家的意见,使农业迈向现代化,逐步实现科技化。例如本村中枣林小学的兴建,在村中对于提高全村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村干部的工作态度。

树立村干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农业基础工程建设,给广大村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的设施条件。如:兴建适合本村天气、土地的灌溉工程,随着新农村的发展而发展一批优秀的村村通工程。此外应在村中补修公路,或者进一步的修建新的公路,便于同邻近乡村的联系。还应加强对农村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于在村中辛勤劳作的村民可予以适当的补助,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三)计划生育。

应普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减少农村家庭由于超生,多生而带来的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兴办福利院,使社会福利得以完善,增加对农村中生活难以扶持的贫困人员的社会救济。此外,在农业遇到自然灾害时应积极部署抗灾工作,发放农业补贴。

(四)剩余劳动力。

合理调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积极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到外地进行再就业,学习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其中大部分农民工打工获得的工资可用于农村的再生产和日常消费,从而带动村中的经济发展。还支持一些农民迈出国门,出国务工和经商,在村委会的领导下,使本村上下一心,使农业逐步向商业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枣林村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人力因素方面的考虑,主要是村委会的村干部,还有积极响应号召的村民,从战略因素方面的考虑,则主要有迅速发展的科技,优秀的专家指导,当然还有知识水平逐步提高的村民。“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的基本问题始终围绕在我们这个人口基数过大的13亿国家中。如果要使我们国家达到共同富裕的最高目标,我们必须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枣林村的这种脱贫致富的政策和方法,完全可以引以为鉴,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方式,最终使还处在小康水平线以下的农村地区实现基本富裕的目标。

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曾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民的生活相对贫困,家庭收入单一,大都靠山吃饭。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今天已经大大改进,今年老师让我们做“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借这个机会我对家乡的基础设施和主要经济收入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新你都会后村民的生产生活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帮助我树立好的人生价值观。

一、龙盘村的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以前我们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而且由于地少很多人家都不够吃,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同时不愿意出去打工都在家种起了经济作物,有种烤烟的,种西瓜的等等。这些人也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盖上了新房子,日子过的都挺美满。

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

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

视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

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效果明显。

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二、龙盘村的发展。

近几年政府新修公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四通八达,连接。

城乡。农村公路建设不仅给当地广大农民兄弟出行带来便捷,而且也。

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幸福与和谐。由于山高坡陡,地少人多,是一个。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每年都有数万吨泥沙流入江河,修建绿色。

屏障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区,集中连片大力发展沼气。

现在最最让人感到兴奋的是政府在新农村房屋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外表,统一用土家的花木窗,对土家族居民每户财政补助7000元。

三、

实践中的收获与成长。

经过短短几天社会调查,我感受颇多,感受到在党的领导。

下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这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的小草棚没了,小泥。

协作,相互帮助,尽管时间很短,但是我们都很用心,争取把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成果都给找出来大家一起分享,相信这会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年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透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

一、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2019年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1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到达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到达2900元,财政收入到达370万元。

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此刻: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

新组建的x镇政府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必须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镇有必须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构成必须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构成。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构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透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用心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

x镇党委、政府透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贴合x实际状况的。透过调查我们发现: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透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就应是作为乡镇当家人思考的事情,虽然我们此刻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镇把自我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贴合农业乡镇的状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透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构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镇附近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透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能够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必须的基础。今年以来,x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一样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透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到达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到达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带给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到达必须的层次,这既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构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一样,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镇党委政府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十分贴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贴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此刻“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到达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到达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到达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到达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到达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到达了必须的规模,构成了必须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构成必须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潜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我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镇党委、政府透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构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潜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镇党委政府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潜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平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镇党委政府从兴办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透过调查,我们感到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镇到此刻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构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构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此刻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应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透过几天来在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此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必须会实现的。那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推荐: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用心性。

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用心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

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透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

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透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此刻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构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政府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状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我以前吃苦太多,此刻就应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明白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平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府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品牌上下功夫,如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就应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来安家落户。政府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府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能够说我们此刻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府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带给产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此刻应当先由政府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府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透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镇构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在不断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台的重大惠农政策。重点是帮助农民减轻因患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推广开来,到如今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农村。它的实施,有效的缓解了广大农村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健康,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搞好新农村合作医疗,是加快连云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就医难,提高农民健康福利工程、爱民和惠民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为此。

我于2011年,8月,趁着暑期之余,前往赣榆县沙河镇医院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点亲身实践、调查,切实的了解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

8月1号,吃完早晚,我乘车前往沙河镇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来到沙河镇医院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管理办公室,得悉来意,刘主任热情的表示欢迎,向我讲述一些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

而且,我还查阅了许多的办公室文件,对我市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国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还林,国家固定价格收小麦,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等相关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做完这些后,国家并没有停止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我市市政府市委书记潘逸阳等领导的领导之下,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有序的、稳步的发展。

在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个村一个村轮流建设的方法,先在指定时间内建设几个村,时间段一过,又开始另外几个村的建设,如此循环下去。今年,新农村建设轮到了我家所在的村子——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岗村。看到家乡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想到了如下几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变化又多大?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也为了亲自领略了这一巨大的村庄变化,本次借放暑假的机会回到家乡,在父亲的热情支持下,我对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原马山村(已经完成新村建设的村子)新村建设前后的相关细节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马山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比较:

(1)、新农村建设前的马山村:

(2)、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在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为什么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很少人去建新房等等呢?难道农民伯伯遇到了什么难题?或者他们有什么顾忌?我此我走访了马山村的10户村名,归纳他们的答案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金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访问的每户村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几户村民是由于家里没有积蓄,还有几户人家是积蓄不够,更有几户人家是有足够的积蓄但是当心做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

(2)、批地皮问题。这是村民提出的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很难批地皮,即使能批下地皮来办理批地皮的工作的手续繁琐也是影响村民盖新房积极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到底建设什么?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我的调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可以概括我“三清三改”,具体可以用赣州市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一首诗歌来概括:

三清工作第一条,门前屋后天天扫;

垃圾倒进垃圾池,干干净净健康保。

三清工作第二条,清除污泥和杂草;

家禽家畜要圈养,搞好卫生蚊蝇少。

三清工作第三条,清除路障道路畅;

路面平整好行走,生产生活有保障。

三改第一是改路,改好道路为致富;

民办公助齐出力,为求致富先修路。

三改第二是改水,用水不必靠肩挑;

家家用上干净水,卫生清洁身体好。

三改第三要改厕,水冲厕所家家搞;

建厕结合办沼气,去除污臭环境好。

三清三改要搞好,农民群众唱主角;

村民自治抓管理,村规民约很重要。

农民兄弟齐参加,村村迎来新面貌。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这是本次调查活动中调查的主要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能如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在这里,为此我走访了多户村民和有关部门,并对他们所做的回答做了归纳和。

总结。

总结出了国家、省、市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鼓励补助的措施:

1、新村建设区间,建新房可以免批地皮这以繁琐的程序。

2、只要村民自己调整好土地修马路,政府会免费铺水泥。

3、房子如果经过粉刷装修,可以按粉刷费4-6元m2进行补贴。

4、如果建了水冲厕所,即可得到600元补贴。

5、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6、建设信息村。如果家里装了电话并开通宽带业务,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村民建新房的成本大大的减小了。因此村民盖新房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经过这次的调查研究,使我了解了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关心力度,也是我更了解了农村的发展动态可方向,使我对我们村的发展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但是调查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的那些高科技东西很少人使用,比如到我走访结束之日为止,我没有走访到一家开通了宽带业务,希望以后国家能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村使用高科技来建设农村!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关键词: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精神养料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内容简介:在所调查的xx乡下属的几个村庄中,都建有乡村文化站,内有比较丰富的体育健身器材,有的文化站还建有舞台,其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在文化站中,最引人注目、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乡村舞蹈队,炫舞风遍各个乡村。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新农村是环境,新农民是核心,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只有农民的观念新了,意识新了,新农村建设才真的成功了。因此要不断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来丰富农民的头脑,使农民拥有充厚的软实力来提高和发展自己。所以,仅仅这些是绝对不够的,炫舞丰富得仅仅是农民的娱乐生活,而娱乐不等同于文化,所以在文化建设上,政府的文化部门还应该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培养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以及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变革意识、法律意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的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营造文明节俭、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步完成培育新型农民的任务。

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实地调查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及时总结当下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这次调查的目的或意义所在。

调查时间:暑假期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韩庄乡下属村庄的文化建设情况。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并访问群众。

钢铁有限公司正在兴建之中。韩庄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已实现初级节水化和村村通油路的目标。韩庄乡先后被省命名为“科技示范乡镇”、“六好乡镇党委”和“无公害食用菌特色乡镇”。而快速发展的经济正是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调查结果:送电影下乡、农家书屋建设、广场文化活动„„这是笔者从汤阴县乡村田野、社区街道采撷到的一组鲜活画面,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带给百姓的欢愉和实惠。

“能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的科教片,让我们学到了乙肝防治的知识,这对于咱村里的老百姓来说有多好!等会儿还有豫剧《花木兰》呢!”近日,小付庄村民范明春乐呵呵地说。

35万元,为297个行政村放映公益数字电影3564场,观众累计10万多人次。

韩庄乡工官屯村是我市有名的蘑菇种植大村。近日,在该村的新农村书屋里,村民韩志合正抱着一本有关蘑菇种植方面的科普读物看着。他去年根据新农村书屋里有关资料介绍的种植方法,发展种植金针菇,年总收入首次突破了4万元,今年还准备扩大生产规模。

据悉,去年xx县共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495万元,认真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流动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等惠民文化工程,建成伏道乡等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4个标准化新农村书屋。新建设的94个标准化新农村书屋,统一配送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及有关设备,全县新农村书屋已建成100家,申报44家,藏书总量达216000册,音像制品14000余张。近段时间,在宜沟镇胜利街,村民高运希家的晚饭时间足足比以前提前了半个小时。提及其中的原因,高运希的妻子王玉娟乐呵呵地说:“俺恐怕耽误了参加村文化广场上举办的活动!”老高介绍,每天晚饭后,他们夫妻俩都会早早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利用各种健身器材活动活动筋骨。同时,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旋律,和乡亲们一起跳上几支舞,虽然舞步还不娴熟,但是他们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每天锻炼锻炼身体,俺和老伴吃得多了,晚上睡觉也香了!”谈起其中的好处,老高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协作来完成。如对兰田村村委书记潘春来的采访中,鸿婕主打,小嘉、伟新、进兴、伟伟和我辅助提问,最后万珺还在负责摄影和拍照。再如,对海西政策的宣讲是闽南话主导的,这样能让当地人民感到亲切自然。像我这样的一个北方女孩自然无“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传单、发纪念书签还有拍照以及举旗子。总之,我觉得大家总是分工明确,做事不推诿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做事真好,我不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而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成就感。

当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是我的主打项目就是做会议记录。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细腻,最适合做记录员的工作。可是,当我做起来才发现记录员原来不是这么好当的。记录不是单纯的听写,它需要记载大家会议讨论的精华,需要的是倾听——整理——浓缩,这样的至少3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会议内容不会丢失。一开始,我还真有些适应不了。经常写的手掌酸疼,有些细节似乎也把握的不够。但是,这样的“苦差”我到自得其乐。每当想到事后自己的会议记录会让大家作为一面镜子回忆这美好的时光时,心里就很开心和激动。

我的第二个主打项目就是对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进行电话采访。由于我们上次去康美镇镇政府时,镇政府的委员们正在开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对其进行追踪报道。没想到,这样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说真的,我顿时感觉有些压力和紧张。虽说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电话采访,可之前问题的准备那是煞费苦心。当电话拨通后,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等候电话那边的应答虽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却令我激动和焦虑。终于电话那边的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应答了,没想到自己突然镇定了,于是,没有波澜地问完问题。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小的成就一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虽然阳光曝晒,虽然也有过辛酸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

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兰田村,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执。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兰田村的用网率已经高达30%;在参观完兰田村的特色——“世纪之村”网络信息点后,我看到农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过兰田村新修的纵观全村的水泥马路,我感到农村正在与城市相连……就这样,曾经自己固有的偏见在这令人欣喜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来兰田村的经历,我会认识到农村这么深刻的变化吗?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同时,兰田村村委书记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兰田村不能单纯地模仿晋江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兰田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番话显示出他的远见,也令我对农村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思考。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新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项强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说要用科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达到富民强国之目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再加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因而农村教育更应改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更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的农村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选择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重点采用实地访问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了解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在访谈对象选择上,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20xx年3月。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很不足的,20xx年教育投入仅占gdp3.32%的比例,20xx年为3.28%,2004年是2.79%,20xx年是2.16%。而绝大部分的经费主要投入到到高等教育上,从扩招。学校扩建。广招名师教授。“争创一流高校”等等;此外城市中小学教育也是投入的重点,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等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在城里兴办“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将大部分的财政投入到已经很好的学校里。经过层层克扣,最后才轮得到农村的中小学受蝇利的恩惠,到达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拨款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更加剧了农村中小学受教育情况的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都是农村学校师生所不敢想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学校还需要在教育设施上支出一笔巨大的费用,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教设陈旧、师资匮乏、教学设备陈旧。而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设施和活动场地可以说是配备完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距呢?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学校总会希望学生尽量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不得不花费一些本就不多的经费,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本就贫困的学校就更加贫困。

现状三:师资力量薄弱,优秀资源的流失。

农村的中小学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好一点以外,其他村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民转公”的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且教师整体素养不高,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学历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停滞不前,沿用长时间来逐渐形成的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思想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影响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致使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城区小学。

另外,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师乐进城,难下乡。首先乡村居住。交通等诸方面条件不如城区,另外在教学上缺少外出学习。交流和晋升的机会,许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下乡工作,勉强去的也不安于现状,随时想调入城区。“教而优则入城”,在乡村小学中教学上取得成绩的骨干教师更纷纷要调入城区学校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学校成了培养老师的地方,成为向上走的踏脚石。高素质人才不愿下乡,乡下也无法长期留住人才。这是一直阻碍和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实质性难题。骨干教师流失使本来已处于弱势的农村学校犹如釜底抽薪,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拉大了城乡间的距离。要想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可谓是举步艰难。

农村教师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困难,这一系列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会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如何使农村教师跟上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农村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农村孩子对优秀教师的需要迫在眉睫。

现状四: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是无法走出应试教育,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区。县。镇级教育管理部门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本来就没有师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方面优势的农村中小学面临更大的压力,师生都是苦不堪言。

现状五: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智育方面都成问题的农村学校怎还顾得重视德育的教育,因而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学校缺乏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使得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失,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状六:进城求学,造成农村学校生源紧张。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农村一些中心学校条件也相应有所改善与提高。但是一些思想进步且有经济条件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对孩子都寄予厚望,舍得教育投资。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许多家长纷纷送孩子进城求学,只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开始减少。好的生源也被城市吸收了,农村中小学面临很大的办学压力。与乡村小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城区小学人满为患,。“学生少,课堂气氛弱,学生竞争意识差,同时也引发了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优质的师资被抽调到城里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进城求学,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得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面临的冲击与日俱增。

根据调查的情况,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

据调查,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因而需要政府重视农村人口的教育,解决农村学校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修建教学需求的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广大的师范毕业生下乡服务农村基层,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鼓励大专学历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重视德育,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四: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五:有力实施减负控辍措施。

针对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工程中,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的薄弱现状,应引起国家。社会及每个人的积极关注。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国家需要对农村教育加大重视程度。投入资金建设。推进切实可行的措施。办好农村教育这件大实事,必须每个人携手努力,让我们期待农村教育取得很好的成绩,期待未来的农村教育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不仅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增强了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努力完善自己,为报效祖国。促进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新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可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可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教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并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我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我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我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进取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本事。动手及社会实践本事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年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跟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老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质量(qol)与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同时,农业生产、照看孙辈、人情往来等重负都压到了留守老人身上,导致很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

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简称研究,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对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况的主观体验和需求。以便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

1、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中、青年农民原本是农村种田的主劳力,然而他们外出务工后,田地全部交给留守在家的老人。年迈力衰的老人们,本来应该坐享清福,可事实上,多数老人仍然是务农的主角,子女留下的责任田他们不得不去耕种。而大部分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按时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依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据统计,在农村,83%的“留守老人”没有积蓄,80%的“留守老人”需要下地干农活。因此,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间接地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

2、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人”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加上家务操劳,往往使小病拖成了大病。子女一般也只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但那时为时已晚。据统计,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高达61%。总之,“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

3、管教孙辈心有余而力不足。

常年在外打工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外出务工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现象。儿女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了老人,老人不得不重新当起了“父母”。但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管教尺度难以掌握。加上祖孙之间代沟明显,使得许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冷漠等心理现象,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好吃懒做、弃学厌学。

4、情感生活令人堪忧。

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许多子女都忽视了对父母的精神慰籍和关怀。留守在家的老人既要负担农业生产又要照顾小孩,安享晚年的心愿难以实现,心里失落感较大。打工儿女长时间不回家,对老人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留守老人”来说,打击更大。加上外出子女平时很少与父母沟通,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留守老人”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老年人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和寄托,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心理上显得孤独无助。

5、娱乐活动过于单调。

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大多年迈力衰、精力有限,加上农活多家务忙,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而且大多数农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实际意义的老年组织,老人们一般除了空闲时间看电视、聊天、打牌外就没有消遣的办法了。而一些老人甚至为了省电连电视都不看,也有些老年人家中电视都是由孙辈控制,所看的电视节目都是老人们不感兴趣的。

6、安全隐患时有发生。

随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多,我们社会面临的不仅是这些老人的赡养和照料问题,还有便是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脑筋”专骗“留守老人”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这些骗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对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以及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子女少于同“留守老人”联系所致。此外,一些“留守老人”因单独居住,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根本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农委举办研讨培训班通知精神,四川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遂宁、内江、宜宾、泸州市,深入到8个县(区)近20个村(社)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村社负责人、农民代表、业主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总的来说,我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坚持规划先行、产村相融、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科教文卫广电同步跟进,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还作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力争到2020年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新建成新村聚居点10972个、涉及农户112.3万户,改造提升和保护修复村落15354个、涉及农户90.3万户,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242个。全省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033个、新农村综合体218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07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03万亩,规模养殖户23.7万户;累计硬化农村道路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2007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实行一三联动、农旅结合,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泸州市江阳区西岸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蔬香园、异果园、渔歌园、玫瑰花园、生态植物园等观光休闲“五园”和农耕农俗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体验区、婚纱摄影基地等景观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江安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引进企业采取“六方合作”的方式,即“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年出栏5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500户,让农民也能通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增收致富。2013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411元。

(三)创新筹资机制,努力增加新村建设资金投入。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共建共享。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对60个示范县投入6亿元;从2012年开始,每年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达75.7亿元。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如蓬溪县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收益权+担保公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地上建筑物”、“政府增信+银行授信”等四种贷款抵押新模式,搞活了农村金融。威远县推行农业bot模式,避免土地“一租了之”,让农民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三是用财政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将其集中用于为农户和其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提供贴息、担保,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如宜宾市翠屏区推进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由区政府、合作社和川茶集团共同成立公司,农民自筹资金加财政补贴占股47.8%,如此一来财政补贴便从过去给农民或企业的一杯水变成了一口源源不断的水井。

(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农民生活生产需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电力、广播、电视、宽带入户连网,改厨、改厕和沼气建设大规模推进,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如宜宾市积极开展“五化一处理”,即:“卫生洁化、污水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村内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探索推进新村规划生态环境评价工作。遂宁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新模式,全市65%的村庄实施了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工程,75%的村达到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化要求。

(五)坚持同步跟进,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紧紧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是结合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即“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二是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堂、寄宿制学校、教学用房和农村教师周转房进行改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从2012年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完善农村社会低保救助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廉租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五是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传承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如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建了4000平米的村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引来有名的书画家、摄影家、诗人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