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危机对策论文(汇总13篇)

时间:2023-11-26 05:44:29 作者:LZ文人

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文评分标准,提高自己文章的得分。在此,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思路和方法。

浅析软件出口规则及我国对策论文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业经济问题,为了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业经济,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引言部分描述了我国存在的农业经济问题,接着论述了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并据此提出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提出农业经济要向产业化、技术化和生态化迈进。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命脉与亿万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虽然由于我国惠农富农强农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获得了丰收,但是我国农业依然面领严峻的考验。主要有:农民的收入低于日益上涨的物价,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农产品价格有所下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不断上涨;农业新技术突破速度慢,运用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和不完善;等等。

一、农业经济现状。

1.农民收入低。

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民虽然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农业收入却少的可怜。从开始的农业播种到后期的农业收割整个环节除去花费农药和机械收割的成本费用,农民真正得到的收入实在不多,有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倒贴了不少钱。有些农民从农业生产上看不到获利的希望,劳动积极性大大降低,产生了改行的想法。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在部分农村,农民的问题主要在于粮食的过剩生产,成了农民身上的负担。此外,大多数农民因为传统有限的农业知识,文化程度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对农业高科技没有深刻的认识,农民的收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民依靠强壮的体魄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在听天由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体力活动的农业经济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目前,虽然个别农户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但机械化大生产还没有广泛进入农村,很多地方的农民由于缺乏农业经济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够及时接受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落后的水平。同时,部分地方对农业生产的的重视程度不够,支农资金投入不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切实进入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也没有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技的教育培训等,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3.农业可耕地减少。

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耕地,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虽然位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严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业耕地被破坏,人多地少的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此外,我国2/3的耕地属于中低收入产田,加上一些地方洪涝灾害严重,有50%的耕地是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干旱、半干旱土地,1/3的耕地正面临着来自洪水的威胁,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农村为为主的农业产区,农业水利建设严重短缺和不足。另外,我国还有许多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需要拿出几百亿元的`资金用于对受污染耕地进行修复和治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会继续减少耕地面积,可耕地的减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面对耕地的减少,我们不能阻止它,但我国的可耕用地还要用来养活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农业生产压力巨大。

二、农业经济问题的解决对策。

1.农业经济要向产业化迈进。

可以通过引入农业产业化模式,让农民手头上的钱多起来。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不用担心粮食不多产了,通过采用新型的现代农业耕作模式,有效防治了病虫害,减少了农药费用的开支,使农产品质量高,价格便宜,又可减少对人的健康的损害。另外,随着大型农业播种机和收割机械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被运用到了农田里,农民不用再靠传统的体力耕作了,农民的潜在收入提高了。农民生产出的粮食不仅用于自己消费,还可以通过再生产再加工的方式卖到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农民在农业空闲时间还可以外出打工挣一部分钱,提高自己收入。政府还可以引导农民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让农业经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模式,使农民收入切实提高。

2.农业经济要向技术化迈进。

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生产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和设备。从一开始农业生产就要采用机械化生产模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能随时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农业技术问题;当地政府要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适当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水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到为农民服务中去;当地政府还要划拨部分资金,无偿或低息、无息地为农民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化肥、农药等,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从根本上使农民受惠;当地政府也可以专门开设电大班,在教学过程中向农民灌输农业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知识,使农业技术化转变为生产力成为现实。

3.农业经济要向生态化迈进。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战略。要发展农业经济,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包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保障。主要措施有:采用无公害的化肥和农药进行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采用机械化管理农业,对收割后留有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再利用;当地政府加大力度引导农民建设生态田,对积极参与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农业,打破传统的以污染换取农业利益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绿色化农业生产,使生产的农作物绿色无公害;农民也要不断学习农业生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自身做起,保护农作物的耕作环境,也是在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结语。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我国社会秩序,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农业经济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资源匮乏、农民生产理念落后、缺乏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及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等。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主要是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上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浅析软件出口规则及我国对策论文

我国生物药品进出口状况1、进出口整体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国生物药品一直处于顺差,而且,生物药品进出口额都呈增长趋势,以为转折点,进出口增长幅度都明显加大,这反映了我国生物药品产业与国际生物药品产业的发展是同步的。

作者:赵改书孟祥俊作者单位:首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刊名:首都医药英文刊名:capitalmedicine年,卷(期):9(1)分类号:f7关键词:

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在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都要积极转变,才能真正保障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注重科学的实施方式,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才能为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特征以及现状,然后详细探究了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作用和优化策略,以期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得到充分重视,才能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管理工作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就比较重要。

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需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构建,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的推广力度。农业发展中,需要将提升农产品质量作为核心,提高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若产品的整体质量相对较低,会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导致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因此,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整合中,需要制定专业性的农业自主管理办法,改进种养模式,构建特色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满足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特色化创新需求,提高农业产品项目推广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专业化农业推广实践中,也需要建立科技的研发及整合机制,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开发,实现农业产品项目的自主产权,保证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科技的稳定开发,从而实现农业产业推广实践工作的稳定创新[2]。

2.2构建可持续化的农业发展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将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创新作为基础,并在可持续发展农业整合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长足性的农业产业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农业产品项目的服务机制,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合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为人口素质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第二,在农业产业结构整合中,需要实现农业与农业非农产品的协调性发展,满足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需求;第三,在农业产业建设中,需要构建特色化的产业建设机制,实现农业项目生产的服务化以及节约化的发展目标;第四,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带动农户发展,以专业户带动专业村,促进农业科技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3构建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强化产品的宣传整合机制,构建特色化的项目服务品牌,重视产品品牌以及农业标准化的.项目建设,因此,在农业特色化资源转化中,为了提升品牌的优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积极推广并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从而实现特色化的农业产品生产机制,在农业产品加工及包装中,需要构建环保标志,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创新;第二,全面增强品牌的广泛性及文化性特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品牌的集体化,并明确地理表示,满足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的核心需求;第三,在农产品项目设计中,需要建立可持续性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满足农业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需求,避免农产品资源运用的过度消耗,促进农产品的生态化创新,提高产业的经济价值[3]。

3结语。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将农业产业的科技发展作为核心,通过对农业产业科技化的管理,进行农业产品的项目实践以及品牌推广,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推广机制、产品项目创新机制以及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从而为产业的资源优化以及项目发展提供良好依据,实现农业产业的经济化发展。

参考文献。

[2]汤国辉,刘晓光,董艳,等.协同创新大学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在农业园区创建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为例[j].科技与经济,(5):62-66.

浅析软件出口规则及我国对策论文

从召开的g8峰会可知,各国领导人就2050年之前将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于现今减少50%的目标予以达成,至此可见,无论是国家还是国际经济层级,均能够对低碳经济所具有的重要性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共识,在各国国内或国际性组织框架下,均将低碳经济作为其整个经济发展或职责达成的重要战略性目标。低碳经济时下已然成为社会关注之焦点,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

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分析。

伴随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不断融合,低碳经济已然成为现时代背景下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议题,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基于新时代背景环境而言,wto已经明确表态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及气候变化,其认为开展自由贸易,将会通过多种方式对环境因素及气候条件造成影响,而反之,则此种因素就会造成流转状况及自由贸易的开展变得更为复杂及恶劣,从而造成在国际贸易成本方面的增加。而对于低碳经济而言,其往往和国际贸易存在紧密联系,可谓密不可分及相互关联。

(一)低碳经济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影响。

就多哈回合谈判自身来讲,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及低碳经济的倡导,将对wto在多哈回合谈判无论是谈判方向还是进程上均会造成阻碍及影响。针对低碳经济而言,其中不仅包含有多种形式的生产要素,同时还包含有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类型的竞争条件、需求条件及生产要素条件等,在各个要素之间以及相互协调融合进程中,还会造成各种问题和弊端。而此状况便需所要开展的谈判,对于时下低碳经济在具体的战略决策及方向上做出更加切合的调整和创新,以此达到对气候变化予以适应的目的。在多哈回合谈判当中相应环境及贸易方面的诸多议题,该谈判的重要内容已然乃是气候友好型产品。与此同时,此种产品在该谈判所有清单当中,其所具有的地位及重要性军十分突出和显著,并在良好的内在价值方面得以很好的表现。伴随当今低碳经济的持续且快速发展,致使一些低碳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多领域服务因素,开始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而在具体的环境谈判以及wto贸易谈判当中,其对于低碳产品所具有的具体位置及现行运行机制等均做出更为详细的明确及阐述,从而对于此种类型产品在贸易当中所存在弊端给与了消除,其从根本上及深层次框架下,就贸易自由化方面的长远目标予以实现。自从以来对低碳经济的不断探索之后,最终获取了超过54个目录的有关环境产品方面的清单。自以来,在世界领域内注入欧盟、中国及美国等14个重要成员,在环境产品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就有关环境产品方面的谈判予以启动。奥政府于出台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对美国大型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施更具法律约束力的总量限额,基于而言,美国减少16%,而到2050年减少82%。此外,在法案中,能源效率计划、清洁能源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其中还能够呈现额外的减排,此种美国温室气体总减排量相比于20,到20将会减少27~33%,截止到2050年,减少幅度达到80%。

(二)低碳经济对双边及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影响。

就低碳经济而言,其不仅对双边贸易谈判造成一定影响,且对于区域贸易谈判同样会产生相应影响。而基于多哈回合谈判,在全部内容当中的非农业及农业方面,其在具体的谈判进程方面则相对于其它类型更为缓慢。一些wto成员国为了能够更好的将进程速度予以加快,从以往在贸易上的谈判,自贸易的自由化开始向具有区域性框架下的双边贸易予以转变,而此种贸易发展格局还包含有诸多气候因素。比如于基于欧盟和韩国之间所签署的欧盟-韩国自贸协定,其就对国际气候基础框架进行了规划。就其对整个区域经济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而言,其主要表现在在具体的wto贸易开展进程中,其所划定的未来发展目标,以及现阶段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均存在难以实现的状况,并且在具体的发展进程方面也处于停滞或发展缓慢的状况,此背景下,对更为便捷及简单的方式予以寻求,并以此对一条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未来道路给与探索,即为利用区域性合作的方式为基础,以此种模式实现共识的达成,并就这些国家在具体的多边谈判当中所存在的力量给与增强。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趋势的贸易自由化,以此为基础在服务环境及低碳产品方面的更好且更快发展予以实现。

二、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作用下的我国的对策。

(一)积极参与wto多边贸易规则的相应制定。

针对在多哈回合谈判当中所涵盖或涉及的`各种议题内容,如若通过谈判仍然无法达到有效共识,则会影响于整个国际贸易体系及格局。我国作为整个多哈回合谈判的重要发起方,对有关环境产品及低碳产品方面的谈判均做到了积极参与。欧盟在有关环境方面的谈判过程中,同时还将环境服务予以纳入,并就有关非关税壁垒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此就影响了多边贸易规则。至此,我国可依据此种背景,应对国内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积极探索,还应就自身所应该具有的相应发展环境进行积极探索,从我国的实际国情作为出发点,还要认真探究已经过去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我国发展更为有利的条款要积极争取。此外,还应对服务清单及贸易清单进行综合衡量,依据我国发展需要,就具有较好竞争力方面的环境产品给与积极探索,且还需在自由贸易的行列当中,将环境清单当中相应环境产品予以纳入,并有效融入至我国市场当中。始终保证环境服务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并以此为基础在wto多边贸易规则具体制定方面,还要勇于积极参与,以此实现我国在内在竞争优势方面的充分发挥。欧盟又推出“能源技术战略规划”,计划在今后内再增加500亿欧元作为研发气候保护技术的经费,从而让欧盟每年用于赞助气候保护开发的资金达到80亿欧元。根据欧盟的预测,未来几年,高产量、低排放的能源新技术将拥有数十亿欧元的市场。

(二)对区域贸易协定当中的相应规则予以注重。

由于在多哈回合谈判当中涉及有较多因素,知识整个谈判的进程出现较为缓慢状况。至此,我国应对区域贸易协定进行积极把控及需求,还应对相关ttip及tpp谈判当中所涵盖的环境一体化方面的内容进行积极追踪,在此过程中还应对有关欧盟及美国之间在已经完成签署的环境条款的具体规定有效结合起来,以多种条件为基础探索我国未来环境发展方向及条款,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及应对工作。我国可依据本国国情就区域贸易及双边贸易予以积极开展,并积极寻找各方面的合作国家,以此为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具体的区域协定当中,还需要将环境问题及低碳经济有效融入,以此实现我国在整体低碳竞争力方面的不断提升。由于合作对象及国家国情存在差异性,可根据合作对象及国家的差异,就各种发展条件及措施进行制定,并将符合自身实际的低碳领域标准予以树立,还应制定相应落实办法,以此实现我国在低碳产品及环境产品方面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扩展,最终实现协定中的互利共赢。

(三)对于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定要积极参与。

在对低碳领域相关标准方面的制定要积极参与其中,此过程不仅要对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发布的具体的内容及标准进行充分重视,还要对其中的协同关系进行合理把控,在制定iso相关标准时,可对诸如碳标签、碳足迹及新能源等具有国际性的标准制定环节进行积极酝酿,以此实现我国在出口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不断提升。以此为基础,还需要对培养标准人才方面给与足够重视,此外,还需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各方面的支持力量给与强化。就低碳领域而言,其实质为一个新型的空间范围,我国可将低碳经济发展现实状况为依据,对在国际贸易当中的所存在的相互博弈进行探索,并通过培养标准化人才,以此对我国在此领域人才短缺状况给与弥补。我国可对国际标准指定框架下的支持力度给与加大,并对出国审批流程给与开放,此外,还应对参与国际经费的使用限制进行开放,对外部专家在国际标准制定具体参与方面要给与鼓励和政策支持。

三、结语。

低碳经济日益发展往往对于国际贸易规则产生相应影响,同时还会对国际贸易各个环节当中的各产业链造成影响,当就国际分析完成后,就我国在此领域框架下的应对措施予以探索,在国际贸易协定制定中积极参与,并对标准人才进行制定,实现我国在参与各种与低碳经济相关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的增强。

参考文献:

浅析软件出口规则及我国对策论文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出版物消费需求急速增长,国际贸易异常活跃,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也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数量23.6万张,同比增长8.9%,出口金额76.3万美元,同比增长6.3%。然而,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差距,如技术、数据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能力、销售渠道等方面。针对于此,本文对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现状及贸易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优化策略。

一、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现状分析。

(一)出口数量与金额持稳步增长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数字技术的创新,促进了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加速。我国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数量从17.4万张增长到23.6万张,增幅为26.2%;出口额从31.6万美元增长到76.3万美元,增幅58.5%。与此同时,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由15.2%上升到21.3%。另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由于国际电子出版物市场的壮大和全球电子出版物的迅速发展,出口也进一步的加快。预计未来3年,我国电子出版物的国际市场会以年均18%-23%的增速上涨,出口总额将在达到110万美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

(二)出口载体品种以硬磁盘、软磁盘和集成电路卡为主。

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载体种类多样,包括集成电路卡、可擦写光盘、只读光盘、硬磁盘、一次写入光盘、软磁盘等,其中以硬磁盘、软磁盘和集成电路卡为主。集成电路卡是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最主要的产品,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集成电路卡贸易量的62.7%。在我国出口的各类电子出版物中,集成电路卡平均占41%以上的份额。据信息网数据显示,年集成电路卡占出口总量43.6%,同比增长5.2%;硬磁盘占出口总量19.8%,同比涨幅3.5%,出口金额为18.3万美元;软磁盘占出口总量13.7%,同比涨幅5.9%,出口金额为17.9万美元。这三种电子出版物占总量的77.1%。可见,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的种类丰富,集中度高。

(三)我国电子出版物版权出口发展迅速。

加入wto以来,我国电子出版物版权出口发展加快,增幅明显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到2015年,我国电子出版物版权出口逐年增长。如表1所示,2015年我国电子出版物版权出口总数732项,出口到美国和新加坡的版权占总版权数的50.4%。其中,20至2015年,出口到美国的版权数量从139项增加到231项,涨幅39.8%;出口到新加坡的版权数量从42项增加到138项,增幅69.6%;出口版权的总数从187项到732项,增长幅度74.5%。另外,出口版权新兴发展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和俄罗斯,分别从之前没有版权出口到2015年版权出口分别达到32、15和54项。可见,我国电子出版物版权出口趋于增长态势,已成为世界电子出版物版权出口快速增长国之一。

(四)出口种数逐年上涨。

近年来,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出口种数逐年上涨,并呈现良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种数总体呈上涨趋势。其中,2015年的出口种数为865种次,比的537种次,增长61%,占当年全球出口种数的14.9%。此外,2015年我国对美、韩、日、欧盟的出口种数分别为243、103、161和173种次,占总种数的28.1%、11.9%、18.6%和20.5%,同比增长2.1%、3.8%、2.6%和1.4%。另外,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种数也在不断增长,如对新加坡的出口总数,从增长为2015年的198种次,同比增长16.7%。由此可见,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种数逐年上涨。呈现良好态势。

二、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格式与国际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文本格式混乱与技术标准无序已影响到出口贸易,甚至严重影响使用价值的发挥。据中商情报网显示,2015年我国同新加坡签署一笔电子出版物出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图形文字产品出口要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然而由于我国出口的电子产品格式混乱,没有一种格式得到产业界的广泛支持,各出版商和技术商都奉行自己的技术标准,从而导致订单中35%的电子出版物因无法兼容而被退回,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另外,由于数据格式不统一,不同技术标准的读物。需购买不同的阅读器,严重限制了电子出版物出口数量。如使用微软电子书,必须购买微软阅读器,持有方正阅读器只能阅读方正版电子书,从而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成本,降低了购买力,影响市场占有率。据电子信息网显示,截止到2015年,电子书在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比例中占到11.2%的份额,在全球电子书出口总数中占1.7%。因此,数据格式与国际标准不统一,严重阻碍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市场的发展。

(二)电子出版物内容单一,无法吸引国外读者兴趣。

我国电子出版物已经出版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内容单一,创新不足,题材陈旧等原因,无法吸引国外读者。据出版信息网显示,2015年世界电子出版物交流会上,我国参展的产品有38种、113大类,其中中国京剧、功夫、历史文化类的电子出版物为主,占出口总类的78%。中国书法、京戏脸谱、皮影、景泰蓝、方言文学等新兴题材类电子出版物产品仅占总类的11.8%。而美国电子出版物的出口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有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方面的产品,还有少儿题材,成人虚构类,励志经典、魔幻小说等多种题材的出版物。据网络显示,2015年,美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增长最快的是少儿出版领域,销售增长20.9%,达到62万美元。成人虚构类作品销售上涨了2.0%,非虚构类作品上涨了1.1%。2015年新类别产品为美国电子出版物出口贡献285万美元,年均增长5.8%。由此可见,丰富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种类和内容,积极与国外信息衔接,对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三)出口渠道混乱、缺少规范的.销售网络。

目前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的出口渠道混乱、推广渠道狭窄。尽管我国出版总局加大了电子出版物的出口管理,但是仍然存在着盗版猖撅,网点覆盖率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出版业出口的健康发展。据出版物联网显示,全球使用盗版电子出版物软件装载率达29%,给行业带来的损失37万多美元。我国盗版电子出版物软件的装载率仅次于越南,排名世界第二,占总装载率的35.1%,给我国电子出版行业造成5.2万美元损失。另外,销售网络缺少规范化经营,致使出口电子出版物软件质量低劣、盗版猖獗和侵权问题严重,市场竞争没有秩序。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销售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没有形成配套的营销网络、缺乏统一管理、强有力的制度。导致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市场混乱,甚至使正规电子出版无利可图。

(四)企业研发投资薄弱,难以创造出高水平产品。

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单位由于人才的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原因,相当一部分电子出版物企业不具备制作电子读物,独立开发的能力。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电子出版企业独立开发制作的读物,仅占总数的不到30%。目前,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基本上以出口公司向电子出版社预先购买版号、计算机载体软件研制权限。同时,电子出版社与出口制作公司合作版权发行较为普遍。此外,电子制作出口公司利用电脑专业应用型人才,新兴媒体技术等优势,发展科研技术。建立技术工作部门完成项目,这样有利于双方优势的实现。另外,制作出口公司将产品制作完交到出版社,但由于技术落后、科技水平低下等原因,也难以做到制作发行。据网络显示,2015年,远华信息产品出口公司对韩国出口电子出版物867读物,但由于技术落后,产业水平低下,兼容困难,导致出口的电子产品中的38%被退回,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电子出版物出口公司将产品投放海外市场后,制作公司为尽快收回成本没有在研发上投入资金。导致企业研发投资薄弱,难以创造出高水平产品。

三、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的发展优化策略。

(一)规范电子出版物标准,积极与国际接轨。

标准化对产品形成商品化、规模化和批量化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的大力发展,标准化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我国制定了关于sgml和spdl的国家标准,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逐步与国际标准对接。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推行标准化生产,对发行的电子出版物,要依照印刷型出版物的控制方法,提高出口效率。要建立一套跟踪评估体系,围绕电子出版物出口受阻,建立电子出版物出口的及时公布制度,形成出版登记流程,编制电子出版物专业目录。另外,要采用国际标准,实施无偿补助体系,引进先进电子技术,及时将索引条目,追加到联机书目或数据库;对杂志、期刊、电子版书或论文等出口版权方面,要认真研究制定标准规范体系,与国际水平保持一致,建立电子出版物的索引控制。

(二)加强专业技术研发水平,提升电子出版物出口效率。

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已从单一的出口读物发展成综合生产出口行业,因此,对专业技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要推进电子出版物出口企业与高校合作,深化科技交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包括同国外学术机构开展信息、技术交流,解决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技术匮乏问题。除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优化产业高新技术投入,积极研发信息载体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电子出版出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技术引进、设施改造等。依托强大的网络数据库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以数据链实现对信息的整合,提升我国电子出版物的出口效率。

(三)创新出口营销模式,推进企业竞争力创新。

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营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一要积极打造本土化电子出版出口平台,结合海外先进技术,收购海外出版社,在海外出版社的基础上建立优化营销渠道。二要深入探索国际合作,与国际出版机构共同建立,面向海外市场的合资有限公司,共担风险、协作投资,强化交流,共建合作营销渠道。三要与海外出版社积极沟通,了解海外出版市场的规律和运作模式,加强与全球性大型连锁书店的合作。四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提升社交媒体对电子信息的推荐、评价、解说功能,结合企业自身条件,促进出口营销模式的升级和创新。

(四)设立相关机构,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在海外设立监管机构、办事处,掌握国际贸易规则的适时动态。将预警机制与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对遭遇贸易壁垒的电子出版物,给予相应的帮助,加大对电子出版物出口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督机制,建立便捷化、规范化的信息反馈机制和预警机制,促进电子出版物贸易出口有序、健康发展。对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范围、审批手续、出版流程等,应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要严厉打击电子出版物出口的盗版、制黄、贩黄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海关的监督渠道,健全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监管体系,以加快促进我国电子出版物出口的繁荣与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将农业科技管理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探究,总结了科技管理工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化的推广实践策略,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推广实践工作的优化,促进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

在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分析,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中发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采用先进的项目实践创新整合机制,营造生态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并为网络工作的项目革新提供支持。同时,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农业推广工作,根据农业的发展现状,建立科技化的网络系统建立方式,规范产业化的推广机制,从而形成规范性的网络体系运行机制,为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产品推广提供支持。

1.1农业推广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

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政府对农业化的推广工作并不重视,一些农业推广工作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乡镇的技术人员,但他们多为编外人员,专业的推广能力较弱。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垂直的管理体系,导致行政效率的整合机制偏低。统计中发现,有60%的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30%以上的人员年龄在40~50岁,而且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创新。

通过对农业科技信息整合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及工作创新中,需要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核心,但在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薄弱的背景下,农业的地位逐渐降低,而且,农村发展中也没有将农业作为主导,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整体的产业推广能力降低。同时,在农业科技意识分析中,相关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的新信息技术以及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弱,影响了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1]。

在现阶段的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存在着工作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设计中,上层制度的设置与下层需求呈现出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农业群体出现了特殊性以及复杂性的问题。同时,由于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相对较低,对信息化的技术需求不足,导致专业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第二,组织工作难以构建。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其信息技术的构建以及推广无法满足项目的推广需求,而且组织的观念意识相对较差,导致人才缺少专业性的培训,同时,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缺少针对性的品牌推广意识,从而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构建造成影响。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

沼气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沼气。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沼气建设,正阳县沼气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县已建大中小型及户用沼气池2万多座,其中500m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4座,100m以上的小型沼气工程50座。同时,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引导,积极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将沼气建设与果、菜、粮等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建立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10个,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模式计30多个。如猪—沼—粮(菜、果、渔、林)、秸—沼—鸡—渔等,全县“三沼”综合利用率达95%。正阳县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大群众对沼肥的认识明显提高;二是施用沼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在正阳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自觉行动,具有发展的强大生命活力和巨大潜力。

(一)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模式点多面广,层次较低,亮点不亮,规模效益不明显。

(二)部分沼气池未正常使用,给沼气生态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力。

(三)部分养殖企业的大中小型沼气工程未与种植业(或沼肥施用方)形成有效对接,导致大量的沼肥流失浪费。

(四)沼肥生产企业缺乏,沼肥商品化、企业化、激励化等运行机制欠缺。

(五)“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生态农业的全面深入持续发展。

三、对策。

(一)大力提高原有沼气池使用率,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肥源基础。

1.充分调动各乡、村沼气服务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开展沼气服务,对辖区内沼气池做到逐个普查,逐个诊断,逐个维修。

2.制定沼气池使用补助政策,激励建池户踊跃使用沼气。

3.积极推广“全托式”沼气服务模式及秸秆沼气技术,切实解决沼气使用中“三缺”(缺原料、缺劳力、缺技术)问题。

4.全面开展沼气池改厕工作,将农户厕所统一建在沼气池上或与沼气池相连,为沼气池的正常使用提供源源不断的'粪源。

(二)建立“三品一标”农业示范基地,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展示平台。

1.在沼气用户集中的村组,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可按照“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农产品生产管理,通过施用沼渣沼液,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2.在已建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周围,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宣传鼓励周围群众积极施用沼肥,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

3.在有一定种植养殖条件且已建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鼓励养殖场应用多层次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打造沼气生态农业示范亮点,以此形成全县范围内的辐射带动效应。

4.在申报和新建的沼气工程项目,做到严格审核、科学论证、认真规划、精心实施。确保沼气工程“四个一”(建一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解决一个养殖场的治污问题,为附近一个村集中供气,带动一个村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效益的发挥。

(三)加强沼气服务建设,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积极搭建沼气服务桥梁,依托已有的乡村沼气服务组织,通过与沼肥生产者签订协议,明确责权,有效架起沼肥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达到各取所需、物尽其用。一方面,避免了沼肥的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又确保了沼肥的科学施用。

(四)建立生产、施用沼肥的激励扶持机制,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目前,正阳县的大型沼气工程所产出的沼肥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大量结余,可引进沼渣、沼液固液分离处理机,对沼渣、沼液进行深加工,形成袋装沼肥,方便运输和使用,将沼肥施用常态化、商品化、市场化。对施用和提供沼肥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代补,激励沼肥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用沼肥把种植业和养殖业连接起来,逐步形成规模,引导示范,辐射带动,生产出更多的“三品一标”农产品。

浅谈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剧烈震荡,货源增速大幅下降、运力过剩严重、运价长期低迷、市场走势持续走弱。展望20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笔者认为从整体发展趋势判断,其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一些趋势:市场企稳的关键在于世界经济走势;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主干航线走势不会出现大的改观;运价有望小幅回升;航线运力调控与航运合作将继续深化;港口服务竞争将进入新阶段;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

20,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剧烈震荡,货源增速大幅下降、运力过剩严重、运价长期低迷、市场走势持续走弱。展望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笔者认为从整体发展趋势判断,其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一些趋势:

1、市场企稳的关键在于世界经济走势。

2002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走势完全取决于世界经济的恢复程度。由于年世界经贸发展的波动程度是多年来极为罕见的,因此最近联合国将2001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调低到1.4%,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近来的最低水平。

对2002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全球各大经济研究机构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上半年形势仍不容乐观,但随着一系列刺激经济回升政策的实施,其中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相继推出新的景气对策,多数研究机构认为全球经济能从今年年中开始回升表示“谨慎乐观”。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美国经济最快也要到2002年下半年的后半段才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长率也只能达到1%,真正的景气增长要推迟到;欧洲由于刺激经济的政策力度较小,欧洲经济恢复的步伐有可能滞后于美国;日本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亚洲经济在美国和中国的带动下有望尽快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除中国外的亚洲区内国家及地区预计2002年将会回升至3%。2002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为2.4%。经济的失速严重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三大经济体贸易增速均大幅减缓,预计2002年贸易增速预计为5.7%。

2、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市场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是目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遇到的最大问题。2001年班轮市场新船交用量占现有运力的比重将达到13.6%,总量达62万teu。然而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运力的增长,2001年全球航线货运量比增长约6%。据最新预测,2001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将增加8.1%,达到2.479亿teu。事实表明,2001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供需矛盾是多年来最为突出的一年。

统计分析表明,至2002年年底全球全集装箱船队总运力会达600万teu。2002年班轮市场新船交用量占现有运力的比重将由2001年的13.6%进一步上升到14%。但考虑到一定的拆解量,以及全集装箱船之外的其它船种集装箱运力增速相对较低,2002年实际有效舱位增长率将在9%左右,大体与2001年的水平不分上下;而2002年全球集装箱运量的增长率预计为5.5%-7%,因而供过于求的情况会持续下去。基于所有集装箱运力配置,2002年供需指数将由2001年的92.7跌至90.6的可能性极大,比萧条期时的90.7还要低。因此,2002年集装箱市场供需矛盾可以说改观无望。

3、主干航线走势不会出现大的改观。

2001年太平洋航线上的运力扩张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到年底东行年运力突破1056万teu,比上年增长了0.9%,西行运力达到820万teu,比上年增长了10.7%。预计2002年东、西行运力还将分别增长9.3%、10.1%;该线的箱运量预计2001年东行运量的增幅不会超过2.3%,全年西行运量更是比上年同期减少0.6%。预计2002年东行运量增幅会有所上升,上半年太平洋航线的舱位利用率情况为:东行83%,西行52%。

大西洋航线20单向年运力达到293万teu,2001年又有了小幅增长,东西行运力增幅分别为2.5%、2.4%。预计2002年运力还将增加6.7%,单向最大运力可超过330万teu;大西洋航线2001年运量预计西行增幅2.3%,东行增幅1.5%,全年西行货量216万teu,东行货量157万teu。预计2002年该航线东西向货量的.增幅都会略大于2001年,上半年大西洋航线东行舱位利用率预计为57%,西行74%。

至2001年6月底远东/欧洲航线共投入双向年运力935万teu,比年底增长5.2%,2001年下半年亚欧航线至少有30艘超巴拿马型船投入运营,因而2001年全年航线运力将增长13.4%,总运力达到1007万teu。预计2002年全年航线运力将增长15.5%,总运力达到1163万teu;亚欧航线2001年箱运量增幅约为3.5%左右,全年货运量约为660万teu。预计2002年该航线运量将增长5%左右,上半年亚欧航线东行舱位利用率约为67%,西行73%。

4、运价有望小幅回升。

受集装箱货运市场增速减缓、运力大幅增加以及对未来供需平衡进一步恶化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进入2001年以来运价一路下滑。从全球三大主干航线平均收益水平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传统上比较活跃的亚美东行线、亚欧西行线和美欧西行线平均运价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10%。据了解,在过去的近一年中,一些船公司在亚欧双向运价的下滑幅度同比上年均超过50%。

目前来自市场上的综合信息表明,承运人正极力采取措施以防止市场运价的进一步下滑。由于船公司在各航线上的赢利水平大幅下降,几乎没有航运公司可以在亚洲至欧洲航线获取盈利,因此一些运费公会,如远东运费协定(fefc)、泛太平洋西向稳定协议(wtsa)等一些运费组织或船公司也在考虑各有关航线的运价恢复计划,打算从2002年1月1日起,分期、分航线小幅恢复市场运价,预期运费公会的这一愿望必将有助于改善船公司2002年的经营收益状况。

5、航线运力调控与航运合作将继续深化。

为了对付国际航运市场面临的“运力过剩、运价低迷”这两大难题,目前全球航运公司都意识到加强协调、削减航线运力投入、恢复运价的必要性。最近由商船三井、美国总统轮船和现代商船等组成的新世界联盟,由日本邮船、铁行渣华、东方海外、哈劳箱运等组成的大联盟和马士基海陆等已就重新安排未来航线服务和港口挂序作出决策,通过合并航线或减少港口挂序降低成本。整体运力冻结幅度将在10%-15%。目前亚洲/北美、亚洲/欧洲航线的周班运力已减少了10%。taca成员最近也决定,将从跨大西洋航线上暂时撤出一部分船舶运力,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新年货运淡季。

与此同时,各家承运人之间将会进一步通过舱位租赁协议相互租用船舶舱位来改变自身的经营状况。随着航运企业间的联盟与并购越来越多,导致船公司的运输能力迅速集聚,预计未来世界30大承运人将囊括全球集装箱班轮运输业90%的市场份额。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趋于由大船公司及大联盟垄断。

6、港口服务竞争将进入新阶段。

随着国际港口投资与服务竞争的不断深化,各地港口通过多种手段争夺货源、吸引船公司挂靠。而对枢纽港而言,除上述竞争外,更集中体现为对中转货的争夺。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生态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针对农业土地的简单整理,而是要实现对自然资源如何充分有效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遵循创新、因地制宜、开放共享、协调绿色的原则能够整合生态农业的各要素,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1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创新就是抓住发展,谋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它不但要求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而且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事物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制定发展的规划,并且预判事务发展的结果,使得创新具有可实施性。为了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持续的推动力应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民经营土地的信心,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另外,为了增强农民对于土地的自信,还有三个方面需要改进:首先,改变原来呆板的说教式宣传方式,注重典型示范,充分发挥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提高生态农业在农民中的认知度,感受生态农业的价值,使其更加充分的了解生态农业的优势和益处;其次,地方各部门既要加强农业科普教育又要转变传统农业中靠经验耕作的习惯,农作物在耕作之前应该事先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如对农用耕地预先做好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评估,以便后期能够更好的利用土地;最后,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现代化普及率还比较低,这就需要农业科技研究更加贴近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才能达到以科促农的目的。有条件的地区和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组织当地的技术人员到其他地方进行交流与合作,从外部获得发展的动力。将创新作为发展农业的动力还需加强农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

为此作为某一行政地区的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转变办公室办公、专家讨论的传统模式,走到田间地头亲自了解本地区农业的现状后再进行设计和规划以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在土地使用上不应以城镇化为由消减农用耕地;在农产品开发的环节中注重培育特色农产品,发展多样化经营,避免同质化。在了解市场行情和消费者的喜好后再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对于一些精品的农作物,实行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创新是一种危机意识和求变意识的综合,其目的在于使农业工作时刻充满着紧迫感,倒逼行为主体进行革新;其关键之处则在于通过求变的思维打破农业发展中的思维定式,避免实践中依赖现象的发生,即固守于传统,不思上进,与时代脱离的僵化心理。

2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发展生态农业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社会状况视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发展途径,因地制宜。生态环境较好的农业区域,围绕特色农产品,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如在一特色村内,围绕特色农产品进行专门化发展,打造知名品牌。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的地区,可通过生态旅游的模式发展。精心包装旅游区内的农业风光,让游客体验到回归乡村的感受,在独特的环境中享受回归自然的纯真。而那些在特色农业和自然资源方面都没有优势的地区,就需要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共同发展。如开展体验型的农事活动,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旅游区内提供可供采摘的生态蔬菜和水果园,让游客能购买乡村农产品的同时,又能体验收获的愉悦。

3开放共享。

对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生态农业建设更要融入其中,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引进先进的技术,严格标准和规范,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我国生态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生态农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开放能够使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能够使我们正确评价自己的发展程度,确定客观合理的发展目标。同时开放发展使我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古代农业文明避免农业发展中的历史虚无。对内,要形成统一开放的经济格局,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地区保护,增加优势互补。各地区间应加大农业间的.互动,积极借鉴其他地方发展经验,以强带弱,以点带面,实现农业发展的新局面。面对过去的开放就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验的现代传承,不应因生态农业的新颖就忽略传统,因为传统才是促进发展的根基。

在我国古代的很多著述中都体现出生态农业的思想,如《吕氏春秋》等。如此一来,我们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才能与世界接轨,达到出口创汇的目的。共享发展是每一社会劳动者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现代化的福祉,具体来说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基础服务等,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题中之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这些人除了在农耕时返乡劳作外,几乎常年在外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能否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当下民生问题的重点之一,也成为生态农业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协调绿色发展。

我们对生态农业的实践仅限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主要是指生产加工阶段,忽略了生产加工之前的生态建设,虽然这样的加工程序可以节省成本但是却失去了生态农业的原意。这里所提到的生产加工前期生态主要指土壤中的肥力、种子的状况(是否是有机种子)等因素。如果我们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忽略要素之间的协调,生态农业只会是一个称谓,失去了他的本意。首先,利用城镇化建设这一契机对土地进行分级处理,确保农用田的耕作面积,不能借规划之名擅自征用农民土地。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受房地产推动经济的影响,以房地产为依托大力发展经济。以规划为由对农用耕地进行改造、出售,以期获得经济效益致使局部土壤受到破坏,而这一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因为“地球上每平方米的土地的形成过程是328年,靠自然的再生能力,每生成一寸地表土则要几个世纪的时间。”其次,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中的化肥含量超标,又会给下次的种植增添风险。农语道“庄家一枝花全凭肥当家”,当前我国的农业用肥多以化学肥料为主,它可以短时间内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长此以往就会对土壤造成危害进而影响作物的果实。人造肥料的实用性强,但破坏土壤。除此之外,农民所依靠的使用矿物燃料的机械肥料和杀虫剂毁掉土壤的再生能力,工业肥取代了微生物和虫类,腐蚀了表层土。基于此,各地方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兴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污水处理和灌溉系统,使得这一系统与当地农业用水相联系。城市污水是郊区农业种植进行灌溉的重要水源同时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也是农作物的天然养料。利用中水进行育种、栽培也是生态农业创新的又一有效方式。

最后,我们还应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使某些农产品能够直接进入城市形成新的采摘园、植物园和生态园等。协调发展意指利用生物自身的自然属性以达到生产循环的效能,这就给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提供了条件预设——协调。绿色是人类共同的期盼。近几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年都急剧增长,地表温度不断上升,导致森林、海洋、土壤这些碳的主要存储地本身发生了改变,它们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逐渐衰退。尽管生态农业已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可,那么是否是真的绿色呢?绿色发展不仅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得到增强。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有以下几点优势:其一,绿色发展使生态农业建设在发展中更加尊重自然;其二,绿色发展能够使生态农业发展具有“整体绿”,即农业生产的前中后都具有绿色;其三,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农业发展设立了基本原则,他会激发农业工作者、科技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潜能,丰富生态农业研究的内涵;其四,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地方政府有着约束作用,使gdp更加绿色。

参考文献。

[1]韩雷.坚定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生态农业发展建设[j].延边党校学报,(01):4-7.

[2]周福桥.云南怒江州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要遵循的原则探讨[j].农技服务,2015(03):17.

[3]邱高会.论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4]薛丽敏.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我国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对策论文

摘要:人本主义思想下主导的教育观是近代以来教育改革尤为重视的观点之一,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的是发现人的潜能,探索人的价值,与人文主义关怀也是相呼应的。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高等教育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从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来看,虽然我们倡导加强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高校管理等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等教育;改革;问题。

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古希腊文化也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早在千年以前,崇尚教育的古希腊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制度,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因此也就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近现代以来西方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从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开始,雅典开始实施全面的“文科”教育,这种“文科”教育所崇尚的就是追寻自由以及强调以人为中心。这种最初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后期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内涵,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本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内涵就在于“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作用。

一、人本主义思想下的教育理论。

1、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上世纪中后期,人本主义心理学随着马斯洛等人的推动下兴起,这也就是人本主义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教育思想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人的自由、潜能等放在首位,而不注重具体知识的教学。在人本主义思想下的教育理论,核心是“人性为本”。在这一理论的要求下,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如何实现“完整”的人。“自我”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所要追寻的。在教育思想中具体表现为追求人性之美,因此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教育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以此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必然会产生发展差异,所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受到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接受知识等多方面能力的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就十分显著。因此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之下,要求教育改革应当逐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展现学生的自我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学习机器。在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上,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更加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传统教育中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教授,只会不断压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作用。

新时期以来,不仅仅是我国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纵观全球各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着不同的高等教育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国情和国际社会的变化而进行一定的改革,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所贯彻的人本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来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尤其对我国当前发展的创新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尤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要具有个性特征,符合人本主义中主张发展学生个性的需求。创新人才基本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个性鲜明。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贯彻发展学生个性,是将传统教育观念转向“以人为本”的彻底转变,将发展创新与学生个性作为教育首要目标。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创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我国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实现。

人本主义思想来源于西方,但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论并没有冲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以来也是我国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们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国高校纷纷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主要目标,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高校的扩张、合并,以及学科的增加等等。很多原有的单科性质的“学院”都在努力朝建设“综合性大学”方向而努力,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全球很多国家的高校都在面临这一困境。高等教育改革后,我国高校的发展特征可以总结为“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式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背离,一方面,在盲目追求效率的理念下,高等教育发展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在不断扩张,各地对于高校数量、入学率等都形成一种攀比行为。其次,在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上,政府仍旧是直接干预为主,从高校的扩张到合并调整等,其中都体现出鲜明的行政导向趋势。同时设置各种专项经费,令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工程模式”,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的目的。在这种特征之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其方向已经偏离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之下的“以人为本”,而由此的教育质量也令人担忧。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谈到教育改革时,也会说到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并没有从教育的`本质上去探究如何改革,没有真正的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培养出发。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已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扩招,这种扩招具有很强的经济倾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产业化”的产物。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扩招仍旧是一种主流的做法。大规模的扩招后,高校的定位和培养模式出现了同一性的发展趋势,一些本来具有学科特色的高校,为了追求成为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丧失学科优越性。在这种背景之下,师生比例就会出现失调,对学生的培养和关注也会下降。其次,对于高校科研的管理模式中,过度追求论文发表等科研指标,使很多高校中的教师将教书育人为指导转变为以科研为主导,这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去甚远。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的功利化倾向逐年严重,忽视对人文学科的关注度。

从整个社会的教育氛围来看,我国教育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境。从很多高校的校长,到普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不少人逐步走入了教育工具论的误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被认为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不同方面的人才,而从个人来看,教育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整个教育环境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学生在进入高校选择专业时,往往都希望去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因此人文学科往往就被忽视。而在一些高校中,人文学科的发展经费远远不如理工科。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调整,学生无法真正的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很多时候只能为了找工作而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成为被动学习者。高校本应该是塑造人格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平台,如今却往往沦为了职业培训机构,这是我们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急需要注重的。

三、如何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真正落实人本主义思想。

让人本主义思想重新回到校园之中,让大学成为真正的以人为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本教育内涵很难真正在各种教学评估中体现出来,但是却可以在课程设置、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课程学习是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过程,在课程设置上,我国高校可以以此为突破点,促进师生互动,在这一方面,我国不少高校已经做出了转变。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课程可以分为学术性、情感以及体验课程。学术性课程是我国目前高校最常见的课程模式,注重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走入社会有很好的帮助。而情感课程与体验课程则是倡导学生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探讨如何实现自己的人格。但这一类课程在目前我国高校中基本涉及较少,少数学校虽然有相关课程,但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到位。也许从目前来看,清晰的在我国高校中设置这三类课程有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将情感以及体验课程贯穿到学术性课程的教学之中。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转变原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情景式教学,根据课程来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情感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因此会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记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学术性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寻人生的意义,找到人生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目标。人本教育理论最基本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健全的人格,让人勇于追寻自由,实现自我价值。当今社会竞争激励,学生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学生人格成长的关注尤为重要。高压式的教学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高校应当倡导启发式的教学,建立师生交流与互动机制,真正的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除此之外,对于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真正的贯彻人本主义思想,还需要注重的就是校园的行政文化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行政气息尤为严重,桎梏了学术思想和学生创新的发展。高等院校应当尽量弱化学校中的行政气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努力塑造一个自由而开放,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结语。

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的国情和国际背景,高等教育制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高等教育改革的脚步仍在不断前景,从目前来看,世界形势瞬息万变,人本主义思想很好的符合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将人本主义思想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如何更好地联系起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找出问题所在,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推行高等教育改革工作。

我国银行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在一定意义上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标志着一个国家女子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本文通过找出当前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前言。

从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女子七项全能整体水平于1987~1988年小幅度下降,从1988~199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1993年达到最高点,略有上升,从1998~总体水平又呈下降趋势,总体水平又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证明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主要以全运会为中心,并在15年中经历了一个发展、提高、滑坡和上升的过程。但较国际优秀女子全能运动还有很大距离。

2.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现状。

2.1.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自引入我国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8o年代末到90年代初,许多科研人员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找出了我国选手的差距(主要是速度耐力差),并提出了以800米为突破提高整体水平的建议,使得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进入90年代后,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选手在世界大赛中表现平平,成绩一般。可以说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主要以全运会为中心,并在间经历了一个发展、提高和滑坡的过程。

2.2.中外优秀运动员的七项成绩比较。通过对第24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成绩与20第9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成绩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外运动员在各单项得分占总分的百分比的排序上没有明显差别。得分率最高的`都是100米栏,排在2~4位的是都是跳远、200米和跳高。最低的都是标枪和铅球这两个投掷项目。说明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中,跑、跳类单项水平相对比较高,特别是以速度为主的项目上。但中外运动员在各单项的得分率上有明显的差别。

在前三项当中,国内运动员在2oo米与跳远这两个单项上,得分率比国外运动员低。国外运动员在速度上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跳远项目上也大优于国内运动员,在得分率的排序上国外运动员排在了第2位、第3位,而国内运动员只排在了第3位第4位,而跳高排在了第2位。得分率差别最大的两项是标枪和800米,其中,国内运动员的800米在得分率上明显低于国外运动员。标枪是国内运动员在得分率上明显高于国外运动员的一个单项,也是国内外运动员在单项得分上差距最小的一个单项。

我国运动员在各单项的发展上也存在着平衡的现象,如果我国运动员能提高800米和投掷类项目的成绩,则全能的成绩也会大大提高,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也会缩小。

3.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对策。

3.1.训练思想指导思想的转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普遍存在着从单项运动员中挑选的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选材依据和方法。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基层教练员违背运动训练规律,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过度的早期专项化训练,妨碍了运动员成年后成绩的提高。从专项角度出发,通过投掷类项目成绩的影响因素来看,最主要的因素有运动员的出手角度和最后的出手速度,而这两方面又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和爆发力。因此在投掷类项目选材中既要注重运动员的身高,又要选择爆发力和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选材往往两者不能兼备,致使全能训练没有好的苗子。因此,要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就要加强这方面的选材。

从世界优秀选手的成绩来看,要想取得好成绩,应该追求“全能能手”型运动员的培养。通过对女子七项全能等级的成绩与“全能能手”等级成绩的比较表明,某等级“全能能手”的确立,将提高等级的分值,以刺激运动员、教练员对分值的特殊要求,提高其追求的目标。

3.2加强女子七项全能训练力度和训练质量。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速度,跳跃项目成绩得分差距不大,而投掷项目成绩的得分已明显落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继续发扬和保持优势项目,加大弱势项目的训练。

在全能运动的训练过程中,中国的教练员过多注重速度和跳跃项目的训练,对投掷类项目的训练不是很重视,因此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要在运动训练上改进训练手段以及训练思路,特别是训练创新上要下功夫。

女子七项全能比赛要求越来越高,项目之间的紧凑性加强,对体力及技术发挥的稳定性要求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成绩,提高整体水平,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加强项目之间的连接性和紧凑型,即在体力消耗很大和极限强度的情况下加强下一个项目的训练,提高成绩的稳定性,保证成绩的正常发挥。

4.结论。

4.1.中国女子7项全能运动目前水平比较低,单项发展不平衡。投掷类项目普遍低。因此中国女子7项全能应该加强投掷类项目的训练。从而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4.2.世界优秀女子7项全能运动员表现出相对“全能能手”型娄型特征,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要想提高成绩,就要注重全能型运动员的培养。

4.3.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要加强投掷类项目的选材和训练质量,并在训练过程中加强项目的衔接训练。

参考文献:

浅谈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论文

一、广州港集装箱发展概况之前,广州港集装箱运输在运输市场内外各种因素作用下,箱量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直到新港8、9号集装箱专用泊位才达到原来的20万箱设计能力.

作者:陈万雄作者单位:广州港务局刊名:中国港口英文刊名:chinaports年,卷(期):“”(2)分类号:f5关键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