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历史备课反思(案例16篇)

时间:2023-11-02 05:28:15 作者:翰墨 专业历史备课反思(案例16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引导。

历史课反思

随着我校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新模式、新教材„„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但可惜的是在我休息的这一段时间里正是我校课改进行的风起雨涌之时,让我错过了历经课改的最好的一段历练时期,但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也让我对我校的课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并尽可能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现就我这学期的课改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也证明,当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后,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和求知的动力。而初中学生学生,活泼好动,爱问问题,有些幼稚,又很可爱,因此,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3、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1。

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进行一场成功的辩论赛,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首先准备大量的必备材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行论证;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必须翻阅大量书籍,学生由此增长了见识,强化了记忆,拓宽了知识面。

(二)突出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辩论要出采,往往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去搜集、占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从而使立论有新意、论辩有新招并注重在辩论中创新。优秀的辩词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借鉴。学生在短兵相接的辩论中,表现出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态度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这点也是我在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之后,颇感欣慰的。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的增长。

历史课反思

我这堂课最先是放在五班上的,学生事先没有丝毫的准备,当我宣布就革命派、保皇派的观点进行论战时,学生立刻来了兴致。我马上指定左边两组为正方(革命派),右边两组为反方(保皇派)。辩论程序是先由正方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接着反方代表反驳正方的观点,然后,正方就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最后是教师总结。

由于五班的同学准备得不充分,而我自己对这方面的东西也很生疏,所以在五班的这个小型辩论不是很令我满意,不过,学生的兴趣是得到提高了。

六班是一个很活跃的班级,有几个学生很有自己的见解。在辩论过程中不时碰出思想的火花。然,美中不足的是,秩序有点混乱,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竟起哄,扔矿泉水瓶。

七班、八班是第二天才上的。因此,我及时总结经验,前一天晚上即去教室通知学生次日将辩论,让他们提前去准备。同时,让一名学生抽签决定辩题,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同时,第二天,上课时,宣布了课堂纪律。结果,效果很不错。

在同学的要求下,不久,我又进行了一个辩论课,这一次的辩题是:辛亥革命失败了(反方)、辛亥革命胜利了(正方)。同时,给予学生以充分时间准备,并且,还选出了主持人、记时员、记分员。这次辩论比以前成熟了些。然而,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女生占多数的八班在辩论时几乎只有几个女生在辩,男生参与率不高。因此,我在想,如果下一次搞辩论,让他们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给男生压力。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不久以后,高一历史老教师刘雯老师也组织了一场辩论,她把她的九班和十班进行比赛,即每班选四名代表,提前两星期通知并决定辩题。选一主持人,评委由两个班产生,时间在下午第三节,地点是校多媒体教室。事后,听刘老师讲,由于地点太小了点,坐后排的同学听得不太清楚。她认为以后可以考虑去科学馆三楼,并且摆上话筒。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自己认真钻教材、研教法同时,应多请教老教师,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为我所用。

历史教学反思

1.搜集相关历史故事。

故事有全面认识。

2.在教学中根据需求恰当地引入历史故事。

与正常课文相比,虽然历史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是不可能一节课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历史故事讲解上,因为这样一来不仅仅无法到达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失控。可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长时间坚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以确保课堂教学资料被充分理解和吸收,此时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资料相符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讲解东汉历史时,教师能够向同学们讲解与神医华佗有关的故事。而在讲解楚汉之争时,能够将著名的鸿门宴讲解给学生听。在讲解西汉时期相关的人物和历史时,能够为学生讲述《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尤其是他所写的历史巨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历史故事,不仅仅能够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对历史资料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3.在课堂结束后穿插历史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教师能够为学生讲解一个或多个与课堂教学资料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资料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历史资料时,对于一些学生有自我的看法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能够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帮忙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例如商鞅变法,虽然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商鞅变法起到了进取的推动作用,可是最终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替商鞅惋惜。此时,教师就能够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能够将秦王派兵追杀商鞅的片段讲给学生听,讲述商鞅逃亡入住客栈的过程中,客栈人员借助商鞅的法令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即使商鞅被杀,可是商鞅变法仍在继续实施这一事实。

历史反思

昨日已经过去,我们只能留给记忆,历史。

教学。

反思。未来没有来临,我们仅有寄托。今日才是最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当下。

对于历史的学习,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能够从历史中。

总结。

很多的经验,这样就能够避免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对于历史要做到三抓好,抓好课堂,抓好复习,抓好考试。我们要讲好每一堂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取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节课都能有很好的效率,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更好的完善我们的讲课方式和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好复习,学习很关键,可是做好复习更为重要。复习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深刻的让学生去理解。进而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才是复习的根本目的所在。抓好考试,考试不仅仅是抓好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平时我们也要注重一些课堂上的小测验。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做好上头三抓好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要更好的走进学生,去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历史教学的重任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抓好课堂效率,提高复习效果,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我们教师要不懈努力!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这就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主角”转型的课题。这套“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正是出于上述教育信念撰写、修改的。课程改革在某一阶段需要轰轰烈烈的氛围,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更需要扎扎实实地探究,这种探究不仅仅要促进对一般课程理念的认识,并且更要有益于对学科领域的特殊课程问题的解决。因而,结合学科深入研究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理论,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实在是一件必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为此,一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走到一齐来了。他们大多是参加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的核心人员,或者是投身课程教材实验的第一线教师。经过辛勤的劳动,他们将自我关于国际国内学科课程发展的动态与问题的研究心得整理成书,奉献给广大的教师,以唤起大家对课程改革的更深沉的思考。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资料的问题化。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资料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我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资料的结构化。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所以教师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能够提出教材资料的“纲要信号”,也能够利用“先行组织者”,还能够指导学生自我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资料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构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

触类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资料与形式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能够理解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进取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场采用如下方法: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2认真组织、全员参与3形象化的语言,增强直观性、情感性4组织过程严谨、完整有序。从设计、准备实施到巩固延伸,构成完整体系5巧妙结尾、引人深思。

三、经过本课教学,我更深刻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是不光备教材、课本,还要备学生。

课无定课,能够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通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研究,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出乎教师备课前的教学设想。所以,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一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无能。而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体此刻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表现的机智上,而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

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仅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当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资料,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整理]。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一样的教材资料和学生的实际情景,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理解。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应当相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改变。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到达基础知识、本事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丰润二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构成了“丰润二中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即:(1)检测复习(5分钟),检测上一节学习资料,相互订正,上交。(2)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自主学习(12分钟),以一体化教学案为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料进行自学,完成相关题目。(4)合作探究(8分钟),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互帮互学解决问题。(5)交流展示(8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提出问题。(6)教师评议(10分钟),教师点评小组成果,提升知识精华(方法、规律、疑难)。(7)巩固练习(5分钟),针对本节目标进行达标练习,反馈矫正。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确保了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课上经过这“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在大多时候充当的都是提示、总结这样的主角,不在时传统课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课的时候只能听见教师一个人在说话的声音,学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动的学习。此刻上课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上课的时候女教师说的话很少,大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我讨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等这教师直接给答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来的答案学生记得更牢固。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开放性的试题,学生也会答得顺风顺水。

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教师都会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课堂上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作用。

1、故事化。

许多学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期望教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证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教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资料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语言表研究室本事、文字驾驭本事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经过教师饱含活力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能够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供给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能够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这是守祖宗之法;讲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能够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经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百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本事和表演本事。

长期以来,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死板乏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的心理学特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那么,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又能够增强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度”,加深印象,既能够使学生喜爱做作业,又能起到巩固提高,培养学生本事的作用。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在布置作业趣味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整理题列举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提高?”(提示从外貌、工具、用火、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去研究。)又如列举“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

2.连线题。用线把相关的人事连接起来。如基础训练上的连线题,我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因为比较简单,学生在不太费力的情景下经过努力到达成功。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强化,并且能经常感到学习的满足和快慰。所以学生进取发言,作业当堂就完成了。

3.巧记题。让学生想法巧妙地记住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类知识。如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课后,我布置作业:结合课本资料背会顺口溜“夏商西周的兴亡歌”——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四百七,暴君夏桀被商取。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七七一周灭亡。学生很感兴趣。

4.收集材料题。组织学生收集与学过的知识或将学的资料相关的历史材料,如古钱币、歌曲、故事、诗歌等,能够起到巩固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如讲“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利用历史成语故事的来源,让学生根据史实解释成语,得到启示,提高文学修养。

5、制作大事年表的方法,也适合于各个学习阶段。这种方法使用简单,对知识的整理归类也很有效。”学生都很进取,作业完成的很好。

6.重写历史中的某些片段,增加历史体验。历史是过去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重现,对于此刻的学生,让他们去理解其中的现象总是有必须的难度的,这种时候,让他们自我去体验,回到历史中去,能够极大的改变这种状况。如讲到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我设计出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简介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景”。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发挥想象力,分组讨论完成作业,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普遍感到很新鲜,对这些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真正“动”起来了,十分进取、主动地开展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我十分惊讶地发现,学生原先有如此的思维本事和创造本事。有许多学生描述得相当详尽、精彩,有个学生写道:“天明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我和它玩了一会儿,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到河边*鱼……”这位学生把他利用什么工具,如何捕鱼,如何狩猎,写得合情合理,但又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7、改错题。学完第一单元后有些知识容易混淆,我在课堂上用改错题进行检查和训练。如我读了这样一道题:

下头是一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他一个人走到了河边,河边有一棵大树,上头结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许多果子,他又用镰刀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日头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看管火种,要是火堆熄灭了,他们可能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上香喷喷的熟食了。

学生听着改着兴趣很浓,易混淆的知识也在简便愉快中掌握了。

5、用小论文的方式,能更好的表达自我的观点。目前的研究性学习,最终的学习成果多是经过小论文来表现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学生是很适合的。在教学中,我也尝试用它来展示学生的本事,例如,《我眼中的秦始皇》,等等。

总之,作业布置的趣味性,多样性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并在不一样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本事,教师要进取的经常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充满生气,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的巩固,对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到达作业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历史学科也是要布置一些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本事。以下是历史作业的几种形式:

1、以小结的形式,对教材某部分进行总结。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指定的资料谈自我的认识,或是得到的启示,也能够是一些疑问等等。这种形式的作业较适合各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积累知识的余地。例如,对学习过的一章进行小结,或对刚学过的某一问题写总结语,学生能够这样去思考:我认识到___,我认为___,等等。

2、制作大事年表的方法,也适合于各个学习阶段。这种方法使用简单,对知识的整理归类也很有效。

3、以简史的形式对某类知识加以总结回顾,并提出自我的观点。那里说的简史只是就某些结束的,并且分散在各章节的资料,要求学生对它进行分阶段的叙述,并表达必须的观点、看法。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分布在许多章节,对这一知识的复习,可由学生撰写《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史》,并给以适当的提示,(要求:阶段清晰,背景特点详实,语言贴合学科特点等。)其它的如:民国历史,共产党史等也能够简史的形式完成作业。这一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可多可少,能够谈自我观点为主,也能够知识整理为主,但不论哪一种,都有利于学生发挥自我的长处。

4、重写历史中的某些片段,增加历史体验。历史是过去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重现,对于此刻的学生,让他们去理解其中的现象总是有必须的难度的,这种时候,让他们自我去体验,回到历史中去,能够极大的改变这种状况。例如,学习《告各友邦书》时,我先让学生做孙中山,或是他的秘书,重新撰写对外宣言,并请部分学生当场朗诵,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当时中华民国建立时面临的形势。其它的如:重庆谈判,旧政协会议,北平谈判等等,都可采用这种方式。

5、用小论文的方式,能更好的表达自我的观点。目前的研究性学习,最终的学习成果多是经过小论文来表现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学生是很适合的。在教学中,我也尝试用它来展示学生的本事,例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之我见》,《我眼中的xxx》,等等。

其它的诸如:制作表格,设计某次会议的图标,或为某一事件进行重新设计等。总之,灵活多样的作业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并在不一样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本事,教师要进取的经常的变化,这样才能到达作业的目的。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进取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所以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此刻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资料,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到达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此刻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理解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所以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明白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历史知识。他们明白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明白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本事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当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贴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经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历史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学生成绩不理想,有时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有时候学生与你抬杠……此时,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了解学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片段(二):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

反思后则奋进。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历史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线索脉络清晰,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材内容分解成三部分:一、草原帝国的兴起。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三、草原帝国的消失。以匈奴政权的兴起、发展、消亡为主线串起全文。以汉匈的“战—和—战”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总结】约两分钟。第四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约五分钟。

3。教学设计平稳扎实,知识脉络构建系统清晰,能用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把握重难点适时形成课堂高潮。如:问题二(3)观看《漠北战役》视频再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史实的方法概述漠北战役的经过和影响(时、地、事)。问题二(4)你赞同这时再实行“和亲”政策吗?(创设汉元帝朝辨情景,学生分文武大臣两组辩论)假如你是王昭君,你愿意出塞吗?这使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出现有效知识生成,达成教学目标。

4。能挖教材,找立意,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扩散思维。如:问题二(2)结合史实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的政策与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用史实说明(政治、经济、军事)。———关注社会:放眼当今世界,你认为中国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什么?。问题三(1)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问题三(2)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有56个民族,那么今天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历史教学反思

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初三历史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上课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今后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历史反思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一样的教材资料和学生的实际情景,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理解。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历史月考反思

一年一度的月考又结束了,在本次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很多,为了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为此就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级是中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好学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2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其他方面:

1. 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题量大涉及范围较广。

2. 期中考试前时间紧,内容多,期中复习时间少,这也是考试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我应努力做到:

1.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对社会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观点要明确,点评要到位。不能出现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2.单元测试和课堂练习要围绕教材,难易得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3.学生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课前要作深入调研,要充分把握好这个“度”。

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尽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5.对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等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可盲目表扬和一味的说好。

另外对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也很重要:

1.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串联知识体系,使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2.统一思想,强化基础训练;摆事实,讲道理,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请一些在历史学科成绩有突飞猛进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3.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能力的提高。

4.多搜集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对本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5.课下多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教育、教学的实际体验是全新的,而实践经验还相当有限,还有待于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从而在今后求发展。

本次考试虽已结束,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期末考试

历史反思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进取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所以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此刻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资料,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到达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此刻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理解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所以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明白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历史知识。他们明白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明白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本事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当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贴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经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历史的反思

人生在世,熟能无欲?于是有人利用别人的欲望,用金钱、地位、美色以满足其欲望,谓之“诱惑”。“诱惑”自古以来,被视为不祥之辞。确实如此,诱惑别人的人卑鄙,被诱惑的人意志不坚定,同样不值得肯定。

美色之诱易误国。君不见,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虽烧出了片刻的欢喜,却也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江山;怀王听信宠姬郑袖之诡辩,放走张仪,出兵攻秦,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京师门户洞开,清兵铁蹄践踏明朝大地,历史开始了满洲贵族长达两百年的封建统治,此三子者,皆为美色所诱,脱离历史的轨道,演绎了一出出历史的悲剧,“为天下笑”。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发达的今天,仍有“高官落马”的现象,如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均为“权倾一时”之高官,然而为金钱、美女所惑,“在其位不谋其政”,生活腐朽堕落,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终究摆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孟子尝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了云霄深处。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洒,铮铮铁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苏武是一座永不倒的历史丰碑。

我国现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这个伟大理想的实现,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更需要广大干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开国元勋毛泽东曾在西柏坡会议上发表“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告诫共产党员要抵制“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所以,抵御诱惑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一个重要内容,万不可掉以轻心。

昔唐太宗“以史为鉴”,如今更要反思历史,避免重蹈覆辙。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历史备课总结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高一下学期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回顾一学期来的学校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在学校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工作中,大家团结互助,兢兢业业,体现了我们组教师勤恳、严谨的工作作风。现将高一历史组一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全组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工作,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积极主动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大胆尝试问题式教学;认真按时高质量地进行集体备课;出色完成教务处和年级组组织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平均每人上公开课2节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学期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磨课制。集体备课我们实行单元集体备课,每周活动一次。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每单元先由主备课人说课,提出授课方案,其他人共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要求,说课人整理出授课思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效果明显。集体备课备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备教材的前后联系,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备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做到了有计划、有时间、有准备、有问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并按学校要求及时上传各类集体备课资料。

各位教师除自己钻研业务外,还注重相互学习,相互听课,本组教师听本组教师的课节数每一学期不少于10节,听课后备课组认真评课。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在教学研究上与教师进行具体磋商和指导,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努力的方向,研究对策,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此外,还坚持教师磨课制。我们历史组教师的磨课通过体现校本教研课题思路,展示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是校本教研的专题汇报课、体现集体智慧和教师改革意识的“创新课”、体现以老带新,辐射经验的“示范课”等活动,推动教师围绕科研课题,勤于学习,善于进取,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从而开掘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度。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使做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加的透彻,提高了课堂驾驭的能力,同时许多听课教师也从中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磨课活动的开展对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课程中的思维定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长期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

今年我校在在全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历史教研组确定的校本教研题目是“问题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同时开展了“问题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高考复习中的应用探究活动,全组教师积极参与。我组教师认真学习有关问题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校历史教学及学生学生的实际,在自身的历史教育教学中切实的开展校本研究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学无止境。新的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是全体历史组教师的一贯追求。本学期我们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问题式教学法、”《高效课堂九大范式》、《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赏识你的学生》等教育教学理论和继续教育学习的相关学。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高考。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继续开展问题式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5、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备课反思

了解地图制作原理。学会阅读地图,在地图中辨别方向。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能判断不同形式下的比例尺大小。

重点:运用比例尺换算实地距离,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难点:弄清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绘图纸、卷尺、指南针、铅笔、各种分类地图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法学法指导:

通过活动探究、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介绍地图制作的一般流程:鸟瞰图---平面图---地图现在就来制作简单的教室平面图。

学生四至五人一组,每组发绘图纸两张、铅笔、直尺、卷尺、指南针。活动指导。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和发现每幅图的优点和不足,找出绘制地图注意的问题。发现问题一:比例尺讲述: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比公式:表式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p9文字,思考)重点突出比例尺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

练习:

1、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分别有数字式和线段式来表示。

2、比较比例尺的大小a1:3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4、学生认真阅读p9图1-15,图1-16,讨论完成小黑板上的表格。

6、出题检测(见教材)。

(过渡)在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中,线段比例尺能很方便的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通过互联网搜索地图大家族,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作用。

备课反思

在学校里是不是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的抱怨:“我都讲了几遍了,你怎么还不明白?”“这种类型的题,咱们不是讲过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错?”学生的周记:“老师,我上课总是很认真地在听,可回到家,作业做不出来时爸妈总说我上课没有认真听,真冤!”开家长会时,家长的困惑:“老师,我的孩子总是说上课都听懂了,可为什么作业老是做错?他在骗我们吗?”

当我们发现学生作业或练习出错时,在分析了学生方面的因素后,还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虽然没有亲口向我们诉说,但他们的疑惑就隐藏在交给我们的作业本和练习卷中。下面是本人在备课过程中反思的一些心得。

反思一:你真正理解“备课”的内涵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了教师如何备课的问题。他举例说,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课,听课的教师都完全被吸引住了,就如同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是怎样备出来的呢?一个听课教师问历史老师:“您用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教师这样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震撼!这才是教育技巧的奥秘所在,这才是真正的备课。那么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大家: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不断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充实他们知识的海洋,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能更加游刃有余。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备课的教育理念。

反思二:你真的备好课了吗?

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要备好课,正如感人的话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听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教师没有备好课是不应该不负责地走上讲台的,正如严肃而负责的演员不愿接受质量低下的剧本一样。但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现摘录如下,以供反思。

言行一:“教材简单,无啥备头,照书本讲,依书本练就行了。”这些人备一节课花半小时都嫌多。有某教案十分精简:“讲例1-3,做习题1-5。”整篇教案不足二十字。更有甚者,书本上划几个记号,就算备好课了。

反思:这种人懒得细想,教材虽简单,但其内涵、外延极其丰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从而透彻掌握教材。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能又是一个飞跃,更需教师对学生点拨、指引和训练。写简案是完不成这些任务的。

言行二:“多买几本《教案集》,备课照抄就行了。”这种人备课所花时间不多,但笔记详细、工整、甚是好看。更有甚者,因嫌抄写麻烦,干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讲台。

反思:这种人多的是模仿,少的是能动创造。别人的优秀教案是别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多变的活生生的学生虽具有借鉴作用,但绝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去实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概念的阐释、公式的分析、习题的处理,决无定法可言。

言行三:“年年教,年年写,没有必要,拿旧教案上课照样行。”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有的虽然不是旧教案,但仅是一案多本而已(从旧教案上copy)。

反思:这种人依赖旧案、以旧代新,是一种行动上的惰性、思想上的僵化,是不可取的。这种人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墨守陈规,必定上不好课,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反思三:你能做到备课先备人吗?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要。比如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内容变化,往往会使一些初一学生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适应性转变。

第三,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在课堂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在面对个体时,针对不同表现的个体就要施以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敏感、内向、不善交流,在班级中属于“角落”中的学生,那么作为老师,就要多关注他、多鼓励他、多了解他。

第四,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知识、了解自己的能力,还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对适合于课堂的要充分发挥,不利于课堂的要尽量控制,比如自己比较情绪化,就要在课前将自己的情绪调到最佳,并时时提醒自己。

反思四:你设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科学吗?

反思五:备课时你考虑过学生的参与度、交流度、创造度吗?

1、学生参与度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定,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就算不上“主体”。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比如讲有理数大小比较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说一个有理数,另一个学生写一个比它大或小的数。讲同类项时,我让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另一个学生说出它的同类项。这些小游戏能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效果很理想。

2.学生交流度的反思: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自主的、融洽的,它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彼此的见解和知识,情感和理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3.学生创新度的反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是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还是消极参与、丧失信心。这一切应当为我们教师所关注,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话筒。

这样的反思既强化了学习结果,又深化了学习过程;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既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得到优化,又进行了学法总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反思六:你写教学后记了吗?

有位教育家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因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教学经验总是在不断变化,教学结果往往和设计的初衷会产生较大分歧,而教学后记能将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教学心得及时记录下来。教学后记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不同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随机应变,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教学后记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坚持下去,必将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标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就像工人,学生就像产品,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新意的产品。教学反思贵在坚持,重在及时。教师应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勤于动笔,善于动笔,乐于动笔,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教学反思,就请从一节一节的备课开始吧!

历史备课总结

本学期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于每周四上午按时有序地召开。每次组内活动,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针对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探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从备、听、思三方面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即加强集体备课,通力协作。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导学案、统一进度、统一作业。为此,我们做到“四研究”。

第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是研究知识点本身,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把与此知识点相关联的史料、史论进行整理,然后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补充。其次是研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要明了每课在本单元、本阶段教材中的地位,宏观掌握、理清线索,从而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第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应手。合理科学的教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

通过组内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和表格式教学法等。

第三,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本年级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作为起始年级,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可多进行延伸拓展,通过每节课鼓励学生开口说、动手做。

第四,研究中考,做到未雨绸缪。七年级社会纳入中考范围,与其让学生从九年级再开始接触中考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的、体系化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了专题分类,找出与本年级相关的试题,并将其编入每课的学案中,以学代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适应中考。

(二)听,即认真听课。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从骨干教师示范课到评优课,以及校外的公开课,本组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既是自我展示的机会,又是相互学习的机会。每次听课后,都在组内活动中进行评课,促进了新课改研讨氛围的形成。另外,年轻教师每周都认真地听师傅的课,做到“听一课上一课”,虚心请教。

(三)思,既教后、听后、考后的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后都有课堂反思,听课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反思,考试后则通过得分率、典型题例分析等进行阶段教学的反思,并在集备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大家的集体探讨,及时地调整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步一思,思后即改”。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年级学生对社会学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兴趣,班级之间的发展也相对均衡。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需要在下个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1.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2.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加强教师的个人积累,并在组内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历史的反思

为此,笔者给了学生一个课题《历史不会忘记——怀念张学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各种渠道,收集史料,体现了获取信息的开放性与多元性;通过对史料的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将论证结果制成网页、pownpoint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努力,围绕着将军的东北易职、西安事变、囚禁生涯、兴趣爱好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将军的人格魅力。例学生在介绍将军的东北易职后引用了将军的一段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解释:“我们为什么易帜?实在是效法某先进国家的做法,某国起初也是军阀操权,妨碍中央统治,国家因此极弱。其后,军阀觉悟,奉还大权于中央,立志富国。我们今天也就是不想分中央的权力,举政权还给中央,以谋真正统一。”之后点明东北易帜标志着中国的统一,结束了辛亥革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长达之久的政治混乱局面。又如提到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时,既列举了事变前将军的请缨抗战书史料,又摘录了事后1992年将军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论。1、“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已早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为个人尽一只前衍,为国家尽一份天职``````”选自《张学良的请缨抗敌书》2、关于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张学良将军说:“那时我不想与共产党军队作战“为什么中国人之间要流血呢?“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管对方是谁,我愿意抛弃自己的权力和生命,进行抵制,这就是我的本性”。将军说,他是反对内战的。“当时部队(东北军)内比较强烈的愿望是回家乡“他们要同日本人打,不愿同共产党作战而失掉力量,想保存力量同日本人作战”。最后学生提到时光如水,张学良是在三十六岁的英年被幽禁的,在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的囹圄之灾后,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帅,而今已届望九之年,那么对于当初的抉择将军是否后悔呢?学生又列举了许多的史料:1、1980年10月10日,张学良登上金门岛,极目尽情地眺望祖国大陆。这是张学良到台湾后,第一次眼见大陆土地。张学良参观金门后,在写给亲友的信中,引用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在台湾所写的思乡诗﹕“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2.张学良恢复自由时年已九旬了,但仍关心国家统一,经常在各种场合谈自己对国家统一的原则看法。譬如,1990年6月4日,他对去美国探望他的老部下吕正操将军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时间问题。”还表示﹕“我是个爱国狂,如果有来生,我还是要做张学良。”1991年9月18日,他对台湾记者郑重地表示﹕“我主张国家统一富强。”又如,1991年12月15日,他对香港记者说﹕“我从来都是主张中国统一的,我非常反对中国分裂。”1992年9月10日,他对内地记者说﹕“我看时机到了就一定会统一。国家当然会统一。历史上我是从来都赞成统一的一个人。”另外,学生为了生动、立体的介绍将军,还收集了将军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将军一生最钟爱的中国兰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将军的风采,总之,通过这一自主探索研究的过程,学生利用史料对将军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更加敬佩将军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实施成效将史料引进课堂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更具有如下一些特色:首先,由于上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通过自主搜寻史料,探索、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增强了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开始感受和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并且感悟到应该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了较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不断地引起理解、认知、发现和表现的欲望,真正实现了课堂重心的转移,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地探究、建构知识。其次,学生开始体会到如何根据需要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网络搜索、软件操作等为学习目的服务,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去领会和掌握,并真正成为改进自己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总之,通过这一实践,串联了中国近代史中的若干重大事件,如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等,把史料引进课堂,让学生全面,真实的了解历史,培养他们求真的史学意识,训练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作为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举措。通过这一举措,首先可以延伸扩展课本知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信息,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刻程度,营造出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和求导。学习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削弱学科学习的要求,而是深化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