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小论文格式要求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2 19:50:15 作者:书香墨 研究生小论文格式要求范文(15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指导性和示范作用的文本,可以用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研究生应严肃认真地撰写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学位论文撰写应实事求是,杜绝造假和抄袭等行为;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撰写规范要求基本一致。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学科可在本撰写规范的基础上补充制定专业的学术规范。

1、内容要求。

1.1题目。

题目应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科学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5字),应中英文对照。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不能含有标点符号;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如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目和副题目相结合的方法。题目与副题目字数之和不应超过35字,中文的题目与副题目之间用破折号相连,英文则用冒号相连。副题目起补充、阐明题目的作用。题目和副题目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1.2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通过摘要了解整个论文的必要信息。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和结论。

摘要的内容要完整、客观、准确,应做到不遗漏、不拔高、不添加。摘要应按层次逐段简要写出,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摘要在叙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时,除作者的价值和经验判断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外,一般使用第三人称,采用“分析了……原因”、“认为……”、“对……进行了探讨”等记述方法进行描述。避免主观性的评价意见,避免对背景、目的、意义、概念和一般性(常识性)理论叙述过多。

摘要需采用规范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对个别新术语或无中文译文的术语,可用外文或在中文译文后加括号注明外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化学结构式、图表、非常用的缩写词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与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简洁准确地交代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论文所针对的关键科学问题,使读者把握论文选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部分介绍不宜写得过多,一般不多于400字。

(2)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论文所要解决核心问题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方法或研究手段,使读者可以了解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手段的合理性与先进性。

(3)论文的主要创新成果。简要阐述论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新结论等主要信息,使读者可以了解论文的创新性。

(4)论文成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客观、简要地介绍论文成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使读者可以快速获得论文的学术价值。

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关键词应集中体现论文特色,反映研究成果的内涵,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应列取3~6个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3目录。

论文中各章节的顺序排列表,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

1.4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来源、背景及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归纳出将要开展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内容、研究程序和方法。

绪论部分要注意对论文所引用国内外文献的准确标注。绪论的主要研究内容的撰写宜使用将来时态,切忌将论文目录直接作为研究内容。

1.4.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各章之间应该前后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给出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概念性和科学性错误。对于科学实验、计算机仿真的条件、实验过程、仿真过程等需加以叙述,避免直接给出结果、曲线和结论。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采用他人成说时,应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实验方法或材料等章节可不写“本章小结”。各章小结是对各章研究内容、方法与成果的简洁准确的总结与概括,也是论文最后结论的依据。

1.4.3结论。

结论作为学位论文正文的组成部分,单独排写,不加章标题序号,不标注引用文献。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结论应是作者在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的概要总结,不能与摘要混为一谈。博士学位论文结论应包括论文的主要结果、创新点、展望三部分,在结论中应概括论文的核心观点,明确、客观地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成果(含新见解、新观点、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对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应注意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给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分(1)、(2)、(3)…条列出,宜用“提出了”、“建立了”等词叙述。此外,结论的撰写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结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应是对论文中各章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要与引言相呼应,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论文价值。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评价要适当。

(2)结论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避免使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词语。结论中不应有解释性词语,而应直接给出结果。结论中一般不使用量的'符号,而宜用量的名称。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

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

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内容要求。

1.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

字,并不设副标题。

1.2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

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

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

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

的排在前面)。

1.3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

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

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

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

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

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

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3.3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

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

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

容一般在xx字以内。

1.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

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我校对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的要求见《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小论文要求

要求4-8个,用分号隔开;小5宋,标题小5宋加粗。

照片尺寸为20mm*30mm;最好不用红色背景。

摘要:摘要内容。概括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要求200~300字。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引用参考文献;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的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除了无法变通之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括号说明。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第一个词首字母应大写;4号timesnewroman,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不超过12个实词。

多个作者署名用逗号隔开,姓氏字母大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小4正体。

title小5号timesnewroman。

namename。

(department,city,cityzipcode,china;)。

小5号timesnewroman,标题加粗。

abstract: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逐段将文意译出即可,要求250单词左右。时态用一般过去时,采用被动语态或原型动词开头。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不出现缩写。尽量使用短句。

引言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引用参考文献的形势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3、引言的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注释。4、引言要简短,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

正文5宋,首行缩进2字符。

一级分段标题,4号仿宋。

1量的书写规则。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字母,对于矢量和张量使用黑斜体,只有ph采用正体;使用新标准规定的符号;量的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不能把化学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代表物质的符号表示成右下标,具体物质的符号及其状态等置于与主符号齐线的圆括号中。

二级分段标题,5黑,固定行距15磅,段前段后3磅。

注意区分量的下标字母的正斜体:凡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字母作下标,采用斜体字母。

二级分段标题,5号黑加粗。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在引用处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1.1单位的书写规则。

正文内容。单位符号无例外的采用正体字母。注意区分单位符号的大小写:一般单位符号为小写体,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首字母大写。体积单位升的符号为大写l。

三级分段标题,5号宋。

1.1.1表格的规范化。

正文内容。表格的设计应该科学、明确、简洁,具有自明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项目栏不宜过繁,小表宽度小于7.5cm,大表宽度为12~15cm。表必须有中英文表序、表题。表中顶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叫项目栏,底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叫表身。表身中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等归并在栏目中。如果表中栏目中单位均相同,则可把共同的单位提出来标示在表格顶线上方的右端(不加“单位”二字)。表身中同一栏各行的数值应以个位(或小数点),且有效位数相同。上下左右相邻栏内的文字或数字相同时,应重复写出。

表中,小5号宋,线条磅数应在0.5-0.75磅。

表序、表题,小5号黑。

表1表题。

table1title。

2图的规范化。

图中文字均为小5号字;图线条磅数应在0.5-0.75磅。

4号黑,单倍行距,参考文献要求8个以上,正文中未引用的不列出。

正文内容。插图尽可能不用彩色图。小图宽度小于7.5cm,大图宽度为12~15cm。图必须有中英文图序、图题。函数图只在靠近坐标线处残留一小段标值短线,其余部分省略。加注坐标所代表的量及单位(如t/s)。标值排印在坐标外侧,紧靠标值短线的地方;标值的有效数字为3位。图中量的意义要在正文中加以解释。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图序、图题的上方。

3数学符号和数学式的编排规范。

正文内容。变量、变动附标及函数用斜体字母表示。点、线段及弧用斜体字母表示。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也用斜体字母表示。对具有特殊定义的函数和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用正体字母表示。具有特殊定义的算子也用正体字母表示。矩阵符号用大写的黑斜体字母表示,矩阵元素用白斜体字母表示。

公式及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尽量接排以节省版面。把带有复杂上角标的指数函数写成。公式的主体应排在同一水平线上;繁分式的主辅线要分清。长公式在运算符号后回行;长分式转行时,先将分母写成负幂指数的形式,然后转行;矩阵和行列式不能转行。矩阵元素包含式子时,每一列应以中心线上下对齐,行要左右排齐;元素为单个字母或数字时,每列应使正负号对齐。对角矩阵中对角元素所在的列应明显区分,不能上下重叠。

简单的和常识性的运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不要列写。

4结论。

正文内容。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3)与先前发表过的研究工作的异同;4)本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值;5)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期刊文章。

[1]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xxx-xxx(起止页码).

论文集。

[2]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年.

[3]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位论文。

[4]作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出版年.

[5]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科技报告。

[6]作者.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专利。

[7]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8]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报纸文章。

[9]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10]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研究生论文撰写要求

词汇是影响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词汇的储备量可以直接影响语言的运用成果,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可以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获得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词汇量密切相关;同时,各种等级的英语经考试对于学生的词汇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说明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语言理论是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和拓展的理论体系,对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促进词汇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末开始流行的一种语言理论,关于其应用的研究活动也随之在学术界广泛开展。认知语言学主要以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为主要的表征手法,而可以同时体现这三种表征手法的理论内容,主要有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三种。

1.基本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在人们对周围事物认知的過程中,会将一些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的事物自觉的组织到一起,并且利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对其进行编码,这便形成了不同的范畴。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不同事物理解的不同角度,以此为依据对事物进行分辨和分类。基本范畴理论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基本等级划分理论,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进行匹配和经验的依据。

2.原型范畴理论。

人类社会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经历多年的发展,社会事物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并且形成了多个不同的范畴理论,但是对对于人们对于范畴的界定是以原型了理论为依据,这也使得原型理论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中,可以根据某些具有显著特征、抽象特征和具体特征的不同层次范畴进行划分,形成相对应的高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属范畴。

3.概念隐喻。

隐喻指的是利用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进行解释,隐喻是一种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方式,其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和思想等不同的方式表达,从广义上说,隐喻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概念领域向另一个概念领域的映射。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中,很多词汇的表达都是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的,所以很多学者也将隐喻的应用认为是语言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如果没有隐喻的应用,便无法利用简单的语言符号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所以将其运用到词汇教学中,可以对学习效率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认知语言学理论针对基本范畴的等级词汇和非基本范畴的词汇建立了相应的区分标准,这与英语教学中先后顺序规律的词汇排列标准是一致的,符合词汇教学的优先原则,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词汇体系;第二,针对一词多义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隐喻理论和语境对其涵义进行拓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上对词汇的涵义进行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作如下分析:

1.基本范畴理论的应用。

基本范畴理论的应用可以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词汇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词汇,就无法掌握基本的语言沟通技能。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词汇储备量,而且在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方面也都有一定的基础,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络结构,可以让学生将大量的词汇进行串联,形成多个关联词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词汇的应用能力。比如board的一个意思为“木板”,而另一个意思却为“董事会”,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就形成了同音词,可以加强学生在日常英语交流中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盲目的让学生追求词汇量的多少,却忽略了对学生词汇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虽然靠机械的记忆记住了很多词汇,但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英语写作和对话中,所以,教师要从基本范畴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多个不同的英语词汇的词义和搭配方法按照不同的范畴内容进行划分,帮助学生奠定更牢固的词汇基础,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

2.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原型理论的应用可以将词汇的意义进行分解,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层面对词汇之间的深层关系进行拓展和分析,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对词汇的涵义进行推敲。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所有相关的词汇词义中,都有一个核心或者中心涵义,因此这个词汇可以作为其他词汇的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可以获得一系列相应的词汇。如“arm”一词最先获的义项为“手臂、胳膊”,由此辐射出很多其它义项,例如“臂形物”、“衣袖”、“椅子扶手”、“武装、装备”。

3.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

概念隐喻理论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运用的灵活性。词汇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也需要从表面涵义向深层次涵义转变,所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可以将英语词汇与生活中的词汇相联系,通过词汇的引申意义研究,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总之,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理论体系方面为词汇教学提供更多依据,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大应用教学新成果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强对词汇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词汇学习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研究生论文要求

论据、论点和观点应力求准确、完备、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字要简练通顺,图表数据要准确无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硕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学科教学(英语)除外),字数一般在10000字左右。

(一)题目: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二)、摘要(中外文):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字左右),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的最后另起一行,相应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外文摘要另起一页打印。

(1)等数字依次标出。所标页码应与正文一致。

(四)、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

(五)、参考文献: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一般要求20个以上,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文献排序按照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大学研究生论文要求

一般入学要求:

申请人必须持有认可大学颁授的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若能获取所需学历资格亦可申请入学。此外,某些学位课程会有更具体的要求,会通过安排笔试或面试进一步测试申请人就读该课程的能力。

英语水平要求:

若申请人本科阶段的教学语言不是英语,则应满足以下最低英语水平要求:

托福80分或以上;

雅思6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5.5分);

其它同等资格(如:剑桥英语水平测试c级或以上);

个别院系或专业可能会设定更高的'英文水平要求。

文学院:托福写作部分25分或以上(申请中文系课程及佛学硕士课程的除外);雅思7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5.5分)(申请佛学硕士课程的除外)。

法学院:托福97分或以上;雅思7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6.5分)。

新闻学硕士课程:托福80分或以上;雅思6.5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

研究生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研究生毕业论文

通过构建绿色建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就可以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对本地的营造活动做出正确的评估并作为决策时的参考,同时让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活动时有一个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1绿色建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它比以往的建筑评价方法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以往的方法只包括那些客观的、科学认可的'和可以被验证的问题。如果要增加一些目前还较难淮确定义的操作领域,则在评价上还需要更多地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同时指标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指标是度量系统属性的参数,可用来描述系统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由于区域生态环境这个大系统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白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结果复杂,层次多变,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选择指标时,要选择那些既灵敏,又便于度的因素或参数作为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指标.本文根据以下原则来选择指标。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状况,以及发展水平、规模、速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概念明确,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内涵,既不能选的过多,使指标之间相互重叠;又不能选的过少,使指标信息遗漏。

(2)针对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要针对绿色建筑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真实地反映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3)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确实反映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变化特征。

(4)可操作性原则,考虑到大多数绿色建筑指标难以进行实验来确定数量。所以,在指标确定时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能反映绿色建筑问题的统计数据,即指标数据易于通过统计资料,抽样调查。以及直接从有关部门获得,并有一定的实施可操作性。

(5)可量化性原则,一是要求定性指标可以间接赋值量化,二是定量指标直接量化,只有能够量化的指标才能用于绿色建筑环境评价。

2指标休系建立的程序。

指标体系是根据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采用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来筛选指标。首先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一个指标库,然后采用有关环境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各指标所反映的环境内涵,把经过理论分析筛选出来的指标作为基本认可的指标,然后咨询有关专家,最后确定绿色建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计算机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如何使该教育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却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互动式教育的优势,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互动式培养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育;互动式培养;优势;措施。

中学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尤其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纵观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方面,多半均存在教学方式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尤其是教学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今互动式教育已经被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并且发挥了非常不错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

一、互动式教育的优势。

互动式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其可以充分实现新课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主体,其若要在此种模式下实现自身价值,需要不断地丰富自我,因此,其会促进教师个人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而学生方面,该种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地位,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各抒己见,迅速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部分,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互动式培养措施。

1.确定教学目标。

若要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作用,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对于计算机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方面也要有所涉猎。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认知更加全面,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另外,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此方面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互动式教育的优势和精髓充分发挥出来。

2.完善教学体制。

在如今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意识到角色转换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教学中实现此目的。如,在学习word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应仅仅是大量讲解相关知识,并随后为学生进行演示,此种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并且在实践时也会遇到诸多阻碍。鉴于此,今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讲解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在课后或课中也可以举办相应的'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编程比赛等。

3.优化教学内容。

很多传统计算机教材的内容如今已经失去了教学意义,因此,今后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将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生活会更加丰富,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实践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思考、自我提升。

4.组织教学活动。

互动式教学中若能发挥教学活动的作用,一定能提升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的制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教学活动导入;(2)教学活动过程;(3)教学活动结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过程必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决定本次活动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价值;而结束过程则主要是对本次教学活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学导入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此次活动的关注和积极性。为了能够更加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互动。

5.加强互动式教学。

鉴于计算机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在此方面发挥作用,加强互动式教学力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教师应尽己所能为学生讲解,并主动询问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力求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各个知识点。另外,如今将网络教学资源引入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此种情况下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提出更加新颖、有实用价值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寻找答案。综上所述,研究关于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互动式培养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方面的发展,也与中学生的个人成绩、今后的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如今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为我国学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我国相继完成了教育改革、高校扩展等目标,但对于部分学校而言,其在教学中依然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研究生论文提纲

2、会展旅游的基础理论。

2.1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

2.2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概念界定。

2.3辽宁省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2.3.1培育辽宁本地绿色会展旅游市场的需要。

2.3.2实践举办方绿色发展战略的需要。

2.3.3生产绿色会展旅游产品的需要。

3、辽宁省会展旅游绿色管理存在问题。

3.1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环境有等改善。

3.2市场化程度不高。

3.3与相关旅游行业的联系松散。

4、实施辽宁省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策略。

4.1会展场馆的绿色管理。

4.2当地旅行社的绿色管理。

4.3接待酒店的绿色管理。

4.4当地旅游景区的绿色管理。

结论。

指导老师意见:

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6、绪论部分撰写时,对国外成果的综述,应该选则不少于3-5个专家学者的观点和主张,对国内成果的综述,应该选择不少于5个专家学者的观点和主张。

注意,观点和主张可以是发表的期刊、书籍、论文集、国际性会议论点、调研报告等等,总之应该是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

全文总字数:1.2万字。

论文的构成: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到5个)。

英文摘要关键词(将中文摘要,关键词翻译过来)。

结论(700字左右)。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附录:是从正文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中选择1(所以不算1.2万字之内)篇选择的外文文献不能太短了。

研究生论文数字

1.

毕业论文。

字数根据专业及课题不同要求在8000字以上,论文内容应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毕业设计。

说明书。

字数不低于8000字。

3.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制图标准。

4.论文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5.文稿中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微缩。

研究生论文提纲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农业发展面临生态困境。

1.1.2研究意义: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机制创新。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产业生态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农业生态化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主要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线。

1.4论文可能的创新。

第2章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生态与生态化。

2.1.2路径和生态化路径。

2.1.3产业生态化路径相关概念辨析。

2.2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借鉴。

2.2.1农业生态理论及其应用。

2.2.2演化经济理论及其应用。

2.2.3超循环理论及其应用。

2.3本章小结。

第3章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问题、障碍与国际借鉴。

3.1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现状。

3.1.2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3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2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因素。

3.2.1发展主体的意识障碍。

3.2.2发展环境的制度障碍。

3.2.3发展条件的技术障碍。

3.2.4发展方式的成本障碍。

3.3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3.3.1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生态化的实践。

3.3.2国外农业生态化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3.4本章小结。

第4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形成的系统机理。

4.1超循环经济与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关系。

4.1.1超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特征描述。

4.1.2超循环经济与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核心关系。

4.2基于超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化发展系统。

4.2.1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系统构成及关系分析。

4.2.2基于三个循环层面的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4.3农业生态化发展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4.3.1共生(依存)机制。

4.3.2制衡(约束)机制。

4.3.3转化(循环)机制。

4.4本章小结。

相关阅读:

第5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形成的演化阶段。

5.1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演化的动力基础分析。

5.1.1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1.2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需求。

5.1.3结构性污染解决需求。

5.2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的演化过程与突破分析。

5.2.1超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演化的一般过程。

5.2.2基于超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化路径依赖突破分析。

5.3基于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演化阶段的模型分析。

5.3.1基于克拉克定律修正的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及特征。

5.3.2基于钱纳里定律的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及特征。

5.3.3基于库兹涅茨指数修正的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及特征。

5.3.4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5.4推动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演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5.4.1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5.4.2推动产业交叉化和生态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5.5本章小结。

第6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形成中利益主体的影响行为。

6.1基于超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化发展中利益主体分析。

6.2单个利益主体是否选择农业“生态化生产行为”的博弈关系。

6.2.1博弈模型假设与行为分析。

6.2.2博弈模型均衡解及结论分析。

6.3两个利益主体作用下农业“产业生态链”形成的博弈关系。

6.3.1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生态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6.3.2农业生态链上下游生产者的博弈模型。

6.3.3博弈模型均衡解及结论分析。

6.4集群利益主体作用下农业“生态化发展体系”形成的博弈关系。

6.4.1超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

6.4.2进化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6.4.3进化博弈模型分析结论。

6.5博弈前提假设与最优博弈均衡条件的实现措施。

6.5.1将地方政府生态政绩依法纳入考核。

6.5.2建立综合性企业合作平台。

6.5.3建立企业合作利益的公平分配机制。

6.5.4构建企业协同创新的技术专利共享与保护机制。

6.5.5夯实农业生态化发展环境。

6.6本章小结。

第7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目标模式。

7.1模式构建的原则、思路与目标。

7.1.1模式构建的原则。

7.1.2模式构建的思路。

7.1.3模式构建的目标。

7.2微观路径的目标模式:发展超循环农业。

7.2.1超循环农业与农业超循环经济。

7.2.2目标模式:发展超循环农业。

7.2.3生产机制:清洁化生产。

7.2.4经营机制:生态化经营。

7.3中观路径的目标模式:建设超循环农业园区。

7.3.1目标模式:超循环农业园区。

7.3.2农业经济超循环园区建设模式。

7.4宏观路径的目标模式:构建超循环农业园区网。

7.4.1目标模式:超循环农业园区网。

7.4.2农业产业园区网的功能类型。

7.5本章小结。

相关阅读:

研究生论文提纲

1.1课题背景。

1.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1.2.1墙体节能技术。

1.2.2门窗节能技术。

1.2.3屋面节能技术。

1.3墙体节能技术国内外研究。

1.4夏热冬冷地区用能。

1.4.1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1.4.2夏热冬冷地区用能特点。

1.5建筑能耗模拟分析。

1.6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录数据验证。

2.1小比例试验。

2.1.1试验器材。

2.1.2试验材料。

2.1.3试验方法及模型。

2.1.4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2.2大比例试验。

2.2.1试验器材。

2.2.2试验材料。

2.2.3试验方法及模型。

2.2.4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2.3误差分析。

2.4本章小结。

3数值计算模型。

3.1空调负荷。

3.2物理模型。

3.3数学模型。

3.4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

3.5边界条件。

4夏季制冷研究。

4.1温度。

4.2空调耗冷量。

4.3内壁面热流及温度。

4.4墙体蓄热及外壁面热流。

4.5本章小结。

5冬季制热研究。

5.1温度。

5.2空调耗热量。

5.3内壁面热流及温度。

5.4墙体蓄热及外壁面热流。

5.5本章小结。

6空调设定温度对能耗的影响及保温层最优厚度分析。

6.1空调设定温度对能耗的影响。

6.1.1夏季制冷。

6.1.2冬季制热。

6.2保温层最优厚度分析。

6.2.1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方法。

6.2.2保温层最优厚度计算方法。

6.2.3保温系统初始费用。

6.2.4保温系统耗能费用。

6.2.5全生命周期成本。

6.3本章小结。

7结论及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本文结论。

本文基于夏热冬冷地区间歇性用能特点,对不同墙体结构下的空调夏季制冷与冬季制热能耗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针对内保温墙体结构还进一步研究了空调能耗与空调设定温度的关系,并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保温层最优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墙体结构下夏季空调制冷能耗和冬季空调制热能耗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墙体本身蓄热变化的不同和通过围护结构对室外环境冷(热)量耗散的不同,这两部分之和正是通过墙体内壁面流过的热量。从前面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墙体外侧保温并不是真正合适的方法,相比之下内保温墙体结构与自保温墙体结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方案:

a.内保温墙体结构夏季可以形成较低的内壁面温度,冬季可以形成较高的内壁面温度,因此其内壁面热流较低,达到比较理想的节能效果。

b.自保温墙体结构其材料热容量很小,热扩散率很大,其墙体温度变化很快,内壁面热流处于内保温墙体结构与外保温墙体结构之间,节能效果也不错。

c.对于外保温墙体结构,夏季制冷时,虽然墙体平均温度相对其他墙体结构要低些,能减少墙体的总散热量,但保温层贴在墙体外侧,阻碍了墙体向室外环境的散热,墙体只能将大部分的热量流向室内;冬季外壁面保温层对室内环境向墙体传递的热流的影响不大。综合来看,其节能效果不够理想。

2.对于内保温墙体结构而言,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应尽量调高空调夏季制冷温度,每调高一摄氏度,可节能大约6%左右;应尽量调低空调冬季制热温度,每调低一摄氏度,可节能大约8%左右3.对于内保温墙体结构而言,当保温层厚度增加时,系统初始成本增加,而系统能耗成本降低。保温层厚度取为0.03m时,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达到最低值,即此厚度为保温层最优厚度。

研究生论文提纲

关键词:网络教学asp网络课程。

目录;。

摘要————————————————————(300字)。

引言————————————————————(500字)。

一,网络教学(字)。

1.2.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二,网络课程(2000字)。

2.2.我过网络课程模式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三,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2000字)。

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描述(1000字)。

--技术文章--课件推荐--课件下载--资源站点--管理部分。

五,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现实(2000字)。

5.1.课堂学习-----------------------------。

5.3.概念检索-----------------------------。

六,数据库部分的设计与现实(1000字)----------。

七,用户管理权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八,结论(500字)------------------------------。

九,参考文献(200字)----------------------。

研究生毕业论文

1.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2.论文文笔流畅,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论文结论层次清晰,实验结果分析合理,摘要精炼,逻辑严密,数据图表清晰可靠,研究内容系统性强,工作量大,反映了该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达到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3.该论文选题较为新颖,视角较为独特,体现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扎实功底,特别是文章能够结合相关的案例对课题进行论证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经过对论文的审核可以看出,作者在资料和案例收集上花了不少功夫,也能够提出一些较为深刻的观点,但在理论的深度和部分论据的引证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合格的论文。

4.该同学针对当前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完成了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写作工作。论文以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现象为出发点,以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主要议题,采用规范分析法,重点讨论了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得到了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规范准则,以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科学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结论。整个写作过程该生思维较严谨,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5.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认真刻苦勇于专研,较主动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6.该生能够较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本文提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差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特殊问题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几个方面问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7.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8.本文研究了________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9.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__________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0.本文选题较合理,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全文以……为主题来分析论证,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内容论证也较科学合理,格式较规范,参考的资料紧扣文章主题需要,但创新点不够,论证不够,尤其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太薄弱,缺乏说服力。总体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11.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观点与主题的需要,实践论证还不够,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2.本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又充分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需要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要分析论证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不仅充分而且与主题结合紧密。但格式欠规范,案例论证不够。

13.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14.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参考的资料还欠充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不深刻和全面。

15.本文选题的角度较为新颖,文章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基本观点明确。文章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和消化所查找的资料,论据不够充分有力。

16.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认真研读了课内外有关书籍,查阅专业文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顺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在生活中为人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取得更大的成绩。

17.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她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18.该生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熟练阅读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具备较好的英语写作和会话能力。

19.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她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加了多次省级以上论文学术交流,口才与演讲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