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语文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1-28 13:07:50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士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课文《咏雪》,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五、请同学复述这个小故事。要求:要点齐备。

六、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儿女: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七、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重要的字词有:期、日中、至、舍去(舍、去)、乃、戏、尊君、不、君、哉、相、委、而、家君、引、之、顾等。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

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三、探究性学习。

1、文中的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来?

(1)陈太丘。

遵守时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3)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贞无邪的表现)。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

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3、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友人:

1)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4、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做人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相委而去。

5)下车引之。

6)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初一语文教案

原文: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还有位置,为什么不给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追了过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世人就以这件事来平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403―444),祖先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后迁居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来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土。《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土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第一则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第二则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第三则讲的是曹操的故事,用一件小事,表现了曹操的个性。

三、正课。

1、朗读例。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诣门者:诣,前往,到。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通,通报,传达。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预习教案

(一)品味精美语句。

1、“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谈谈你的感受。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体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体会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对于母校的感情。

(二)回味领悟。

1、你感受到课文中所流淌着作者对于母校的深情吗?归纳一下贯穿全文的那条感情线索。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从作者身上感受到什么?

三、归纳小结。

1、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

2、课文在详略安排、表达方式上各体现了什么特点?

作者说:“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有人认为作者这样说有些狂妄,有人认为这是作者自信的表现,还有人认为这反映了作者入学之初的幼稚无知,你怎么看?写出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按时间顺序来写,

感情线索: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

七岁时的梦想。

十岁时的信心。

十三岁时的际遇。

十六岁时的回顾。

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

《世说新语》第一课时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班级七年一班编号:

课题。

标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诚信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诵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手段: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课前活动。

1、学生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出示古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遂烹彘也。

适:刚好,恰逢欲:想要是:这样。

遂:于是。汝还:你回去吧顾:我从街上回来之:他适:刚从彘:猪特:不过,只是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子:你,对对方的称呼而:则;就(学生翻译讲述)。

2、探究事件意义。

学生活动。

一、课前活动。

1、学生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出示古文)(学生翻译讲述)。

说完,他就把猪杀了,真的让孩子吃上了猪肉。

2、探究事件意义。

寓意: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启示:做人要讲诚信,言出必行,大人更应该给孩子们做榜样。

3、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展示预习成果1)、作者2)、作品。

3)、关于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三、师生互动和座探究。

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二、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2)、作品。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3)、(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小结。

板书设计:

期行。

作者:刘义庆选自《世说新语》。

启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孙恒。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课文。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这两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古文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浅显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驾驭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故事性、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学生更能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学有所获。

三、教学设想:

教师宜从兴趣调动入手,进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字句的理解、基本知识的积累、人物形象的把握,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意志品质的引导、教育。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熟读成诵。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五、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六、教学难点:

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七、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导入法。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法。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3、讨论法。

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4、问答式教学法。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九、教学时数:

一课时。

十、教与学互动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预习教案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3、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5)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6)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

4、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

1、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小学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

以下字词重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差、拟)、未若、因。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3、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三、探究性学习。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结合课后练习四)。

(1)撒盐空中差可拟(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和意蕴,形神兼似)。

3、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比较赞同哪一个?

赞同兄女谢道韫,后文对其身份的补充,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教案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课时。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1、课文引入: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待我思之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别:另外(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重点句子:

1)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杨修。

谓修曰:“解不”答曰:“解”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提问: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世说新语》教案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1、布置预习,通过,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请一学生全文翻译。

四、朗读训练: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作业:

1、口头翻译这两篇短文,特别注意重要的字词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

一、检查作业,复习巩固:

1、解释字词。(大屏幕出示)

2、翻译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检查背诵。

二、齐读这两则短文。

三、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5、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联系实际谈谈对“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的看法。

四、以这两则小短文为例,简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五、作业: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虽然前面接触过几篇更难的文言文,但毕竟基础差,在结合课文注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翻译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此目标。

第二课时,诵读安排较多,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非常热烈、积极,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世说新语》教案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

2、 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对比)

3、 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 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

5、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

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

《世说新语》教案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自读自悟。

文字资料。

一课时。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世说新语》教案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一、导入: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疏通句篇:《咏雪》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四、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2、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3、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咏雪》。

二、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复述课文,质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点如何?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

4、朗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四、拓展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

(1)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去日苦多

(3)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4)下车引之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舍己为人

(6)则是无信信口开河

2、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世说新语》教案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案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世说新语》教案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形似——神似。

比喻美的意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