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数学教学计划(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2 04:06:31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科基础,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以供参考和学习。

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5.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为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五、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六、强化复习指导。分二阶段复习: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 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 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 。 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 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 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 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

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 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 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 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 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 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为更好的进行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针对上学期学生的学习状况,本学期特制定教学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考试成绩都不是理想,其中有大部分学生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学习被动,思维不紧跟老师。本届学生两极现象严重,有好的学生成绩优,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勤奋,但也有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说是“躺着不学”。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以发展每个学生为出发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在合作学习中选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合作学习中的群学、对学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理解因式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学会二次根式的加减和乘除法;

3.通过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4.学好一元二次的方程的解答,会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证明,以及在学习相似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位似图形。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4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六章 特殊的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菱形、矩形和正方形,学习如何利用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作证明,并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利用实际问题。

第七章 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是探索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学会二次根式的加减和乘除法。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运算。本章的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八章 一元二次的方程

本章主要是掌握解一元二次的方程的解法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的方程的应用。本章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本章的难点是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九章 图形的相似

本章主要是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证明,以及在学习相似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位似图形。本章重点是相似图形的判定。本章的难点是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五、教学措施

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对学、群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教学。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前置作业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3、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4、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期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三章:第27章 《相似》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第29章 《投影与视图》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九(5)班有30人,九(2)班有29人。可以说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落后面比较大, 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著改观,学习风气还欠浓厚,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三、教学设想和具体措施

教学理念——加强理论、业务学习,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究更好的教育方法。平时多阅读有关教学杂志,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做好个人日常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阵地。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记录好教学反思。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多进行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在平时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努力转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总复习的设想:

(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2)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和复习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数学第二周教学计划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第二周教学计划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第二周教学计划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5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

除法3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和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解决问题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与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班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班数学的教学计划要怎么写呢,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小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一、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0人.对于学生来讲,虽然已经历适应小学课堂教学,但仍有大部分同学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为了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兴趣入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九)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成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任务、达标情况。

本册教学内容:表内除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争取在本学期使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实践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97%。

五、培优辅差。

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所以教师应深入细致地做好辅导工作,既包括精心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又包括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耐心帮助学困生的转化。只有心中装满全体学生。认真细致的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让班集体永保积极向前的活力。

六、特长生培养。

观察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其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其学生全面发展。如画画,发挥其特长,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七、渗透德育目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其能力,逐步形成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八、具体措施。

(一)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榜样,使学生学有榜样。

(二)讲练结合,改进教法,坚持读写结合原则,一课一练,一单元一测试。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补救有效措施。

(三)注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四)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努力做到学新、温故和补漏结合。

(五)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六)发挥家长配合作用,互通情报,有目的的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七)树立学习标兵,以好帮差,在扶好优生的同时,重点培养中等生,辅导好差等生(学困生)。

2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五、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物体的分类《学习分类》《区别上下、远近》。

2.《区别前后,左右》《认识1和许多》《分组游戏》。

3.《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比较轻重、厚薄、粗细》。

4.《学习排序》《认识2和3》。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认识4和5》。

6.《认识梯形、三角形》《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7.《填图形》《图形变换》《认识6》。

8.《认识7和8》《复习8以内的数》。

11.学习1---10的倒数,数字的用处。

12.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法。

13.学习编应用题------2的加减。

14.学习3的组成,及加法,口编应用题。

15.学习3的减法和口头减法。

16.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

17.学习4的应用题。

18.复习分类、图形等知识。

19.复习。

2、3、4的加法及口编应用题。

20.总复习。

六、综合实践安排。

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

七、教学措施。

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习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小学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和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经验。

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比和百分数意义、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和容积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和空间观念。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在应用分数、比、百分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4、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方面:

1、能主动应用所学的分数运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校的价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分数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4、能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增强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结论的确定性。

3、感受数学价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时间与综合应用”等活动,了解数学的知识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二、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6、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7、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度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及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科研为重点,更新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围绕教学质量年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大规模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能力,突出“人人参与,全面提高”,通过教师优质高效的工作,尽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攀升。

三、主要任务:。

1、继续贯彻实施教学质量年工作,做到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2、实践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解决一个教学方法问题——在广泛学习和深入反思基础上形成“我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工作思想和信念得到升华。同时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强教学反思,每月在教研组内要做一次反思性交流。

4、关注、研究并帮助至少一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5、扎实开展教师学习读书活动,集中学习和自学学时总数不少于70学时。

6、积极参与以新浪网博客群形式的教师档案袋。

7、积极参与教师评价机制,制定教师评价体系。

8、做好公开课,汇报课准备。

四、教学工作:

认真贯彻和执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要求补充和调整体育器材,力争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重点工作:。

(一)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落实常规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备课。

个人备课要坚持从学生实际、教师自身实际出发,并提前备课一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

2、上课。

优化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结合教学质量年的活动要求,坚持以夯实“双基”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按照“初中生学习”的特性分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3、学业成绩考核考察。

六、常规工作:

配合区和学校的教学安排,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计划和工作,继续进行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里适应能力的训练和辅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教学用具的维护,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4、初步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关的知识。

5、能灵活应用有关知识解直角三角形。

6、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1、开展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增加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3、加强实习作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1、解一元二次方程——27课时。

2、解直角三角形——20课时。

3、函数及其图像——13课时。

4、圆的有关概念——20课时。

合计:30课时。

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本学期重视学生对探索活动的主动参与,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方法。

2、注重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3、通过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学期我教初二一班和二班,今年刚刚分班,两个班都是新班。初二二班基础比初二一班好一些,一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扎实一些,二班学生较为活跃,思维灵活,比较有后劲。

优秀生有:

差生名单:

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全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体现抓两头带中间。带动全班的学习。只有抓好尖子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工作才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尖子生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1、要依据教材,紧扣大纲,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对优秀生培养训练,使尖子生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2、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小处着手,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要耐心做好复习辅导,使学生自己对知识保持常新。

3、充分利用星期四下午活动时间辅导及课外兴趣小组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同学们思维更加灵活,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4、经常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能力。

后进生影响全班整体素质,针对后进生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采用一些动手操作和用多媒体教学,把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2、帮后进生找到学习后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课后多与后进生交谈,转化后进生的思想。

3、充分利用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辅导,让学生先掌握最基础知识,然后掌握解题能力,循序渐进。

本学期的教学中,着重培养优秀生,转化后进生。对于优秀生,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后进生,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解题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针对教科书的这些特点,教学中应在遵循《标准》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教学,因地制宜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勾股定理与应用;无理数于根的`计算。

难点: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根的计算。

1、为学生提供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探索活动。

3、用多媒体和开展探索活动形象的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4、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大量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数学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范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

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本学期重视学生对探索活动的主动参与,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方法。

2.注重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3.通过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学期我教初二一班和二班,今年刚刚分班,两个班都是新班。初二二班基础比初二一班好一些,一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扎实一些,二班学生较为活跃,思维灵活,比较有后劲。

优秀生有:

差生名单:

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全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体现抓两头带中间。带动全班的学习。只有抓好尖子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工作才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尖子生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1、要依据教材,紧扣大纲,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对优秀生培养训练,使尖子生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2、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小处着手,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要耐心做好复习辅导,使学生自己对知识保持常新。

3、充分利用星期四下午活动时间辅导及课外兴趣小组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同学们思维更加灵活,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4、经常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能力。

后进生影响全班整体素质,针对后进生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采用一些动手操作和用多媒体教学,把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2、帮后进生找到学习后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课后多与后进生交谈,转化后进生的思想。

3、充分利用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辅导,让学生先掌握最基础知识,然后掌握解题能力,循序渐进。

本学期的教学中,着重培养优秀生,转化后进生。对于优秀生,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后进生,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解题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针对教科书的这些特点,教学中应在遵循《标准》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教学,因地制宜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勾股定理与应用;无理数于根的计算。

难点: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根的计算。

1、为学生提供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探索活动。

3、用多媒体和开展探索活动形象的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4、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六、加强实验、实习教学的设想: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大量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七、德育、美育渗透各科教学设想:

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数学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八、教学活动安排:略。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下册,包括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平面向量》。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第四章教学需要36个课时(不包含考试与测验的时间);第五章的教学需要22个课时,共计需要58个课时。本学期有两次月考和五一长假,实际授课时间为18周,按每周5课时计算,数学课时达到90课时左右,时间也算充足。这为我们数学组全面贯彻低切入、慢节奏的教学方针提供了保障,也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又一次极好的机会。

依据运城市的高一数学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预计在4月14号至4月17号进行)涵盖的内容为第四章的内容,这样下半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为30个课时。

我们备课组经过认真的思索、充分的讨论,将期中考试前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一单元)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3课时

4.2弧度制3课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4课时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课时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4课时

复习课(习题课)4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随堂)2课时

(二单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7课时

习题课3课时

4.7两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4课时

习题课2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随堂)2课时

(三单元)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8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课时

习题课2课时

4.9函数的图象4课时

总计授课53课时,余下课时可安排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后的授课计划: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课时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4课时

习题课2课时

第四章复习4课时

第五章

(一单元)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1课时

5.2向量的加减法2课时

5.3实数与向量的积3课时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计算3课时

5.5线段的定比分点2课时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3课时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课时

5.8平移2课时

习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2课时

5.9正弦、余弦定理5课时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课时

实习与研究性课题4课时

习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2课时

为发展我校的素质教育,贯彻个性化发展的原则,数学组拟对在校生中有数学思维特长的学生进行竞赛类的辅导。由前4个班的学生共同组建一个10人左右的数学小组,每周由数学组的成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竞赛辅导,目标是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数学竞赛。大体的时间安排如下:每周举行1到2次,时间为第8节课。

案头工作的尝试

案头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总结的过程,他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反映,对于各门学科,特别是数理化三门理科具有特殊的意义。数学组经过研究,决定在这方面作出尝试,拟从班上选出个别学生,对其进行案头工作的指导,要求有专门的案头本,每次对作业的错误进行总结,观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其学习上的表现作出记录。以便今后与其他学生作比较。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小编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除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习方法。

(二)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个别学生由于父母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个别学生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