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高考(汇总20篇)

时间:2023-11-26 13:52:10 作者:QJ墨客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是为了得分,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大家在阅读和分析的时候能够受到启发和借鉴。

时评:高考自主命题改革何去何从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重要补充,由教育部推行实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招生体系越来越规范化。

高校自主招生包括:自主招生试点、综合评价招生和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农村专项计划)三大类。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基础上通过高校的评价体系(初审、笔试、面试考核等),选拔出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特色的优秀学生,这类学生将获得高校拟录取优惠资格,在高考成绩达到院校要求标准时可在高考录取中享有一定的投档及专业录取优惠。

1、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即我们常说的自主招生,是目前高校开展招生的主要形式,该类招生由高校拿出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进行。全国有95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近年来只有90所高校参与自主招生试点,其中77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13所高校面向本省招生。

选拔对象: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

报考流程:招生简章发布后考生统一在阳光高考申请报名,高校根据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完成初步筛选,通过初审的考生在高考后参加高校组织的测试(笔试、面试),高校根据考生测试成绩确定给予降分录取优惠的入选名单,入选考生在高考出分后只要成绩符合要求可填报志愿录取。

重要时间节点:3月中下旬集中发布招生简章,招生简章发布后开始报名。

2、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动后兴起的新招生模式,每年有新的高校参与这种招生试点。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最后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目前,综合评价招生的典型模式有:

(1)全国范围招生: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等。

(2)针对单个省份招生: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江苏省综合评价招生、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

选拔对象:综合成绩优秀,全面发展的考生。

报考流程:各省政策不同,大多数流程与自主招生相同,上海等少部分省市在高考出分后先填报志愿再依据高考成绩组织校测。

重要时间节点:4-5月集中发布招生简章,招生简章发布后开始报名。

3、高校专项计划招生。

高校专项计划,也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全国共有95所高校参与,招生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招生计划约为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高校专项计划竖家为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之一。

选拔对象: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报考流程:与自主招生流程相似,大多数高校不组织校测,报名材料审核通过后依据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重要时间节点:高校专项计划每年3月份左右发布招生简章,简章发布后开始报名。

1

02。

如何规划自己的升学途径?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自主选拔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为考生升学上一个“双保险”,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路径,可能反而耽误了正常的升学。考生和家长务必合理规划升学途径,才能更好发挥自身优势,顺利进入理想高校。

考生在高一年级阶段可与家长一起对自身综合情况特点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升学途径。具有某一学科特长的考生关注自主招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考生关注综合评价,贫困地区农村考生资源相对匮乏重点搞好学习成绩,关注高校专项计划。

确定好方向之后,高二年级重点培养。意向自主招生的考生可在自身兴趣特长领域重点培养,参加竞赛获得奖项,或参与相关学科领域活动。意向综合评价的考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高三阶段关注高校招生政策,及时报考,同时做好复习冲刺,提高成绩。

特别注意的是,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招生方式均是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录取优惠,所以高中阶段校内成绩非常重要,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务必重视。

1

03。

理性看待自主招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考生及家长关注到自主招生,很多人看到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一面,蜂拥报考,自主招生热度空前高涨,衍生出很多招生乱象。

教育部出台《关于做好20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十严格”要求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自主招生选拔流程严格,宁缺毋滥。

很多考生及家长比较迷茫,这条路是否还要准备?自主招生提醒,不管未来政策如何变化,新高考改革“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主旨和方向不会变。未来高考将呈现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专项计划、普通高考等多元化自主选拔招生模式。

新高考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新高考改革正在进行时,首先上海浙江进行了新高考改革,全国其他省市也开始了准备工作。那么高考改革都改了什么?别的省市都是什么时候开始试行新高考?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得新高考有何不同。裸分上清北有多难?关于物理这一科目的优势和缺点做了总结,同学们快来看吧!

一、新高考改革都改了什么?

1.文理不分科——“3+3”科目组合。

2.多元评价录取——自主招生、专项计划、综合评价。

3.合并录取批次——本科批次合并。

4.部分高水平大学全面推进大类招生与培养。

5.以区域和阶层均衡为目标的高招计划改革。

6.平行志愿。

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这些举措意图在根本上改变“唯分数论”,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学生选择权,实现从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另一方面,也倒逼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变革,增强了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紧迫感。

二、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第一批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就是浙江和上海,时间是从开始,也就是说,在这两个省份的考生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新高考。

第二批实施新高考的是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地区,已于209月开始启动,也就是说在年高考时,上述四个地区的考生将参加改革后的首次新高考。

第三批实施新高考的地区也就是在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开始启动,这些省份分别是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河北,江苏。这些省市的考生将在参加首次新高考。

其余省份有些是暂时还没有实行新高考,有些是推迟实行新高考。但无论如何,新高考的实施都是势在必行!

三、新高考有哪些改变。

新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是各个省市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这里小编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新高考最大的改变就是取消文理分科,语数外三科是高考必考科目,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在剩下的物、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这些科目中任选3门参加高考。部分地区对于选考的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

英语听力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实施一年两考,取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实行高考和学考成绩、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逐步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四、新高考实行的好处有哪些。

新高考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新高考采取选考模式,20种选择方式,可以说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科目,不用再被文理分科所限制。

高考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可能就是一考定终身了,十几年的学习,可能就高考两天见结果。这样的话就有非常多的偶然因素影响学生的发挥,像是心态和身体状态问题,很多人高考时发烧、拉肚子等等,无疑对高考是有影响的。而新高考改革排除了很多偶然因素,使学生压力那么大。

自由类高考命题作文:我渴望得到自由高考自主命题是不是意味着难度降低

人生是五彩缤纷的,自由是人人都拥有的,而我却渴望得到自由,渴望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无忧无虑。

从小到大,我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就仿佛一朵开的很旺盛的话花,花农很细心的照料它。正是这种呵护使我变得没有一点儿自由。小事、大事都是由父母为我决定的',就连买衣服,看什么书都一一列好了单目。每逢周末,我总是待在家里看书,我就像一只虫子,沾上了那罪恶的蜘蛛网,怎么飞也飞不起来,在那拼命的挣扎,在那大声的喊着:“救命,救命”。而这时,却没有一个人来怜惜我,帮我一下。我试着向父母发出求救,但也只能得到几句话。爸爸通常会说:“你自己的命运是主宰在你自己的手里的,你自己看着办吧!人生的第一次折点不久就来了。”妈妈会说:“好好学吧,如果学不好,你就会像掉进万丈深渊一般,别无选择。”我不知这是在安慰还是在告诫我要好好学习。总之,在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快。

自由类高考命题作文:我渴望得到自由高考自主命题是不是意味着难度降低

从小到大,我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就仿佛一朵开的很旺盛的话花,花农很细心的照料它。正是这种呵护使我变得没有一点儿自由。小事、大事都是由父母为我决定的,就连买衣服,看什么书都一一列好了单目。每逢周末,我总是待在家里看书,我就像一只虫子,沾上了那罪恶的蜘蛛网,怎么飞也飞不起来,在那拼命的挣扎,在那大声的喊着:“救命,救命”。而这时,却没有一个人来怜惜我,帮我一下。我试着向父母发出求救,但也只能得到几句话。爸爸通常会说:“你自己的命运是主宰在你自己的手里的,你自己看着办吧!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不久就来了。”妈妈会说:“好好学吧,如果学不好,你就会像掉进万丈深渊一般,别无选择。”我不知这是在安慰还是在告诫我要好好学习。总之,在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快。

在漆黑的深夜,当我躺在床上时,我偶尔便会失眠,总是想我在什么时候才能上大学呢?听姐姐说,上大学时时很自由的,学业也没有高中时那么累,并且还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自己支配。我总是很羡慕她,因为她找到了真正的自由。有一个字可以来形容得不到自由得人。“囚”,众所周知,囚犯是没有人生自由得,我想他们比我更渴望自由之神得到来。渴望自由,不仅仅是这些,假如上帝真的让的让我拥有了自由,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没有父母的约束,没有名次的限定,没有升学的压力,这样的生活是否是真的自由呢?就是美好的呢?正如《大道之行也》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呢?我无从知晓。

关在笼里的鸟儿,总有一天会被释放的,我会耐心的等待那一天的到来,或许几天,几个月,几年,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被释放出来。

我渴望我是一条鱼,可以在大海中自由的?玩。我渴望我是一只鸟,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自由!这两个字多么吸引人啊!老一辈的常常把这一些话挂在嘴边:“你们这些孩子太幸福了,我们那年头,只求个三餐温饱,哪像你们现在,什么都讲名牌。”这些话固然有道理,但是经过历史与岁月无情的洗礼,现在的我们犹如一只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眼巴巴地望着外面的世界,整天接踵而来的考试使我们失去了享受童年的机会。就如一首歌中唱的一样:“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飞都飞不高……”

“我要飞得更高”我知所以渴望自由,因为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妈妈的精心照顾了。可是现在我的生活都还是妈妈帮我准备的。无论什麽事,都一样。

我希望妈妈的管教能放宽一点,妈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是不能与同学通电话,这会使我和同学知间的友谊消失,更使我没了好同半。我觉得没有自由,就象坐“监狱”好孤独,我几乎感到没有快乐的感觉。这也会使我的性格转变。这让我怎能不渴望那令人向往的自由呢?“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自由!自由意味着解脱了束缚;自由意味着飞翔于天空。妈妈,我渴望得到自由,得到快乐。我不想做你笼子里的小鸟。

我渴望成功。

我渴望成功。

有的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有的人渴望飞翔,因为可以清楚的看清世界万物的奥妙,让人有一种充实的快感。。。。。。可是我不像你们那样想,我渴望成功,因为我认为成功的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它能给我带来一种由然而生的力量催使我勇敢坚强的往前进。

人生就象是在攀登一座座陡峭的山峰,然而这里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就是象山峰举手投降,那么你就注定失败,成功之路就是离你越来越远,它只能远远的看你从它身边走去,只到永久消失。还有一条就是跟山峰斗争到底,永不放弃。选择这一条路的人,他们就会永远的面上含笑,知道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我渴望成功。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得到成功。因为成功能给予我奋斗的动力,让我能再接再厉,不被考试吓倒。这时的我才能信心大十足,勇敢坚强的朝着前方走去。这时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成功。因为很多人都因为自己第一次的失败而变的很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很无能,居然连尝试一下都不能。因此我渴望在尝试中得到成功,它能让我告别忧郁,告别烦恼。从而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时成功的感觉是快乐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成功。因为它已表名我已成功的接受了挑战,并且很优秀的完成了挑战。从而会不畏艰难的继续去创更大的辉煌。让我变的更加优秀,更加充实。这时成功的感觉是自豪的。

我渴望成功,成功是我们活着的追求,谁不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让成功围着你转,一直跟在你的身边。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是自豪的。。。。。这就是一个渴望成功的我!!

我渴望成功。

有的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有的人渴望飞翔,因为可以清楚的看清世界万物的奥妙,让人有一种充实的快感。可是我不像你们那样想,我渴望成功,因为我认为成功的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它能给我带来一种由然而生的力量催使我勇敢坚强的往前进。

人生就象是在攀登一座座陡峭的山峰,然而这里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就是象山峰举手投降,那么你就注定失败,成功之路就是离你越来越远,它只能远远的看你从它身边走去,只到永久消失。还有一条就是跟山峰斗争到底,永不放弃。选择这一条路的人,他们就会永远的面上含笑,知道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我渴望成功。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得到成功。因为成功能给予我奋斗的动力,让我能再接再厉,不被考试吓倒。这时的我才能信心大十足,勇敢坚强的朝着前方走去。这时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成功。因为很多人都因为自己第一次的失败而变的很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很无能,居然连尝试一下都不能。因此我渴望在尝试中得到成功,它能让我告别忧郁,告别烦恼。从而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时成功的感觉是快乐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成功。因为它已表名我已成功的接受了挑战,并且很优秀的完成了挑战。从而会不畏艰难的继续去创更大的辉煌。让我变的更加优秀,更加充实。这时成功的感觉是自豪的。

我渴望成功,成功是我们活着的追求,谁不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让成功围着你转,一直跟在你的身边。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是自豪的。这就是一个渴望成功的我!!

渴望自由。

鸟是歌唱家,飞得高远,歌声美妙;鸟是大自然的天使,自由歌唱,自由飞翔;鸟是自由精灵,鸟语,凌空飞翔。

花有花色,鸟有鸟性。鸟儿的翅膀和嗓音是大自然赋予的。拥有翅膀是为了自由自在地飞翔,拥有好的嗓音是为了自由自在地歌唱,大自然是鸟儿真正的'家园,鸟儿天生属于大自然,它们本应在大自然中自由飞翔和歌唱,而不是被养在笼中当人们的玩偶。

自由飞翔和自由歌唱是鸟儿的天性。如果,它们失去了自由的权利,就等于是失去了它的快乐,它内心深处一份真正想得到的快乐。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美化着自然,美化真人们的心,为人们奏响着天籁之音。让鸟回到大自然,让它们重新获得自由,就是最好的爱鸟行为。

天是蓝蓝的;水是绿绿的;草是嫩嫩的―。

题记。

看着深蓝色的天空,如果能得到它,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

又是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我想和同学去买鞋,希望能得到妈妈的同意,便说:“妈妈,我今天能和同学去买鞋吗?”话音刚落,只听妈妈大吼道:“小孩子哪里会买鞋呀,过几天我去给你买。”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儿,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多么的不起眼儿啊,可它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

“自由”这个多么自由的字眼,爱琴海就象征着自由,如果有一天我能希腊看爱琴海,那时我一定会面朝大海大声的喊:“爱琴海,我渴望自由!”

现在,不少家庭都慢慢的富裕起来了,可是这就形成了它们“溺爱”的源泉。现在的一些孩子们,有的只会做“家里的小皇帝”,过着不愁吃,不愁穿,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大人们所谓的幸福生活,而且手里的零花钱也非常富裕,可这些都是物质上的满足,家长们只想到了这些,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的精神是否得到了满足?有,但是很少,孩子们其实最想得到的是自由,是真真正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不是在家长纵容下的“小皇帝”。

鸟儿在属于它的一片天空中飞翔,鱼儿在属于它的一方水草中游动,可我呢?我也需要在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

渴望。

有的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有的人渴望飞翔,因为可以清楚的看清世界万物的奥妙,让人有一种充实的快感。。。。。。可是我切不你们想,我渴望成功,因为我认为成功的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它能给我带来一种由然而生的力量催使我勇敢坚强的往前进。

人生就象是在攀登一座座陡峭的山峰,然而这里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就是象山峰举手投降,那么你就注定失败,成功之路就是离你越来越远,它只能远远的看你从它身边走去,只到永久消失。还有一条就是跟山峰斗争到底,永不放弃。选择这一条路的人,他们就会永远的面上含笑,知道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我渴望成功。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得到成功。因为成功能给予我奋斗的动力,让我能再接再厉,不被考试吓倒。这时的我才能信心大十足,勇敢坚强的朝着前方走去。这时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的到成功。因为很多人都因为自己第一次的失败而变的很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很无能,居然连尝试一下都不能。因此我渴望在尝试中的到成功,它能让我告别忧郁,告别烦恼。从而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时成功的感觉是快乐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成功。因为它已表名我已成功的接受了挑战,并且很优秀的完成了挑战。从而会不畏艰难的继续去创更大的辉煌。让我变的更加优秀,更加充实。这时成功的感觉是自豪的。

我渴望成功,成功是我们活这的追求,谁不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让成功围着你转,一直跟在你的身边。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是自豪的。。。。。我是一个渴望成功的我。

渴望成功。

有的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有的人渴望飞翔,因为可以清楚的看清世界万物的奥妙,让人有一种充实的快感。。。。。。可是我切不你们想,我渴望成功,因为我认为成功的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它能给我带来一种由然而生的力量催使我勇敢坚强的往前进。

人生就象是在攀登一座座陡峭的山峰,然而这里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就是象山峰举手投降,那么你就注定失败,成功之路就是离你越来越远,它只能远远的看你从它身边走去,只到永久消失。还有一条就是跟山峰斗争到底,永不放弃。选择这一条路的人,他们就会永远的面上含笑,知道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我渴望成功。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得到成功。因为成功能给予我奋斗的动力,让我能再接再厉,不被考试吓倒。这时的我才能信心大十足,勇敢坚强的朝着前方走去。这时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的到成功。因为很多人都因为自己第一次的失败而变的很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很无能,居然连尝试一下都不能。因此我渴望在尝试中的到成功,它能让我告别忧郁,告别烦恼。从而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时成功的感觉是快乐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成功。因为它已表名我已成功的接受了挑战,并且很优秀的完成了挑战。从而会不畏艰难的继续去创更大的辉煌。让我变的更加优秀,更加充实。这时成功的感觉是自豪的。

我渴望成功,成功是我们活这的追求,谁不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让成功围着你转,一直跟在你的身边。成功的感觉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是自豪的。。。。。我是一个渴望成功的我。

时评:高考自主命题改革何去何从

一、改革历程回顾。

从197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恢复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以来,至今已有了。与此相应,高考历史命题工作也进行了18年。由于这一工作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命题过程是一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18年的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878年―1988年的第一阶段,是改革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二是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这两个特点在70年代末尤为突出。进入80年代后,情况开始变化。主要表现是,在要求考生牢固熟练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始强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历史――具体之中有灵活”[1]。1980年,历史命题组以这句话概括该年历史试题的特点即如实地反映了这种要求。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在题型设计、筛选上作了一系列试验。如1981年出现了名为“判断”实为选择的新题型。次年,选择题名正言顺地在历史试卷中占据一席之地。1982年,出现了列举题。一些过于呆滞的题型,如年表题、古今地名对照题等则相继被淘汰。不过,主观性特强的名词解释题时有时无,选择题与选择搭配题并存,1984年选择题一度消失和填空题陡升到40分之多等现象的存在,又说明这一时期的改革不仅步履蹒跚,而且尚未触及深层次的问题。

1989年―1993年为第二阶段,是稳步改革时期。1988年冬的一次重要会议全面总结了历史命题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作出了推进历史命题改革的重大决策[2]。于是,1989年7月,当高考历史试题又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便有耳目一新之感: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50分,机改;第二卷为非选择题,50分,人工改。首次推出多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8分。首次推出史料分析题,共两个小题4分。问答题得到改造,三个问答题都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这些事实表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进入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并重的新阶段。此后几年,改革年年有动作,较重要的几个动作是:史料分析题更名为材料解析题,地位稳固,所占分值几次增长,1993年已占14%。材料解析题向选择题迁移,出现了材料型选择题(以1991年第9题为先兆,1993年第15题为正式出现的标志)。问答题改造工作继续进行。1991年的世界史问答题(第49题)首次引入材料。1992年的“贵妃题”,1993年的“榷场题”与“顾炎武题”,不仅都是典型的材料型问答题,而且都具有小切口――深分析的特点。为适应从老科目组高考向新科目组高考过渡的需要,从1991年起,每年都有百分制和一百五十分制两种试卷。在这一时期,还出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举措,那就是在1992年的《历史科说明》(即《考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历史科的十项能力要求。

从1994年起,历史命题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即加速改革的时期。这一年,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实行会考基础上的新科目组考试,历史命题组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命题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登上了新的台阶。

二、近年改革的走向和特点。

1994年―1995年的新科目组试题可视为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验田。从这两份试卷上,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命题改革的基本走向和显著特点。

1994年的历史命题改革以非选择题为重点。

在材料解析题方面,所引材料进一步丰富。这年新科目组的三道材料解析题共引10条材料,总字数超过1100字,而1993年老科目组的两道材料解析题共引8条材料,总字数不足500字,新科目组的三道材料解析题仅引7条材料,总字数不到800字。材料解析题设问度加大。以中国古代史的材料解析题为例,1993年新科目组第48题针对《机匠叫歇碑》,提出该材料反映的现象、实质以及官府的歪曲三个问题,较显较浅。1993年老科目组第40题则是针对淝水之战的三条材料分别设问,不需综合或比较。1994年新科目组第38题则不同,题目针对三条文字很长的材料提出4个问题。第1问要求综合一、二两条材料作答,第2问需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第3问要求对材料一、三进行比较,第4问要求揭露贞观之治的阶级实质,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难度更提高一步。这一题具有根据材料综合提问和交叉提问的特点,要求高于以往的材料解析题。1994年的材料解析题,对答案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如上述第38题,除第2小问关于唐太宗的措施及实施结果可按教材文字作答外,其他3个问题都需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后作答,尤其是第4问,教材根本未从此角度讲,更需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对贞观之治作出分析、评价。

在问答题方面,1994年新科目组试题中材料型问答题增多,第41题和第43题都属此类,而1993年新老科目组均只有一题。而且,1993年老科目组引的是“榷场诗”,新科目组引的是顾炎武的一句话,文字都短,便于把握,而1994年新科目组的“墨子题”,不仅文字长,且较艰深,不易理解。“恩格斯题”夹叙夹议,理论性极强,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相距较远,这就提高了难度。此其一。1994年的3个问答题,每题均设问3个小问,各小问都有一定难度,小问之间又有一定梯度,学生答题如爬坡。如“墨子题”,一问思想核心,二问社会根源,三问积极意义,要爬上这三个台阶,并不容易。此其二。1994年问答题答案要求有所提高。3个题的答案,除墨子思想的核心和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两个小问的答案较现成外,其余各问的答案均需考生组织。解答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的积极意义,高层次答案不仅要求结合战国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指出其进步性,还要求指出它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这实际涉及对整个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评价问题了,考生若不站在总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上,是不可能想到这方面去的。此其三。

1995年历史命题改革的着力点在选择题上。

选择题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32个选择题中,侧重考查知识记忆的约为20%,其余约80%的题目是考查思维能力的,如分析因果关系、比较历史现象的共同点、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判断表述的正确与否等。第二,材料解析题大举渗入选择题,第1、22、24、30、32题都是材料型选择题。第三,各题的备选项(含参考答案)直接引述高中历史教材的大为减少,个别题目的答案的观点与教材不尽相同。如第15题对日本武士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的评价就高于现行中学教材。由于有这些改进选择题的难度已大为提高。

上面所述是1994―1995年历史试题明显的不同于往年之处。不过这还仅仅是就现象而言,是现象的描述。那么,实质性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近年历史命题改革的突出特点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以强化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为核心,全面改革试题,是近年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说,我国历史高考已进入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能力考查的新阶段了。对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认识:

首先,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大大提高了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题目在全卷中所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的统计,1991―1992年,此类题目约占30%,1993年约占50%[3]。1994年进一步提高,所占比重已超过全卷的2/3,其中着重考历史概念和历史材料理解水平的约占20%,着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约占20%,着重考查归纳、比较、判断能力的约占15%,着重考查概括、评价能力的约占15%[4]。1995年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在80%的试题分数里[5]。

其次,深入发掘各种题型的测试功能,全面提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力度。早期选择题,注意的覆盖面,大多是关于年代、人名、地名、文献名以及其他具体史实的“四选一”,考生只要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即可得分,比填空题还容易,被称为“送分题”,考查的仅仅是识记和再现能力,功能未得到发挥。1994年,尤其是1995年的选择题,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考生需经分析、联想或比较,才能就因果关系、历史现象的异同、概念的含义以及表述是否正确等作出判断,选择题的功能被发掘出来。材料解析题由于朝着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的方向发展,就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问答题开发出“大跨度”与“小切口”两种基本模式,并交相配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的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正如1995年《历史科说明》能力示例中所分析的,1994年新科目组的“中国维新运动与法国启蒙思想”一题,实际是考查了九条能力中的1、2、6、7、8、9等六条能力,考查之全面,可见一斑。而且,自材料解析题渗入问答题后,问答题又增加了考查处理材料方面的能力。于是有的问答题可以考查九条能力中的七、八个方面。填空题一般只是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上述示例中三道填空题的能力要求仅涉及九条中的1、2两条,说明其考查功能较差,发掘余地极为有限。于是近年命题时,便以降低地位,减少分值的办法处理。1994年新科目组填空题15分,占全卷的10%,1995年调至10分,仅占全卷的6.6%,比之1984年填空题占全卷的40%来说,下降幅度之大着实惊人。

再次,高度重视材料的价值,通过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题(包括材料解析题、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问答题等),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历史认识的突出特点是,历史认识者必须通过史料(包括文献资料和文物古迹等)这一中介去能动地认识客观存在却已逝去的历史对象。因此依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经分析思考,形成对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认识,这是历史思维区别于其他思维的根本之处。近年,命题者把握住历史思维的这一基本特征,发展材料解析题,并使之渗入选择题和问答题,从而使试题的学科特点鲜明,学科能力考查的强度加大。

此外,注意科际结合,从“大文科”的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无所不包,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不仅需要历史知识,还需要语文、政治、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还需要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培养起来的能力。如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实际上主要靠语文课培养。近年的历史试题注意了历史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大文科”味道颇浓,这就大大加强了对考生能力考查的广度。

最后,开始着手改进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适应能力考查的需要。题活,考生自然要活答,但如果评分时给予死判,则必然违背命题改革的初衷。所以,1994年的“墨子题”推出了层次评分法,1995年的陈启沅题推出了多角度评分标准。这种办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导向性质,意义不可低估。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编制改革的方向。

注重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考查是近年历史试题的特点,也是今后历史命题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断言,历史命题改革将沿着此方向继续推进下去。

三、对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对于18年、尤其是近年的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各方面都有评价。

命题者及主管部门或相关组织有“自我”评价。如国家教委考试命题中心在《1993年高考历史试卷评价报告》中写道:“1993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努力体现《考试说明》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在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方面,开始趋于成熟和完美的境地;在发掘试题的考查功能和加强学科能力考查方面,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基本完成这一古老学科的考试由知识考查为主到知识能力并重的转变。”[6]对于1994年的试题,高考历史科试卷评价组的看法是:“199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科的命题,依据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坚持“两个有利”原则,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进一步发掘试题的测试功能,适当地调整试题的结构和考查内容,加大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力度,从而顺应了在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之上的高考的需求,较好地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7]从上引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及主管部门或相关组织对历史命题改革评价颇高。

从公开发表的文章看,试题研究者对近年的命题改革也持肯定态度。如叶尚志、方宝璋认为:“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包括参考答案及评分办法)加强了学科专业能力的考查,其方向是对的。”[8]李军、黄牧航认为:“今年(1994年)全国普通高考的历史试题,进一步体现《考试说明》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臻于完美和成熟,尤其是在学科能力考查方面,显然作了显著的增强。这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亦将大大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9]对于1995年的试题,有的研究者评价说:“与前几年试题相比较,1995年历史试题的稳中求变的“变”更具新意,更符合中学历史教学正逐渐提高的学科能力要求的实际”。[10]与此同时,试题研究者们也对试题的诸多方面提出了批评和改进的建议。

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是如何评价的呢?总的说来,意见尚未统一。一部分教师基本上同意试题研究者上述意见,但认为国家教委考试命题中心对1993年历史试题的评价偏高。一部分教师对近年历史试题意见较大,他们认为1994―1995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偏深偏难,改革超前于其他学科,使高考历史平均成绩连续几年低于其他学科,使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师处境困难。这些看法感情色彩较浓,一般难于公开发表,但流布面却相当广,也值得注意。

笔者认为,18年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运行轨迹是正常的,近年改革的方向是对头的,加快改革步伐和加大改革力度是必要的'可行的。这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论证,而且,初步的实践也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从理论上看,在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及其体系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命题改革以加强学科能力、尤其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为发力点,显然顺应了这一大趋势。又如,历史认识、历史研究、历史教学与历史考试虽然各有其规律,但在以材料为依据,能动地重构和反省历史,以获得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因此,近年的历史命题改革把发展材料解析题并使之向其他题型渗透、迁移,以加强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作为重要的思路,也是正确的可行的。

从实践上看,历史命题改革的积极作用已在许多方面显示出来了。首先,它改变了高考历史试卷的面貌,使之显示出鲜明的学科特点,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为素质好、潜能大的考生提供显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人取得优良的考试成绩,获得深造的机会。而对于那些靠记忆背诵获得一些、甚至是数量可观的历史知识的考生来说,面对试题却是愁眉苦脸,难以下笔。这就表明,经过改革的高考历史试题更加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其次,通过命题改革,相当充分地暴露了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及错误,促使教材编写者和研究者深入考虑教材内容更新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中历史教材改革。最后,命题改革还暴露了我国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宏观上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从方法看,我国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以“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上的现成结论灌输给学生;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历史,应付层出不穷的考试。而这是与愈来愈注重学科能力考查的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背道而驰的。随着命题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学生陈旧的历史学习方法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严峻的事实使人惊醒,中学历史教学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奋起呼唤历史教学改革。新一轮的历史教学改革正在酝酿之中。由于新一轮的历史教学改革是在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推动下发端起动的,因而有不同于上一轮改革的特点。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历史教学改革是初中动高中不动,新一轮改革的走向则不然,高中也会动起来,而且高三会成为龙头,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改革将促进整个高中并带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在看到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多方面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必讳言近期改革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负影响。比如,试题是活了,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除少数地方外,总的来说还是死的,于是活的题目与死的参考答案之间的矛盾显得很突出,这就使高中文科班历史教学进退两难。试题活了,考生的答法自然“花样百出”,参考答案又不能适应这种多样性,评卷者只得“灵活掌握”,评分误差增多,评卷者的信度逞下降趋势就在所难免了。无论怎么说,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实际上是提高了,学科平均成绩是下降了,在文科各科中居于末位,使历史教师成为“众矢之的”,所受压力加大,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此外,由于历史高考愈来愈重理论,时间一长,历史教学会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出现重理论轻史实,以“论”代“史”,把中外历史讲成社会发展史,把历史课变成政治理论课呢?一些历史教师有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毫无道理的。

基于上述看法,笔者认为今后应按照已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已形成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把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推进下去。在这一点上,绝不能动摇,更不应回头。与此同时对改革中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并设法妥善地加以处理和解决。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采取渐进的改革策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方向正确,路子对头。但改革的目标与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中学历史教师的现状和中学历史教材的现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这也是不必讳言的事实。要缩短这个距离需要时间,广大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历史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需要时间。我国各条战线的改革总的来说都采取的是渐进的策略,这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也应采取渐进的策略。比如改革的过渡适应期可稍长一些,考查基础知识和考查能力的题目之间有一个动态比例,各种题型的内部要适当调剂,主观性题目设问要有梯度,起点降低一点,顶点提高一点,落差大一点,使不同水平的考生都能得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成绩。这些都能体现渐进策略。

第二,作更加细致的工作。虽然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改革的方向与路子,但如果方向路子对头,操作上屡屡失误,也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和威望。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要加强科学性,作过细的工作,克服随意性,防止出现偏差和失误。每一个措施和步骤的采取事前都应论证。1995年新科目组试题中选择题共66分,占全卷的40.4%。为什么确定这样一个比例?看来有随意性。命题和表述要精雕细琢,要经得起成千上万的考生和历史教师挑剔的眼光的反复审视。过去个别题目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如1995年第36题“1777年美军由于取得__大捷赢得了法国、__等国的军事援助。”此题给人的印象是,命题者似乎把萨拉托加大捷作为法、荷等国对美国进行军事援助的根本原因甚至唯一原因了。这是一个“由于……,因此……”的因果复句,在遣词造句上应多推敲。又如第41题在引用了司马光的话之后,要求考生“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个方面与秦始皇类似之处。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说秦始皇的一系列措施导致“秦亡”,这是很准确的,但如果说汉武帝的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的措施导致“汉兴”的结果,就值得商榷了。我们知道西汉兴于从汉高祖到文帝时期的这几十年间。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一方面国家强盛,一方面各种矛盾加深,危机开始显现,这与“汉兴”有质的不同。其实,如果此题改问“为什么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似乎科学合理。又如1993年材料解析第3题(第50题)一开始即说明“以下材料摘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西哀耶斯的《第三等级是什么?》”可该题没有“作者代表哪一个阶级?”这样一问,答案已在题目之中,犯了命题之大忌,使这问失去检测价值(此题收入1995年《历史科说明》附录中时,“资产阶级革命家”已改为“政治家”)。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某些观点陈旧,甚至有错误,这是事实。但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地方,命题时不妨回避,用不着针锋相对地以命题的方式去纠正。对于史学界有争论而一时未得出统一结论的问题,命题时也应尽可能回避或设法通融。1995年第43题参考答案的第一句是:“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表明命题者主张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但中学历史教材多年来一直是以1937年7月7日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中,无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讲话,还是报刊上的发表的文章,都是以“七七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的。在这种情况下,如参考答案的这句话改为“中国从1931年开始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两种观点都照顾到了,不是更好吗?有的题目,单独看没有什么问题,但与参考答案联系起来,漏洞就出来了。如1995年第38题(材料解析题第1小题)第4问:“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按题意,“当时”当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参考答案却说鲁迅“揭露了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推动社会生活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鲁迅写此文章的“当时”,怎么又把“古代”包括进去了?可见,如把题目中的“当时”二字删去更恰当一些。此外,个别题目超出历史科《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几乎年年都有。究其原因,仍是工作不细之所致。

第三,完善配套改革措施。从目前来看,命题改革与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的改进不同步是很明显的。(试题改革动作大,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改进小,活题死答,活答死判)的现象未得到根本克服。下一步应加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编制改革的力度。历史命题改革和高中教材改革不同步的矛盾也很突出。在这个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前,《历史科说明》的附件“考查的知识范围”可否适当扩充,要求具体一点?笔者认为,这可以作为解决历史命题改革与高中历史教材改革不同步的一个权宜之计。

第四,广泛地进行宣传。高考命题保密性强,但命题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目标和思路等应该让广大师生了解。为此要多作公开宣传。过去宣传不够,有神秘感,不用说考生,许多历史老师也不甚了解,这就限制了命题改革的社会效益的发挥。比如经常讲历史高考的“两个有利”原则,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但由于宣传不够,至今还有一些教师把“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理解为“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因而认为高考应有利于维护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两字之差使观念相差万里。一些老师对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不少意见,盖源于此。如果大力宣传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广大历史教师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他们对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就会更理解更支持。

怎么练习英语听力最有效高考英语听说还是自主命题

很多英语高手的实践证明,听抄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不过,听抄也有个算不上缺点的缺点——太耗时间。因此,对于有志提升听力水平的学习者来说,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将自己练习听抄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昨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了2016年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和美术术科考试大纲。虽然2016年广东高考试题改为全国卷,但英语听说考试仍然由广东省自主命题。

英语听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以每年颁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词左右。

英语科听说考试的内容包括模仿朗读、角色扮演、故事复述三种题型,题量各1题,分值分别为20分、16分、24分。英语科听说考试最终计入总成绩的分值=卷面成绩(满分60分)×0.25,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分。

听力要求考生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口语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

1.练习听抄的步骤。

第一步:完整地听录音材料。

能完全听懂最好,若有不懂之处可直接忽略,不要过分纠结于个别细节,争取把握录音内容的大意。

第二步:边听边写。

先听整句,学会抓住句子结构,尤其要能听出句子主干,并基本能够区分主句和从句。听写的时候,如果有细节没听出来也不用担心,稍后再完善之即可。一般一个句子听两三遍就能基本抓住句子结构了。

第三步:依旧边听边写。

这一步和上一步的不同之处在于上一步主要是抓句子结构,这一步则主要是完善细节。在上一步听写的时候,不少细节可能没有写出来,在这一步就要仔细反复地听,有的地方甚至可能需要反复听好几遍。一般来说,如果某个细节听了三四遍之后还没有头绪,就可以跳过,继续听后面的内容,没听出来的部分待最后一步再解决。

第四步:对照补充。

对照听力原文稿校对并补充自己的听抄稿,注意总结听写错误之处和未能听出来的部分。

2.练习听抄的时间。

每次做听抄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两个小时以内为宜,否则会感到疲倦,从而降低听的效果。当然,练习时间也不能太短,太短往往达不到练习效果。这就像在提分初中刷题一样,训练量不够则达不到效果,训练量太大你也累不是,适度最好。

3.练习听抄的材料。

首先,用于听抄练习的材料难度不应太大,生词量最好控制在所选材料单词总量的10%之内。在做听抄练习的过程中,凡遇到生词,可先行跳过,待听抄结束之后再利用工具书逐一查询并学习。

其次,所选的材料长度不宜过长,否则很难坚持。如果每天都要做听抄练习的话,最好选择长度在五分钟之内的听力材料。假如所选材料长度太长,可以分段进行训练。

最后,做听抄的材料必须有相应的听力原文稿。如果没有原文稿,听不懂的地方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要想提高听力,最重要的就是对听不懂的部分加强学习。另外,听力原文稿还有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用来作参考,纠正自己的错误。很多时候,同音、近音词容易弄混,如果不看原文稿,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听对了,如果任由错误延续下去,就会产生“雪球效应”,严重影响听力能力。

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跟自己英文课本教材配套的资源,也可以听从老师的建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为大家推荐以下听力材料,供各位参考和选择。

初级水平听力材料:《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二册;voa慢速英语。

中级水平听力材料:《stepbystep3000》第一册至第四册;voa标准英语;bbc;《新概念英语》第三册。

高级水平听力材料:cnn新闻;ted演讲;《新东方英语》杂志编辑出版的系列读物“舌尖上的智慧”演讲集。

湖北高考政策变化:语数外不自主命题减少加分

2016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百分网小编获悉,湖北省今年高考政策将有诸多变化,包括高考试卷由延续多年的独立命题到全国统一命题,招生取消三本批次,本专科分段填报志愿,高考加分项目减少,全面实行平行志愿等。一起来看看今年湖北省的高考政策最新变化吧!

湖北省招办公布了2016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从今年起,我省普通高考除了使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不再自主组织语、数、外高考命题外,还改革了招生录取办法。

调整文理类本科批次:将文理类本科三个批次调整为两个批次: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其他录取批次不变。

试行分段填报志愿:将往年高考后一次性集中填报志愿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考生集中填报时间为6月25日到28日: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第二阶段考生集中填报时间为8月5日到8日:高职高专批文理类(不包括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

调整志愿结构:文理类的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职高专批次平行志愿由原来6个院校志愿增加到9个。

探索“院校+专业类”分类投档录取模式:实行分类投档录取主要包括本科提前批文理类、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艺术本科和高职高专,以及其他批次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省属院校面向当地招生计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西藏班、免费医学生、经院校申请同意的.报考生源较少的优势特色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在平行志愿投档时,将分类投档的“专业类”与其他专业区别开来,分类投档、分类录取,分类公布调档线。

今年,国家专项计划全国规模从5万人增加到6万人,湖北省属院校地方专项计划也进一步增加招生规模。

湖北继续保留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幕阜山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和参照执行幕阜山区政策的42个县(市、区)为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不再将全省乡镇中学农村考生纳入高校专项计划报考对象。

2016年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考生资格更加严格,要求考生的户籍和学籍必须在实施区域的同一个县(市、区),而且考生父亲或母亲或监护人的户籍必须与考生在同一个县(市、区)。

从2016年起,在部分办学实力强、就业形势好的省属高职高专院校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专门招收湖北省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考生(包括普通高中生和中职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优质升学机会,创造稳定就业条件。

通过精准扶贫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同时还可享受每人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雨露计划”资金补助。

为了给残疾考生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2016年起,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听力和肢体残疾考生进行单独招生。

高考大纲出炉自主命题权扩大考点有所增删教师中心稿

英语阅读长度要求增加,达到3000个单词;语文语言运用题是求新、求活、求亮的密集区……今年高考,在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上有何变化?最新出炉的20高考大纲给出了答案。

今年,河南省和宁夏、吉林等一起采用高考试卷的新课标卷,这也是河南省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二年。

语文:语言运用题是块“试验田”

今年语文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必考内容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部分,选考内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张定勇说,今年,“语言运用题”将依然是块“试验田”,也是高考命题求新、求活的密集区,变数最大,新举措将会在此推出。“今年高考可能继续翻新或回归老题型。语言运用试题将始终贯穿‘语文生活化’的理念,所选材料多来自于生活,考查考生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语言运用现象,要关注新课标卷的相关知识,狠抓基础。”

提醒:作文符合题意才能得高分。

张定勇提醒考生,文言文阅读要以题切入,注意推敲。除了弄懂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张定勇提醒考生在作文审题时,需要破解题意,保障作文符合题意,方能获得高分。“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计‘亮点’,或者把‘开头’、‘结尾’写好,不然就设计一个精彩的段落,选一个切题的事例、名言等。”

另外,考生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英语:阅读文章长度增加。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英语备课组组长于松芹说,今年英语在测试的深度和广度上会有所扩展。

“这门课主要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于松芹说,高考大纲中要求在高考中读5篇文章,但文章的长度要求会有所增加,达到3000个单词。“有可能会增加科普短文的阅读分量。”

同时,高考大纲也进一步强调了语篇意识。“听力、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是在一个完整的语篇中考查的,即使是单项填空也设置了一个完整的情景。这样命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语篇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于松芹说。

提醒:书面表达突出时代精神。

于松芹提醒考生,进入考场后要重视试音部分,使自己尽快进入听力测试准备状态。考生一接到试卷,应充分利用考前时间、试音部分时间和每两段对话间的空隙时间快速读完题干和选项,通过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在脑海里预测、推理即将听到的录音可能涉及的话题、情景、场合等,并迅速联想相关场合会出现的关键词,尽量做到带着问题听。

于松芹说,今年书面表达相对来说可能变数较大,会留给考生一定的自由表达空间,以考查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题材会突出时代精神和实用特色。“南方雪灾”、“民生改善”、“年奥运会”等题材值得考生关注。

第二页:

地理:初中地理知识不容忽视。

文综。

地理:初中地理知识不容忽视。

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组长张伟利介绍,今年河南高考(微博)文科综合地理学科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考核目标和要求均保持稳定。因此,考生复习时,应以课标为准绳,初中和高中地理一体化复习,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基于目前高中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普遍薄弱的现状,张伟利建议考生,应将初中、高中地理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复习。

提醒:关注时事地理把握高考热点。

张伟利建议,复习时要狠抓基础,加强地理图表分析训练,强化规范训练,认真反思试卷,将必修与选修教材的复习结合在一起,关注时事地理,把握高考热点。同时,考生应注重提升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重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时事材料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选考内容变化大。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历史老师黄中勇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历史高考大纲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强调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连贯性;二是为近几年历史高考命题脱离教材、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供了合法依据,强调命题的大视野,注重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另外,该科目变化最大的是“选考内容”。变化之一是,由的“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二选一,变成了由“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选一。变化之二是,删减了一些考点,删减的分两种:一种是必修内容上有的,第二种是比较偏的、历史上相对不太重要的`,相对减轻备考负担。

提醒: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

黄中勇建议考生,复习时,应该以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加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但要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重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主干知识的理解,重在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阶段特征的把握。

另一方面,注重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复习中要注意多角度、新角度、宽领域,在古今结合、中外联系中思考、领悟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运用多种新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

第三页:

政治:变化不大。

政治:变化不大。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政治老师高永涛说,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大纲基本没有变化,考核目标和要求均保持稳定,知识考试范围只有一句作了调整,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提醒:关注时政热点。

高永涛建议考生,备考时要深入研究高考大纲的考点分布,对其所列的考点既要全面掌握,同时又要抓好主干知识。同时,应针对弱项,抓好训练环节。加大训练综合探究题,培养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另外,一定要关注时政热点。最后,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政、史、地三科都有的内容,往往是文综试题的结合点。最近几年,河南高考文科综合最后一题多以长效热点和历史史实作为命题材料,可以加强三科研究,做到知识能力互相渗透。

数学:注重对创新意识的考查。

多位数学老师表示,数学大纲变化不大。

与去年一样,数学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老师们建议考生,注重对近几年新课标卷试题导向的研究,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多思考,多探究,多归纳。

同时,在限时训练和高考考试中,要科学分配时间,规范答题。

理综:物理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物理教研组组长孔令成说,今年高考新课标物理考试大纲和去年相比,在考试范围和内容(含必修和选修部分)、能力要求等方面保持一致。今年的新课标理科综合物理科的考试仍将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化学备课组的翟国防说,今年化学科目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生活与生产知识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该校高三化学备课组的陈风军表示,今年的高考命题中,化学的题型和难度将会继续保持稳定;适当加大对学科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比如对在实验或者生产中的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生物备课组组长张勇说,今年生物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基本一致,但个别地方进行了微调。

提醒:梳理知识点时不留漏洞。

孔令成提醒考生,复习时要对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进行梳理,不留任何漏洞,然后整合、梳理备考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要归纳解题方法。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今年的化学计算题不会比去年少;所以一定要加强基础运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表示的科学规范性训练。”翟国防、陈风军两位老师提醒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自觉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勇提醒考生,备考生物时要注意理解和记忆的统一;特别关注部分结论的适用范围,要注意严谨和灵活的统一。注重训练,勤于纠错,提升能力,特别是实验与探究能力。

(大河网-大河报)。

年天津高考仍将自主命题

答:我市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市考试院制定的高考天津卷《考试说明》及教材。《考试说明》是在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基础上编制而成的。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修订了全国统考《考试大纲》,我市的《考试说明》也作了相应的修订。2017年天津市高考命题将按照新修订的《考试说明》组织实施。

问:今年我市高考命题遵循哪些原则?

答:我市高考命题遵循的总原则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高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高考命题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命题工作的全过程,突出试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的风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服务的。高考命题将围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级的考查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高考命题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科学设计试题和试卷,加强试题设计创新,合理控制试卷难度,确保试题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导向中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问:今年高考命题侧重考查哪些方面?

答:高考命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必备知识”涵盖《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全部考试内容及要求。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命题中将着重考查学科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考查知识之间的联系,考查知识的学科价值及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

“关键能力”涵盖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命题中将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我市今年的高考命题准备在哪些方面着力?

答:首先是保持稳定。高考命题中,要确保试题的科学、公平、准确和规范,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保持稳定。试题将注重基础性,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的基本现象、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理解和把握。试题将注重综合性,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将保持难度结构的稳定,各学科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占比与往年相当。

其次,命题要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在素材的表现形式、试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设问的角度等方面有所创新。

问:复习备考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复习备考中,应坚持全面复习,落脚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从知识点来说,高考试题虽不是面面俱到,但也会有一定的覆盖面,《考试说明》中涵盖的全部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在试题考查的范围之内。从试题顺序来说,命题中会根据具体试题的情况进行设置。从题型来说,有的学科会出现一些新的试题呈现方式。

又讯:中考、高考在即,近日有一些社会办学机构以命题教师名义甚至冒用命题专家身份举办各种辅导班以牟利。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文科: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1.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2.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3.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经济社会科:1.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2.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3.评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不同地区、国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作文试题价值取向的相异。

中国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要求。

而西方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则比较重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思维的创造力。

这两种作文试题的方式,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完全可以取长补短。

从某种意义上说,出什么题考生都应该能写,因为没有不能写的题,作文的优劣常常取决于考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但从国家考试来说,命名什么样的作文题,则体现了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和学习导向,应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科学理性的指导。

高考作文命题应充分强调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给予自主选择和想象的巨大空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具体可以表述如下:。

作文命题应给予多元选择机会。

这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几乎没有任何选择余地,万人或几十万人一题。

如今年语文作文考题“诚信”,就是全国卷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考生的共同考题。

“中国崛起的特点”,是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的唯一考题。

使用单一角度或思维,去考成千上万心灵、潜力各异的考生,那只能削足适履,并导致押题之风盛行,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完全相悖。

而新加坡、美国、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则是若干个命题任选一题。

如法国年高考文科作文题: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个性潜力是极为有利的。

作文命题应该考虑给学生选择不同命题的自由和机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

作文命题应提供开放想象空间。

年轻人常常富于艺术想象力,这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从想象话题切入,能够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今年语文作文题虽然不乏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命题,如天津的“镜子”、上海的“与大自然的悄悄话”、四川“总有一种期待和风光”,但是这种想象空间还是十分有限。

总体来说作文题的政治色彩要明显比往年浓厚。

如“中国崛起的特点”、“中国的发展”等,与政治考试题无异。

著名新闻记者闾丘露薇在看了高考作文题目后都感叹:“如果我是考生,我会觉得非常的为难,因为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落笔。

《大国崛起》制片人高晓蒙针对吉林的题笑着说,“难,实在是挺难。

如果能写好,那一定是思维非常敏捷的好学生。

甚至大学教授看了有的题都有云山雾罩之感。

因为不少题目局限性很大,对作文题材、表达手法等有一定的限制。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是:1.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素质传给了你?2.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你可以在一座建筑物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记者采访中国学生时,大家对这样的文题表示出强烈的兴趣。

中学生关注的视野是向前还是向后,关系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前沿话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引领学习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作文命题也有几个这种类型的题目,如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的关于“浅阅读”的话题作文,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科学发展律动。

这让学生呼吸到了新鲜的科学空气。

国外的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文题,“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法国理科高考作文题,“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不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这种前沿科学的引领方向,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探索影响深远。

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重要导向。

只有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大学学习才能够具有明确的方向和针对性,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

如今年河北等省的考题“诚信”,山东的“这世界需要你”,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还有法国经济社会科作文题,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但是如果过于现实,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有的题目像政治试题,如“中国崛起的特点”、“中国的发展”。

有的题目让考生摸不着头脑,如“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苹果的香味”。

甚至“对世乒赛的看法”在网络调查中当选“最无趣”和“最雷人”作文题目。

甚至有的文题文化观念陈旧,比如“拒绝平庸”,就与网络群体英雄时代的潮流相悖,社会中的平凡、平庸之人,恰恰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社会大厦就是靠无数平庸之人在进行支撑。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虽然今年的考纲没有变化,但从考查目标、形式和内容,试卷题型结构、考查知识点分布等方面,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农学统考学科的考试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农学专业课的考试科目设置都是农学专业研究的基础,也是一个农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各种专业名词概念、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新陈代谢规律、生命现象分析等基础知识理论是重要内容,一直都是大纲强调的重点。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还要加强不同内容间的融会贯通,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利于记忆。

(2)强调应用知识和实验内容,考查考生的专业素养。

化学和动植物生理生化两份试卷中,主观题目的考查是重点和难点。化学考查中,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分值为95分,占总分的63.3%.计算、分析与合成题55分,占36.6%.虽然主观题所占分值不高,但一直以来是较难得分的部分。因为化学中的主观题通常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不但要对所考知识点理解透彻,并且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去,尤其是一些化学计算公式的运用十分灵活,考生光靠记忆公式是很难在主观题上得到分数的。动植物生理生化单项选择题只有30分,而简答题、实验题和分析论述题的分值总共有120分之多,且题量大。从考生作答的时间分布看,主观题占据了更大比例的时间和精力,是考生普遍反应较难的部分,也是容易拉开考生成绩的部分。从考研的目的和研究生基本科研素养的角度分析,那些学习方法得当、分析能力较强、应用技术较好的考生会通过对这些主观题目的作答,将自己的能力展现于卷面,更容易受到评阅老师的青睐。

(3)加强了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知识交叉。

农学统考的专业课由两部分组成。因此,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大纲考察的重点。在对一门学科的考察时也强调了不同知识点的交叉,尤其是在生理学学科中。任何一种生命现象都不是简单的一个原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化学反应和生理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学科之间相关知识的交叉成为题目的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更强调了考生需要不断提高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查目标预测。

对化学和动植物生理生化考查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仍然是考查的重要目标,也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两门专业课也都强调了对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考查意图,这点在题型结构的设置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因此,考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方面要脚踏实地的细细研读大纲和参考教材,另一方面要不断思考,提高对重难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形成系统的研究思路,培养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

三、题型、题量预测。

开始农学学科实行全国统考,化学与生理生化由全国统一命题。全国统一命题能使各高校的同类专业按照统一的标准来选拔学生。经过多年的统考,农学门类的考试大纲已经相对稳定下来,新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继续沿用以往模式。

大纲对20试卷的题型和题量也都做了明确的说明,与之前都没有变化。因此,大家可以把这几年的真题作为检验自己复习程度和应试能力的模拟,总结考试的重点和出题的规律,巩固重要知识点,同时对照标准答案,学习考试作答技巧,争取取得好成绩。

四、考试难度预测。

根据对农学统考中近几年来化学和动、植物生理生化试卷的分析来看,知识点的考查难度适中,没有出现脱离大纲的考查部分,难度也基本上没有变化。结合历年考生的平均分数和考后的反应,我们预测年农学统考的难度将不会有太大变化,仍然保持难度适中的特点。但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把基础打牢,强化复习,反复记忆,这也是我们给大家的几点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心想事成。

历年高考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押题范文】。

后世记载,庚子鼠年,楚地大疫。为一国封一城。那一日,医甲钟南山,携雷火二神,率三十万白衣,入疫区,死守生死玄关,先锋大将李文亮战死,以身殉国。众白衣,死战不退,保我泱泱华夏。晚辈叩谢。

今年鼠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与十二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遥遥相望,而今年,抗疫英雄登上了历史舞台。疫情的倒放,让我们猝不及防,但是我们我们未看到满地哀鸿血满沧江,我们未看到满树凋零落叶扑道,我们看到的是忙碌中的井然有序,看到的是痛苦中的光明守望。契科夫说过一句话:“困难与折磨对于人而言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段就的将是锋利的尖刀。”而挺过这场战役的中国便是那把剔亮的尖刀。

春节我们被困在了家里,有些人却永远困在了年的春天。其实并没有什么真实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们换了一件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从死神手里抢人罢了。所谓英雄,从来不是在高高的山上,他们总是在人群之中或者选择奔向人群。我们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城市,但是国难当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我们彼此之间的爱,我们汇聚到武汉,拉近的距离产生了共同的美,使得我们彼此之间加油鼓劲,亲密相连。

基辛格在《论中国》提到:“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社区干部、志愿者,到医护人员、快递员、司机、教师、新闻工作者等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坚守岗位,维系社会运转,传递温情和力量。我们渴望生命能够扬帆远航,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束光照亮,孔明灯许下的愿望是回家的芬芳。缱绻旧日的时光为时间许下徜徉,穿过窄窄小巷,盼衣袖轻扬步履朗朗,我们待拨开云雾的暖阳便是曙光的东方。我们心目都有共同的信念: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悠然记得钟南山爷爷的呼吁:“强烈建议全中国人民都在家过春节,不要走亲访友。不是人情淡薄,是生命第一。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可以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花与共!”是的,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拉近我们距离与联系的桥梁!

最后,我想起了《流浪地球》里的一段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高考命题作文学生年高考作文命题

他们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梦中的他们牵手相爱,在一起。那个年代的他们简单纯朴贫穷。一个夜晚,下着淅沥的雨,偶尔还有几道亮光划破夜空,好像划破了母鱼的肚子,“鱼子”随之倾泻而下,伴随着雨滴声,“哇”,一声孩子的啼哭声打碎了寂静的夜。他们没有被惊醒,这是梦的一部分。

贫苦让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没钱上学,他们便卖了家产到城里打工。白手起家是多么艰难。为了孩子,他们拼搏着。为了省钱,他们足足喝了两年的酱油汤。运气好时会捡一些新鲜的菜叶来改善伙食。两年了,他们的伙食费还不足两百元。而这些,都是他们住在公办名校的儿子所不知道的。儿子很争气,成绩名列前茅。每个月的假期他们都穿上一件最干净的好看的衣服去看孩子。“爸,妈,你们怎么每次都穿同一件衣服啊?”“为让你每次第一眼就找到我们啊!”一家三口幸福地笑着。父亲心里难受了——他们只有这一件像样的衣服啊!

“妈,我要买安踏运动鞋,体育课上同学们都穿这种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踏,“买!”儿子笑了。

付钱的时候,父亲颤抖着,将四百元钱抖抖地递过去,找回两枚崭新的一元硬币。

“城市里一双鞋都这么贵,儿子不穿上名牌是会被城里的孩子看不起的。”他们嘀咕着,他们发誓让儿子过上好日子。无论严冬酷暑,他们的身影风雨无阻。儿子的伙食费越来越多了,零花钱更是直线增长。接下来的几年,他们成功创业,成了老板,手下公司员工好几百,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越来越忙的事务让他们没有时间去看儿子。可是,哪个父母不担心孩子?每个月打给儿子卡上的几千涨到近万。“妈,今天买了一身乔丹的运动服,给我报销!”“好”“爸,我是高中生了,给我买个苹果手机!”“好的”……他们随口应和着,边往卡里打下数不过来的钱。

儿子一直在他们的担忧和溺爱中长大。

“爸、妈,我大学了,给我买辆奥迪。”

“没问题,只要你喜欢。”

直到一天,一家知名的大学里,一声尖叫,一摊血迹,一辆稍有磨损的奥迪。几秒钟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男的盛气凌人:“打什么110?我爸是×××!”

高考命题半命题作文基础知识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高考命题作文

[构思提示]。

写作这篇文章,要通过对“荣”与“辱”的辩议,指出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以及荣与辱的关系,从而晓喻人们明辨荣辱,识荣辱,知荣辱。写作时,可举一些古今中外为了人格尊严和国家利益忍辱负重或不受侮辱的例子,同时,还可例举一些当今社会现实中出现的荣辱方面的不和谐因素,通过正反对比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写作此文,要充分结合“八荣八耻”的基本思想,突出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做到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开掘,写出力度和深度。

[构思提示]。

凡事都有标准,但不要凡事都用所谓的“标准”,这就要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用“标准”的时候就要用标准,不该用“标准”的时候就不要用标准,特别是对一些富有价值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论据可以选用古今中外成功者富有创新精神、勇于突破常规的事例,重点分析创新意识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素质,联系到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特点,强调人人都要有强烈的创新和发展意识,也唯有如此,社会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分析说理时要注意辩证性,不能绝对化,否则文章就会写得偏颇,缺乏说服力。

[构思提示]。

“变”是客观规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小到我们身边一人一事的变化,大到国家、社会以至世界的变革。在这个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时代,“变”是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必须直面并且认真严肃思索的一个古老而崭新的重大课题,因为它关涉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写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变”是什么?为什么“变”?(二)“变”什么?怎么“变”?“变”缘于对环境和自我的不满,其本质是对现实的挑战,对未来的憧憬。一个人没有“变”,就难有进步;作家、科学家没有“变”,就难有新作品、新发明;一个国家没有“变”,就难有大发展。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同时,“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艺术。在你试图改变世界时,要知难而上;在你努力改变自我时,要取长补短。因为“变”,世界才精彩纷呈,因为“变”,人生才独领风骚。

以《支撑》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

有了自尊的脖子,才能支撑起自信的头颅;有了不屈的脊梁,才能支撑起刚直的身体;有了无私的胸怀,才能支撑起无畏的抉择。支撑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操守,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一种憧憬美好未来的信念。支撑,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集体的发展,抑或是对国家民族的兴旺,都不可或缺。而在现实生活中,因失去支撑而发生的可悲可鄙的事情,不一而足。写时应由点到面,展开联想并反观现实。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抓住一点,深挖下去。要在“支撑”的意义和作用上做足文章。议论力求精警深刻,发人深省;记叙做到自然圆通,神定气足。

以《眼睛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构思提示]。

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首先着眼点应该放在“眼睛”上,你想写谁的眼睛――你的眼睛,我的眼睛,他(她)的眼睛,其他动物的眼睛,这些都可以,只要有内容可写,什么人(物)的眼睛都可成为写作的对象。接下来是“告诉”一词,这是关键,“告诉”是外在对内在的言语,也是内在对外在的感应,不会“告诉”的不可以写,“告诉”内容贫乏的不可以写,所以,“告诉”什么这是最最重要的。最后是“我”,“我”肯定是作者自己,我的心理,我的反应,我的感受,我的情感,我的喜怒哀乐,都应该在文章中有所流露。可以说,这个命题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多层次的内容,只要将眼光延伸出去,一定会找到无比丰富的内涵,从而写出精彩之作。

以《拯救》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

[构思提示]。

如果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动力,就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就不能克服重重困难去获取伟大的胜利。人类发展到现在,人的责任感也应该更加自然和完善。然而,在目前,由于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给一些不负责任者以可乘之机,给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行以可以滋润的土壤,使之在社会上生长并不断漫延起来,成为危害社会的一种最为恶劣的风气。这几年来,社会舆论对责任感问题日渐关注,国家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连续几届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责任”都成为讨论的热点,尤其“两会”提出要实施“首问责任制”。这一切都表明,“责任”问题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一个话题在高考作文中出现,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责任”问题的高度关注,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大学网。

以往高考作文命题

月光洒在小路上,忽明忽暗,路的尽头,传来了悠扬的音乐。一位妙龄少女,踮着脚尖,悠然起舞……舞步偏偏,羽裙散散而至。

终于,一曲完了。妖艳的女子,满意的点点头,转身离开了这里。少女倒在地上,轻轻的抽噎。那妖精般的男子,只是站在一旁,什么都没说。

许久,男子才轻轻的拍了拍少女的肩,待少女抬起头,他才轻轻的替少女擦拭着眼角的泪痕。少女才起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那个富丽堂皇的房间。

“单单,你洗完了吗?”男子问。“马上,瞳。”说着,一个少女穿着睡袍,从浴室慢慢的走出来。少女正在擦拭头发上的水珠。

“给你,单单。”男子说完准备离开了。“记得要上药。”离开时,男子轻轻的说,少女呆住了,待男子离开后,她才拿起药,轻轻的擦拭在手臂上的伤痕。

第二天:

妖艳的女子,带着一个清纯的少女,走进了单单的房间。“吴姐。这是?”单单看着她身后的女子。于是,单单起身,拉过那个女子。

单单不顾头发的凌乱,细声的问:“你叫什么名字?”问完,又转过身对妖艳女子说:“吴姐,她就交给我吧!”然后接过女子的行李包。

妖艳女子便走了,少女看见妖艳女子离开才缓缓的说:“我叫萧玫,萧是草字头,肃字底,玫是玫瑰的玫。”“你叫我单单就行了。”单单不等她问她,便自报了名字。

“单单。”瞳跑来找她,却看见了另一个陌生的女孩……。

高考命题作文:他们

我们是用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而那些盲童却是用手触摸这个世界,用心来感受周围的一切。他们的书是用盲文笔在牛皮纸上一点一点扎出来的,那些凹凸不平,密密麻麻的小点组成一个个汉字,摸上去特别剌手,由于经常这样读书,他们的手指尖都磨起了茧子。他们所用的课本比我们的课本大,有我们七八本语文书那么厚。他们读一本书的时间是我们的两三倍,可以想象他们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少的时间和艰辛。当我听到一位大姐姐摸着书本绘声绘色的阅读时,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些聋哑儿童虽然听不见声音,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但他们却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老师教他们学会了理发和烹饪,他们做的蛋糕特别好吃,比在蛋糕店卖的还好吃一千倍。有的贪嘴的小记者竟然一口气吃下四五块儿!学校的主任告诉我们,他们以后走上社会也会有一技之长,可以凭自己的劳动吃饭。

我还和一位大哥哥和一位大姐姐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他们都是聋哑人,我们只好用文字“交谈”。从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已经上五年级,他们的爱好很多,也喜欢跳舞、弹琴、下棋……我们谈的很高兴,在他们灿烂的笑容中没有一点自卑和忧伤,而是让我感到他们是那么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欢迎我们,他们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声和不绝于耳的掌声和欢笑声,让这里的冬天变得格外温暖!

自评:这是采访特校时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高考命题心得体会

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他们走向人生巅峰的关键一步。在高考中,试卷的命题是决定学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命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是考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我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命题的重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取得好成绩的心得体会。

第一,命题要紧扣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高考命题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因此命题应该紧密围绕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课本的学习,而且学好基础知识是理解和运用高级知识的前提。因此,命题应该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帮助他们全面巩固和加深知识。

第二,命题要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考核,因此命题应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高考中,很多题目都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分析、解决问题、创新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命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

第三,命题要注重选材的合理性和时代性。高考命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现实生活是学生才智的源泉,只有紧密连接实际,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同时,命题选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命题要合理设置难度和灵活性。命题难度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合理设置,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要有一定难度,但也不能过于困难,以防学生失去信心。同时,命题设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当设立多种题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整体的考试质量。

第五,命题要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命题不仅是对学生现有知识的考察,更是对他们潜力的发掘和兴趣的培养。高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命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创新。只有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

总之,在高考命题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命题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命题要紧扣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命题要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命题要注重选材的合理性和时代性,紧密围绕现实生活;命题要合理设置难度和灵活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命题要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的考试质量。希望未来的高考命题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高考命题心得体会

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命题一直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命题的合理与公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命运,因此,命题一直备受争议。笔者参加高考多年,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高考命题的认识和反思。

首先,高考命题需要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科目繁多,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这些科目都有设置的大纲,明确了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因此,命题应该基于大纲的要求来进行,不能超范围、遗漏重点。在考试前,我发现命题的主题和考点几乎都与大纲的内容相符合,这使我觉得高考命题是负责任的,是公正的。

其次,高考命题需要注重知识结构的融通与扩展。高考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发散。因此,命题应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知识框架,去应用和拓展已有的知识。在数学上,曾有一次高考试题要求在三视图中寻找相似的特征,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几何图形中,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在高考命题中,应体现思维方法的灵活与多样性。命题的过程应该讲究合理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高考试题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相对来说选择题和填空题更加规范,而解答题因为需要学生自由发挥,可选择的方法更多。这样一种多样性的命题方式,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在数学解答题中,有一次考题要求学生推导一条定理,然后再进行运用,这个要求考察的不仅是学生的记忆和掌握能力,更注重思维发散和推理能力。

第四,高考命题需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知识是高考的基础,能力则是高考的核心。高考命题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尽量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如语文中的“文化村庄”命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运用多元文化知识,结合课内、课外的知识进行阐述。这种类似综合应用的命题方式,不仅能考察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更能促使学生们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最后,高考命题要注重公平与公正。命题需要负责任,不能偏袒某个个别学生,也不能损害整体利益。命题应该从整体考虑,不能因为考生对某个知识点有偏好或者存在不足而偏向对该知识点的命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命题应保持公正,不得出包庇某个群体的考题。只有保持公平与公正,才能使高考真正成为公众所认可的选拔规范。

综上所述,高考命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乎千千万万考生的前程。我们需要为合理、公正和公平的命题而努力,每一道命题都要体现着对考生的负责,对未来的关怀。紧紧抓住大纲,关注学科知识的融通与拓展,注重思维方法的灵活与多样性,体现知识与能力综合性,做到公平与公正,才能让高考更具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选拔人才的公平与公正。

高考命题作文

请以“一起向前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押题理由】。

在或短暂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人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向前行进”尤为重要,内心逐渐丰富的中学生,正处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同时又走到了人生的一个紧要关头,这个时候让其确立一下将来的路径和心态,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励志。以这样的题目考查学生可以透视出他们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前行路上,让心灵变得淡定而从容,这也符合时代发展对广大中学生的基本要求,这一直是命题人的最爱。

【写作导引】。

虽然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但是我们仍需要认真审题。“一起”可以是两个人,还可以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向前”可以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始终不渝的的追求。“走”是不断进步,是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向前走”都是一种生命常态,成长的道路上,只有奋力向前,才能实现自我、完美人生。至于具体写作,考生可以立足自我,也可以放眼民族;可以回顾成长,也可以展望未来,另外,考生也可以写个人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努力方向、成才励志等,但无论写什么,文章主题始终应该是积极进取、催人奋进的。

“向前走”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可以用“脚走”也可以用“心走”,只要怀抱真诚朴实的情感,虚实结合,再来一点感悟或升华,自然会达到内容与形式“两不误”。从写作的角度看,作文的指向,不管写成哪种文体的文章都应该以“向前”为基调和着眼点,以“走”的过程与细节为着力点。考生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写记叙文,那么中间的叙事部分要紧扣主题;如写议论文,要注意论据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押题范文1】。

一起向前走。

小时候,记得最常出现的画面,就是老妈拿着一种能打人的东西(琴弓或是尺子),高高举起作欲打状——虽然很少落下来,但还是把我吓得大哭不止。一边是老妈的怒气冲冲,另一边是我的哭哭啼啼,老爸总是充当和事佬的角色,把老妈推到一边,然后拉过我,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让我以后不要再惹老妈生气,然后告诉我,一定要努力,要变得成熟……虽然每次的话都差不多,却总能止住我的哭声。也正是在这样的每一次都刻骨铭心的“挨打——教育”的过程中,我一点点向前,养成了好的习惯。

我把小手放在老爸的大手中,蹒跚地跟在老爸的脚步后,渐渐长大……。

长大了,我的学习负担渐渐加重,老爸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经常很长时间都见不了面。但每次在电话里,老爸总会细心地叮嘱我要认真听课,我也会郑重地回敬他要敬职敬业。虽然每次电话时间很短,但却为我灌入了最有效的“兴奋剂”,让我精神百倍地投入新一轮的紧张学习中。是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对话,一句质朴、真实的叮咛,就让我振奋——因为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满含老爸的关怀。在一次次我快要放弃、快要松懈的时候,他告诉我还有许多人在关心我、注视我,告诉我他们永远会相信我、鼓励我,让我不停地向前走,不断地尝试。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坚持与气馁、磨炼与忍耐中,我明白、懂得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伴着老爸工作的越来越出色,我就这样长大了、成熟了。

我只想说老爸和女儿,大手和小手,会永远一起进步、一起努力、一起大步向前走。

简评: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由“我”和父亲的“约定”写起,写父亲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了“不停地向前走”,走过稚嫩的童年,走过风风雨雨的日子,走过匆匆岁月,也正是在这牵手之中,父亲将他无私的、博大的爱注入了“我”的生命。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刻画人物,展现其独特的个性。行文注意创设情境,把父爱实实在在地表现在平淡的生活中。

【押题范文2】。

一起向前走。

人的一生不在乎长短,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把握了生命的脉搏,就可把曾经一切的不幸当作财富。因此,我们的一生要不断地向前走,去努力领略人生沿途的多彩风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要向前走,领略人生风景,我们必须志存高远。志,即有长远的生活目标和顽强的意志。张海迪身残志坚,努力奋斗,成就非凡。推动她在人生路上不断向前走的动力,就是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无志,生活像无舵之船,漂泊动荡,没有方向;无志,生活如浩瀚沙漠,一片渺茫,毫无生机。因此,志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有怎样的追求就有怎样的命运。登山者的志向是一览众山小,故而他的身影永远伫立在风景奇绝的巍巍山巅;乞丐的志向是讨点好吃的,故而只能低三下四,低首乞怜。与“志”一起向前走,追寻人生的至高绝美的风景。

“不争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朝”

要向前走领略人生风景,我们必须把握当下。抓住现实的一分一秒,胜过幻想中的一年一生。痴心追悔过去,只能徒增你的烦恼;一味幻想未来,只能错失你的机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只有当下,才是我们向前走最重要的时刻;只有当下,才是我们人生路上可以把握的时光。当下,是向前走的起点。把握当下,我们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与“今日”一起向前走,用当下的努力铸就人生的辉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向前走领略人生风景,我们必须坚韧不拔。生活的道路上,就算是荆棘密布,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放弃向前走的脚步,要将前进途中的绊脚石变为垫脚石。小时候的达·芬奇连个鸭蛋都画不好,小时候的爱迪生常常被同伴讥笑是弱智,但他们经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最后不都成功了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韧不拔向前走,我们终会领略到别样的人生风景。与“坚韧”一起向前走,用矢志不渝去获取生活的成功。

为了新生,叶子化作春泥;为了光明,飞蛾扑向灯火;为了自由,雄鹰展翅高飞;为了人生无憾,我们应该与“志”、与“今日”、与“坚韧”一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简评:作者将“一起向前走”的内涵分解为“志存高远”“把握当下”“坚韧不拔”三个方面,每一部分分别独立成段,并在每段前巧妙引用诗句来作引子,所引诗句既凝炼了语段内容,又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诗意;同时,每段最后的点题句子又巧妙的紧扣了主题,使得文章中心明确,结构严谨。

高考语文命题反思

恢复高考已了,语文高考命题本着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在积极地发挥其导向作用,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如果我们能重新对高考语文命题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深刻的反思,也许就不难发现存在着的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因为既然是指挥棒,就得随着它转,而让语文教学随着高考语文命题这根指挥棒转,会转出什么结果呢?我们再也不能无视这样一个现实:在高考语文命题是指挥棒这一错误舆论的误导下,如今不少语文教师进入误区,语文教学偏离轨道、陷入困境;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出于追求高考升学率这一功利目的,跟着高考指挥棒转、考什么、教什么成了时尚;真正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包括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并不多见。这又怎能不导致语文教学方向性的偏差?过去有人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依我看,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就是偏。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考查的内容,方式已与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众所周知,学生的语文素质应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语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根本点就是要严格训练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全面发展。高考语文命题也理应涉及这几个方面,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考生的语文水平。可从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实际看,考查的内容仅涉及读(还不包括诵读等)和写两个方面,而对听与说两个方面却未作要求。其实,语文的听与说至关重要,单就说而言,一方面口头表达最能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另一方面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可见,高考语文命题与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时,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考语文除侧重考查读与写外,也未能采用一个比较合理的检测手段(如听力考试、口试等)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查,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考查内容的偏颇失衡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检测的信度和效度,难怪不少语文教师还有这样的感触:往往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在高考中反而得不到高分。

三、试题偏难,产生了很大的负效应。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试题是偏难的。考查内容有难度,固然是由语文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但也与命题者的人为因素有关。我们是不是应该再降低一下高考语文试题的难度?难度不降低,害莫大焉。在应试教育的阴影尚挥之不去的背景下,分数是个宝,你不看重,学生看重;你不重视,社会重视。事实上,语文试题得分偏低而不易得高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确是匪夷所思。一是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二是不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转移,重理轻文的现象尤其严重。结果是,他们的数理化越学越好,语文却越来越差。于是产生了马太效应。三是语文教师压力很大。尤其是那些高中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他们也希望通过理想的高考成绩来得到社会的认可,可高考成绩一揭晓,不少人只能发出欲说如今好困惑的感叹!倘若再来一届,便又会道出才跳离苦海,又入迷宫的无奈心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