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时间:2023-11-09 13:43:39 作者:薇儿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和工作过程的认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申请刊播医疗器械广告的客户,必须出具经过批准的广告内容、鉴定批准号和相应的证照;没有上述证明材料的,广告经营单位不得为其刊播广告。

第二十九条医疗器械广告内容由广告经营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审查批准。

第三十条推荐给患者个人使用的、具有治疗作用或调节生理功能的医疗器械,必须在广告上写明对患者忠告性语言: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八章违章处理。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产停业,由发证单位吊销《生产准许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准许证》。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责令企业收回已售出的产品,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违章企业负责。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用户要求退货的,必须给予退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与用户直接签订购销合同的企业承担?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规定的处罚,由县级(含县级)以上的医药管理部门决定。违反本办法第七章有关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的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1.医疗器械: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人的疾病,调节人的生理功能或替代人体器官的仪器、设备、装置、器具、植入物、材料,及其相关物品。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产或兼产医疗器械的企业。

3.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专营销售或兼营销售医疗器械的企业。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医药管理局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1991年9月1日实施。

质量奖惩管理办法心得体会

质量奖惩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旨在通过激励先进、惩罚滞后的方式,推动企业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每个企业人员必须熟知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个人实际经历,分享质量奖惩管理办法的心得体会。

质量奖惩管理不仅能够鼓舞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可以借助奖惩措施来推动企业自我完善。通过对行业先进企业的学习,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规范服务流程,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个人工作中,曾参与一项关于质量奖惩管理的实践。该企业针对产品质量问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评价标准,将质量问题划分为不同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每个员工都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内,持续不断地努力、提高,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质量奖惩管理,必须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评价标准,并将其具体化执行。此外,企业领导必须带头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推进员工全员参与、质量向上的企业氛围。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企业质量奖惩管理的落地,员工应该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及时汇报质量问题,保证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避免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第五段:总结。

综上,质量奖惩管理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自我完善,更能够激励企业员工全员参与、全员践行质量向上的价值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优化质量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提高员工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为企业的稳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医疗器械新产品实行归口鉴定。第一类医疗器械新产品和列入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医疗器械新产品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组织鉴定,其余的医疗器械新产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组织鉴定。

非医药系统单位研制的医疗器械新产品,可由国家或省级医药管理部门与研制单位的同级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鉴定。

各类医疗器械的科研成果鉴定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会同列项单位组织。

第二十条经鉴定认可的医疗器械新产品由组织鉴定单位核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第二十一条取得样机(样品)鉴定和投产鉴定证书的医疗器械新产品按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核发“鉴定批准号”。鉴定批准号分为“样机(样品)鉴定批准号”和“投产鉴定批准号”。

科研成果鉴定不发鉴定批准号。

第二十二条取得“样机(样品)鉴定批准号”的新产品批量试产,必须依照第三章的有关规定申请《生产准许证》,取得《生产准许证》后方可进行批量试产。

第二十三条企业生产医疗器械必须有产品标准,并经检验合格方准进入市场;没有产品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进入市场。

第二十四条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组织起草,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

医疗器械的行业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审定和发布。

第二十五条县以上医药管理局或相应的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行使医疗器械监督职能。

第二十七条医疗器械监督员有权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医疗器械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按照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监督员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负责保密。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产品质量评审的工作程序,以确保未经产品质量评审的产品不得交付分系统、系统试验及顾客使用。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产品质量评审,但不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质量评审。

批量生产过程在首批产品交付前,应参照执行本程序。

3职责。

3.1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产品质量评审的组织及归口管理工作。

3.2被评审项目或单位负责提出产品质量评审申请。

3.3产品质量评审申请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成立评审组,评审组负责实施评审,总结评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评审结论。

3.4被评审项目或部门负责根据评审中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确定待办事项,明确责任人、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

3.5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评审遗留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4工作程序。

4.1产品质量评审是产品加工完成之后、经初步验证(静态检查、性能调试)符合规定要求以后,交付分系统、系统试验之前,对研制产品的质量及其质量保证工作所作的'全面与系统的审查。用于重要试验(如样机鉴定试验、定型试验)的样机不得跨越此程序。未经评审的产品不得交付顾客使用。

4.2产品质量评审必须纳入研制计划,并在研制网络图上标出。

4.3如产品在院外生产及总装,产品质量评审可在生产厂进行。

4.4评审应具备的条件:

a)产品按要求已通过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及首件鉴定;

b)产品经检验或试验符合图样和规定要求;

c)有经批准的《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d)提交的产品质量评审文件应完整、齐全。

4.5评审的依据:

a)研制总要求或合同;

b)技术文件,如图样等;

c)质量保证大纲;

d)适用的标准、规范、法规及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6.1提交文件。

提交文件为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a)研制过程简介;

b)技术指标符合任务书情况;

c)产品技术状态符合情况;

d)质量保证大纲执行情况;

e)产品性能指标符合情况;

g)质量问理及归零情况;

h)专项评审结论;

根据需要,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可按产品设计质量分析报告和产品生产质量分析报告分开编写。

4.6.2备查文件。

a)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和首件鉴定结论报告;

b)专项技术报告、专项评审报告;

质量奖惩管理办法心得体会

质量奖惩管理是公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质量奖惩制度有助于鼓励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公司的管理过程中,员工一方面需要不断努力以满足公司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公司也要为员工提供符合其贡献的合理奖惩制度。本文突出了质量奖惩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并向读者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质量奖惩管理办法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即制定奖惩基准、规范奖惩流程、注重奖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着重于人性化管理、明确奖惩的种类和具体操作。这些内容合理而严谨地构成了质量奖惩管理办法核心,不仅能够鼓励员工减少失误和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公司的质量标准变得更加明确和客观,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在实践中,质量奖惩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取决于领导和员工的共同积极性,企业领导应该对奖惩制度保持高度的信心和严格的执行,同时员工也应该主动遵守奖惩制度,努力达到公司制定的质量标准。通过实施质量奖惩管理办法,员工意识到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按照制定的标准,才能获得奖励,以此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对于缺乏工作热情或者出现不规范的工作行为的员工,奖惩制度也给予了准确的鼓励或警示,从而促进了员工的行为调整和职业发展。

第四段:应注重人性化管理。

在制定质量奖惩管理办法时,人性化管理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企业领导应该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工作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特别是在面对高温、劳累等特殊工作环境或者其它突发事件时,更需要企业领导加强人性关怀。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休息和安全保障,这是切实维护员工权益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五段:结论。

质量奖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实施质量奖惩管理办法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质量,优化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形象。当然,企业在实施质量奖惩管理时也应该注重人性化管理,积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就。

医疗质量百日行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故频发,医疗纠纷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我国不断推进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旨在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监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作为一名参与其中的医生,我在百日行活动中有了许多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理念转变(200字)。

参与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首先让我明确了医疗服务的本质是为患者服务。过去,一些医务人员过于注重工作中的“技术含量”,忽略了患者的需求和安全。百日行活动通过制定严格的服务质量标准,要求医务人员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尊重患者的权益,不辜负患者的信任。这种理念的转变对于医院和医生来说是一次全面的革命,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段:规范操作(200字)。

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要求医生和护士在实施医疗服务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并落实每一个细节。在我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在一些疑难病症、手术操作等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操作可能存在不规范、不严密的情况。而百日行活动就是要通过规范操作,提高每一个步骤的标准化程度,将医疗服务从“手艺活”变成“工艺活”。这种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段:信息共享(200字)。

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强调信息共享和医疗资源共享。在实施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查询和共享患者的病历数据、检查结果等信息。这种信息共享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度,也避免了患者的重复检查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另外,通过医疗资源共享,不同医院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水平。信息共享和医疗资源共享是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促进医院合作共赢的重要手段。

第五段:医患沟通(200字)。

医患沟通是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疏导患者情绪,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医疗纠纷。而医患之间的沟通,不仅是医生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和疾病知识,也是患者向医生反映病情和需求的平台。我在百日行活动中学到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换位思考,倾听患者的需求,主动与患者交流,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加贴心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结尾(200字)。

参与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让我意识到提升医疗质量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医院和社会共同关心和努力的问题。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进和实施,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强调了医生、医院、患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必须摒弃过去的陈旧观念,接受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只有坚持百日行的理念不断深化,医疗质量才能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才能得到有效的增加。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二、医疗器械产品是救死扶伤的工具,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医疗器械工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质量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此,凡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科学的管理技能和先进技术,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四、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企业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强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理化检验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情报工作等。特别要重视对现场原始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质量信息的反馈。这些工作要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溶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形成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体系。要抓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这是提高企业素质的关键。

五、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各企业都要积极推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取代传统的管理方式。企业要研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逐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优良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六、产品质量检验应严格执行标准,要把检验工作贯穿于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就应落实试验顺序、检验项目、方法,同时研制测试设备。在检验工作中要积极采用统一的基础标准,通用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抽样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七、企业要把质量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企业的厂长应主管质量工作,对产品质量负全面责任。

八、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协助厂长拟订质量工作长远规划和制订企业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

2.在厂长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

3.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计划,产品质量考核计划,并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

4.组织指导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检查各部门的工作。

5.组织制订本企业的质量经济责任制和奖惩条例。

6.制订降低质量成本的目标和方案,协同财会部门进行质量成本的汇集,分类和计算,努力降低质量成本。

7.组织职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制订有关的各项制度,帮助选好课题,定期召开成果发表会,做好评审工作。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和活动应报请主管部门登记。

8.制订对职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计划,并负责实施。

9.收集、汇总、分析厂内外的质量信息,并反馈到有关部门。

10.负责与外协厂签订外协产品的质量协议。

11.组织本企业的质量审核,定期地对本企业的产品质量、现行质量体系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九、加强质量检验工作,企业应设立质量检验科,质量检验科科长的任免,须征得上一级领导机关的同意。质量检验科负责监督、检查产品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其职责:

1.按照标准和有关合同,组织和监督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毛坯件、半成品直到成品出厂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做好原始记录,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2.根据产品质量考核计划,提出相应的质量考核指标。检查全厂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工作,定期组织对产品质量检查考核(包括成品和部件),并统计上报全厂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关键工序必须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信息反馈。坚持首件检验、中间检验、最终检验。

4.贯彻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批不出厂的原则。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在质量问题上发生矛盾时,企业领导应以检验部门的检验数据为准。

5.会同设计部门进行周期检查,以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6.参与新产品、改型产品的设计审查和工艺审查,协助做好新产品的鉴定工作,编写有关试验及检验报告。

7.质量检验人员应由责任心强、能坚持原则并精通业务的人员担任。检验中应按产品图纸、工艺规程、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作出正确判定。对重大质量事故,有责任及时向上级质量部门如实反映情况。

8.做好检验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工作,保持检验人员的相对稳定,检验员的任免,须征得厂长的同意。

十、企业要积极开展对用户的技术服务工作,研究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的使用要求,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用户服务工作。其职责:

1.建立用户访问制度,对出厂产品进行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的调查。认真及时处理用户来信来访,建立用户对产品意见和处理结果的档案,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2.医院设备类或电子仪器类产品,应传授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技术知识,帮助用户培养使用、维修人员,解决使用中的疑难问题。

3.对于产品中的易损件,应保证提供备品、备件。

4.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服务网点。

第三章工程质量。

十一、生产部门要充分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加工周期和检验周期。认真编制好生产计划,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防止突击装配、突击检验的做法。禁止未经训练的其他人员参加装配和关键工序操作。搞好工艺卫生,改善零部件的加工、运输,提高装配和包装质量。

十二、技术部门应保证产品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正确、完整、统一,并严格贯彻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经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标准,不得擅自降低标准要求。正常生产的产品图纸、工艺文件的更改,必须经过必要的实验,并办理审批手续。

十三、新产品经鉴定合格后,应对产品图纸、质量标准、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等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完善工作,具备条件后才可投产。对轮番生产的产品要做好产品上、下场的管理工作,投产前要对技术文件、工艺装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产品质量。

十四、新工艺、新技术用于生产,必须经过鉴定验证,并须经过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同意。材料代用和零件回用,必须保证产品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零件互换性。

十五、要重视产品的内在质量。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要逐步考核其内在质量指标,如使用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能耗效率、精度保证性、性能稳定性、噪声、振动,特别是医用电气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

十六、要认真组织好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开展“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活动,保持设备精度,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

十七、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要按规定进行有关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业务培训、考核。

十八、加强计量工作。企业要设立专门管理计量工作的机构或人员,要配齐必要的计量器具和测试仪器、设备,并使其处于完好状态。贯彻执行计量法令和计量管理制度。

第四章奖惩。

十九、达到各级优质产品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可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优质产品奖。

二十、申报国家优质产品必须是分等办法规定的优等品;申报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必须是分等办法规定的一等品,其具体质量指标按当年分等细则要求执行。

二十一、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并应执行择优供应原料、燃料、动力的原则,确保优质产品的生产。

二十二、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与企业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对在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上做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

二十三、要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出现质量事故要查明原因,及时上报,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对于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必须追究领导责任,并上报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对于直接责任者要给予处分。当年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产品,不得申报评选各级优质产品。重大质量事故是指由于产品质量低劣,造成重大医疗事故者或由于质量问题造成5000元以上经济损失者。

二十四、对于产品质量长期低劣,用户意见很大的企业应限期改进,必要时应停产整顿。在产品质量上若发现弄虚作假欺骗用户的情况,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五章附则。

二十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医疗器械行业各部门应根据各自情况,制订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二十六、本管理办法在与国家有关规定有矛盾时,以国家规定为准。

二十七、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属于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科研的单位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器械的管理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在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负责其所辖范围的医疗器械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第四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生命支持,技术结构复杂,对人体可能具有潜在危险,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产品机理已取得国际国内认可、技术成熟,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管理分类目录》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公布、调整。

第五条第一类医疗器械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管理。

第六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二)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协作配套条件以及卫生环境;。

(三)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技术管理规程;。

(五)符合国家对医疗器械生产管理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第七条企业生产医疗器械,必须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企业生产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必须依照本办法第二章分类管理规定向国家医药管理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取得《生产准许证》后,方准予生产。

企业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备案。

第八条第一类医疗器械的《生产准许证》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核发;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核发。

第九条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的验收通则。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验收通则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验收通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条《生产准许证》不得转让、转借、出租。

第十一条《生产准许证》的有效期为5年,到期更换,逾期不换的,原证即自行废止。

第十二条国家医药管理局认为有必要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产品施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施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目录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计划制订,并定期公告。

生产许可证目录中的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所经营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经营场所、仓储设施、卫生环境和检测手段;。

(二)具有与所经营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检验人员和销售人员;。

(三)具有与所经营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资金;。

(四)符合国家对医疗器械经营管理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须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并且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药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并发给有明确类别的《医疗器械经营准许证》方可开展经营业务,其中,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必须向国家医药管理局备案。

第十五条《医疗器械经营准许证》有效期为5年,到期办理换证手续,逾期不办的,原证作废。

第十六条禁止经营已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而无《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禁止经营无《生产准许证》企业生产的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

第十七条对售出的保修期内的医疗器械必须负责维修或调换;对经过调试不能达到产品标准的,必须给予退换。

医疗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现对本年度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心得总结如下: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了内容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

成立姚市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姚市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今年,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并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姚市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

定期组织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学习培训,落实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重点检查(如药库、门诊、病房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完好。我院实行院领导总值班制度,明确每人的时间段分工,值班期间要进行全院巡视,切实把防火、防盗、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搞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制定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措施,确保全院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办理医疗诊断证明范文

质量管理编制员求职简历范文

质量管理员求职简历范文

医疗护理安全演讲稿范文

医疗卫生考察学习总结范文

医疗纠纷上诉状范文

医疗损伤赔偿上诉状范文

医疗纠纷上诉状范文

医疗事故申诉状范文

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医疗事故频频发生,患者的安全和福利也受到了威胁。因此,在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日益成为了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对于每一名医护人员而言,我们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和知识,还需要具备服务至上的态度,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和治疗,因此,尽可能提高医疗质量已成为当下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应尽责任。

第二段:医疗质量的提升对于医护人员的启示。

不仅要在医疗行业中推动质量和安全,还要在医生和医护人员自身中推广、执行和更新。高效质量的医疗,必须要有高职业精神的领袖,并需要一整套的规范程序。遵循标准程序、坚守守则规则,执行检查和提高医疗安全,这是一种文化,一种前行精神。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必须时刻自我检讨,不时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怀有同理心和贴心服务意识,保护患者的生命关系和权益。

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可以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高技术治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结果。当然,如果质量不佳,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疑虑和恐惧感,同时还会增加治疗成本,带来病患的不必要损失。因此,提升医疗质量不仅仅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医患关系,从而有助于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为了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必须从全方面着手,并持续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推进行业规范的发展,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医务工作者专业水平。此外,还应通过建立患者投诉建议和成立质量专业小组进行实时监管,提高医学服务的协作性和卓越质量,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应对医疗质量问题,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五段:结语。

提升医疗质量是一项长期不断追求的过程,只有不断积极学习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会带来真正的推动效果。医护人员要意识到质量是提前需求,而非事后检查。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能力做起,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医疗质量的提高,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权益保驾护航,同时也提升为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医疗质量的体会和心得,希望我们医务工作者能共同呼吁行业,致力于推动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标准和职业道德。

心得体会医疗质量

在当今社会,医疗质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作为一个普通患者,我也深有体会地感受到了医疗质量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这段时间的就医经历,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医疗质量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医疗质量意味着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院的设备设施都得到了保障,这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好的医疗质量意味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尽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糟糕的医疗质量则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医疗质量给予了如此高的重视。

其次,医疗质量关乎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满意度。在看病的过程中,患者希望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这不仅包括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包括医院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态度。好的医疗质量意味着医生对患者的耐心倾听和专业解答,医院环境的人性化设计、设施的完善等。这些方面的改善能够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满足,提高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接下来,医疗质量关乎社会的信任和稳定。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信任程度。信任是医患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信任,患者才能更好地与医生合作,积极配合治疗。而好的医疗质量能够增加患者对医疗系统和医生的信任,进而推动医患关系的积极发展。另外,医疗质量的稳定性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稳定的医疗质量能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最后,医疗质量关乎医疗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医疗质量是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通过提高医疗质量,才能让医疗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改革医疗系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医疗质量作为支撑,否则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和空洞宣传。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正是医疗改革的内在动力,能够推动医疗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总之,医疗质量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良好的医疗质量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舒适满意的医疗服务;而差劲的医疗质量则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医疗质量,提高认识,加强监督,通过各种措施来促进医疗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安全、可靠的医疗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闻质量管理办法心得体会

新闻是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新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社会公众的知识水平和价值取向。而新闻质量的管理是确保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闻质量管理办法》于2012年颁布,它旨在规范新闻行业的各个环节,保障新闻质量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本文将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结合《新闻质量管理办法》的关键要点,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运用好这一法规提高工作质量。

在我看来,《新闻质量管理办法》中至少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点:一是要求新闻内容必须真实可靠,确保事实准确,并区分新闻和娱乐情感内容;二是要求对新闻信息采集、处理、编辑等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保障新闻质量;三是要求媒体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和纠正;四是加强对广告和资讯分离的管理,以减少广告曝光和干扰。以上都是保障新闻质量并保护社会公众的重要举措。

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敬业精神和道德素质,保障新闻事业的诚实、公正和客观。其次,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强大的新闻文采和语言表达能力,确保新闻内容的严谨性和可读性。再次,新闻工作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新闻技术和采编方法,运用好技术手段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最后,新闻工作者需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事业经验,从已有的新闻质量问题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

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新闻机构,都要充分意识到新闻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能够带给社会公众收获和启迪,同时也是一个新闻机构保持持久、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新闻质量管理办法》不仅规范了新闻行业行为,更是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新闻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改变了新闻行业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低质量新闻的横行乱象。实践也证明,《新闻质量管理办法》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指导和契机,使其更好地提升自己和服务大众的能力和素质。

第五段:结论。

新闻行业是一个公共事业,它的发展需要维护大众利益和社会道德。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作品的创作者和负责人,他们不仅需要关注事实真实和客观,同时要保障新闻工作的高质量和效率。《新闻质量管理办法》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醒新闻工作者去学习、去进步,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和本身素质,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作出了努力。同时,也提醒了新闻门户网站和其他新闻媒体机构需要更加关注新闻质量问题并保障公正,力求使新闻发展步入一个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新闻质量管理办法心得体会

新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而新闻质量也是我们选择信息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体验和对于事件的理解。为了保证新闻质量,新闻媒体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其中“新闻质量管理办法”是其中之一。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经验,谈谈对“新闻质量管理办法”的心得体会。

“新闻质量管理办法”是指在新闻工作中,规范新闻采访、编辑、发布、传播等各个环节,确保新闻质量至上的管理规范。通过新闻质量管理办法的出台,可以有效地规避新闻行业内部存在的乱象、假新闻、炒作等负面现象,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媒体责任以及传媒企业间的竞争性良性竞争。

作为新闻从业者,我深感贯彻新闻质量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我更加注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注重细节,力求完善每一篇稿子的质量。避免片面、偏激、低俗、情绪化等新闻反面示例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阅读人群对我的报道的可信度和高度评价。

第四段:需加强的方面。

虽然实践中我们已经有所贯彻新闻质量管理办法的理念,但管理办法并非完美,我们还需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一些方面。例如,速度和准确性的权衡,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在保证新闻的速度的同时,尽管最全面的收集、分析、核查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此外,对于违反管理办法者,我们也需要加强惩罚力度,以达到更好的规范信息质量的目的。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从个人角度,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新闻质量管理办法,在每一个新闻剪辑,编辑,公布的端口上注重质量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的读写能力和专业素质。与此同时,管理部门也应该从实践中深入了解评估,对新闻质量管理办法持续优化和更新,以期找到最适合新闻付业发展的管理和引导办法。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新闻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心得体会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我相信,医疗质量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涉及到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医疗环境的舒适度以及病人的满意度。通过个人经历和观察,我深刻地意识到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良好的医疗质量必须建立在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之上。在我去看病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医护人员,其中有些表现出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而另一些则毫无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好的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仔细的观察力和耐心的沟通能力。他们需要善于倾听病人的需求,细致入微地关心病情,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病人的需求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病人才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医疗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其次,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还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体验,减轻他们的痛苦和恐惧感。因此,医疗机构应不断引进最新的医疗设备,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势,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再次,良好的医疗环境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一个舒适、干净、安静的医疗环境能够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加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发挥。此外,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因此,医疗机构应该注重医疗环境的建设,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氛围,为病人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体验。

最后,病人的满意度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病人的满意度不仅仅涉及到治疗效果的好坏,更包括对医护人员的态度、沟通能力、治疗过程的舒适度以及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等方面。医疗机构应该更加关注病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积极听取病人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满足病人的期待。只有这样,医疗机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病人的信赖和口碑。

总而言之,医疗质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我的个人经历和观察,我认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医疗环境的舒适度以及病人的满意度都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要素。医疗机构应该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放在首位,不断努力和创新,以满足病人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病人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健康意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体验。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质量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医院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应力求为满足病人的需要,保证医疗工作以最佳的技术状态为病人服务。

(2)质量管理以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

(3)系统管理的思想。

(4)标准化管理的`思想。

(5)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的思想。

(6)对新招聘入院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教育。

3.开展全院性医疗质量教育。每季度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在院周会上通报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表扬质量好的科室和人员,批评差的科室及个人。各科要传达到每位职工。

4.各科要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5.对质量观念薄弱者要进行强化教育。

医疗质量百日行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了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了医疗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改善的必要性。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下我在百日行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医疗质量问题的重要性**。

参与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首先让我深刻认识到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医疗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环节,而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其家属的健康幸福。过去,我们在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扩大,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这次活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医疗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明确质量就是生命线,不能有一丝懈怠。

**第二段:发现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

百日行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现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工作的是儿科,我更是深刻感受到了儿科医疗质量问题的严峻性。在百日行活动中,我发现儿科医疗质量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就诊病患信息不完整、领域专业医疗对接不够紧密、手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等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检查和内部评估,我们明确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整改实际上是对我们的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第三段: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考**。

在百日行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发现存在的问题,更要深入思考如何提高医疗质量。首先,我们要做好内部管理,完善流程和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其次,我们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此外,我们要积极与其他领域的医疗团队合作,加强协同作战,提高医疗质量的整体水平。这些思考和措施是对我们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的具体指导,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第四段:优化医疗服务的建议**。

除了总结问题和思考解决办法,我在百日行活动中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首先,我们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积极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其次,我们应该推广和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精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后,我们也应该加强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参与医疗质量百日行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发现和解决了医疗质量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医疗服务的建议。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倾听患者声音、改进工作方法的机会,使我们有机会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也认识到医疗质量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一、凡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必须执行本办法。

二、医疗器械产品是救死扶伤的工具,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医疗器械工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质量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此,凡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科学的管理技能和先进技术,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四、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企业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强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理化检验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情报工作等。特别要重视对现场原始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质量信息的反馈。这些工作要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溶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形成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体系。要抓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这是提高企业素质的关键。

五、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各企业都要积极推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取代传统的管理方式。企业要研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逐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优良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六、产品质量检验应严格执行标准,要把检验工作贯穿于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就应落实试验顺序、检验项目、方法,同时研制测试设备。在检验工作中要积极采用统一的基础标准,通用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抽样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七、企业要把质量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企业的厂长应主管质量工作,对产品质量负全面责任。

八、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协助厂长拟订质量工作长远规划和制订企业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

2.在厂长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

3.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计划,产品质量考核计划,并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

4.组织指导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检查各部门的工作。

5.组织制订本企业的质量经济责任制和奖惩条例。

6.制订降低质量成本的目标和方案,协同财会部门进行质量成本的汇集,分类和计算,努力降低质量成本。

7.组织职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制订有关的各项制度,帮助选好课题,定期召开成果发表会,做好评审工作。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和活动应报请主管部门登记。

8.制订对职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计划,并负责实施。

9.收集、汇总、分析厂内外的质量信息,并反馈到有关部门。

10.负责与外协厂签订外协产品的质量协议。

11.组织本企业的质量审核,定期地对本企业的产品质量、现行质量体系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九、加强质量检验工作,企业应设立质量检验科,质量检验科科长的任免,须征得上一级领导机关的同意。质量检验科负责监督、检查产品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其职责:

1.按照标准和有关合同,组织和监督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毛坯件、半成品直到成品出厂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做好原始记录,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2.根据产品质量考核计划,提出相应的质量考核指标。检查全厂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工作,定期组织对产品质量检查考核(包括成品和部件),并统计上报全厂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关键工序必须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信息反馈。坚持首件检验、中间检验、最终检验。

4.贯彻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批不出厂的原则。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在质量问题上发生矛盾时,企业领导应以检验部门的检验数据为准。

5.会同设计部门进行周期检查,以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6.参与新产品、改型产品的设计审查和工艺审查,协助做好新产品的鉴定工作,编写有关试验及检验报告。

7.质量检验人员应由责任心强、能坚持原则并精通业务的人员担任。检验中应按产品图纸、工艺规程、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作出正确判定。对重大质量事故,有责任及时向上级质量部门如实反映情况。

8.做好检验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工作,保持检验人员的相对稳定,检验员的任免,须征得厂长的同意。

十、企业要积极开展对用户的技术服务工作,研究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的使用要求,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用户服务工作。其职责:

1.建立用户访问制度,对出厂产品进行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的调查。认真及时处理用户来信来访,建立用户对产品意见和处理结果的档案,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2.医院设备类或电子仪器类产品,应传授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技术知识,帮助用户培养使用、维修人员,解决使用中的疑难问题。

3.对于产品中的易损件,应保证提供备品、备件。

4.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服务网点。

十一、生产部门要充分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加工周期和检验周期。认真编制好生产计划,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防止突击装配、突击检验的做法。禁止未经训练的其他人员参加装配和关键工序操作。搞好工艺卫生,改善零部件的加工、运输,提高装配和包装质量。

十二、技术部门应保证产品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正确、完整、统一,并严格贯彻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经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标准,不得擅自降低标准要求。正常生产的产品图纸、工艺文件的更改,必须经过必要的实验,并办理审批手续。

十三、新产品经鉴定合格后,应对产品图纸、质量标准、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等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完善工作,具备条件后才可投产。对轮番生产的产品要做好产品上、下场的管理工作,投产前要对技术文件、工艺装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产品质量。

十四、新工艺、新技术用于生产,必须经过鉴定验证,并须经过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同意。材料代用和零件回用,必须保证产品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零件互换性。

十五、要重视产品的内在质量。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要逐步考核其内在质量指标,如使用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能耗效率、精度保证性、性能稳定性、噪声、振动,特别是医用电气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

十六、要认真组织好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开展“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活动,保持设备精度,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

十七、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要按规定进行有关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业务培训、考核。

十八、加强计量工作。企业要设立专门管理计量工作的机构或人员,要配齐必要的计量器具和测试仪器、设备,并使其处于完好状态。贯彻执行计量法令和计量管理制度。

十九、达到各级优质产品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可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优质产品奖。

二十、申报国家优质产品必须是分等办法规定的优等品;申报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必须是分等办法规定的一等品,其具体质量指标按当年分等细则要求执行。

二十一、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并应执行择优供应原料、燃料、动力的原则,确保优质产品的生产。

二十二、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与企业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对在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上做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

二十三、要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出现质量事故要查明原因,及时上报,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对于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必须追究领导责任,并上报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对于直接责任者要给予处分。当年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产品,不得申报评选各级优质产品。重大质量事故是指由于产品质量低劣,造成重大医疗事故者或由于质量问题造成5000元以上经济损失者。

二十四、对于产品质量长期低劣,用户意见很大的企业应限期改进,必要时应停产整顿。在产品质量上若发现弄虚作假欺骗用户的情况,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十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医疗器械行业各部门应根据各自情况,制订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二十六、本管理办法在与国家有关规定有矛盾时,以国家规定为准。

二十七、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属于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

年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于20xx年7月26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相关的信息,供大家查阅!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对当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但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战线全覆盖。《办法》旨在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委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并于20xx年7月26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颁布,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共分8章48条。在高度凝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做法,重点进行了以下制度设计:。

一是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确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托专业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控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完善评估机制和方法,将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三是建立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四是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体系。总结提炼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严格执行。

(二)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重点环节。明确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的责任主体,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理顺工作机制。对门诊、急诊、药学、医技等重点部门和医疗技术、医院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三)强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医疗质量监管责任,提出医疗质量信息化监管的机制与方法。同时,在鼓励地方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下,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

三、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分别是什么?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包括哪些?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是指为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持续改进所采用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如全面质量管理(tqc)、质量环(pdca循环)、品管圈(qcc)、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绩效评价、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质量,是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条件、能力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医疗质量管理,是指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医疗服务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医疗质量系统改进、持续改进的活动过程。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六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

规章制度。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第九条国家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依托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质控管理部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十条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国家级各专业质控中心,委托质控中心制定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和标准,收集、分析、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各省和有条件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中心,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医技等部门(以下简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诊所、村卫生室可以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三)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工作。

(六)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要求报送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二级以上医院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三)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六)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规范临床诊疗行为,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十七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制度,提高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要求,使用合格的医疗仪器、设备、药品、耗材、试剂开展诊疗活动。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对医疗技术实施分类管理,对手术实施分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学部门和药事质量管理。推行临床药师制,加强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建设,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贯穿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质控中心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病历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重视人才培养、临床技术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专科的临床服务能力与水平。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关于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质控中心开展工作,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本机构单病种管理的指标体系,制订单病种医疗质量参考标准,促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专业技术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工作满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工作,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质控中心发布的质控指标和标准完善本机构及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指标体系,及时收集相关医疗质量信息。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收集的医疗质量信息进行及时分析、评价和反馈,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系统的持续改进。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查。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医疗质量内部公示制度,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予以内部公示,对存在问题的科室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在不违背保护性治疗措施的前提下,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第四章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

第三十八条国家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医疗责任保险等风险分担形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完善投诉管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等工作,及时化解纠纷,妥善处置医疗事故争议。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被检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评估工作,定期在行业内发布评估结果。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约谈制度。对发生重大、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或者未按要求整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进行约谈,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六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对全国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第四十七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纳入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并与医院评审、评优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理。

第四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聘任、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考核不合格的,视情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应当将科室和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医师定期考核、晋升以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工作、使用不合格或者未经批准使用的医疗技术、仪器、设备、药品、耗材、试剂开展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十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未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

(二)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专(兼)职人员未发挥作用的;。

(五)未按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的;。

(六)发生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隐匿不报的;。

(七)未按照规定如实报送医疗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的;。

(八)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医护人员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护士条例》第三十一条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规范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泄露患者隐私的;。

(四)开展医疗活动未遵守知情同意原则的;。

(五)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医疗技术、药品、设备、器械、耗材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五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第五十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自20xx年月日施行。

心得体会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作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作为一个实习生医生,在实践中我对医疗质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对医疗质量的心得体会。

首先,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机构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够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吸引力。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医疗质量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作为医生,我们首先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注重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合理使用药物等,防止任何可能的意外发生,全力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再次,医疗质量的提高需要医患合作。患者是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患者应该主动提供自己的病情信息,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医生也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只有医患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医疗质量的提升。

此外,医疗质量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政府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医院评审机制和医疗监督体系,推动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价,鼓励患者举报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舆论监督。只有政府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对医疗质量的全面监管,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医疗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医疗质量没有绝对的标准,它是不断演进和完善的。作为医生,我们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能力,关注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不断学习和进步。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内部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和进步。

总而言之,医疗质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它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发展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质量的提升需要医生、患者、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只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医疗质量才能持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