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论文方向(模板13篇)

时间:2023-11-27 12:59:47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误区,避免在自己的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育论文

高中阶段是学生探索职业生涯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以及能力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学对于高中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指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可以找到二者的结合点,综合学科特征合理有效的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并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一、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奠定职业生涯指导基础。

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够搭建师生之间的桥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指导的前提。所以在地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同样需要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教学工作以及指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和工作心情,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亲密合作,打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高中地理教学和职业生涯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将地理教学平台转化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阵地,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第一,教师要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他们真切的情感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都是不同的,但是教师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职业生涯指导打下基础。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性的批评和热情的赞赏消除师生隔阂,让学生展现本我,从而便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发现学生兴趣爱好。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首先需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一定专长,这样才能够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让学生可以在职业生涯选择当中满足和利用好自身兴趣爱好。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的丰富多彩,并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之下发现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第一,在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发挥地理教材的作用,将地理教材作为师生有效对话的纽带,而在处理教材时,也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以及社会经验,合理的利用好教材当中的课程资源。教材当中拥有丰富的案例、地图等学习资源,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教学黄土高原的地貌时,教材当中十分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呈现了外力作用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地表形态这一内容。而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教材当中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阅读,从而更加直观的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后再推测成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第二,课外课程资源是对地理教材资源的补充,可以对课外的地理资源进行挖掘,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地理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学习与生活相脱离,更好的挖掘以及展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师职业生涯指导打下坚实基础。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职业体验感悟。

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和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更好的職业选择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有力支持。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社会职业类型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社会职业类型的掌握,开拓学生的就业观念。而在当学生对有关职业拥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则需要借助于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职业的亲身体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喜欢的职业进行调查和分类,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投入到课外职业体验的实践活动当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接下来可以借助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为学生组织职业体验的实践活动。

高中时期是奠定学生职业基础,明确学生给我发展目标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职业体验,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良好基础。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突出的指导作用。通过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积极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加完善的职业体验。

地理教育论文

摘要:

我们已走进了信息时代,无论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已无法离开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并且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如今,国家急切需要全能型人才。为了完成新时期教学的任务,为了迎接信息新时代的挑战,更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此时更加要求教师做出相应转变,一改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条件。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些教师拥有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却不懂得利用,他们不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当今的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的意义。

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当今高中地理的教学。在地理课堂上,教师熟练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与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总体看来,共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由于机体的需要而产生的稳定内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寓教于乐,使得教学内容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高一学习“俄罗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不同旅游照片、短视频,如海参崴不冻港、喀斯特岩溶地貌等多种地域风情,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图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想象不同的景象、地球的自转和时区变化等抽象的过程。但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这些抽象的过程,并简单地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资源,进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时区问题是高一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语言表述,教师往往无法清楚、透彻地描述出天体运动等自然现象和时间因时区不同而更换的抽象现实。但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视频供学生观看,使学生深刻体会天体运动和时区的转换,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时区的差异性,进而解答时区变换的地理难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提供了很多网络资源,既包括认识理解型的教学内容,又包括练习型的习题等。很多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在网上进行搜索学习,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源,为自己学习提供帮助。学生还可通过这一探索过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方法。

(一)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出更好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兴趣盎然的状态学习,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中火山地震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放映三维动画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力量的巨大破坏力。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火山、地震带的位置有哪些?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人类能否利用火山?再如,讲解“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泰山、长白山等山地的资料引入到教学当中,展现出一座山峰的不同高度所展现出的不同景象,既能通过旅游美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又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内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解决传统教学面临的难题。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多个领域信息的综合利用和某些地理事物的演化过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通过描述、画图、模型等方式进行讲解,并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但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充分结合,可化抽象为具体,轻松弥补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感官方面的不足,突破难点,轻松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一课时,传统教学需要画出俯视图、正视图、切面图等多个图形供学生理解,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不显著。而当今,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理解背斜、向斜是由于地壳运动使水平地层弯曲变形生成的,并看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缓慢镜头,理清地理事物演变的过程。

(三)实现初高中相关内容的衔接。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演示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能对新知识点加以铺垫,又能对旧知识点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理解,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由于地理的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主动挖掘。对此,学生可以网络为基础,通过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建立课题模型,发表研究成果等方式达到网络信息共享,相互交流,探讨研究,探查地理现象的本质。例如,在学习新能源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后,让学生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不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相互讨论,深入探究不可再生资源的特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能源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更加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索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综上所述,在崭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方式,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地理教育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

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

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亚晶.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子(上中旬)。.17。

[2]史晶晶.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

地理教育论文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初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实效不如人意。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插入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德育,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传递给学生。

德育;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才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品德的教育。所以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浅谈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做好言传身教,从生活中小事做起。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用现代文来理解就是“教师,是指能够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并能解答疑难困惑的人”。而这句话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是为师者的首要目标。古语还有云“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也能看出对为师者而言,“立德树人”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德育知识的传达首先自己就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中地理老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显而易见的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仅能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的帮助之下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这其实是学生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初中地理教材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主要认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地理教材具备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特点,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真正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寻找其中暗含的德育知识,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去传递其中的德育知识。例如,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知识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是学生认识地理的第一步,在学会认识地球仪、学会地球如何运动、学会如何看地图辨方向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要学会面对困难要坚持的心理品质;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美,要树立努力学习走出去看世界的远大理想;知道小组合作讨论后能破解难点,要形成团结同学友爱互助的美好品德。再如,六年级下册是世界地理,学习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学习《印度》《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了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通过学习《日本》《欧洲西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养成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最重要的是地理教材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地球的现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地球和大自然已经不能被瞎折腾了,很多非可再生资源被浪费掉就不会出现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三、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学。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是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水、空气污染等问题突出,从而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随着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尊重敬畏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该做到把初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与地理区域的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涉及到水污染及其治理的问题,学生身边就会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周村当地最典型的就是“孝妇河湿地公园”建设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水库治理。教师通过治理前后图片、视频对比观察变化,有条件的学校甚至会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勘察。通过搜集材料、现场观察和合作探究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意识的去爱护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用法制观念保护身边的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做到把德育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去。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成绩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2.运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初中的地理教材涉及到不同的区域和国家,在这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或者相同的区域的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特征既有其共通之处,又有很大不同。所以在通过比较地理知识的同时,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例如,我国和印度相比而言,两国的相同点则是都是人口大国。但是印度可以用来耕地的.土地的面积比我国多出很多,粮食种植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比我国优越。但是印度的粮食总产量不到我们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197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是现在已经被我国赶超。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进步,让学生的爱国之心更加炽热,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3.开展初中地理课外活动,保障德育进行渗透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了解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如我们学生经常参加到当地回族社区慰问老人的活动,通过向爷爷奶奶们了解回族风俗习惯,我们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学会尊重各民族习惯,树立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意识。这些是在学校内课堂教学学习理论知识是领略不到的。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较有趣的地理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如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平时利用周末就近去周村古商城、蒲松龄故居、范公祠等景区进行人文地理考查,假期可去周边的齐山、鲁山等景区进行自然地理考查。并将所见所闻用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用地理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心理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教学必须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导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从生活中小事做起;挖掘地理教材,寻找其中暗含的德育知识;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学。

地理教育论文

摘要: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建立做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本文就对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教学方式。

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文精神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地理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更大的紧急性和迫切性。纵观当前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情感和人文素养缺失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让人文精神回归、重建当作重要前提。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新課标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建立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的特性,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人文精神,让地理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结合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是必然趋势了。在新课改之后,地理教材中添加了很多和人文关系紧密结合的内容与活动。目前我国地理教材正由偏重自然地理,转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然地理的内容也由集中讲述转向分散在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方向转变,这有效提升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运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了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关切,同时对人类遗留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高度的珍视,因此培养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

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决定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而教师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素养就关系到了教学工作的.成果,因此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科人文精神的渗透者,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者,自身要做到榜样作用,做到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为一个思维敏锐、心思细腻、对地理教学事业无限热爱的教师。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不断传递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意蕴。

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渗透人文精神,就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紧紧把握住地理教材中的育人点。比如在教学《人文环境》中,教师就就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人文环境,了解到亚洲人口占据到世界总人口的61%,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0个,亚洲就占据了6个,了解到更多的服饰、运动和名胜古迹。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始终坚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人文精神,真正实现地理教学和人文精神的有效统一。

总而言之,地理学科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其倡导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地理教育论文

摘要:

21世纪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激烈的展开,因此,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情况尤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与周围国家海洋问题多有冲突,并且国人“重陆地,轻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较突出,正因为国民意识淡薄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海洋问题关注和处理上的不合理性。国民意识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响最大的阶层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海洋地理的知识,分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海洋地理;国民意识;中学生。

1前言。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待海洋的关注度越高,其就会越强大。在各国相应出台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国的周围海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明确海洋观念与理论是国民应该具备的素养,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们的中坚力量发挥最大功效。而明确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国民提高海洋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

2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学应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归纳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学中主要在选修当中,这种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只知道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线的长度与海岛面积,例如钓鱼的岛屿事件,大多数都是看了新闻和上网查取资料才知道钓鱼的岛屿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况。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除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海洋当中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各国海洋情况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奠定基础。

2.2对国家发展而言我们国家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较为辽阔,并且周围国家较多,因此与周围在国家海洋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的黄岩岛,钓鱼的岛屿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海洋安宁,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重陆地,轻海洋”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发展的主流,注重中学生的地理课程中的海洋地理,不仅对学生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现代化的角度上“保家卫国”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海洋问题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海洋事业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各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海洋地理教学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1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

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拥有大量资源的海洋因此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海洋的权益是与海洋资源相连在一起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国家最大可以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临海,毗邻区,专属经济特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大,并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渔场,生物物种,海底矿物资源数量非常可观,因此,海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的开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培养兴趣,开发海洋事业,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2丰富知识理论,立足于当下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来说,地理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进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完整性的体现,可以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强化头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国家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落后于世界各国。纵观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并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现代社会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浓,树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危机意识应该越来越强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全球海洋观念,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国际趋势,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发展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培养。

3.3关注祖国领土完整,主权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争夺”既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和主权领土的竞争。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曾经的海洋强国,都在历史上留下过经济强国的痕迹,我国曾经的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导致我国经济上的停滞,以至于后期出现了被迫打开国家大门的屈辱历史。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见海洋之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方面的开发,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正是因为海洋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经济上的倒退与领土上的不完整,主权完整得到破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也就是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国领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励学生爱国情感和海洋意识可以有效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类似于钓鱼的岛屿主权问题的情况。

3.4环境问题的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现代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现了有大陆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集聚,给海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生物数量的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存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较低,工业的发展,给海洋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造成海洋的过度开发,并且对其保护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况不容乐观。促进海洋方面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较高的国民素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正是出于形成阶段,加强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人才。尽管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广大,但我国需求量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有序的开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学的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础作用。

4结语。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形式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海洋地理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本文通过当前国际问题中突出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呈现出了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来开展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少云.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3]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兴趣培养教育论文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用毛主席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两句诗,以及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都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如果教师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为巩固;又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一句地理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

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四、巧用成语教学,助长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到南极洲水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北欧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可形容是“星罗棋布”。用“滴水穿石”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比较恰当。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在学习地下水潜水时,可提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在科学上是否可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在学习农业生产时,对于集约经营可用“精耕细作”来说明,对于粗放经营可用“广种薄收”来表达。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学习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时,可说明我国几个“名不副实”的矿产地,即甘肃金昌产镍,甘肃白银产铜,青海锡铁山产铅锌,贵州铜仁产汞,湖南锡矿山产锑,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五、利用漫画教学,启迪兴趣。

又如在讲水资源利用问题时,我选了一幅叫做《宇宙乞儿》的漫画。画面上地球伸出两只手,哀求道:“请施舍点水给我吧!”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地理课中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等,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也会更加的费力。如果,教师们借助地球仪、地理景观图或者电视录像等,将原本比较繁杂的教学内容以一种比较直观化的且生动化的模式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撒哈拉沙漠”的相关气候时,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有关沙漠动植物的生存视频,通过它们顽强的生存能力来反映出沙漠环境的恶劣,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在降到山区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先播放出一段太阳下山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主要是因为太阳的照射导致岩石热胀冷缩最终导致岩爆。然后,再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响声,教师再讲解其中的原因,结合多媒体课件,既形象,又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会因为好奇心而全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也充分地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做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又能形成活跃和谐的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还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出一份力!

地理兴趣培养教育论文

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首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授新知识前,适度设疑、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产生兴趣。如讲“中国贸易”时,提出“谁能说一下中国哪一个城市贸易量数第一?”书本上是上海第一,北京次之,为什么北京是中国首都而没有上海的数量大?问题马上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为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它的交通运输条件不但有陆运、空运,而且有河运和海洋运输。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也随之提高。

二、运用直观学法,引起兴趣。

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能把知识直接、准确、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进行直观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挂图、投影、幻灯等。当然最为方便的还是教材中的引文和插图。巧用插图,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效果。如讲“河南的省会为什么从开封迁到郑州”这个问题时,首先让学生看开封铁塔,再看黄河河水,大多数学生就会感到开封是个危险的`城市。再让学生拿开封与郑州相比较,学生马上就会认识到,郑州不但比开封安全,而且在交通方面比开封便利,开封只是临陇海铁路,而郑州不但临陇海,而且临京广铁路。这样学生对开封与郑州两城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就非常明白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课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教师讲好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一举一动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的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上课时要以自己的语言、行动影响、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用积极的态度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首先教师要不时地用激励性语言提问、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新的设想,并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学习。

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意志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年轻人都要去东南部沿海区打工呢?,我马上就回答他们因为东南部沿海地区首先是靠近海洋,运输方便,有很多华侨和华人到那里投资办厂,工厂多了需要的工人就多了。再一个那里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而我们华北却非常缺水。同学们就说我们懂了,我们华北缺水、交通条件又没有南方好,如果把南方那些企业都搬过来,我们华北也受不了。通过启发使学生懂得了书本以外的大道理:祖国大地上哪里水多、哪里水少,哪里自然条件好、哪里自然条件差,跃然脑中。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也就从兴趣中得到肯定。

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调动。

常言说:“被动不如主动、输血不如造血。”如果能调动学生主动自学的积极性,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师在课堂上讲,记得更快、更准、更牢固。

如让学生学习《中国的邻国》一课时。课本上一共有l5个国家,但背会后容易忘,那就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有的学生就自发的把l5个邻国编成顺口溜:东朝鲜、南越南、还有老挝和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包围大西南,巴基斯坦、阿富汗两个国家在西边,北方蒙古、俄罗斯,西北外加三个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这样一来就比一个一个去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多次都提到过。但是要让学生都回答出来,却马上断音。怎么办呢?我就让学生一个一个总结,老师往黑板上写:0℃等温线、800毫米的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这样一来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就被学生牢牢地掌握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为什么不一样,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为什么丰富,南方地区的人口为什么稠密,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地理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老师催着学为我要提前学,主动自觉地走在路上当顺口溜背。甚至两个学生说笑话也用上了地理知识,我听到一个同学说:我把你推到秦岭上去。那个同学接着说:我把你推到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去。我在一边听了真想笑。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什么他们在长跑当中普遍又跑得比较快呢?这些都是否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联呢?”话音刚落,学生们都各抒己见,最后,为了解开大家的谜团,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观察非洲地形图以及气候图等,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又能将本节有关于非洲的地形以及气候的相关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而且还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德化鹏祥中学)。

摘要: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有效教学属于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立足于新课程的背景,针对有效教学的特征以及内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同时立足于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准备,针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

一、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内涵。

在一开始的时候是采用经济学上的效益、效率以及效果的概念针对有效教学进行解释。在这种观点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遵守,充分利用尽可能少的物力、精力以及时间投入,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并且有效地保证特定目标的实现,最终使社会以及个人的价值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一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效益的教学以及有效果的教学。教学活动的结果符合预期的教学目标就是所谓的有效果;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之间成正比就是所谓的有效率;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收益以及教学价值就是所谓的有效益,其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符合特定的个人教育需求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的程度。

二、有效教学在新课程下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效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了新的特征。

1.发展性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发展性的特征。

2.开放性的特征。

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开展教学,将教学计划仅作为教学行动的参考依据,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学情境为根据,针对教学行为进行灵活多变的选择和组合。

3.个体适应性的特征。

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然后对学生的'丰富多彩个性起到有效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得到满足。

三、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实施对策。

立足于新课程的背景,针对有效教学的特征以及内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下从立足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准备三个方面针对有效教学的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

1.有效教学的准备对策。

在有效教学的准备阶段当中,必须要重视正确的备课观以及正确的教学目标观。

(1)首先应该将正确的教学目标观树立起来。各种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再只是对知识进行传授,而且要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全面的、正确的教学目标观。

(2)将正确的备课观树立起来。备教师的“教”是传统备课观当中的重点,其将学生的“学”忽视了。所以,教师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除了要对教师的“教”予以充分的重视之外,同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

2.有效教学的实施对策。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施环节中要想保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学习差异、情感以及学习动机的作用。

(1)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地参与进来,就很难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首先,针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能够将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的学习实践、学习条件以及学习材料提供出来,使学生能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究,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情境。其次,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进行阐述,教学内容的价值不仅能够在整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将一门课程的价值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的作用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明白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最后,必须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从而将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

(2)对情感教学的方法进行充分地利用。要想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发展,教师就必须要注重情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主要目的,所以有效教学不仅要对在这些教学过程当中情感的促进作用予以关注,同时还要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情感教学的作用,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3)对学生的差异性予以充分的关注,从而采取适应性教学的方式。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时候,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对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选择,所以教师必须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看到知识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从而真正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应有的兴趣。其次要对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综合运用。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措施很难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因此教师必须对多种教学策略和措施予以掌握。最后,教师应该以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针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基础进行研究,从而能够采取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合的教学速度和进度;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提高速度,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益得以有效增强。

要想保证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将正确的备课观以及教学目标观树立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激发出来,对情感教学的方法予以充分的利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学生的差异性予以关注,采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使有效教学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01)。

[2]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02)。

地理兴趣培养教育论文

摘要:美术教学在当前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经济条件所限,农村的美术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考虑从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一,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天地,开展户外观察和写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身边之美,从而形成直观的感受。第三,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在肯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第四,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由创新,充分发掘孩子的想象力。相信,只要美术教师善于培养,耐心指导,农村的小学生一样会热爱美术,拥有善于发现美的艺术家的眼睛。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它的美育功能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陶冶他们的美术情操,带领他们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主要动力。有位著名心理学家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

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学生刚回到教室,他们或玩游戏玩得意犹未尽,或参加课间体育活动尚气喘吁吁,大多数同学都情绪激动,心绪难平,如果这时候老师立即传授新知识,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这个阶段中老师应该用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笑话、小谜语、小故事、小游戏等教学手段,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听一首优美的音乐、欣赏一下精美的图片,把学生的心收回来,回到课堂中,然后再不失时机地揭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导入时,我们可采用故事导入、音画结合、音乐游戏和利用电教等都是引发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美术是视觉艺术,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对象,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可选用艺术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很多城市中的美术教学中已经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但是对大部分农村小学来说,这样的经济条件尚不具备。但是我们拥有比图片、视频更加广阔的真实地自然。因此,贴近自然、观察生活将是引领学生走进美术、喜欢美术的'重要手段。

三、鼓励式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让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教师不能通过简单的分数等级来进行评价,不要指望用某种固定的方式判断每个学生的进步。学生们需要的是有感情的语言,需要教师找出其闪光点。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和耐心的疏导、帮助,不仅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培养,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以前或传统的那种教师专制的那种师生关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既是在课堂上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好朋友。《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走到学生中间去,扮演“剧目的设计师”,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乐于跟学生一起学习、表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又兼任指导者的职位,引导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美术活动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

在教和学的关系上,我们应该从研究学生心理的角度入手,确立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从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尊重可以体现在教师鼓励学生的眼神中,亲切的浅笑中,甚至在举手投足的细节中。

总之,农村广阔的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为美化和丰富学校的活动环境提供了材料,不仅使身处农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的生动有趣,还更有效地促进了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定了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了农家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作为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信任鼓励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又有所提高,使其个性得以发展。相信这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欢乐,更有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方向

1.一般指示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做题时要注意指向标箭头在地图上的实际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时候指向标是标示其他方向时要特别注意)。

3.经纬网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