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人生范文(15篇)

时间:2023-12-03 06:11:02 作者:LZ文人

人生就像一颗种子,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成茁壮的参天大树。探索人生的意义,以下是一些名人名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人生》读书感悟

读书是一种幸福这种境界被一位学者说得那样直白:“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开花亦是缘。”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片读书的心境。我们不是哲学家不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不能从一朵花中参悟人生但我们可以像那位学者这样静静地做个读书人在一片芸芸众生里感悟人生收获快乐。我喜欢读书这无数个理由都汇成一句话——在读书中我可以感悟人生的真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而读书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途径当我们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让她那玲珑剔透的文字来平静你浮躁的内心让新跟着这个轻快的调子在字里行间驰骋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美丽。当我们内心失落彷徨时可以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让他那激情澎湃的句子来震撼你的心灵此时此刻整个人都属于正义整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坚定。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感悟到了作者的怜悯之心也感悟到了人生的坎坷与精彩。

从小到大书都是我最好的伙伴。书读得多慢慢的就会悟出一些道理:当思想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我们会深刻的自省。我认为呀人生注定是不完美的不是十全十美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是当我们阅读张海迪、史铁生时人性的光辉会抹去那罩在心头的阴影我们还会因此而自甘堕落吗?也许人活在这个世上注定要经历磨难要去反思人生。

读书改变自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如是说。纷纷扰扰的尘世名利足以让我们无所适从而我们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也感到了人生的无限孤独。同样“上帝在为我们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为我们关闭了另一扇门”。从而我们能平心静气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平心静气的生活才有可能思考我们的人生。

读书是一种驰骋在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轮回中读书人的思想与八百里秦川厚土与贯穿数千年的历险情节一起驰骋与一片朔风疆场找到了一具粗犷而强悍的生命原形上面刻着“人生真谛”。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就像向阳花总是追寻太阳不为名利听从的是心的召唤正是这份爱让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嗅出书的馨香都能在孤独中以温情的手指在书的页面上摩挲不止。在主动碰撞的激情中书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理念智慧与我们的经历体会、思想情感互动沟通相鸣相和。日子长了我们便获得了对生命对人生最深切地认知与感悟。

是的读书后我都会陷入一片沉思之中。或许有时候读书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细细品细细感悟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人生》读书笔记

路遥在他的小说《人生》的开篇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正是这句饱含哲理的话促使我翻开了这本书。

坦白说,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再从头来看小说中描写的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等等遥远年代的名词,不由得觉得陌生和隔阂,但是从一咏三叹的故事情节,以及过去文化食粮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来看,当年这部小说引起轰动实属正常。

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主人公高加林呢?我认为单纯的指责他喜新厌旧,结果遭到了命运的惩罚是不够深刻的。我们可以想像不识字的刘巧珍和通讯员高加林之间的代沟有多么严重,巧珍只会和他唠叨庄里的水井修好了,老母猪又下了几个崽子,完全无法进入高加林的内心深处,即便当初他们在一起,也是他遭受打击极度需要人安慰的结果。

书中这样评价可怜的巧珍我认为十分的生动:“再说些什么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过这些事,还再能说些什么!她绝说不出十四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复合能源!”可以说农民刘巧珍和知识分子高加林之间的爱情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爱情并不只是简单的相濡以沫,还需要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必须要相配。

其实高加林老早就发现了。

读书人生作文

凯勒(瑞士小说家)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刘向(西汉文学家)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我心中充满阳光。

也许有人不愿意花时间读一本好书,但那些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书中的内容。每当我得到一本书,便情不自禁的读起来。读完一本书,便有想起了另一本好书,我常常被书中的内容所陶醉。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干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

因为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它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是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充实。如果没有书,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枯燥无味、黯然失色。

是读书让我的生活充实,是读书让我放飞理想,是读书让我看到广阔的天地,是读书让我知道了卖火柴小女孩得可怜,是读书能让我与古人对话,是读书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是读书让我的生活无比精彩!是读书点亮了我们的人生!

人生读书心得

听惯了“要活出个样儿来”,于是当我看到“要活出个味儿来”的时候,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就一个字的差别,可明显地确是两重境界。仔细品味周国平老师富有人生哲理的随感,犹如在咀嚼一枚青橄榄,回味无穷。尤其是对于做人的一些感悟,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为人要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他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器量。“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历览前贤国与家,似乎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都遭遇了太多的挫折与历练,也就是在一次次命运的洗礼下,而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我也走得并不顺畅,我走过了人生的拐角,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体验了一天到处奔波的辛酸。当我受到刺激而想到这些而落泪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没什么,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因为我知道不管怎样,人生是向前的,这就是我对生命的朴素的认识。做人要学会把胸襟打开,做到大肚能天下难容之事,这样便能在人事纷扰间从容应对,活出自己的人生。

为人要做到正直和有尊严,要坚守诚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梅兰芳1924年在日本演出,给他治病的大夫喜欢中国景泰蓝的袖扣,梅兰芳答应下次来日本给他带一个,但因时局动乱,三十二年后的1956年梅兰芳才再次来到日本,他没有忘记当年在那位大夫前许下的承诺,恭敬的把袖扣放在了他的遗像前。我想做人就该像梅兰芳那样,言而有信。

人生是个五味瓶,我们既要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学会面对挫折与失败。如何笑对人生,乐观很重要。伟人毛泽东和陆游都曾写过有关梅花的诗句——《咏梅》,毛泽东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则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同是看梅花,一喜一悲,对比如此强烈。做人要笑口常开,切忌悲观厌世。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热爱他。

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为人还要守得住清平。财富只是生活的形式,不是人生的目的。清官海瑞,最后离开人世,家徒四壁,周总理一件大衣穿了几十年。我们在生活中一方面要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同时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们更要学会冷眼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不被社会的浮华所诱惑,守住自己的职业操守,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线,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人要先立德,后立业。要善于经营自己的一生,对过去要总结,对现在要分析,对将来要规划。《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会常常把自己从人群中拉出来反省,明心见性,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认真经营,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终有实现的一天。

周先生关于做人的理解很有深度,更多注重的是人的内在品质,而这些品质只有细化到我们的生活中才具有鲜活性:

首先要注重学习积累。学校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止地,或者说只是我们的起航之所。融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更广,需要学习的更多。读书在于明理,明理在于做人,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告诉了我们修学储能不可偏废的道理。尤其对普通干部来说,事干得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多,甚至可能承担的风险更多。但是要不惧失败、挫折。凡事要顺其自然,荣辱处之泰然,逆境不以为然,能经得起上台,也经得起下台。

其次要能知变,应变,适变。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来适应周围环境。但变也要有原则,不可流于圆滑。

最后要广交良师益友。良师益友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征为镜以防己过。常言道,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交友要做到不交非类。

修养德行,好好做人,说起来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实际上需要把学习加上年龄,再加上对世事的经历和观察,才会有收获和体悟。这是一段漫长的经历,其中必夹杂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

我想说人生哲思录在给我注入积极思想激

《人生》读书笔记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一些激动但也有一些悲伤。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就想这本书标题所说的.一样,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尽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走的好就是万紫千红,走了弯路不过就是从头再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到县里学校当老师,之后被村支书用关系运作被自己的儿子顶替,回到家村里。这时他遇到了喜欢他很久的女子刘巧珍,他们很快的发生了热恋,巧珍美丽善良处处为人着想。然而这一切都被加林叔叔的回来而打破,他的叔叔到县里当了官,手下一个叫马占胜为了讨好他叔叔让高加林去县里当了记者。这时他又遇到了在县广播站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俩人有着相同的理想,他们在一起了,高加林无情的抛弃了巧珍。故事到了一个高潮,巧珍赌气的嫁给了别人,而加林也被人接发又回到了农村。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只是巧珍已经嫁人了。

我对高加林同情也恨他,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一次又一次的跟命运做斗争,同时也抛弃了最亲的人。

生活总是无情的,如果不确立自己的原则,生活就会不断地提出严峻的问题,生活就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谁也别想摆脱它。人生就像马路一样有平坦也有沟壑,有上坡也有下坡看你怎么去面对。笑着面对它自然就会风调雨顺,悲伤着面对它就蜿蜒曲折。

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走不管遇到什么要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保留真实的自己。或许我也终将面临人生的抉择,不管人生走的和我想象的一样潇洒,我始终会承担我选择的人生之路。

人生如戏,沉迷者痴痴地演,如此如此;

戏如人生,了然者会心的笑,那便那便。

读书人生作文

人生有读书相伴,生活就多了一份信仰,不再迷茫不知所措。

人生有读书相伴,前行的陆便多了一份依靠,不再彷徨与孤单。

人生有读书相伴,脚下的步伐也更坚定了,即使受挫也不轻言放弃。

庆幸与书结伴而行,读书使人生变得充实。也许我们的生活本就平淡无奇的,但是读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养料,让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知的青年。我们在寻求“黄金屋”与“颜如玉”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使自己变得明理懂事,对人生能有所感悟。书香萦绕在鼻尖,我们品味着生活,细嚼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每一次心弦的触动,使我们受益匪浅。就这样,读着书,充实着人生,使我们原本空荡荡的心灵绽放满无数知识的花朵,氤氲着一片书香之气。读书,一点点地充实人生,充实得有意义。

享受与书结伴而行,读书使人生变得绚丽多彩。读书在充实人生的同时,也为人生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在这五颜六色之中,我们品味到了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惬意;我们体会到了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们也感受到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些色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朝气。读着书,欣赏着那多彩的颜色,生活也便不再枯燥乏味,却是增添为许多乐趣。读书,享受着这种乐趣,聆听着多彩的人生。

感谢有书相伴而行,读书使人生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智慧的钥匙”读书,教会了我们宽容他人,与人为善;读书,引导我们走向正道,不被世俗所合污;读书,鞭策我们积极向上,就算跌倒也要再爬起来。书,让我们读懂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并不仅仅拘泥于一些狭窄的范围,而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去挖掘人生的闪光点。读书,是人生价值体现的载体,是扬帆起航的向导,是直面一切,无所畏惧的勇气。读书中人生,赏亮丽风景,人生,感谢有读书相伴,它赐予我们无法估量的价值。因为有它,心中不再踌躇,不再彷徨,脚下的步伐也便更坚定了。

《人生》读书笔记

最近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些零碎时间看完了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小说不长,一开始很好奇,像路遥这样的作家为什么会用“人生”这个看起来很大很空的词来做为一篇小说的题目。不过之前看过《平凡的世界》题目所用的词也给人感觉很大。便看了下去,却感触颇多。

我是个看书很慢的,一般很多书都是坚持不下来的,不过对于《白鹿原》、《秦腔》、《平凡的世界》这类发生在农村的小说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很享受的看完。《人生》亦不例外,故事发生在西北农村,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系列选择来展现了他起起伏伏的人生,进而也对相关人物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起初,高加林高中毕业做了民办老师,这时,他想着转成公办老师。后来,村主任的儿子高中毕业就把他顶替掉了,苦闷的他回到地里,断掉了以前的种种想法,开始做个农民,这时一直暗恋他的未从认字的刘巧珍开始鼓起勇气追求他,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这时已经成为成为张克南女朋友的黄亚萍回到县城的高加林又重新燃起了对高加林的爱恋,毅然决然的和张克南分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最后的人物关系是,张克南和黄亚萍分手,高加林和刘巧珍分手,而后,黄亚萍和高加林恋爱,最后,由于高加林重新回到农村,黄亚萍和高加林也分手了,这时,高加林真正爱的刘巧珍已经在绝望中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马栓了!

故事的发展是由高加林一步一步的选择推动的!做农民是觉得自己是农民和不识字的刘巧珍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边上极大的幸福;当回到县城工作了,觉得刘巧珍说的都是村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应该和黄亚萍这样读过书的谈的来,而且可以去南京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读后感·结果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而且可爱体贴的刘巧珍也不在了!故事的结尾,刘巧珍拦下了要在半路上拦住回村的高加林为她出去的母亲和大姐,并且求大姐回去和她一起求村支书再给高加林谋求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

故事有很多泪点,特别是高加林提出和刘巧珍分手的时候,对白不多,却整个场面让人心酸。

也许,作者将小说命名为“人生”,是为了说明,人生就是由一次次的选择组成,而每一次的选举是否正确将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吧!

读完后,有两个短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鸡飞蛋打,不作死就不会死。

《人生》读书笔记

读完一代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著《教育与人生》后,心灵受到的震撼很大,他的的确确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教育”二字,令人钦佩!

第一点——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个人认为,老师其实是“语言器官”比较发达的高级动物,“言教”可谓是时刻都在进行的,经常嘴巴一张就会停不下来,反正我是这样的人,所以讲的话多了,难免重复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话都是重点,学生很多时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拿最近的课本剧排练来说,学生甲饰演后羿,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仑山顶拉弓射下九个太阳,排练时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绘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后羿这一人物,依照人物特点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该怎样?拉弓时的表情又该怎样等等。可是任凭我描述学生的表演还是不尽人意,结果我实在不满意,一着急自己上去演了,学生也紧接着模仿了起来,效果好极了,其实当时我是“愣”了,进步太快了,后来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

第二点——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这是古今中外凡是有见识的人一致的认识。作为一名老师,谁也不应该故步自封,说是足够了,可以教一辈子了。现在的教育事业对我们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肩上的担子巨大,我们不应该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呼失去光泽。就我自己而言,以前我教古筝只把辅导学生考级当做首要目的,要求自己是熟练掌握“考级”曲目,这样以便自己上课的时候讲解自如,示范的也漂亮!可现在想像,自己实在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时间久了,学生将会远远地超过我,自己也会觉得无聊起来,怎么可以一直不学习新曲子呢?所以现在我必须要“进修”起来!

《教育与人生》一书我还需要时间仔细揣摩,叶老的超凡智慧和伟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个月看完他的一本书就可以学习好的,我还需要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各方面,也让我将来的“教育人生”盛开出一朵美丽灿烂的小花,嘿嘿!

《人生》读书笔记

喜欢于丹,是基于几年前,看她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论语。她端庄优雅,澹定自信;她口若悬河,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出口成章。自此,她成了我敬仰的大学问家之一,我也成了众多于丹粉丝中的一员。

今天,她将人生价值与幸福融进新书《趣品人生》,是件令我们特别高兴的事。感觉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在书中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她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悠闲与时间无关。

在书中,于丹用细腻的文字,从道理上唤醒我们重新思考,感悟人生,发人深省。她就国人的生活方式,用茶、琴、酒,说古道今,更加贴切,更加接近生活。这种观念强烈地撞击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如何用悠闲的方式找回自己,重启心门,如何找回幸福的感觉。

于丹说,人在路上奔忙,不妨在忙碌的喧嚣中“且停停”。“停一停”能让我们歇歇脚,静静心。在亭子里养养神,问问自己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回味一下起点与目的之间,这路上的每一步,其实本身就是风景。但停下不是为了安息于此,终老于此。停一下,不是要丢了赶路的自己,是为了再上路,步履轻盈更好地上路、更好地前行。

道理其实大家都知道。

读书点亮人生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点亮历史轨迹的火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巨手,书更是历史长河中最闪亮的明珠。

从小我就开始迷恋书,家里那个四扇门的书柜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爸爸妈妈经常把买回来的书放进书柜,又常常从里面拿出书来给我讲一些闻所未闻,神奇动人的故事。每当我抬起头来,望着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书籍,就会深深的着迷,当时在我看来,书柜是家中最神秘的地方。

我一天天长大了,看的书也从最早的《婴儿画报》变成了《儿童漫画》,接着变成了《我们爱科学》。从妈妈一字一句的给我讲解每一幅图,到自己连看带蒙的在书上比划,到现在不借助字典也可以流利的阅读大部头书籍了。现在,我已经开始在看《世界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国家地理杂志》、《二战风云》这些书了。

看的书越多,我越是体会到了人生的各种滋味。

书唤醒了我心中多少美好的感情,也让我知晓了残忍的罪恶;书使我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也让我远离愚昧,慢慢成长起来,书让我的智慧日益增长,也让我明白了还要努力克服我的无知和幼小。我呼吁大家都来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

《人生》读书笔记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我上师范时读过,当时被小说里痴情的刘巧珍深深地感染了。时隔二十年,再次读《人生》,同样被大马川这一群人物深深地感染了。

刘巧珍,是大马川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心爱的人儿,她付出了许多,差点连心都掏出来。她不是那种病态的痴情,懂得以己度人,因此她的可贵就显得更为高大,用小说里高德顺的话说:“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可惜的是,在一个时代的浪潮中,她的这种爱情被高加林抛弃了。刘巧珍心灰意冷,痛苦地接受了马栓的“爱情”时,自己心爱的高加林又一次回到了大马川,成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刘巧珍面对高加林,是恨是得意是爱是不甘心?路遥让刘巧珍选择了一种宽容的爱。也正是如此,刘巧珍这个形象才显得更加完美,近似“女神”。一句话,刘巧珍追求的爱情是个悲剧。

高加林,高中落榜生,一腔热血想走出大马川,走出黄土地,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想到更大的洪流中冲浪,这本没有错。那个时代给予年轻人的舞台还不大,机会还不多。人生的命运是靠实力、关系、机遇和变数来运作的。高加林在这几个因素中缺的太多,所以正当他“冲浪”正兴时,生活一次次把他甩回到原点。他高考落榜回到大马川,当了教师成了“公家人”。当记者名满县城,每一次都是高加林崭露头角时,生活就给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第一次甩回原点,他有可爱的刘巧珍陪伴;这一次甩回原点,他失去了金子一般的刘巧珍。高加林也是路遥笔下一个悲剧人物。

路遥满怀热情的塑造了刘巧珍、高加林这两个人物,掩卷思考,作者写作时是痛苦的,一方面他极力塑造人物的美好、爱情的美好、时代的美好,另一方面又让这美好的人物、美好的爱情在美好的时代以悲剧结束,这种矛盾深深掩藏在这群大马川人物的背后。路遥人生坎坷,爱情坎坷(当然也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所以他把自己的坎坷融入了这些人物身上,让读者被人物的可爱感染的同时又泪催了,这种艺术效果是深刻的,是刻骨铭心的。二十年了,自己读过不少小说,唯独《人生》印象特深。

路遥何止在《人生》中描写了这种泪奔的爱情,《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山西大眼睛媳妇”,和丈夫经历了苦难,终于日子红火了却得了癌症;孙少平和田晓霞不可思议的爱情在洪水卷走田晓霞那一刻结束了。路遥就是这样,倾心塑造爱情,又极力让爱情在自己面前倒塌,塌得一塌糊涂。但路遥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他把自己写入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他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通过他,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艺术作品的魅力就此彰显。

《人生》读书笔记

或许你也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困惑的时候,譬如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因是跟随自己的心继续向前走,还是屈服于现实的重压。如果你在处于纠结之中,那么便可以像我一样带着疑惑去《人生》中寻找答案。

《人生》讲述了一个因高考失利而在村里任教的民办男教师高加林,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生活一直都不太顺利。“大能人”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是一个靠走后门才上了高中的迟笨人,因为高中毕业没有工作,便把没什么背景的高加林顶替了下来。高加林不服气的待在乡下,一心想着怎样回到镇上,但村里“二能人”的二女儿刘巧珍又给予他爱情的滋润。过了一段时间,高加林的叔父从远方调回来工作还当了地区的劳动局长,下面的人为讨好他,走后门把高加林带到了县城里工作,高加林还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甩了刘巧珍。可命运弄人,黄亚萍的前男友的母亲对高加林怀恨在心,揭发了他走后门的事,导致他又被迫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是个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来美好的生活,可他愤怒、困惑、绝望,这都是人生带给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对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澜下走错了路,可谁有说的准呢?是错是对都是相对而言的,高加林总觉得生活不顺,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乐幸福不是吗。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选择了城里姑娘黄亚萍的时候大骂高加林没良心,是个负心汉,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大背景之下,也许选择了黄亚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里生活的保障,而选择机灵漂亮又朴实可爱但是个文盲的刘巧珍,在日后的生活中两人的分歧可能会越扯越大。高加林不是没有过思想的斗争,他痛苦着在当初第一次与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说分开,也痛苦着在自己失去工作后主动跟为难的黄亚萍断绝关系,他也还是有着愧疚的心。

在高加林失去工作回到农村时,故事也缓缓落下帷幕。高加林是庄稼人的孩子,他从未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可他也从未有过成为农民的觉悟。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三起两落把他摧残的险些失去生活的希望。可德顺老汉这个和时间做着抗争的老光棍早已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心性善良的他总会在关键时刻点醒高加林,好让他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德顺老汉找到了他,他的话都让高加林和我的心为之一震。他一辈子都打着光棍,旁人看起来可真是寂寞,可他却说“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着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数,修过路……遮羞难道不是活得有意思马?——那你们年轻人的词说教幸福。”啊!这就是德顺老汉眼中的幸福。他还觉得“把书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就是幸福。高加林听了这番教导,眼里又闪起了希望的火星。这……这才是人生,也许经历过挫折,跌入谷底,坠入深渊,可只要人活着,生活在这土地上,就是人生,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精彩的人生。我们都在探索着人生,没有人能断言你未来的人生会以怎样的姿态存在,那些有经验者也许能在关键时刻给你指明方向可真当实践起来,又未免是隔靴搔痒。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通往正确道路的岔口。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的这段话被路遥先生作为《人生》一书的题记,也被我摘录一段作为题记,是有着他的意义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你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也可能没办法总是如愿以偿,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慎重地做选择。

面对人生的岔道,可能会迷茫吧,也可能会困惑,但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总是充满思考充满选择,有着无穷无尽,无法用一板一眼的语言来表达的变幻。前进吧,不要害怕,不要抱怨,勇敢的做出选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生》读书心得

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现代,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却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如“雪映窗纱”,如“凿壁偷光”,还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等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人生》读书笔记

翻开《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青烟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于路遥,其实我并不了解,只是有很多人向我推荐他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听书名觉得自己可能难看懂,便没有勇气看。可是有次在书店见到《人生》,被书简单的封面所吸引,而后是对一段从书中摘录的话有点感觉,于是,开始了这次的“人生之旅”。

“人生”这个话题,充满着一种遥远又空旷的感觉,从时间和空间上都给我一种距离感,似乎只有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的父辈才有资格和经验向青年人论述它的概念,于我,显得很陌生,但又好像熟悉到每天都会出现。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记得小学和初中的书上说过,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也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的过程。可是这句话却显得苍白和无力,似乎概括了一切,但又令我们不知所措。

刚拿到书,没几天就看完了,自己总是沉不住气,急切的想要知道下一章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书中的人物担心和焦虑,其实这样也好,把自己置身书中,更能体会人物的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品味他们的人生。

书的开头,作者摘录了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感觉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我却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雨,并没有很深刻的见解。有时会很羡慕那些经历了很多事情的人,感觉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雪中一步步成长,一点一点的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睿智。可能是我还太年轻,见过的东西太少,虽然总是想去外面的世界学习和生活,但是爸妈于我的那份爱把我紧紧的保护在他们的羽翼下,生怕那些风浪让我受到伤害。但终有一天,我会长大,会远离爸妈的庇护,自己独立的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闯荡,想想也是充满了挑战和期待的。

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是顺德老汉和巧珍。

顺德老汉是个老光棍,他对于感情是忠诚而且真实的。年轻时那个和他相恋的女孩受父母逼迫嫁给了别人,从此远离了他的世界,但他一直牢牢的记挂着她,从未忘记他们的曾经。当巧珍问他那个女的是否还活着时,顺德老汉说道:“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这份感情在经历了那么多艰苦的岁月后依旧鲜活的跳动在他的心里,没有轰轰烈烈的热恋,没有甜言蜜语的抚慰,他一个人,一直在等她,等着一份没有结果的爱情。其实,如若他的心里只有她一个,再容不下其他的人,那他的等待可能不是一种煎熬,而是一种享受,她住在他心里,从未离去。他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两个人的生活,永远在一起。想来,这样的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的是一份融进心里的刻骨铭心。书中顺德老汉的形象有种岁月累积的沧桑感,他像一位明理的指路人,教给加林人生的道理,在他走错的地方给他警示和引导,在他伤心无助时帮助他找回人生的灯塔。很希望自己身边也有像顺德老汉一样的人,鞭策我,在我迷惘时一巴掌把我拍醒。

而书中巧珍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加林无私的爱和包容。对于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女孩来说,众人的流言是很可怕的,但是她爱加林胜过自己,此时的流言不管多难听她都不在意。好像在加林面前她什么都可以放弃,只要他过得好。她在加林最无助时开导他,给他安慰,虽然她不识字,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淳朴,善良,可爱,加林能够度过那段消沉的时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巧珍给予的温暖。故事的最后,与其说是加林抛弃了她,还不如说是她自己默默退出,不想再拖累他。

“你……去吧!我决不连累你!……我尽管爱你爱的要命,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

她默默的离开,把自己那颗爱加林的心埋起来,重新开始属于这个年纪农村女人的生活,只不过,这一段没有加林的生活,或许不够完美,但是爱她的马栓也会给她幸福。不知道身边的人不是加林,巧珍是以怎样的心情生活,可能是对一切都死心了;也可能是时间让她忘记了曾经的伤心,开始了一段新生活。虽然她有了自己和睦的家庭和平静的生活,但我总觉得她没有顺德老汉过得幸福,至少他一直坚守着那份爱和执着。

对于本书的主人公——加林,在经历了人生一段旅程的沉沉浮浮后,成长了很多。从一件一件事情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无奈,势利,软弱和渺小。可能每个人都是这样,在青春年少时总是充满了斗志,溢满了心中的自信让我们把世界看得很小,很简单,总认为自己可以很轻松的改变世界,博得旁人的呐喊和欣赏,却不知我们正在那些真正有能力和阅历的人面前像小丑一样展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有时候,时间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把锋芒外露的我们磨得成熟和稳重。加林又回到了这一片他从小生长,一直想要离开的土地,他不再怕自己这颗珍珠会埋没在这里,相反,没有那些嫌弃和伤心,有的是一种对新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和巧珍的分手,是他很伤心但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他爱巧珍,但是,是在和亚萍在一起后才发现的。他以为自己和亚萍有很多共同语言,应该算是很般配的一对,但他却忘了爱情与文化没有关系,与前途更没有关系,他把自己对于光明前途的渴望当成了对于亚萍的爱,他错爱了亚萍,对于亚萍和巧珍都是不公平的。在茫茫人海中与一个人的相遇,相知,相爱,确实是不易,但是加林却亲手葬送了那份珍贵的爱情。巧珍对于他是完全真诚的,没有要从他身上得到什么,这种简单的感情在现在这个物质社会更显得珍贵。可能,真的是这样,很多东西在你失去它时才懂得珍惜。一次次的错过,一点点的学会珍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或是情势所逼,或是被人安排,再或是自己掌握,我们在这个大大的世界上游走着小小的自己,安静或喧哗。有人在官场拼搏了一辈子,有人在田地里劳作了一生,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证明着我们的存在。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有怎样的人生,过怎样的生活。也许现在我已经走上了一条人生轨迹,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等到不久的以后,回过头来品味时,是庆幸还是懊悔,我也不清楚,只是希望那时的自己不要悔恨,因为路是自己选的,自己理应有能力和勇气把它走完,而且,要走得精彩。

愿自己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宽容,忍耐和珍惜。

《人生》读书笔记

两到三天时间,读完了路遥的这本书。之前看完《平凡的世界》好像看了一点,因为都是描述陕西农村和县城的故事,就没看完。这次长久没看到中文书籍,买了这本。昨天看了一晚上没刹住闸,今天晚上依然。白天仍然测试单机——hvdc——无穷大系统自定义模型。

昨天是看到那首脍炙人口的“走西口”,看到德顺老汉在回忆青年往事。我想,也许巧珍和加林能走到一起吧。很难找到更难得的伴侣了。

今天晚饭后,一边测试640mw稳态和320mw稳态下,对换流母线相电流乘以3/2系数的稳态。发现亚萍开始闯入加林的世界,想,巧珍估计要悲剧。巧珍的真心爱意得到了深刻的表现。每一次见面,多次到县城找加林,对加林又掏钱(50元),真是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真是金子。金子般的媳妇儿。

加林的意外再次回村,是始料未及的。读后再想,乐极生悲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基本规则。看到巧珍赌气嫁给马拴,不能不难过,但在当时看,又是难以找到的更好选择。

巧珍的姐姐要奚落加林,而巧珍的再次出现,不能不让人动容。巧珍真是个好女子。

德顺老汉,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哲学家,是个乐观、聪慧的人物。中间和加林老爹去专程教训加林,也是尽到了近似父亲的职责。让人敬佩。加林作为才华较多,容貌英俊而又多才的青年佼佼者,具有农村知识分子常用的清高与自卑。民办教师被拿下时的绝望与无助;受生活所迫而卖馒头时的复杂内心感受与去阅览室读书看报的从容,形成了无用书生的一些印象。但善良的巧珍的贤惠与明察秋毫,让加林的第一次下海圆满收场。同时又有了表白。

德顺老汉最后的等待加林,指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防止加林轻生。对高明楼的提前打预防针,也是让人不禁动容。

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对社会现象进行了一定简评。各个人物读起来真实而有质感。巧玲的美丽,没用太多刻画,而是用白杨一般美丽的身躯,让人无限遐想。加林的大落大起再大落,显得真实而不做作。加林父母像一般老农民。村支书处理事情的圆滑,与对加林二叔回家后的干练处理,如支开加林,和副局长提前通气,并邀请加林二叔去吃饭,而第一杯酒恭敬,加林父亲。无不入木三分。加林父亲,既有老实老农民一辈子不愿惹事的性格,如儿子民办教师资格被村支书儿子顶替后的实际做法,即更加巴结来为将来流余地;又有别人如刘立本因加林与巧珍约会而声称要打断加林腿时,乖人发恼,声称谁敢动加林一指头,就劈掉对方的脑瓜,护犊子真实。中间加林父亲和德顺老汉去教训加林,推测最大的原因为德顺找加林父亲,而加林父亲也有意教训儿子,加林父亲是老实农民,对巧珍给自家的各种干活和贤惠,应该是很喜欢,后面加林掉良心,确实也是加林父亲所不愿看到和不认同的。加林在这时的反应,从年轻人角度看,为了所谓前途,似乎可以放弃真挚爱情,但作为普通人,仍然不免为巧珍难过。独自在家人家也是明确表明愿意的啊。

加林与巧珍分手那部分,加林的狠心与残忍再次彰显,上次是狠命干活儿。但这次巧珍的不必对方挑明,就主动退出,让人倍加动容。难过,无以表达,就骑自行车回去了,而原本着急忙慌来应心上人之约,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作为读者,我很难过,非常难过。之后巧珍又是伤心,而后嫁给马拴。很难找到更悲伤的故事。

末了,村童的信天游,“哥哥卖了良心才回来”与之前的走西口中“哥哥你走西口。万不要交朋友;交下的朋友多,你就忘了奴——”对应,让人不能不为之侧目。

总之,路遥《人生》又是一本让人不忍心重读的经典,因为里面的故事太真实太凄惨太让人难过。希望众人都能找到巧珍这样的爱人,特别是像本人一样从村子里出来的“清高文化人”。但愿巧珍是自己的爱人,而自己又没有出卖自己的良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