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种植实施方案范文(24篇)

时间:2023-11-25 20:35:05 作者:紫薇儿 最新种植实施方案范文(24篇)

制定实施方案需要对各种风险和可能的变数进行充分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准备。实施方案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具有创新和实践意义的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种植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区种植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带动农民增收,特制定高档花卉大棚种植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提升种植业的产业化水平,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为载体,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政府扶持、民间投资、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等方式,大力发展花卉大棚种植,提升农业现代装备水平和产出率,把顺德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优质花卉产业基地,并为解决本地人就业,培养新一代现代农业创业者开辟新途径。

(二)基本原则。

循序渐进。通过办好试点,摸索经验,凸现高效农业商机,调动民间力量参与,逐步扩大大棚种植规模,使之成为顺德农业的新增长点和新的投资热点。

市场带动。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花卉产业从中低档品种为主向优质高值方向发展。

产业牵引。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品种引进、技术支撑、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花卉产业从分散走向联合,从粗放走向集约,有效提升产业化水平。

化投资体系,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高标准花卉大棚4000亩,实现年产值8亿元,把顺德打造成国内重要的高档花卉产业基地。

(二)发展步骤。

试点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为大棚种植的试点和启动期。每年建设高标准大棚100亩,3年内由区政府安排扶持资金,牵动民间投资,约带动150户农民参与。通过试点,探索设施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发展路子,为大规模发展大棚种植积累经验。发展阶段。2013年至2019年,为大棚种植的持续发展期。一方面,建设和完善高档花卉出口等各项设施,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大规模扩展欧美市场。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优质花卉产业园区,每年约建设500多亩,争取到2019年全区建设优质花卉基地达到4000亩。

三、发展方式。

(一)园区互动。

2010年,陈村镇花卉世界兰花基地建设高标准大棚50亩,以种植蝴蝶兰成花为主,约带动25户农户参与种植。北滘农民创业园建设高标准大棚50亩,以种植红掌、凤梨等优质花卉为主,约吸引25户农民入园创业。2011至2012年,每年在陈村、北滘两镇建设高标准大棚100亩,共带动农户100户。

(二)企业带动。

组织带动性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入园种植农民挂钩,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实行“三提供”:提供种苗,由企业向农民供应种苗;提供技术,参与种植的农民到相关企业学习,掌握种植技术后才可入园种植,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相关企业对入园种植农民提供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提供收购,相关企业对入园农民生产的产品定价收购或协助销售。

(三)扩大发展。

从2013年开始,在园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每年建设约500亩的优质花卉产业园区。

四、扶持办法。

2010年至2012年,在高档、优质花卉大棚种植推广试验期间,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对建设高标准大棚的投资者给予每亩5万元的补贴。陈村、北滘两镇财政对入园租赁大棚种植花卉的农民给予首年的租金补贴。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大棚种植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的一项全新工作。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区经济促进局要做好大棚种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全程推进项目的实施。区财税局协助做好资金安排和监管。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组织大学生进行农业创业实践。相关镇、街道积极配合,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引导农民参与设施农业。

(二)规范项目管理。

大棚种植项目要实施项目申报、合同管理、项目建设施工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严格资金监管,成立由区经济促进局、财税局等部门组成的设施农业项目监督验收小组,对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进行监督验收。

经济林种植实施方案

根据《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城市供水水源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北政办〔20xx〕119号)精神为进一步改善牛尾岭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水库水质不受污染,保障北海供水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北海主要水源地有牛尾岭水库、冯家江和鲤鱼地水源、洪潮江水库等三个地方。

(一)种植情况。

1.牛尾岭水库水源保护区3760亩。

涉及的农业种植主要有:

(1)银海区平阳镇孙东村委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联队耕地1500亩,种植甘蔗100亩,余下的1400亩早造全部种植瓜果类蔬菜,品种有苦瓜、节瓜、豆角等,晚造900亩种植水稻;下坡村耕地面积500亩,种植农作物有甘蔗400亩、木薯100亩。

(2)银海区平阳镇东星村委耕地面积560亩,种植农作物有甘蔗、木薯。

(3)合浦县廉州镇中站村委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东山村600亩,种植农作物有甘蔗520亩、木薯80亩;文子冲村耕地面积400亩,种植农作物有甘蔗320亩、木薯80亩;旱一村耕地面积200亩,种植农作物有甘蔗150亩、木薯50亩。

2.冯家江和鲤鱼地水源保护区8900亩。

涉及的农业种植主要有:

(1)海城区驿马街道办事处驿马村,耕地面积1420亩种植农作物是蔬菜。

(2)海城区高德办事处马栏村耕地面积4000亩,全部种植瓜菜。

(3)银海区银滩镇龙潭村耕地面积3480亩,种植农作物有蔬菜1000亩、玉米800亩,木薯980亩、红薯700亩。

3.洪潮江水库的水源保护区17565亩。

涉及的农业种植主要有:

(1)乌家镇岭顶村委耕地面积8600亩:种植农作物有水稻2500亩、甘蔗1200亩、木薯2900亩、玉米1000亩、菠萝1000亩。

(2)石湾镇红锦村委耕地面积2465亩:种植农作物有水稻1000亩、甘蔗1000亩、木薯200亩、玉米150亩、花生115亩。

(3)星岛湖镇采木村委耕地面积3500亩,种植农作物有甘蔗2000亩、木薯1500亩。

(4)洪潮村委耕地面积3000亩,种植农作物有甘蔗2500亩、木薯500亩。

(二)化肥农药使用情况。

通过对以上村委(村小组)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没有发现违规使用禁用和限用农药。

1.农药使用情况。

(1)瓜菜类:使用农药较多,主要是杀菌剂的使用,每造施药7-10次,每次每亩用药150-350g,农药种类以保护、治疗、铲除剂的有机硫类、铜类、有机氮类、取代苯类如代森锌、可杀得、疫霜灵、大生、甲托、多菌灵、百菌清等。

(2)水稻:防治卷叶虫及螟虫用药以阿维菌素等复配药为主,一般每造施药2-3次,每次用药150g/亩;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一般用井岗霉素,每造用药约两次,每次用药200-300g/亩。

(3)甘蔗:种植时为防治地下害虫用药较多,亩用1.8%的阿维菌素3-4kg。

(4)玉米:主要在中后期用甲维盐、定虫脒等防治蓟马等害虫,每次用药10g/亩。

2.肥料使用情况:亩均化肥用量约为23.4kg(折纯),较全国亩均21.9kg高出1.5公斤。

加强供水水源地种植业产业和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技术和生态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的污染,到20xx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业面源对城市供水水源地不再产生污染,城市供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一)种植结构调整。

调整水源保护区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把水源保护区内施用化肥农药较多的水稻、蔬菜、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改种施用化肥农药较少的农作物,如南瓜、木薯、毛薯(俗称田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水库校核水位以下及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责任单位:合浦县政府、海城区政府、银海区政府)。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加强水源保护区农作物病虫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实现农药“零增长”。在水源地保护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要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重点推广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集成技术,通过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篮板、黄板,性诱杀虫,推广应用放蜂治螟等生物技术,充分利用生物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

2.减少化肥使用。推广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针。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堆沤腐熟有机肥,根据不同作物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2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根据作物长势按方配肥,减少污染,实现化肥“零增长”。

3.推广应用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加强水源保护区生态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培养水源保护区优良生态农业,改善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其中重点推广“猪—沼—果(菜)—灯—鱼”等种养结合的优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4.开展“清洁田园”治理工作。抓好农业生产垃圾分类处理指导,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设施设备,明确回收主体,指导农民对废弃塑料秧盘、肥料包装袋、农药瓶(袋)、废弃塑料薄膜等的农业生产垃圾及时回收利用或转运处理,减少废弃物造成的农田污染。

5.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区农资经营门店的监管,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严禁农资投入品对水源保护区水源产生污染。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供水水源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供水水源地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统一组织协调,有序推进。加强监督指导,明确有关单位、人员及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长抓不懈。

(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市、县区要将水源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以解决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农业种植资金需求,解决推广引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资所需费用和退耕还林补偿,对种植结构调整造成暂时性效益不佳进行适当补偿等。

(四)加强督查。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供水水源保护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督查指导,定期检查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工作落实情况,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该项工作开展纳入绩效考评。

种植实施方案

附件2:

黑龙江省2010年深化。

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据农业部《2010年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清理整治禁限用高毒农药、假冒伪劣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强化日常监管、专项抽查和案件查处,着力构建农药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省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遏制,农药市场监管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整治重点。

突出整治全省无公害生产基地县无公害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严厉查处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经销单位违法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行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残留的监测、监控。

四、整治任务。

(一)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农药产品质量与标签日常监管,突出抓好农药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乡村经营门店等重点区域监管,严查无证生产、标签违规及重点产品的质量抽检。一是严查无证生产。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二是严查不合格标签。以产品登记证号、有效成分名称、含量、登记作物、防治对象和毒性标识为重点,严厉查处产品标签不规范,夸大药效,误导农民行为;三是对重点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对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大、近年来群众举报投诉多、标签严重不合格、涉嫌有效含量不足或可能添加违禁成分的农药产品重点抽检,确保违规、违禁农药不漏检。

虫剂产品进行专项抽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和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坚决杜绝国家禁限高毒农药的使用。三是对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种作物用药进行专项抽查。

(三)查处大案要案。坚持重点打击与专项抽查日常监管相结合,组织精干力量,明查暗访,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联合有关部门严查大案要案。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集中整治,坚决查处。不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的衔接机制,对已构成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行为。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发挥案件查处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在去年对省内农药经营单位和网点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将农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资格、消费者投诉以及质量监测结果统一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及时曝光违规企业和产品名单。加大对合法生产和经营企业宣传力度,对在历次农药监督检查中产品质量和标签均合格的生产企业及经营单位,在媒体上进行宣传。

统防统治,确保农药使用安全。

(六)落实属地责任。将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继续实行农药市场监管分片包干责任制。对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中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违法违规行为长期得不到治理,市场秩序混乱状况长期得不到扭转的地区,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积极宣传,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以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农药科学知识,提高使用者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宣传违禁高毒农药的危害性和国家有关禁限用规定的具体要求,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密切配合,务求实效。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明显实效。同时,及时上报专项整治信息,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制定细化实施和推进方案,并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建立起由主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业务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

六、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加强学习,分解任务。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

规和规定,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抓好各环节的衔接和监督管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时间安排:3月1日—3月底。

第二个阶段: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利用各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适时启动整治行动,相关责任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农药市场整治,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和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开展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禁限用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农药科学知识,提高农户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水平;组织对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和农药安全使用情况检查;农药管理机构适时开展基地农残监测。时间安排:4月1日—10月底。

第三个阶段:检查评估,总结提高。对各地专项整治行动目标和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认真总结。主要总结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问题。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差的进行通报批评。时间安排:11月1日—11月底。

种植实施方案

关岭自治县果树蔬菜办公室。

2013年8月19日。

目录。

一、概况。

(一)名称:麻江紫皮大蒜试验示范种植。

(二)示范种植单位。

1、实施单位:关岭阿依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监管单位:关岭自治县果蔬办。

3、技术依托单位:关岭自治县果蔬办。

(三)建设时间:2013年9月——2014年4月。

(四)建设地点:示范点建设在关索镇落叶村。

(五)示范规模:50亩。

二、试验目的及意义。

麻江大蒜香味浓郁,外型美观,外表呈淡紫色或紫白色,瓣肉细嫩致密,蒜包紧实耐贮,生食香脆辛辣,熟食香味浓郁,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既是佐餐之佳品,又具药用之功效。经贵州大学生化所、省理化测试中心化验分析,麻江红蒜除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外,还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尤其四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同时麻江大蒜栽培管理简单,市场好,经济效益高。

通过试验示范种植,观察麻江大蒜在我县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并探索整理出麻江大蒜在我县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同时,通过示范生产带动我县农户进行商品化、规模化生产。

三、建设内容、建设规模。

在关索镇落叶村示范种植麻江紫皮大蒜50亩。

四、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资金概算。

1、大蒜种子:300斤∕亩×6元∕斤×50亩=9万元。

2、复合肥:1包×175元∕包×50亩=0.875万元。

3、生物有机肥:6包×48元∕包×50亩=1.44万元。

4、土地租赁费:835元∕亩×50亩=4.175万元。

(二)资金筹措及来源。

试验示范种植总投入17.99万元,其中:大蒜种子9万元由果蔬办用试验示范费购买;肥料、土地、人工、管理费共计8.99万元由阿依苗公司承担。

五、进度安排。

2013年9月10日前:采购种子。确定示范种植地块,做好大蒜栽培技术培训;

2013年9月10日—30日:播种大蒜。

2013年11月—2014年2月:田间观察大蒜生长过程,并观察记录主要农艺性状。

抽薹期记录:株高、假茎粗、假茎高、叶色、叶长、叶宽、抽薹时间。收获期记录:单株蒜薹产量、蒜头纵横茎、外瓣数、总瓣数、蒜皮色、单株蒜果产量等。

2014年2月20日前:蒜薹、蒜果采收方法及蒜果贮藏技术培训。2014年2月20日—3月10日:蒜薹采收。2014年4月10日—20日:蒜果采收。2014年4月底:资料收集整理,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果蔬办负责人为组长、果蔬办副主任为副组长、果蔬办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种植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示范种植的规划、实施及组织协调,确保示范种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技术保障。

技术依托单位为县果蔬办,果蔬办现有技术人员4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大专学历1人,果蔬办技术人员多次参与我县大中型蔬菜生产项目建设,对项目的实施、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确保示范种植的顺利实施。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平均亩产蒜薹250公斤,按6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1500元,平均亩产蒜头700公斤,按6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4200元,每亩蒜薹和蒜头共收入5700元,50亩可实现收入28.5万元。每亩的成本包含种子、肥料、人工、地租等共需要3598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纯利润达2102元,示范种植50亩紫皮大蒜纯收入达10.51万元。

2、社会效益。

通过引进麻江紫皮大蒜试验示范种植,寻找麻江紫皮大蒜在我县的种植适应技术,为农民致富提供有效途径,对丰富我县蔬菜品种资源、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八、附件。

1.大蒜栽培技术。

种植实施方案

(全日制)。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已经或准备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身体健康的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及复转军人等。

本专业实行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期制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3-5年。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种植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农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种植业劳动者的模范带头人。

(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语文、科学发展观概论、体育与健康、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一领域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设施园艺、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农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生产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大豆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中草药生产技术)、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现代农业创业指导。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班所在地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种植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与学分本专业所有课程总学分为99学分,按30学时为1学分计,总计3009学时。其中:

1.公共课模块的各种课程均为必修课,共计882学时,29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2.专业课模块的课程分为五个专项技术分支,可选修其一。共计1377学时,46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3.实践课模块为必修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结合所学课程开展种植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教学形式。

本专业的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实践。1.课堂讲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2.学生自学: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也可利用声像教材、网络辅导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

3.实践教学:

(1)实验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实验课教学。

(2)实习课: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特长,选择和确定与本专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项目进行实施。

(三)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为52周,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4周),假期12周。按两个学年计,每天按6学时计算,周学时为30,共计2130学时。原则上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以公共课和专业课为主,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以专业课为主,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各个学期都安排实践课。

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3-5周内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开课计划,根据学生申报所学课程,及时汇总学生的申报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

3.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五、考试与考核。

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

(一)平时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实验、实习等组成,占总成绩的15%。

(二)理论考核为各种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70%。

(三)实践成果考核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15%。学生在学期间取得优异的生产经营或技术推广业绩,以及获得农艺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种植业各工种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获得3-8个奖励学分,计入学业总成绩。

六、毕业与颁证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取得或超过本大纲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即可申请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实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管理学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改基本思路,来构建21世纪初叶中等农业职业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模块化由于种植专业将涵盖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许多原有的专业,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考虑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即根据种植类专业的特点,把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按不同性质分解成五大模块,各模块均占一定的课时比例,以分层次、分阶段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综合化通过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调整传统课程的结构,协调课程之间的联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综合化的重点放在专业通修课模块上,通过对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的综合,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过长,占用课时过多以及课程间的交叉重复,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学管理学分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学生学习上的自由度,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应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采用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弹性学制。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vcd播放设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则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实习设备,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实习基地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执行技术操作所需的行为、过程、方法、技巧、知识和原理等。

产学研一体化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活动既不同于大学本科,也不同于普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职业性,即要与生产紧密结合。因此,应紧紧围绕相关的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专业教学活动和产业服务活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

(三)教改目标。

根据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教改目标。

(1)由传统的知识再现型人才质量观向现代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型质量观转变。

(2)由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3)由一次性教育观念向终身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条件。”因此,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将成为种植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拟采用的学分制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行弹性学习期限。同一年级的学生可不在同一时间毕业,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素质和外部环境在3~5年的弹性期限内修完学业;二是学生可相对自由地选择课程,即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兴趣、工作岗位需求等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合理安排自己的知识结构;三是可通过选修等形式,打破专业界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操作上,将把所有课程按照一定的学时比例折算成一定的学分,对每一个教学活动模块,则按总学分的80%左右的比例确定基本学分,学生只要能完成所规定的基本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该教学活动模块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学分的控制使学生在专门化方向和选修课的选择中,更具有灵活性,以承认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因此,作为教学改革的配套措施,必须十分重视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到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种植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作物、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能够开展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农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农作物、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和中草药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了解农村新民居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贮藏、加工、营销的基础知识;

6知道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业指导、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化学、农村信息技术、卫生与健康。

(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一领域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农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中草药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插花技术、农产品质量检验、农产品贮藏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小企业管理知识、农村会计核算、电子商务、农村审计、农村经纪人实务等。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点所在地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种植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按照工作导向、过程导向、行动导向的理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示范、边推广、边致富。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程。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1、公民道德与法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农村经济与社会。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3、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党的纲领和任务,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及主要内容,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党员的基本条件、义务和权利,端正入党动机、加强党性修养,入党的基本手续等。

4、创新与创业教育。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

5、普通话与应用文写作。

通过培训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普通话基础知识,能在特定场合,比较顺畅的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养成使用文明语言的良好习惯;准确把握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常用应用文体的性质、作用、特点和使用范围,掌握常见应用文体的格式要求,达到能用会写的目的。

6、农村实用英语。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的习惯,初步具备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7、农村实用数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问题,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8、农村实用化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了解土壤的酸碱性,肥料的种类和性质,懂得化学基础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9、农村实用信息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技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等,以提高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上网查询、浏览信息能力。为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辅助作用。

10、卫生与健康。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村饮用水与卫生;农村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科普知识;垃圾和污水;除四害;农村职业危害;村镇规划卫生和住宅卫生等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健康,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二)专业必修课程专业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着重选学对当地种植业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课程。

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农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协调运动的规律以及能源积极自身的运动规律,基本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与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释常见农业经济现象,加深对农业政策的理解,初步举备农业经济管理能力。

4.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主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农用动力机械,基本掌握常用农机具的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互适应的关系,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

专业技能课: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教学要求:各课程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体现实用性,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使学生真正具备致富和创业本领。

1.农作物生产技术。

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本模块是专业课模块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专业(专门化方向)课模块以外的有关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及自立创业能力。

使学生理解农产品贮藏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品贮藏的操作技术要点,了解农产品贮藏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食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食用菌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食用菌的分类地位,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食用菌的生活史,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带领农民利用当地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3.花卉生产技术:

使学生理解枣、苹果、核桃等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品加工的工艺要点,了解农产品加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农业产业化经营。

蔬菜种植实施方案

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快我旗蔬菜产业体系建设,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全力打造北方重要的蔬菜集散地。

全旗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其中保护地生产15000亩,裸地蔬菜5000亩。新增日光温室4000亩,新增塑料大棚8000亩,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2.4亿斤,实现产值3.6亿元,纯收入达到2.4亿元。同时,启动建设沙日浩来果菜批发市场,组建蔬菜经营公司。

以国道111线、省道大阜线和县道大库线三条公路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以内为重点,按照区域发展、集中连片的原则,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旗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指挥全旗蔬菜产业发展。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明确目标,成立组织机构专项推进。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各地要按照20xx-20xx年全旗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将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适宜耕地全部纳入规划范围。按照每个设施农业小区不少于100亩的标准,对小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逐步实现小区品种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和设施现代化。

(三)普及科技,强化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要大力引进、培育优良种苗,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广节水、节能等新技术。要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重点保证每个设施农业小区有一名技术人员。要引导农民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认真抓好农资购进、产品销售等服务,把服务贯穿于设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

(四)制定政策,加大投入。以设施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区建设标准、补贴办法和验收方案,通过多种途径予以支持,逐步建立起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支持为补充、政府投入和项目扶持为导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项目扶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向设施农业发展倾斜。

二是政府投入。对未列入项目扶持的设施农业小区,旗政府予以适当补贴。同时解决好贫水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集中供水问题。

三是信贷支持。继续协调专项贷款,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周期,简化贷款手续,保证农民资金需求。四是吸引社会资金。要引导民间资本向设施农业建设集中,通过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途径,引导涉农企业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发展设施农业。

蔬菜种植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促进设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政农发[20xx]157号)、《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试行)》(京政农函[20xx]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稳定我区蔬菜生产面积,切实推动通州区设施蔬菜增产能、优结构、促质量。结合本区实际,以绿色发展、优质安全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宜机化、智能化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建设工作,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设施结构更加优化,技术装备更加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应急保障更加有力,涌现一批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大程度实现设施提档换代、结构优化,全面提升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稳步提升蔬菜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提振从业者的发展信心,让设施农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菜篮子”保供稳价的重要保障。

(一)主体自建、先建后补的原则。项目申报主体具有自愿投入建设的积极性,设施建设必须符合本方案所规定的建设标准,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二)同步推进、分类定补的原则。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同步纳入补贴范围,按不同设施类型实行差异化补贴。

(三)定型设标、先批后建的原则。按照相关棚室类型的建设标准,结合申报主体实际条件,建设经济、实用的设施类型,先申报确认,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建设。

(四)主体申报、镇级审核、区级验收的原则。按照主体申请、乡镇初审、区级联审统一验收的程序进行。

根据设施农业用地要求和设施建设标准,结合各建设地点自然条件,坚持科学实用、结构合理、材料设备质量可靠的原则。全面优化温室结构和环境调控性能,适应机械化、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作业需求。开展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建设工作,确保蔬菜实现周年化生产。主要建设要求如下:高效柔性日光温室建设指标要求:一是温室长度不低于70米,后墙高不低于4.3米,脊高不低于6.1米,温室跨度不低于12米;二是温室缓冲间面积控制在15平方米以内;三是后墙及山墙建议采用内外两层编织膜抗老化面料,中间填充两层喷胶棉保温层;四是棚膜建议采用0.15mm无滴、消雾po膜,透光率90%以上;五是温室建设使用材料为国标以上,主体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连栋塑料大棚建设指标要求:一是跨度8米,建议不低于9跨;开间5米,建议不大于10开间,具体跨数及开间数根据地块实情可适当调整,肩高建议不低于4.6米,顶高6.6米,门高应大于2.5米,全钢架结构,单栋建设面积不低于5亩;二是大棚顶部及四周均采用厚度0.15mm以上农业专用薄膜覆盖,薄膜应具有质轻、韧性好、透光率不小于90%(新膜单层)的要求;三是棚室建设使用材料为国标以上,主体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单栋塑料大棚建设要求:一是长度不低于70米,脊高不低于4米,肩高1.8米,跨度不低于10米,全钢架结构;二是大棚两侧留有自然通风口,采用电动卷膜方式;三是采用0.13mm厚以上无滴薄膜,透光率90%。具体建设内容、设计要求、建材标准等详见《通州区蔬菜生产设施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附件4)。

(一)建设申请。

1.申请主体。

申请主体具有承担自筹资金的能力,有建设积极性,可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个人种植户(优先支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内的申报主体),并承诺项目建成后用于蔬菜生产。

申请主体要求:申请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且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经营达三年以上(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范围明确标注蔬菜生产,农作物种植等相关内容);设施建设政策出台后,申报主体为新注册农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且企业法人为通州区户籍;个人种植户需为通州区户籍。

2.申请条件。

(2)新建设施项目地块需为耕地;

(3)农业设施因损毁等原因已不具备生产条件需进行翻建的项目,地块按原地类管理;

(4)申报主体为个人种植户,土地承包面积需集中连片达3亩以上,设施建设面积达1亩以上的可进行项目申请;申报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合同面积需集中连片达50亩以上,设施建设面积达10亩以上的可进行项目申请;(低收入村、经济薄弱村根据实际情况一事一议。)。

(6)三年内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申请程序。

(1)填写申报书(附件1)并附园区平面图、设施建设布局图、法人证明材料、土地承包合同、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加盖公章(或摁手印),一式三份上报至乡镇政府农业主管部门。

(2)乡镇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内容、建设地点、是否符合乡镇农业发展规划、土地承包合同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主管镇长签字并加盖政府公章,一式三份报区农业农村局进行核查、审定、备案。

(3)区级聘请第三方测绘服务公司对乡镇上报的项目地块进行测绘,包括项目用地平面图(含生产设施建设用地范围)、用地测绘钉桩结果(含矢量坐标,生产设施用地范围)和土地性质。区农业主管部门将测绘结果提交至区级联审会进行数据审核。

4.区级联审。

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区财政局、区规自分局及各相关部门对上报项目进行联合审核。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核实项目建设内容、技术的可行性、布局的合理性,审核是否符合农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用地规定;区规自分局负责核查用地范围及土地性质、占用耕地情况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情况,核实项目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等情况,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出具审核意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区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联审合格的项目,需在乡镇完成备案后,方可启动建设。

5.材料存档。

乡镇政府负责项目申报书、建设方案、测绘结果及区级审核意见等材料的存档工作,并报备区农业农村局与区规自分局。

(二)验收与监管。

1.申请验收。

项目申报主体建设工程按期完工并已开展蔬菜生产后,向乡镇农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验收申请(附件2),经乡镇农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区农业农村局。

2.组织验收。

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区财政局、区规自分局、项目申报主体所在乡镇农业主管部门、监理公司等进行联合验收。

3.验收标准。

按照蔬菜生产设施文件要求及建设指南中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凡建设材料、技术参数未达标的,视为验收不合格;超过验收时间未完成全部建设工作的,不予验收。对不符合竣工验收要求、建设方案要求、擅自变更建设范围的,由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申请竣工验收。拒不整改的项目取消相关区级政策支持,并追究违法经营者的责任。

4.验收审核。

项目验收合格后,申报主体、乡镇主管部门、监理公司填写验收表(附件3),一式三份,签字盖章后,报送区农业农村局。

5.建设监管。

(1)区级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并提供建设前后影像资料、监理日志、监理竣工报告等相关材料。经营者须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并接受监理公司的监管,监理公司现场核查是否符合建设方案确定的内容。

(2)未经乡镇政府备案的项目不得动工建设。擅自动工建设的,由乡镇政府责令停工停建,限期拆除整改,并追究违法经营者的责任。

(3)发现违法违规的项目,区规自分局、区农业农村部门将通报项目主体及责任人,纳入违法建设和违法经营黑名单,同时纳入全市失信人员名单和负面清单,并由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整改。

(三)建设要求。

1.质量标准。

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申报类型棚室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建设,确保棚室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顺利开展。区农业农村局委托专业监理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保证棚室建设的质量安全。

2.安全保证。

在棚室建设过程中做好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棚室牢固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一)补贴程序。

建设补贴以项目形式进行管理。项目验收通过后,由区7农业农村局向区财政局申请拨付资金至项目申报主体所属乡镇,由乡镇拨付至项目实施主体。补贴资金分两年拨付,第一年验收合格的项目拨付补贴资金总额的60%,第二年项目实施主体建设的设施必须正常生产蔬菜且验收合格后,拨付补贴资金总额的40%。

(二)补贴标准。

申报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人种植户的补贴标准为:高效柔性日光温室200元/平米,连栋塑料大棚150元/平米,单栋塑料大棚33元/平米;申报主体为村集体、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的补贴标准为:高效柔性日光温室260元/平米,连栋塑料大棚200元/平米,单栋塑料大棚46元/平米。

(三)相关补贴政策。

项目建设主体,可享受农业领域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政策,给予贷款利息补贴及担保费补贴的政策。项目中生产设施的配套装备可享受水肥一体化、农机补贴及相关政策。

(四)补贴资金要求。

补贴资金拨付到乡镇后,严格按照补贴标准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拨付工作;农户补贴资金实行“一卡通”或“一折通”,企业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补贴资金通过银行转账发放,禁止发放现金;乡镇政府不得挤占、截留补贴资金,禁止用于抵扣其他费用,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一)申报时间。

20xx年7月,乡镇将审核通过的本辖区申请表、汇总表等申报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报送至区农业农村局。

(二)核查时间。

20xx年8月,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单位对乡镇报送的申报主体材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核查。如发现提供不实信息、弄虚作假等情况,将取消申报主体的申请资格。

(三)验收时间。

20xx年11月,按项目工程进度随完工随验收。

(一)加强宣传,积极推进。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布署,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组织村级干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召开培训会,确保设施补贴政策宣传到位,补贴工作有序进行。同时乡镇主管部门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完成申报、验收工作。

(二)全程督导,严控质量。

加强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确保棚室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棚室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建好的设施牢固、经济、实用。同时棚室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人员安全防护,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各乡镇抓好项目建设进度安排,严格按方案中建设时间进行组织验收。

(三)加强监管,科学利用。

享受补贴政策的新建宜机型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要做到常年生产,种满种严,提高生产效率,不得出现撂荒、闲置现象。各乡镇对验收合格的新建、翻建设施,纳入设施农业管理台账进行监管,并做好“一棚一码”关联工作。各乡镇要加强属地日常监管,区农业农村局定期不定期进行实地查验,确保“棚棚”有人管、“地地”有人种。

种植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关精神,加快推进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

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科技为先导,坚持科学规划、区域布局、规模经营、集中管理的原则,用工业化理念新视角,推动蔬菜种植技术的大改进和蔬菜种植模式的大普及,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标准化品牌,形成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农业发展园区建成海拉尔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和企业从中受益,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提高海拉尔区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促进蔬菜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发展,促进项目区群众增收致富。

(一)经济效益。

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示范200亩,亩增产8%,可有效地促进农民节本增收。

(二)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普遍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可以加快海拉尔区蔬菜产业化进程,实现蔬菜种植标准化、脱毒化、自给化、专用化,进一步抢占蔬菜市场,把奋斗镇建成全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

(三)生态效益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的大面积推广运用,使得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生态系统化学污染减轻,毒害性物质积累和残留减少。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土壤、空气、水源的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植被覆盖,有利于海拉尔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四、工作重点。

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广泛收集资料、综合考察分析、科学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从综合规范、良种推广、种植管理、害虫防治等方面入手,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标准推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蔬菜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相关镇和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各种方法,大力宣传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尽快将政府的决策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加大对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扩大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的知名度,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4、认真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蔬菜种植技术规范和操作技术规程,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质监总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逐项进行自查完善和巩固提高,保证示范任务全面完成,并按时上报项目验收申请报告,迎接上级对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全面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发改、科技、财政、水务、农业、质监等部门和奋斗镇及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奋斗镇,具体负责项目立项、规划审核、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验收等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做好蔬菜种植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一项以标准为技术支撑的科技示范项目,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形成职责分明、运转协调、反应迅速的组织保障体系。

3、强化技术保障,广泛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加大示范区内农户的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菜示范户和种菜大户。积极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调动农户科学种菜的积极性,使所有种植户掌握蔬菜种植标准化及综合配套技术。

4、严格督促检查。蔬菜种植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汇同相关部门,严格项目建设考核,并定期对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按时完成阶段和年度任务的单位和有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海拉尔区人民政府。

经济林种植实施方案

根据《贵港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要求,为完成好贵港市下达到我县的森林城市建设实施任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构建起我县结构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绿色惠民的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健全的森林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平南生态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贵港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目标,完成平南县森林城市建设实施任务,统筹推进城区绿化、通道绿化、乡村绿化美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一)建设实施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

按照《广西贵港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xx-20xx年)》《贵港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工作安排,围绕重点工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美丽宜居贵港”主题,广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共建共享氛围。

(二)称号复核阶段(20xx年6月-9月)。

对照《广西贵港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xx-20xx年)》要求,开展自查验收,各责任单位对20xx年5月前开展的各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资料进行汇总报送至县创森办、由县创森办进行整理,形成自查报告,6月30日前将复核材料提交贵港市创森办。

根据贵港市创森办的意见进行整改,继续大力开展森林生态建设,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

20xx-20xx年主要任务如下(具体工作任务见附件)。

(一)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1.城区绿化提升工程。

(1)公园绿地建设。主城区:平南县通过“一江两支、三大公园、纵横交错、一环多点”的布局结构,点线面有机结合城市绿地,打造西江两岸景观林带,并依托乌江和下渡河两岸营造城市滨水空间,重点改造提升江北公园,扩大城区中部组团的绿化面积,同时注重对现有公园、街头绿地等景观质量的改造和提升,优化绿地空间布局,让市民500米出门见园。至20xx年改造江北公园、龚州公园绿地17.37公顷,新建社区公园、街头绿地、游园等8.7公顷。到20xx年,主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民出门“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平南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直各单位)。

(2)林荫大道建设。结合贵港市城市特色要求,注重对环城路、朝阳路等城区重点道路两侧景观带提升,按照“一路一景”的要求,打造丰富多样、具有贵港特色的林荫大道。到20xx年,完善提升林荫大道6千米。(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直各单位)。

(3)森林单位园区建设。按照“广西森林单位园区”评选标准,对各县建城区内绿化现状较好的单位、居住区、学校、园区等进行绿化提升。采用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的方式,并融合单位、社区、学校等周边环境进行景观改造,优化树种配置,打造高品质的“广西森林单位园区”。到20xx年建成森林单位园区9个。(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城区内各学校、县直各单位)。

(4)地面停车场建设。改造和新建地面停车场,使乔木树冠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到20xx年新建地面停车场960平方米,改造地面停车场1500平方米。(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2.森林村镇建设。

(1)乡镇建设。

一是乡镇公园。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要求,每个乡镇建设休闲公园1处以上,至20xx年,新增乡镇公园3个,主要分布在大新镇、六陈镇、同和镇。(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大新镇、六陈镇、同和镇人民政府)。

二是广西森林乡镇建设。按照“广西森林乡镇”建设标准及要求,加大对乡镇绿化美化力度,提高乡镇绿化覆盖率,增加休闲广场等设施,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树种多样、景观优美、生态宜居的“森林乡镇”。至20xx年创建“广西森林乡镇”1个。(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财政局)。

(2)村庄建设。

一是广西森林村庄建设。按照“广西森林村庄”建设标准及要求,对可绿化用地较少的村屯,在村屯周围、道路两旁和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增加绿量;对面积较大、人口集中和条件允许的村屯,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发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等“微田园”,栽植经济林树种和珍贵树种,如龙眼、荔枝、沃柑、降香黄檀等。至20xx年建设广西森林村庄5个。(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财政局)。

二是国家森林乡村建设。按照《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根据平南县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到20xx年,建设13个国家森林乡村。(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财政局)。

3.通道绿化建设。

水系绿化:继续完善提升乌江两岸防护景观林带建设,结合乌江综合治理工程,在河堤及护岸上种植草皮护坡,保持水土并提高城市绿化率,在河段具备用地条件的地段,种植水生植物营造滨水景观,为城乡居民提供滨水绿色空间。至20xx年,改造提升水系绿化长度4.5千米,2.7公顷。(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

4.绿道建设。

新建平南龚州公园绿道0.5千米,完善绿道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健全标识系统;完善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防火、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实际使用需求、后续管理条件等因素,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灵活设置绿道驿站,完善科普教育设施、游憩设施、管理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等,促进绿道游憩休闲活动的开展。健全绿道管养机制。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落实绿道的养护管理,及时维修受损的绿道、标识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绿道的使用效率。(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5.森林营造与提升工程。

生态修复:在剩余宜林荒山荒地开展绿化攻坚工程,着力解决造林难问题,不断提高绿化面积,切实提高全市生态防护功能。受损弃置地以矿区开采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受损地为主,与荒山绿化相结合。至20xx年,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50公顷。迹地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上开展迹地人工更新,到20xx年开展迹地人工更新500公顷。中幼林抚育:实施中幼林抚育面积5000公顷,改造桉树纯林面积30公顷。(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

将大五顶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编制《广西大五顶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加强野外保护站点、巡护路网、监测监控、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并在一般游憩区内建设露营仿木平台、休闲亭、木栈道、停车场等。(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大五顶林场、县财政局)。

(二)森林产业体系建设。

1.丰产林建设。

结合《贵港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丰产用材林培育力度,培育中径材为主,增加本地木材的有效供给。到20xx年,新增丰产林面积130公顷。(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2.森林旅游建设工程。

根据贵港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现状及实际落实能力,重点建设平南雄森动物大世界景区,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增设科普、历史文化等宣传标识。(牵头单位: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平南雄森动物大世界、县财政局)。

3.名优经济林培育工程。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名特优品种,强化品牌意识,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玉桂、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全面提高经济林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加林农收入,逐步实现兴林惠民。至20xx年,新建名优经济林基地面积60公顷,以玉桂、龙眼、沃柑、油茶为主。同时,强化品牌意识,加强经济林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和科学评选等活动,以原产地域产品认证打造,例如平南石硖龙眼、玉桂桂皮等知名品牌。积极举办各种区域性节会活动,扩大对外宣传,全方位地推动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林下经济产业建设工程。

一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业龙头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林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发动林农参与和发展林下经济,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到20xx年,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4.6万公顷,涉及林农人数50人。同时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国有林场、农(林)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林)场等申报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进贵港市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到20xx年建设2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二是产业品牌化建设。引导分散的小型生产、加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充分利用广西林下经济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强宣传推介,打造名牌产品,带动平南县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5.花卉产业建设工程。

持续推进全县花卉产业基地和特色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以兰花、茉莉花、罗汉松、金花茶、茶花、特色盆景等大类的特色花木产品,扶持市场需求量大的园林绿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林苗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栽培技术,培育差异化的花卉精品,打造以国有林场和现代特色农业林业(核心)示范区为主要载体的花卉产业基地集群,促进花卉生产种植规模化、集约化。至20xx年,完善花卉基地95公顷。(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大鹏镇人民政府、上渡街道)。

(三)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工程。

(1)生态标识系统建设。不断加强各风景区、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科普解说标识、动植物科普标识、多媒体互动解说设施等建设;以各类公园和绿道等生态服务设施为节点,设计制作具有指示标志功能,方便公众亲近自然、接受自然教育的森林城市生态导向标识系统。(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

(2)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完成上级每年下达的全民义务植树指标任务,保持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逐步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试点工作,建设“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丰富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营造浓厚的义务植树活动氛围,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义务植树行列中来。(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2.生态文化保护工程。

(1)古树名木保护。继续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力度,完善现有古树名木档案资料,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并结合古树的分布特点和实地条件,建设以古树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市民对古树名木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至20xx年,古树名木保护率保持100%,建设平南县中学古榕树公园。(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平南县中学、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森林支撑体系建设。

1.林业科技研究与推广。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目标,培训林业科技人员,吸收和引进森林培育保护管理和林产工业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林业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以林业技术推广站等科技单位,开展油茶、高脂马尾松、铁皮石斛等引种试验工作,做好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跟踪调查,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为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开展林产品加工、精细木工和高档家具生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广实施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林产品加工业科技成果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推动全县林业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继续实施科技下乡等活动,为广大林农传授实用技术。(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林政资源管理。

(1)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水平。加强林地保护,将森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清理和排查力度,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林地管理措施,特别是对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实行重点保护,长期跟踪监督和管理。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等约束性指标列入政府年度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破坏林地问责制度,健全林地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国有林场、水源保护地范围的林地保护管理好。(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强化规范执法理念,积极开展“绿盾”等各种专项活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违法破坏林地的行为以及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监督检查。加强林业依法行政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确保林业执法工作规范化顺利推进。(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林木采伐限额、凭证采伐制度,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建立健全林木采伐审批管理制度,提高林木采伐审批效率,坚持实行林木采伐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林长制建设。

以平南县林长制试点示范带动,统筹推进贵港市林长制建设。试点单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林长制实施方案,健全林长制制度体系,完善林长制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林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森林资源监测建设。

(1)完善林地“一张图”。开展林地和森林资源年度变。

更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拓展林地“一张图”的内容和应用范围,切实发挥林地“一张图”和森林资源数据库在林地和森林资源管理与经营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年度监测,为科学评估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果提供基础数据。依据相关资源调查设计,建立以森林资源统计表、消长变化统计表、档案卡片和经营规划图等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体系。实行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及时修订、逐年统计汇总上报的管理制度,保证贵港市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及时反映资源消长情况,逐步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建立森林经营成效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对森林经营。

活动的管理监督。通过森林生态效益监测台站建设,逐步构建全县森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价与研究体系,转变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及时掌握和评价森林生态状况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森林防火能力建设。

一是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

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进一步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贵港电视台、贵港日报等平台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通过印发林业工作宣传册、森林防火宣传图册、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推动森林防火群防群治。严格野外用火控制和管理,在春节、清明节、“三月三”、“国庆节”、“重阳节”等防火重点时期,需进一步加强防火宣传力度和火源管控措施,严禁或减少火源进山。(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1)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设施。制定常年监测与定期普查方案,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园林绿地等重点区域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每年飞防一次,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能力。(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强有害生物来源监控。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对外来物种的引进、木材调运、种苗调拨运输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物种进入平南县。(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编印预防手册、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及防治宣传活动,使公众了解松材线虫病等病虫害的危害性,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一)成立平南县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措施。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对创建工作负总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创森办公室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陈剑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周运同志兼任,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具体负责制订创森实施方案、落实贵港市创森办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档案收集建档、进度上报,工作的督查、迎接考核和检查验收等。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建设成效。县财政部门要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保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对年度工作任务要优先安排资金。各牵头单位、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奖惩。各成员单位要以月报形式及时向县创森办上报,上报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对资金落实、工程进展情况等进行跟踪督查。对发现问题要进行通报、限期整改,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要给予黄牌警告。县创森办要加大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落实的检查督办力度,对于无合理理由不完成建设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四)加强管理,规范档案记录。各有关单位要规范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资料收集管理,建立和健全完善工作台帐机制,积累反映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过程、实际效果、经验体会及日常管理的文字、音像资料等有关材料,形成系统、全面、完整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档案材料,为迎接20xx年国家级专家组复核提供详实的材料支撑。

(五)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电、报纸、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电话彩铃、大型广告、宣传牌、横幅标语,以及开展现场观摩、专题讲座、互动节目、科普活动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大力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营造“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群众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

蔬菜种植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菜篮子”蔬菜产业,以绿色生产、品质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数字化建设、品牌打造为主攻方向,扶持发展建设一批生产规模适度、利益联结紧密的绿色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为持续巩固加强“菜篮子”生产能力建设,调整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坚持种植模式多样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群众受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以绿色生产、品质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数字化建设、品牌打造为主攻方向,统筹蔬菜品种、种植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生产规模适度、利益联结紧密的绿色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一)基地建设。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生产基地(园区)规模露地蔬菜300亩以上(设施蔬菜100亩以上),连续土地流转经营年限不少于3年,生产经营情况稳定。一是选址科学合理,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集中连片,水、电、路设施配套、排灌便利的地块。二是基地(园区)管理规范,制度完善,档案规范齐全,标识标牌完备,各项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环境整洁卫生。三是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基地(园区)配备至少1名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长期开展田间管理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服务,并在重要农时节点组织开展生产技术观摩培训,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绿色经营。

(二)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实现蔬菜生产绿色发展。未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工作的申报主体一律不予通过。一是选用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苗强苗壮的标准化穴盘苗适期定植,合理安排茬口,根据目标上市时间,科学确定育苗、定植时间。二是大力示范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设施标准化建造、轻简化栽培、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蚯蚓粪还田生态种养、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提升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田间操作管理规范,全过程农事操作和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完整、无误。四是蔬菜商品性佳,根据目标市场要求,明确分级采收标准,产品商品性状优良,唱优唱响“银川蔬菜”口碑。五是采后包装处理规范,有明确的产品品牌标识和统一产品包装。六是.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纳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管理,落实“合格证+检测+追溯”模式,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近2年没有发生市县区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不合格情况(以区、市及抽检结果为准)。

(三)畅通市场流通渠道。一是坚持品牌兴菜、绿色发展,建设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扩大可追溯蔬菜产品的覆盖范围,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培育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以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园区)为依托,推进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广应用蔬菜分级分拣及包装、预冷处理。三是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目标市场,推动订单农业发展,鼓励商超、酒店、社区配送等经营方式,减少中间环节,拓宽销售市场,构建集蔬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生产销售网络。

(一)申报:7月初,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愿申报,由所在辖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初选,指导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编写实施方案,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论证,综合评定,形成项目档案(包括: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土地流转合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及行业资质、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档案材料)。上年度享受过此类项目补贴的经营主体,本年度不得申报此项目。7月21日前完成项目申报。

(二)初审:7月下旬,企业申报结束后由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经初审合格后,在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点选“农业项目申报”栏申报,同时报送纸质件至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财政局等部门申报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实地检查。7月31日前完成项目初审。

(三)评审:9月份,在现场检查验收基础上,随机抽取专家库专家组成项目评审考核组,组织对项目进行竞争性评审,依据评审考核结果,兑现项目以奖代补资金。9月30日前完成项目评审。

安排项目以奖代补扶持资金150万元,根据项目申报主体实施情况进行专家评审考核打分,评选出综合得分排名前10家的项目生产经营主体,给予每家15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实地调查摸底,确定各项目申报实施主体、地点、规模和具体实施内容等,细化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落实落地。

(二)突出指导服务。项目申报实施单位可自行聘请技术人员,也可由辖区农业农村部门进行推荐。技术人员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参与各项具体技术措施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项目申报主体要在银川市20xx年绿色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设立示范区标识牌(注明实施主体、建设内容、技术负责人、技术指导单位、项目主管单位)。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辖区农业农村部门要选择有代表性、可复制、可示范推广的建设基地(园区)组织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各种渠道,宣传项目实施的新模式、新方法,扩大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监督检查。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财政等部门组成项目检查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项目实施单位及辖区农业农村部门提出、责令限期整改,全力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种植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猕猴桃生产水平,提高果品质量,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水城县2010年猕猴桃产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猕猴桃基地建设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红心猕猴桃和“奥运推荐果品”两大优势,以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猕猴桃质量安全水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有机食品的制度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全面提升猕猴桃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设猕猴桃基地。

设步伐。

三、规划和布局。

(一)基地布局。

猕猴桃基地建设布局本着“集中连片、条件优越、无工业污染”的原则,在坪地村新建猕猴桃基地320亩。

(二)品种布局。

主栽品种以红阳(红心)猕猴桃为主,按照2米×3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111株,按8:1适当配置授粉树,采用棚架模式种植。

(三)资金概算。申请上级投入资金32万元,合作社自筹投资100万元,8月份开始实施,12月份全面结束。

四、强化措施,建设高标准猕猴桃基地。

(一)成立机构,确保基地顺利实施。

在猕猴桃基地建设中,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为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猕猴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基地的组织实施和全面协调,保证整个基地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基地建设知名度。

格、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应设立宣传猕猴桃基的广告牌,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猕猴桃基地的标语或设置猕猴桃宣传栏。另一方面抓好培训。要对负责基地建设的管理人员、生产推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把猕猴桃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关键技术的培训结合起来,加大培训力度,使每户果农有1名懂猕猴桃生产技术的明白人。

(三)加大标准化生产推行力度,实现基地生产“五统一”目标。

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推广统防统治,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用药。农业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标准,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户建立基地生产管理日志。实施企业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严格按照猕猴桃标准进行果品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创出最佳效益,推动猕猴桃基地建设。

(四)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实现猕猴桃生产“无公害”目标。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以农药为主的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要积极主动地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配合,将清理整顿和净化果区肥料、农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严谨使用假冒伪劣肥料、农药和农业部明令禁止在果树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法行为。要试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办法,按照猕猴桃生产技术规范要求,把禁止在猕猴桃生产上使用的高残毒农药和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化肥、生产刺激素等清除出基地,切实做到不准买、不准用。

(五)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猕猴桃基地建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各从业人员及实施农户要高度重视猕猴桃基地建设工作,把猕猴桃基地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第一要务,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财力,抓好猕猴桃基地建设。把猕猴桃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绿色食品标准及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与管理力度,落实质量,确保在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要充分认识猕猴桃种植的优势,落实人员和管理制度,建设高标准猕猴桃基地。

二o一0年十月十五日。

经济林种植实施方案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国家储备林制度,加快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根据上级国家储备林及林业扶贫项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交城县社会经济情况和林地资源现状,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国家木材安全战略,以多功能森林经营和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理念,以提高森林培育质量为抓手,采取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方式,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及其大径级用材林,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森林康养和种苗基地建设,提升林业多功能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立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政府通过完善金融、

财政、林业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储备林基地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破解林业融资难点,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培育原则。立足本地立地条件和自然气候特征,坚持良地良种良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为重点培育对象,采用先进适用的培育技术,科学分类经营,合理安排规模,确保建设质量。

(三)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示范水平较高、地方特色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不同类型示范区、示范基地。

充分利用交城县林地资源,选择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相对集中连片且符合国储林区划条件的区域建设储备林基地,全面完成经我县申报由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历年下达的国家储备林任务。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在交城县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人工林集约栽培:以培育高质量、大径级木材为主。

造林地类主要选择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并避开风口或霜害严重地点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树种选择:结合《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和当地自然条件,兼顾彩化、财化要求,主要从适生乡土树种中优选油松、侧柏、白皮松、辽东栎、白蜡、国槐、柳树、杨树、元宝槭等大径材、长寿、珍贵树种和沙棘、山桃、山杏、文冠果、金银忍冬、丁香等小乔或灌木经济树种的良种壮苗。

(二)现有林改培:指对林分采取更换树种、间伐、冠下造林、修枝、割灌、施肥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生长量和生态功能的森林经营活动。分为间伐改培和综合改培。

(三)中幼林抚育:抚育对象包括幼龄林和中龄林。遵循“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的原则,对有培育前途、木材增产潜力较大的中幼林,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情况确定森林培育目标。对郁闭度大于0.7的'幼龄林(以油松和刺槐幼龄林为主)、中龄林开展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结合修枝、定株、扩穴、补植等抚育措施,补植珍贵树种,改善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培育优质林分。选择生活力强,干材质量好,没有损伤,实生起源的林木作为目标树,按照保留目标树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以上的原则进行抚育管理。

(四)林下经济:以“林-药”、“林-菌”等模式为主,综合考虑自然条件适应性、市场需求、经济价值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依托干果经济林地、其他乔木林地,利用林荫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价值高、前景好的药用植物种类(柴胡、党参、板蓝根、生地、猪苓、金银花等),进行合理种植和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优势互补,提高林地利用率,协调发展。

(五)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以高接换种为主,辅助以土、肥、水综合管理将其打造成为高标准示范园。项目地点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块典型、分布相对集中连片的垣面、滩地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结合实际,我县主要对树龄为8-25年的核桃林结果树,通过采取整形修剪、高接换种、土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配套实用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六)森林康养:充分利用卦山、玄中寺、庞泉沟风景区等重点部位、重要区域周边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资源,规划和打造康养村庄、康养步道、森林游憩区(点)等内容,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原生态有机融合,统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

(七)种苗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国有苗圃、国有林场、科研机构等国有经济组织,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经林业、行政审批部门确认审核的苗木经营大户开展。育苗应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交通便利、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ph6.5-7.0)沙壤土或壤土苗圃地,通过引种、驯化、移植、嫁接、组培等手段,改扩建种苗基地,订单生产,确保苗源质量。

(一)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

由县林业局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或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编制作业设计,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其中:第三方服务机构编制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林下经济、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种苗基地建设项目的作业设计时,需具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编制森林康养项目的作业设计时,需具备风景园林设计资质或市政行业园林相关专业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森林康养项目需要进行建设工程勘察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二)建设管理工作。

县林业局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生产安全负有监督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实施单位)要按照市级批准的作业设计组织施工,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负责。

1.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森林康养项目的施工,县林业局按照政府采购项目的相关规定,由代理机构组织,通过相应的政府采购形式,确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合作经济组织为施工单位,其中:森林康养项目施工单位要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资质。

2.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由村集体或经济林流转主体组织实施,也可按照政府采购项目的相关规定,由代理机构组织,通过相应的政府采购形式,确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实施。林下经济由土地流转主体组织实施,也可委托有经营能力的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实施。

3.种苗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国有苗圃、国有林场、科研机构等国有经济组织,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经林业、行政审批部门确认审核的苗木经营大户开展。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为加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自然资源、林业、行政审批、审计、扶贫、国有林场和项目乡镇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交城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林业局局长担任,负责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推进和具体任务的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项目实施乡镇、村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搞好项目实施、协调配合、保证项目零干扰等工作。

(二)落实资金保障。

县财政局要牵头负责项目资本金的落实及还本付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项目资金缺口部分要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及时予以补足。要根据财政相关规定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变资金用途,不得挪用、截留和滞留。

(三)强化技术支撑。

以技术示范、成果转化、辐射带动为目标,通过打造示范基地、加强林农培训、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聘请林业领域专家指导服务等措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强化对项目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技术支撑,做到全程跟踪、全面指导,确保将先进适用的林业新技术、新品种运用到项目建设过程中。

(四)严格规范程序。

按照市级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结合项目实际,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规章制度。项目实施实行先设计后施工。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采购发包严格根据财政相关政策规定,选定施工单位和建设服务单位。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的高度,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意义,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协调发展。聚焦关键技术、补齐生产短板、强化技术支撑,在全省建设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示范区,筛选和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程度高的集成技术模式,实现稳产高产,提质增效,提升大豆玉米供给水平。

(一)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坚持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总目标,科学设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尽量增加大豆产量,实现“一季双收,稳粮增收;一田多用,用养结合”,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

(二)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主体参与的实施模式,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承担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必要的补助,引导和带动农户自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三)因地制宜确定种植模式。各地根据省厅印发的《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指导意见》,结合当地主体意愿、适宜品种、农业机械、水肥条件等,科学确定种植模式,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机械作业和轻简化栽培水平,尽力降低投入成本。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即通过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根据专家研究成果,结合我省生产实际,确定我省采取的种植模式为大豆4-6行,玉米2-4行,推荐4:2、4:4、6:4三种模式。

对自愿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在符合大豆4-6行,玉米2-4行种植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种植的耕地面积,中央和省级财政按照每亩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操作方式上,可以补现金,可以补实物,也可以购买社会化服务,要重点用于种子、化肥、农药、机具及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具体补助方式由项目县统一确定。

(一)分解种植任务。按照“大面积示范、全方位带动”原则,省厅已将种植任务分解到各地。各地要根据下达的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充分进行政策宣传,深入调查掌握种植意愿,将任务落实到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到地块,并签订种植协议。种植协议要明确种植模式和面积,存档备查。

(二)核实种植面积。各项目县要组织乡、村两级,通过查验土地流转或托管合同、实地查验等方式,对新型经营主体承担任务的面积进行登记造册。采取四至信息采集、遥感监测、导航定位播种等方式,建立准确的面积核查机制。提倡在播种时选择带有导航定位或面积信息化监测的播种机械进行播种,实行信息化监测管理,并将信息化监测数据作为核实面积的主要手段。

(三)公示兑现补助。各地要建立种植主体台账,准确登记主体名称、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地块位置等信息。采取现金补助的项目县,要在播种后组织力量核实种植面积和种植模式,并在种植地块所在的乡或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无异议后,将资金兑付给实际承担种植任务的主体。采取实物补助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项目县,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统一采购,在严格进行面积核实确认的基础上,将实物或服务提供给承担任务的主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厅成立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粮食作物处,统筹推进复合种植工作。根据全国大豆油料扩种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项目县要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做好面积落实、种子供应、机具保障、技术培训、工作指导等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种植任务。

(二)细化实施方案。各地结合本地生产实际,进一步筛选适宜本地的种植模式,细化操作方式和操作程序,科学遴选实施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各项目县至少选择一个主体进行种植模式和关键技术的试验,试验不同的种植模式、品种、农机、除草剂等,全程真实记录试验数据,开展测产和效益分析,为下一步更大面积推广做好技术储备。各地实施方案于4月22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试验方案报省农技总站。

(三)加强技术指导。省厅成立了由河南农大、省农科院、厅属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指导组,聚焦适宜品种、播种、除草等关键环节,包市开展技术培训和全程指导服务。各地也要成立专家指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制定细化技术指导意见,明确主推种植模式,实行技术人员包村包主体制度,开展全方位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等活动,手把手带着主体干,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人到田。

(四)做好机具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按照“造改结合”“长短结合”的原则,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种植模式、机械化技术现状,围绕满足复合种植的播种、植保、收获环节农机作业需要,抓好现有机具适配改造应用,加快复合种植专用机械推广,提前对接机具装备供给和作业服务供需,加强工作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实效,为复合种植提供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五)强化工作指导。各地要定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重点报送政策落实、任务落实、资金落实、机具落实、技术指导落实等情况。省厅将加强工作督促和指导,建立定期工作通报制度,通报各地面积任务、种子、农机保障和技术服务等进展落实情况。各省辖市也要加强对项目县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确保面积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田。

(六)强化资金保障。省级将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购置补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业保险等方面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给予重点支持。各地要不折不扣落实补助政策,有条件的市县要配套一定资金,提高补助标准。要严格执行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会同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将补助资金兑付给实施主体。采取实物补助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项目县,要加强对采购的实物或服务的监管,确保物资和服务质量。

(七)做好宣传总结。各地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及会议、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形式,强化政策解读和技术宣传,积极宣传复合种植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要对政策落实情况、资金执行情况、技术服务开展情况、项目实施效果情况等进行认真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

蔬菜种植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我市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本市蔬菜绿色发展水平,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上海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沪乡村振兴办〔20xx〕3号)和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关于加强20xx年市对区“三农”和“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沪农委〔20xx〕59号)要求,结合上海蔬菜生产实际,现制定20xx年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如下。

通过项目实施,本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两减两提”目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化学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质和土壤质量)。“两减”:20xx年,化学农药较上年减少5%、化学肥料用量较上年减少5%。“二提”:一是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蔬菜绿色食品认证率不断提高;二是土壤质量不断提升,保护地设施菜田土壤退化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的主要任务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不断提高菜田土壤质量和生态安全,不断提高蔬菜质量,不断提高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一)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0万亩。推广光诱、食诱、性诱以及防虫网“四诱一网”等物理、生物防治集成技术,减少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基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数量。

(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万亩次。组织开展设施菜田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设备、新产品试验示范,集成示范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水溶肥等高效缓释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

(三)推广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2万亩次。通过增施生物炭,不断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促进蔬菜正常生长和改善蔬菜品质。

(四)打造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5万亩。按照产地环境良好、经营主体诚信、品种面积保证、栽培模式生态、档案记录齐全、产品质量安全、长效对接顺畅的要求,推进绿叶菜种植基地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应用绿色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确保地产绿叶菜自给率稳定在85%左右。

(五)启动5个蔬菜保护镇建设。开展保护镇农业专项规划编制,促进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聚焦蔬菜生产保护区,尤其是蔬菜保护镇,实施基地一般是已纳入上海市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监管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的绿叶菜生产基地。

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采用财政补贴方式,由各区根据实际安排资金,主要用于绿色防控技术、生物炭和水溶性肥料等推广补贴以及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建设、蔬菜保护镇建设补助。其中:

(一)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杀虫灯技术、性诱剂技术、食诱剂技术、防虫网技术、地布覆盖技术等。相关技术按市农业技术部门制定的有关规范实施,每亩补贴建议不超过300元。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在菜田中推广使用文丘里施肥器滴灌模式、比例式注肥泵滴灌模式、比例注肥泵喷灌模式等技术模式,通过水肥一体化专用设备,选用适合不同蔬菜品种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种类进行追肥。水溶肥种类及使用方法按市级农业技术部门推荐使用,每亩次补贴建议不超过240元。

(三)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是指在菜田里施用生物炭,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孔隙度、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作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每亩次补贴建议不超过500元。

(四)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是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生态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确保实现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产品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每基地补助建议不超过1000元/亩。

(五)蔬菜保护镇建设是指根据《关于推进本市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保护镇编制农业专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大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强化蔬菜产销顺畅对接。每镇补助资金建议不少于300万元。

各区和光明食品集团具体任务清单见附件。

实施主体:各区农业农村委和光明食品集团。

实施期限: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一)抓紧编制方案。该项工作采用专项加任务清单的方式,由各实施区和实施单位根据任务清单和项目要求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并择优遴选实施基地,工作方案在20xx年4月10日前向市农业农村委报备。

(二)积极落实资金。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相关扶持资金可在市对区均衡性转移支付中列支。各区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和统筹整合相关资金,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资金保障。

(三)加强技术指导。建立技术指导员联系制度,对接实施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落实好绿色标准化生产各项关键技术,帮助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确保技术措施到位。

(四)强化监督考核。要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财政纪律,确保专款专用。相关工作信息要及时上传上海市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财政局不定期对各区和相关单位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五)做好宣传引导。积极开展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宣传活动,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系列报道,树立一批示范典型,促进全市蔬菜绿色生产、土壤质量提升。

蔬菜种植实施方案

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xx〕11号)文件和《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xx年江西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稻米区域品牌)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农规计字[20xx]10号)文件要求,为推进我县设施蔬菜发展,制定本方案。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省政府、市政府发展蔬菜产业为契机,以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强力推进“菜篮子”建设。通过加强蔬菜生产能力建设、扩大蔬菜产业规模、调优蔬菜品种结构、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加快蔬菜品牌创建,完善蔬菜市场流通体系,实现蔬菜产业向“生产发展稳定、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迈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2.发展目标。自20xx年开始,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新增设施蔬菜面积7500亩的目标任务,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10000亩以上。其中20xx年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20xx年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20xx年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

(一)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1.制定发展规划。建设以芙蓉墩镇、芙蓉农场、太泊湖综合开发区、黄花镇、棉船镇的露地和设施蔬菜为主,龙城镇、杨梓镇、定山镇、东升镇、马当镇、太平关乡等乡镇设施蔬菜为补充的蔬菜生产基地,上述11个乡(场、区)镇要制定本地蔬菜基地建设的详规性实施计划,其它各乡(场、区)镇也要做好本地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保障本集镇常规蔬菜的市场供应。

2.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打造芙蓉墩镇、芙蓉农场、太泊湖综合开发区、棉船镇蔬菜生产规模化基地,抓好大棚早春蔬菜、秋季露地蔬菜、冬闲地轮作蔬菜生产。到20xx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7万亩,产量达16万吨,综合产值超8亿元。

3.培育新型主体。以土地流转为工作抓手促进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一是加快培育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上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大力支持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供、肥料统配、病虫统防、产品统销等系列社会化服务,提高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三是通过招商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来我县兴建蔬菜基地,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设施化蔬菜基地建设。

(二)健全蔬菜流通体系。

1.加强产销衔接直销点建设。在加快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鼓励蔬菜基地与县内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场地挂钩”,支持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培育流通组织、经纪人,实现蔬菜生产与市场流通的“产销结合”,大力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进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办点直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要在农贸市场内预留部分摊位,让城郊菜农进行蔬菜鲜销。农业农村局指导蔬菜基地种植适宜本地产销的新产品,推广新技术,促使早上市。引导和开展蔬菜产品进超市、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食堂,解决蔬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的“菜霸”和搞价格同盟的垄断经营行为,建立蔬菜生产、销售网站,链接各大蔬菜基地和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及销售,及时向市场发布信息。

2.加强批发零售市场建设。建设、规划部门做好蔬菜批发零售市场的规划安排,大力发展蔬菜贮运加工营销一体化。各乡(场、区)镇负责辖区内的批发零售市场建设,构筑以产地交易市场、城区农贸市场、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主,直销点为补充的市场流通体系,畅通蔬菜从田间到市场、从农产品到商品的渠道。

(三)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

1.调优蔬菜品种结构。引导蔬菜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水生蔬菜莲藕、茭白、荸荠和茄果类、瓜菜类、菜用豆类、叶类蔬菜。

2.提高蔬菜产品质量。鼓励蔬菜生产企业或蔬菜种植合作社进行绿色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有机肥和绿色防控,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运用和种植技术培训,加大蔬菜产品抽检力度,全面提升我县蔬菜优质化、绿色化水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力争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3.提升蔬菜加工能力。大力引进蔬菜加工型企业办厂、建仓储和开展物流业务,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蔬菜加工项目,开展产品分级整理、蔬菜保鲜冷藏和深加工,推动一批鲜菜加工、腌菜加工、酱菜加工企业的发展,扶持芦笋、黑木耳等特色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4.加快蔬菜品牌创建。做好绿色蔬菜基地申报工作,优选一批蔬菜品种创建绿色、有机产品和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蔬菜绿色安全,提升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组建专门工作机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把推进设施蔬菜建设,保障蔬菜产品稳定供应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事来抓,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任务。

2.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设施蔬菜建设,县政府将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对设施蔬菜发展予以奖补。

3.严格考核体系。“菜篮子”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保障民生的重点,是政府为民意识、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对照设施蔬菜建设任务表(见附件)及时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实施主体,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任务。县农业农村局将设施蔬菜发展建设列为对乡镇三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对各乡镇进行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和通报。

核桃种植实施方案

五印乡地处巍山县城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乡,乡内海拔在1155米—2897米之间,气候温和,光照充裕,空气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发展核桃产业已成为我乡最主要的解决群众脱贫致富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首选项目。随着州委、州人民政府发展1000万亩核桃和、县人民政府发展90万亩核桃的重大机遇,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充分调动和发挥林农及社会力量造林、管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努力实现我乡核桃产业的大突破。

一、发展目标及任务

坚持以科技兴林、生态优先、集中连片的原则,以政策扶持与林业项目资金为引导,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到2012年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6.52万亩以上,核桃产业成为我乡又一支柱产业。2017年在全乡8个村委会共种植泡核桃10000亩。其中:岩子脚村委会1500亩;鼠街村委会2000亩;白乃村委会1500亩;新民村委会500亩;白池村委会1500亩;蒙新村委会1500亩;龙街村委会1000亩;新街村委会500亩。

二、组织保障措施

乡党委政府成立林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并向各村委会派出林产业发展驻村工作组。各村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五印乡林产业发展领导组

组长:茶崇辉乡党委书记

刘泽云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代理乡长

副组长:胡延俊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刘洪兵乡林业站站长

成员:左廷银乡党政办主任

高红莲乡财政所所长

张代兵五印林场场长

字孔诗乡农综站站长

杨利春乡水管站站长

吴成珍乡林业站副站长

左永新龙街村委会主任

茶润华蒙新村委会主任

罗增华新街村委会主任

字增强白池村委会主任

危祥鼠街村委会主任

字庆明白乃村委会主任

左文恒岩子脚村委会主任

张现明新民村委会主任

领导组在乡林业站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刘洪兵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吴成珍、杨利宇二同志担任,成员由周文堂、史斌、张有力、罗国祥、罗兴香、左廷明六同志组成。

2.驻村工作组名单

(1)龙街村委会

挂钩领导:字朝亮

组长:左明星

成员:雷荣亮、茶映新、杨朝红、胡明祥

杨光林

(2)蒙新村委会

挂钩领导:吴鹏飞

组长:张玉军

成员:沈忠凡、罗国祥

(3)白池村委会

挂钩领导:胡延俊

组长:左勋强

成员:左成功、张树贤、姜顺定、张志刚

张有立

(4)新街村委会

挂钩领导:字有新

组长:刘家新

成员:字正堂、张-林

(5)鼠街村委会

挂钩人员:左廷银

组长:吴兴礼

成员:张现福、沈中文、杨志明、吴成珍

(6)白乃村委会

挂钩领导:茶兴尧

组长:杨毅军

成员:毕家明、李凤军

(7)岩子脚村委会

挂钩领导:茶崇辉

组长:董现斌

成员:雷云富、左希建、周文堂

(8)新民村委会

挂钩领导:刘泽云

组长:吴正荣

成员:白永贵、史斌

三、造林技术设计

《核桃种植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

2022年全乡小麦总计划播种面积为1.5万亩,比上年增加1.23万亩。根据冬灌、整地、种植习惯集中连片安排种植基地,加大优质早熟品种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麦后复种大豆、油料、蔬菜、饲草,扩大麦套玉米,提升春麦综合效益。

立足灌水条件,坚持应灌尽灌、能早则早,扎实做好春小麦播种工作。一是在已经冬灌的前提下,提早落实好种植田块,做好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物资准备,适时整地提墒播种,确保小麦种在适播期内,实现一播全苗、苗齐苗壮。二是在高效节水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鼓励引导群众优先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种植方式扩种春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量和品质。三是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种子企业、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代管、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带动集中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一)麦后复种。积极发展麦后复种蔬菜、大豆、饲草等一年两熟模式,增加小麦种植综合效益,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合理利用乡镇代管已征收土地或复垦地,在满足灌溉条件下,安排种植春小麦。

(二)麦套玉米。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户恢复扩大麦套玉米种植。同时,做好灌溉用水保障工作,确保麦套玉米种得下、稳得住。

(三)发展规模化生产。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共建基地等方式,带动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组织、农户等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五优”春小麦生产基地。

积极争取区市政策支持,提高春小麦良种化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提高春小麦单产和品质,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胜利乡春小麦种植协调推进小组,全面推动落实春小麦种植任务落实。

(二)加大督导考核。将扩大春小麦种植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实施成效。各村要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质量推进胜利乡扩大春小麦种植工作任务落实。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根据天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原则,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引领,以“保能力、保增收、保安全、保生态”为目标,按照确保“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有效落实,绿色生态和效益提升并重的思路,突出“绿色、精品、高效”的发展导向,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提升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一)保障供给与调优结构同步。在确保市场供应基础上,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次和品种,不断丰富市场供给。逐步调减传统、零散的低端设施,增加优势产品、绿色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能力,既满足消费者需求,防止因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供应短缺,又保障农民利益,防止因短期个别品种生产过剩,导致“价低伤农”,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突出政府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金融、保险等多种扶持方式,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切实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产业发展与主体增收共进。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中既要注重扶持新园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点带面,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发挥多重效益;又要兼顾传统农户生产条件的改善,鼓励小农户升级为家庭农场,做实做强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业,切实增加农户直接种植收益,让广大基层农户享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效益。

(四)扩大面积与提高质量并重。既要着力扩大新建设施农业面积提升产能,又要做好现有设施的提升改造,进一步稳定现有各类设施农业面积,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覆盖率,有效缓解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五)创新发展与专业服务协同。既要注重产业科技创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套技术引进推广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又要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储藏保鲜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的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全市整体产业水平。

(六)耕地保护与设施建设兼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相关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合理使用一般耕地发展设施农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农业设施。

根据全市蔬菜产业的区域特色、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生态承载能力,坚持科学规划、主体自愿、实事求是的工作基调,以转方式、调结构、带基地、增效益为重点,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设施生产基地。计划20xx年全市新建20万亩设施农业以设施种植为主,并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较高的设施农业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助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建设设施农业应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址,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设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破坏耕地耕作层的设施农业用地应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换,禁止闲置、撂荒,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有关要求,引导设施农业按照规划进行布局建设,防止无序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实施备案和监管,严禁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建设。

在统筹考虑各涉农区基本保障型菜田面积、产业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20xx年全市20万亩以种植业为主的新建设施农业任务分解如下:蓟州区3万亩,宝坻区3.5万亩,武清区5.5万亩,宁河区3万亩,静海区2万亩,东丽区0.5万亩;津南区0.5万亩,西青区1万亩,北辰区0.5万亩,滨海新区0.5万亩。

20xx年我市设施农业(种植业)的主推棚室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智能连栋温室。指用于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配备有加温、遮阳、通风降温、湿帘风机降温或喷雾降温、微灌或滴灌等系统,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备,适合于规模化的机械作业和生产管理。此类棚室投资大,管理要求高,主要用于展示和示范,由各涉农区结合实际,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二)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一般由镀锌钢结构骨架,特质保温材质墙体及保温棉被等主要结构材料构成,以拼接方式安装,具有安装与拆卸方便快捷,可重复安装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的,可进行作物越冬生产的日光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三)节能日光温室。指三面有墙体(砖混或土墙结构),具有采光、保温和蓄热结构的农业生产设施,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能进行越冬生产的单屋面塑料薄膜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四)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指四面无墙体,采用加固钢骨架结构(南北向),棚室中间建有支撑立柱,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的新型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更适合于机械化作业。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五)钢骨架大棚。指采用钢骨架结构,四周无墙体,只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一)完善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原则,设施农业建设将以经营主体投入为主,各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为支持我市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将采取多方发力共同筹措资金的方式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一是财政资金投入,市财政按照亩均5000元标准予以引导,并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对区级实施方案的审核结果,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下达各涉农区统筹使用。二是担保机制介入,充分发挥我市现有涉农融资担保机制优势,在规定额度内向设施农业借款主体提供担保服务。三是金融元素注入,拓宽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财政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创新金融模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四是社会力量引入,引导融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企业与各涉农区深度合作,并积极整合现有支农政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同时,各涉农区作为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自主权,在精准选择市级扶持政策,用好市级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强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因地制宜创新扶持模式、扶持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二)做好用地保障。按照《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指导各涉农区做好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明确各涉农区在确保完成粮食安全考核任务前提下,新建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保暖式钢骨架大棚和钢骨架大棚等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要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补划同等数量、质量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后,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同时,为解决控沉区水源转换等设施用地需求,将其辅助设施比例由不超过10%调整为不超过12%,有效满足集雨储水、水处理及节水灌溉等辅助设施用地需求。

(三)强化用水保障。针对各涉农区不同情况和设施农业用水需求,市农业农村委与市水务局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各涉农区坚持立足当地,节水优先,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做到四水齐抓(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同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做好设施农业用水保障。一是对蓟州区全境和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北部等非超采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保障用水需求。二是对超采区具有浅层地下水资源的武清区大碱厂、泗村店、黄花淀、汊沽港等镇;北辰区双街、双口和青光等镇;西青区辛口、张家窝等镇;静海区台头、王口、子牙、独流、梁头等镇,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等水源,解决用水需求。三是抓好超采区不具备浅层地下水源区域的水源转换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由市水务局指导各涉农区做好南水北调、水库增容、主干河道、沟渠提升改造(斗口以上)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全市范围的水系贯通。由市农业农村委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导各涉农区抓好田间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斗口以下),配套建设田间水源转换设施,切实抓好农艺节水,加大集雨水窖、储水罐(池)推广力度,有效保障用水需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充分整合我市土地、水利、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交通、电力、物流、教育、人才等各类扶持政策措施,共同推动2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农业农村委作为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推动、技术规范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审核、绩效管理、考核验收以及债券利用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筹集市本级设施农业建设引导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以及指导债券发行工作。各涉农区统筹市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本区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区农业农村委负责项目组织申报、审查核实、验收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区财政局重点负责审核项目安排的重复性。

(二)强化项目统筹。各涉农区要根据年度建设任务,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制定本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设施农业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并于本方案印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将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后的区级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委审核。各涉农区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以保证设施农业相关政策宣传、检查验收、资金审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指导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提高蔬菜栽培管理水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做好市场价格、供需形势、销售渠道等相关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四)强化监督考核。市农业农村委将制定考核方案,定期对各涉农区建设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全市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并会同市级各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组织各涉农区开展互查互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本着“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的原则,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对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提请审计部门将其作为审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重点内容之一,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

蔬菜种植实施方案

根据天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原则,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引领,以“保能力、保增收、保安全、保生态”为目标,按照确保“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有效落实,绿色生态和效益提升并重的思路,突出“绿色、精品、高效”的发展导向,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提升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一)保障供给与调优结构同步。在确保市场供应基础上,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次和品种,不断丰富市场供给。逐步调减传统、零散的低端设施,增加优势产品、绿色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能力,既满足消费者需求,防止因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供应短缺,又保障农民利益,防止因短期个别品种生产过剩,导致“价低伤农”,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突出政府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金融、保险等多种扶持方式,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切实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产业发展与主体增收共进。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中既要注重扶持新园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点带面,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发挥多重效益;又要兼顾传统农户生产条件的改善,鼓励小农户升级为家庭农场,做实做强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业,切实增加农户直接种植收益,让广大基层农户享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效益。

(四)扩大面积与提高质量并重。既要着力扩大新建设施农业面积提升产能,又要做好现有设施的提升改造,进一步稳定现有各类设施农业面积,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覆盖率,有效缓解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五)创新发展与专业服务协同。既要注重产业科技创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套技术引进推广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又要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储藏保鲜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的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全市整体产业水平。

(六)耕地保护与设施建设兼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相关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合理使用一般耕地发展设施农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农业设施。

根据全市蔬菜产业的区域特色、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生态承载能力,坚持科学规划、主体自愿、实事求是的工作基调,以转方式、调结构、带基地、增效益为重点,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设施生产基地。计划20xx年全市新建20万亩设施农业以设施种植为主,并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较高的设施农业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助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建设设施农业应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址,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设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破坏耕地耕作层的设施农业用地应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换,禁止闲置、撂荒,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有关要求,引导设施农业按照规划进行布局建设,防止无序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实施备案和监管,严禁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建设。

在统筹考虑各涉农区基本保障型菜田面积、产业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20xx年全市20万亩以种植业为主的新建设施农业任务分解如下:蓟州区3万亩,宝坻区3.5万亩,武清区5.5万亩,宁河区3万亩,静海区2万亩,东丽区0.5万亩;津南区0.5万亩,西青区1万亩,北辰区0.5万亩,滨海新区0.5万亩。

20xx年我市设施农业(种植业)的主推棚室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智能连栋温室。指用于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配备有加温、遮阳、通风降温、湿帘风机降温或喷雾降温、微灌或滴灌等系统,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备,适合于规模化的机械作业和生产管理。此类棚室投资大,管理要求高,主要用于展示和示范,由各涉农区结合实际,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二)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一般由镀锌钢结构骨架,特质保温材质墙体及保温棉被等主要结构材料构成,以拼接方式安装,具有安装与拆卸方便快捷,可重复安装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的,可进行作物越冬生产的日光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三)节能日光温室。指三面有墙体(砖混或土墙结构),具有采光、保温和蓄热结构的农业生产设施,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能进行越冬生产的单屋面塑料薄膜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四)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指四面无墙体,采用加固钢骨架结构(南北向),棚室中间建有支撑立柱,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的新型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更适合于机械化作业。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五)钢骨架大棚。指采用钢骨架结构,四周无墙体,只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一)完善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原则,设施农业建设将以经营主体投入为主,各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为支持我市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将采取多方发力共同筹措资金的方式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一是财政资金投入,市财政按照亩均5000元标准予以引导,并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对区级实施方案的审核结果,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下达各涉农区统筹使用。二是担保机制介入,充分发挥我市现有涉农融资担保机制优势,在规定额度内向设施农业借款主体提供担保服务。三是金融元素注入,拓宽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财政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创新金融模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四是社会力量引入,引导融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企业与各涉农区深度合作,并积极整合现有支农政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同时,各涉农区作为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自主权,在精准选择市级扶持政策,用好市级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强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因地制宜创新扶持模式、扶持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二)做好用地保障。按照《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指导各涉农区做好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明确各涉农区在确保完成粮食安全考核任务前提下,新建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保暖式钢骨架大棚和钢骨架大棚等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要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补划同等数量、质量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后,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同时,为解决控沉区水源转换等设施用地需求,将其辅助设施比例由不超过10%调整为不超过12%,有效满足集雨储水、水处理及节水灌溉等辅助设施用地需求。

(三)强化用水保障。针对各涉农区不同情况和设施农业用水需求,市农业农村委与市水务局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各涉农区坚持立足当地,节水优先,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做到四水齐抓(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同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做好设施农业用水保障。一是对蓟州区全境和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北部等非超采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保障用水需求。二是对超采区具有浅层地下水资源的武清区大碱厂、泗村店、黄花淀、汊沽港等镇;北辰区双街、双口和青光等镇;西青区辛口、张家窝等镇;静海区台头、王口、子牙、独流、梁头等镇,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等水源,解决用水需求。三是抓好超采区不具备浅层地下水源区域的水源转换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由市水务局指导各涉农区做好南水北调、水库增容、主干河道、沟渠提升改造(斗口以上)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全市范围的水系贯通。由市农业农村委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导各涉农区抓好田间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斗口以下),配套建设田间水源转换设施,切实抓好农艺节水,加大集雨水窖、储水罐(池)推广力度,有效保障用水需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充分整合我市土地、水利、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交通、电力、物流、教育、人才等各类扶持政策措施,共同推动2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农业农村委作为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推动、技术规范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审核、绩效管理、考核验收以及债券利用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筹集市本级设施农业建设引导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以及指导债券发行工作。各涉农区统筹市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本区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区农业农村委负责项目组织申报、审查核实、验收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区财政局重点负责审核项目安排的重复性。

(二)强化项目统筹。各涉农区要根据年度建设任务,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制定本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设施农业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并于本方案印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将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后的区级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委审核。各涉农区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以保证设施农业相关政策宣传、检查验收、资金审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指导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提高蔬菜栽培管理水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做好市场价格、供需形势、销售渠道等相关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四)强化监督考核。市农业农村委将制定考核方案,定期对各涉农区建设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全市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并会同市级各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组织各涉农区开展互查互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本着“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的原则,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对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提请审计部门将其作为审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重点内容之一,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

种植实施方案

二、我县开发种植工业用大麻的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双柏县地处滇中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立体农业”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在冷、温等气候带都有工业用大麻生产适宜区,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对大麻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已经列为国家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开发体系。

3、综合效益明显。

4、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欧洲大麻纤维在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如特种纸(卷烟纸和技术滤纸)、隔音绝缘材料、复合纤维添加材料、保护膜材料,特别是作为麻塑复合材料的市场发展较快,已成为国家产业发展重点。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用麻籽生产的高档食用油和系列功能性食品和工业大麻的生产和市场呈上升势头。因此。

三、项目建设地点、内容。

在妥甸、法裱、大麦地、鄂嘉等乡镇开发种植20000亩工业用大麻。

四、项目进度安排。

出双柏山区广泛种植的适应性品种;二是通过试验集成组装适合双柏山区种植工业大麻生产栽培技术;20xx年发展5000亩,力争在20xx年发展到20000亩。

五、项目建设技术措施。

1、品种选择。

选择云麻1号、云麻2号、云麻3号、云麻4号、云麻5号等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纤维薄而柔软,易脱胶,种子含油量32%,四氢大麻酚含量约0.15%。云麻2号是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麻籽单产约每亩120公斤,籽粒含油量高达33.1%,四氢大麻酚含量约0.059%。云麻3号和云麻4号均为籽、纤维兼用型工业大麻杂交种品种,籽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分别超过30%和20%,干茎出麻率均高于15%,四氢大麻酚含量分别约为0.13%、0.16%。

2、土壤选择。

大麻是主根系作物,大部分支根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因此,耕作层要求深耕、疏松,以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满足根系发育的需要。大麻种植地土壤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最适宜,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ph6~)最适宜。

3、田间管理。

一是精细整地,使耕作层疏松,有利于出苗整齐,大麻根系伸长和吸收养料水分,达到苗齐、苗壮,生长均匀一致;二是设置排水沟和开畦种植,以利排水,避免出现缺株断垄、弱苗;三是合理施肥,每亩施农家肥20xx公斤以上,播种时在播种沟底撒施三元复合肥每亩约30公斤,苗高10—15厘米时,追肥速效氮肥为主,可兑水浇施或雨后根际撒施。

4、适时播种。

一是播期选择。大麻适时播种,要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类别,栽培制度,栽培目的等不同因素来决定。楚雄,大姚及大理麻区于雨水至清明节令播种,水利条件好的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一般4—5月播种。可采取在雨水来临前5—10天进行“三干”播种。

二是播种方法。纤维用栽培一般采用条播,条播深度一致,盖土均匀,出苗整齐,通风透光,便于管理,成熟一致,小麻少,省劳力和节约种子。纤维用栽培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3—5厘米。

播种深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三是播种量和播种密度。以收获小麻为主的每亩播种—公斤,有效株8—10万株/亩为宜;以鲜秆直接进行皮秆分离进行加工的,每亩播种—公斤,有效株3—5万株为宜。

利用纤维型,最佳种植密度为15×30cm,最佳肥料为底肥每亩30—40公斤普钙,800公斤农家肥。

5、轮作。

大麻在长期连作下,会引起严重的虫害,麻地的土壤肥力因消耗同一养分过多也会逐年减退。

6、适时收获。

云南工业大麻纤维收割的时期一般在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雄株大多数开花完毕(盛花末期)而雌株开始结实时即一次全部收获;生产上田间收获适期的特征是,雄花盛开末期,轻轻摇动,花粉纷纷飞散,麻杆基部稍变黄色,下部叶片已脱落,上部叶片黄绿色,麻田透亮,雌花开始孕蕾,此时可把大麻割下,去除稍部枝叶,平铺或立于在田间,翻晒干燥后,打捆运回加工沤制后剥皮。

六、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投资概算。

2、资金来源。

20xx—20xx年种植工业大麻总投资万元,其中大麻加工剥皮机械设备万元由西双版纳工业大麻种植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种植户使用,种植工业大麻所需的种子也由该公司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所需化肥款由该公司垫付,其中,20xx年该公司需垫付万元,20xx年需垫付万元,20xx年需垫付万元,20xx年以后每年需垫付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在西双版纳、红河等地的种植结果,繁种,平均产籽公斤,平均产杆518公斤(晒干),按照亩产麻皮100-130公斤(收购价8500元/吨),杆芯500公斤(收购价600元/吨),每亩大麻农业产值1100-1355元,扣除每亩肥料等成本250元,每亩纯收益850—1150元。种植籽杆兼用型大麻可亩产麻皮50公斤(收购价6000元/吨),杆芯600公斤(收购价600元/吨)、麻籽80公斤(收购价6000元/吨),每亩大麻纯收益955元。

2、社会效益。

我县工业大麻种植的发展重点放在冷凉贫困山区,根据企业的需要,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向冷凉山区群众推广种植,促进山区群众增收。

3、生态效益分析。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推进组织。成立双柏县工业大麻生产基地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组,由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负总则,确定相关单位给予配合,明确专项推进的`重点镇办事处,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列出时间表有步骤推进。县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工作。

(二)加大考核力度。工业大麻产业领导组与乡镇,乡镇与村社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把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纳入年度考核、任期综合目标考核,实行目标量化管理、过程管理、年底考核、奖惩兑现,确保落实。各乡镇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利措施,通过“一业一策”加以推进,调配力量,定人、定岗、定责。

(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项目涉及乡镇要把发展工业大麻产业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富民强镇的一项支柱产业抓紧抓好,积极组建工业大麻产业办公室,加强对工业大麻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用大麻生产组织化程度,对前来投资工业大麻种植开发的商家给予重点扶持;因地制宜,组织搞好耕地合理流转,大力提倡工业大麻种植大户奖励。

(五)落实措施,真抓实干。

工业大麻产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包联系乡镇,乡镇主要负责人联系村,乡镇机关干部包联系社、户的帮扶目标责任制。

(六)落实扶持政策。

1、水利配套扶持。按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设计,配套水利设施,政府补贴水利设施所需资金的50%。受益者承担50%。

2、制定扶持大麻产业化发展的鼓励政策。重点扶持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和加快大麻产业化发展。

蔬菜种植实施方案

为增强蔬菜基地生产能力,保障居民的蔬菜消费,提高蔬菜自给率,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的蔬菜需求,保障“菜篮子”长期稳定供给,提升我市常年蔬菜生产水平和能力,根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农字〔20xx〕49号)和《海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xx年乡村振兴及百镇千村补助资金的通知》(琼财农〔20xx〕116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围绕“保基地、保规模、保产能、保供给、保淡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作用,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合理,常年生产供应均衡、价格平稳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提高我市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稳定常年蔬菜种植收益和市场价格。

以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为目标,大力推进常年蔬菜基地设施大棚建设,提高冬春季保温防虫、夏秋季降温防风防雨防虫的功能,尤其是提高常年蔬菜基地的生产水平,起到平菜价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

(一)项目由市农业农村局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移交乡镇管理,由乡镇与项目所在基地签订使用协议。

(二)市农业农村局和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及项目所在基地单位各自承担监管、正常蔬菜生产等相应责任。

项目资金共278万元,一是利用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xx年“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补贴资金139万元(琼财农〔20xx〕1163号)和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xx年“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补贴资金50万元(琼财农〔20xx〕420号),二是常年蔬菜基地业主自筹建安费的15%,剩余资金由市级资金配套完成。

符合建设的我市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面积约50亩。

一是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根据项目资金金额编制项目预算书和项目施工设计图。

二是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核。

三是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监理单位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管。

四是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后组织实施。施工单位在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项目竣工,项目实施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需向市农业农村局申请竣工验收,并提交竣工报告等相关验收材料。

五是市农业农村局收到实施单位验收申请书后组织施工设计、监理、预算等单位进行验收。

六是竣工验收合格后,市农业农村局委托第三方进行验收结算评审。

常年蔬菜基地根据种植蔬菜实际需求,可选不同类型设施大棚,由设计方提供施工图和预算书,每亩预算造价不超5.8万元,每亩造价补贴标准由财政补贴的85%,常年蔬菜基地业主自筹15%。如超出,超出标准部分资金由常年蔬菜基地自筹,省、市级不予以补贴。项目合同签订后预拨30%的备料款,工程完成100%后按进度拨付至80%,剩余款待项目竣工验收评审后,根据项目结算评审审定资金拨付至95%,剩余5%的资金额在大棚使用一年后经核实无质量损坏问题后给予拨付。

(一)认真履行职责。市农业农村局、乡镇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严把项目审核过程监理、审计、验收等关键环节。

(二)强化项目监管。市农业农村局要强化项目管理,设立项目监理,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监管,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能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三)做好项目衔接工作。项目实施完成后,移交项目所在乡镇管理,由乡镇与项目所在基地业主签订使用合同。

(四)严格蔬菜大棚的管理和使用。大棚使用业主必须常年种植蔬菜,加强蔬菜大棚管理和维护、参加蔬菜大棚保险,新建大棚业主连续种植常年蔬菜8年或以上(除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不能种植外),否则将依法追回补贴资金。遇不可抗力因素(如强台风)造成损坏的,项目大棚使用业主要主动通知乡镇、市农业农村局并拍摄现场报乡镇、市农业农村局备案,严禁以各种理由擅自拆除大棚,投保的理赔资金专项用于大棚修复。

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四、项目经济分析。

1、合同价2、成本控制额3、预计盈亏4、资金需求计划5、资金来源。

五、项目进度计划1、技术工艺准备2、采购。

3、制作4、安装5、验收。

六、项目安全控制要点。

七、项目质量控制要点。

八、项目风险评估1、资金2、安全3、质量4、工期5、施工环境。

九、其它说明。

政府应急管理宣传工作方案。

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我县决定于20*年10月27日—31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以下简称宣传周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提高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入落实,为构建和谐新*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洪军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文任副组长,政府办、应急办、农经、经贸、教育、公安、城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卫生、环保、广电、体育、安监、旅游、动监、地震、气象、消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三、活动安排。

(一)组织形式。由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配合,新闻媒体参加,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

(二)宣传内容。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别,分别开展领导论谈、预案解读、案例剖析、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科普宣传、设立宣传板等活动,并在县政府网站设置专栏进行宣传。

1、领导论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接受县新闻媒体采访,结合部门和单位职能,介绍本部门、本单位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及进一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下步工作安排。

2、预案解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对本系统、本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解读,并印成宣传单进行发放宣传。

3、案例剖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案例,深入剖析引发原因、处置办法等,并在宣传活动周期间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群众自救意识和本领。

4、经验交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形成工作经验材料,进行交流,促进工作。

5、专家讲座。邀请有关专家,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集中学习。

6、科普宣传。县新闻媒体要设立专题、专栏,播发、刊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有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

7、设立宣传板。10月27日,在兴隆三百门前设立集中展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分别制作宣传板,规格为长3米、高1.5米,要附带图片和文字说明,每个单位要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发放宣传单和接受群众咨询等。10月28日—31日,展板由各单位在本单位门前等合适位置摆放。县政府要在重点道路和显著位置悬挂标语横幅,各乡镇也要设立展板、悬挂标语横幅。

8、网站宣传。要在县政府网站上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以及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

四、活动要求。

各乡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制定好活动方案,高质量制作展板、宣传单等,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下,加强配合,形成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活动。县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宣传周活动进行检查。

文档为doc格式。

种植实施方案

1、从理论上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2、从学校的资源来分析:

二、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过程与方法:

三、活动时间:

3月至12月四、活动人员一至八年级全学生。

五、活动设计与指导者全体教师。

六、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三月份)。

2.查阅有关种植研究方面的资料,了解各地对此相关的研究。

第二阶段:种植实践(四月份-十一月份)。

1.了解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3)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向家长、技术人员、农民采访、调查一些种植蔬菜、花卉的有关知识。

(4)各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想在红领巾种植园种植的植物;

收集种子、幼苗或可以扦插的枝条。

2.当一回校园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3.展示、评价。

1.各个小组能够根据自己所选的子课题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

参考案例、活动实施过程:

活动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子题阶段(3课时)。

1、确定子题。

调查表班级姓名。

种植园都有哪些植物?你最喜欢的是哪种植物?

你知道要种植这种植物,需要哪些环节吗?你对其中的'哪个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2、指导分组。

“播种快乐,收获幸福”活动分组一览表。

第一小组调研小组。

第二小组物资小组第三小组种管小组第四小组采摘小组。

第五小组摄影小组。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阶段(3课时)。

种管小组的任务:

1、种植。

2、管理种植园(比如:浇水、施肥)采摘小组的任务:

1、采摘成果。

2、保管。

摄影小组的任务:

1、整个过程的摄影。

2、配文字说明。

1、这一阶段主要是先由调研小组按照本小组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去实施。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向家长、技术人员、农民采访、调查一些有关种植的知识。如:针对学校种植园区的位置、日照时间、土质等特点,调查适宜种植哪些植物等。

2、根据调研小组的调查结果,确定要种植的植物名称。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周)。

在多媒体教室组织了各小组活动的展示与交流。

(1)采摘小组进行采摘、保管并展示种植的植物。

(2)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活动中各组的收获与成果。

(3)交流、评价。

第五阶段:总结整理阶段(1周)。

附评价表:

班级组员姓名。

备注:

1、各个小组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增夏粮、扩油菜、提质量、升效益”的总体要求,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公路沿线、高产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推进马铃薯、小麦、杂粮种植和油菜扩面增效,打造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全面提高秋冬种生产效益,推动全县秋冬种农业生产工作稳步发展。

20xx年,力争完成秋冬种播种面积27.01万亩,其中:夏粮面积8.3万亩、油菜面积5.71万亩、蔬菜面积13万亩。

(一)科学抓好种植规划。科学规划秋冬及明春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小麦、马铃薯、杂粮杂豆种等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立足坝区,分侧重、分层次加快坝区建设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针对发展较为成熟的坝区和产业,继续扩面培育,持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针对种植规模散、杂、面积较小的坝区和产业,加快土地流转,选准产业,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重点加强“一线三区”(高铁、高速、国道、省道、县道及城市干道等主要交通沿线和坝区、农业园区、风景名胜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定不移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杜绝耕地撂荒,建好粮油生产基地、销售渠道和利益联结机制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狠抓秋冬季粮食生产。突出重点作物,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在马铃薯、小麦和杂粮种植上下功夫,做好区域布局,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一是在马铃薯种植上,根据耕作制度和产品用途择优选择品种,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稻油”水旱轮作、旱地分带间套作等种植绿色高效耕作制,提高产量水平。把好种薯质量关,引导农户选择生育期适宜、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加强种薯质量监管,做好种薯调运、脱毒种薯推广等工作,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确保夏收马铃薯安全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在小麦种植上,充分利用“马场水磨面”的品牌有优势,抓住秋冬种有利时机,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多种优质专用小麦,重点推广抗白粉病、锈病、耐瘠抗倒、丰产性好的品种,同时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种植适合加工、酿酒等专用小麦品种。三是在杂粮种植上,充分利用气候和环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大麦、荞麦、燕麦等杂粮,生产绿色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油菜扩面增效。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种植技术与指导力度,推广油菜机械化、轻简化、高效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打造油菜种植示范样板点,挂牌试点油菜种植保底订单模式,积极推广“稻油”轮作“菜油两用”“一菜多用”等种植模式,重点发展低芥酸、低硫酸“双低”品种,以及高产、高油、高油酸“三高”新品种,大力推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积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肥用和饲用等“一菜多用”的用途,因地制宜拓展油菜多种功能,促进油菜保质保量、提质增效。

(四)做好秋冬季综合开发利用。立足大农业、大生态发展理念,加大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统筹安排粮油生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加大冬闲田土综合利用,防止土地撂荒,大力发展豌豆、胡豆等种植,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把加绿肥种植同耕地保护、化肥减量化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相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绿肥等豆类种植作为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落到实处。合理安排,专用、兼用绿肥并举,积极扩大种植范围向果、茶园拓展,推广田间套种紫云英、光叶紫花苕、决明子、箭豌豆、肥田萝卜和绿肥专用油菜等绿肥品种,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在牧草种植上,充分利用冬闲田土,搞好秋冬季农田种草,大力发展黑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提高优质饲草供给率。在蔬菜种植上,与产业发展目标相衔接,按照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区域布局,提高种植水平,建好“菜篮子”基地,确保今冬明春市场供应。

(五)抓好各类要素保障。提前谋划种苗和农资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县乡供销社和农资供销商的作用,采取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等方式科学调度农用物资储备。继续抓好农资打假工作,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结合秋冬种工作和全省持续开展“冬季充电”的有利契机,分批开展基层业务骨干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切实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前开展技术指导。抢抓全省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机遇,根据区域内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制定基础设施配套区域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六)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快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大力推广“林地经济”“立体种养”等农业优良组合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一年多季”“一地多收”。加强普定县农产品品牌培育,抓好农产品品牌营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优质区域公共品牌,提高主导产业、主打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持续强化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农业设施“三个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帮扶、东西部帮扶资金、现代化发展基金等政策支持。坚决落实高标准农田刚性建设任务,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增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挥农机行业协会和农机合作社作用,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秋冬种进度和质量。积极鼓励农业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力量合作,加快精深产品的研发,延长产业链,不断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七)抓好产销有效衔接。提前谋划好明年的产销对接工作,多推介、多交流,争取更多销售渠道,争取更多订单。积极拓展省内省外市场,发挥好流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村电商销售三大主力军。有效利用扶贫产品销售专区、花都对口帮扶协作,持续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青岛等省外市场。利用招商引资、农产品推介、旅游宣传等营销渠道和平台,多形式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切实提高普定农产品知名度。继续推动农产品“七进”,扩大本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解决种与销的难题,确保种得出、卖得好,保障农民的利益。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秋冬种工作的重要性,把秋冬季作为统筹推进明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把秋冬种生产作为全年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谋划秋冬种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推进农业精细化管理,确保全县粮油保障安全。各乡(镇、街道)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以上率下,层层抓好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完成今年秋冬种工作任务。

(二)强化目标落实。各乡(镇、街道)要早安排、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将各自的秋冬种目标任务,特别是夏粮任务分解到村,村落实到户,夏粮生产实行台账和图斑化管理。

(三)强化工作措施。各乡(镇、街道)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抓好每一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农技培训,搞好防灾减灾,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秋冬种农业生产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等项目,保障秋冬种的资金和物资需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秋冬种生产第一线,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要深入村、组、农户,采取召开群众会、小组会、院落会和上门动员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大秋冬种粮油种植的宣传力度,做深做细农户思想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农户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秋冬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强化工作调度。县农业农村局要对各乡(镇、街道)秋冬种工作进度、任务完成情况、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土地撂荒等进行调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专人负责,认真摸排和掌握秋冬种农业生产情况,搞好工作调度,总结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及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参考意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