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论文分享(实用21篇)

时间:2023-12-17 17:14:21 作者:纸韵

师德是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的基础,构建了教师群体的和谐氛围。下面是一些反映当今教师师德特点的优秀文章,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许多朋友对我说:“孩子王可不是好当的,你等着瞧吧。”我不以为然。日复一日繁杂的工作,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不易:改不完的作业,讲不完的道理,磨破嘴,跑断腿,心操碎,辛苦加疲惫,委屈伴泪水,我犹豫了、彷徨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我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工作中有懈怠情绪,没有深入学生群体去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不主动等等。

在师德教育活动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1学发展观,以胡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等“四点希望”为标准,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自觉遵守学校工作、学习、会议、考勤、考绩考评等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一名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教育能手。

2、热爱学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位学生,不讽刺、挖苦、侮辱、伤害、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注意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引导学生积极上进。关心学生生活,真正落实“关爱五生”的活动。

3、规范行为。从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中规范自身行为,在校内衣冠整洁,在课堂上言行文明,不接打手机,不随意离开教室,认真履行值日职责。

4、廉洁自律。不推销未经审查许可的教辅用书、学习资料及生活用品,不在校园内摆摊设点或授意学生在指定的商贩摊位、商店购物,不接收学生家长的宴请、送礼或要求学生家长为己谋利。

5、团结协作。谦虚谨慎,诚信待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兢兢业业工作,堂堂正正做人。

6、开拓创新。不断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养。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为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笔者自编《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班主任教师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家委会产生方式、班会课的开设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研活动、班主任科研课题类型、德育工作反思形式、对学生教育与引导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785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实际统计时剔除了未填写社会人口统计信息的问卷)。其中,城市教师409名、农村教师372名(缺失值为4);男教师108名、女教师668名(缺失值为9);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的教师181名、4~6年的99名、7~的120名、以上的373名(缺失值为12);具有区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教师212名、无此荣誉称号的教师563名(缺失值为10)。

一、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的要素依次为:了解班级学生(97.1%)、转化后进生(92.2%)、处理偶发事件(90.9%)、沟通家长(90.0%)、开展班级活动(89.5%)、设置班级管理岗位(89.3%)、制定班规(88.9%)、沟通科任教师(86.7%)、创新德育方法与途径(82.2%)、开展德育科研(72.6%)。可见,中小学班主任最为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依次是:了解班级学生、掌握德育方法(如,转化后进生、处理偶发事件)和沟通学生家长。这符合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

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

1.班主任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力。

调查数据认为,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非常大的占51.8%,比较大的占28.4%,基本有影响力的占10.1%,不太有影响力的占6.6%,没有影响力的占3.2%。可见,近九成多中小学班主任认为自己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的自我评价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44.40,p0.001)和学段差异(x2=21.31,p0.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5.17,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工作1~3年、7~10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2.对德育工作岗位的认同感。

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认同感如下:完全认同的占66.7%,大部分认同的占17.9%,基本认同的占13.1%,大部分不认同的占1.4%,完全不认同的占0.9%。可见,近七成的中小学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也有近三成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认同感较低。

3.班主任实施德育的自觉性。

调查结果表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德育的情况如下:完全可以的占76.4%,大部分时候可以的占15.6%,有时可以的占14.1%,完全不可以的占1.0%。可见,七成多的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实施德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德育存在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19.66,p0.001)和学段差异(x2=7.66,p0.01)。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教师。

4.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非常满意的占47.6%,比较满意的占24.2%,基本满意的占13.4%,不太满意的占10.0%,非常不满意的占4.6%。可见,七成多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持满意态度。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满意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34.45,p0.001)和学段差异(x2=14.37,p0.001),优秀和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4.12,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班会课的召开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师的教研活动情况、班主任教育科研课题类型及论文发表、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1.关于班级管理制度。

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方面,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的占88.2%,班主任制定的占8.5%,学生制定的占2.3%,其他占1.0%。在班干部任用模式方面,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占72.9%,轮换式占17.4%,固定式占8.6%,其他占1.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在班干部任用模式上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4.45,p0.05)。可见,随着学段升高,中小学班干部任用模式倾向于采取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方式。

2.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

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依次是:由学生家长自荐的占39.1%,选举产生的占27.4%,由班主任指定的占26.3%,其他占6.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16.67,p0.001)。与农村家长相比,城市学生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意识更强,多采取自荐方式参与班级事务。

3.班会课的开设情况。

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规章的形式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班会是专门分配给班主任的教育时段。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每周都上班会课的占79.7%偶尔上的占18.8%经常占用的占1.5%。可见近20%左右的中小学不能上齐班会课。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会课开设情况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0.47,p0.01)和学校类型差异(x2=7.072,p0.01)。可见,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却在下降,小学高于初中学段;农村学校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4.主题班会内容。

主题班会是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类、智育类、体育类和劳动类。显然,中小学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以德育为先。调查结果显示,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德育类的占97.3%,智育类的占78.9%,劳动类的占56.3%,体育类的占42.2%。可见,德育类内容是主题班会活动的核心,其次是智育,再次是劳动教育和体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劳动类活动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6.07,p0.001)、学校类型差异(x2=4.81,p0.05)和工作年限差异(x2=20.37,p0.001)。劳动类班会活动内容小学显著高于中学;农村学校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体育类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差异(x2=14.56,p0.001)。随着学段升高,体育类班会活动内容逐渐减少,小学显著高于初中。

5.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根本没有教研活动的占0.6%,每学期有1~2次的占29.1%,每学期3~4次的占27.6%,每周1次或1次以上的占42.7%。可见,只有四成多的中小学每周开展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与频繁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比,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时间明显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教研活动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5.30,p0.001),农村学校班主任教研活动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6.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坚持德育反思有助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为:与其他班主任交流占87.4%,观摩其他班主任占81.4%,分析典型个案占77.3%,阅读教育资料61.9%,写班级日志占46.9%,整理学生成长档案占36.9%。可见,交流、观摩、个案分析与专业阅读是班主任教师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而多数中小学班主任教师不擅长通过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来反思德育工作。目前,中小学班主任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的工作量较大,一边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担任班主任,往往不堪重负。

7.教育科研课题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主要途径。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所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类型中学科教学研究占70.9%,班主任工作研究占66.5%。可见,参与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研课题的比例略低于学科教学类课题。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45,p0.05)、学段差异(x2=3.09,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5.18,p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9.88,p0.01)。在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方面,城市学校显著高于农村学校,小学班主任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7~10年和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4~6年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更多地承担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科研课题。

论文撰写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1~2年发表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论文0篇的占22.8%、1~2篇的占44.1%、3~6篇的占27.3%、7篇以上的占5.8%。可见,中小学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显著增强,八成左右的教师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提炼成论文进行发表。

数据表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论文发表方面,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6.95,p0.001)。可见,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

9.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德育引导的方法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依次为:谈心占95.4%、讨论及辩论占66.3%、讲故事占59.8%、各种阅读活动占50.1%、参观及实践活动占42.6%、游戏活动占39.3%、影视欣赏占37.0%、角色表演占35.2%、其他占4.3%。可见,以谈心为主的说服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德育效果较好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则运用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引导之讨论及辩论法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8.88,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2.68,p0.01)。小学班主任教师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低于11的班主任。

参考资料。

[1]黄正平.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体会[j].人民教育,(18).

[2]龚耀南.师范生德育能力的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6).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教育活动批评指正乐于接受。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上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人民教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因此,本学期我制定如下师德计划:

一、按照师德建设承诺要求去做,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以“五心树师德”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

二、充实自我,学而不厌。

提高业务水平,需要不断地学习。传授文化知识,教好功课,是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事业的态度问题,因此教师能否刻苦钻研业务,掌握丰富的知识,教好学生,也是一个师德修养的问题。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作为学生表率的教师,首先要建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只有真心实意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够严于律己,把自己磨练成为称职的教师。品德端正,严于律己,是教师必须做到的。要严于律己,哪怕是微小的错误,也不能原谅自己,敢于同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作斗争。

四、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的言论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之潜移默化。

五、尊重学生人格。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

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尊重学生人格是作为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一项必修课。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许多朋友对我说:“孩子王可不是好当的,你等着瞧吧。”我不以为然。日复一日繁杂的工作,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不易:改不完的作业,讲不完的道理,磨破嘴,跑断腿,心操碎,辛苦加疲惫,委屈伴泪水,我犹豫了、彷徨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我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工作中有懈怠情绪,没有深入学生群体去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等等。在师德教育活动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1、爱岗敬业,面向全体学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总书记在教师节讲话中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等“四点希望”为标准,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自觉遵守学校工作、学习、会议、考勤、考绩考评等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一名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教育能手。

2、热爱学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位学生,不讽刺、挖苦、侮辱、伤害、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注意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引导学生积极上进。关心学生生活,真正落实“关爱五生”的活动。

3、规范行为。从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中规范自身行为,在校内衣冠整。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心里,教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教师道德就是如何做人的事情,看一个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家长,怎样对待同事。

一、学生篇。

1.对待学生有爱心。

我爱每一个孩子,哪怕他或她长得不漂亮,穿得不时髦,学习很吃力,我也爱他或她,因为我敬畏生命,相信每一次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奇迹,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拥有独一无二、不为人知的神秘。孩子们也能感应到我的心情,每天我一走进学校大门,就有眼尖的孩子挥舞着笤帚、抹布、拖把向我奔来,我便张开臂膀,竭力把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圈入怀里,不漏掉一个。如果是出去学习一天或者几天再回来,那场景就更壮观了,常惹得正在校园里行走的老师们驻足、侧目观看。教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

2.对待学生有耐心。

我生性内向,喜欢安静,比较能够专注与一件事情。这种性格使我在和学生相处时,少了浮躁,多了淡定。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有人逻辑数学智力强,有人逻辑数学智力弱,但语言智力强,又有人逻辑数学智力不行,语言逻辑也不擅长,但是空间智力比较好。这可能就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科学解释了。当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异,直面这个现实,就会在遇到一遍教不会、两遍教不会,甚至几遍还是教不会的学生时,淡定许多,耐心许多,并且会对自己说,这个孩子比其他同学理解能力弱,学习这个知识有困难,我再给她或他多讲几遍,讲慢一些,孩子一定能明白我要讲的道理。所以,我很少因为学生学不会冲着学生发火,我知道教育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3.对待学生有慧心。

与孩子打交道有爱心是基础,有耐心是保证,有慧心是助推剂。有慧心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与期望更好、更快的转化成为学生自身的行动与实践。在我的班里,上课随便讲话的孩子,下课是不找我问这问那的,别的孩子下课将我团团围住,问这问那的时候,她或他只能围观,不能发言,为什么?因为上课,自己没有好好听老师和同学说话,被老师和同学们发现,那么下课自己想要跟老师或者同学说话的时候,我们也不会理睬她或他,更不要说认真倾听她或他新奇的想法和兴奋的发现了。就是这样,我把对学生课堂习惯的具体要求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当中去。因为我坚信,教育无小事,处处皆学问。每一次与学生的相处其实都蕴涵着宝贵的教育资源,能不能及时发现,充分利用,就看我们是不是用心,有没有慧心。

二、家长篇。

1.对待家长有同情心。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学生家长。我深知家长们的不易,所以我常常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分析问题,寻找办法。因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总会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所以我班上的学生很少出现忘带作业,打电话让家长送到学校来的情况。长期这样要求,一方面养成了孩子睡前整理文具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家长的额外负担。因为所有的家长,跟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工作或者事务,都需要为了自己的生计奔波。作为家长的同盟者,应该同情家长的处境,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而不是把家长视为二十四小时随时听候老师和孩子差遣的仆人。只有我们能够换位思考,家长也才能换位思考,体谅学校和老师的苦衷,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各项工作,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

2.对待家长有平常心。

我从未想过要把更多的事情转嫁给家长。我对家长的要求不高,照顾好孩子的.穿衣、吃饭、情绪、想法,至于学习的主要责任,应由学校和老师来承担。所以,我对家长怀有一颗平常心。在对家长怀着平常心的同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己多考虑,多付出,家长就会少麻烦,少问题。家校合作才会稳固、长久。

三、同事篇。

1.对待年长的同事有敬重之心。

每一位老教师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对待他们,我都像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一样,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听他们的课,向他们取经,每一天都当做明天他们就要退休一般,如饥似渴的学习老教师的优良做法与宝贵经验。我深深敬重身边的每一位老教师,虚心向每一位老教师学习。

2.对待年龄相仿的同事有欣赏之心。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有精力,有经验。虽不同人,性格不同,志趣不投,但我总是用赏识的目光看待身边每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老师。平时,我不善言语,但是我把对同事的尊重与赏识藏在心里,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3.对待年轻的同事有关爱之心。

学校里有很多年轻老师,有些是我的徒弟,更多不是我的徒弟,与我没有任何契约所规定的义务关系。但我仍然关爱着他们每一个人,只要有人请我帮忙,我一定不会拒绝。哪怕是用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也无所谓。我帮助年轻老师备课、磨课,指导她们做讲座,做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关心她们的专业成长。

大道至简,大爱无言。教育就是一个使人成为人的事业。作为教师,先使自己成为人,再用可以为师的博学,可以为范的身正,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也成为人。这种感染和熏陶能否成功,首先就是靠教师的道德。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潜心练功提升师德。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在小学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他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了无私的奉献,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看到了社会的好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

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符合小学的审美情趣。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二、一言一行彰显师德:。

师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注入了新内涵;即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崇高的师德已提高到很高位置。综合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呼唤着崇高的师德,我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小学教育。同时我深深的意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对师德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知过程。经过各种学习,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小学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小学教育开始,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小学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做到情系学生,关爱每个孩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积极主动地做好抓差补缺工作。针对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我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优势地位,请他们做小老师,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

有人说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我们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我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我们没有这么伟大,我们不过是铺路人,是桥梁,是灯塔而已!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声誉;关爱学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寻找人生的一种乐趣!我想,我们不过是如此而已!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使人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小学教师的称号,为有一个健全的灵魂而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

2、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

3、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4、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5、关于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探讨。

6、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7、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初探。

8、论班主任对小学生德育所肩负的责任。

9、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的有效途径。

11、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论。

12、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1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14、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1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16、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17、浅析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19、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20、浅议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21、试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23、谈农村小学班主任之德育工作。

24、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开。

25、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

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

把爱随身携带。

29、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31、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32、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

33、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34、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德育体会。

36、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初步探索。

39、心育与德育的整合。

--。

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40、也谈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41、用大爱做小事。

--。

42、优化班级管理落实德育教育。

--。

4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

45、走进心灵打开心结。

--。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材料

本站发布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材料,更多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材料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材料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干冲小学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时期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活动。在这次声势热烈的学习活动中,我以特别认真和态度投入学习中,我分别深入细致地学习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资料汇编》、《海南师德风范》等书。使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新时期一名教师肩上承担着更加繁重的教书育人的任务。承担着培育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任,承担着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

通过几个月来的认真学习,并对照自己在工作中的师德师风的各方面表现,发现自己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满足于现状,缺乏青年时期的奋发精神,奋发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在工作中不够主动、创新,而是领导交代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深入思考。在接受领导交代工作任务时应怎么样去创新完成,也可以说是按传统的工作经验,按部就班去做,只力求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不出比漏就行了,就这样的满足于现状。

2、对学生不够尊重

在检查工作中,经常检查到一些纪律散漫的学生,上课铃响了不进教室,还在教室外面滞留,迟迟不进教室,有时见到一些纪律不强的学生,从课堂中出去大小便,完事后不是及时回课堂,而是借机在外溜达,有时发现自习课堂中的一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大声喧哗,甚至满堂走动捣乱了秩序。总是上前大声训斥,使师生关系很尴尬,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

3、对后进生缺乏关爱

关心爱护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使后进生进步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在检查工作中,我认识到,不按时进入课堂上课的学生,课堂中借机出门溜达的学生,自习课中随意走动捣乱的学生,大都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自由散漫习惯的后进生,而对这些后进生,缺乏关爱精神,缺乏耐心教育,缺乏宽容态度,甚至认为那是不可教者。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本人的.深入反思,问题虽然在表面上,但是根源却是在思想认识上。

二是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深,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特别是思想上认为将要到退休时间了,年老体弱了。在工作上再谈奋发精神再学创新精神岂不招人笑话,故而在工作中认为只要每天正常上下班,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也就是满足于现状。事实证明,在工作中没有黄中宝刀不老的精神是不行的,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才能体现一个教师的闪光价值。

2、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识不足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应尽职尽责教育学生进步,但是遇到一些纪律自由散漫的学生,他们言行过激有损校风校纪时,特别是受到冲撞时情绪就冲动起来,随之就大声训斥、指责。其根源一是对师生关系认识不是;二是总认为自己是老师,高高在上,不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因而往往影响工作效果。

3、师德师风欠佳

作为教师,特别是肩负检查任务的教师,应该把良好的师德师风均匀地洒给每一个学生。然而,我对后进生关爱不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不深,认识不透。没把教师特有爱的阳光,爱的春风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没有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错误地认为,后进生是“孺子不可教”者,所以每每训斥实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教育方式,经深刻的反思,归根到底是对师德师风认识不深,是个人的教师职业道德欠佳的表现。

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论文

【导语】本站的会员“dumomei”为你整理了“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1、职业荣誉感不强。

教学。

缺乏热情。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不够的,每个老师也必须为教育事业负责,并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2、缺乏责任心和爱心。

做一个好老师,有很多的条件。老师的责任心尤为重要。如果缺乏爱心,那么教育工作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爱心的缺乏也反映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小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不求上进,缺乏责任感,没有深入的研究教材和教学规律,对学生缺乏耐心。对学生的成长不关心,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教师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教师要面对职业、人际关系和家庭稳定等多重压力,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好模仿教师的`特点。所以小学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时时处处做好表率。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虽然有小部分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有许多师德高尚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年龄有大有小,他们有或好或坏的工作环境。但有一点是令人惊叹的是,他们深深地爱自己的学生!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纯洁的。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和前提,爱是师德的核心。爱学生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

2、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可以不再是一缸水,而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口水井,泉水涌出不断。教师也应该有广泛的爱好和才能。由于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而且他们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该珍惜它,而不是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开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一个学校要搞好师德建设,必须为教师营造一个好的师德建设的环境。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认真思考。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一本书、一份报、一段新闻,就能够提高的。要真心做一名有道德素质的教师就需要每天不停地反省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人生底线。用一生去不断地提高素质和道德品质。所以学校可以定期对新老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提升师德水平。

2、组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

在优秀教师中,尽管他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他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为人梯。优秀教师的言行能够感动每一位老师,让大家深受教育,同时也能激起大家效法之心。

3、开展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热情。

学校可以通过“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比赛”来开展师德活动,让每个教师尽量参与。

4、促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安排生活,善待自己。学校领导对教师应提供有力的支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给教师关心和呵护。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心为本”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实际出发,找到问题的缘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作为班主任不能从主观意识上去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判断谁对谁错,不能有偏袒心理,要让学生讲清楚前因后果,然后指出双方的不对之处,让他们互相向对方道歉,不要让其中一方感到委屈。

二、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时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心理变化、学习困惑等问题。针对每一个同学,要研究其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与专长,关心他们的家庭环境,适当地去跟他们聊天谈心,也可以通过其身边的朋友来全面了解他们的性格,从而能因材施教,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班主任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以“亲”为主,以“勤”为辅。当学生思想或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帮助他解决困惑;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与信心;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用爱驱走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努力学习。要带好学生,班主任的“勤”也必不可少。对待班级工作,班主任应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勤观察,勤思考,勤交流,勤学习。无论上课还是课外时间,班主任要时常观察学生的行为动向,分析他们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要勤思考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以便防患于未然。最后,在多变的时代中,要想跟上时代潮流,班主任自己必须勤学习以适应变化的社会,做到与时俱进。

班主任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既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要培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小学生的风险意识,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找到自信。小学班主任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目标,鼓励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保持良好心态。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小学生的品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了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选好班级干部,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可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当今社会网络无孔不入,对学生封杀网络是不现实的。网络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小学生专属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有效方法。在学校网站上可设立班级专区,展示学生的文学、绘画作品,提高学生参与网络的积极性;开设聊天专区,方便学生之间交流;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及游戏,方便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休闲娱乐。通过网站,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还可以借助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五、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德育新方法。

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德育教育新方法进行不断探索。首先,为人师表。小学班主任要通过教书育人和授课过程中的言行突出个人魅力,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以情感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次,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小学班主任要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叶都闪光!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让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在老师的身上感觉到父母的慈爱和严厉是我最初的工作思路。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亚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因而要搞好班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帮助他们树立威信,二是要给予细致的指点,三是要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尽快形成合力.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粗及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但是要想让班级工作有序地落实开展,还要尽心营造朋友般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发展。

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年龄相对偏小的班级,学生们虽然挺聪明,但是和别的班级相比总是在各个方面落后一些,入学三年来一直缺乏凝聚力和自信心。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我决定首先从体育竞赛入手,我带领班里的运动员进行了一个月的晨练,在运动会上,大家刻苦拼搏,夺得了年组的第一。成绩使全班同学欣喜若狂.看出了自身蕴藏的潜力,很快在班级内掀起了一阵体育锻炼的热潮。

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刻苦练习,先后又获得了学期长绳比赛、短绳比赛一九长跑比赛三项年组第一名,这近似神话一样的转变,极大地振奋了班级士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更在活动中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此后,我充分利用一切活动,挖掘班级的各方面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兴趣的发展。我在校艺术节前夕专门编写了一个校园题材的短剧《秘密会议》。我还选拔了一些具有唱歌才能的女生,亲自带领她们排练歌伴舞―台湾校园歌曲《小草》。艺术节上,这一男一女两队组合一经推出,立即反应强烈,好评如潮,这两个节目也前后几次在不同场合表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次演出的成功,使班级的名声大震。不仅推出了一批小明星,也极大地影响了班级其他同学,于是越来越多具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脱颖而出。我就更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此后的合唱节上,师生共同演唱《让世界充满爱》,成为压轴节目;艺术节上,上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歌舞《同一首歌》、这些高质量的演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认可。

多少年来,我执教的班级里每一次升旗演讲都是由我亲自撰写、指导;。

班里每学期的板报都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合作;我和学生们一起锻炼,一起活动在共同参与中,班级所有成员被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全班每一个同学都为有我这样个和他们共同成长的大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班主任的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我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把握教育的契机,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运用习作培养学生能力,熏陶学生情感就是我几年来的创新所得。

当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水平后,我开始练习让学生写诗。班里许多同学由写作之初的迷惘,诞生作品的欣喜,再到后来的自信与成熟,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学生也体会到了诗其实并不神秘,它来自于我们眼中,它来自于我们心底。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前言: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与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与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与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

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

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为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笔者自编《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班主任教师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家委会产生方式、班会课的开设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研活动、班主任科研课题类型、德育工作反思形式、对学生教育与引导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785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实际统计时剔除了未填写社会人口统计信息的问卷)。其中,城市教师409名、农村教师372名(缺失值为4);男教师108名、女教师668名(缺失值为9);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的教师181名、4~6年的99名、7~的120名、以上的373名(缺失值为12);具有区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教师212名、无此荣誉称号的教师563名(缺失值为10)。

一、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的要素依次为:了解班级学生(97.1%)、转化后进生(92.2%)、处理偶发事件(90.9%)、沟通家长(90.0%)、开展班级活动(89.5%)、设置班级管理岗位(89.3%)、制定班规(88.9%)、沟通科任教师(86.7%)、创新德育方法与途径(82.2%)、开展德育科研(72.6%)。可见,中小学班主任最为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依次是:了解班级学生、掌握德育方法(如,转化后进生、处理偶发事件)和沟通学生家长。这符合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

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

1.班主任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力。

调查数据认为,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非常大的占51.8%,比较大的占28.4%,基本有影响力的占10.1%,不太有影响力的占6.6%,没有影响力的占3.2%。可见,近九成多中小学班主任认为自己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的自我评价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44.40,p0.001)和学段差异(x2=21.31,p0.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5.17,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工作1~3年、7~10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2.对德育工作岗位的认同感。

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认同感如下:完全认同的占66.7%,大部分认同的占17.9%,基本认同的占13.1%,大部分不认同的占1.4%,完全不认同的占0.9%。可见,近七成的中小学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也有近三成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认同感较低。

3.班主任实施德育的自觉性。

调查结果表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德育的情况如下:完全可以的占76.4%,大部分时候可以的占15.6%,有时可以的占14.1%,完全不可以的占1.0%。可见,七成多的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实施德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德育存在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19.66,p0.001)和学段差异(x2=7.66,p0.01)。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教师。

4.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非常满意的占47.6%,比较满意的占24.2%,基本满意的占13.4%,不太满意的占10.0%,非常不满意的占4.6%。可见,七成多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持满意态度。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满意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34.45,p0.001)和学段差异(x2=14.37,p0.001),优秀和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4.12,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班会课的召开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师的教研活动情况、班主任教育科研课题类型及论文发表、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1.关于班级管理制度。

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方面,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的占88.2%,班主任制定的占8.5%,学生制定的占2.3%,其他占1.0%。在班干部任用模式方面,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占72.9%,轮换式占17.4%,固定式占8.6%,其他占1.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在班干部任用模式上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4.45,p0.05)。可见,随着学段升高,中小学班干部任用模式倾向于采取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方式。

2.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

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依次是:由学生家长自荐的占39.1%,选举产生的占27.4%,由班主任指定的占26.3%,其他占6.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16.67,p0.001)。与农村家长相比,城市学生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意识更强,多采取自荐方式参与班级事务。

3.班会课的开设情况。

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规章的形式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班会是专门分配给班主任的教育时段。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每周都上班会课的占79.7%偶尔上的占18.8%经常占用的占1.5%。可见近20%左右的中小学不能上齐班会课。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会课开设情况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0.47,p0.01)和学校类型差异(x2=7.072,p0.01)。可见,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却在下降,小学高于初中学段;农村学校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4.主题班会内容。

主题班会是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类、智育类、体育类和劳动类。显然,中小学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以德育为先。调查结果显示,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德育类的占97.3%,智育类的占78.9%,劳动类的占56.3%,体育类的占42.2%。可见,德育类内容是主题班会活动的核心,其次是智育,再次是劳动教育和体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劳动类活动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6.07,p0.001)、学校类型差异(x2=4.81,p0.05)和工作年限差异(x2=20.37,p0.001)。劳动类班会活动内容小学显著高于中学;农村学校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体育类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差异(x2=14.56,p0.001)。随着学段升高,体育类班会活动内容逐渐减少,小学显著高于初中。

5.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根本没有教研活动的占0.6%,每学期有1~2次的占29.1%,每学期3~4次的占27.6%,每周1次或1次以上的占42.7%。可见,只有四成多的中小学每周开展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与频繁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比,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时间明显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教研活动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5.30,p0.001),农村学校班主任教研活动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6.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坚持德育反思有助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为:与其他班主任交流占87.4%,观摩其他班主任占81.4%,分析典型个案占77.3%,阅读教育资料61.9%,写班级日志占46.9%,整理学生成长档案占36.9%。可见,交流、观摩、个案分析与专业阅读是班主任教师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而多数中小学班主任教师不擅长通过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来反思德育工作。目前,中小学班主任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的工作量较大,一边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担任班主任,往往不堪重负。

7.教育科研课题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主要途径。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所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类型中学科教学研究占70.9%,班主任工作研究占66.5%。可见,参与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研课题的比例略低于学科教学类课题。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45,p0.05)、学段差异(x2=3.09,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5.18,p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9.88,p0.01)。在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方面,城市学校显著高于农村学校,小学班主任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7~10年和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4~6年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更多地承担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科研课题。

论文撰写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1~2年发表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论文0篇的占22.8%、1~2篇的占44.1%、3~6篇的占27.3%、7篇以上的占5.8%。可见,中小学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显著增强,八成左右的教师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提炼成论文进行发表。

数据表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论文发表方面,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6.95,p0.001)。可见,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

9.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德育引导的方法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依次为:谈心占95.4%、讨论及辩论占66.3%、讲故事占59.8%、各种阅读活动占50.1%、参观及实践活动占42.6%、游戏活动占39.3%、影视欣赏占37.0%、角色表演占35.2%、其他占4.3%。可见,以谈心为主的说服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德育效果较好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则运用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引导之讨论及辩论法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8.88,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2.68,p0.01)。小学班主任教师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低于11的班主任。

参考资料。

[1]黄正平.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体会[j].人民教育,20xx(18).

[2]龚耀南.师范生德育能力的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6).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爆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势头大有蔓延之势,有的事件可以说是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诸如事发太原蓝天幼儿园的“五岁女童因不会算术题,十分钟被扇几十耳光”、浙江“男生被老师打5记耳光,全班同学气得大哭”、宁波“春晖学校9岁孩子未完成作业遭老师体罚扇耳光,伤痕累累”、“武汉女教师讲台数次掌掴学生”、新疆“幼儿园老师让不听话6岁孩子互煽耳光”等案例。

我们的教师到底是怎么了?

由此而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师德师风问题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也不时在思考和检讨着自己的言行。就个人长期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感受,认为要提高个人师德师风修养,主要应该在“法”、“理”、“情”三方面把握好言行的尺度。

首先,“依法执教”。就是要以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指导和约束我们的言行,做到“有法必依”,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从而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众所周知,“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同时,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尤其是不歧视后进生。

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多次反复帮助其改正缺点。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你自己也在埋怨、指责、愤怒中受到更大的损害。当学生下一次有不良表现时,你仍未找到解决办法,除了埋怨、指责、愤怒之外依然别无它法,而与此同时,你已经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对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反感。工作就会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教育旋涡,导致有的教师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为此而采取了违法手段,给学生造成伤害,给自己造成损失。

教师一旦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教师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是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心中有了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学生,这种情况就自然而然的避免了。从而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要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公民。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必须的。

“依法执教”,在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按照法律办事,自己的合法权益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这是我们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依据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其不断健康成长。摆正心态,从素质教育入手,不单以考试成绩优劣评判学生,重在特长与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以理服人”。我们要与时俱进,摒弃那种蛮不讲理的“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陈腐观念。在做学生教育工作的时候,避免简单粗暴、家长制、一言堂,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基础教育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和青少年,绝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在生理和心里两方面都还处于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有限,其中大部分处于懵懂状态,有的比较顽皮,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叛逆行为。加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许多种手段获取各种知识和相关信息。面对如此现实,只讲“师道尊严”显然缺乏说服力。作为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有了“一桶水”,一桶不断更新的“水”,加上耐心细致、调查研究、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理性”,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使学生真正信服,也才会更有成效。

其三,“以情动人”。其实,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是有感情的,不管他年龄有多大,也不管他有无知识,都如此。既如此,我们在面对学生时,哪怕是再顽皮的学生,只要不厌其烦、待之以诚、动之以情,将学生作为朋友看,理解他们,真心关注其成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他们一起成长、同享快乐,为其分忧解难,我们的辛勤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即我们的学生会一天天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然,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基础教育则面对的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现象,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必须要“依法执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更要多一些“韧”劲、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以我们健康的心态、负责任的工作,最终赢得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使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以前教师“照本宣科”的“灌输者”及忠实的教材执行者的角色已完全不适应新课标要求了,需要彻底地转变。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因素,在新的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小学德育课程,转变德育权威的理念,扮演好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子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孩子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让课程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真实心理需要。所以,教师要走出传统被动的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部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作为小学德育教师,应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顺应德育课改的要求,以真情为叶,智慧为花,生活为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无痕的目的,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从古到今,在学生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出名、历史悠久的名言警句,其中包括诗词、散文或小说,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学特色,而且还含有一些诗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还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往往通过其中的几句话或者一段话来体现。面对这些非常有教育意义和思想道德理论的句子,我们更应紧紧抓住其核心意义,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来逐字逐句地分析他们的喻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如,在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不仅要求学生领会作者对洞庭湖的美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时的写作背景。又如,在讲解鲁迅小说《故乡》,在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绝对不可少的环节。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激活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语文教学工作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腰坨子乡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教师师德工作总结范文分享

1、落实法纪教育提升行动。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工作机制的通知》([20xx]156号)文件精神,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抓好每学期第一个月的“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形成制度、全面覆盖。

2、推进课堂育人提升行动。

一是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教学。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化建设,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年级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发挥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势,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加强德育研究。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和德育课题研究,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逐步建立县德育名师(德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发挥德育名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和育人团队成长。实施开展全县德育课程优秀课例评选和课程育德研讨交流活动,推广学科育人成果。把学科德育渗透纳入德育测评体系,到xx年实现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积极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德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3、实现校园文化育人。

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各校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制定实施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力争到xx年,使城区中小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全县70%的中小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评估验收。要普遍举办校园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二是积极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广泛开展“班班有歌声”、“红歌大家唱”等活动。三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指导。每两年评选表彰“五佳学生社团”和“百名优秀学生社团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四是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推广建设学校“绿色网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4、践行“中国梦”实践活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经典诵读、书香校园活动,把“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读书活动推向深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德化人”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和绘画比赛,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成为瓷都公民的自觉,为文明县城建设添砖加瓦。落实活动载体,把“中国梦”实践活动做实做细,达到育人效果。

5、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的管理和引导。

一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把实施《标准》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总抓手,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二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要开足开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通过组织学生做好课间操、组织寄宿制学生出早操等方式方法,使学生达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要选拔培养体育苗子,完善成长机制,争取早出成绩。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理所当然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任务,但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教师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产生的移情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散发出来的师韵,无疑都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这一点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深有体会,并且在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我作为教师的德育功能。

要使学生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尽管我们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的因素是多层面、全方位的。然而,教师是小学生崇拜的人物,儿童又惯于模仿。有数据统计有29%的少年儿童表示“目前最要好的朋友是教师”。因此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个人的范例能对学生产生悄悄的、微妙的、强有力的影响并具有旷日持久的魅力。

响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课上得有声有色的,学生不仅学习愉快,还会在心里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待教学的责任,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实施五育的载体,德智体美等几育的实施都要通过课堂来完成,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德育的实施,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偏颇的。课堂实施德育的内容是宽泛的,数学课堂的德育教育,包括情感态度、兴趣爱好、数学思想、行为习惯等,在课堂上、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教学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也会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总之课堂上我们都能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度过快乐的40分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时适度地采用评价制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采用鼓励性语言能让学生更大胆、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多一点的欣赏和表扬,少给学生束缚和要求,使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上找到自信,收获成功,体验快乐!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教师只有依托教材,充分捕捉和发掘其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让其在课堂上“弥散”“流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才能为最佳完成数学课道德情感培养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渗透德育。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要注意其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相信只要各科教师合力,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长期精心地培养,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渗透,定会绽开灿烂的德育之花!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摘要:

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圣的。爱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小学教师应努力以爱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充分发挥好爱的作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教育中“爱”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这样小学生们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小学教师应该用无私的“爱”感化差生,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其健康的发展;小学教师应该宽严相济,显露真爱,向每一名小学生传播爱的雨露;小学教师应将心比心,以爱换爱,充分发挥爱的作用。

关键词:

1、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她的所有学生,爱是学生们的基本需要,是心理寄托、内心渴望。在班级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真诚真心付出自己的爱,小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爱的温暖,被教师真诚的爱而深深的打动。爱能够满足小学生们心理需求,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增进,真正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在每一班级里,学生们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好,有的学生在特长方面表现好,有的学生在才艺方面表现好等等。往往表现好的孩子在大家会将他们确定为优生,受大家的喜欢和宠爱。但是这种孩子的抗挫能力非常差,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在大家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中生活的。承受困难和失败的能力非常的差。

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挫折教育,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这样的孩子一些适当的批评。例如: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好,遵守纪律,才艺好,有特长,是个比较全面发展的孩子,但是通过课下我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学生们一起玩,而且说话的声音小,胆子小。以后我就很注意培养她的胆量,主动给她提供和其他孩子沟通合作的机会,经常用真诚的爱鼓励她,帮她有勇气战胜胆怯的毛病。经过老师爱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最后终于克服了,孩子更加开朗了。爱可以帮助学生们充满信心,积极主动的改进,努力提高,性格得到优化,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打动学生接受教育。

2、用无私的爱感化差生。

爱是纯洁的感情,不能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的给予学生,作为一名好的老师,一定要爱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不好的都要爱,无论是聪明的爱是反应迟钝的都要爱,无论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都要爱,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在班级的管理中,需要教师无私的爱。在每一个班级都会有行为习惯也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总是给予批评,这样孩子会非常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有时候会更加的不努力,会向相反的方向去做。所以我经常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鼓励和肯定,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自然就会有信息并配合老师去改进。例如:我们班级里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特别淘气,成绩不太好,经常打架,在班级的管理中,对他的教育真的是一个难题。我平时很关注他,发现这个孩子很重情义,而且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他跑得特别快。于是在运动会的时候,多鼓励他参与不同的项目,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为他加油,他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

然后在运动会后我有主动的找他去谈,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帮他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一起努力去改进,这个孩子在无私的关爱中真的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开始主动积极的学习。对于班级里这样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放弃,不嫌弃、不歧视,要给予更加多的爱,去无私的关心他,感化他。帮助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感化他们的心灵。

3、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小学生们的年龄都比较小,很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总以严厉的态度去批评,或者让家长写保证书等。这样的做法是简单粗暴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从另一种角度说宽容也是严格,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可以将严格的批评转换成宽容的爱,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孩子,爱孩子,使孩子感受到爱。在爱的力量下变得上进,变得聪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推心置腹,以诚相见。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他特别不爱完成作业,每天留的作业几乎都不完成,忘性比较差,经常忘记带学习用品,课上总是不认真听,无精打采,总是困。

看到孩子的这个情况,我没有马上给予严厉的批评,我先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情况,原来是孩子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他和爷爷奶奶生活,老人为了生计开了一个小仓买,每天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检查孩子的作业,而且每天仓买关门时间很晚,孩子睡得比较玩。通过了解情况,我先和孩子的家长沟通了一下,商量出改进办法,然后再鼓励孩子,虽然环境差,但是咱们更加应该努力去做才是,平时多给予他提醒和鼓励,效果很明显。作为老师应该允许孩子们犯错误,我们应该做到严中有爱,爱而有方,一定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首先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有其注意在师生之间沟通的时候,教师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学生们的感受,不要因为自己是老师,就可以随便说,甚至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个有心人,将心比心以爱换爱。有个孩子总是惹是生非,当有活动时,老师们都不愿意带他,孩子也感受到了,因此他总是犯错更多的错误来对抗老师。当我注意到这点时,有活动的时候我会第一个叫他,并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感受到了我的爱,渐渐的这位学生愿意主动的找我聊天,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和我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孩子真的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那么叛逆了,在学习中也能够积极的主动了,很少惹事了。看到孩子的改变将心比心,以爱焕爱收到了效果,我真的很欣慰。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教育的本质是爱。爱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教师以爱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爱是相互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在德育工作中小学教师要充分的发挥爱的作用,采用有效的措施懂得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有充足的爱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坚持不断的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每一位选择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满满的爱走上讲台,应充分发挥好爱的作用,让学生们在爱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冯美铭.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j].新校园旬刊,(12).

[2]王育忠.小学教师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13(5).

[3]王志成.小学低年级开展德育教育策略浅析[j].读写算:教师版,(26).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

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做到:

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在统筹安排好德育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要置身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诊断、研究和解决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就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信息,并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总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最终我们的德育课程也才能潜移默化,达到学生自我约束和分辨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