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优秀23篇)

时间:2023-11-24 10:08:02 作者:飞雪

综合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综合实践总结,那么不妨先看看以下的范文参考,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好的写作思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4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2

页,当前第。

1

1

2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通过跨学科学习与安排,让各个分立的课程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如在《编码的认识》这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里,参考了不同学科老师的建议,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有关编码的问题进行提炼,最后确定围绕编码的来源、分类、作用、方法这四个主题进行探索;然后指导各组学生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做好分工、调查前的各种准备;再组织学生分组去收集相关资料,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得出各组的调查报告;最后各组学生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根据调查出来的编码的方法尝试进行科学的编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安排,打破各学科之间的隔膜和原来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创造性、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调查能力、编码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还可以让数学的课堂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

通过不同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让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呈现更多的开放性问题,要解决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累积来支撑,促使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节约用水》时,教学中紧紧围绕“怎样节约用水”展开,让孩子们充分感知水资源严重缺乏,浪费之大的基础上,让学生制定节水方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节水器;组织“小手拉大手”节约用水活动;设计一些标语,让周围的人一起参与进来;开展节水知识竞赛,举办校园节水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整体评价,评比出节水小能手,节水模范家庭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研究和学习的空间,使其多层面、多角度的发散与聚合,从而提高数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在《编码的认识》的主题选题课后,学生们就纷纷围绕着老师说:“老师,以后是不是也是按这样的模式进行上课啊?”“老师,我也很喜欢啊。如果以后都是这样上课,那多该好啊!”“老师,今天的课堂怎么一点也不像上数学课的啊?我很喜欢这样上数学课啊!”……从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望不难发现,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引入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就会高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每册教材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引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课堂更有效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过程改革的新试点,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题材:人(自我)、自然、社会、科学技术、文化。在选择活动课题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兴趣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准确选择学习内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李四光小时候围着大石头转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李四光小时候经常跟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他经常躲在一个大石头后面,那块大石头仿佛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兀里兀突地屹立在这儿,每次他躲在这个大石头后面,别人就找不到他。在多次反反复复地捉迷藏游戏过程中,李四光逐渐地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么大的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于是到处去问。当问到启蒙老师时,老师告诉李四光他小时候那块石头就在那里,应该有几百年前的历史了,还猜测也许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是,李四光却不那样想,这么重的石头要是从天上掉下来,其力量应该是相当大的,应该深深地砸入地里,旁边会有很深的坑才对,那么这块石头应该会被埋在地里……而眼前的这块大石头为什么没有被埋在地里呢?在老师那里没得到答案的李四光回到家问爸爸,也没得到让他满意的答案。“这块大石头是怎样到了这里呢?为什么石头的周围是平地呢?”这个问题整整困扰了他近二十年。二十年后,李四光去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移巨大的石头几百里甚至几千里。回到家乡的李四光对这块谜一样的石头进行了专门的考察,终于研究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冰川从遥远的秦岭推移到这里来的,它是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进一步考察,李四光还发现这一带都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粘土堆积物。李四光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时,李四光已经进入中年。在这篇论文中,李四光特地提到了他在幼年诵读四书时那块躲在后面捉迷藏玩的大石头。并且对于这个“使他迷惑不解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满意的解释和科学的答案而表示欣慰。

像故事中的李四光一样,把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作为实践研究课题是非常可行的。

又如:组织“迎奥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让喜欢画画的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一个绿色的体育竞技场;让喜好手工的孩子用谷粒、布条等材料制作五个可爱的福娃。

这就是说课题内容要在生活中寻找,特别是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随着一次性筷子的广泛使用,人类乱砍乱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越发凸显,同时,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又是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者。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一次性筷子带来的危害,可以设计并举行一次“保护社会、保护自然”的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社交、合作交流等能力。

又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也受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据调查显示,每人每天产生一千克的生活垃圾,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大量的生活垃圾不仅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更严重的是,这样的现状至今还没有引起广大市民的重视。教师应该经常让学生看到满地的垃圾,告诉他们这些垃圾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才产生的。这样的课题让孩子们了解垃圾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清除方法,让学生积极地了解变废为宝的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人人有责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小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并习得有关动物的知识。在与小动物接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小产生并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浓厚兴趣和爱护自然、珍惜生活的强烈意识。

通过《与动物交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随时记录活动过程和基本方法、体会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体验挣钱”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挣钱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同时,让他们了解想挣钱不仅需要百分百的努力,还需要有很多的知识、诚实的信用才能立足社会。又如:“美丽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为什么秋天就会落叶,树叶就会变黄?天为什么更高更蓝?”等问题,并利用电脑、课外读物、教师的指导等解决问题。

3.通过互换字条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如“你对什么感兴趣?围绕这个问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又如:“迎北京奥运”综合实践活动中,四个小组可以写如下的字条:“你对北京奥林匹克主运动场满意吗?如果你是设计师,会怎样设计得更壮观?”“你是不是特别羡慕火炬传递手啊?知道我们延吉市的火炬传递手是谁吗?想了解这些人怎么优秀吗?”“在竞技项目中你最喜欢哪个项目?为什么?”“用庄稼的果实可以制作五个福娃吗?”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写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打算。

4.引导学生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用多媒体观看了一段本地环境状况录像之后,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调动他们对其他问题的探究兴趣。比如看过布尔哈通河的污染状况画面后,可以组织学生就布尔哈通河和帽儿山的污染原因及解决方法去环保局进行采访,也可以写倡议书给延吉市市长,建议组织环保方面的宣传活动或者办宣传栏。

在探究一个课题的同时,如果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就可以立新的课题。实习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如目标、主题、方法等。“放风筝”活动的初始阶段属于劳动技术教育范畴,所以首先叫学生在家里制作风筝,教师对选材、形状等影响风筝质量的因素和制作技巧进行集体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家制作,让学生体验成功,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放风筝活动。放风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风、风筝的形状对风筝的影响,思考风筝的历史等,新问题也就随着活动产生了。如果当场没有找到答案,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者阅读课外读物等途径解决这类新问题。又如“巧用纸盒”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剪刀、彩纸、塑料袋等材料制作形态各异的漂亮花盆,然后让学生在花盆里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草。大约两个月后,就会发现有的花长出来了,有的长高了,也有的死掉了。此时的学生就会产生“我种的花为什么死掉了?”“要想让花茁壮成长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种植一样的君子兰,为什么别人的开花了,我的却不开花?”等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也是一样,如果当时解决不了,也可以事后解决。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的产生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如何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是我们教师不断探究的任务,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门课程,主要为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合作创新、调查统计等能力为教学重心,是素质教育模式下极为重要的课程。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为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培养,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将探究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学生,并科学的设计教学计划,及时的给予学生指导。本篇文章立足于现代化教育,首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现状进行简析,并结合鄙人从教经验,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期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带来帮助。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不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提出要求,而且在教学活动的性质与实践活动的特征方面提出要求,以确保教学高质性,避免教学形式化,切实呵护小学生幼小、天真的心灵,并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知识应用技能。

(一)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兴课程,尤为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切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性出发,并不是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一化、程序化,而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准则,有效的展开教学。但就现今教学状况看,小学教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不知该如何着手,不了解该课程的教学要点与规范,难以科学的设计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呈现分离与孤立,学科化教学倾向严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含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两个层面。指定领域主要指:研究性学习探究、信息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主要指:学校传统的教学活动、集体主义、团体活动等。较多的学校将其分为多个方面,分别实施,教学内容呈现分离与孤立,并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作為主要教学目标,将实践活动当做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学生依旧局限于课材之中,忽视学生探究意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呈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的素质亟需提升。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尤为注重教学创新,使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与“决策者”,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由于小学生身心特性,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但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存有较多的突发不稳定因素,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该课程的正确认知,未能明确教学目标,难以科学的设计教学计划,导致取得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转变育人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素养教学理念的有效渗透,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社会大环境下,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只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切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探究、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性与知识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计划,并主动赋权于学生,以提高学生活动探究积极性。其次,教师应科学设疑,并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根据相关问题相互进行探讨、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与校本课程相互融合,能有效解决“课程孤立、候补”的问题,以有效解决教学低效、片面的问题,进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高质化。学校领导应共同研究,统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融合方案,并积极为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好宏观指导。自义务教育均衡有效发展,教学资源化优先配置,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与渠道增多,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着力点。譬如:积木、航模、模具、陶泥等教学资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的选择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实践课程校本化。譬如:将美术课程中的陶泥制作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美术教师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一起,科学的设计教学计划,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美术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科学设计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便是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经历的事情。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学科内容,科学的设计生活化教学课件,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积极秉承该理念,以学生生活经历为教学切入点,科学设计教学情境,逐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譬如:在学习“应急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为学生设置应急场景,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模拟演练中提升自身应急处理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信息的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教师务必转变传统育人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与校本课程相互融合,科学设计实践活动计划,并实时进行教学优化创新,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4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努力探索,通过参与学科培训、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自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任何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结合课时开设情况,一个学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成功了。

学生生活,吸引力,主动性,教学,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点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本班学生对综合课非常感兴趣,动手能力极强,敢于想象并大胆实践,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备课和上课时,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认识生态系统》、《探索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堪重负的地球》、《远离香烟的诱惑》、《爱护公物教育、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村庄、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一)学生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用我们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2、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记录。他们在调查采访、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材料,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利用辅助工具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留下痕迹。

3、研究任务基本能独立完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极大提高。

(二)教师方面。

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争取家长的更多的支持。本学期初聘请一些热心的家长当课外辅导员,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在班上展示学生的成果,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门课程,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相关的内容打印贴在班级的墙上;受到家长的好评。

1、汇报的形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对于阶段汇报的思路还不能考虑周全,如何让汇报形式多样,又不增加学生很多负担,不占用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

2、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不够不科学、不够严谨。

3、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筛选整理问题的能力不好。

4、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够集中。

1、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活动方法的设计目标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

从20xx年4月10日到5月29日,我们在南明区达德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德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指导了3年级5班的同学完成以“走进花的世界”为研究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以校外指导老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此次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在以后的学习时间当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总结此次活动以吸取更多经验和教训。

(1)准备阶段。

在以“走进花的世界“为大课题的前提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花的药用价值,花的语意,一天中花的开放时间等侧面设定小课题。小课题确立后进行探索研究的准备。首先是研究小组的确定,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我们以一个单位小组为研究小组,这样看上去有些背离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处于3年级阶段的学生未形成稳定的志向和兴趣,在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组成的小组后会随意撤出或者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是很紧密,导致探索研究无法顺利进行。其次,是小组分工。以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分工的质量是保证,我们首先明确提出一些职务,然后学生自我推荐或者同学推荐,根据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工,然而在自主确立职位的时候有些职位(资料收集员等较有难度的)没有人愿意承担,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索然分了工但是责任还是不明确,学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职位,所以任务完成度还有一些欠缺。由于完成度的欠缺,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要适当鼓励引导。再次,是活动方案和聘书的制作,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拟定活动方案的方法以及书写聘书的格式,但这是我们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考虑到3年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帮助学生简单的拟定了一个方案而没有按照一般研究型学习活动方案的步骤。

(2)调查研究阶段。

生活是一幕生动真实的剧本,在这一幕剧当中,不同的让用不同的方式饰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各小组本来应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或上网查询,或看报收集,或进图书馆查阅或进花店进行调查或请家长帮助完成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以至于研究进程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收集资料;其次,我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没有让他们自主地去进行资料收集的活动。到了最后有些组只有几张与课题没有太大关系的图片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导致课题深入的探究无法进行。

(3)汇报总结评价阶段。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成果汇报还是教师的评价都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汇报评价又分为阶段性和终结性,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派汇报员一到两名将本组最近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表明今后的态度,向同学们讲述活动心得,指导老师进行引导性点评。通过各组的比较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本组与其他组的差距好胜心的人们普片的心理现象,得到老师的认可是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终结性评价及反思,我们按照活动的要求向学生们发放了反思表和评价表,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对他们进行肯定同时也表达他们的不足和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方法。我们。

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和最后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上了两次课还是不得要领,事实上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索,理论和实践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理论源于实践,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但是,再去用于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不清要怎么去把他们联系起来,找不到一个媒介把他们具体地联系起来。因而,综合实践课是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课堂,需要学生亲生体验和感受的一门新课程。

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以开始的时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首先是因为理论基础不扎实;其次,是因为没有积极地和其他老师进行联系和交流;第三,就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四,不懂得利用课堂以外的其他力量(其他老师,家长等)。总之是孤掌难鸣,没有充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收获,应该加以总结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以利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

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生活等领域延伸,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如期而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创新的空间。

(3)学会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资源达到最优配,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综合实践课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创生教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在具体实施中会存在着很大的困惑,往往把它等同于以往的劳动课,科技课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课程资源就是资源包,上课时多采用问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活动,有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小观察,小实验,没有把它重视起来,学生活动兴趣不高,综合实践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厌倦情绪。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到得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乡土特色的实践活动。

1.根据本地区的乡村特色,帮助学生选择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本地区特色的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内容不能为本地区服务,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也是不感兴趣的。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就必须的了解学生的所感所求。

2.教师注重对活动中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学生主动实践的关系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走出农村。

人不可能一辈子总在一个地方停留,学生未来应该奋斗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走出农村面向社会。

在这个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难题,首先是学生对外界的事物了解太少,产生不了足够的兴趣;其次是学校不可能带学生到城市中区体验,没有真实的直观效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用实际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具体的任务区调动他们。

1,为了长期的能与外界联系,农村学校与城镇的学校可以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教师间的互相交流。我们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取得了信息互享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学生在语言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转变特别显著。

2,每周开展“新科技”“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丰富了自己的大脑,拉近了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将来的成长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三。注意各学科的融合,调整教学时间。

农村教师大多数都必须身兼数职,小学各科教学中都有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各科知识的融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避免了重复教学。

四。教师的反思和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种类繁多,不可能适合每一名学生兴趣爱好,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及时地反思自己和调整教学方法。

1、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不够完善,个人喜好在主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兴趣。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鼓励性的语言,以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来促使学生进入正常的活动当中去。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师生合作,师生双方必须做到心灵相通才可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对教师有一点恐惧感,不能与老师充分的交流,导致活动效果的不够理想。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和他们谈心,消除恐惧感,但效果不是那么明显。我们知道学生的恐惧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要消除它也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针对这些学生都有心理素质不强饿缺点,我们便对他们委以重任,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对老师的恐惧感也就消除了。活动时师生的交流也就变得很自然了,效果明显的好了。

3、农村教师的自我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学生为主题的一门课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所以只有教师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精要,学生才能得到更加丰富的收获。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和外地实践经验后,在本地区进行了实践,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农村教师深入学习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给我们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带来了一次蜕变,这蜕变是什么呢?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博学多才,需要教师放弃权威,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因为这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这门课程的灵活性大、知识领域很广,所以我们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新课程的开发者。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变成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感悟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3.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社团组建。

我校根据教师特点和优势,将组建以下社团:

四、教师配备。

李虹、裴颖(创意手工)、朱雅俊、王丽芳、闫晓琴、郑圆圆、郭俐、冯洁。

五、具体工作要求: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总之,本我们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2013.3。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5、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

4社区服务1。

6节约用水1。

8关注水污染1。

10身边的标志1。

12种植蔬菜1。

14清洁社区卫生1。

16公益劳动1。

18爱我家乡,爱我社区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一、培训目标——清晰明确

1、通过培训,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及其理念,领会了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掌握本学科的课改精神。

2、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能力。开发的课程要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或形成课程体系不断加以完善,或自主设计课程结构加以不断充实。

3、提高教师课程评价的能力,形成教学反思的意识,力争成为反思型、实践型的教师。

本次培训坚持以提高驾驭实施课程能力、有效开展教学为中心,兼顾以问题探究为支点的课程研究、体验设计培训课程,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成了预期目标。

二、培训内容——丰富实效

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有效地进行教学指导并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实施此次培训的重要指导思想。培训内容丰富 ,以丰厚、权威的内涵铸就了坚定、实效的培训精神:

1、“登高望远”的气概——专家引领。

组织实施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程性质、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管理与评价、课题研究、课程校本化以及有效教学指导等方面,发挥了专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优势,与学员充分引领、分享,并交流、研讨,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专家们的精彩报告纷至沓来:

省教研室王秀玲主任的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规范和实施策略》让我明白:要急于从课程定位的误区走出来;要勇于来一场从课程“目标泛化”向“目标细化”的头脑转变 ;要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制订恰当科学的教学目标,过程指导到位;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乐于探究。

聆听着冯京广教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解读,感受着欧晓霞教授的“让阳光漫步,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的乐观心态,领悟着张青校长和孙来勤博士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谆谆教导,思索着曲振国院长的生涯教育理念。高屋建甄的前沿课程理念和课例研究引领,给我们学员摆出了丰足的精神盛宴,受益匪浅。

2、“脚踏实地”的精神——课程体验

本次培训依托潍坊市实验学校,把实验学校教师开发的项目作为培训的重要课程资源,从说课、学习项目到展示课,充分让学员参与到现场教学过程中体验课程、感悟课程、实践课程。

说课内容包括:奇妙陀螺、创意机器人、服饰文化、紧急救护、数学好玩、金属丝工艺、动力源、无线电测向等,让我们大开眼界。奇妙陀螺、金属丝工艺(自行车)、手编饰品、卡-通石膏、篆刻等项目学习令学员意犹未尽。

本次学习只提供了两节示范课:《风筝扎制》和《彩虹鸡尾酒》,展示了学生扎实的制作技术的掌握和对彩虹鸡尾酒的调制过程的探究。

3、“兼容并包”的博大——学习交流

培训中,还以实验基地和活动育人示范校为依托,注重发挥其示范、模仿、引领的作用,参观了临朐县海尔希望小学、坊子区实验学校、金宝双语学校,学习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观摩他们的延展性实践活动项目,学习他们利用本地或乡土资源,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在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方案制定、活动记录、观察日记、研究报告、活动评价等表格的设置和运用。

培训中,学员们在如饥似渴的学习观摩求知中互相交流,智慧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学员论坛的激烈讨论,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精彩作业,异彩纷呈的五期培训简报,凝聚着这次培训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从而让这次培训不断丰富内容、百家争鸣、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三、培训感悟——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次培训历时十天,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在学习中汲取经验。但也对我们县甚至我们临沂市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现状担忧。专职教师极度匮乏,兼职教师精力、时间和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学校不能正常开设。只停留在课程表上和应付检查的纸质教案上。我们的教研活动只局限在每年一次的优质课评选中,注重交流展示汇报,忽视了课程实施中的制定方案、亲历实践和反思评价阶段,相对于课程开展比较好的市县,我们的差距太大。需要意识到位、制度保障、资金支持、规范常态化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的综合运用,体验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课程。本着学生发展的角度,我们要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基地,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我们的活动不是缺少内容,而是缺少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可以有一番新天地。

纸鸢之美,尽在梦想的追求中。培训之美,正在扶摇直上、不断攀升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不畏风雨,勇于向上,一定会达到“纸鸢一线牵,万里清风来”的理想境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我校耿德顺老师上了两节生物综合实践课《叶片的结构及叶片标本的制作》使我认识到: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在实践中自主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切身体验,遭遇过各种各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遭遇的现实生活场景,正是这些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二、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走出教室,亲近自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学生生活在农村,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又受年龄小的影响,知识面及生活常识都知之甚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具体、形象的表面上,但对新鲜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模仿力极佳。容易接受新知并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本班班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用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对于班级组织的队活动都能积极参加,比如劳动技术活动、科技节活动、文体活动等,也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但还有个别自我学生约束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活动中缺乏互相帮助的习惯的养成。这一学期将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建一个团结、有集体向心力、凝聚力具有良好班风的班级体。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4、进行尊师教育和团结教育,通过课堂学习文体活动竞赛等培养学生尊师团结、互相帮助的高尚品德,培养他们从小热爱集体,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锻炼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活动措施。

1、改进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寓教育于教学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中。

2、培养骨干,树立标兵,抓典型带一般,使其得到全面提高。

3、完善“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

4、开展三个教育“学雷锋周”“自律周”“自理周”。

5、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通过互助互爱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和能力。

6、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7、让学生自我评定,并组织进行课堂表演或竞赛。

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吹泡泡”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于是,我选择了“泡泡”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已探究什么东西可以制作泡泡水、如何制作泡泡水,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玩、玩中思、思中得”。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经验的提升和视野拓展。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探索实践的需要,体验游戏的快乐。

2、学会小组分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在玩中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玩游戏活动中,学会制作泡泡液,总结出制作泡泡液的最佳配方。

引导学生做出大胆、合理的猜测,指导学生完成对比探究记录单,并按照科学方法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小学一年级学生。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玩中探究的方式,通过分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进行实践探究。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洗洁精、洗发露、洗衣粉、瓶装胶水、吹管、泡泡棒。

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形状的泡泡棒,统一的杯子、汤匙、配制好的泡泡液,实验记录单等。

活动一:放飞五彩泡泡,让学生进行观察、发现。

师:同学们,你们想吹泡泡吗?瞧,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泡泡液并吹泡泡,和学生同方向。课件出示以森林,绿地为主的背景播放音乐《苗林的早晨》)。

师:你们的泡泡液是怎么来的?

师:这节课也让我们亲手制作泡泡液,吹出梦幻缤纷的泡泡。”(板书课题)。

活动二:探究泡泡液的制作方法。

师:现在我们就可以制作泡泡液了(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试验用品要轻拿轻放,使用玻璃棒要轻轻搅拌,以免损伤物品。

(2)液体最好不要溅到桌面上。

师:现在开始,四人合作动手制作泡泡液。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每两人制作一个配方,如果你选择水和洗洁精的话,打算用几份水几份洗洁精,就在相应的空格内填上数字。

1、组长填写自制泡泡液设计方案表。

2、添加物品后要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吹。

对比探究记录单:

活动三、展示生上台吹泡泡。

出示温馨提示:可以下座位吹,但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同学的眼睛、脸上吹,不要让泡泡液碰着嘴。

1、展示对比探究记录单,小组推荐代表吹泡泡。开心的同时,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四、研究与讨论。

1、吹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泡泡液,你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呢?

师:同学们在动手做和观察的同时还可以展开大胆的想象。

五、总结:

大家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会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做学科学、爱科学的小探索家。好了,最后请你们带着老师美好的祝愿吹出绚丽多彩的泡泡,在欢乐的音乐中愉快的活动吧!希望大家玩得高兴!

六、拓展:

在泡泡液里还可以添加什么原料,可以让泡泡吹得更大,更不容易破,回家自己动手做探究。

六、板书设计:

魔幻泡泡。

仔细观察。

大胆猜想。

七、参考文献:

吹泡泡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游戏,但孩子们平时吹的泡泡液是买来的,当他们学会了自制的泡泡液时,脸上写满了自豪与骄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我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在玩中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既可以使探究实践活动与问题紧密联系,突出研究内容,又可以让学生乐于探究,保持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示范后再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体验探究,获得对探究过程的初步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形成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后,为学生创设尝试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用刚才感知的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进行实践体验,从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作为教师,我尽可能的把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通在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新的突破,真正放下权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主动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彻底改变过去教师唯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此不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动手能力弱,课堂秩序乱,在学生提到的诸多问题里,作为教师的我,对于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只缘于自己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2、年级:

3、类型:课堂教学设计、主题活动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

4、学时数:分钟(天数)。

1、活动背景:(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活动产生的过程等)。

2、活动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着重说明个人对活动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3、活动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4、活动策略:(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活动主题及其目标确定活动指导思想,如何设计活动方式,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学生近视的比例和程度越来越严重,通过前一段体育课上对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发现近视已经是相当严肃的一个问题了,因此想借助综合实践课堂,探究眼睛的秘密,使学生养成爱眼护眼的好习惯。

1、知识目标:了解访谈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学会礼貌用语的使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访谈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交流过程的乐趣,体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体验电教手段运用的神奇。

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访谈认识,并应用于实践。

1、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之后,学生大声齐读综合实践的口号:综合实践,魅力无限,胆大心细,提高能力。

(设计意图:用响亮的声音喊出综合实践的口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点题,回顾有关录像和写访谈提纲的内容,再次明确本次综合实践的课题——《保护心灵的窗户——眼睛》,并表扬开始活动的小组学习积极性强。(设计意图:表扬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播放视频,探讨交流。

(1)、随机抽取2组学生上交的采访视频,让全班同学欣赏。

(设计意图:播放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熟悉的面孔,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

(2)、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访谈视频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伴互助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更好的融合到集体中)。

(3)、请视频展示的录制小组结合同伴的互助进行经验汇报,提出在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设计意图:结合同伴和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在访谈中的不足,既提高了学生提炼语言的能力,又可以为其他小组在采访时起到启示作用)。

(4)、探讨采访时的注意事项。

1)结合视频和学生的建议,教师总结这两组采访视频都不是很成功的访谈,进而引出本节课的题目:如何进行一次成功的访谈。

(设计意图:以总结的方式来出示本节课的话题,既是对前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对下一环节的开始,这样的过度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转换思维,显得流畅,不做作)。

锦囊包内容:

1、采访采访用具。

2、确定采访地点。

3、事先沟通。

4、确定采访主题。

5、做好分工。

6、写好采访提纲。

7、语速音量适中。

8、语气亲切自然。

9、真诚大方,面带微笑。

10、注意倾听,适时提问。

11、自我介绍,活动介绍。

12、说话有礼貌。

13、写访谈的感受。

14、整理采访记录(设计意图:以锦囊的方式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游戏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重点,小组讨论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完成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2)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粘贴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的标志,学生讨论完毕后,选取一组同学将讨论结果张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小组完成合作探究后,向全班同学公布答案,能体验到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的快乐)。

3)找同学按类别朗读采访每个步骤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大声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完成各组活动结果的异同)。

4)学生思考讨论,对重点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如:访谈前做好哪些准备?访谈时为什么要注意语音语速、为什么要注意倾听,适时提问等,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

(让学生自己分析重点问题,更可以加深对注意事项的理解,为现场演练奠定好基础)。

3、能力迁移,现场演练。

(1)、同学们已经对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就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进行同伴互助,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设计意图:大家集思广益做好准备,是以讨论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2)、学生结合自己小组的话题,进行现场采访。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迁移到实践运用中,让学生体验到实际应用的好处,从而突破重点)。

(3)、教师随机通过大屏幕展示现场采访的视频,结合新授知识,让学生进行点评,并和前2组视频进行对比,查找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现场录制的视频,让学生体验到电教手段运用的神奇,通过对比,增强学生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4、提出希望,结束课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相机,带好材料和小伙伴开始我们的采访之旅吧!老师静候大家的好消息哦!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1、通过活动使全体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体验和对共同主题的理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相关的课题,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

2、确立小组研究的主题。

3、学会提出问题。

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涓涓的溪流,皑皑的白雪、晶莹的清泉,浩瀚的海洋,漂浮的彩云,包括我们自身,都是是因为水的存在,才如此精彩,可以说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板书:水是生命之源。这学期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水是生命之源》。

1、针对我们研究的这个主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后将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

3、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你组相同的问题进行汇总,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小组交流、汇总。

5、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6、根据同学代表的发言,教师对问题进行汇总。

教师预测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中国水资源状况。

(2)水的重要性。

(3)水体污染及其严重危害。

(4)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及日常生活中节水小窍门。

(5)有关“水”的故事与诗词。

子课题一: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子课题二:水的作用和重要性。

子课题三: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1、引言:做为一项科学探究,我们完成了第一步,确立了研究的内容。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以几个人分工合作,一起共同调查研究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2、下面请各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下列活动。

1、确立小组活动主题。

2、小组起名字。

3、各小组汇报。

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希望通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能够对水有更多的了解,珍惜水资源,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最后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小诗:因为有了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了你,天空变得更蓝;因为有了你,地球变得这样美丽。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感悟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动”并行,在“说”“动”中获得真知。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与动脑。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生活与广告》、《电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广告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无处还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

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形式,传播方式等。

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目的,主题和要素等。

4、创作广告阶段。在全面了解广告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广告。

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上所述,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1、掌握名片的构成要素、形式,初步制作名片,表现自己的特色,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2、通过设计与制作名片,综合运用美术、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努力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口头表达、运用操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设计与制作名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从中得到亲身的体验,促进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感受人与人交流的愉快。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名片,观察并思考:名片设计有什么特点。

2、名片纸、直尺、水彩笔、碳素笔(水笔)。

3、制作ppt课件。

1、谈话导入,发现问题:教师口头介绍自己后,谁能把老师刚才说的有关信息记下来呢?

2、生说,想想: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3、师出示一张自己的名片,清晰地展示自己刚才所说的相关资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了名片就能较快地掌握对方的相关信息资料,可见名片在交际场合中的重要作用。

4、揭示课题。

(一)观察名片。

1、学生动手量一量课前搜集的名片长、宽各多少?并算一算长和宽的比,揭示黄金分割。

2、学生认真读读和观察自己搜集的或大屏幕上的名片中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名片中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和名片版面设计要注意什么?并填写记录单。

我们小组发现:

名片中包括哪些内容?

版面设计注意什么?

3、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填表情况,其它小组可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

(二)设计与制作名片。

1、与生交流:长大后想干什么?

2、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合作为二十年后的我设计一张名片。(出示设计要求)。

2、生设计名片,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三)欣赏评价名片。

1、学生展示设计的名片,学生讲解自己设计的思路、意图,或说说自己在设计中碰到的问题。其余学生可提出建议,评价名片。

2、学习礼仪小常识,同学之间互送名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